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洁水渔业有机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39009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库洁水渔业有机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水库洁水渔业有机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水库洁水渔业有机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水库洁水渔业有机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水库洁水渔业有机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水库洁水渔业有机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水库洁水渔业有机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水库洁水渔业有机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水库洁水渔业有机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水库洁水渔业有机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水库洁水渔业有机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水库洁水渔业有机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水库洁水渔业有机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水库洁水渔业有机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水库洁水渔业有机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水库洁水渔业有机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水库洁水渔业有机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水库洁水渔业有机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水库洁水渔业有机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水库洁水渔业有机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库洁水渔业有机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水库洁水渔业有机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库洁水渔业有机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库洁水渔业有机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水库洁水渔业有机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水库洁水渔业有机生产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提要

1.1项目名称

某水库洁水渔业有机生产项目

1.2建设单位:

某某

1.3项目负责人:

某董事长

1.4建设地点:

某市某县某镇某村

1.5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主要建设内容:

1、投放大规格鳙鱼种301吨(5kg/亩);

2、投放大规格鲢鱼种129吨(3.5kg/亩);

3、移植银鱼受精卵1500万粒(300粒/亩);

4、添置生活大船1艘;

5、添置巡逻快艇4艘;

6、添置动力捕鱼船50只;

7、添置捕捞网具50套;

8、鳙鱼、鲢鱼、银鱼有机鱼认证;

9、渔民安置:

坚持“渔民自愿”、“渔民优先”原则,吸收渔民参与到库区放鱼、养鱼、护鱼的活动中。

建设规模5万亩。

1.6项目总投资与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080万元;全部由承建企业投资。

1.7项目建设期

2014年9月-2015年12月

1.8项目效益

1.8.1环境效益

本项目实施后,利用鲢鳙消耗水库中过多的浮游生物,减少水体中影响水质的氮磷元素。

经测算,本项目每年将从某水库带出氮23.4吨—32.76吨和磷2.8吨—8.4吨,对改善水质、修复生态能起到积极作用,环境效益十分明显。

1.8.2经济效益

项目正常生产年份年均销售收入1431.4万元,年均净利润351万元,投资利润率为32.49%,静态投资回收期为2.4年(含建设期),经济效益明显。

1.8.3社会效益

一是通过水产养殖有机生产,使某水库水质长期保持现有Ⅱ级水质标准,确保了水环境质量及鱼产品安全。

二是可安置库区渔民约60-100人,带动库区渔民增收,收入翻了一番,维护了库区农(渔)民的稳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巨大的作用。

3、项目采取“以渔养水、以渔治水、有机生产”方法,对某市大中型水库的洁水生态渔业的实施将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1.9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1.9.1研究范围

根据我国的政策、法律法规,对本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条件、技术方案、投资估算以及所产生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1.9.2编制原则

本项目编制主要遵循四个原则:

1、环境效益首位原则。

遵循某水库以南水北调应急供水为主,发电养鱼为辅的功能,合理利用水面增殖养护资源,统筹兼顾内河航运,科学发展保水洁水渔业,促进库区社会经济发展。

在确保库区水质符合南水北调水质要求的前提下,科学发展洁水渔业,进行有机生产。

2、可持续发展原则。

依据某水库水环境理化容量、生物容量确定水洁养殖有机生产方案,使库区生态功能产生最大效应,从而达到全局的可持续发展。

3、利益合理分配的原则。

在实施中,坚持“渔民自愿”、“渔民优先”原则,让更多的渔民参与到库区放鱼、养鱼、管鱼的活动中,获取丰厚的回报。

1.9.3编制依据

1、政策、法规依据

《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4.8.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月29日);

《农产品质量法》(2006年4月29日);

《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保护区建设要求》;

《?

省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

《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国发〔2006〕9号;

《水产苗种管理办法》(2005年4月1日);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2003年9月1日);

《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1990年11月20日);

《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11号);

农业部办公厅《水产健康养殖推进行动实施方案》农办渔〔2008〕9号;

农业部《关于推进渔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1〕34号;

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4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4〕20号。

2、引用技术标准、规范

为确保环境保护、净化水质、水产品安全这一目标的实施,本项目设计中遵守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标准和规范: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

《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05.10);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

《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农田灌溉水环境质量标准》(GB5084-2005);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

《农、畜、水产品污染监测技术规范》(NY/T398-2000);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范》(SC/T0004-2006);

《农、畜、水产品污染监测技术规范》(NY/T398-2000);

《有机产品》(GB/T19630.1-1--2011);

《无公害农产品大水面鳙鱼养殖技术规程》(DB3205/T017-2002);

《有机鲢鳙鱼养殖技术规》(DB33/T847—2011);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引用其他依据

库主单位提供的有关地方政策、定额、标准,气象水文地质数据等基础资料、文件;

某市某水库水源保护区污染来源及其防控探讨(2010);

某水库水质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2011);

某水库水质分析与评价(2011);

某水库浮游植物藻类群落物种多样性(2013);

流域某水库以上水沙特性分析2013;

流域某水库上游水文要素特性分析2014;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55号,2014);

国内外客商提供的关于渔业养殖资料、生产设备的初步报价、产品销售价格的资料。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某水库是?

省第二大水库,位于某市某县EE镇某村,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灌溉、发电、应急北京饮水供水的大型枢纽工程,控制流域面积3770平方公里。

该工程始建于1958年6月,1960年9月完工,1969年续建后,1975年对坝基进行了防渗处理,1976年对防渗墙基础进行了灌浆处理,2002年扩建溢洪道和大坝除险加固,2005年竣工。

水库总库容13.89亿立方米,防洪库容10.82亿立方米,兴利库容6.52亿立方米,死库容1.09亿立方米,死水位178.0m,起调水位193.0m,汛限水位193.0m,正常蓄水位200.4m,设计洪水位208.4m,校核洪水位214.4m。

目前,该水库被定为南水北调向北京应急供水水源地,并肩负下游13个县及华北油田260万人生活、生产用水及102.7万亩耕地农田灌溉用水重任。

水库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南水北调水质安全和整个工程效益的发挥。

如何协调水质保护与渔业发展的关系,是某水库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背景下,我们编写了《某市某水库洁水渔业有机生产可行性研究报告》。

该《报告》是通过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在获取某水库水环境资料、水生生物组成和容量资料的基础上,融合现代渔业技术和国际“有机产品”生产规范形成的。

在保护某水库现有水质的前提下,《报告》中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加快某水库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即采取生物操纵方法——通过适当放养净水生物(鲢鳙鱼)来控制浮游动植物生物量,降低水体营养程度,改善水库水质,保障生态平衡,达到“以渔治水、以渔净水”的目标。

此方法采取不投饲料,不施肥、不投农药的“人放天养”方式,使鱼产品达到有机标准,水库渔业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是确保北京应急供水水质的需要

目前,某水库被定为南水北调向北京应急供水水源地,并肩负下游13个县及?

油田的260万人生活、生产用水及102.7万亩耕地农田灌溉用水重任。

某水库水质优良与否已受到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保水文件,要全方位多措施确保某水库水质长期保持在II类水平。

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提升某水库水质的环境保护力度。

2.2.2是确保环境保护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已逐步认识到环境保护对繁荣经济,稳定社会的重要性。

当前,在我国,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受到了社会和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视。

中央人民政府和相关的管理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和法规,加强环境保护的管理和执法力度,以保证基本国策的实施。

本项目的实施符合洁水环保的基本国策,极大的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能达到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2.3是确保“舌尖上安全”的需要

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肉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消费结构也日趋改善,人民越来越关注肉类食品的安全,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成为人们的首选食品。

近年来,食品安全已成为我国公众最为关注的焦点。

为此,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提出“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

该文件一大亮点,就是突出强调了食品安全的责任,把食品安全纳入考核评价。

以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出现问题,更多的是追究个人和经营主体的责任,这次明确地方政府属地责任,并列入考核评价,这有利于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落到实处,把监管的网撒下去,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所谓有机食鱼,就是指在原料生产中不使用化肥、农药、生长激素、化学添加剂、化学色素和防腐剂等化学物质,不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并通过有机认证机构认证的鱼产品。

本项目是发展生态养殖、有机养殖,符合时代的要求,是现代渔业发展方向,是落实食品安全的具体体现。

不仅使水库生物资源得到合理充分利用,而且鱼产品将达到有机标准,人们食用安全,发展前景广阔。

2.2.4是发展现代渔业的需要

现代渔业就是合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高科技节能环保技术综合一体的现代科学综合养鱼产业。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没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

现代渔业作为现代农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特征,是技术密集、科技含量高、可控性强的产业。

建设现代渔业,是转变渔业增长方式、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迫切需要,是确保水产品安全供给和渔民持续增收的迫切需要,是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渔业经济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渔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洁水保水渔业,是以保护水环境为目的,通过人工放养鲢、鳙鱼等具有净水功能的滤食性鱼类,改善水域生物群落组成,保持水体合理的生物量,消耗水中的富营养化物质,达到保障生态平衡的目的。

在环保大势下,某水库原有的渔业生产方式必将取缔,未来某水库渔业的发展应转向保水洁水现代渔业之路。

本项的实施符合现代渔业发展原则和方向。

2.3项目的建设可性

2.3.1气候适宜

某水库位于?

省某市某县境内,属温带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少雪,春季多干热风,夏季高温、高湿、降水集中,秋季秋高气爽。

年均气温为12.6℃,,最高41.7℃,最低-18.9℃,常年积温故知新801.9℃。

年均降水量为550-790毫米,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约1265mm;无霜期140-190天,年最多风向为西南风,最大风速20m/s,平均风速2.5m/s。

地方小气候特征明显。

这种气候符合鳙鲢鱼的生长条件。

2.3.2区位优势明显

某水库距?

县城西北25公里,距某县城30公里,紧临京深高速公路、津保高速公路、107国道,交通方便,优势明显,有利于产品流通和产业化发展。

2.3.3浮游植物资源适中

据《某水库浮游植物藻类群落物种多样性》调查结果,某水库浮游植物有6门,25种,种类最多的为绿藻门和硅藻门,分别鉴定出9种和7种;2010年9月的调查结果:

浮游植物密度为299.57万个/L,硅藻门和蓝藻门共占浮游植物总密度的86.66%,优势种类为小环藻和粗壮细鞘丝藻,占浮游植物总密度的61.69%;叶绿素a含量为3.88μg/L,浓度较低。

确定某水库浮游植物资源适中,水库营养类型定为贫—中营养型。

2.3.4水质优良

据《某水库水质分析与评价》(《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1年第1期)载,某水库2005年和2006年水质状况较差,一般在Ⅲ~Ⅴ类,2007年达到Ⅲ类,水质逐年变好,随着蓄水量的增加,2008年11月以后基本达到Ⅰ~Ⅱ类。

2009年水质类别全年基本保持在Ⅱ类水质以上,其中Ⅰ类水占全年的42%,Ⅱ类水占全年的50%,Ⅲ类水仅占全年的8%。

水库水质能满足城市供水水源的要求。

2.3.5技术力量雄厚

项目承担单位LHKCC,现有技术人员7名,其中工程师1名,技术员6名,全部具有5年以上从事水库移植增殖及产品销售工作经历,经验丰富。

2.3.6产业前景好

某水库建后,形成了长约166公里,宽约37.7米的山谷型水库,为渔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域资源。

境内库区面积约5万亩,广阔的水域面积,优异的水质环境,丰富的鱼类种质资源,优越的地理自然环境,以及政府和农民空前高涨的生产积极性,为库区渔业带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

本项目的产品——有机鱼,是当今世界最为畅销的肉类食品,其价格是常规池塘养殖同类鱼的3-5倍,其效益十分可观,产业前景十分广阔。

2.3.7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省、某市及某县三级人民政府对优质水产品养殖体系的建设予以了高度重视,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把建设生态养殖基地作为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来抓,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为本项目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章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

3.1项目承担单位名称

LHKCC

3.2主要业务范围

依据营业执照划定的业务范围有:

以本社员为主要服务对象,组织养殖、收购、销售社员所养殖的产品,为本社社员提供养殖所需的技术、信息和咨询服务。

3.3企业发展历程

LHKCC是由养殖大户、等16户渔业养殖户于2007年12月依法注册成立的渔业专业合作社,注册号:

,注册资金万元。

合作社自成立以来,本着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依法经营的指导思想,按照章程制度规范运作。

2013年实现销售鲜活水产品2560万斤销售收入9000多万元,其中本社自产1200万斤,为合作社以外农户销售1360万斤;生产销售鱼苗1000万尾收入200万元。

鲜活水产品销往全国除港澳台、海、西藏以外的26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

合作社现有技术人员7名,其中工程师1名,技术员6名,均多年从事水库移植增殖及产品销售工作,经验丰富。

3.4现有生产规模

合作社现拥有经营水产养殖面积3.4万亩,其中大型水库2座,普通渔塘120口,辐射农户270多户,面积达60000亩。

3.5主要养殖品种

主养黄颡鱼、鲫鱼及四大家鱼。

3.6生产经营情况

合作社负责组织采购、供应成员所需的生产资料,组织收购、销售成员所养殖的水产品,开展成员所需的养殖、销售等服务,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养殖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

合作社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盈余主要按照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

3.7财务收支状况和资产负债状况

截止2013年12月31日,合作社总资产559.0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14.81万元,负债144.26万元(负债率26%)。

经营收入9001.32万元,利润87.34万元。

3.8管理机构设置情况

合作社管理机制健全,设有成员(代表)大会,是该社最高权利机构;设立理事长(总经理)1名,为本社的法定代表人;设副总经理3名,对理事长负责;设执行监事1名,代表全体成员监督检查理事会和工作人员的工作;合作社下设理事长(总经理)办公室,财务部,生产部,营销部。

3.9办公条件及工作人员情况

办公地址位于,建筑面积450平米。

现有工作人员10人,其中:

管理人员2名,生产人员8名。

3.10财务管理等制度建设情况

合作社财务管理机制健全,理事会负责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工作,接受监事会监督。

按照“财务分开、民主监督”管理原则,实行“资产五分开、审批一支笔”,做到账实相符、往来明晰、价格公开、分配公正、管理透明。

第四章市场供求分析与预测

4.1有机鳙鲢鱼的国内市场

有机鳙鱼,肉质细嫩、鲜嫩可口、无腥味、肌间刺少,胜过堰塘养鱼的品质,其价格远高于池塘鱼价格,尤其是鳙鱼头,既可以上名贵宴席,又适合大众消费。

由于天然资源较少,销售价格一路攀升。

在国内市场上,如千岛湖鲢、鳙鱼的价格是同类池塘鱼价格的三倍,却依然供不应求;千岛湖有机鳙鱼头,每公斤销售价格由2013年的30元上升到2014年的58元以上,且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4.2有机鱼的国际市场

“有机鱼”产于没有受到污染的湖泊、水库,这种鱼所含的硒、锌、铁等人体所需矿物质高于普通鱼。

专家在对我国2013年有机鱼出口量分析后,预测,在今后10年内,全球有机鱼市场销售额将从2013年的100亿美元增加到1000亿美元。

有机食品将成为人们今后的主导肉类食品。

4.3市场需求前景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追求绿色、健康,开始注重膳食结构,少吃红肉,多吃白肉,对无公害水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鱼肉蛋白已成为人类的重要蛋白源。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市场对水产品的需求只会不断地增加。

通过市场调查,已证明有机鳙鱼质优价高,远比池塘化养殖的鳙鱼好销,消费者重质胜过重价,说明消费者中已经形成这样一个注重生活品质的消费人群,而且呈快速扩大趋势,这种现象在上海、北京比较普遍,保守估计,预估全国的年总需求量至少在3000万吨以上,而且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生态健康的进一步认识和重视,以及国际市场的开拓,有机鳙鱼的需求量会不断提高,走俏市场已成必然。

4.4营销分析

4.4.1销售策略

生产的商品鱼,将通过企业的销售网络,实行品牌化销售。

4.4.2销售方案

项目产品销售依托合作社现有的市场销售网点,采取多种销售方式占有市场。

一是巩固发展原有的营销队伍和营销网点,积极开拓大中城市批发市场;二是不断创新营销方式,实行激励政策,增加销售量,稳定提升市场占有率。

有机鱼销向北京、天津、哈尔滨、东北、重庆等大中城市。

4.4.3营销模式

以直销为主,部分采取代理商+技术推广的模式。

为配合营销,将建立专门的企业网站,以文字、图片和声像的方式加强对外宣传,发展电子商务。

积极参加对外商品展销会、国内行业展销会,进一步展示公司形象,提高知名度,扩大产品销量。

4.5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

1、大力推广有机养殖理念和技术。

突出抓好有机鱼养殖技术应用,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加强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确保产品质量达到有机标准要求。

2、加强品牌建设。

积极创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某品牌鱼、有机鱼,树立地方渔业品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提高组织化程度,不断强化产业化经营模式。

大力发展订单渔业,增强产业经营抵御风险的能力。

4、强化大中城市销售网络建设。

通过市场准入制度,确保产品销售渠道畅通,消费群体稳定。

5、增强市场调控能力。

及早制定科学、合理、协调统一的产业发展计划,及时建设水产品冷藏加工设施,拉长产业链条,多渠道化解市场风险。

第五章建设目标与任务

5.1建设目标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达到如下目标:

1、库区水质保持或提升到Ⅱ类以上水质标准;

2、项目产品鳙鱼、鲢鱼、银鱼达到“有机鱼”标准;

3、“有机鱼”产量达到:

鳙鱼820吨/年以上,鲢鱼90吨/年以上,银鱼18吨/年以上;

4、为某市生态渔业发提供示范。

5.2建设任务

1、投放大规格鳙鱼种301吨(5kg/亩)

2、投放大规格鲢鱼种129吨(3.5kg/亩)

3、移植银鱼受精卵1500万粒(300粒/亩)

4、添置生活大船1艘

5、添置巡逻快艇4艘

6、添置动力捕鱼船50只

7、添置捕捞网具50套

8、产品有机认证

9、渔民安置。

优先安排库区渔民参与库区放鱼、养鱼、护鱼队伍。

5.3项目进度

1、2014年9月—12月:

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渔民安置;

2、2015年1月—3月:

鱼种、银鱼受精卵投入;

3、2015年4月—5月:

购置快艇;

4、2015年6—9月:

配置捕捞专用网船;

5、2015年10—12月:

轮捕轮放,销售。

第六章有机鱼生产工艺

6.1生产流程

 

水产养殖生产流程图

6.2有机鲢鳙鱼养殖技术规范

6.2.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机鲢鳙鱼的术语和定义、苗种来源、鲢、鳙商品鱼生产、商品鱼暂养与运输及养殖档案管理等技术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某水库渔业水域。

6.2.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8588渔业资源基本术语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19630-2011有机产品

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SC/T1006淡水网箱养鱼通用技术要求

SC/T4001渔具基本术语

6.3.3术语和定义

有机鲢鳙鱼:

根据有机农业的原则和有机鲢鳙鱼生产方式及标准生产,并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鲢鳙鱼。

饵料:

供鲢、鳙鱼摄食的天然饵料。

6.2.4苗种来源及质量

1、苗种来源

在苗种购进前应对苗种生产单位资质进行调查,对不符合无公害食品水产企业的产品进行检测,杜绝购进已经富集重金属或使用过高残留且具富集性药物的苗种进行养殖生产。

2、苗种质量

种苗选择纯正、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病无伤,并经检疫部门检疫合格。

对鱼种来源、规格、尾数进行严格登记,做好放养记录,确保来源明晰。

6.2.5鲢、鳙商品鱼生产

1、鱼种放养原则

鲢、鳙的比例、规格和密度等应根据鲢、鳙的生理学和行为学特性及某水库营养程度、天然饵料组成与数量情况来确定,鲢鳙放养比例为4:

6~1:

9。

2、鱼种放养

放养时间:

10月至春节前。

鱼种规格:

规格250克/尾—600克/尾,个体大小均匀,无病害。

放养密度:

以15-20尾/亩为宜。

3、饵料

完全以摄食水库中天然生物饵料生长、肥育,不投喂任何人工饵料。

4、日常管理

设置拦网:

在水库各支流的上游和大坝溢洪道前设置拦网。

捕捞凶猛鱼类:

采用除害渔具渔法,控制鳡鱼、翘嘴鲌等凶猛鱼类数量,减轻其对鲢、鳙鱼的危害。

巡库检查:

及时止至偷、毒、炸、电等违法行为,清除生产区域的垃圾及漂浮物。

5、捕捞

原则:

捕捞量不超过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生产的再生产能力,捕捞行为不应对库区其他物种的生存产生不良影响,禁用化学诱捕、电捕、炸捕及声音驱赶等捕捞方式。

捕捞期:

根据市场需求,采取轮捕轮放或年底一次性捕捞或常年捕捞。

起捕规格:

商品鱼最小起捕规格鲢鱼1.0kg以上,鳙鱼1.5kg以上。

捕捞方式:

采用赶、拦、剌、张联合渔具渔法或定置张网等方式捕捞。

6、鱼病防治

放种、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