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教学设计全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388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6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说阅读教学设计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小说阅读教学设计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小说阅读教学设计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小说阅读教学设计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小说阅读教学设计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小说阅读教学设计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小说阅读教学设计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小说阅读教学设计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小说阅读教学设计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小说阅读教学设计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小说阅读教学设计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小说阅读教学设计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小说阅读教学设计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小说阅读教学设计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小说阅读教学设计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小说阅读教学设计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小说阅读教学设计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小说阅读教学设计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小说阅读教学设计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小说阅读教学设计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说阅读教学设计全Word文件下载.docx

《小说阅读教学设计全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说阅读教学设计全Word文件下载.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说阅读教学设计全Word文件下载.docx

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

3、看环境:

①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

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其对人物或表达主题的作用。

4、谈构思:

①说说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点,分析其好处;

②这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③联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讲方法: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④从语言运用角度,鉴赏文中画线句子。

⑤本文人物语言有哪些特点?

请分别举例说明。

6、明主题:

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主题;

②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

③前后说法,是否有矛盾,为什么?

④阐释小说的社会意义。

在这六方面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是理情节、析人物、看环境、明主题,仍然是以三要素为主。

第一课时 

理情节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特点。

2、鉴赏小说故事情节

3、学习并掌握小说阅读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情节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考纲》要求:

小说阅读与散文阅读在《考纲》要求上是一样的。

散文与小说的区别:

1、散文重在抒情,小说主要是叙事;

2、散文一般比较真实,小说多数是虚构;

3、散文以第一人称为多,小说多种人称均有;

4、小说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重在刻画人物形象,而散文没有这么突出。

二、故事情节

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

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

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鉴于小说的情节在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方面的重要性,命题者往往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一)、情节概括答题模式

   

1、【常见题型】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

请依次加以概括。

  (3)、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

请概括回答。

  (4)、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常见回答】

  

(1)、一句话概括情节式

  答案主要用概括性的语句表述小说的主要情节,一般形式是:

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情。

如有必要,可再加上该事情的结果和产生的影响。

  ★(2009安徽高考《董师傅游湖》)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解题思路:

这篇小说情节较为简单,就是标题--董师傅游湖,不过里面还有一个人物----小翠,所以其主要情节可以概括为:

董师傅领小翠游湖。

  参考答案:

(2)、分点概括情节

  ★(2010广东,沃尔夫冈博歇尔特 

《面包》)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答:

①妻子发现丈夫偷拿面包。

②丈夫撒谎掩饰。

③妻子替丈夫圆谎。

④第二天晚餐,妻子多分了面包给丈夫。

  解析:

仔细梳理整个事件,便可发现整个事件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这里不好用一句话来概括主要情节,就可采用针对每个阶段进行概括的方式,认真组织语言,答案即出。

★2011题11:

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答案示例一:

做好鸟笼,拒卖鸟笼给老大夫,送鸟笼给彼贝,台球房醉酒。

(事件发展脉络)

答案示例二:

期待好价钱,信守与彼贝的约定,不忍孩子失望决定送鸟笼,送鸟笼后兴奋与失落交织。

(主人公心里变化脉络)

【试题解析】答案不拘一格。

概括小说脉络,既可从事件发展脉络来概括,也可从主人公心里变化脉络来概括,有一定宽泛性。

(二)、情节作用答题模式

  情节是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发展的过程。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

可抓住小说的事、物、人、情、时间、空间等线索,理清小说的矛盾冲突,体会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及主题的揭示所起到的作用。

  1、【常见题型】 

  

(1)、小说叙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请作简要分析。

  

(2)、简要分析小说情节的特点(双线交织、悬念、曲折性、合理性等)及作用。

  (3)、作者反复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作者写某一段,对展开情节有什么作用?

  从结构上:

设置悬念;

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伏笔;

照应前文;

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

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从内容上:

点明人物活动的环境;

表现了(突出了)人物性格;

表现主旨或深化了主题。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08江苏12题:

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

请具体说明。

这道题虽然与情节相关,但实际上是“作用好处类题目”。

问:

作用好处类题目如何回答?

析:

结构--不同的位置在结构上的不同作用:

开启下文、承上启下、收缩全文、卒章显志。

这些专业术语的使用实际上就是现代文简答题解题方法之一的“随俗顺时法”,即答案中的用语要尽量采用语文专业术语和习惯说法。

如结构方面的可考虑“承上启下、过渡自然、首尾呼应、结构严谨”等词语;

内容、主旨方面可考虑“强化、深化、升华、画龙点睛”等词语 

;

情节方面的可考虑“悬念、铺垫、反差”等词语;

写作手法方面的可考虑“欲扬先抑、欲擒故纵、象征、虚实结合、寓褒于贬”等词语。

内容要考虑怎么呼应的?

要考虑到在三要素中,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小说的主要任务是塑造人物,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情节是小说的骨架;

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如上题首先就要分析第二段的相关情节展现了人物的什么?

(整体提问)突出了侯菊的能干,突出了父女俩相依为命。

这些是如何照应下文的?

答案就不言而喻了。

答案:

① 

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

(顾按,此题答案似不甚通顺,方家宜斟酌之)

 

② 

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

★08江苏15题:

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6分) 

这是探究题,较难,表面上看考查的是对小说作品结构的把握,对小说情节安排作用的分析,但实际上解答此题时需要把握的是人物,需要仔细分析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间的正面和侧面、明和暗的关系,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女儿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

③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

④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

⑤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

【解析】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所以小说的主旨一定是在侯银匠身上,但却写了女儿,则是运用了正侧描写、实写暗写等。

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既然能够以情节为载体考查人物,同样可以以情节为载体考查环境。

如:

《祝福》中作者在开头、中间、结尾安排了三次祝福的场景,多不多余?

为什么?

这主要就是鉴赏环境描写的作用。

★(2010全国课标,11莫泊桑《保护人》)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

(6分)

①补充叙事,集中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

  ②加速情节发展,为下文玛兰的言行提供依据,使小说进入高潮。

  ③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强化情节平中见奇的效果。

(三)小说开头作用

(1)、小说的开头如果是设疑法或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其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答题角度为:

①引起读者的思考。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小说的开头如果是写景法,答题角度为:

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四)、小说结尾作用

  

(1)、小说的结局如果如果出人意料,(欧亨利式结尾)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小说的结局如果是令人伤感的悲剧,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小说的结局如果是令人喜悦的大团圆,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小说的结局如果是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答题角度为:

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微型小说(《我没有病》)第19题请简要分析小说是如何通过奇特的情节设置悬念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1)小说开头没有交代“他”的身份,而是写“他”来到办公室安排工作,接待来访的人,怒斥企图行贿的人,接听电话,制造了“他”是不是局长的悬念。

小说最后点明“他”不是局长而是病人。

(2分)

  

(2)这样设置悬念的好处:

使故事扑朔迷离,情节曲折;

使主人公这个人物形象更具传奇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小结

  分析情节作用的题目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作答或者扣住情节、人物、主题、环境来作答。

四、课后习题 

小说阅读专题

五、德育及安全教育

第二课时  析人物

  1.掌握人物形象鉴赏的基本方法

  2.学习人物形象鉴赏题的切入点

  3.提升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高考命题分析

从近年来安徽卷命题来看,概括人物形象特点是安徽卷主要命题方式。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

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因此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应成为文学类阅读复习的重点。

二、在人物这个考点上常见的考查方向有以下三种:

1、对人物形象塑造的考查:

2009年12题:

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 

2010年11题:

根据小说第④至第⑥段内容,概括王石匠的形象特点 

2011年12题:

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蒙铁尔形象的特点 

解答这类题时,有两个误区要注意:

(1)人物形象不完全等同于人物性格,它包括人物性格,同时还包括人物的身份地位等。

2009、12 

、董师傅是一位普通木工。

他技艺精湛,质朴善良,乐于助人,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

2011、12、 

蒙铁尔:

当地的财主,粗暴、专制、冷酷、吝啬

(2)分析概括时,有时会出现不从实际出发,过分拔高人物的思想品质或没有立足原文,无中生有,概括出了原文所没有的东西。

要避免这种情况,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这个方面主要借助于作者的议论或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主人公评价的语句,接着看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最后选择适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在具体表述时,虽然近几年高考答案的指向是只概括,不分析,不结合文本,但我们还是要仔细整合答案,从备考的要求看,我们要结合文本,言必有据。

如09、12、“做起活儿得心应手”“他做的几扇雕花窗户,雕刻十分精致”可看出他技艺精湛;

“董师傅忙灭了烟,站起身说,我送你回去”可看出他善良,乐于助人;

“每晚收拾好木工工具,便来到湖边大石上闲坐”可看出他喜欢欣赏美景,有生活情趣;

“挣的钱足够用了,日子过得很平静”可看出他知足本分。

2011、12、从他的一间房里“堆满家具什物”,而他的妻子却“形容憔悴”“在黑洞洞的屋子里,睁着眼睛整整待上两个钟头”,他的儿子渴望得到一个鸟笼,他不但拒绝买给儿子,还恐吓责打儿子,说明他冷酷、自私、吝啬;

从“蒙铁尔一把揪住孩子头发,硬要孩子看着他的眼睛”可见他的粗暴、蛮横,是个专制的家长;

他表面对巴尔塔萨客气,实则蛮横无礼,说明他的虚伪。

2、考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及其作用 

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哪些?

(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神态、细节描写、侧面烘托等) 

作用:

与上面分析的作用好处类题目相同,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结构上。

内容上:

主要分析对人物塑造的作用,对情节、对主题的作用。

★2009、13、①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反映董师傅淡定平和的情感世界。

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或“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011、13、

(2)指出小说中画线②处所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这段文字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

【 

答案】 

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推动情节发展,是下文巴尔塔萨送鸟笼的直接原因。

3、个性与共性的联系 

如:

你认为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或请简要分析某一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我们往往称之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一个人物形象的成功与否,往往就看他是否典型。

但这仅仅是个性方面的,如果在赏析人物时只注意个性而忽视共性,那么这样的鉴赏就有点肤浅,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把握小说的主题。

(2010辽宁、王安忆《洗澡》主题:

洗澡的象征、多层意蕴‖人物:

共性) 

①《祝福》中的祥林嫂:

被封建社会压迫,被封建礼教吞噬的一切劳动妇女的代表的缩影。

②别里科夫:

只有打倒千千万万个别里科夫,才能推翻沙皇统治。

  1、 

表述人物形象的语言一般都要通过自己分析概括。

  2、 

要根据提问角度组织语言表达。

  如:

XX是一个……的人。

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文章通过什么描写(或通过什么情节),表现了XX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3、 

“形象作用”题,①分析主要人物的作用,主要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首先要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折射的社会现象以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等。

②次要人物的作用:

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

若是线索人物,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若是第一人称,就有见证作用。

③物象的作用:

突出人物性格;

揭示深化主题;

若反复出现,起线索作用,使结构更加严谨。

四、课后习题

五、安全教育

第三课时 

看环境

【考点解读】

作品中情节的安排,人物塑造,都离不开具体的环境,所以,环境在小说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这个考点,考查方向相对比较单一,往往都是让你说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真题回放】

★2008海南宁夏第12题:

小说两次写到“一陈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

此题就是考查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第一次,烘托环境,展开情节;

②第二次,渲染气氛,转换情节。

★08江苏14:

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

(6分).

此题涉及小说中的社会环境描写。

要花轿早有打算 

改装花轿心灵手巧③ 

出租花轿善于经营,贤惠体贴。

★2010安徽12:

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

特点:

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衬托罗永才渐趋温暖的心理感受,暗示人物心理转变,推动小说情节发展。

小结:

要想回答出不同文本资料中不同的环境描写的作用,首先就要掌握环境描写的常规作用。

【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气候、季节等;

②交代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

辛亥革命、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③烘托某种氛围;

④烘托或突出人物性格心理(王安忆《洗澡》);

⑤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洗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祝福》);

⑥揭示小说主题(《洗澡》《祝福》) 

掌握了这些常规作用,就可以针对不同的文本进行筛选。

以上主要解读了“理情节、析人物、看环境”,虽然在讲解的过程中是分开讲解的,还是想提醒一点:

小说三要素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所以在赏析作品和回答题目时不能只孤立地关注某一点。

下面讲析一个和三要素、主题等都有关联的一常见题型:

标题类题目

考查方向有以下两种:

1、给文章拟标题:

※2010、13.请为这篇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2、为何以这个为标题?

‖以这个为标题的好处

☆2009浙江15.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5分)

要想回答好这两类题目,我们只需要掌握常见的小说标题的拟题方式就可以了。

常见的小说标题的拟题方式:

掌握了这些,我们既可以它来命题,也可以它为思考方向,得出以此为题的好处。

※2010、13:

(1)碑 理由:

①“碑”是贯穿情节始终的线索;

②“碑”“洗碑”暗示了罗永才的心理及其转化(“悲”到“洗悲”)过程。

  

(2)王石匠 理由:

①小说主要人物之一;

②王石匠形象的塑造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

  (3)转变 理由:

①罗永才的心理转变是故事的主要内容;

②以罗永才转变来表现小说的主旨。

  【试题解析】题目可以从情节内容的角度拟,或能概括全部情节,或能点出核心的部分情节:

可以从人的角度拟,或是主要人物,或点明主次人物关系;

可以从物的角度拟,常常是文中反复出现的物是标题;

可以从表现的主题的角度拟,或直接就是主题,或含蓄表现主题,可以以故事发生的时间为题;

可以以故事发生的地点为题;

可以以人物的情感为题;

还可以综合上述信息,使用修辞取有文采的题或幽默的题。

如本题根据情节取题,本文的情节包括订碑-看碑-运碑-立碑,这几个过程可以使用“洗碑”概括,也可以用“碑”一词,该词是情节的线索,又能对读者强烈地提示文章的情节及核心情节内容。

可以从人物角度取题,如从王石匠角度取“淡定的洗碑人”,该词从说人物的角度提示情节,并暗示小说主题。

可以从主题角度取题,如“洗碑之悟”,若用“碑”也有象征义,暗示碑的纪念之意,对人的警醒教育作用。

☆2009浙江15.【答案】看法一:

以“魔盒”为题更合适。

理由:

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

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③形象生动,具有象征意味。

看法二:

以“贝格斯太太”为题更合适。

①贝格斯太太是全文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

②小说中人物关系单纯,以此为题,更能紧扣中心;

③外国经典作品常以人物姓名为题。

【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评价。

【解析】文章的标题,前人用“题者,额也”来概括其作用,因此考生可从文章的主旨、小说的主人公,写景状物散文的线索(结构和行文)、象征意义等角度入手。

【思路分析】作为开放型试题,考生可以任选一说回答,但得能够自圆其说。

答题时,要注意紧扣文章的主题和构思。

四、作业

第四课时 

精妙技巧的捕捉

一、考点解读

二、常见题型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

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

服务的;

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

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

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三、小说的技巧

A、人称运用(第一、第二人称的妙处)

第一人称:

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

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

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

实比较灵活自由。

B、不同顺序的作用(顺叙、倒叙、插叙)

1.顺叙:

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

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

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

清楚,照应得体。

C、明确各种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外貌、语言、心理、行动、细节、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

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白描:

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