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易混易错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59632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品易混易错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思品易混易错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思品易混易错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思品易混易错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思品易混易错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思品易混易错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思品易混易错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思品易混易错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思品易混易错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思品易混易错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思品易混易错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思品易混易错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品易混易错点.docx

《思品易混易错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品易混易错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思品易混易错点.docx

思品易混易错点

易混知识点:

(一)我国的制度

1、我国的根本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我国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我国的基本国策、发展战略

1、基本国策:

①对外开放②计划生育③保护环境④节约资源

2、发展战略:

①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②可持续发展战略③西部大开发战略

④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⑤中部崛起战略

⑥“三步走”发展战略

(三)基本国情与重要国情

1、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重要国情:

(1)人口国情: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其他特点:

农村人口多、老龄化严重、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失衡。

(2)资源国情:

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低,开发难度大。

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3)环境国情:

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4)科技国情:

①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②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四)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1、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可依;

2、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有法必依;

3、依法治国的关键——执法必严;

4、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违法必究;

5、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依法行政;

6、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7、依法治国的依据——宪法和法律;

8、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宪法;

9、依法治国的主体——广大人民群众

10、依法治国的对象——国家经济文化和社会等事务;

11、实行依法治国,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最有效、最根本的办法,也是最重要、最可靠的保证。

(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的区别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

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

国务院。

(六)我国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和重要内容、基础工程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和重要内容。

2、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

(七)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重点

1、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为人民服务。

2、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是:

集体主义。

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

增强诚信意识。

(八)“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九)我们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政治保证;党和国家发展的根本要求、兴国之要;立国之本、政治基石;强国之路、活力源泉。

1、党的基本路线:

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3、四项基本原则:

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4、改革开放:

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十)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内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涵

1、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涵: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十一)科技方面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2、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

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3、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4、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关键是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十二)“三步走”发展战略

时间奋斗目标

第一步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知识点归类复习

(一)“主体”、“主要”、“主角”、“主导力量”类

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基础、主角是公有制。

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

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二)“基本”类

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3、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是: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9、“两个基本点”是: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0、我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是:

中国共产党始终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1、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基础”类

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政治基础: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

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

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发展教育和科学。

5、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

6、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大自然。

7、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宪法。

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

宪法

(四)“根本”类

1、国家的根本任务: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3、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4、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

教育。

5、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

发展科技、教育。

6、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7、我们国家的根本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8、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宪法。

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

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

9、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有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国家根本任务、基本经济制度等。

10、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

11、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2、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3、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国的综合国力的根本是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1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5、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16、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17.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五)“本质”、“实质”、“性质”类

1、我国改革的实质(性质):

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

发展问题。

3、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是:

共同富裕。

4、我国的国家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的社会性质:

社会主义社会。

(六)“最”类

1、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一国两制。

2、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

共同富裕。

4、最富有责任心的人的共有情感:

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5、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6、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科学技术。

7、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

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8、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或最具权威的是:

宪法。

9、最能考验公民责任意识的是:

国家处在危难时刻。

(七)“集中”、“集中体现”类

1、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

2、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

科学技术。

5、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

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三峡移民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

6、体现共同富裕原则的经济成分:

集体经济。

7、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八)“决定”类

1、决定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事业是:

教育。

决定个人一生命运的事业是:

教育。

2、实现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

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

科技创新能力。

4、我国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5、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基本经济制度。

(九)“核心”、“中心”类

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

为人民服务。

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4、依法治国的核心是:

依宪治国。

5、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爱国主义。

6、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7、我国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中心:

经济建设。

一个中心指的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十)“关键”类

1、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是:

国有经济。

(十一)“目的”、“目标”

1、基本路线确定的奋斗目标: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在实际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大局的目的是:

发展。

3、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根本目的是: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P114党的十六大目标和十七大具体目标

5、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实现最高理想(共产主义)。

(十二)“原则”、“原因”类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

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发展两岸关系的原则: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5、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共同富裕。

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

集体主义。

7、中华文明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断,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十三)“前提”类

1、两种制度的前提是:

一个中国。

2、改革和发展的前提:

稳定。

3、依法治国的前提:

有法可依。

(十四)“保证”、“保障”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

四项基本原则。

2、物质文明发展的精神(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是:

精神文明。

3、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十五)“重要”、“重点”类

1、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4、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体所有制经济。

5、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精神。

6、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

依法行政。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非公有制经济。

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

增强诚信意识。

9、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

增强自身实力

(十六)带有“一”的知识点:

1、一个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一个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十七)带有“二(两)”的知识点:

1、两个基本点: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

2、两个特别行政区:

香港和澳门

3、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方面:

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4、“两种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十八)带有“三”的知识点:

1、三个代表: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我国社会主义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个原因或表现:

【考点26】

3、实行计划生育的三个有利于: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人口现状的三个基本特点:

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三步走发展战略:

见课本P88

6、发展先进文化的三个面向: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7、公有制经济三种成分: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8、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

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9、维护民族团结的“三个尊重”:

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