安徽皖东南四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级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0470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4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皖东南四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级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安徽皖东南四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级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安徽皖东南四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级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安徽皖东南四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级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安徽皖东南四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级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安徽皖东南四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级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安徽皖东南四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级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安徽皖东南四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级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安徽皖东南四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级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安徽皖东南四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级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安徽皖东南四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级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安徽皖东南四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级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安徽皖东南四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级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安徽皖东南四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级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安徽皖东南四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级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安徽皖东南四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级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皖东南四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级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安徽皖东南四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级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皖东南四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级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皖东南四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级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安徽皖东南四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级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安徽皖东南四校【最新】九年级上学期级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网红美食“脏脏包”的部分制作过程如下,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面团发酵B.手擀面饼C.包裹黄油D.熔化巧克力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3.下列物质的用途跟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石墨用于制作铅笔芯B.氮气用于食品保存

C.稀有气体用于制作电光源D.铜用作电线

4.下列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是( )

A.水

氢气+氧气B.碳酸氢铵

氨气+水+二氧化碳

C.乙炔+氧气

水+二氧化碳D.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5.某学生用量筒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读数为18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是()

A.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8mLB.肯定大于8mL

C.肯定等于8mLD.肯定小于8mL

6.下图依次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氧气和验证其性质的装置,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7.实验室可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分解氯酸钾制氧气。

许多金属氧化物对氯酸钾分解有催化作用。

用下表中物质作催化剂,氯酸钾开始分解和剧烈分解时的温度如表所示。

若用氯酸钾来制氧气,如果没有二氧化锰,最好选用的替代物是(   )

使用的催化剂

氧化镁

氧化铜

氧化铁

氧化铝

开始反应(℃)

490

305

470

515

剧烈反应(℃)

545

350

490

540

A.氧化铝B.氧化铜C.氧化铁D.氧化镁

8.下列对有关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A.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含有不同种分子

B.水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

C.电解水属于化学反应——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D.水与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9.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水分子B.氢原子C.氧原子D.氢原子和氧原子

10.足量蜡烛在密闭集气瓶内(起始时常压)燃烧至熄灭,瓶内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结合教材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起始阶段蜡烛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②燃烧过程中瓶内物质发生了化合反应

③蜡烛熄灭是由于瓶内氧气浓度过低

④蜡烛燃烧的产物中只有二氧化碳

A.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

11.在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字母):

A海水B二氧化硫C红磷D五氧化二磷E水F氧气G氩气H硫

(1)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的气体是_________;

(2)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

(3)可用作保护气和电光源的是___________;

(4)有刺激性气味且对空气构成污染的气体是_________。

三、实验题

12.将一只小白鼠放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集气瓶中,并密封(如图),发现小白鼠仍可存活一段时间,且瓶壁逐渐变模糊。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白鼠能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

(2)瓶壁变模糊的原因是__________;

(3)小亮想用暴露在空气中的酥脆饼干来喂小白鼠,结果发现饼干已经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

(4)烧杯中导管内液面高度的变化是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

13.我们学习过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知道了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如图是常见的实验装置,请你回答:

(1)写出带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

(2)如果用B装置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

(3)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在实验结束后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红色,请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

(4)图F为多功能瓶,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气体从_____(填“a”或“b”)端导管口通入。

(5)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乙炔(C2H2)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

已知乙炔难溶于水。

你认为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填装置序号)

14.小金同学分别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各收集一瓶氧气,然后进行铁丝燃烧的实验,发现燃烧现象不同,于是对铁丝燃烧与氧气浓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进行实验)取5根相同的铁丝(直径0.6mm),卷成相同的螺旋状后,分别在氧气体积分数不同集气瓶中进行实验,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现象

第一次

90%

燃烧剧烈,火星四射,燃烧时间长,实验成功

第二次

80%

燃烧现象与90%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实验成功

第三次

70%

燃烧比80%的弱,燃烧时间比80%的短,实验成功

第四次

60%

燃烧比70%的弱,燃烧时间更短,实验成功

第五次

50%

铁丝没有燃烧

(1)铁丝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

(2)通过这组探究实验,可得出的结论________。

(3)要研究铁丝的粗细对燃烧现象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_______。

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反思与评价)对氧气纯度要求较高的实验应采取_____收集氧气。

四、科学探究题

1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探究。

(1)如图1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打开止水夹后看到_______。

(2)小明同学认为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丽同学认为不可以,其原因_____。

(3)小兰同学用上图1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止水夹应_______(填“关闭”或“打开”),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5,请你帮她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填两点):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小明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流向广口瓶的水多于五分之一,则可能的原因是(选填序号)________:

①磷燃烧时,弹簧夹未夹紧②装置漏气③红磷的量太多

(4)小组内同学还对该实验进行了如图2改进(已知试管容积为45mL)。

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点燃酒精灯。

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2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

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_____(填序号).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___mL刻度处才停止。

(5)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

16.探究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实验中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最佳质量比.

实验中采用图1实验装置,取20g氯酸钾,分成10等份,每份2g,分别装入10支试管中.在10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分别测量二氧化锰与氯酸钾在不同质量比时,生成200ml氧气所消耗的时间.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氧化锰的质量(g)

0.1

0.2

0.33

0.4

0.5

0.66

1

1.3

2

3

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

1:

20

1:

10

1:

6

1:

5

1:

4

1:

3

1:

2

2:

3

1:

1

3:

2

生成200ml氧气时间(秒)

235

186

162

147

133

117

143

160

211

24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完成本实验,方框内应选择图2气体收集装置中的是_______(选填序号)该收集利用了氧气的_______性质.收集气体前集气瓶内未装满水,对实验结果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

(2)分析上述数据,你认为利用此法制氧气,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最佳质量比为____.

(3)利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更好,请写出前者的两个优点①________、②_________。

(4)催化剂能影响化学反应速度,温度、反应物的浓度(质量比)、接触面积等也会对化学反应速度带来影响.分析上表数据,结合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分析:

①当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高于最佳质量比时,反应速度变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②当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低于最佳质量比时,反应速度变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面团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手擀面饼只是通过外力改变了面的形状,不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包裹黄油是将黄油包裹在面包表层,过程并无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熔化巧克力是对巧克力加热,过程中并未产生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A

【详解】

A、润湿的玻璃导管更容易与橡胶管连接;故选项正确。

B、不能直接将集气瓶放到鼻孔处,闻药品气味;故选项错误。

C、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该“左物右码”;故选项错误。

D、酒精灯禁止对燃;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3.B

【解析】

试题分析:

氮气用于食品保存,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故选B.

考点: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4.D

【详解】

A、水

氢气+氧气,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碳酸氢铵

氨气+水+二氧化碳,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乙炔+氧气

水+二氧化碳,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D、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反应物中有氧气参加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5.D

【详解】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某学生用量简量取液体,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18mL,实际体积等于18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mL,读数比实际偏低,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小,那么实际体积应大于10mL;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小于8mL。

【点睛】

量筒使用注意事项有:

1.不能加热和量取热的液体,不能作反应容器,不能在量筒里稀释溶液;

2.量液时,可将量筒倾斜,用倾倒的方法把所量液体倒入,边倒边看液面与刻度线,当液面接近所需刻度线时,应将量筒放平,换用胶头滴管向里滴加,边滴边看,直到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与所需刻度线保持水平为止;

3.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

6.C

【分析】

根据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氧气和验证氧气性质的方法进行分析。

【详解】

A、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需要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以免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破裂,制取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导管要伸到集气瓶的底部,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检验氧气应用带火星的木条,不能用澄清石灰水,方法错误,符合题意;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B

【详解】

在四种物质中,氧化铜做作催化剂,开始反应的温度最低,剧烈反应的温度也最低;所以氧化铜是最好的替代物。

故选B。

8.B

【详解】

A.过氧化氢溶液含有水分子和过氧化氢分子,两者为不同种分子,属于混合物,A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水分子体积变大,B选项符合题意

C.电解水是水分子变为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属于化学变化,C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水分子和过氧化氢分子,两者为不同种分子,是因分子构成不同,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A

【详解】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故选:

A。

10.B

【详解】

①集气瓶内氧气含量大于空气中氧气含量,起始阶段蜡烛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说法正确;

②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两种物质,不属于化合反应,燃烧过程中瓶内物质发生了化合反应,说法错误;

③蜡烛熄灭是由于瓶内氧气浓度过低,说法正确;

④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和水;说法错误;

说法正确的有:

①③;

故选B。

11.FAGB

【详解】

(1)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的气体是有助燃性:

F氧气;

(2)属于混合物的是:

A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氯化钙等多种物质;

(3)可用作保护气和电光源的是:

化学性质稳定的稀有气体G氩气

(4)有刺激性气味且对空气构成污染的气体是:

B二氧化硫。

12.氧气小白鼠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水蒸气上升

【详解】

(1)小白鼠能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

(2)瓶壁变模糊的原因是:

小白鼠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小亮想用暴露在空气中的酥脆饼干来喂小白鼠,结果发现饼干已经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4)集气瓶内小白鼠呼吸时,吸入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导致瓶内压强变下,所以烧杯中导管内液面高度的变化是:

上升。

13.试管过氧化氢

水+氧气试管口未塞棉花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aBC

【详解】

(1)写出带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试管;

(2)如果用固液发生装置B制取氧气,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制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过氧化氢

水+氧气;

(3)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在实验结束后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红色,请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试管口未塞棉花,导致高锰酸钾粉末进入水槽;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4)图F为多功能瓶,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气体选择“长管进、短管出”从a端导管口通入。

(5)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乙炔(C2H2)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

已知乙炔难溶于水。

你认为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B装置可以控制反应速率,乙炔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选择装置C。

14.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在O2浓度大于50%时,O2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这种铁丝在O2浓度低于50%时不燃烧C排水法

【详解】

(1)铁丝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2)通过这组探究实验,可得出的结论:

在O2浓度大于50%时,O2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这种铁丝在O2浓度低于50%时不燃烧;

(3)要研究铁丝的粗细对燃烧现象的影响,利用控制变量法,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反思与评价:

对氧气纯度要求较高的实验应采取排水法收集氧气。

15.红磷燃烧,产生白烟,放热水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关闭红磷不足装置漏气①③①②④1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详解】

(1)如图1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白烟,放热,打开止水夹后看到:

水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2)小明同学认为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丽同学认为不可以,其原因:

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变化不明显,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

(3)小兰同学用上图1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止水夹应关闭,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5,请你帮她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

①红磷不足;②装置漏气,小明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流向广口瓶的水多于五分之一,则可能的原因是:

①磷燃烧时,止水夹未夹紧,红磷燃烧消耗了玻璃导管中的氧气;

(4)小组内同学还对该实验进行了如图2改进(已知试管容积为45mL)。

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2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①点燃酒精灯。

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③①②④;试管容积为45mL,试管内氧气体积为45mL×

,注射器内的体积将较小9mL,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1mL刻度处才停止。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16.C不易溶于水没有1:

3节能安全(或环保;简便)(任答两点)二氧化锰用量多,导致反应物氯酸钾的质量分数变小二氧化锰用量少,导致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接触面积变小

【详解】

(1)为完成本实验,方框内应选择图2气体收集装置中的是C,该收集利用了氧气的不易溶于水的性质.收集气体前集气瓶内未装满水,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2)分析上述数据,你认为利用此法制氧气,实验编号6,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最佳质量比为1:

3时,收集200mL的氧气需要的时间最短;

(3)利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更好,请写出前者的两个优点①节能、②安全;

(4)催化剂能影响化学反应速度,温度、反应物的浓度(质量比)、接触面积等也会对化学反应速度带来影响.分析上表数据,结合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分析:

①当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高于最佳质量比时,反应速度变低的原因是:

二氧化锰用量多,导致反应物氯酸钾的质量分数变小;

②当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低于最佳质量比时,反应速度变低的原因是:

二氧化锰用量少,导致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接触面积变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