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学年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24课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测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52350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8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题学年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24课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习题学年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24课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习题学年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24课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习题学年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24课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习题学年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24课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习题学年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24课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习题学年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24课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习题学年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24课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习题学年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24课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习题学年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24课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习题学年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24课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习题学年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24课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习题学年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24课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习题学年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24课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习题学年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24课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习题学年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24课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测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习题学年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24课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测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习题学年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24课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测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习题学年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24课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测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习题学年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24课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测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习题学年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24课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测试题.docx

《习题学年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24课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习题学年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24课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测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习题学年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24课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测试题.docx

习题学年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24课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测试题

第24课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分析下图可知,导致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美贸易额持续增长

②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经济迅速发展

③中美正式建交,促进了两国间贸易的发展

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得以加强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

B。

本题考查中美关系中的贸易变化,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加大了试题的难度。

①时间不符合,中国入世在2001年,④由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不一定就得出中美贸易必然要增长,况且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在1991年。

2.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2007年中国向外国银行开放银行市场,一批外资银行在中国建立。

对此看法错误的是()

A.世贸组织是致力于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组织

B.这意味着中国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最终完成

C.这将给中国银行业带来压力和严峻挑战

D.这有利于提高中国银行业自身的竞争能力

解析:

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中国入世以后,国内一些企业、产业将会面临竞争甚至冲击,C、D两项正确,A项符合史实,银行市场的开放,说明中国与世界接轨进一步发展但不是完成,故选B。

3.加入WTO以后,我国市场上国内外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这是因为(  )

A.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

B.中国市场将成为开放统一的市场

C.中国市场的商品需求基本饱和

D.中国政府不再调控市场经济活动

解析:

B。

本题考查的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市场上国内外企业竞争激烈的原因,A项是影响,C、D两项与史实不符。

故只有B项符合题意。

4.加入世贸组织,对于中国广大企业来说,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这里所说的“机遇”主要是指中国的企业(  )

A.获得了与国际公司直接竞争的机会

B.将更多地履行多边贸易体制的义务

C.有了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的机会

D.可以走出国门,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解析:

C。

本题旨在考查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正确理解。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参与世界竞争;但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关税的大幅度减让,会使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提高自身竞争力,以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

5.(2017·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据中新社布鲁塞尔2017年2月22日电,世贸组织宣布《贸易便利化协定》正式生效,要求各成员提高跨境贸易的透明度,减少货物进出口的程序,促进中小企业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之中。

据此可知,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  )

A.巩固区域集团化B.消除国际竞争

C.推动贸易自由化D.促进国际合作

解析:

C。

 “要求各成员提高跨境贸易的透明度,减少货物进出口的程序,促进中小企业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之中”表明世界贸易组织能够推动贸易自由化,故C项正确。

6.(2017·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21世纪初中国对外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其标志性事件是加入(  )

A.联合国B.亚太经合组织

C.不结盟运动D.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

D。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故D项正确。

7.(2018·北京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体现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有利于建立完整世界贸易体系的是(  )

A.设立经济特区B.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C.开放沿海城市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更深入地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举措,故D项正确。

8.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构建了当今世界的多边贸易体制。

该体制的中心是(  )

A.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B.促进知识经济发展

C.减轻发展中国家债务

D.促进贸易自由化

解析:

D。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贸易自由化体系逐步确立,世界贸易组织构建的多边贸易体制适应了这一发展趋势。

9.关贸总协定规则只适用于货物贸易,而世贸组织的规则涵盖了商品贸易、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知识产权协议等多个方面。

由此可见,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B.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C.第三世界团结斗争

D.国际格局发生剧变

解析:

A。

关贸总协定不是一个常设组织,而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存在着诸多弊端,特别是在解决争端时缺乏法律性的强制措施,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故A项正确;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第三世界团结斗争与这一变化无直接关系,故B、C两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

10.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包括29个独立的法律文件,其中规定“各国在国际贸易中不应采用不公正的贸易手段进行竞争,尤其是不应以倾销或补贴方式出口旧商品。

”这表明WTO(  )

A.推动了世界贸易法制化进程

B.重点保护了贸易小国的利益

C.消除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D.扫清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障碍

解析:

A。

根据材料“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包括29个独立的法律文件”可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了世界贸易法制化进程,故A项正确;世界贸易组织并没有对贸易小国进行保护,它倡导贸易自由化,故B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倡导贸易自由化,但并没有完全消除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故C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并没有扫清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障碍,它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的国际性组织,故D项错误。

11.关于1995年成立的WTO“贸易规则”实施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保障了美国单极世界的建立

B.促进了世界贸易的自由化

C.标志着全球有序贸易的开始

D.使非歧视性贸易渐趋消失

解析:

B。

 WTO的基本原则是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故选B项。

其冲击了美国的单极世界,故A项错误;WTO标志着全球有序自由贸易新时期的开始,故C项错误;非歧视性贸易至今仍然存在,故D项错误。

12.2018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7周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带来了许多发展机遇。

主要表现在(  )

①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对外开放 ②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提供了平台 ③进一步保障了中国的经济安全 ④促使中国不断提高并完善自身的竞争力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D。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既有机遇又有挑战,①②④是中国获得的机遇。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的经济安全面临危险的挑战,而不是进一步保障了中国的经济安全,故③错误,故选D项。

13.(2018·苏州高一期末)有学者认为:

“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了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

”“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标志性事件是(  )

A.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中国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C.中国被吸纳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D.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解析:

C。

“1971年”的“30年后”的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从此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

14.某一国际组织的领导人曾说:

“一个拥有越来越重要的出口利益的中国决不能没有可靠地、更多地进入全球市场的机会,而这种可靠性只有在多边体制中才能找到。

”中国“找到”“多边体制”是在(  )

A.1971年B.1991年

C.1995年D.2001年

解析:

D。

“只有在多边体制中才能找到”可以看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其成功加入的时间是2001年,故D正确。

15.2014年7月,世贸组织就中美间部分贸易争端投诉作出裁决,认定2012年美国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发起的反补贴措施违反了世贸相关协议,美国征收了不当关税。

这一裁决表明世界贸易组织(  )

A.充分照顾中国的经济大国地位

B.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国际贸易

C.其宗旨是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D.迫使美国摒弃对外贸易壁垒

解析:

B。

 材料讲述了世界贸易组织根据世贸相关协定作出裁决,体现出了世贸组织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国际贸易,故B项正确。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避免各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实现贸易自由化,关贸总协定(GATT)于1947年建立。

关贸总协定是调整缔约国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贸易关系方面的相互权利、义务的国际多边协定。

但由于“组织宪章”未通过,所以该协定并不是正式的国际组织。

1995年,GATT被世界贸易组织(WTO)所取代。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在2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货物出口增长了20多倍,去年达1510亿美元,中国目前已成为第五大贸易国和第二大外国投资输入国。

……当其他人在编写游戏规则时,一个外向型的中国决不能袖手旁观。

一个拥有越来越重要的出口利益的中国决不能没有可靠的、更多的进入全球市场的机会,而这种可靠性只有在多边体制中才能找到。

或许更为重要的是,一个依赖于技术和现代化的中国决不能落后于如此迅速的全球化步伐。

——《中国和世界贸易体制》(1997年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鲁杰罗在北大的演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GATT的宗旨。

(2)根据材料二,请您用一句话概括鲁杰罗演讲的核心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加入WTO的理由。

解析:

 第

(1)问,根据材料“关贸总协定是调整缔约国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贸易关系方面的相互权利、义务的国际多边协定”结合所学,即可归纳出GATT的宗旨。

(2)问,根据材料“一个依赖于技术和现代化的中国决不能落后于如此迅速的全球化步伐”可以概括出鲁杰罗演讲的核心观点,即综合实力日益增长的现代化的中国必然会融入世界的全球化趋势中。

分析中国加入WTO的理由,应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两个角度阐述。

答案:

 

(1)减少关税与贸易障碍,取消歧视性待遇,促进自由贸易。

(2)核心观点:

中国应加入WTO。

理由:

有利于中国经济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有利于扩大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扩大出口,利用外资;有利于实施“走出去”战略,参加国际竞争与合作;有利于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分享多边贸易体制和经济全球化成果。

 

以下为赠送文件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测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9·济南高二调研)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了文章《为什么美国的战略过时了》,认为中国在尖端科技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

该突破可能是指中国( A )

A.成功地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B.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C.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D.研制银河系列计算机

[解析] 题中的关键信息是“1965年”。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试爆是在1964年,这一事件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对当时世界格局产生了影响,故A项正确;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指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的发射成功,故B项错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故C项错误;成功研制出银河系列计算机是在1983年,故D项错误。

2.1958年,中国科学院把卫星研制列为全院第一项重大任务。

最终,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 A )

A.12年后B.22年后

C.32年后D.42年后

[解析]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1970年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距1958年已经过去了12年,故A项正确。

3.“‘两弹一星’,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

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

”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 )

A.开发“两弹一星”,最主要是为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B.“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国家综合科技能力提高的体现

C.“两弹一星”同时带动了各类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D.“两弹一星”的研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

[解析] 开发“两弹一星”是为了增强国防力量,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增强民族凝聚力是客观上所起的作用,故选A项。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B、C、D三项都正确。

4.按照国务院签发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800万千瓦。

据悉,目前中国运行核电机组21台,装机容量1902万千瓦,在建的核电机组有27台,装机容量2953万千瓦,在全世界在建机组数排第一位。

下列有关我国发展原子能的表述错误的是( D )

A.1956年,我国把原子能列入全国科技发展远景规划

B.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1984年,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开工建设

D.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建成的第一座核电站

[解析] 秦山核电站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第一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是中国建成的第二座核电站。

故选D项。

5.2004年,我国首个“飞天广场雕塑”在辽西最大的转盘广场——葫芦岛市新区飞天广场落成,由雕塑《飞》、某航天英雄塑像和中外航天史浮雕组成。

与此事件关系最为密切的科技事件应是( C )

A.第一颗氢弹爆破成功三十周年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和返航D.巨型计算机“银河-I号”研制成功

[解析] 关键信息是“2004年”“飞天”“航天”。

由“航天”可排除A、D两项;由“某航天英雄”“2004年”可排除B项。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和返航,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此雕塑即为庆祝此事件而设立。

答案为C项。

6.1965年9月,中国学者首先在世界上成功地实现了人工合成具有天然生物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关于这项成果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有利于人类揭示生命的奥秘

B.有利于促进生命科学的发展

C.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D.有利于改良动植物品种和药物的研究

[解析] D项所说属于基因工程技术的意义,并非结晶牛胰岛素的意义,故选D项。

7.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设立于2000年,用于奖励科技成就卓著、社会贡献巨大的公民,此后每年评审一次,次年年初公布结果并颁奖。

人们曾这样形容首届获奖者之一:

“一人干了两亿人的活。

”请问他是( D )

A.钱学森B.邓稼先

C.李四光D.袁隆平

[解析] 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这种水稻单产一般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

故说袁隆平“一人干了两亿人的活”,D项正确,A、B、C三项与之不符。

8.(2018·江苏学业水平测试)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这一战略实施以来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是( D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C.杂交水稻“南优2号”选育成功D.“神舟五号”实现载人航天

[解析]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故A项错误;“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故B项错误;杂交水稻“南优2号”选育成功是在1973年,故C项错误;“神舟五号”实现载人航天是在2003年,是在90年代“科教兴国”战略提出后取得的成就,故D项正确。

9.(2019·焦作高二期末)“双百”方针一经提出,立即在知识界引起强烈反响,使学术文化事业出现了生气勃勃的发展景象。

这主要在于“双百”方针( A )

A.为知识分子创造了宽松环境B.有助于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

C.顺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D.被确立为长期性的国家方针

[解析] “双百”方针是指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为知识分子发挥才能提供宽松的环境,促进学术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故A项正确;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不是“双百”方针推动学术文化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双百”方针顺应了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但与材料内容无关,故C项错误;“双百”方针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没有认真贯彻,被确立为长期性的国家方针与问题不符,故D项错误。

10.(2019·海南八校高二联考)1957年,王蒙的作品《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因批评官僚主义而被划为“右派”。

1962年,毛泽东对此说:

“反对王蒙的人提出北京没有这样的官僚主义,中央还出过王明、出过陈独秀,北京怎么就不能出官僚主义?

”由此可见当时( A )

A.中央对“左”倾思想曾予以纠正

B.“双百”方针得到了全面落实

C.党的工作重心是反对官僚主义

D.文艺领域彻底清算了“左”倾路线

[解析] A项与材料中“因批评官僚主义而被划为‘右派’。

1962年,毛泽东对此说”的表态相符,故A项正确;“双百”方针并未能坚持贯彻下去,由于政治运动的扩大化,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全面落实与材料中“因批评官僚主义而被划为‘右派’”不符,故B项错误;据材料不能得出反对官僚主义是党的工作重心,故C项错误;彻底清算了“左”倾路线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11.建国后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的科学文化事业生机勃勃,表现在( A )

①出现大批文学作品 ②拍摄了一些文艺影片 ③学术界探讨问题的风气浓厚 ④学校教育有新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D.①②④

[解析] 建国后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的科学、文艺等蓬勃发展,出现了大量文学作品、文艺影片,学术交流活跃,基础教育得到迅速发展。

故选A项。

12.197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以20世纪60年代初开发建设大庆油田为背景,以艰苦创业精神为主题的故事影片《创业》。

但这样一部影片却被诬为“毒草”,不许公演。

究其原因,合理的一项是( B )

A.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落伍B.与“左”倾文艺路线不相符

C.与“百花齐放”方针脱节D.“大跃进”已淡出历史舞台

[解析]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以政治斗争、阶级斗争为主流的“左”倾路线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展现20世纪60年代艰苦创业精神的影片《创业》被诬为“毒草”,B项正确。

A项表述不准确,没有联系当时的历史环境;70年代“双百”方针基本停止,而且《创业》并不与“百花齐放”方针脱节,C项错误;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

13.新时期以来,邓小平强调:

“无论如何,思想理论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一定要坚决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这是三中全会决定了的,现在重申一遍,不允许有丝毫动摇”。

据此我们可以判断( C )

①“双百”方针得到恢复 ②新时期文化事业又走上了健康的轨道 ③“双百”方针具有长久性的指导意义 ④文化事业成为我党的工作重心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 我党的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排除含④的选项即可。

故选C项。

14.“文革”结束后,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

下列文艺作品属于“文革”后的是( B )

①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②电影《建国大业》

③京剧《智取威虎山》 ④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⑤寓言诗《蝉的歌》

A.①②③B.②④

C.④⑤D.③④⑤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建国以来我国文艺作品的识记。

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寓言诗《蝉的歌》都是“文革”前的作品;京剧《智取威虎山》是“文革”期间的作品;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以爱情为题材,显然属于“文革”后的作品;电影《建国大业》拍摄于建国60周年之际,亦属于“文革”后的作品。

故选B项。

15.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近几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反网络低俗化活动,这一活动与我国确立的“双百”方针( C )

A.互相矛盾B.没有任何联系

C.并不矛盾D.针锋相对

[解析] “百花齐放”并不是允许所有的“花”开放,而只允许“健康的、有益的、符合人民利益的花”开放,故反网络低俗化活动与“百花齐放”政策并不矛盾。

故选C项。

16.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的方针。

这说明当时的教育方针主要是( C )

A.全面教育 B.现代教育

C.人民教育D.义务教育

[解析] 注意时间限制“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据材料信息“向广大工农开门”和“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可知当时教育方针为人民教育,故C项正确。

全面教育的内容围绕人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是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要求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一定年限的教育,三者在材料中均无体现。

17.197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让高中学生参加高考,不再搞群众推荐,从此拉开了恢复高考的序幕。

其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 C )

A.否定了群众推荐制度B.实现了“学而优则仕”

C.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D.为下乡知识青年提供出路

[解析] 抓住关键信息“其最重要的现实意义”,A项是对题干的重复;B项说法错误;D项是恢复高考的意义但却不是最重要的现实意义。

故此题应选C项。

18.1983年国庆节前夕,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这“三个面向”的实质是( A )

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

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

D.教育的发展需要有前瞻性

[解析] “面向现代化”强调教育发展的目的在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面向世界”强调与世界接轨,“面向未来”强调教育要具有前瞻性。

“三个面向”的实质是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C、D两项说法不全面,B项说法没有体现。

19.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这一决定的核心主张是( C )

A.科技是第一生产力B.加强教育,提升民族素质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增强国力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可以判断此决定的核心主张是“科教兴国”,C项正确。

20.邓小平说: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重大举措和取得的成就有( D )

①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②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③颁布《义务教育法》 ④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注意时间限制“改革开放以来”。

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而非“改革开放以来”,②错误;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是1983年,①正确;颁布《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③正确;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是1995年,④正确。

故选D项。

21.王军同学在整理父亲书房时,偶然发现书中夹着一份大学招生宣传册,其中介绍有某学校本科生在校人数,并设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等。

这份宣传册最早可能印制于( C )

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解析] 20世纪8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建立了学位制度,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多层次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

故选C项。

22.下表为新中国历年高等院校招生数统计表(注:

1949年为当年高校毕业人数)。

年份

1940

1952

1965

1966~

1970

1977

1979

1984

1992

1998

2008

人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