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31第一次工业革命附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4690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31第一次工业革命附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31第一次工业革命附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31第一次工业革命附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31第一次工业革命附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31第一次工业革命附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31第一次工业革命附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31第一次工业革命附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31第一次工业革命附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31第一次工业革命附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31第一次工业革命附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31第一次工业革命附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31第一次工业革命附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31第一次工业革命附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31第一次工业革命附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31第一次工业革命附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31第一次工业革命附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31第一次工业革命附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31第一次工业革命附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31第一次工业革命附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31第一次工业革命附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31第一次工业革命附解析.docx

《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31第一次工业革命附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31第一次工业革命附解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31第一次工业革命附解析.docx

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31第一次工业革命附解析

考点31第一次工业革命

【十年真题】

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4)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

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

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

A.源自于劳动实践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答案】A

【解析】材料“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

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

式蒸汽机”说明发明创造源自于劳动实践,故选A项;材料“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说明来源于劳动实践而不是科学理论,排除B项;材料“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说明资金不是决定原因,排除C项;材料中瓦特和工厂主并不能说明各阶级广泛参与,排除D项。

2.(2019.4·浙江高考·20)阅读下列示意图表,结合所学判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生铁产量的增加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密不可分

B.生铁产量的不断增加催生了大工厂制度

C.电力的广泛使用推动了生铁产量的增加

D.生铁产量的变化改变了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

【答案】A

【解析】根据图表信息,1788年英国生铁产量不断增加,结合所学,1785年蒸汽机在工厂开始使用,极大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故选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在组织形式上,产生了工厂制度,排除B项;19世纪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广泛使用,排除C项;图表信息不能表明生铁产量增加对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的影响,排除D项。

2.(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

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对“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这一问题的认识,在不断地发展,从经济条件,到政治条件,再到自然条件,思考视角不断拓展而趋于全面,因此B正确。

A说法错误。

材料中的结论正是与欧洲其他国家比较后得出的,因此C错误。

D说法错误。

3.(2018·江苏高考·16)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

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

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

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答案】B

【解析】无意发现与材料中“有意的发明产物”不符,故A项错误;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与材料中“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相符,故B项正确;垄断组织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与材料中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改良了蒸汽机”不符,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而材料中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故D项错误。

4.(2018·天津高考·4)1830年,剑桥大学数学教授查尔斯·巴利奇出版《论英国科学的衰退》一书,分析了欧洲各国的科学状况,指出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

他呼吁英国人必须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科学家应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并成为一种职业。

这反映出(  )

A.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水平超越英国B.英国丧失原有优势地位

C.英国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D.工业革命的不断扩展

【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时间为1830年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的科学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讲述一个英国学者分析英国正在丧失科技优势,并不是说丧失优势地位,且1830年英国当时英国属于世界工厂,故B项错误;题干中“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推知查尔斯·巴利奇强调业余科研衰退现状,呼吁科学要作为事业对待,而不是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故C项错误;题干中“呼吁英国人必须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科学家应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并成为一种职业”,推知工业革命革命的扩展,科学家、科学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故D项正确。

5.(2017年新课标全国Ⅰ卷33).表3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1770

约1790~1793

约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年份

1755

1797

1835

指数

42.74

42.48

78.69

综合表3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答案】D

【解析】依据表中的英国国民总收入和工人实际工资的数据变化分析,可以看出英国工人实际工资的增长赶不上国民总收入的增长,且1755—1797年甚至没有增长,所以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并不同步增长,故A项错误;表中涉及的数据变化是在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工人使用机器生产,经济快速发展主要依赖于生产工具的改进,不是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故B项错误;工人工资在1797—1835年有较大幅度增长,说明工人生活在一定时期内有明显改善,故C项错误;对比表中英国国民总收入和工人实际工资的数据变化,可知工人工资水平提高速度赶不上国民总收入增加速度,说明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故D项正确。

6.(2017年天津卷6).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

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

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

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

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答案】B

【解析】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变化,所以才会出现火车时刻表,和全国时刻表的改变,但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表述过于笼统,不能细致的反映全国时刻表变化和“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的深刻意义,故A项错误;从材料“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可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不再依照自然条件变化而进行,而是有了严格的时间限制,反映出科技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制约,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统一的标准化的时间对当时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没有强调时间精确是生活必要,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统一的时间是为了顺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没有体现统一时间对国家管理的影响,故D项错误。

7.(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

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

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答案】A

【解析】19世纪上半期,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加快,城市工厂产生大量环境污染,进而影响人口寿命,导致后死亡率上升,故A项正确;化学工业产生是在19世纪晚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一方面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增加了社会物质财富,另一方面又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后死亡率上升,所以不会出现人口膨胀食物短缺的问题,故C项错误;19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的医疗技术水平也会不断上升,故D项错误。

8.(2016·浙江文综·20)下表所示为1838年英国工业重镇利兹市各行业工种收入状况。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收入状况

工种数

典型工种例举

最高

9

机械安装工、枪炮制造工、铸铜工、机修工、铁模工

居中

16

印刷工、铁匠、石匠、初纺工、羊毛分类工、染匠

最低

6

裁缝、泥水匠、鞋匠、梳毛工、手织工

①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职业结构的变动②大机器生产使工人出现了新的分化

③“蒸汽”的力量催生出新的技术行业④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了劳动力自由流动和选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据所学工业革命是从轻工业开始的,慢慢发展到动力和交通等重工业的革命,从材料所反映的1838年英国工业重镇各行业工种收入状况来看,纺织业等轻工业工种数量相对较少,收入最低,而机械制造等重工业工种数较多,收入最高,可以得出结论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职业的结构变动,故①正确;材料中最高收入的都是机器制造或生产的相关工种,有制造工、安装工、铸铜工、机修工、铁模工,可以得出结论大机器生产使工人出现了新的分化,故②正确;材料中的机器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均是由于蒸汽机的广泛使用而推动而革命或产生的,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蒸汽”的力量催生出新的技术行业,故③正确;材料所反映的是1838年英国工业重镇各行业工种收入状况,反映不出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影响,也没有涉及劳动力的自由流动问题,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9.(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33)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

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

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答案】A

【解析】根据“铁路有多种轨距”可以看出各地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存在不便,这必然会阻碍全国统一市场的成熟,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铁路有多种轨距,未涉及经济增长,故B项错误;多种轨距的出现与科技水平无关,更无法体现限制制造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多种轨距的出现与战争无关,而是由于美国国内铁路建设不平衡和国内市场没有统一,故D项错误。

10.(2016·上海单科·14)有人描述某一时期英国人生活的情景:

以前,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艰苦,却很悠闲。

现在,社会的节奏变快了。

时间支配了整个社会,时钟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

导致生活节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化B.信息化C.城市化D.电气化

【答案】A

【解析】材料中英国农业文明下悠闲生活方式被取代的主要原因是,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进行,工厂制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需要人们养成守时的观念,因此“时钟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可见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化,故A项正确;信息化出现在20世纪中后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不是直接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工业化推动城市化,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电气化出现在19世纪中后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不是直接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11.(2016·海南单科·13)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增加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B.工场手工业进入鼎盛时期

C.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D.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发展

【答案】C

【解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后的手工工场中,与时间1760不符,故A项错误;英国从18世纪后期开始了工业革命,并在19世纪中期完成,工场手工业已被取代,故B项错误;题中“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增加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可见英国国内已经无法满足原料的需求,不得不依靠海外,故C项正确;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农业商品化也相应地完成,与“迅速发展”不符,故D项错误。

12.(2015·四川文综·10)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

“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

”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答案】D

【解析】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的说法与题干所要表达的思想毫无关系,故A项错

误;题干中卡莱尔所发出的感叹并不是要描述社会财富激增的社会现象,而是想表达社会财富急增之后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有哪些,故B项错误;题干并不能表现出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对立现象,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中卡莱尔所提到的“整个国家……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这句话可知其想表达出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文精神却逐渐缺失的观点,故D项正确。

13.(2015·上海单科·35)某同学为写历史小论文设计了右侧提纲,据此判断这篇论文的主题是(  )

A.能源革命与人类生活B.物质文明与环境问题

C.科学进步与征服自然D.工业革命与社会转型

【答案】B项3分,A、D项1分,C项0分

【解析】这篇论文的提纲1反映出能源革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但没有完整体现论文的主题,故A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总体看这篇论文的提纲,一方面是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是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以及人类的应对措施,反映出物质文明与环境问题的关系,最为全面,故B项是最佳选项;“征服自然”是人类对待自然的错误态度,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只是人类物质文明进步的一部分,人类应对环境问题只是推动社会转型的因素之一,故D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

14.(2014·上海单科·20)“万能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发明。

当瓦特研制成功这项动力技术时,中国正值(  )

A.开元盛世B.戊戌变法C.康乾盛世D.清末新政

【答案】C

【解析】1769年瓦特改良蒸汽机研制成功“万能蒸汽机”,开元盛世属于唐朝,故A项错误;戊戌变法1898年,故B项错误;康乾盛世时间段为1681年至1796年,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清末新政为1901年至1905年,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15.(2014·广东文综·20)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

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

A.牛顿经典力学B.达尔文进化论

C.蒸汽机D.计算机

【答案】C

【解析】牛顿经典力学是科学知识,与题干“直接推动”的要求不符,故A项错误;1859年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的思想,此时题干中动力来源的转变已经实现,且进化论与动力来源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使人类生产活动的动力由人力、畜力转变为蒸汽动力,而蒸汽机以煤为燃料,故C项正确;1946年计算机出现,而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已经完成,故D项错误。

16.(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3)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

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

这说明(  )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答案】A

【解析】从题干中“纺车”与“手织机”多半闲置和19世纪初可知英国进行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故A项正确;从题干中无法得出妇女解放的史实,故B项错误;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后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但不能说家庭手工业不存在,故D项错误。

17.(2014·浙江文综·2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

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答案】B

【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大工业仍使……”、“大工业创造了……”、“它(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可知材料强调了大工业即工业革命的影响,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故A、C、D项错误。

18.(2014·福建文综·19)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

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

A.缩小城乡差距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C.推动城市化进程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答案】C

【解析】工业革命加剧贫富悬殊,拉大城乡差距,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劳动力,推动工业发展,故B项错误;阅读材料可知,英国工业革命把农村人口抛进城市之中,反映工业革命推动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说明推动城市化进程,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而不是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故D项错误。

19.(2014·四川文综·10)图1是某国两个城市的人口总数变化示意图。

这两个城市最可能是(  )

A.北京、上海B.东京、大阪

C.利物浦、曼彻斯特D.莫斯科、圣彼得堡

【答案】C

【解析】据图表可知1800—1850年间,该国城市化迅速发展,联系该时段阶段特征,可知此时发生了工业革命,而此时段中国还未开始工业化,故城市化在短时期不会迅猛发展,且图表中人口规模远小于北京,故A项错误;日本此时还处于闭关锁国,还未进行工业革命,故B项错误;此时率先完成工业化的主要是英国,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利物浦、曼彻斯特均为英国城市,故C项正确;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才开始大规模向俄国扩张,故19世纪上半叶,俄国城市不会出现图表中所述的飞速发展,故D项错误。

20.(2013·天津文综·4)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

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  )

A.新航路开辟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

【答案】C

【解析】紧扣题干中“结尾的简短一章”的时间是1820年,联系教材知识,此时的西方正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故选C。

A新航路开辟发生在14、15世纪,B项早期殖民扩张是在16、17世纪,均与题干时间不吻合。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与题干时间不吻合,故ABD都排除。

21.(2013·上海单科·18)英国政府于1802年推出第一部《工厂法》。

1860年代相关立法的保护范围扩大到“有雇佣劳动的任何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被雇佣者的境遇。

推动了英国工厂法等社会立法的直接原因是(  )

A.经济结构的变化B.城市化运动的发展

C.工人斗争的压力D.工业产值超过农业

【答案】C

【解析】工业革命后,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并没有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而改变,为改善生活,争取政治权利,工人阶级展开斗争,在工人阶级斗争的压力下,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立法等手段,缓和阶级矛盾。

故选C。

22.(2012·江苏单科·14)右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答案】C

【解析】在新兴的棉纺织业,生产技术首先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

飞梭出现以后,人们希望提高棉纱产量。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它的出现引发了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

随着棉纺织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对于原料原棉的需求量增加,因此就会出现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不断增加,选C项。

A项材料没有反映,B项应该是第一次工业革命,D项是机器生产。

23.(2012·福建文综卷·21)图8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  )

图8

A.奴隶贸易的兴起B.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

C.内燃机的应用D.垄断组织的形成

【答案】B

【解析】图标时间1841年到187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到第二工业革命之间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年出口船舶吨位,两个数据都是不断的升高的。

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垄断组织的出现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奴隶贸易在十九世纪结束。

24.(2012·天津文综·8)右图为英国工业革命时代阿克莱特于1771年建立的纺纱厂遗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

该纺纱厂所利用的动力应该是(  )

A.蒸汽动力B.水力动力

C.水电动力D.机械动力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对工业革命的理解能力。

18世纪60年代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织布机,这使得劳动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

后来他又建立水力纺纱厂,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25.(2012·山东文综卷·16)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

他强调的是(  )

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

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答案】C

【解析】18世纪的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分别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影响了欧洲及整个世界。

法国政治革命中的启蒙思想传播到亚洲,鼓舞那里的仁人志士为争取独立而奋斗;英国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同时通过对外扩张最终确立对全世界的统治。

“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它们都具有世界影响力。

26.(2012·安徽文综卷·20)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

“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

”其主要观点是(  )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答案】A

【解析】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说过,“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

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

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题目材料大意:

国内外市场的扩大使工业革命的进行成为必要,也是促使工业革命进行的直接原因。

工业革命推动了西方国家经济迅速发展,最终确立西方国家在世界的领导地位。

27.(2012·上海单科卷·14)受棉纺织厂管理改革的影响,曼彻斯特一家别针工场也对其生产模式进行改革,将原本由一名工人单独完成的制作工艺分成二十余道工序,致使别针的产量增长。

类似的工艺改革普遍发生在(  )

A.16世纪中叶B.17世纪中叶

C.18世纪中叶D.19世纪中叶

【答案】C

【解析】18世纪中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棉纺织厂实行工厂化管理,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受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