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20173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docx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docx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由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和一个语文园地构成,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

《长城》一课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

也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颐和园》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秦兵马俑》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

3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24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文化的灿烂,并从中受到热爱祖国的教育。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4、能正确介绍保护文物的方法,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5、能写导游词,提高写作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本单元的字词;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课时划分

17、长城(2课时)

18、颐和园(2课时)

19*、秦始皇兵马俑(1课时)

语文园地五(4课时)

四、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

1、要将感悟课文理解内容、认识事物增长见闻、品味语言领悟写法、陶冶情感受到熏陶等方面整合起来。

2、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3、教师应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和旅游经历,将围绕这一专题进行的资料搜集、整理、阅读、交流分享等活动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并延伸至整个学期以至今后的学习生活之中。

4、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交流相关的图片画作、诗词楹联、故事传说等,不断感受我国的“世界遗产”的魅力。

 

17、长城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整体感知文章。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脉络。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法、学法:

朗读、讲解、理解、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观察插图,了解图意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据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报道:

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一项是中国的长城,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长城。

板书课题:

长城

2、介绍长城: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

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拉修建。

因此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

二、阅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

2、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3、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学习

4、掌握生字新词:

拍摄(shè)  智慧(huì)  瞭(liào)望  气魄(pò) 

嘉(jiā)峪(yù)关  崇(chóng)山峻(jùn)岭

5、理解字词:

山海关:

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中国,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

明初的建筑物,在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嘉峪山东南边脚下,是长城的终点。

八达岭:

军都山的一个山峰,在北京市的西北,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全国中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山峻岭:

指高而险峻的山岭。

蜿蜒盘旋:

指弯弯曲曲的延伸。

互相呼应:

本课指打仗时之间可以进行联系,互相支援。

三、图文结合,了解文意

1、观察彩图,了解图意:

(用挂图展示。

⑴ 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麽不同?

(上面一幅是远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⑵ 长城修筑在什麽地方?

(崇山峻岭之间。

⑶ 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麽特点?

(长和高大)

⑷ 作者为什麽要选择远,近两个观察点?

(不从远处观察,就看不出他的“长”这个雄伟的全貌;不从近处观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坚固的构造特点。

只有从不同的观察点介绍长城,才能更显出其气魄雄伟的特点)

2、想一想,课文各节分别讲拉什么内容:

⑴ 介绍观察点:

运用教室的布置让学生理解什么叫观察点。

第一幅图的观察点在哪里呢?

(在长城外或太空等)

第二幅图又是在哪里观察的呢?

(在长城上)

⑵ 看第一幅图时应重点观察什么?

抓住观察重点:

①你觉得长城看上去有什么特点?

(长、大、弯)

②再看第二幅图:

你能看出长城有什么特点?

(高大、坚固)(可以适当地引入远景图和近景图的概念)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想一想刚才两幅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

(第一幅图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图与第二自然段相对应。

2、分组讨论:

说说课文各节的内容:

第一自然段讲长城的长;第二自然段讲长城的高大坚固;第三自然段讲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第四自然段讲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3、说说怎样给各节编一小标题:

启发学生以课文内容为线索定出小标题:

⑴ 一条“龙”。

⑵ “高大坚固”。

⑶ 结晶。

⑷ 奇迹。

(或启发学生以课文结构为线索列出小标题:

总貌;构造;联想;地位)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出5个四字词语(优生完成)。

六、教师小结:

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板书设计:

17、长城

         远景:

像一条长龙

         近景:

高大坚固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背诵课文。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法、学法:

朗读、讲解、理解、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读完课文后,谈谈自己的收获。

二、图文对照,学习理解课文

1、观察远景图学习第一节:

⑴ 远景怎样?

(像一条龙)

⑵ 课文怎样写长城的。

(位置、宇航员所拍照片)

⑶ 蜿蜒盘旋和长龙有什么内在联系?

(前者为静,后者为动,以动喻静。

⑷ 长字突出怎样的特点。

⑸ 感情朗读课文。

2、看近景图学第二节:

⑴ 朗读课文,读后思考:

课文中的哪句话表现拉作者的观察点。

(来到长城脚下)

⑵ 这一节有几句话?

介绍长城的那些建筑?

(六句。

分别写作者来到长城脚下;长城的高大坚固;城墙顶上;外侧的垛子;城台。

) 

⑶ 图文对照:

指出图上垛子、射口、瞭望口、和城台的样子,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⑷ 小结:

近看长城,先整体后部分,构造科学,利于防守。

3、综合远景图、近景图,披情入文,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 自由感情朗读课文。

⑵ 假如你登上了长城,面对这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触摸着巨大的条石,脚踩着平整的方砖,领略那巧妙的设计时,你会想起什么?

(让学生畅所欲言后归结到:

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⑶ 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

(像一条长龙)

用什么方法来描写长城?

(比喻)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什么特点?

(长、大、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

⑷ 作者为什么列举出“一万三千里”这个数据?

(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

⑸ 人民为什么会想起古代修长城的劳动人民?

(围绕站、踏、扶、自然)

⑹ 从那里可以看出修筑长城的艰难?

(条石多重)

⑺ 默读第三自然段:

想想为什么说“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凝结”?

提示:

“凝结”是句中的重点词语。

长城是由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

是因为:

①条石多,多到“数不清”。

②条石重,每块“有两三千斤重”。

③没有先进的运输工具,“就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

④山势“陡峭”。

“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饱含着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⑻想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发挥自己的智慧完成的。

⑼再读第三自然段,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齐读第四自然段,感受民族的骄傲:

讨论: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⑴ 画出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一句话。

⑵ 总结谈话:

长城建筑规模宏伟,气魄雄伟壮观,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它高大坚固,建筑结构巧妙合理。

它建筑在崇山峻岭,施工环境艰难;它动用的材料重大、数量多;他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表现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所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学习《长城》这一课,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感在我们胸中回荡。

⑶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喜爱、赞美)

三、诵读课文

1、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2、把你喜欢的部分有感情的朗读给大家听听。

四、总结拓展

1、第四次看两幅彩图,结合下列提示语复述长城远景、近景:

长龙 崇山峻岭 蜿蜒盘旋 条石 城砖

垛口 瞭望口 射口 城台

2、同学们可以画一画、读一读、写一写,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学后所获。

五、布置作业

1、摘抄最使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

2、延伸性作业:

长城到底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

是苦难?

是安宁?

是骄傲?

是屈辱?

还是其他什么呢?

请大家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搜集资料。

板书设计

17、长城

         远景:

像一条长龙

            城墙------很宽

         近景:

高大坚固垛子------瞭王口、射口

            城台-------互相呼应

长城联想:

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历史地位:

伟大奇迹

教学后记

 

18、颐和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感悟美。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初步感知课文。

教学难点:

理清文脉,感悟美。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法、学法:

朗读、讲解、理解、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来给你们上课,我可高兴了!

我想你们都喜欢旅游,是吗?

瞧,我带来了富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的颐和园,我们一起去美美游赏一番吧!

2、你能用一句话来赞美颐和园吗?

是呀,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那今天我们就一起到课文中去看看那里诗一般的美景吧!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请同学们拿起书,翻到第87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⑴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⑵ 你游赏了哪些地方?

用横线标出来。

2、检查自学:

⑴ 出示词语:

金碧辉煌 葱郁 朱红 形态不一 神清气爽

从这些词语的排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⑵ 五颜六色,姿态万千,神清气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颐和园的美,那么它有哪些地方等着我们去慢慢游,细细赏呢?

教师点拨,归纳板书: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3、是的,我们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    )。

走完长廊,就到了(    )。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三、指导朗读,感悟美

1、长廊:

①请你以自己最喜欢、最得意的方式美美地读一读。

(学生读完一遍后)同学们先停下来,这一段共有5句话,比较比较,哪一句或哪两句最能突出长廊的特点,就重点练习美美地读。

②谁起来读一读,也可以和你的朋友合作(一起)读。

读时要边读边想象:

③真是美的画面,给人美的享受,同学们有信心把美读出来吗?

有信心的请站起来,拿起课本,第2、3句放慢速度,美美地读一读。

2、万寿山:

①颐和园的长廊美,万寿山的景色更美,我们赶紧出发,去万寿山自由地游一游,赏一赏,呆会儿我们聘请小导游给游客们介绍介绍,小导游可以根据作者的游览顺序,介绍游了哪些景点,这些景点是怎么样的?

②边走边欣赏,不知不觉登上了万寿山,向前下,望见──

真美啊!

再远点,是昆明湖,仔细读读,读出了什么?

从“镜子”、“碧玉”、“滑”、“痕迹”等词语体会昆明湖“平静”的特点。

师:

作者写游船和画舫在湖面滑过时几乎不留一点痕迹,此处“滑”用得很准确。

③万寿山的美尽收眼底,让我们把它记在心中吧!

三、教师小结:

我们一起细细游赏了长廊和万寿山,真是美不胜收,其实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完,下次有机会,我们再去细细游览。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抄写文中自已喜欢的写得美的词句。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8课颐和园(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读课文思考:

(1)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

(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颐和园景色优美;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

(2)作者有什么希望?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亲自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

因为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所以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够到颐和园去游览那里的美景。

二、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三、讲读,学习课文第二段。

1.朗读,思考讨论,教师归纳明确:

(1)作者是怎样来到长廊的?

(2)长廊的特点是什么?

(3)作者是怎样把长廊这处景观写具体的?

2.按照提示给第二段分层。

从整体上和外部介绍长廊;从内部介绍长廊;讲长廊两旁风景宜人。

分层的结果:

第一层是第1、2句;第二层是第3句;第三层是第4、5句。

3.逐层学习:

(重点学习第二层)

(1)学习第一层:

从整体和外部介绍长廊。

长廊的外部:

绿的柱子,红漆的栏杆。

(2)学习第二层:

长廊内部: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且内容各不相同。

读句子;提问:

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3)学习第三层:

长廊两旁:

风景宜人。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这句说明了什么?

(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明了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特点。

)“使人神清气爽”的: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

这句话间接地说明了长廊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

长廊在昆明湖的右边。

一进颐和园的大门,长廊就把它那富有特点的美,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怎样朗读这段才能把长廊的美读出来呢?

注意:

学生读的形式要丰富一些;不要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

俗话说“熟读成诵”,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此段。

四、讲读,学习第三段

指名两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第3、4两个自然段。

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

它们各是怎样的?

佛香阁:

八角形宝塔,建在半山腰,三层顶上所铺的黄色琉璃瓦闪闪发光。

排云殿:

一排排、金碧辉煌。

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读书。

让学生从书中去寻找答案,组织好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让学生多读、多说,以便形成能力。

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试背第4自然段。

我们领略了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佛香阁的美景,再来欣赏一下昆明湖和十七孔桥的美景。

五、学习课文第四段。

1.指名朗读第四段。

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长长的堤岸;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倒垂的杨柳;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2)十七孔桥是怎样的?

(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并且这么多狮子姿态不一,各不相同。

(3)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姿态不一,这说明了什么?

(狮子“姿态不一”的特点,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

教师在范读时,要通过表情语气的变化,感情的处理来加以体现。

(2)学生模仿练习。

(3)指名朗读、齐读。

六、默读课文,体会游记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游览顺序、观察顺序、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序。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七、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抄写。

2、讲述课文(优生完成)。

八、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一课,请同学们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抄写。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长廊:

长、美、奇、

           佛香阁、排云殿

           万寿山

           宫墙、昆明湖、城楼和白塔

           昆明湖:

长堤、小岛、十七孔桥

教学后记

 

19*、秦始皇兵马俑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8个字只要认识不要求会写。

认识一个多音字“乘”。

能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法、学法:

朗读、讲解、理解、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把你知道的秦兵马俑的有关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

3、学生自认生字,相互交流。

从读音上看:

瞰、弩、颔、髻、铠五个字的音容易发错。

同学们要看准拼音,多读几遍,尤其是“nǔ”的鼻音要读好。

多音字“乘”的不同读法,可以借助字典看看在什么情况下该读哪种音。

二、学生根据自读提示,理解课文。

1、学习第四—九自然段。

(1)兵马俑有哪些类型?

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呢?

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

自学要求:

①读一读,圈出表示外貌、神态、动作的词。

②议一议,你喜欢哪一类兵马俑,为什么?

小组交流。

③演一演,根据书上的描写做一个动作,其他同学猜猜演的是什么俑。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小组学习。

(3)交流。

2、学习第十自然段。

(1)学生默读,用横线画出表示神态的词。

(2)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3、导读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体会、过渡段在文中的作用。

四、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依照文中的过渡段练写片断(优生完成)。

板书设计

               19、秦始皇兵马俑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恢弘气势) (惟妙惟肖)

               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2、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3、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

4、背诵积累古诗《望岳》,提高记忆力,感受泰山美景。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商量怎样保护,提出保护的建议。

教学准备:

长城被破坏的图片  学生搜集泰山风景图片资料。

教法、学法:

讲解、理解、讨论、交流、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生自读这段文字:

谈一谈读了这段文字后的感受。

2、师出示长城被破坏的图片,进一步激发学生要保护长城的爱心。

3、得出课题:

不仅要保护长城,而且要保护其他的文物。

二、具体谈谈保护长城

1、分小组商议保护长城的建议。

2、全班交流。

3、分析总结出一系列保护长城的措施。

三、拓展

1、认识世界遗产标志,以及什么是世界遗产。

2、交流了解,中国有多少世界遗产!

3、我们为什么要申报这些风景名胜等为世界遗产?

这些世界遗产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中国世界遗产的现今状况如何?

4、怎样来保护世界遗产?

5、形成书面建议或倡议书。

四、总结、引导讨论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教学后记

 

第二、三课时

习作·写导游词

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我们来写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

先确定自己要介绍哪一处世界遗产,然后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可以将景点风光也可以将与景点有关的故事、传说,还要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

写好以后,可以根据所写的导游词,模拟导游进行讲解。

教学目标

1、继续体会世界遗产的魅力,感受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2、学习写导游词。

教学重、难点:

学习写导游词。

教法、学法:

想象、习作。

【教学过程】

一、审题

本次习作是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语言和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实用的语言。

写导游词要根据游人的需要确定重点,选取最有特色或最有价值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还应根据口语交际讨论的成果,游览的注意事项,向旅游者提出“当文明游客”的机会。

怎样写导游词呢?

1、首先确定自己要介绍哪一处“世界遗产”。

2、这一处世界遗产最有特色的内容是什么?

有什么样的著名风光、著名景点?

这个景点有什么美丽的、动人的传说?

3、写的过程中不要走别人的老路,争取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二、交流资料

1、你想介绍哪一处“中国的世界遗产”重点介绍什么?

2、说说你最有特色的内容。

三、阅读范文,借鉴写法

教师出示一篇导游词,让学生自主发现如何写,再默读教材中的揭示语,进一步明确写法与要求。

秦皇岛·海神庙导游词

各位朋友:

现在,我们来到了海神庙。

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自古以来,秦皇岛、山海关沿海一带的航海业、捕捞业就非常发达。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朝开国元勋徐达奉命主持修建长城。

为了调运各种军需民用物资,在山海关石河口修建了码头。

船夫渔民出海作业,总是冒着很大的危险,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好把生命托付给神灵。

为了乞求神灵的保护,乞求海上风平浪静,平安无事,就在老龙头的西侧修建了海神庙、北海神庙、妈祖庙、龙王庙等四座庙宇。

1900年八国联军从老龙头登陆,四座庙宇被毁掉了。

现在的海神庙是1988年重新修建的,它综合了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