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5章 人口与环境 第2讲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案 湘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48538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8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5章 人口与环境 第2讲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案 湘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5章 人口与环境 第2讲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案 湘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5章 人口与环境 第2讲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案 湘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5章 人口与环境 第2讲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案 湘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5章 人口与环境 第2讲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案 湘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5章 人口与环境 第2讲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案 湘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5章 人口与环境 第2讲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案 湘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5章 人口与环境 第2讲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案 湘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5章 人口与环境 第2讲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案 湘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5章 人口与环境 第2讲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案 湘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5章 人口与环境 第2讲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案 湘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5章 人口与环境 第2讲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案 湘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5章 人口与环境 第2讲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案 湘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5章 人口与环境 第2讲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案 湘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5章 人口与环境 第2讲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案 湘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5章 人口与环境 第2讲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案 湘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5章 人口与环境 第2讲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案 湘教版.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5章 人口与环境 第2讲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案 湘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5章 人口与环境 第2讲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案 湘教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5章 人口与环境 第2讲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案 湘教版.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第5章人口与环境第2讲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案湘教版

第2讲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

考纲

考点

知识细化

能力要求

应用实践

人口迁移的原因;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迁移的含义

正确区分人口移动现象

分析人口统计图表、考查人口迁移特点及原因

国际人口迁移历程、特点

简图示意大洲之间的人口迁移

我国国内人口迁移表现特点

解读“闯关东”“走西口”“孔雀东南飞”

抓住人口发展指标的变化,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能分别举例说明

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

规范全面表述

研究区域人口的变化,考查人口迁移影响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

规范全面表述

关注人口迁移新动向,考查人口迁移影响

地域文化与人口

地域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规范全面表述

结合具体区域的地域文化,考查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1.人口变动的原因

(1)人口自然增长,取决于人口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数值大小。

(2)人口机械增长,即迁入人口的增加值。

2.人口迁移

(1)概念:

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2)分类

①国际迁移:

包括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等。

②国内迁移:

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主要类型。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1.根本原因:

不协调的人地关系。

2.具体因素

推力(排斥力)

拉力(吸引力)

自然生态

环境因素

环境恶化、自然灾害

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好

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低

就业机会和成功机遇多

政治因素

政局动荡、战争

优惠的移民政策

社会文

化因素

宗教信仰、种族和民族矛盾

良好的文化教育、家庭婚姻

[特别提醒]

(1)经济因素是引起人口迁移最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也是引发自发性人口迁移的最根本原因。

(2)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三、地域文化与人口

1.地域文化:

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2.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1)世界文化

①婚俗

②宗教:

一般不反对人口增殖,易形成较高的出生率

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

1.高中毕业去外地上大学属于人口迁移。

(√)

2.“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是我国历史上的国内人口迁移。

(×)

3.南美洲始终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区。

(×)

4.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外流也会影响其经济发展。

(√)

二、地理实践力——读图填空

读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人口迁入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广东、上海和北京等,人口迁出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广西、四川等。

2.图中人口大量迁入广东省,对其主要影响是:

(1)有利:

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

(2)不利:

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三、区域认知——趣味思考

1.据报道2018年以来,已经有大批的来自中美洲的移民涌向美国与墨西哥的边境地带,企图进入美国,吸引这些移民进入美国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 经济因素。

2.每年春节前后的几天时间里,我国首都居民早上外出购买早点、蔬菜都会感觉到不如以前方便,许多的营业摊点都关门歇业了,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提示] 在北京从事这些服务行业的人员多为外来务工人员,春节时大多会离开北京回老家过年。

 (2019·海南高考)下图分别示意1995年、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

据此完成

(1)~(3)题。

(1)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  )

A.东北部  B.南部

C.中西部D.西部

(2)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  )

A.数量减少B.向中西部大量回流

C.迁移规模变小D.净流入的地区减少

(3)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  )

A.经济B.交通

C.文化D.教育

[思维流程] 

信息提取

❶图中显示1995年时,美国各地区之间均有人口的迁入、迁出,但从箭头看有三个粗大箭头由西部、中西部和东北部指向南部

❷图中显示2010年时,美国各地区之间均有人口的迁入、迁出,但从箭头粗细看相对于1995年时,箭头均较细,对应的数字都变小

教材寻因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是最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综合判断

(1)由信息❶可以看出,美国南部有不少人口迁出,但图中显示出三个粗大箭头分别由西部、中西部和东北部指向南部,说明南部是人口净流入地区

(2)由信息❷可知,2010年,美国各地区之间的人口的迁入、迁出量均变小,说明迁移规模变小

(3)由信息❶、❷结合美国发展实际可知,美国南部新兴经济的发展曾经吸引大量人口迁入,但随着人员的逐渐饱和,以及西部的发展、南部净迁入变小,西部由净迁出变为净迁入,因此产生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是经济

[尝试解答] 

(1)B 

(2)C (3)A

1.深刻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气候

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并通过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人口迁移

美国许多老年人退休后由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南方的“阳光地带”迁移

淡水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

土壤

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响人口迁移

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新的土地而迁移

矿产

资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制造业的发展影响着人口迁移

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等矿业城市的形成

自然

灾害

自然灾害引起饥荒或生态环境恶化而迫使人口迁移

图瓦卢因海平面上升而举国搬迁

(2)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3)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因素

2.准确把握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发展变化

(1)社会经济因素已然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自然环境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适应力、控制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但是自然环境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

(2)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

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

命题视角一 结合统计图表分析,考查人口迁移的特点

(2018·海南高考)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安徽省2017年常住人口达6254.8万人,比上年增加59.3万人。

2001~2017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图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

据此完成1~2题。

1.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  )

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B.外出务工人员激增

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2.2013年后该省(  )

A.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

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

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1.B 2.C [第1题,安徽省地处我国中部经济地带,是外出务工人员供应大省,受务工目的地对劳动力需求变化的影响,安徽省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出现增减实属正常,B选项合理,排除D选项。

出省求学人员主要为大学生,但外省市在安徽省的招生人数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而且在安徽的招生数量也不可能达到数十万(2005年)甚至上百万(2010年),排除A选项。

外出旅游人员不属于常住人口范畴,排除C选项。

第2题,2013年后安徽省常住人口增长率稳定在0.7%以上,但“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需要省外人口的迁入来补足两者的差距,C选项正确,排除A选项。

安徽省是否存在劳动力缺口(实际上不大可能)及老龄化问题,是无法从图文信息中得到依据的,排除B、D选项。

]

综合考虑省际人口迁移强度和方向,可将我国除港澳台之外的省级行政区划分为净流入型活跃区、平衡型活跃区、净流出型活跃区以及非活跃区四种类型。

下图示意2000~2010年我国省际人口迁移对各地区人口规模的影响。

据此完成3~4题。

3.依据总人口、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三者的变化态势,图中类型Ⅰ的各省级行政区属于(  )

A.净流入型活跃区B.平衡型活跃区

C.净流出型活跃区D.非活跃区

4.类型Ⅳ的各省级行政区(  )

A.总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B.城市化水平相对提升

C.属于人口净迁入区

D.乡村迁出人口以就地城市化为主

3.A 4.B [第3题,图中类型Ⅰ的各省级行政区总人口、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都为正值,为人口净流入活跃区。

第4题,图中类型Ⅳ的各省级行政区总人口的变化都为负值,为人口净流出区;图中显示类型Ⅳ的省级行政区总人口和乡村人口都减少;图中类型Ⅳ的各省级行政区总人口和乡村人口都减少,但城镇人口变化不大,故城市化水平相对提升;图中类型Ⅳ的各省级行政区经济欠发达,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较弱,故乡村迁出人口多流向发达地区。

]

命题视角二 抓住人口发展指标变化,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

(2018·全国卷Ⅰ)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5~6题。

5.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6.该直辖市是(  )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D.重庆市

5.C 6.D [第5题,根据材料可知,户籍人口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图中显示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当地有一部分户籍人口外出打工,且外来务工人口少于外出务工人口,A错误;图中显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差额缩小,常住人口增长快于户籍人口,说明当地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吸引了外来务工人口在本地就业,C正确;根据图示信息,不能判断当地老年人口比例变化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情况,B、D错误。

第6题,图中显示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当地有一部分户籍人口外出打工,北京、天津、上海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人口迁入地区,重庆位于我国西部地区,是人口迁出地区,D正确。

]

7.(2019·天津文综·节选)读材料,回答问题。

宁夏中南部一些地区气候干旱,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恶劣。

为了使当地居民摆脱贫困,政府采取了“生态移民”的举措,将部分贫困人口迁至本自治区北部。

安置“生态移民”的迁入地应具备哪些条件?

[解析] 可从影响人口迁移的拉力因素角度分析,安置“生态移民”的迁入地应该有较强的拉力,具体包括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丰富、人口密度小、就业机会多等。

[答案] 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较丰富,人口密度较小;就业机会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风俗习惯相近。

 (经典高考题)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

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❶。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

(1)~

(2)题。

(1)2005~2010年(  )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思维流程] 

信息提取

❶图示主题为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❷图中显示迁出人口比重较高的省区多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迁入人口比重较大的省级行政区多位于我国东部地区

教材寻因

受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人口多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

综合判断

(1)由信息❷可知,图中显示的是迁移人口的比重,不知道人口总量,无法判断迁移人口数量的多少,从图中看浙江的人口迁入比重高于江苏的人口迁入比重,而江苏与浙江同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因此可判断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2)由信息❶可知,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结合信息❷可知有大量青壮年人口从皖、赣、黔、川迁出;加速了其老龄化进程,提高了城市化水平;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沪、京、津等省区市,延缓了这些地区的老龄化进程,提高了城市化水平

[尝试解答] 

(1)C 

(2)B

1.历史上国际人口迁移的影响

开发了新大陆,建立了一些移民国家,促进了人种、文化的交流。

2.国内人口迁移的意义

促进了国土资源的开发、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等。

3.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4.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

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

5.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

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方法技巧]三角度四方面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

(1)三个角度

①从辩证角度:

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②从区域角度:

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

③从三大要素角度:

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

(2)四个方面

①人口数量:

迁入地增多,迁出地减少。

②性别比:

轻工业区降低,重工业区增加。

③职业构成:

迁入地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④交通运输:

迁入地交通压力增大。

命题视角一 研究区域人口的变化,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

2000~2010年,安徽的常住人口为负增长,上海的常住人口增长了约40%;2014年之后,安徽常住人口增速大大超过上海。

下图示意安徽近年来常住人口增长状况。

据此完成1~3题。

1.2000~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多

B.交通便捷,便于人口迁入

C.人口基数大,出生人口多

D.医疗条件改善,人口死亡率下降

2.据材料信息可以判断,安徽近年来(  )

A.出生人口减少   B.机械化水平提高

C.承接了产业转移D.人口老龄化加重

3.安徽人口数量的变化,可以(  )

A.增加环境人口容量B.促进经济发展

C.增加农村劳动力D.降低人口出生率

1.A 2.C 3.B [第1题,上海经济发展速度快,就业岗位多,吸引大量外来劳动力迁入,因此常住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交通便捷是人口迁移的辅助条件,而不是主要原因;上海经济发达,人口出生率低,人口死亡率已达到较低水平,自然增长不是其常住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

第2题,从图中可以判断,近年来安徽常住人口持续增加,说明人口外迁现象减少,一些劳动力选择留在本省就业,可以判断安徽承接了产业转移,使得本省就业岗位增加。

第3题,结合上题分析可以判断,安徽增加的人口主要是劳动年龄人口,这样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环境人口容量与区域本身的人口数量无关;劳动年龄人口主要留在城市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不会增加农村劳动力;劳动年龄人口的增加,会提高出生率。

]

命题视角二 关注人口迁移新动向,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

(2019·河北沧州模拟)在我国,从城镇回农村创业已成为一种潮流。

农业部数据显示,近年来从农村流向城镇的各类人员返乡创业人数累计为570多万,其中农民工返乡创业累计达450万人。

这些“归雁”在活跃农村经济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新亮点。

据此完成4~6题。

4.在我国,“归雁”经济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

①原就业地的生活压力较大 ②“归雁”地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强 ③家乡气候条件的改善 ④原就业地医疗卫生水平的下降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5.“归雁”经济对“归雁”地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A.城市环境污染加剧

B.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C.城市失业率上升

D.乡村土地撂荒,无人耕种

6.“归雁”经济创业者们具有的优势是(  )

A.市场竞争意识强,营销渠道广

B.创业理念先进,愿望强烈

C.具有务工经商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D.拥有广阔的融资渠道

4.A 5.B 6.C [第4题,原就业地经济水平提高,消费水平提高,生活压力较大会成为农民工返乡的推力,①正确;“归雁”地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强,成为“归雁”经济的拉力,②正确;“归雁”经济是指农民工返乡创业,与气候条件几乎没有关系,③错误;原就业地经济发展状况较好,不会出现医疗卫生水平的下降,④错误。

第5题,农民工返乡创业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使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第6题,“归雁”经济创业者们一般都是在城市打拼过的务工经商人员,他们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较当地居民有很大优势。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