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精编导学案合集.docx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精编导学案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精编导学案合集.docx(9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精编导学案合集
四年级数学下册
班级 姓名 组名
温馨寄语:
新课堂,我展示,我快乐,我收获!
年 月 日
主备人
课题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课型
新课
参备人
审核人
课时
第1课时
学习
内容
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2页例1、)
学习
目标
1、我能从实例中理解并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会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我能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重点
难点
1、我会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重点)
2、我能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难点)
学习
流程
学案
导案
导学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读学习目标。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自
主
合
作
学
习
通过刚才的情境结合教材第1页例1的学习,我能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理解加法的意义。
我会观察,我能解决例1的第
(1)题。
知道的信息是:
要解决的问题是:
画出线段图:
列算式:
答:
想一想:
()叫做加法;
()叫加数;()叫和。
学习任务二:
理解减法的意义。
我聪明,我能换个角度进行思考,解决例1的第
(2)、(3)题。
(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画出线段图:
列算式:
答:
(3)画出线段图:
列算式:
答:
想一想:
()叫做减法;()叫被减数;()是加法的逆运算。
学习任务三:
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观察上述三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
1、加法、减法的等量关系式。
加法:
( )+( )=和
减法:
( )-( )=差
2、加法各部分的关系:
3、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差=
加数=减数=
被减数=
二、创设生活情境,生成问题。
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学生独立思考。
2、同桌交流成果。
教师:
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点评。
展示
分享
提升
评学
全班交流成果:
1、认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如果有不同意见,等同学说完后你再补充。
2、汇报时说清自己的算法。
3、组织学生评出最优算法。
三、探索交流。
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师适时点拨、点评。
快
乐
冲
刺
1、根据2468+575=3043,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3043-2468=3043-575=
根据:
2、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等式。
28+19=4767-55=12
203+147=350850-239=611
四、通过检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完成后上台展示,教师适时进行点评。
评
价
1、学生自评:
2、学生互评:
3、教师总评:
整理学案
(图星)
总结
反思
作好记录
四年级数学下册
班级 姓名 组名
温馨寄语:
新课堂,我展示,我快乐,我收获!
年 月 日
主备人
课题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课型
新课
参备人
审核人
课时
第2课时
学习
内容
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5页例2、第6页例3、)
学习
目标
1、我能从实例中理解并归纳乘、除法的意义和关系,会发现数学知识并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我能从实例中探究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重点
难点
1、我能从实例中理解并归纳乘、除法的意义和关系。
(重点)
2、我能从实例中探究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难点)
学习
流程
学案
导案
导学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读学习目标。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自
主
合
作
学
习
通过刚才的情境结合教材第5页例2的学习,我能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理解乘法的意义。
我会观察,我能解决例2的第
(1)题。
知道的信息是:
要解决的问题是:
列算式:
用加法算:
用乘法算:
答:
想一想:
()叫做乘法;
()叫因数;()叫积。
学习任务二:
理解除法的意义。
我聪明,我能换个角度进行思考,解决例2的第
(2)、(3)题。
(2)列算式:
答:
(3)列算式:
答:
想一想:
()叫做除法;()叫被除数;()是乘法的逆运算。
学习任务三:
探究、理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观察上述三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思考:
1、乘法、除法的等量关系式。
乘法:
( )×( )=积
除法:
( )÷( )=商
2、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积=商=
因数=除数=
被除数=
学习任务四:
探究、理解在有余数的除法。
想一想:
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
被除数=()×()+()
除数=(-)÷()
二、创设生活情境,生成问题。
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学生独立思考。
2、同桌交流成果。
教师:
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点评。
展示
分享
提升
评学
全班交流成果:
1、认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如果有不同意见,等同学说完后你再补充。
2、汇报时说清自己的算法。
3、组织学生评出最优算法。
三、探索交流。
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师适时点拨、点评。
快
乐
冲
刺
1、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04÷14=504÷36=
根据:
2、根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等式。
17×42=7141125÷25=45
208×67=139361008÷48=21
四、通过检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完成后上台展示,教师适时进行点评。
评
价
4、学生自评
5、学生互评:
6、教师总评:
整理学案
(图星)
总结
反思
作好记录
四年级数学下册
班级 姓名 组名
温馨寄语:
新课堂,我展示,我快乐,我收获!
年 月 日
主备人
课题
有关0的运算
课型
新课
参备人
审核人
课时
第3课时
学习
内容
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6页例3、)
学习
目标
1、我能掌握并归纳出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2、我能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重点
难点
1、我能掌握并归纳出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重点)
2、我能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难点)
学习
流程
学案
导案
导学
谈话激趣导入:
你们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
谁能给大家举些例子呢?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自
主
合
作
学
习
学习任务一:
快速口算。
24+0=13-13=0×8=0÷9=
0+504=70-0=0÷36=392×0=
100+0=0+568= 0×78= 0÷23=
0÷76= 99-0= 49-49= 0×29=
学习任务二:
将上面的口算分类。
加法:
减法:
乘法:
除法:
学习任务三:
“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根据上面的分类我的发现:
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结果是();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一个数与0相乘,仍得();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不能作()。
学习任务四:
说说“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1、5÷0=()想:
0×()=5有商吗?
2、0÷0=()想:
0×()=0商能确定吗?
3、所以0能作为除数吗?
二、创设生活情境,生成问题。
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学生独立思考。
2、同桌交流成果。
教师:
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点评。
展示
分享
提升
评学
全班交流成果:
1、认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如果有不同意见,等同学说完后你再补充。
2、汇报时说清自己的算法。
3、组织学生评出最优算法。
三、探索交流。
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师适时点拨、点评。
快
乐
冲
刺
1、口算。
36+0= 0+68= 0×68=
54-0= 0÷28= 128-0=
0÷36= 25+0= 99-0=
49-49= 0+39= 0×9=
2、速算。
0+8= 34+18×0= 0+8+8=
0×8=54×24×0=0÷99=
58-0=65×0=0+320=
四、通过检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完成后上台展示,教师适时进行点评。
评
价
7、学生自评:
8、学生互评:
9、教师总评:
整理学案
(图星)
总结
反思
作好记录
四年级数学下册
班级 姓名 组名
温馨寄语:
新课堂,我展示,我快乐,我收获!
年 月 日
主备人
课题
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
课型
新课
参备人
审核人
课时
第4课时
学习
内容
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9页例4、)
学习
目标
1、掌握带有括号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规范答题。
2、理解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
重点
难点
1、掌握带有括号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规范答题。
(重点)
2、理解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
(难点)
学习
流程
学案
导案
导学
复习导入。
1、先说明计算顺序,再完成计算。
35+12×4 48-96÷3
2、填一填。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我们要先算( ),再算( )。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自
主
合
作
学
习
学习任务一:
1、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1)96÷12+4×2
(2)96÷(12+4)×2
2、比较
(1)、
(2)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学习任务二:
把96÷(12+4)×2变成96÷[(12+4)×2],运算顺序怎样?
算一算:
96÷[(12+4)×2]
我会总结: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里面的,再算()里面的。
学习任务三:
总结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
。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从()到()依次进行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后算( )。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里面的,再算()里面的,最后算()外面的。
二、创设生活情境,生成问题。
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学生独立思考。
2、同桌交流成果。
教师:
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点评。
展示
分享
提升
评学
全班交流成果:
1、认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如果有不同意见,等同学说完后你再补充。
2、汇报时说清自己的算法。
3、组织学生评出最优算法。
三、探索交流。
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师适时点拨、点评。
快
乐
冲
刺
1、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360÷(70-4×16)158-[(27+54)÷9]
2、选择题:
(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
正确列式是( )
A、47+33÷36-16 B、(47+33)÷(36-16)
C、(36-16)÷(47+33)
(2)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
正确列式是( )
A、(750-25)×(20+13) B、(20+13)×(750-25)
C、750-25×20+13
3、你知道吗?
小括号“()”是公元17世纪由荷兰人()首先使用的。
中括号“[]”是公元17世纪英国数学家()最先使用的。
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用到在括号“{}”,又称为花括号。
大括号是法国数学家()在1593年首先使用的。
四、通过检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完成后上台展示,教师适时进行点评。
评
价
一、学生自评:
二、学生互评:
三、教师总评:
整理学案
(图星)
总结
反思
作好记录
四年级数学下册
班级 姓名 组名
温馨寄语:
新课堂,我展示,我快乐,我收获!
年 月 日
主备人
课题
解决问题——租船问题
课型
新课
参备人
审核人
课时
第5课时
学习
内容
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10页例5、)
学习
目标
1、灵活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重点
难点
1、灵活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实际问题。
(重点)
2、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难点)
学习
流程
学习内容
温馨提示
导学
1、情境导入。
2、读学习目标。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自
主
合
作
学
习
通过刚才的情境结合教材第10页例5的学习,我能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我会观察,我会说。
从图中你知道的信息:
要解决的问题:
学习任务二:
我会思考,我能解决。
如果都租小船,需要多少钱?
学习任务三:
解决问题我最棒!
如果都租大船,需要多少钱?
学习任务四:
我聪明,解决问题我最行!
既租大船又租小船,需要多少钱?
学习任务四:
我会比较,我有发现。
比较:
怎样租船最省钱?
发现:
在解决怎样租船最省钱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思考,先(),再根据情况适当调整,找到最()的方案。
另外,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不能做违反规定的事。
二、创设生活情境,生成问题。
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学生独立思考。
2、同桌交流成果。
教师:
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点评。
展示
分享
提升
评学
全班交流成果:
1、认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如果有不同意见,等同学说完后你再补充。
2、汇报时说清自己的算法。
3、组织学生评出最优算法。
三、探索交流。
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师适时点拨、点评。
快
乐
冲
刺
1、春游。
怎样租车最省钱?
2旅行社推出“××风景区一日游”的两种价格方案。
(1)成人6人,儿童4人,选哪种方案合算?
(2)成人4人,儿童6人,选哪种方案合算?
四、通过检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完成后上台展示,教师适时进行点评。
评
价
一、学生自评:
二、学生互评:
三、教师总评:
整理学案
(图星)
总结
反思
作好记录
四年级数学下册
班级 姓名 组名
温馨寄语:
新课堂,我展示,我快乐,我收获!
年 月 日
主备人
课题
观察物体
(一)
课型
新课
参备人
审核人
课时
第1课时
学习
内容
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13页例1、)
学习
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深化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
重点
难点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重点)
2、深化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
(难点)
学习
流程
学案
导案
导学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欣赏水墨动画《题西林壁》)
2、读学习目标。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自
主
合
作
学
习
联系刚才的情境结合教材第13页例1的学习,我能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观察物体我最棒!
观察讲台上的长方体实物。
自己看到的形状说出来并记录下来。
从前面看是()形,从上面看是()形,从左面看是()形。
学习任务二:
我动手,我观察,我会连!
拿出小正方体自己动手像例1一样摆一摆。
1、假设你是小华,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看看是什么形状?
连一连。
从前面看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二、创设生活情境,生成问题。
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学生独立思考。
2、同桌交流成果。
教师:
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点评。
展示
分享
提升
评学
全班交流成果:
1、认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如果有不同意见,等同学说完后你再补充。
2、汇报时说清自己的算法。
3、组织学生评出最优算法。
三、探索交流。
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师适时点拨、点评。
快
乐
冲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小强从什么位置看到的?
连一连。
从前面看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刺
四、通过检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完成后上台展示,教师适时进行点评。
评
价
10、学生自评:
11、学生互评:
12、教师总评:
整理学案
(图星)
总结
反思
作好记录
四年级数学下册
班级 姓名 组名
温馨寄语:
新课堂,我展示,我快乐,我收获!
年 月 日
主备人
课题
观察物体
(二)
课型
新课
参备人
审核人
课时
第2课时
学习
内容
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14页例2、)
学习
目标
1、我能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2、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重点
难点
1、我能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重点)
2、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难点)
学习
流程
学案
导案
导学
1、谈话导入。
2、读学习目标。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自
主
学
习
结合教材第14页例2摆一摆,看一看,我能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
我动手,我观察,我发现!
(1)
(2)(3)
从上面、左面、前面看这些图形,分别能看到什么形状?
A
BC
DE
1、从上面看:
图
(1)看到的形状是图(),图
(2)看到的形状是图(),图(3)看到的形状是图()。
2、从左面看:
图
(1)看到的形状是图(),图
(2)看到的形状是图(),图(3)看到的形状是图()。
3、从前面看:
图
(1)看到的形状是图(),图
(2)看到的形状是图(),图(3)看到的形状是图()。
4、我发现:
这三个立体图从上面看,形状();从左面看,形状也();从前面看,形状()。
这说明:
从不同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可能是()的,也可能是()的。
二、创设生活情境,生成问题。
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学生独立思考。
2、同桌交流成果。
教师:
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点评。
展示
分享
提升
评学
全班交流成果:
1、认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如果有不同意见,等同学说完后你再补充。
2、汇报时说清自己的算法。
3、组织学生评出最优算法。
三、探索交流。
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师适时点拨、点评。
快
乐
冲
刺
1、摆一摆,看一看。
这3个物体,从()面看到的形状相同,从()面看到的形状不同。
2、看一看,说一说。
(1)从前面看到的形状是的有哪几个?
()
看到的形状是的有哪几个?
()
(2)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的有哪几个?
()
(3)这几个物体从上面看有形状相同的吗?
()
四、通过检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完成后上台展示,教师适时进行点评。
评
价
13、学生自评:
14、学生互评:
15、教师总评:
整理学案
(图星)
总结
反思
作好记录
四年级数学下册
班级 姓名 组名
温馨寄语:
新课堂,我展示,我快乐,我收获!
年 月 日
主备人
课题
加法的交换律
课型
新课
参备人
审核人
课时
第1课时
学习
内容
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14页例2、)
学习
目标
1、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
2、能熟练运用加法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
难点
1、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
(重点)
2、能熟练运用加法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学习
流程
学案
导案
导学
1、“换位子”游戏导入。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做“换位子”游戏,老师举左手,同桌之间互相交换位置,老师举右手前后相邻的两排同学交换位置,看谁反应快。
2、读学习目标。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自
主
合
作
学
习
结合教材第17页例1自主学习,我能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1、通过观察主题图,我发现了信息:
2、例1要解决什么问题?
学习任务二:
我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
学习任务三:
1、我还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2、我发现了加法的规律:
()叫做加法的交换律。
学习任务四:
我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的交换律:
二、创设生活情境,生成问题。
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学生独立思考。
2、同桌交流成果。
教师:
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点评。
展示
分享
提升
评学
全班交流成果:
1、认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如果有不同意见,等同学说完后你再补充。
2、汇报时说清自己的算法。
3、组织学生评出最优算法。
三、探索交流。
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师适时点拨、点评。
快
乐
冲
刺
1、应用加法交换律,用线连一连。
28+5679+O۞+69۞+O
69+۞0+۞56+280+79
2、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
300+600=600++65=65+35
78+=43+a+12=12+
3、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56+89=307+348=425+480=
118+274=38+456=123=2847=
四、通过检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完成后上台展示,教师适时进行点评。
评
价
16、学生自评:
17、学生互评:
18、教师总评:
整理学案
(图星)
总结
反思
作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