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数学教案全教学教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51807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5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蒙特梭利数学教案全教学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蒙特梭利数学教案全教学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蒙特梭利数学教案全教学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蒙特梭利数学教案全教学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蒙特梭利数学教案全教学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蒙特梭利数学教案全教学教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6页
蒙特梭利数学教案全教学教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6页
蒙特梭利数学教案全教学教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6页
蒙特梭利数学教案全教学教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6页
蒙特梭利数学教案全教学教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6页
蒙特梭利数学教案全教学教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6页
蒙特梭利数学教案全教学教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6页
蒙特梭利数学教案全教学教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6页
蒙特梭利数学教案全教学教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6页
蒙特梭利数学教案全教学教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6页
蒙特梭利数学教案全教学教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6页
蒙特梭利数学教案全教学教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6页
蒙特梭利数学教案全教学教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6页
蒙特梭利数学教案全教学教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6页
蒙特梭利数学教案全教学教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蒙特梭利数学教案全教学教材.docx

《蒙特梭利数学教案全教学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蒙特梭利数学教案全教学教材.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蒙特梭利数学教案全教学教材.docx

蒙特梭利数学教案全教学教材

蒙特梭利数学教案

  数理教案

  Montessori感觉教育中的三种基本的操作是:

  1、配对(成对的配对)

  2、序列(排成顺序或阶段)

  3、分类(区别各种类)

  这些操作可协助孩子对数学的逻辑思考,(给孩子自由性)即从反复的感觉器官刺激中,培养孩子了解数量概念时必须具备的逻辑思考能力。

  所谓的“名称练习”(三段式练习法)就是:

  1、第一阶段——名称与实物的一致辞(名称与量物一致)  “这是1。

  2、第二阶段——找出与名称对等的实物(找出配合名称的量物)“那个是1?

”。

  3、第三阶段——记忆名称与实物(记忆名称与量物)“这是多少?

”。

  蒙台梭利的数学教育特色

  a、以感觉教育作为算术教育的基础。

  b、由数量计算着手。

  c、重视数量、数字与数词三者之间的关系。

  d、采用塞根的名称练习(三段式练习)。

  e、使用阿拉伯数字,并统一字体。

  f、重视零的概念与十进法的演算。

  g、一般将合成、分解的打打操作基准确定“10”。

h、“错误的订正”项目在算术教育中,以“验算”或“订正表(板)”的形式,来表示提示的功能。

i、在操作算术教具时,先掌握基本概念再朝[统合]的方向进行。

  j、操作蒙台梭利教具遵循一定的流程。

  数学的教材.教科概念图

  〃使用串珠的平方〃立方

  日常生活练习

  教学直接目的:

进行数学学习前的认知和数理思维的基础练习,感知数理概念,养成利用一切学习工具进行学习的良好习惯,使幼儿对事物的概念最大清晰化,引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间接目的:

培养幼儿独立的思考能力,培养自主的、反复实践的学习习惯,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内容:

  1、感官基础教育

  2、数前教育:

序列、分类、对应、组合与分解

  3、数概念练习:

10以内数与量的认识,几何图形

  4、10的合成

  5、百、千以内的数与量的认识

  6、运算

  7、平方、立方

  8、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课堂流程(60分钟)

  1、走线(帮助幼儿迅速进入上课状态,养成上课的学习习惯),问好,同教师搬取工作桌,在桌边坐好,与教师同侧(5分钟)

  2、教师出示上次课的主教具,请幼儿逐个进行主操作和延伸操作的练习,复习上次课内容。

(10分钟)(温故而知新,保证幼儿学习的连贯和系统性,使学习稳步前进),收回

  3、教师出示主教具,介绍主教具名称,操作本次课主教具(5分钟),完成操作后教具不动,请幼儿模仿操作

  4、幼儿取教具,操作主教具,教师引导(10分钟)(填写幼儿观察进度表)

  (反复操作练习,加强实践的机会,达到真实的学习效果)

  5、请幼儿送回教具

  6、教师介绍延伸练习,幼儿取教具进行学习(15分钟)(教师充分观察幼儿,填写幼儿观察进度表,及时把握幼儿进度和学习阶段,及时进行引导,每一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得到相应的指导和发挥),收回

  7、布置作业并引导幼儿完成部分,其余课后完成(5分钟)

  8、混龄活动,介绍自己,个人展示(家中准备的节目,包括文艺类、手工、技能等,或在大家面前展示教具操作)、体能游戏等(10分钟)(混龄活动加强幼儿独立性和培养开朗性格,感受集体氛围,调动家庭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家长日常陪伴幼儿)

  每12次课后加一次复习课,复习前12次课内容,请家长参观.复习课不计课时

参考书:

数学心智开发(简称数)

  第一课:

  粉红塔

  直接目的:

进行序列学习的第一步,幼儿在这一教具的学习中,通过视觉,强化大小概念,同时观察和理解由大及小和由小到大的渐变顺序(三次元空间差异变化),培养逻辑思考能力(顺序性)

  间接目的:

手眼协调和手腕的控制力

  注意力的集中和敏锐的观察力

  学习立方体的概念

  课前准备:

粉红塔,工作桌

  从托盘中将粉红塔放于桌子右侧

  操作:

  

(一)、三阶段教学最大的和最小的

  教师取出最大的和最小的,放在桌的上方,1、命名最大的、最小的;2、请小朋友指认,哪个是最大的,哪个是最小的;3、请小朋友说出,这个是什么(最大的),那个是什么(最小的)

  

(二)、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搭高

  粉红塔散放在教师右侧,教师右手示意,在粉红塔中选取最大的一块,(在每个正方体上面做停顿,示意幼儿是在挑选),然后按大小次序居中堆高,指出形状象塔,强调每一块的颜色和形状、材质是一样的,只有大小变化。

让幼儿清楚看到塔的除掉方法,一个一个取下,散放在右侧。

  从最大的开始收回托盘

  (三)延伸练习:

  1、

  2、

  3、对正立方体的两边及夹角,垂直向上积高10个立方体呈水平的序列排放从倒数第二个正方体开始变换角度90˙,依次向上,引导幼儿从上向下观察其形状特点,教师询问幼儿象什么

  4、教师没有按照大小顺序垒搭,让幼儿纠正

  5、(伴随记忆的练习)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从中间抽出一块,问:

“这一块从哪里抽出来的”;

  6、再从中间抽出另外一块,藏起来,请幼儿找出原来的位置

  (遵循序列练习中重叠、并列等循序渐进的学习步骤)

  作业:

用粉红色纸做十个大小渐减的正方形。

课堂完成对图样的部分裁剪,课后完成裁剪及大小渐次排序

  第二课:

棕色梯

  直接目的:

进行序列学习,从视觉的辨别感知粗细的变化(即理解二次元的差异),培养逻辑思考能力间接目的:

发展手眼协调、培养专注力和观察力、学习长方体的概念

  教具准备:

棕色梯、工作桌

  教具分散放置在工作桌右侧

  操作:

  1.对教具中最粗的和最细的三阶段教学

  2.教师示意,右手在每一块教具上停顿,示意每一次在取最粗的一块,并按照从左到右按粗——细的顺序排好。

取一颗珠子从上向下滑落,验证一层比一层矮

  3.让幼儿从工具架上取下棕色梯操作

  延伸:

  1、(改变排列方式的序列变化)从下到上由粗到细对齐一面依次垒搭

  2、把棕色梯纵排在地上,幼儿在上面走,感知粗细变化

  3、做各种排列后可以问像什么?

  4、通过各种游戏如掂重量来感知粗细不同

  5、(伴随记忆的练习)抽出一块,请幼儿指出其位置

  作业:

用棕色卡纸做立体的棕色梯

  第三课粉红塔与棕色梯组合

  直接目的:

将两种教具结合在一起,在幼儿拼搭的过程中,通过造型的变化和颜色的对比,同时做配对和序列的练习,加深对渐变的分析能力

  教具:

粉红塔、棕色梯,工作桌

  操作:

  1.先把粉红塔中最大的和棕色梯中最粗的配对

  2.找出与每一个粉红塔对应的棕色梯一一对应,与粉红塔由大到小由左到右并行排列,引导幼儿观察形状的

  变化

  延伸:

  1、棕色梯与粉红塔对应积高

  2、用棕色梯的最细的比较排列后的差异

  3、粉红塔和棕色梯成90度角交错积高

作业:

(数2册/27页)

 

  第四课长棒

  直接目的:

通过视觉练习,感知长度(一次元)的差异,同时为数学的数棒学习做基础

间接目的:

训练手眼协调、发展长度可以进行测量的概念

教具:

长棒,工作毯

(从第5根开始幼儿可双手竖拿)

操作:

  1、对最长的和最短的三阶段教学

  2、由最长的到最短的排序,最左端对齐

3、在地上摆迷宫,摆好后带幼儿走一走迷宫(从最短的开始到最长)

4、蛇形(从最长的开始到最短曲折摆)

5、光线型(先并列平放好,再把每一根挪开一定的角度,成放射的光线)

延伸:

1、把10根长棒按长短顺序排列,最长的一根和第二长的之间用1做衡量,(即用1来作订正)

2、请幼儿选出最长棒,放在另一张工作桌上,再选出第2长的棒,与最长棒左端对齐紧贴在一起。

观察其中的差距并找出相应的长棒排在第2长的旁边

3、依次排出长棒,并以最长棒为基准依次填满长度的差距

4、随意取一根长棒为基准,与较短的另一根做比较并找出适合差异的长棒

5、以基准棒二分之一长的长棒进行倍数的练习

作业:

制作长棒,并按长短顺序并排粘好

  第五课插座圆柱体B的练习

  插座圆柱体A直径一定高度渐减,属一次元的高度变化语言:

高的低的

  插座圆柱体B高度一定直径渐减,属二次元的粗细变化语言:

粗的细的

  插座圆柱体C直径和高度渐减,属三次元的高度和直径同时变化语言:

大的小的

插座圆柱体C'直径渐减高度渐增,属三次元的高度和直径成反比变化语言:

粗而低的细而高的

直接目的:

培养辨别大小的视觉能力,进行配对练习

间接目的:

作为写字前的准备、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

教具:

插座圆柱体B,工作桌

操作:

一、配对练习

1、引导幼儿双手托住插座的两侧,把教具放在桌上,最粗的一端在左边

2、右手三指捏起圆柄,抽出圆柱体,散放在右侧

3、取其中的一个圆柱,(右手食指中指并拢贴圆柱绕一周,利用肌肉记忆形状)提示找出与圆柱相同的圆穴的方法:

翻转圆柱,把底面和圆穴进行比较,然后嵌入(幼儿熟练后可以省略翻转的步骤)

延伸:

1、最粗的和最细的三阶段名称练习

2、左手三指捏起圆柱体圆柄,右手食指、中指并拢摸圆周和高,右手二指摸圆穴,对应放入圆柱体并摸齐(摸边缘)

3、对圆柱体C、C'、A进行配对练习

作业:

数1/18

  第六课插座圆柱体B的练习二、序列练习

1、取圆柱体B,抽出圆柱体,散放在右侧,根据圆穴的大小把圆柱体由大到小排列

2、拿走底座,按大小顺序依次排列圆柱体

延伸:

1、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从排列好的圆柱体中抽出一个,问幼儿中间缺了哪一个?

请小朋友还原

2、蒙住幼儿眼睛,用手进行练习摸圆柱、摸穴,并一一对应放入

3、取4组圆柱体按C-B-A-C'的顺序由左到右围成正方形,先找出5组大小相同的圆柱,再把所有圆柱体放回圆穴

作业:

数1/19

  第七课彩色圆柱体

直接目的:

复习垂直、水平的序列练习,培养视觉对大小辨别的进一步明确

间接目的:

训练手眼协调、敏锐的观察力及注意力

教具:

彩色圆柱体,工作桌

操作:

1、取红色圆柱体盒,打开盒盖,提示幼儿盒内圆柱体与盒盖颜色一致

2、做水平序列排列

3、做垂直序列排列

4、请幼儿闭上眼睛,依靠触觉进行序列练习

延伸:

1、分别对其他圆柱体进行水平、垂直序列练习

2、把四组中同粗细的圆柱重叠  红-黄黄-绿红-绿-黄蓝色首尾重叠成5组

3、找出不同颜色但同次元(同样大小)的圆柱的配对练习

注意:

彩色圆柱体放入盒内时,由最大块沿对角线放起

作业:

数1/24

  第八课色板

直接目的:

在配对和序列的基础上培养分别颜色的能力

间接目的:

学习颜色的对比培养对色彩的美感

教具:

色板一、二

操作:

1、用右手拇食指捏一枚红色色板的一角从盒中拿出,放在桌上

2、对红色进行命名练习红色

3、在盒中找出与之相同颜色的色板

4、再分别取蓝色、黄色色板,请幼儿进行配对

5、对红、黄、蓝进行三阶段练习

延伸:

1、取第二盒色板,先请幼儿进行红、黄、蓝的配对

2、进行橙、绿、紫色的配对

3、进行桃红、棕、灰色的配对

4、黑、白的配对

5、给幼儿介绍各组的颜色名称

  作业游戏:

分别用红黄蓝三色色水调出橙、绿、紫的颜色

第九课色板三

操作:

1、请幼儿挑选他最喜欢的一种颜色并取出

2、将7枚同色色板中最暗的和最亮的三阶段教学

3、顺次由最暗的到最亮的排列,请幼儿欣赏明暗度形成的差异

4、同样操作其他颜色的色板

延伸:

序列变化

1、把7枚色板按明暗顺序排好,请幼儿闭上眼睛,取出任意一块,让幼儿找出哪个位置少了

2、将9色成放射状向外按由暗到明的顺序排列

3、将9色成回旋状由中心向外顺次排列

4、同时排列9色色板,一端对齐以上各种变化请幼儿观察和欣赏

作业:

数3/10郁金香花园

第十课触觉板(圆柱体之后,与视觉教具练习同步)

教师准备一盆温水让幼儿将手泡一下后擦干

直接目的:

培养辨别粗糙和光滑,发展触觉

间接目的:

训练手眼协调、培养手部肌肉的控制力为学习书写做间接的准备

教具:

触觉板、工作桌

操作:

一、序列练习

1、取粗糙面和光滑面各占一半的木板,左侧为粗糙面

2、左手按住木板一角,右手四指并拢在粗糙部分抚摩,同时讲:

粗糙的

3、同样操作光滑部分,之后对粗糙和光滑做名称练习

4、同样方法操作粗糙和光滑相间的木板,语言:

粗糙的、光滑的

5、同样方法操作粗糙渐减的木板,语言:

最粗糙的、粗糙的、比较粗糙的、比较光滑的、光滑的、最光滑的注意让幼儿反复重复名称

二、配对练习

1、教师从方形板中找到最粗的,抚摩后在剩余板中找到与之一样粗细的

2、同样配对其他的木版

延伸:

1、将配对的方形板按由粗到细的顺序排列

2、请幼儿闭上眼睛(或戴上眼罩)给木版做配对和排列

作业:

制作砂纸作横竖点撇四个笔画

  第十一课音筒

直接目的:

培养辨别声音强弱的听觉能力

间接目的:

发展腕部肌肉的柔韧性和控制力培养倾听的兴趣

教具:

音筒、工作桌

操作:

一、配对(音量相同的红蓝音筒底部贴相同形状的符号)

1、在6个音筒中抽出红色筒中最强的,右手握住,放在耳旁上下摇动,让幼儿练习

2、在蓝色筒中取音最强的,请幼儿比较声音是否一样,把两个音筒放在一起

3、同样操作音最弱的红蓝音筒

4、同样操作音量中间的

延伸:

1、戴眼罩进行红蓝音筒配对

2、请幼儿戴上眼罩,教师用杯子倒水、捏响玩具、用小棒敲桌子,幼儿说出教师在做什么

二、序列(红蓝共12个音筒,在两组底面贴按顺序渐减的圆点,表示音的强弱,圆点相同即音的大小相同)

1、把红色6个音筒按声音的强弱顺序排列,检查底部记号进行订正

2、借着红色音筒的帮助,找出相同音量的蓝色筒并排在红色筒旁边,利用配对进行序列的练习

延伸:

1、抽取一个音筒,调整序列的间距,请幼儿(戴眼罩)找出它的位置(通过左右音量的对比),除掉眼罩,根据记号订正

2、听过三角铁、碰铃、打琴的声音后,幼儿戴眼罩听声音说出乐器的名称

3、在钢琴上辨别高音和低音,熟练后可以减少音阶的距离

作业:

听各种由远及近的声音并说出名称,如汽车行驶的声音

  第十二课温觉板

直接目的:

通过触觉感知温度及其差异

间接目的:

建立温度的概念、提高对周边事物的兴趣

教具:

温觉板、工作桌

操作:

1、对温觉板中的大理石板和化纤板进行比较,右手抚摩大理石板说:

冷的,化纤板说:

温的,对两个名称做名称练习

2、对温的、冷的进行配对(收回时候提醒幼儿不同格子不同东西)

3、按照大理石、钢板、木版、化纤的顺序,分别为幼儿介绍冷的、有点冷的、有点温的、温的

延伸:

1.蒙住眼睛为四组材料做配对练习

2.用手抚摩,为四组材料做排序,并复习名称

3.这是什么呀?

教师为幼儿介绍材料名称:

化纤的、大理石的、钢板的、木板的

  作业:

找家中最冷与最热的东西

  第十三课几何图形

直接目的:

通过视觉和触觉认识平面几何图形

间接目的:

发展手眼协调、发展手部肌肉的控制力加强专注力和观察力、作为平面几何学的学习预备,也为立体几何建立基础为写字做预备练习

教具:

几何图形柜中圆形嵌板及实心、粗、细边对应卡片,工作桌

操作:

1.从柜中抽出圆形嵌板的抽屉,放在工作桌上,将6个圆形嵌板取出散放

2.左手三指捏起圆柄,右手二指摸圆周,感知圆形,语言:

圆形

3.通过辨别,找到与嵌板对应的框,右手二指轻抚内侧,将图形板放入

延伸:

  1、同样方法操作三角形和正方形嵌板

  作业:

数4/2

  第十四课几何图形卡片

教具:

大、中、小圆、正方、三角、卵、椭圆几何图形卡片第一系列(实心)、第二系列(粗边)、第三系列(细边),工作桌

操作:

1、为大、中、小圆形的实心卡片排序

2、请幼儿拿出第二系列卡片,背放在工作桌上

3、取其中一张,翻过来,在第一系列卡片中找出图形相似的排在下面

4、配对后,用图形嵌板放在各个卡片上,以做订正

延伸:

1、同样操作其他图形

2、同样操作第三系列卡片与第一系列卡片的配对

3、同样操作第二系列卡片与第三系列卡片的配对

让幼儿得出一个结论:

三个系列的图形卡片与对应嵌板都是一样大小的

作业:

数4/3机器兵

第十五课分类1

直接目的:

学习分类

间接目的:

为数学学习做准备

教具:

图卡

操作:

  一、按形状分类

  1)颜色相同,形状不同,如6张卡片中各有2张正方形、三角形、圆,把相同图形连在一起.

  2)颜色形状各不同例如红黄蓝三种颜色的12张卡片,包括,圆、椭圆、正、长方形,要求把形状相同的摆在一起

  3)颜色、大小、形状不完全相同的物体,如153类

  3.按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厚薄、宽窄分类,教幼儿学习按物体的大小、长短等分类的同时,继续发展幼儿分类能力,另一方面使幼儿学会进行量的比较

  1)按物体的大小、长短分类,如:

3根长棒和3根短棒,幼儿按长短分类

  4.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提供幼儿8张卡片,4张圆,4,让幼儿既按颜色又按形状分类.

  作业:

家中复习图卡;

  第十六课几何学立体

  直接目的:

认识各种立体几何,并了解其特征、培养对立体事物的认识和空间建构能力

  间接目的:

进入几何学的准备,刺激触觉

  教具:

几何立体组、工作桌

操作:

一、重叠

  1、从托盘中取出立体,仔细观察,逐个双手抚摩,感知特性(尖的、圆的、平面的等)

  2、几何立体的名称练习:

球体、椭圆体、卵形体、立方体(正方体)、长方体、三棱柱、三棱锥、四棱锥、圆柱、圆锥(每三个一组进行三阶段教学)

  延伸:

做几何体的重叠

  A上下重叠:

1长方体+立方体2长方体+三角柱3立方体+四棱锥4长方体+四棱锥5长方体+立方体+四棱锥6圆柱+圆锥7、三棱锥+三棱柱

  B侧面相合:

1长方体+立方体2长方体+三棱柱

  C上下、侧面重合1长方体+三棱柱+立方体+三棱锥2长方体+三棱柱+立方体+四棱锥+三棱锥

  作业:

闭上眼睛,从袋中摸出几何立体,依靠触觉感知立体,说出其名称

  第十七课立体几何的学习

  直接目的:

认识各种立体几何,并了解其特征、培养对立体事物的认识和空间建构能力

  间接目的:

进入几何学的准备、刺激触觉

  教具:

几何立体及其投影板

  操作:

  1、取出立体和投影板,做配合的练习

  圆柱、圆锥(底)——圆立方体、长方体、四棱锥(底)——正方形

  长方体、三棱柱(侧面)——长方体三棱柱、三棱锥(三角形)——正三角形四棱锥、三棱锥(侧面)——等腰三角形

  延伸:

  1、给几何立体的各个侧面配上投影板

  正方体——正方形两枚长方体——正方形和长方形三棱柱——正三角形和长方形四棱锥——正方形和等腰三角形圆柱、圆锥——圆形

  2、感知各立体的运动特点:

在工作桌上滚动几何立体,仔细观察并比较,尤其是球体、椭圆体和其他立体的比较

  作业:

1、用橡皮泥捏出各种形状

  2、请幼儿模仿各立体的滚动特点

  第十八课构成三角形

  直接目的:

学习三角形的组成与分解、认识基础的平面几何图形、建立平面几何图形之间的相等概念

间接目的:

学习图形的对称、学习平面几何图形的预备

构成三角形之三角形盒

  目的:

学习各种三角形的构成和分解,并了解等值的关系

  操作

  1.出示三角形盒,从盒子里取出一个大三角形,做名称练习,

  2.把盒中颜色一样、形状一样的三角形摆在一起

  3.出示一对绿色直角不等边三角形,黑边相对构成一个大三角形

  4.出示3个黄色的钝角等腰三角形,同样方法构成大三角形

  5.出示4个红色的小正三角形,构成大三角形

  6.用第一个三角形分别和后三个重叠,说:

一样大

  延伸:

  1、各个三角形背面朝上,(没有黑线的引导),拼出大三角形

  2、把四个大三角形合成一个最大的三角形

  作业:

数3/14找朋友涂色

  第十九课构成三角形之长方形盒

  目的:

使用各种三角形构成和分解四边形

  操作:

  1、把盒中颜色一样、形状一样的三角形摆在一起

  2、按照黑边对黑边的方法分别拼成7种图形

绿色直角——正方形灰色直角——长方形;3对直角不等边——3个平行四边形;红色不同——梯形黄色正三角形——菱形

  3、分别介绍图形名称

  延伸:

将三角形翻过来以背面做练习

  作业:

用卡纸做以上形状的手工作品

  第二十课构成三角形之大六边形盒

  直接目的:

认识六边形

  间接目的:

复习平行四边形

  教具:

大六边形盒

  操作:

学习六边形的组成和分解

  1.做形状配对组成

  2.拿三角形大块放最左边→3个三角形组成一个大三角形→把大块三角形平移拿下排再组合成六边形

  3.两个三角形组成平行四边形

  延伸:

把三角形反过来拼摆

  作业:

数3/23

  第二十一课构成三角形(小六边形盒)

  直接目的:

认识六边形

  间接目的:

复习其他图形

  教具:

小六边形盒

  操作:

  1.把黄色三角形作基础→红色三角形两个组成菱形→3个菱形拼成六边形

  2.红色三角形两个拼成菱形→3个绿色拼成梯形→灰色三角形六个拼成六边形

  延伸:

复习不同形状的构成

  构成三角形(长方形盒)

  1.两个不同的三角形拼成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

  2.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

  3.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作业:

数3/26

  第二十二课重量板

  直接目的:

培养辨别重量

  间接目的:

培养辨别判断的能力

  教具:

重量板、工作桌

  操作:

  1、教师从盒中取出重的和轻的木板各两块

  2、请幼儿平伸出两手,教师将轻的和重的木板分别放在幼儿两手上

  3、教师示意幼儿上下摆动,同时问幼儿哪一个重

  4、用重的换掉轻的木板,问幼儿是否一样重

  5、教师对重的、轻的做名称练习

  6、把四块木板配成两对

  延伸:

  1、请幼儿闭上眼睛,配对重的和轻的(不依靠木色判别)

  2、依靠木色进行订正

  3、把中等重量的木板与重的和轻的木板做组合进行比较,介绍名称:

重的、中等的、轻的

  作业:

帮妈妈做家务

  第二十三课音阶的练习

  直接目的:

培养辨别高低音的能力

  间接目的:

为欣赏音乐做准备

  教具:

7音打琴、三角铁、碰钟等金属打击乐器

  操作:

  1、首先教师以手势请幼儿保持安静

  2、教师背对幼儿,轻敲打琴的最低音和最高音,请幼儿反复辨别

  3、请每一个幼儿在琴上敲打,找出他们听到的音

  4、按顺序由低到高听每一个音

  延伸:

  1、幼儿背对教师,教师随意敲出一个音,请幼儿凭记忆找出它的位置

  2、随着打琴唱音阶名:

D0、RE、MI、FA、SOL、LA、SI

  作业:

找出钢琴上的音阶

  第二十四课嗅觉筒

  直接目的:

发挥嗅觉,辨别各种味道

  间接目的:

了解生活中的各种气味

教具:

嗅觉筒6个(两两装有干花、肥皂、胡椒粉)(相同气味的嗅觉筒底部贴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