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474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3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7页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7页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7页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7页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7页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7页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7页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7页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7页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7页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7页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7页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7页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7页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微生物)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一、课程简介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为一门医学基础课,其包括医学微生物学的细菌、真菌和病毒,及与病原生物学相关的免疫学的抗原、免疫球蛋白、补体、免疫应答、抗感染免疫和超敏反应等免疫学基础容。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以及所引起疾病的生物学、免疫学诊断和防治。

免疫学基础主要研究免疫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各类免疫应答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免疫学理论在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学习,能使学生较为全面掌握与医学有关的主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认识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作用,感染与免疫相互关系,以及所引起疾病的病原学检测、免疫学诊断方法及防治原则。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既是一门医学基础课,又是一门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密切相关桥梁课程,其容渗透于医学相关的各学科。

因此,本课程着重基本理论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实践相关知识的介绍,为学习其他医学相关知识奠定病原学和免疫学的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护理专科和本科、口腔医学专科、医学检验专科、乡村医学专科和临床医学专科

二、总体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

1.掌握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性。

2.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及发生规律。

3.能理论联系实际,将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

4.能在显微镜下识别主要病原体的形态特征,及微生物学检查的特点。

5.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发现问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时数分配

章节

授课容

授课时数

实验时数

第一章

概述、细菌基本性状

2

2

第二章

细菌感染与检查

2

1

第三章

消毒与灭菌

1

1

第四章

呼吸道传播细菌

2

1

第五章

消化道传播细菌

3

1

第六章

创伤感染病原菌

1

1

第七章

食物中毒病原菌

1

1

第八章

性传播细菌

1

第九章

人兽共患病原菌

1

第二十、二十一章

真菌

2

第十章

病毒基本性状

2

第十一章

病毒感染与检查

2

第十二、十三、十七章

呼吸道、肠道和肝炎病毒

4

第十四、十五章

虫媒病毒、出血热病毒

1

第十六、十八章

疱疹病毒、逆转录病毒

2

第十九章

其它病毒、朊粒

1

第二十二章

抗原

2

第二十四章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2

第二十五、二十六章

免疫球蛋白和补体

4

第二十八、二十九章

免疫应答和抗感染免疫

4

第三十、三十一章

超敏反应和免疫预防

4

考试

2

总计

46

8

四、考核要求

1.按照掌握、熟悉二个层次,记忆、解释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2.理论考核成绩占80%,题型为:

①选择题、②填空题、③简答题(名词解释)、④问答题。

3.实验和平时成绩占20%。

第一部分医学微生物学

概述

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

微生物的种类及各类微生物的结构特点

了解:

微生物的概念分布,微生物与人类及医学的关系

课程容

一、微生物的概念

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二、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微生物分为三大类别

1.非细胞型微生物:

无典型的细胞结构,如病毒。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只有原始核质,细胞器只有核糖体,包括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和放线菌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有细胞核和完整的细胞器,如真菌。

微生物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尤以土壤中最多。

三、微生物与人类关系

四、医学微生物学

考核知识点

一、微生物的种类

二、三个大类微生物的结构特点及所包含的微生物种类

考核要求

一、识记

微生物种类,每个大类微生物所包含的微生物。

二、领会

各大类微生物的结构特点

第一章细菌的基本性状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

1.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化学组成、功能,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的区别及其意义。

细菌特殊结构的概念和医学意义。

2.细菌的重要合成代产物及在医学上的重要意义。

二、熟悉:

1.细菌基本形态;质粒的概念,各种特殊结构的化学组成及荚膜、芽孢的形成条件,革兰染色的步骤及意义。

2.细菌的营养类型、生长繁殖的条件及方式、细菌生化反应的应用。

3.微生物变异在医学上的实际意义

三、了解:

1.细菌大小、排列方式,细菌基本结构与功能。

L型细菌概念。

细菌形态学检查的一般方法和常用的染色法。

2.细菌理化性状特点、人工培养方法、培养基种类和用途、细菌代的特点。

3.细菌的变异现象及机理

课程容

第一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1.个体微小,以微米计

2.基本形态可分:

球菌、杆菌、螺形菌

二、细菌的结构

1.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胞浆和核质

(1)细胞壁的概念、性质、功能、及其与致病性、免疫性、对抗菌素敏感性的关系。

1)肽聚糖组成

2)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特点

3)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特点

4)L型细菌

(2)细胞膜

1)基本结构

2)功能

(3)细胞浆

1)核蛋白体

2)胞浆颗粒

3)质粒概念、医学上重要的质粒

(4)核质

2.细菌的特殊结构

特殊结构有:

荚膜、芽孢、鞭毛、和菌毛

(1)膜的概念、形成条件及医学意义

(2)芽孢的概念、形成条件及医学意义

(3)鞭毛的概念、种类及医学意义

(4)菌毛的概念、化学组成、种类(普通菌毛和性菌毛)及医学意义

第二节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

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营养物质、合适的酸碱度、适宜的温度和必要的空气

2.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与速度

方式、速度和生长曲线

二、细菌与医学相关的代产物

1.细菌分解代产物的检查及其意义

(1)细菌对糖的分解

(2)细菌对蛋白质的分解

2.细菌合成代产物的检查及其意义

(1)产物:

热原质、毒素、抗生素、细菌素、维生素、色素

(2)在医学上的实际意义

三、细菌的人工培养

1.培养基种类

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和厌氧培养基

2.细菌的分类与命名原则(自学)

第三节噬菌体

一、主要生物学性状

1.噬菌体形态结构

微小,多数是蝌蚪形

2.学组成

核酸和蛋白质

3.抵抗力

二、噬菌体与宿主菌的关系

1.噬菌体的溶菌过程

吸附、穿入、生物合成、成熟与释放

2.溶原状态

(1)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

(2)溶原性细菌

3.噬菌体的应用

(1)细菌的鉴定和分型

(2)检测未知细菌

(3)分子生物学研究工具

(4)其他

第四节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一、细菌变异现象

1.形态结构变异

2.菌落变异

3.毒力变异

4.耐药性变异

二、细菌遗传与变异的物质基础

1.细菌染色体

2.质粒

(1)质粒的概念

(2)F质粒、R质粒和Col质粒

三、细菌变异的机制

1.细菌突变

点突变和染色体畸形

2.基因转移与重组

转化、转导、溶原性转化和接合的概念

四、菌遗传与变异研究的实际意义

1.疾病预防

2.疾病诊断

3.疾病治疗

4.基因工程方面制备和表达基因工程的产物

考核知识点

一、细菌大小及基本形态。

二、细胞壁的结构。

三、质粒的概念及种类。

四、细菌的特殊结构。

五、常用细菌的染色法(革兰染色、抗酸染色)

六、细菌的营养类型及生长繁殖所需的条件。

七、细菌的人工培养法:

培养基必需具备的蔫本条件、常用培养基种类、生长曲线。

八、细菌的生化反应。

九、细菌的合成代产物。

十、细菌的变异现象(形态结构变异、菌落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

十一、变异的简要机理和实际应用。

考核要求

一、识记

1.细菌的测量单位和基本形态;细胞壁的主要化学组成;质粒的概念。

2.荚膜、芽胞、鞭毛、菌毛的概念;革兰染色法的步鼻和结果。

3.细菌的营养类型(自养菌、异养苗),细菌生长繁殖需要的条件。

4.细菌的变异现象。

二、领会

1.革兰阳性苗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差异及其实际童义。

质粒的医学意义。

2.芽胞的形成条件。

革兰染色法的实际意义。

3.菌落的概念,细苗生长表现,糖发酵试验,吲哚试验,硫化氢试验。

4.转化、转导、接合及溶原性转换的概念。

三、简单应用

1.荚膜、芽胞、鞭毛、菌毛的医学意义。

2.与医学有关的细菌合成代产物及其意义。

3.细菌变异的实际应用。

第二章细菌的感染与检查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

细菌的致病性、毒力、侵袭力的概念,构成毒力、侵袭力的因素,、外毒素的特点,构成宿主天然抵抗力的因素及其作用特点。

二、熟悉

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的概念。

三、了解

感染发生的条件及类型。

细菌形态学和血清学检查的方法

课程容

第一节细菌的感染

一、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1.正常菌群及生理意义。

2.条件致病菌。

3.菌群失调症。

二、细菌的致病性

1.细菌的毒力

(1)侵袭力

1)粘附素

2)荚膜和类荚膜物质:

抗吞噬作用。

3)侵袭性物质:

协助细菌在体扩散。

(2)毒素

1)外毒素

来源、性质、毒性作用和抗原性

2)毒素

来源、性质、毒性作用和抗原性

2.细菌侵入的数量

3.细菌侵入的门户及定居部位

三、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1.感染的方式与类型

(1)感染的来源

1)外源性感染

2)源性感染

(2)感染的传播方式与途径

1)呼吸道感染;

2)消化道感染;

3)接触感染;

4)创伤感染;

5)虫媒感染。

(3)感染的类型

1)不感染

2)隐性感染

3)潜伏感染

4)显性感染:

①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②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包括毒血症、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和脓毒血症)

5)带菌状态

四、医院感染(自学)

第二节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

一、细菌学诊断

1.标本采集原则

2.病原菌的常用检查方法

(1)直接镜检

1)不染色标本检查法

2)染色标本检查法

①单染色法观察细菌的大小、形态和排列。

②复染色法革兰染色法的原理、步骤和应用,抗酸染色法,特殊染色法。

(2)分离培养

(3)生化试验

(4)血清学鉴定

(5)动物试验

(6)药物敏感试验

(7)快速诊断

二、血清学诊断(自学)

考核知识点

一、细菌的致病性及致病条件。

二、感染的类型及结局。

三、细菌的毒力及其构成因素。

四、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及菌群失调的概念

五、细菌检查常用的方法

考核要求

一、识记

感染发生的条件及类剩。

二、领会

1.细菌的致病性及细菌的毒力及构成因素

2.毒血症、苗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的概念。

三、简单应用

1.、外毒素特点

2.、外毒素的区别及对临床工作的实际意义。

第三章消毒与灭菌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

消毒、灭菌、防腐、无菌及无菌操作的概念。

二、熟悉

物理因素对细苗的影响。

三、了解

化学因素对细菌的影响,生物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课程容

消毒、灭菌、防腐、无菌及无菌操作的概念。

第一节物理消毒灭菌法

一、热力灭菌法

1.干热灭菌法

2.湿热消毒灭菌法

二、紫外线杀菌法

三、滤过除菌法

第二节化学消毒灭菌法

一、消毒剂的种类和用途与防腐剂。

二、消毒剂的杀菌机制

1.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

2.干扰、破坏细菌酶系统

3.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三、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

1.消毒剂的性质、浓度和作用时间

2.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

3.温度、酸碱度和有机物

考核知识点

一、消毒、灭菌、防腐、无菌及无菌操作。

二、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及影响因素。

考核要求

一、识记

消毒剂、防腐剂的概念,影响消毒、防腐剂作用的因素。

二、领会

消毒、灭菌、防腐、无菌与无菌操作的概念

三、简单应用

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及应用围,以及优缺点。

第四章呼吸道传播细菌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

结核心菌素试验的原理及用途、结核病的特异性防治。

二、熟悉

1.结核杆菌的致病性、变异性及免疫性。

2.白喉棒状杆菌的致病性、免疫性及特异性预防原则c

3.肺炎支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

三、了解

1.结核杆菌的主要特点、其致病性及所致疾病。

2.脑膜炎奈氏菌主要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

3.白喉棒状态杆菌的形态及染色特性。

4.其他呼吸道传播细菌的种类及其致病性

课程容

第一节结核分枝杆菌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抗酸性、培养特性、抵抗力、变异性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物质与致病有关的菌体成分

2.所致疾病多途径感染,多脏器结核病

3.免疫性

(1)免疫力、变态反应同时存在。

(2)结枝菌素试验:

原理、结果解释,

三、微生物学检查

四、防治原则

第二节脑膜炎奈氏菌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抵抗力、抗原构造与分类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物质主要致病物质:

毒素、荚膜和菌毛

2.所致疾病呼吸道炎症、脑膜炎

3.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

四、防治原则

第三节白喉棒状杆菌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抵抗力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物质白喉外毒素

2.所致疾病白喉

3.免疫性牢固免疫力

三、微生物学检查

1.直接涂片镜检典型形态

2.培养与鉴定

3.毒力鉴定

四、特异性防治

1.人工自动免疫

2.人工被动免疫

第四节流杆嗜血杆菌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抵抗力、抗原性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物质主要致病物质:

毒素、荚膜、菌毛和某些酶类

2.所致疾病原发性感染、继发性感染

3.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

四、防治原则

第五节肺炎支原体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抵抗力。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物质主要致病物质:

粘附蛋白P1

2.所致疾病支原体肺炎、并发症

3.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

四、防治原则

第六节其他呼吸道传播的细菌

一、嗜肺军团菌

人类军团病的病原体

二、肺炎链球菌

大叶性肺炎的病原体

三、百日咳鲍特菌

1.生物学特性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抗原性、抵抗力

2.致病物质荚膜、粘附素和毒素

3.所致疾病百日咳

4.免疫性病后可获持久性免疫

5.微生物学检查分离培养为主

6.防治原则特异性预防抗菌素有效

考核知识点

一、结核杆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变异性、致病性、免疫性、特异性预防。

二、脑膜炎奈氏菌主要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

三、白喉杆菌的形态及染色特性。

四、白喉杆菌的分型、变异性、致病性、免疫性和特异性防治

五、流杆嗜血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

六、肺炎支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

七、军团菌的主要特性、致病性及微生物学检查法。

八、其他呼吸道传播的细菌种类和致病性

考核要求

一、识记

1.结核杆菌的形态染色。

2.脑膜炎奈氏菌的形态染色特征及感染途径

3.白喉杆菌的形态、染色的分型

4.军团菌的形态染色特性及致病性。

二、领会

1.结核杆菌的变异性及了解变异性的意义。

2.结核杆菌的致病特点,抗结核免疫的特点,结核菌素试验的概念。

3.白喉杆菌的致病性(传播途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

4.流杆嗜血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

5.肺炎支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

6.其他呼吸道传播的细菌种类和致病性

三、简单应用

1.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及用途。

2.结核的特异性预防:

卡介苗的概念及用途。

3.流行性脑膜炎的特异性预防

4.白喉的特异性防治及注意事项

第五章消化道传播的细菌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

沙门菌、志贺菌属的致病性,伤寒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二、熟悉

1.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初步鉴别的要点。

2.伤寒杆菌与痢疾杆菌的免疫性及细菌学检查法,伤寒的特异性预防法。

3.致病性霍乱弧菌的主要型别、致病性、免疫性及特异性预防。

4.幽门螺杆菌的形态染色特性、致病性。

5.致病性霍乱弧菌的形态结构、致病特性、免疫性及特异性预防。

三、了解

1.肠道杆菌的共同特点,大肠杆菌在卫生细菌学检查中的意义。

2.致病性霍乱弧菌的形态结构、染色特征和培养特性。

3.幽门螺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

课程容

第一节大肠埃希菌

一、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抵抗力、抗原构造。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物质定居因子、肠毒素。

2.所致疾病肠外感染:

化脓性感染;肠道感染:

急性腹泻。

3.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

1.临床细菌学检查

2.卫生细菌学检查

四、防治原则

第二节志贺菌属

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物质侵袭力、毒素和外毒素。

2.所致疾病细菌性痢疾

3.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

脓血粘液便

1.病原菌分高培养与鉴定

2.快速诊断法荧光菌球法、协同凝集试验。

四、防治原则

第三节沙门菌属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抗原构造和抵抗力。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物质侵袭力、毒素和外毒素。

2.所致疾病伤寒和副伤寒(肠热症)、食物中毒、败血症。

3.免疫性伤寒和副伤寒(肠热症)病愈后可获得免疫力

三、微生物学检查

1.分离鉴定病原菌

2.测抗体——肥达氏反应

四、防治原则

第四节霍乱弧菌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抗原构造和抵抗力。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物质鞭毛与菌毛、肠毒素。

2.所致疾病霍乱(传播途径和临床特征)。

3.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

1.标本:

“米泔水样”粪便、呕吐物。

2.方法:

直接镜检、悬滴法、分离培养、荧光染色。

四、防治原则

第五节幽门螺杆菌

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及微生物学检查法。

考核知识点

一、大肠埃氏菌、沙门菌、志贺菌属的共同特点。

二、大肠埃氏菌:

致病性、在卫生细菌学检查中的意义。

三、沙门菌:

形态结构、主要抗原结构、致病性、免疫性。

四、霍乱弧菌:

形态结构及染色性、培养特性、致病性、免疫性、特异性预防。

五、幽门螺杆菌:

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及微生物学检查法。

考核要求

一、识记

1.大肠杆菌、沙门苗、痢疾杆菌的形态结构与染色特性。

2.霍乱弧菌的形态、染色性、特殊结构、培养特性。

3.幽门螺杆菌的形态染色特性及致病性。

二、领会

1.大肠杆菌的致病性及在卫生细菌学检查中的意义。

2.霍乱弧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三、简单应用

1.沙门菌、痢疾杆菌的致病性(包括致病物质、所致疾病)

2.伤寒与痢疾病原学检查的主要步骤及原理。

3.肥达反应的原理、应用及结果解释的注意事项;伤寒的特异性预防。

第六章创伤感染细菌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

1.葡萄球菌、链球菌的致病性(包括致病物质、所致疾病)。

2.破伤风的特异性防治方法。

二、熟悉

1.葡萄球菌、链球菌的分类。

2.破伤风梭菌的主要生物特性。

三、了解

1.葡萄球菌、链球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

2.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和无芽孢厌氧菌的分布及致病条件。

3.放线菌属和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

课程容

第一节葡萄球菌属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染色形态、排列、:

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生

3.分类与分型。

4.葡萄球菌A蛋白(sPA)

5.葡萄球菌的变异性。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物质

(1)血浆凝固酶:

致病机理、作用特征;

(2)溶血毒素:

致病机理;

(3)杀白细胞素:

致病机理;

(4)肠毒素:

特性及致病机理。

2.所致疾病

(1)局部化脓性感染

(2)全身性感染

(3)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

(4)假膜性肠炎(葡萄球菌性肠炎)

3.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

1.直接镜检:

涂片、染色、观察典型形态。

2.分离培养与鉴定:

血平板、菌落特征、色素、血浆凝固酶试验。

四、防治原则

第二节链球菌属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染色形态、排列、染色性

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生长条件

3.分类分类方法有两种:

(1)按溶血作用分类;

(2)按抗原构造分类

4.抵抗力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物质及致病机理

M蛋白、透明质酸酶、链激酷、链道酶、红疹毒素、溶血毒素。

2.所致疾病

(1)化脓性感染

(2)猩红热

(3)变态反应性疾病

(4)亚急性细菌性心膜炎。

3.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1.直接镜检

2.分离培养与鉴定

3.抗“O”试验

四、防治原则

第三节破伤风梭菌

一、生物学特性

形态染色特性、芽胞、抵抗力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1.致病物质

破伤风痉挛毒素:

毒性强,致骨胳肌强直性痉挛。

2.致病条件

厌氧条件

3.所致疾病4.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四、防治原则

特异性防治

第四节产气荚膜杆菌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分型。

二、致病性

1.致病物质

2.所致疾病气性坏疽、食物中毒。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四、防治原则

第五节无芽孢厌氧菌(自学)

一、主要种类、性状和感染中的作用

二、致病性

致病条件、细菌毒力、感染特征和所致疾病。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四、防治原则

第六节其他细菌(自学)

一、放线菌属

生物学特性、致病条件、所致疾病

二、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感染特征、所致疾病。

考核知识点

一、葡萄球菌:

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

二、链球菌:

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

三、破伤风梭菌的形态结构、染色性、致病性、特异性防治。

四、无芽胸厌氧菌的种类、分布、致病条件。

考核要求

一、识记

1.葡萄球菌、链球菌的形态染色特征及感染途径。

2.破伤风棱功所致疾病及致病条件。

3.无芽胞厌氧菌的种类、分布及致病条件。

二、领会

1.葡萄球菌A蛋白的定义及特性。

2.葡萄球菌、链球菌的分类原则。

3.破伤风梭苗的形态结构、染色性及致病性。

三、简单应用

1.致病性葡萄球菌与非致病性葡萄球菌鉴定要点。

2.葡萄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3.链球苗的主要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4.破伤风的特异性防治与注意事项。

5.放线菌属和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

第七章食物中毒病原菌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熟悉

1.副溶血弧菌与食物中毒的关系

2.肉毒梭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

二、了解

1.副溶血弧菌的分布与致病条件

2.肉毒梭菌的分布与致病条件

3.沙门菌、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和腊样芽胞杆菌与食物中毒关系

课程容

第一节副溶血性弧菌

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

第二节肉毒梭菌

一、生物学特性

形态染色特性、芽胞、抵抗力

二、致病性

1.致病物质肉毒毒素:

嗜神经毒素,毒性强,致肌肉松弛性麻痹。

2.食物中毒无明显消化道症状。

三、微生物学检查:

食物、呕吐物中毒素

四、防治原则

特异性防治加强食品的卫生监督和管理。

第三节其他细菌

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种类和致病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