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109.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2912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10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10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10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10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10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109.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109.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109.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109.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109.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109.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109.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109.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109.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109.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109.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109.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109.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109.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109.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109.docx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10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109.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109.docx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109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109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和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______。

A.赫尔巴特和凯洛夫

B.夸美纽斯和杜威

C.梅伊曼和杜威

D.赫尔巴特和杜威

答案:

D

[解答]抓住关键词“传统”与“现代”,即可判断答案为“赫尔巴特与杜威”。

2.根据教育定义,下列行为不属于教育范畴的是______。

A.王明的父母开导他坚持锻炼身体

B.迫于生计,李阳的爸爸教李阳如何行窃

C.李红的妈妈教李红学习做家务

D.公园管理人员教育违规的人要讲社会公德

答案:

B

[解答]本题考查对教育定义的理解。

题干中出现“范畴”一词,显然考查教育概念的外延。

教育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而言,凡是能够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属于教育。

B选项不属于教育的范畴,实属“教唆”,违背了教育的基本价值观念。

3.无论哪一种类型和层次的教育活动,都贯穿着三个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______。

A.教育目的

B.教育影响

C.教育制度

D.教育方法

答案:

B

[解答]教育活动的三要素是教育者(主体)、受教育者(对象)与教育影响(手段)。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的“教育四大支柱”包括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______。

A.学会生存

B.学会做人

C.学会关心

D.学会学习

答案:

A

[解答]本题属于基本知识点识记内容。

“教育四大支柱”包括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

5.强调“人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机体成熟机制所决定的”,这种理论是______。

A.外铄论

B.内发论

C.单因素论

D.交互作用论

答案:

B

[解答]外铄论认为人的身心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而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是由自身的需要决定的。

6.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

A.涂尔干和凯兴斯泰纳

B.卢梭和凯兴斯泰纳

C.涂尔干和赞科夫

D.卢梭和福禄培尔

答案:

A

[解答]抓住关键词“社会本位”即可判断答案为“涂尔干和凯兴斯泰纳”。

7.提出“教育成本分摊机制”政策的教育改革文件是______。

A.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答案:

C

[解答]本题旨在考查教育成本分摊机制相关内容。

1999年的改革中进一步完善了教育经费拨款方法,并提出了教育成本分摊机制,即政府的教育拨款主要用于保证普及义务教育和承担普通高等教育的大部分经费,在非义务教育阶段,要适当增加学费在培养成本中的比例,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政府公共财政体制的财政教育拨款政策和成本分担体制。

8.主张以儿童的现实生活特别是活动为中心来编制课程的理论叫做______。

A.知识中心课程理论

B.社会中心课程理论

C.学科中心课程理论

D.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

答案:

D

[解答]抓住关键词“儿童”、“活动”即可判断答案为“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

9.泰勒把课程的编制分为确定课程目标、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依据既定目标评价教学结果等四个阶段,他的课程编制模式被称为______。

A.目标游离模式

B.解释模式

C.目标本位模式

D.差距模式

答案:

C

[解答]抓住关键词“泰勒”即可判断答案为“目标本位模式”。

10.非指导性教学属于______。

A.人本主义理论流派

B.行为主义理论流派

C.认知主义理论流派

D.建构主义理论流派

答案:

A

[解答]通过“非指导教学”判断其代表人物为罗杰斯,属于人本主义理论流派。

11.美国教育家帕克赫斯特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以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教学组织形式。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叫做______。

A.特朗普制

B.道尔顿制

C.文纳特卡制

D.设计教学法

答案:

B

[解答]抓住关键词“帕克赫斯特”即可判断答案为“道尔顿制”。

12.在学期教学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对学生现有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目的是弄清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

这样的评价叫做______。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问题性评价

答案:

A

[解答]抓住关键词“开始时进行评价”推断答案为诊断性评价;如果是“注重平时考察”则为“形成性评价”;如果是“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则为“终结性评价”。

13.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当儿童因为避免遭到惩罚而服从教师的要求时,该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处于______。

A.前习俗道德水平

B.准习俗道德水平

C.习俗道德水平

D.后习俗道德水平

答案:

A

[解答]本题牢牢抓住“避免遭受惩罚而服从权威”判断答案为“前习俗水平”。

14.在中国教育史上,首次明确提出“量力”这一教学方法的是______。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答案:

B

[解答]在中国教育史上,墨家首次明确提出“量力”这一教学方法。

15.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专门的文学艺术学校是______。

A.太学

B.郡国学

C.官邸学

D.鸿都门学

答案:

D

[解答]鸿都门学是我国东汉时期兴办的一所文艺性的专门学校。

16.以下不属于集藏书、研究、教学三位一体的机构为______。

A.南朝“四馆”

B.总明观

C.白鹿洞书院

D.东林书院

答案:

A

[解答]本题属于跨章节知识点的综合考查。

南朝宋的文学馆、玄学馆、史学馆和儒学馆的“四馆”不属于集藏书、研究、教学三位一体的机构,其余三个机构均是。

17.“学田”制度是在______朝代作为一项制度确立下来。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答案:

B

[解答]学田是指书院和州县官办学校所有的田地。

“设学田以赡学”的制度,创始于宋代,此后,一直延续到清朝。

18.黄宗羲“公其是非于学校”的实质是______。

A.反对信师好古

B.反对程朱理学

C.反对封建专制

D.反对科举制度

答案:

C

[解答]首先需要判断黄宗羲所处的时代背景——明末清初,这个时期出现了民主思想的萌芽。

“公其是非于学校”的实质是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19.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专门论述师范教育的是______。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王国维

答案:

B

[解答]抓住关键词“师范教育”即可判断答案为“梁启超”。

20.《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大学的办学宗旨是______。

A.明体达用

B.体用一致

C.西体中用

D.中体西用

答案:

D

[解答]《京师大学堂章程》中采用的原则是“中体西用”,但是在此需要提醒各位考生的是“明体达用”在“苏湖教法”中提到,而“体用一致”是严复的观点。

21.从制度上首次确立我国学校职业教育体系的是______。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

B

[解答]从制度上首次确立我国学校职业教育体系的是癸卯学制,提出在普通教育系统之外,还有实业教育和师范教育。

22.南京国民政府于1927年设立大学院主管全国教育,并在地方试行大学区制,这主要是仿照了______的教育行政制度。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答案:

D

[解答]抓住关键词“大学区”即可判断答案为“法国”。

23.“抗大”教育属于______。

A.群众教育

B.干部教育

C.普通教育

D.农民教育

答案:

B

[解答]“抗大”即“中国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属于“干部教育”。

24.“智慧就是最大的善……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因为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行为都是美而好的;凡认识这些事的人绝不会愿意选择别的事情;凡不认识这些事的人也绝不可能把它们付诸实践……”所表述的是______的教育理念。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赫尔巴特

答案:

A

[解答]本题旨在考查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认为道德不是天生的,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判断,做坏事的人按照错误的判断行事,没有人会明知故犯,所以教人道德就是教人智慧,教人辨别是非善恶。

该段原话出自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

25.中世纪修道院的学生中,毕业后终身从事圣职的人称为______。

A.外学

B.内学

C.圣学

D.俗学

答案:

B

[解答]本题属于基本知识点识记内容。

中世纪修道院的学生中,毕业后终身从事圣职的人称为内学;毕业后还俗的人称为外学。

26.人文主义者维多利诺开办的______,从事人文主义教育。

A.宫廷学校

B.骑士学校

C.文法学校

D.快乐之家

答案:

D

[解答]人文主义者维多利诺开办的是快乐之家,实行人文主义教育。

27.19世纪40年代英国负责教育拨款分配与使用的机构是______。

A.英国国会

B.枢密院教育委员会

C.国家教育委员会

D.克拉雷顿委员会

答案:

B

[解答]19世纪40年代,英国负责教育拨款分配与使用的机构是枢密院教育委员会。

28.在法国教育历史上,曾经颁布过这样的法案,其中规定:

“对于擅自不送子女上学读书,也不在家中对子女进行教育的家长,届时按违反国家法律处治,情节严重者将受到起诉,甚至被投进监狱。

”这部法案应该是______。

A.《课程宪章》

B.《阿斯蒂埃法案》

C.《费里法案》

D.《哈比改革》

答案:

C

[解答]这段法案内容反映了义务教育的强制性特点,而《费里法案》确立的免费、义务和世俗化的三原则则鲜明地体现了“义务”的特点。

29.被称为“俄国教师的教师”的是______。

A.马卡连柯

B.赞科夫

C.苏霍姆林斯基

D.乌申斯基

答案:

D

[解答]本题属于基本知识点识记内容。

乌申斯基被称为“俄国教师的教师”。

30.夸美纽斯建立全国统一学制的设想的理论基础是______。

A.班级授课制

B.教育适应自然

C.泛智教育论

D.直观教学原则

答案:

C

[解答]夸美纽斯建立全国统一学制的设想的理论基础是泛智教学论。

31.福禄贝尔为幼儿游戏和活动设计的教具,取名为______。

A.积木

B.作业

C.恩物

D.工作

答案:

C

[解答]福禄贝尔为幼儿游戏和活动设计的教具,称之为“恩物”。

这种称谓与其教育原则是密不可分的,他认为教育要统一于上帝的精神,而这些活动的玩具也是上帝赐予儿童的,所以称之为“恩物”。

32.初级学院运动实际上是对美国______阶段教育改革的设想。

A.初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职业教育

D.高等教育

答案:

D

[解答]初级学院丰富了美国的高等教育层次。

33.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______。

A.实现个人的幸福

B.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D.扩展人的天性

答案:

B

[解答]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协调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34.某学生看待问题很有主见,从不人云亦云,其认知风格属于______

A.场独立型

B.冲动型

C.场依存型

D.慎思型

答案:

A

[解答]抓住关键词“有主见”、“不人云亦云”即受外界影响较小,因此答案为“场独立性”。

35.六年级的小芳通过一节几何课学习,学会用圆规画圆。

这里的学习结果类型是______。

A.言语信息

B.动作技能

C.概念学习

D.辨别学习

答案:

C

[解答]学会用圆规画圆属于概念学习。

概念学习就是学习把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集合在一起并冠以一个名称,把不具有此类属性的事物排除出去。

36.在某项实验中,当被试幼儿对小白兔形成恐惧条件反射时,类似的白色物体也能引起幼儿的恐惧反应,这种现象是______。

A.消退

B.分化

C.强化

D.泛化

答案:

D

[解答]当某一反应与某种刺激形成条件联系后,这一反应也会与其他类似的刺激形成某种程度的条件联系,这一过程称为泛化。

37.按照迁移性质的不同,学习迁移可以分为______。

A.正迁移与负迁移

B.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

C.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

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答案:

A

[解答]按照迁移性质的不同,学习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

38.调整阅读速度、复查、使用应试技巧等学习策略属于______。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精加工策略

答案:

B

[解答]学习时,学习者要学会使用一些策略去评估自已的理解、预计学习时间、选择有效的计划来学习解决问题。

例如,假如你读一本书,遇到一段读不懂,你该怎么办呢?

你或许会慢慢再读一遍;或许你还会退到这一章更前面的部分,这意味着你要学会如何知道你什么地方不懂,以及如何去改正你自己。

所有这些都属于元认知策略。

39.以下哪一点不符合选择研究对象的基本要求?

______

A.明确规定总体

B.取样的随机性

C.取样的代表性

D.样本容量要大

答案:

D

[解答]选择研究对象的基本要求中“样本容量不是大”而是“样本容量要合理”。

40.在运用历史研究法时,主要为确定文献资料本身的意义、价值和可信度的评论是______。

A.外部评论

B.内部评论

C.辨伪评论

D.证真评论

答案:

B

[解答]对文献资料本身的评价属于内部评论。

41.在教育观察记录方法的分类中,对儿童成长和发展做传记式记录的方法属于______。

A.日记描述法

B.轶事记录法

C.连续记录法

D.取样记录法

答案:

A

[解答]传记式记录的方法属于日记记录法。

42.按实验控制程度划分,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不能用真正的实验设计来控制无关变量,不能采用随机化方法分派被试情况的是______。

A.前实验

B.准实验

C.真实验

D.验证实验

答案:

B

[解答]准实验,指在实验中未按随机原则来选择和分配被试,只把已有的研究对象作为被试,且只对无关变量作尽可能控制的实验。

43.在二战时期,“行动研究”的提出者是______。

A.勒温

B.斯滕豪斯

C.考瑞

D.艾里奥特

答案:

A

[解答]二战期间勒温提出“行动研究”,而斯滕豪斯提出了“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

44.下列哪种量数属于差异量数?

______

A.平均数

B.中数

C.标准差

D.众数

答案:

C

[解答]方差和标准差都属于差异量数。

45.教育实验研究报告的主要部分是研究的______。

A.目的

B.方法

C.结果

D.讨论

答案:

C

[解答]教育实验研究报告的主要部分就是研究的结果。

二、辨析题

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个体的个性化和社会化是冲突、矛盾的。

答案:

(1)该观点错误。

(2)个性化,是指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形成自主性和独特性的过程。

教育作为促进个体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其功能主要体现在对个体自主性和独特性的培养上。

社会化,是指个体接受文化规范,学习其所处社会的行为模式,由一个自然的人转化为社会的人的过程。

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使个体获得文化价值和社会规范、使个体进行社会角色学习。

(3)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和个性化功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一个有机整体。

人的个性化和社会化相伴而行,个性化依赖于社会化,社会化是人的个性化的社会化;从个人的发展历史看,个性化与社会化处于相互促进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就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看,人的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人的个性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的过程。

(4)所以,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并不矛盾。

(5)因此,该观点是错误的。

2.德育过程就是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

答案:

(1)该观点错误。

(2)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其品德发展的过程。

(3)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是相互联系的。

德育只有遵循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与发展;而青少年的品德形成与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又是有区别的。

德育过程是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一个因素,除了德育过程以外,学生品德的形成还要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4)因此,该观点错误。

3.选择教育研究课题时应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答案:

(1)该观点正确。

(2)选择教育研究课题时应该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大处着眼要求我们纵观全局,用综合的、普遍联系的观点来看待教育问题,不要失之偏颇。

小处着手是指选择研究课题时要具体化,界限要清,范围不能太笼统。

如果是研究组选择大课题进行研究,也应该把大课题细化成小课题,这样才对问题有清晰透彻的研究。

(3)因此,题干中的观点正确。

三、简答题

1.简述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

答案:

教师素养如何,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教师基本的专业素养主要有:

(1)教师的道德素养,即教师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第一,忠诚教育事业;第二,热爱学生;第三,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第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专业知识素养。

第一,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第二,精深的专业知识;第三,宽厚的教育科学知识、心理科学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

(3)专业能力素养。

第一,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和指导的能力;第二,驾驭教材和组织教学的能力;第三,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第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第五,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第六,较高的教育机智;第七,教育科研能力。

(4)教师的人格素养。

善于理解学生、性格开朗;情绪乐观、意志力强;热情、有责任心、仁慈友善;耐心周到、有幽默感、公平客观等。

2.简述骑士教育的目的及阶段。

答案:

(1)骑士教育的目的。

骑士教育是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产物,也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

其主要目标是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

(2)骑士教育的阶段。

骑士教育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出生到7、8岁为家庭教育阶段。

儿童主要在家庭中接受母亲的教育,学习的内容有宗教之事、道德教育以及身体的养护与锻炼。

第二阶段,7、8岁以后为礼仪教育阶段。

低一级的贵族将儿子送到高一级贵族家庭中充当侍童,主要学习上层社会的礼节和行为规则,同时也要学习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在这一阶段,还要进行赛跑、角力、骑马、击剑等内容的训练,以使身体强壮有力。

第三阶段,14~21岁为侍从教育阶段。

这一阶段重点是学习“骑士七技”,即骑马、击剑、打猎、游泳、唱歌、吟诗、弈棋,同时还要侍奉领主和贵妇。

年满21岁时,通过授职典礼,正式获得骑士称号。

3.简述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

答案:

(1)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

所谓“自然人”不是原始社会的野蛮人,而是身心和谐发展的人。

即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食其力的小资产阶级上层人物。

(2)自然教育是卢梭教育理论的根本思想。

其核心是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

即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

他曾反复强调要把儿童当作儿童去看待,“要按照你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去对待他”。

(3)卢梭之所以强调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主要是他认为,作为人的教育三种来源之一的“自然的教育”,即人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有其不可改变的规律性,因而“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即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的指导和环境对受教育者的影响,都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来进行,只有这样,儿童的天性才能得到完美的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自然人”。

(4)自然教育还应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

卢梭认为,每个儿童的心理有他自己的形式,必须按照个别的形式进行教育。

(5)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有着巨大的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他强调教育必须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大大提高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使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与以教师为主体、残害儿童身心的封建教育是完全对立的,开辟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

卢梭关于教育三个来源之间关系的论述,虽存在着形而上学的观点,但已初步认识到遗传、教育、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作用,对教育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4.简述先行组织者策略。

答案:

(1)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2)先行组织者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3)先行组织者的类型包括:

陈述性组织者、比较性组织者。

(4)先行组织者的作用是:

把你的注意引向即将来临的材料中最重要的部分;它们集中了将呈现的概念中的关系;提醒你已有知识和即将遇到的新材料之间的关系。

因此,先行组织者起一个在新旧概念间搭桥的作用。

5.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答案:

问题解决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如下:

(1)有关的知识经验。

任何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一定的知识、策略和技能,知识经验的不足常常是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重要原因。

(2)个体的智能与动机。

智能是影响问题解决的极为重要的因素。

智能水平高的学生,解决问题较容易获得成功。

智能水平低的学生,解决问题较容易遭到失败。

(3)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

一般而言,呈现的刺激模式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越接近,越能直接提供适合于解决问题的线索,就越有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途径和方法。

(4)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

思维定势是在先前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在问题情境不变的条件下,思维定势能使人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

但是在问题情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思维定势就会阻碍主体用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功能固着是指当个体熟悉了一种物体的某种功能时,便很难看出该物体其他功能的心理特点,而且最初看到的功能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其他功能。

因此会阻碍问题的顺利解决。

(5)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原型启发具有很大的作用。

有相关的原型,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能为问题解决提供一些线索。

酝酿效应又称直觉思维,有时候人反复探索一个问题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几个小时、几天或者几个星期,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这时常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分析论述题

1.根据材料分析该课堂教学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并说明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体现这一教学原则的。

一位教师讲《祝福》一课,向学生提出一道很有意思的思考题:

“祥林嫂是怎么死的?

”这个问题在学生看来似乎是没有疑问的。

有的回答是“冻死的”,有的回答是“饿死的”,也有的说“穷死的”。

教师紧接着问:

“既然祥林嫂是冻死的、饿死的,那么为什么她死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