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区滑子蘑菌棒种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200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31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地区滑子蘑菌棒种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某地区滑子蘑菌棒种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某地区滑子蘑菌棒种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某地区滑子蘑菌棒种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某地区滑子蘑菌棒种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某地区滑子蘑菌棒种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6页
某地区滑子蘑菌棒种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6页
某地区滑子蘑菌棒种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6页
某地区滑子蘑菌棒种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6页
某地区滑子蘑菌棒种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6页
某地区滑子蘑菌棒种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6页
某地区滑子蘑菌棒种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6页
某地区滑子蘑菌棒种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6页
某地区滑子蘑菌棒种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6页
某地区滑子蘑菌棒种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6页
某地区滑子蘑菌棒种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6页
某地区滑子蘑菌棒种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6页
某地区滑子蘑菌棒种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6页
某地区滑子蘑菌棒种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6页
某地区滑子蘑菌棒种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地区滑子蘑菌棒种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某地区滑子蘑菌棒种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地区滑子蘑菌棒种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地区滑子蘑菌棒种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银行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附图:

1.场(厂)址地理位置图

2.现状图

3.总平面布置图

附件:

附件1:

营业执照副本及税务登记证

附件2:

项目单位08年、09年财务审计报告

附件3:

土地租凭协议书

附件4:

环评及环保部门审批意见

附件5:

自筹资金来源证明

附件5-1:

银行存款证明

附件5-2:

股东大会决议

附件5-3:

银行贷款承诺

附件5-4:

增资证明

附件6:

收购合同三份(附收购明细表三张)

附件9:

产品销售合同(两份)

附件10:

企业不欠税证明(两份)

附件11:

企业不欠工资和社会保险证明

附件12:

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基本情况

1.1.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

项目名称:

区滑子蘑菌棒种殖项目

建设性质:

新建

建设地点:

大连市区向应镇大石棚村

建设单位

1.1.2概况

项目单位名称:

大连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

所有制形式:

有限责任

发展历程:

公司成立于2007年8月,位于大连市区向应镇大石棚村,注册资本790万元,法定代表人。

人员构成:

公司职工总人数8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数20人,中级职称24人,中级以上职称比例占职工总数55%。

公司是由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大连凯富隆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富隆”)投资兴建的现代工厂化种养殖基地,主要从事蔬菜、水果等类农副产品的标准化种植,滑子蘑等各类食用菌的养殖、菌种培育,以及现代农业技术的孵化、产业化推广,加工,销售及技术推广服务。

主营业务:

主要从事农产品、蔬菜、水果、坚果等农副产品的种植,食用菌养殖、加工、销售及技术推广服务;

收购玉米杆、稻草、木屑、食用菌、水果、蔬菜。

1.1.3产品方案及规模

建设规模:

项目将建设年产500万棒滑子蘑菌棒生产线一条。

产品方案:

本项目主要从事滑子蘑菌棒的培育,达产年滑子蘑菌棒培育能力达500万棒,产出率接近100%。

1.1.4品种、技术、设备方案

主要技术及来源的可靠性、可得性:

公司设立有专门的菌种培育中心,其人员全部是食用菌方面的专业人才,经过系统的培训,并且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目前已成功试验转化了BY1号和BY2号两种滑子蘑菌种,在实际养殖中具有菇形合理、杂菌感染率低、出菇产量高等特点。

公司已同辽宁省农科院、吉林农大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联合开发体系,有着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及良好的市场销售渠道。

项目技术是可靠与可得的。

主要设备名称、数量:

购置高温高压杀菌锅3台(套),自动拌料装袋机3台(套),菌种发酵罐18台(套)等主要设备共计28台(套);

附属配套设备205台(套)。

项目购置设备总计233台(套)。

1.1.5土建工程

主要建筑物面积:

项目占地面积23500平方米。

将建设菌棒培育中心一栋,建筑面积3900平方米;

原料库一栋,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

辅料库一栋,建筑面积800平方米;

职工宿舍一栋,建筑面积600平方米;

辅助设施包括锅炉房一栋,建筑面积300平方米;

项目总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

1.1.6建设期限

建设期限:

七个月,自2010年3月至2010年9月。

1.1.7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按全部流动资金口径,项目总投资116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1097万元(含建设期利息),全部流动资金为72万元。

按铺底流动资金口径,项目总投资111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1097万元(含建设期利息),铺底流动资金为22万元。

资金来源:

财政资金为300万元,占总投资的25.66%;

企业自筹资金669万元,占总投资的57.23%;

项目需申请银行长期贷款200万元,占总投资的17.11%。

1.1.8项目效益

项目建成后,“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建立现代化的滑子蘑菌棒生产线,实现菌种的转化和菌种提升,并通过与农户签订产品回收订单的形式,从根本上规避了农户养殖的市场销售风险,从而形成集菌种培育、转化,菌菇养殖,有机菌菇鲜品上市、标准化食用菌产品精深加工、高附加值出口于一体的食用菌产业化发展链条,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项目效益指标详见表1-3。

表1-3项目效益指标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财务指标

1

年销售(营业)收入

万元

1600(达产第一年)

2

年利润总额

222(达产第一年)

3

年新增利税

4

年净利润额

5

投资利润率

18.91

6

内部收益率

23.04

7

年新增总产值

1600

8

年新增增加值

770

9

财务净现值

876

10

投资回收期

5.03

社会效益指标

直接带动农户数量

1250

间接带动农户数

300

安排农业就业人口

300(其中季节性员工200)

直接增加农民收入总额

2784(其中工资性收入384)

间接增加农民收入总额

300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4]1号)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2010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国农办[2009]223号)

◆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国家计委办公厅“关于出版《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的通知(计办投资[2002]15号)”

◆大连市财政局关于申报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大财农发[2009]771号)

◆大连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大连市区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委托方提供的其他材料

1.3综合评价

1.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滑子蘑是辽宁地区的传统养殖菌种,近几年来庄河地区农民进行滑子蘑养殖每帘净收益为6-8元,按每户平均养殖量3000帘计算,净收益18000-24000元,成为庄河地区农民主要的增收途径。

凯富隆对滑子蘑等食用菌原料进行收购后深加工出口,全年的收购加工量占庄河地区滑子蘑总产量的40%左右,成为主导滑子蘑原料市场的主力军,公司在庄河地区成功的滑子蘑产业化发展模式给农民带来了显著的增收效果。

目前出口到日本的滑子蘑小包装系列产品已占日本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的80%以上,市场前景看好。

但是近期关于滑子蘑等食用菌的质量事故也是越来越多,由于滑子蘑的粗放型养殖技术的落后产生了食品安全的诸多隐患,迫切的需要通过科学的现代工厂化养殖产业化模式,挽救滑子蘑等食用菌的养殖产业。

凯富隆为进一步延伸产业化发展链条,适应从农田到餐桌的饮食安全理念,并将庄河地区的滑子蘑养殖优势及成功致富经验引入到区,于2007年8月投资成立了大连发展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各类食用菌的养殖、菌种培育、技术孵化及产业化推广,对农民的庭院化养殖进行技术指导,确保原料质量安全、优质、高效,符合国际出口标准。

这一举措不仅从根本上带动区的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而且将科学的示范性养殖技术与农民的庭院式养殖现状相结合,逐步形成区的滑子蘑等食用菌养殖带,带动周边农村的农民真正的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同时进一步加深其关联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力度、拓宽市场销售渠道,增强滑子蘑等食用菌产品的科技含量及附加值,以良好的国际出口市场保障并拉动滑子蘑养殖产业的发展。

经过近两年的滑子蘑栽培种试验、推广,以及养殖技术的产业化开发,目前已具备了成熟的技术条件,为实施菌种工厂化生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同时,公司采用订单回购的方式,代理凯富隆等关联企业从养殖户中高价收购滑子蘑,用于滑子蘑深加工出口,从而形成了从菌种发放、养殖过程技术指导、产品回收、深加工出口于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公司在进行的滑子蘑养殖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滑子蘑等食用菌的养菌管理阶段是农民最难应用好技术,也是造成养殖风险最高的环节,从而将滑子蘑等食用菌的养菌环节由公司来完成,公司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在厂区内完成养菌过程,然后将达到正常出菇条件的滑子蘑菌棒以低于市场价20%的优惠价格推广给农民,在后期出菇过程中,养菌良好的菌盘和菌棒根本就不存在杂菌衍生等恶性的经济风险因素。

这从根本上避免了农民养殖的风险性因素,解决了过去庄河、普兰店地区滑子蘑养殖过程中所未敢采取的技术攻关难题,是明显优于其他地区的资源优势和产业链优势。

项目建成后,将带动向应镇及周边地区1250户农民发展滑子蘑养殖,切实降低农民的经营风险,扩宽了农户的增收渠道,显著提高农民的收入。

在用工时间上,滑子蘑养殖忙碌期正是农闲时节,还能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因此,发展滑子蘑是振兴地方经济,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

综合上述,本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项目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1.3.2风险评估

滑子蘑养殖过程风险因素主要是菌棒的酸败、不穿菌、甚至因杂菌污染出现而引起整棚坏掉造成的经济损失。

公司有着多年的滑子蘑养殖技术,对养殖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有严格的环境参数和操作规程,保证了菌棒的出菇率和出菇产品质量。

项目风险较小。

1.3.3项目的带动作用

项目将达到正常出菇条件的滑子蘑菌棒以较低的价格出售给农民,待农户养成生产出滑子蘑后,再由公司代理凯富隆等关联企业以保底价收购,可带动当地及周边1250户农民从事滑子蘑养殖。

项目所需的原料又间接带动当地粮农和其他相关环节300人增收,项目幅射带动作用明显。

项目还可直接安排就业岗位60个。

本项目实施后,根据母公司凯富隆的需求计划,及公司在经营中掌握的销售计划和市场信息,每年与农户签订当年的滑子蘑收购协议,保证滑子蘑的销售价格,给农户吃了“定心丸”,有利于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

1.3.4制约因素与解决方案

本项目投入资金较大,企业自筹资金不足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拟通过申请财政补贴和企业自筹相结合,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1.3.5结论与建议

结论: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产业政策。

“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极大的提高农民从事养殖滑子蘑的积极性,公司通过推广科学化、标准化的滑子蘑的养殖技术,实施全程监控和指导,再以保底价的形式对农民养殖的滑子蘑进行收购,既从源头上提高了农民对滑子蘑养殖的积极性,又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有利于形成区食用菌产业的地区化、规模化发展格局。

建议:

建议政府给予财政支持,同时建设单位应认真落实自有资金。

严密组织土建工程的设计及施工;

做好设备招标采购、安装和调试工作,保证项目按期投产。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

2.1.1人口状况

截止2007年末,区户籍人口477615人,比上年末增加3684人。

在户籍人口中,非农业人口261911人,比上年增长3.8%,占54.8%;

农业人口215704人,比上年下降2.7%,占45.2%。

男性人口238135人,占49.9%,女性人口239480人,占50.1%。

全区人口出生率为5.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1‰,分别比上年上升了0.97和1.17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为99.57%,比上年提高了0.04个百分点。

2.1.2社会产业结构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五个“十万级”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2008年,全区农林牧渔总产值完成70亿元,增长20.7%。

新植加工桃3.5万亩,累计达到10.9万亩;

新增海参珍品养殖面积5000亩,累计达到10万亩;

新发展设施农业6000亩,累计达到8.8万亩;

新建标准化畜牧小区20个,新增花卉面积2000亩、五味子等药材1500亩,精品渔业养殖面积达到19.8万亩,实现订单农业种植面积20万亩。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累计达到258家,年加工能力260万吨,加工转化率达到55%。

工业产业集群化程度加快,发展后劲增强。

2008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0亿元,增长30%。

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7户,累计达到738户。

五大优势主导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57%。

全区工业用电量13.6亿度,增长13.3%。

按照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思路,全年在建亿元以上工业产业项目19项,计划总投资129亿元,全年预计完成投资48亿元,其中位于四大基地中的项目有11项,计划投资118亿元,分别占19个在建工业产业项目总个数和总投资额比率为57.9%和91.5%,项目投资强度和投资总额明显提升,向园区集中、产业集群化发展程度越来越高。

第三产业发展加快,现代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

全区继续推进新型商贸业态发展,实施城市商业中心区周边公共配套设施改造工程,建成区镇两级农资连锁配送中心。

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3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95亿元,分别增长15.42%和17.86%,其中中国大连樱桃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1亿元。

积极开发以农家游、渔家游、学农基地等为主题的城郊特色休闲产业,旅游多元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永乐绿色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主体竣工,二十里堡物流园区和杏树国家级中心渔港水产品批发市场前期规划工作基本完成。

金融业发展有新亮点,新设立银行机构2家,全区各类银行达到13家。

截至11月末,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42.2亿元,比年初增长34.6亿元,贷款余额105.9亿元,比年初增加9.7亿元。

大连IT产业区基础设施新增投资230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4500万元。

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全年在建房地产面积398.4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172.5万平方米,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4.5亿元,增长66.8%;

实现销售商品房面积115万平方米,增长4.6%。

2.1.3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截止2008年末,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0亿元,增长18%;

固定资产投资282亿元,增长3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亿元,增长19%;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5亿元,增长30.2%。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60亿元,增长30%;

实际利用外资完成3.01亿美元,增长78%;

自营出口额完成17亿美元,增长16.4%;

在岗职工人均收入达到23800元,增长15%;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800元,增长18.3%;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以上。

2.2本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现状

2.2.1本行业的发展现状

滑子蘑产业既是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又是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主要生产原料是木材加工后废弃的锯末、稻糠和麦麸等。

在我国东北地区广大农村有着丰富的原料资源和劳动力资源,适宜发展滑子蘑产业。

特别是加入WT0以后,我国滑子蘑产业将以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原料成本,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比较竞争优势。

一些发达国家的滑子蘑产业在竞争乏力的情况下开始逐步萎缩,从而为发展滑子蘑产业腾出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所以说,滑子蘑产业是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效益高、灵活性大的优势产业,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首选项目。

我国滑子蘑主产区主要分布于河北省及东北的辽宁、黑龙江省等地区。

辽宁省滑子蘑产区主要集中在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丹东凤城及大连市庄河、普兰店、等地区。

其中:

岫岩县滑子蘑年产量约5万吨,庄河市约2.5万吨,区和普兰店市产量合计约1.5万吨,上述地区滑子蘑总产量约9万吨,出口占总产量的70%以上,围绕滑子蘑菌种培育、养殖和深加工产业链已形成较大规模。

随着滑子蘑产业的不断发展状大,菌种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按每个菌棒产菇0.8公斤计算,仅大连地区滑子蘑菌棒需求量就达3000多万棒,菌棒要求质量也越来越高,但由于菌种生产市场的不规范,养殖户滑子蘑不出菇、少出菇、早出菇现象屡见不鲜,严重损害了养殖户的信心及利益,对滑子蘑的生产十分不利。

本项目通过建立现代化的滑子蘑菌棒培育中心,实现菌种的转化和菌种提升,已成功试验转化了BY1号和BY2号两种滑子蘑菌种,在实际养殖中具有菇形合理、杂菌感染率低、出菇产量高等特点,从根本上保证了菌种的质量问题,其建成必将进一步推动区以及其他县市区滑子蘑产业的发展。

2.2.2关联产业的发展现状

该项目主要从事滑子蘑菌种的培育,处于滑子蘑产业的最前沿,其产中、产后的关联产业包括滑子蘑养殖业、深加工业及运输、包装业等。

◆滑子蘑养殖业

目前,区以滑子蘑为主的食用菌养殖业发展速度加快,食用菌年产量达2万吨,滑子蘑产量约占一半以上。

产区主要集中在向应镇、华家屯镇、亮甲店以及三十里堡街道等区域。

本项目的建设将适时地为区滑子蘑产业大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农产品深加工业

区2008年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58家,农产品加工能力达260万吨,加工转化率达55%。

强大的农产品加工能力,必将带动滑子蘑产业的发展。

◆运输、包装、商贸业

运输业、包装业和商贸业是农产品加工业的服务性产业,项目产品需要通过包装、商品流通、运输等环节在国内外销售。

由于近几年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项目将大大促进这些相关产业的发展。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行业、区域发展规划的要求

2.3.1.1国家产业政策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增加农民收入则是重中之重。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为此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以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民收入。

2010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扶持范围中,明确扶持设施栽培等种植养殖基地项目,本项目与国家行业规划相符合。

本项目主要从事滑子蘑菌种的培育,属设施农业范畴,符合国家鼓励类的产业政策。

2.3.1.2行业规划

我国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应注重发挥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作用。

在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领域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出口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民明显的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重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鼓励企业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新设备,提高农业综合素质。

实行“公司+基地”、“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等形式,通过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生产、加工、流通领域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引导农产品市场向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本项目立足于菌种培育这一滑子蘑产业源头,从根本上保证了滑子蘑养殖的质量,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滑子蘑养殖产业。

因此,项目与国家行业规划相符合。

2.3.1.3区域发展规划

大连“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通过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夯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用工业经济的理念,将农业产业中的种植、养殖、加工和销售等环节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实现农产品的多环节增值。

要大力扶持和引导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有效运作,促进分散的小农生产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逐步构筑起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区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以都市农业为发展方向,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重点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调减粮田面积20万亩,建设10万亩大樱桃、10万亩加工桃、10万亩设施农业等生产基地,推动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设施化发展。

2010年全区粮经比例调整到25:

75,建成国内外闻名的“大樱桃之乡”。

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畜牧、水产养殖业,建设畜禽、海参、贝类基地,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大力扶持培育能够带动农民增收的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加工与流通水平,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

到2010年,全区农产品加工能力达到300万吨,地产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保鲜储藏能力增加20万吨,农业订单生产面积发展到20万亩。

本项目主要从事滑子蘑菌棒培育,作为区“公司+基地+农户”重点试点企业,项目建设完全符合上述区域发展规划。

2.3.2项目建设将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完善农业产业链条

区滑子蘑养殖户众多,近年来又新建了不少养殖基地,主要集中在向应镇、华家屯镇、亮甲店及三十里堡街道等地区,目前区以滑子蘑为主的食用菌年产量达2万吨。

公司以菌种培育中心为依托,实现菌种的规模化生产,并对农户实行菌种统一供应,统一培训,使滑子蘑单位产量和质量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从根本上保障了项目公司关联企业凯富隆以及其他滑子蘑深加工企业的原料来源;

其次,“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可带动滑子蘑养殖基地提高质量,扩大市场销量,有效地保障农户的利益,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养殖基地面积将不断扩大,继而壮大当地以滑子蘑为代表的食用菌产业优势,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为确保滑子蘑质量,公司多年在与农户进行合作时,坚持统一提供菌棒,统一培训,统一收购方式。

通过订单直接向农户下达订购合同,设定保护收购价,减少商品的流通环节,降低农民的风险,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使每个农户切实增加收益。

同时在养殖过程做到全程可跟踪、可控制、可追溯,使滑子蘑的质量得到根本保证。

先进的管理模式,突出的特点一是可稳定优质滑子蘑的来源;

二是通过滑子蘑养殖新技术的不断更新,打造品牌优势,发展精品农业。

通过规模化菌种培育、养殖、加工、销售的绿色农产品产业体系的建立,使产业链条更加完善,通过这一链条不断向市场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适应市场的需求,有力地提升了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本项目的建设对同类相关产业的建设有着示范辐射作用,并将推动该地区滑子蘑养殖业的发展。

2.3.3项目建设将推进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

滑子蘑养殖已逐渐发展成区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并属于一种较高技术含量的实用技术。

过去,由于滑子蘑养殖户经营分散,管理粗放,风险意识不强,不按科学的技术标准要求进行有效管理,采取粗放型管理方式,从而出现减产、质量差、减收等情况时有发生;

此外,在以往的食用菌产业化推广过程中存在着产业化带头人单纯的负责菌种销售、不管养殖、只管收购的现象,从而导致了滑子蘑等食用菌的养殖户由于管理因素造成菌盘和菌棒的酸败、不穿菌、甚至因杂菌污染出现整棚坏掉的损失,极大的伤害了农民的养殖积极性,因此在调动农民的养殖积极性的试点推广工作上,需要加大投入力度。

项目推行滑子蘑菌棒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将推进科技与菌种培育相结合、滑子蘑养殖与大规模工厂化深加工相结合,深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建立起集约生产、分工合作、深加工、品牌销售的产业链条,为提高滑子蘑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

近年来,区滑子蘑养殖及加工业发展迅速,向应镇滑子蘑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规模生产,现已成为当地优势主导产业之一。

项目实施后,通过对农户统一提供滑子蘑菌棒,并统一回购、统一销售,有助于实现农民增收,提高农户从事滑子蘑养殖的积极性,从根本上壮大这一优势产业,进一步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同时,项目区是农村劳动力相对集中的区域,本项目的实施可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