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2004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步练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同步练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同步练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同步练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同步练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同步练习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同步练习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同步练习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同步练习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同步练习答案.docx

《同步练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步练习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同步练习答案.docx

同步练习答案

同步练习答案

一:

[同步练习答案]《观沧海》同步练习附答案

引言: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下面整理了《观沧海》同步练习及答案,欢迎大家阅读!

观沧海

作者: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常识填空

1、《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2、《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  4、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四、探究提高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本诗作者描写了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

2、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结合,描写大海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静景,表现了岛上的勃勃生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动景,表现了大海的磅礴气势。

3、下面的诗句中,“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像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或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观沧海》写作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乐汉末年,正当军阀逐鹿中原之时,居住在辽西一带的乌桓强盛起来,他们南下攻城掠地,成为河北一带的严重边患。

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毁了袁绍在河北的统治根基,袁绍呕血而死,其子袁谭、袁尚逃到乌桓,勾结乌桓贵族多次入塞为害。

当时,曹操处于南北夹逼的不利境地:

南有盘踞荆襄的刘表、刘备,北有袁氏兄弟和乌桓。

为了摆脱被动局面,曹操采用谋士郭嘉的意见,于建安十二年夏率师北征,五月至无终,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后接受田畴建议,断然改道,经徐无山,出庐龙塞,直指柳城,一战告捷。

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等地,借乐府《步出夏门行》旧题,写了这一有名的组诗。

诗中描写河朔一带的风土景物,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

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

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

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乌桓。

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

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

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一定会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他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

《观沧海》特色

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

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

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

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

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

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过。

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

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

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

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象,更耐人寻味。

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

前面已经表明,作者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

这种抒情方式与其他古代许多写景诗的抒情方式有所不同。

古代许多写景抒情诗是情景分写,或上文侧重写景,下文侧重写情。

如荆轲《易水歌》上句“风萧萧兮易水寒”,侧重写风水;下句“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写壮士决死的感情。

又如杜甫的《登岳阳楼》,上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侧重写景,气魄也很大;而下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则侧重写情。

《观沧海》完全是把情包含在景中的,寓情于景中。

本诗字里行间都洋溢着饱满的激情。

“水何”六句虽然是在描绘生气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在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

目睹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诗人要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

于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

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

“日月”四句是写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发展的高潮。

宋人敖陶孙说曹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观沧海》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

二:

[同步练习答案]最佳路径同步练习答案

最佳路径原文

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迪(dí)斯尼乐园,经过三年的精心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

然而,各景点之间的道路该怎样连接还没有确定最后的方案。

施工部打电话给正在法国参加庆典的格罗培斯,请他赶快定稿,以便按计划竣工和开放。

格罗培斯是美国哈佛大学建筑学院的院长。

他从事建筑研究四十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在世界各地留下七十多处精美的杰作。

然而,建筑学中最微不足道的一点儿——路径设计却常让他大伤脑筋。

对迪斯尼乐园景点之间的道路方案,他已修改了五十多次,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的。

接到催促电报,他心里更加焦躁。

巴黎的庆典一结束,他就让司机驾车带他去了地中海海滨(bīn)。

他想清理一下思绪,争取在回国前把方案定下来。

汽车在法国南部的乡间公路上奔驰,这儿是法国著名的葡萄产区,到处是漫山遍野的葡萄园。

一路上,他看到许多葡萄园主把葡萄摘下来提到路边,向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叫卖,然而那些人和车很少有停下来的。

当他们的车子拐入一个小山谷时,却发现那儿停着许多车子。

原来这儿是一个无人看管的葡萄园,你只要在路旁的箱子里投入五法郎,就可以摘一篮葡萄上路。

据说这是一位老太太的葡萄园,她因年迈无力料理而想出这个办法,起初她还担心这种办法是否能卖出葡萄,谁知在这绵延上百里的葡萄产区,总是她的葡萄最先卖完。

她这种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大师深受启发。

他下车摘了一篮葡萄,就让司机调转车头,立即返回了巴黎。

回到住地,他给施工部拍了封电报:

撒上草种,提前开放。

施工部按格罗培斯的指示,在乐园的空地上撒满草种。

没多久,小草出来了,整个乐园的空地被绿草所覆盖。

在迪斯尼乐园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许多小道,这些踩出的小道有宽有窄,优雅自然。

第二年,格罗培斯让人按这些踩出的痕迹铺设了人行道。

1971年在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最佳路径同步练习答案

一、辨字组词。

催促摧毁踩线理睬恩泽选择稿件搞笑

二、用“√”画出括号里正确的字。

1.驾2.躁3.篮即

三、把下列词语正确地搭配起来。

设计方案攻克难题清理思绪从事研究精心施工飞快奔驰大声吆喝提前开放

四、先将词语补充完整,再在横线上写出带点字的意思。

足:

值得

鲜:

很少

漫:

循:

依照

在:

存在

迈: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格罗培斯迪斯尼乐园给人自由任其选择撒下草种提前开放世界最佳设计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选择的机会,其本身就是最佳选择

2.格罗培斯的设计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

路径是按游客自己的意愿走出来的,体现了人性化,所以被评为最佳设计

3.格罗培斯是受老太太卖葡萄的方法启发,而设计出最佳路径的。

两者都有共同点:

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六、根据不同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摘下来的葡萄被许多园主提到路边。

2.示例:

你只要努力就会取得进步

3.示例当乌云渐渐散去时,天边出现了一道彩虹。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文中指杜甫写诗本领娴熟高超。

文中指“我”一下明白了煮书的道理和好处。

2.“我”认为“煮书”是把书放在锅里煮。

而爷爷说的“煮书”是指读书时反复诵读品味,积累妙词佳句。

3.“煮书”的好处是能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还可牢记好词好句,说话和写文章不会犯愁。

4.从“煮”语文书入手,多读,多品味,咀嚼词句,深入体会文章情感,积累妙词佳句。

5.表示具有特殊意义,并非真的煮书

三:

[同步练习答案]古诗四首的同步练习及答案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试题是难免的,这样才能够掌握各种试题类型的解题思路。

在考试中应用自如,使自己的水平得到正常甚至超长发挥。

《古诗四首》同步训练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3分)

风飘絮()秦hui()夜泊()夜阑()寥落()惶恐()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6分)

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

⑵僵卧孤村不自哀(僵卧:

⑶尚思为国戍轮台(尚思:

⑷夜阑卧听风吹雨(夜阑:

⑸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

⑹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

3.对下面四首诗的作者、朝代、体裁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春望》——杜牧——唐——五言律诗B.《泊秦淮》——杜甫——唐——七言绝句

C.《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北宋——七言绝句

D.《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七言律诗

4.诗句默写。

(4分)

①感时花溅泪,。

②,隔江犹唱《后庭花》。

③,尚思为国戍轮台。

④,身世浮沉雨打萍。

5.对《春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一句意为:

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一句意为:

感叹时局,看到开花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一句意为:

战争已经持续了三个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句意为:

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6.设想等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时,陆游的儿子在祭奠父亲时说些什么呢(用第一人称手法来写)(3分)

(一)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全。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诗中点明时间和季节的句子是。

(2分)

8.花鸟本是可娱之物,为何在诗人眼里见到后反而落泪心惊(3分)

9.根据下文,理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包含的思想感情。

(3分)

(二)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补全诗句。

(2分)

11、根据对课文内容理解用原文回答:

(3分)

⑴根据作者从仕之后艰难历程的四个字是。

⑵形象鲜明地描画国家的灾难和个人困厄的两个短语是和。

12、说一说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3分)

(三)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这首诗是一首言诗。

(2分)

14、这首诗中成为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佳句是。

(2分)

15、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首联交代了作者出游出发的地点是荆门,到达的地点是楚国。

B、颔联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和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

C、颈联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江面平静时的夜景和白天云彩兴起变幻的无穷奇景。

D、尾联点题,面对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作者不禁起了思乡之情。

16、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山随平野尽”这句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

B、“江入大荒流”这句诗中“入”字用语贴切。

诗句所描绘的意境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

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D、全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其中既有对故乡的深情厚意,又有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

(四)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阅读提示:

一个春风怡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巳平静下来。

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

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杖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

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远离家乡的诗人听着这样—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怎能不起思乡之情呢诗人情不自禁吟丁这首七绝。

17.贯穿全诗的线索是。

(2分)

18.这首诗用词严谨,照应严密。

诗中”谁”与“”相照应,“飞”与“散”呼应,“春风”则与标题中的“”相呼应,“折柳”为别离曲,故又与结句中的“”相呼应。

(3分)

19.“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意思是。

这是诗人的,是艺术的夸张。

(2分)

20.“此夜曲闻折柳”一句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其原因是什么(3分)

21.“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中“何人”仅仅是说别人,说大家,对吗(3分)

22.“折柳”既是曲名,又是古人送别时的—种习俗。

你能说出关于折柳曲的诗句吗(3分)

23、片断写作练习:

(40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震撼人心的千古名言,使我们对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肃然起敬。

谈谈你读了《过零丁洋》一诗后的感受。

《古诗四首》参考答案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试题是难免的,这样才能够掌握各种试题类型的解题思路。

在考试中应用自如,使自己的水平得到正常甚至超长发挥。

一、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

设题意图是养成背诵优秀古诗的良好习惯。

其中的名句尤其要记住。

当堂默写,检查背诵效果。

二、仔细体会这四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1、《归园田居》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3、《游山西村》中哪两句流传最广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设题意图是考查学生对诗的思想和内容的理解程度。

第1题设题重点在于对陶渊明思想的认识,第2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设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对诗中描写的景色作出有个性化的描述。

答案不强求一致。

〖参考答案

1、这里的“愿”,除了可按课文注释理解外,也可引导学生广泛讨论。

教师不妨把《归园田居》中另外四首诗介绍给学生,特别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的心情。

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这些内容进一步理解本诗。

2、这两句描写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

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的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写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

三、《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

“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

这‘直’字似无理,‘圆’字太俗。

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

”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本题意在使学生深入品味这两句诗“诗中有画”的特点。

〖参考答案见“课文研讨”

四、试从这几首诗中任选一首,根据你的理解,用文字或绘画把你的阅读感受描绘出来

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意在让学生充分调动联想与想像,以提高理解、欣赏古诗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