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三章检测A.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0619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2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三章检测A.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三章检测A.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三章检测A.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三章检测A.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三章检测A.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三章检测A.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三章检测A.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三章检测A.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三章检测A.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三章检测A.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三章检测A.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三章检测A.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三章检测A.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三章检测A.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三章检测A.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三章检测A.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三章检测A.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三章检测A.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三章检测A.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三章检测A.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三章检测A.docx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三章检测A.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三章检测A.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三章检测A.docx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三章检测A

第三章检测(A)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6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7~10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B.物体的质量没有变化,但它的重力可能会发生变化

C.跳高运动员在空中受到重力和向上的升力

D.将重5N的物体从直升机上抛下,落地前重力大于5N 

解析: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选项A错误。

由于不同位置的g值不同,同一物体在不同位置的重力不同,选项B正确。

跳高运动员在空中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不受向上的升力,选项C错误。

物体的重力在同一位置是一常数,不随运动状态的改变而发生变化,选项D错误。

答案:

B

2(2014·广东高考)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P在支撑点M、N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B.N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C.M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MN方向

D.N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

解析:

弹力方向与接触面垂直指向被支持的物体,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摩擦力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选项C、D错误。

答案:

A

3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小球的质量均相同,弹簧和细线的质量均不计,一切摩擦忽略不计,平衡时各弹簧的弹力分别为F1、F2、F3,其大小关系是(  )

A.F1=F2=F3B.F1=F2

C.F1=F3>F2D.F3>F1>F2

解析:

第一个图中,以弹簧下面的小球为研究对象,第二个图中,以悬挂的小球为研究对象,第三个图中,以任意一小球为研究对象。

第一个图中,小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mg和弹簧向上的弹力,二力平衡,F1=mg;后面两个图中,小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细线的拉力,二力平衡,弹簧的弹力大小均等于细线拉力的大小,则F2=F3=mg,故三图中平衡时弹簧的弹力相等。

答案:

A

4已知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为50N,分力F1的方向与合力F的方向成30°角,分力F2的大小为30N。

则(  )

A.F1的大小是唯一的B.F2的方向是唯一的

C.F2有两个可能的方向D.F2可取任意方向

解析:

如图所示,Fsin30°

答案:

C

5

如图所示,某工人正在修理草坪,推力F与水平方向成α角,割草机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割草机所受阻力的大小为(  )

A.FsinαB.Fcosα

C

答案:

B

6

一种测定风力仪器的原理简化图如图所示,它的细丝一端固定于悬点O,另一端悬挂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

无风时,细丝自然下垂,当受到沿水平方向吹来的风时,细丝将偏离竖直方向一定角度θ,小球处于静止状态。

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关于风力F与偏角θ、小球质量m之间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

A.F=mgsinθB.F=mgcosθ

C.F=mgtanθD.F

答案:

C

7人握住旗杆匀速上爬,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下的

B.人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C.人握旗杆用力越大,人受到的摩擦力也越大

D.人握旗杆用力增大,并不会使人受到的摩擦力也增大

解析:

由二力平衡可知,人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向上,与重力等大反向,即Ff=mg,选项B、D正确。

答案:

BD

8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两木块a与b叠放在水平面上,a受到水平向右的力的作用,b受到水平向左的力的作用,两力大小均为F。

现两木块保持静止状态,则(  )

A.a、b之间无静摩擦力

B.a、b之间一定存在静摩擦力

C.b与地面之间无静摩擦力

D.b与地面之间一定存在静摩擦力

解析:

以木块a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上二力平衡,受到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作用,大小为F,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上二力平衡,没有相对地面运动的趋势,b与地面之间无静摩擦力,故选项B、C正确。

答案:

BC

9两个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的轻质弹簧a、b串接在一起,a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如图所示。

开始时两弹簧均处于原长状态,现用水平力作用在b弹簧的P端向右拉动弹簧,已知a弹簧的伸长量为l,则(  )

A.b弹簧的伸长量也为l

B.b弹簧的伸长量

C.P端向右移动的距离为2l

D.P端向右移动的距离

解析:

两个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的轻质弹簧a、b串接在一起,两弹簧中的弹力相等,k1l=k2x,解得b弹簧的伸长量为x

A错误,B正确;P端向右移动的距离为l+x

C错误,D正确。

答案:

BD

10如图所示,物块M静止于倾斜放置的木板上,使倾斜角θ缓慢增大,在M沿木块滑动之前,受力情况是(  )

A.物块对木板的压力逐渐减小

B.物块所受摩擦力逐渐减小

C.物块所受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不变

D.物块所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的合力逐渐变大

解析:

物块可视为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

根据平衡条件求得Ff=mgsinθ,FN=mgcosθ,故物块对木板的压力FN逐渐减小,物块所受摩擦力Ff逐渐增大,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

答案:

AC

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共16分。

把答案直接填在横线上)

11(8分)依据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实验中,合力与分力的概念是一种    的科学思想方法。

 

(2)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弹簧测力计平行于木板如图放置,然后记录力的大小和方向,请你指出这样操作的问题:

 。

 

解析:

(1)等效替代 

(2)弹簧测力计的轴线与细线套不在同一直线上,导致测量数据不准确。

答案:

见解析

12(8分)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装置如图甲所示。

(1)将弹簧的上端O点固定悬吊在铁架台上,旁边放置一刻度尺,刻度尺的零刻度线跟O点对齐,在弹簧的下部A处作一标记,如固定一个指针。

在弹簧下端的挂钩上挂上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都是50g),指针在刻度尺上指示的刻度为x。

逐个增加所挂钩码的个数,刻度x随挂钩上的钩码重力变化而变化,将几次实验测得的F、x相应各点描绘在图乙中。

请在图乙中描绘出x随F变化的图象。

(2)弹簧的原长为    cm,由图象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kA=    N/m。

(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 

(3)如果将指针固定在A点的下方P处,再作出x随F变化的图象,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与kA相比,可能是 。

 

A.大于kA B.等于kA C.小于kA D.无法确定

解析:

(1)如图所示,将各点用直线连接起来,得到x随F变化的图象。

(2)当弹簧不挂钩码时,弹簧不受力,处于原长,由图象可知,弹簧的原长l0=20cm。

图线斜率的倒数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有

kA

N/m=49N/m。

(3)如果将指针固定在A点的下方P处,挂上钩码时,弹簧的伸长量与指针在A点时相同,作出的图象的斜率不变,所以得出的劲度系数仍等于kA。

答案:

(1)见解析 

(2)20 49 (3)B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4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或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

13(10分)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木块,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保持静止。

木块A、B的质量分别为mA=3kg、mB=5kg,它们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15,且木块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如果作用在木块A上的推力F=6N,木块A、B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x=5cm,弹簧的劲度系数k=100N/m。

g取10m/s2,求:

(1)此时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2)刚撤去F的瞬间,木块A所受摩擦力。

解析:

(1)木块A所受弹簧弹力FN=kx=5N

由平衡条件FN+Ff=F得Ff=1N。

(2)刚撤去力F后,木块A将向左运动

滑动摩擦力Ff'=μFN'=4.5N,方向水平向右。

答案:

(1)1N 

(2)4.5N 方向水平向右

14(10分)如图所示,A物体的质量为2kg,B物体的质量为5kg,它们之间通过细绳、滑轮和弹簧测力计相连接。

不计弹簧测力计的质量及绳和滑轮之间的摩擦。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5N时,求:

(1)物体A对桌面的压力大小;

(2)地面对物体B的支持力大小。

(g取10m/s2)

解析:

(1)当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5N时,绳子对物体A和物体B的拉力都为15N,则对A有F+FNA=mAg,得FNA=mAg-F=2×10N-15N=5N。

FNA为桌面对A的支持力,根据力的相互性可知,A对桌面的压力大小也为5N。

(2)对B有F+FNB=mBg

FNB=mBg-F=5×10N-15N=35N。

答案:

(1)5N 

(2)35N

15(12分)如图所示,两滑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一细线相连,轻杆OA、OB搁在滑块上,且可绕铰链O自由转动,两杆长度相等,夹角为θ,当竖直向下的力F作用在铰链上时,求:

(1)沿OA、OB方向杆受到的压力;

(2)滑块间细线的张力。

解析:

根据力F作用在O点产生的效果,可把力F分解为沿OA、OB的力F1、F2,由对称性可知F1=F2

对左边滑块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

由平衡条件得FT=F1·sin

答案:

(1)均

16(12分)如图所示,在水平粗糙横杆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圆环A,用一细线悬吊一个质量为m的球B。

现用一水平拉力缓慢地拉起球B,使细线与竖直方向成37°角,此时环A仍保持静止。

sin37°=0.6,cos37°=0.8,求:

(1)此时水平拉力F的大小;

(2)环对横杆的压力;

(3)环对杆的摩擦力。

解析:

(1)取小球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得

FTsin37°=F,FTcos37°=mg

联立解得F

(2)取A、B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FN=2mg,Ff=F

由力的相互性知FN=FN'

则环对横杆的压力大小为2mg,方向竖直向下。

(3)环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由力的相互性知,环对杆的摩擦力大小为Ff'=Ff

答案:

(1

小学语文学习必须了解的59个通假字,你的孩子都知道吗?

1、说(yuè):

通“悦”,愉快。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

2、女:

通“汝”,你。

知:

通“智”,聪明。

诲女知之乎?

……是知也。

(《论语十则》)

3、还:

通“旋”,回转,掉转。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

4、齐:

通“剂”。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

5、止:

通“只”。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

6、亡:

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亡:

通“无”。

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

7、屏:

通“摒”。

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

8、帖:

通“贴”。

火:

通“伙”。

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

9、尔:

通“耳”,相当于“罢了”。

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

10、争:

通“怎”。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

11、见,通“现”。

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

见:

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

见:

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2、(《口技》)坐:

通“座”。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13、扳:

通“攀”,牵,引。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

14、反:

通“返”。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

15、惠:

通“慧”,聪明。

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16、厝:

通“措”,放置。

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

17、那:

通“哪”,怎么。

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

18、阙:

通“缺”。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

19、强:

通“僵”,僵硬。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

20、道:

通“导”,引导。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

21、曷:

通“何”。

缚者曷为者也?

(《晏子故事两篇》)

22、熙:

通“嬉”,开玩笑。

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

23、辑:

通“缉”,连缀。

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

24、遽:

通“讵”,岂。

此何遽不为福乎?

(《塞翁失马》)

25、距:

通“拒”,挡。

……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

26、诎:

通“屈”,折服。

公输盘诎,而曰……(《公输》)

27、有:

通“又”。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

28、衡:

通“横”。

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

衡:

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困于心,衡于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9、甫:

通“父”。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核舟记》)

30、简:

通“拣”,挑选。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

31、错:

通“措”。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

32、仓:

通“苍”。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唐雎不辱使命》)

33、裁:

通“才”,仅仅。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山市》)

34、適:

通“谪”。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35、唱:

通“倡”,倡导。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陈涉世家》)

36、以:

通“已”。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37、被:

通“披”。

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

被:

通“披”。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

38、食:

通“饲”,喂。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

39、材:

通“才”。

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

40、邪:

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其真无马邪?

(《马说》)

41、僇:

通“戮”,遭到贬谪。

自余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记》)

42、暴:

通“曝”。

而游者皆暴日中。

(《峡江寺飞泉亭记》)

43、畔:

通“叛”。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4、曾:

通“增”。

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5、拂:

通“弼”,辅佐。

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6、具:

通“俱”,全,皆。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

47、属:

通“嘱”。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48、赀:

通“资”,资财,钱财。

馔酒食,持其赀去。

(《越巫》)

49、不:

通“否”。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陈太丘与友期》)

50、直:

通“值”。

玉盘珍馐直万钱。

(《行路难》其一)

51、辟:

通“避”,躲避。

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

52、辩:

通“辨”,辨别。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

53、得:

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与:

通“欤”,语气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

54、乡:

通“向”,从前。

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

55、信:

通“伸”。

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

56、已:

通“以”。

自董卓已来……(《隆中对》)

57、徧:

通“遍”,遍及,普及。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

58、支:

通“肢”。

四支僵硬不能动。

(《送东阳马生序》)

59、埘:

通“橛”,指为栖鸡做的木架。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君子于役》)

小学语文学习必须了解的59个通假字,你的孩子都知道吗?

1、说(yuè):

通“悦”,愉快。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

2、女:

通“汝”,你。

知:

通“智”,聪明。

诲女知之乎?

……是知也。

(《论语十则》)

3、还:

通“旋”,回转,掉转。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

4、齐:

通“剂”。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

5、止:

通“只”。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

6、亡:

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亡:

通“无”。

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

7、屏:

通“摒”。

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

8、帖:

通“贴”。

火:

通“伙”。

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

9、尔:

通“耳”,相当于“罢了”。

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

10、争:

通“怎”。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

11、见,通“现”。

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

见:

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

见:

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2、(《口技》)坐:

通“座”。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13、扳:

通“攀”,牵,引。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

14、反:

通“返”。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

15、惠:

通“慧”,聪明。

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16、厝:

通“措”,放置。

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

17、那:

通“哪”,怎么。

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

18、阙:

通“缺”。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

19、强:

通“僵”,僵硬。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

20、道:

通“导”,引导。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

21、曷:

通“何”。

缚者曷为者也?

(《晏子故事两篇》)

22、熙:

通“嬉”,开玩笑。

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

23、辑:

通“缉”,连缀。

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

24、遽:

通“讵”,岂。

此何遽不为福乎?

(《塞翁失马》)

25、距:

通“拒”,挡。

……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

26、诎:

通“屈”,折服。

公输盘诎,而曰……(《公输》)

27、有:

通“又”。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

28、衡:

通“横”。

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

衡:

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困于心,衡于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9、甫:

通“父”。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核舟记》)

30、简:

通“拣”,挑选。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

31、错:

通“措”。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

32、仓:

通“苍”。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唐雎不辱使命》)

33、裁:

通“才”,仅仅。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山市》)

34、適:

通“谪”。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35、唱:

通“倡”,倡导。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陈涉世家》)

36、以:

通“已”。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37、被:

通“披”。

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

被:

通“披”。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

38、食:

通“饲”,喂。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

39、材:

通“才”。

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

40、邪:

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其真无马邪?

(《马说》)

41、僇:

通“戮”,遭到贬谪。

自余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记》)

42、暴:

通“曝”。

而游者皆暴日中。

(《峡江寺飞泉亭记》)

43、畔:

通“叛”。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4、曾:

通“增”。

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5、拂:

通“弼”,辅佐。

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6、具:

通“俱”,全,皆。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

47、属:

通“嘱”。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48、赀:

通“资”,资财,钱财。

馔酒食,持其赀去。

(《越巫》)

49、不:

通“否”。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陈太丘与友期》)

50、直:

通“值”。

玉盘珍馐直万钱。

(《行路难》其一)

51、辟:

通“避”,躲避。

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

52、辩:

通“辨”,辨别。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

53、得:

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与:

通“欤”,语气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

54、乡:

通“向”,从前。

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

55、信:

通“伸”。

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

56、已:

通“以”。

自董卓已来……(《隆中对》)

57、徧:

通“遍”,遍及,普及。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

58、支:

通“肢”。

四支僵硬不能动。

(《送东阳马生序》)

59、埘:

通“橛”,指为栖鸡做的木架。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君子于役》)

Step1:

Review

复习现在的连续时态。

Step2:

Practice

1.与整个类一起阅读活动4中的表达式。

开车起来

躺在阳光下睡觉

在公共汽车上打篮球

学习历史拍照

看电视写明信片

2、Mime为你的伴侣猜一个动作。

3.阅读与全班的示例对话。

A:

You'rerunningforabus!

B:

No!

A:

You'replayingbasketball!

B:

Yes!

4.使用这些短语来帮助你。

5.Workinpairs.

第三步:

学习

当你复习你的词汇时,选择对你有用的单词,然后把它们写成句子。

明信片:

度假时,我通常会给朋友寄四五张明信片。

第四步:

环游世界

timezones

在美国,从纽约到夏威夷,有好几个时区。

这是纽约的正午,人们正在吃午饭。

洛杉矶上午9点,孩子们开始上学。

在夏威夷,现在是早上7点。

大多数人都站起来了。

1.让学生看这幅画,讨论他们能看到的东西。

2.让学生阅读这张通行证。

在阅读之前,先教关键的单词和短语。

3.让几个学生读一读,最后翻译成中文。

4.解决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5.让他们一起读这篇文章。

Step5:

Moduletask:

做广播报道

1.三人或四人一组地工作.计划一份无线电报告

谈论你想报道的新闻。

列出要报告的活动。

对这个消息做了笔记。

写你要说的话。

2.向全班同学展示你的报告。

3.选择最好的报告。

Step6:

Homework

1.Finishthewriting.

2.修改整个模块。

总结的注意事项1.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

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2.条理要清楚。

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

3.要剪裁得体,详略适宜。

材料有本质的,有现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去芜存精。

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该详的要详,该略的要略。

总结的基本格式1、标题2、正文开头:

概述情况,总体评价;提纲挈领,总括全文。

主体:

分析成绩缺憾,总结经验教训。

结尾:

分析问题,明确方向。

3、落款署名,日期Thesummaryofthenote1.Wemustseektruthfromfacts,ourachievementsarenotexaggerated,ourshortcomingsarenotreduced,andwemustnotresorttofraud.Thisisthebasisforanalysisandlessonslearned.2.Bewell-organized.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