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 旅 游 地 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62532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 国 旅 游 地 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 国 旅 游 地 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 国 旅 游 地 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 国 旅 游 地 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 国 旅 游 地 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中 国 旅 游 地 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中 国 旅 游 地 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中 国 旅 游 地 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中 国 旅 游 地 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中 国 旅 游 地 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中 国 旅 游 地 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中 国 旅 游 地 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中 国 旅 游 地 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中 国 旅 游 地 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中 国 旅 游 地 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中 国 旅 游 地 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中 国 旅 游 地 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中 国 旅 游 地 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中 国 旅 游 地 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中 国 旅 游 地 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 国 旅 游 地 理.docx

《中 国 旅 游 地 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 国 旅 游 地 理.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 国 旅 游 地 理.docx

中国旅游地理

中国旅游地理

 

 

————————————————————————————————作者:

————————————————————————————————日期:

 

中国旅游地理

一旅游:

个人或团体离开自己的居住地到

异国他乡去吃、住、行、游、娱、购等活动,以获得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满足。

二旅游地理学:

研究人类旅游、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第一节旅游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120世纪30年代:

美国地理学家——第一篇旅游地理研究论文。

2二战后:

旅游成为全球性的现象。

320世纪70年代:

旅游地理学文献大量增加。

41976年:

旅游地理学被确立为地理一个分支。

5旅游地理研究:

(1)发达国家:

理论研究较多,以实证为主。

(2)发展中国家:

实际调研为主,理论研究较少。

 

二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1古老的旅游形式:

帝王的出游、官员的宦游、诗人学者的漫游、和尚道士的云游、百姓的出游。

2早期的地理学著作:

《山海经》、《徐霞客游记》等。

3旅游地理学科研:

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

4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在以下方面表现突出:

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资源普查、旅游风景区规划。

第二节旅游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和研究内容

一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与地理学科的关系:

介于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之间的综合性部门地理学。

2与旅游学科的关系:

介于地理学与旅游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1旅游者——收入、就业、假期、教育水平、生活阶段、个人偏好。

 

2旅游资源——对旅游者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历史遗存、文化环境、人工创造物。

3旅游交通:

可进入性的研究、旅游交通的特点、交通方式、各种交通方式的匹配。

4旅游环境容量:

自然环境容量、社会经济意义和旅游者感应气氛的环境容量。

5旅游区划:

了解各旅游区的不同性质和特征,查明基本优势。

6区域旅游发展战略与规划:

查明区域发展旅游的条件、评价发展可能性、指出发展方向。

7旅游开发对区域的影响:

经济影响、环境影响、社会影响、文化影响。

8旅游线路:

旅游线路组合方式、组合原则、组合类型。

9旅游地图:

要求:

形象、直观、方便、实用。

三中国旅游地理的研究内容:

1中国区域内各类旅游资源

2发展旅游的地理环境和地理特征

3旅游区布局

第二章旅游资源总论

第一节旅游资源的特性

一旅游资源的空间特性

1广泛多样性:

(1)生产和商业场所。

(2)文教单位。

(3)科研基地。

(4)自然灾害的发生地。

(5)社会活动的地点、场所。

2区域独特性

独特:

与旅游者的生活习俗、文化背景和居住环境差异大——吸引力大。

如:

江南园林:

私家园林多。

特色:

明媚秀丽、曲折幽深,但令人局促。

原因:

多:

河湖、园石、阔叶树;少:

造园场地。

北方园林:

皇家园林多。

特色:

富丽堂皇,但秀丽妩媚不足。

原因:

地形开阔平坦;少:

河湖、园石、常绿树。

岭南园林:

特色:

亚热带风光。

造园条件最好。

3群体组合性:

各个旅游资源单体相互组合

旅游资源群体——观赏性提高——旅游价值提高。

如:

宁夏沙湖风景区——有:

湖、沙、苇、鸟组合——王牌风景区。

二旅游资源的时间特性

1季节性:

旅游“淡季”与“旺季”

原因:

气候的季节变化;人们外出旅游的时间变化。

如:

东南沿海:

有春秋两个高峰;

西北地区:

8月份一个高峰:

哈尔滨、钱塘江、维坊、洛阳:

突发的高峰。

2时代性

旅游资源的变化:

(1)不是——是:

宫殿、陵墓、城墙、寺庙、

岩浆、地震遗迹。

(2)是——不是:

枯竭的泉水、断流的瀑布。

三旅游资源的经济特性

1价值的不确定性:

旅游资源的价值变数大。

影响因素:

人的认识水平、审美需要、发现迟早、开发能力、宣传促销条件。

2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

(1)永续性:

旅游资源大多可无限重复利用不断再生。

(2)不可再生性:

自然景观、历史遗存一经破坏无法恢复。

3开发利用的方式的多样性和增值性

(1)旅游资源的价值可分为:

有形、无形、现时、潜在价值。

(2)旅游资源的价值:

可以超出自身而存在于与

旅游发生相互作用的客体中。

四旅游资源的文化特性

1观赏性:

旅游资源的很重要的特征。

 

2陶冶情操,开发智力:

获得知识、探险猎奇、体验民俗。

第二节旅游资源的分类

一按旅游资源本身的属性分类:

2大类6类74个基类。

1自然旅游资源:

3类景观(地文、水域、生物)

26个基类。

2人文旅游资源:

3类(古迹与建筑、消闲求知健身、

购物)48个基类。

二按旅游活动的性质分类:

1供陆上旅游活动的资源:

供露营、野餐、骑马、散步、狩猎、

攀岩、滑雪的旅游资源。

2供水体为基础的旅游活动资源:

供钓鱼、水上活动、海上活动、

海岸活动的旅游资源。

3供欣赏风景的旅游资源:

低地、乡野、高原山地、小山、山丘。

三以旅游资源特性为主,结合旅游活动性质的分类

1利用者导向型游憩资源:

满足日常休闲需求——近。

2资源基础型游憩资源:

满足中长期度假——远。

3中间型游憩资源:

满足短期度假——中。

四按旅游资源的吸引级别分类

1国家级旅游风景资源:

游客吸引半径——世界、全国。

2省级旅游风景资源:

游客吸引半径—国内、地区内、省内。

3市(县)级旅游风景资源:

接待本地游客。

五按旅游资源的市场特性和开发现状分类

1未开发或潜在的资源

2已开发或即将开发的资源

3现代人工创造的旅游资源

六从经营者角度对旅游资源的分类

1有限旅游资源:

狩猎、垂钓、购物等旅游资源。

2无限旅游资源:

游览、泛舟、滑冰、海水浴等旅游资源。

第三节旅游资源的保护

一旅游资源遭到破坏的原因

1自然破坏:

(1)突发性破坏:

地震、火山、海啸等。

(2)自然风化:

机械风化:

如秦始皇陵的高度:

120米65米。

化学分解:

如鸽粪对建筑物、塑像的腐蚀作用。

2人为破坏:

(1)建设性破坏:

古城墙被拆、风景区工程建设不当、工业污染、风景区采石、规划不当等。

(2)游客破坏:

石刻、雕塑、壁画的损坏;踩踏;直接破坏。

二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

1减缓自然风化速度:

为裸露的旅游资源加盖房子。

如乐山大佛(曾)。

2杜绝人为的破坏现象。

3修复已破坏的旅游资源:

如黄鹤楼。

第三章自然旅游景观

第一节地文景观

一山地景观

五岳——泰山、恒山、衡山、华山、嵩山。

四大佛教圣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

五大道教圣山——青城山、龙虎山武当山、齐云山、崂山。

黄山、雁荡山、武夷山、五大连池火山群。

花岗岩山地景观

泰山、衡山、华山、黄山、

九华山、崂山、普陀山等。

2流纹岩山地景观

雁荡山、天目山、孤山等。

3砂岩山地景观

火焰山、张家界、武夷山、齐云山、

龙门石窟、云岗石窟等。

(1)丹霞地貌景观

广东丹霞山、福建武夷山、安徽齐云山、

江西龙虎山等。

(2)砂岩峰林景观

武林源——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

4高山景观

珠穆朗玛峰、希夏邦马峰等高山:

登山、滑雪、探险旅游。

5高原景观

内蒙古高原——广阔无边;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云贵高原——石林溶洞;

青藏高原——山岳冰川、藏族风情。

二岩溶景观

1地表岩溶景观:

长江三峡、虎跳峡等。

2溶洞景观:

分布于岩溶发育地区:

贵州有700多条暗河、

湖南有2400多个溶洞。

广西桂林与阳朔有2000多个洞穴。

著名溶洞:

桂林七星岩、芦笛岩;

浙江桐庐瑶琳仙境。

 

三风沙景观

1雅丹景观:

即风蚀垄槽,如罗布泊地区。

2沙漠景观:

内蒙古、新疆等地有新月形沙丘。

如甘肃鸣沙山。

3砂林:

云南陆良县彩色砂林。

与土林、石林一起合称“滇中三林”

四黄土景观

黄帝陵、秦始皇陵、华清池、窑洞

(靠崖窑、地坑院、锢窑)

黄土塬——五丈塬;

土林——残留体土柱,陡直。

五火山景观

1黑龙江的五大连池:

黑色火山熔岩——天然火山博物馆。

2长白山主峰:

白头山天池——典型的火口湖。

六地震遗迹和遗址景观

1海南琼山县:

海底残村——地震陆陷沉海之处。

2唐山大地震:

7处地震遗址——震迹原貌。

3四川西昌:

泸山光福寺碑林——地震石碑100多座。

(从明朝始,详细记录每次地震的资料)

第二节水域景观

一江河景观:

1漓江——桂林和阳朔之间:

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2富春江——严子陵钓鱼台:

两岸群山夹峙,山青水碧。

3钱塘涌潮——杭州湾:

八月十八,壮观天下无。

4山间流水——溪涧构景,如:

九寨沟等。

二峡谷景观:

江河上最为迷人的旅游风光带。

长江三峡风光:

西起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

瞿塘峡——雄伟:

最短、最壮观的峡谷。

——夔门天下雄。

巫峡——秀丽:

幽深的峡谷。

——巫峡十二峰(神女导航)

西陵峡——险恶:

最长、滩多水急。

——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

礁石林立。

三湖泊景观

1我国湖泊有2万个。

2著名湖泊:

(1)杭州西湖:

三面环山,一面临城

——山水相映,景色秀美。

由一山、两堤、三岛、五湖、十景构成。

西湖由孤山、白堤、苏堤分隔成五个湖区:

外西湖、里西湖、后西湖、小南湖、岳湖。

三岛:

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

十景:

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

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柳浪闻莺、

花港观鱼、南屏晚钟、三潭映月、

双峰插云。

名胜古迹:

灵隐寺、六和塔、龙井、虎跑泉。

(2)太湖:

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湖中有48个岛屿,

连同沿湖共72个山峰。

风景区精华在无锡。

风景名胜:

三山:

如神龟静伏在烟波浩淼的太湖中。

影视旅游胜地:

唐城、三国城、水浒城。

灵山大佛:

80余米高的青铜释迦牟尼像。

蠡园:

南临西施和范蠡曾泛舟的蠡湖。

3)瘦西湖:

原为一段自然河道,古人模仿西湖

修造了白塔、五亭桥等景点,

已有1200年的历史。

(4)北京昆明湖:

位于颐和园内,湖面开阔。

彷杭州西湖修建了堤、孔桥、小岛、殿阁等。

(5)昆明滇池:

号称“高原明珠”

景色绝妙:

烟波、鱼池、白帆、海鸥。

湖边群山连绵。

湖滨有大观楼,楼前有180字的长联。

(6)新疆天池:

号称“天山明珠”

水深90米,湖水清澈、

四周雪峰环抱、云杉遍布,

牛羊成群、帐篷点点。

(7)日月潭:

号称“宝岛明珠”

台湾最大的天然湖泊。

湖面开阔,环湖皆山,

郁郁苍苍。

以湖中光华岛为界,

北半湖:

水色丹,形状如日——日潭;

南半湖:

水色碧,形状如上弦月——月潭。

(8)洞庭湖:

中国第二大淡水湖。

号称“八百里洞庭”

湖东岸有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岳阳楼。

四瀑布景观

全国瀑布有几百个,著名瀑布:

1黄果树瀑布:

中国最大的瀑布。

位于贵州白水河上。

共有九级瀑布,黄果树瀑布为最大者。

瀑布宽81米,落差74米,跌下犀牛潭。

瀑布区彩虹缤纷、隆隆巨响。

瀑布周围建有观瀑亭、望水厅等观瀑点。

2壶口瀑布:

全国第二大瀑布。

位于山西,500米宽的黄河流经此处,

进入一狭窄的(20米)瓶颈,

从20米高处泻下,激浪滔天,声震数里。

形状如一巨壶沸腾,故名。

3九寨沟瀑布:

以树正最为壮观。

树正瀑布绵延7000米,多级下跌,

并从茂密的林中穿流而下,

形成罕见的森林瀑布。

五泉景观:

(一)中国五大名泉:

1江苏镇江金山——天下第一泉。

2无锡惠山——天下第二泉。

3苏州虎丘——天下第三泉。

4杭州虎跑泉。

5济南趵突泉。

二)著名天然浴池:

1陕西临潼华清池。

2云南安宁——天下第一汤。

3重庆南北温泉。

4广东从化温泉。

5南京汤山温泉。

6北京小汤山温泉。

六海域景观

1海蚀景观

(1)海蚀穴:

普陀山的梵音洞、潮音洞。

(2)海蚀柱:

青岛石老人、海南岛的南天一柱、

大连黑石滩石柱。

2沙滩景观:

——优良的海滨浴场、消夏避暑胜地。

大连、青岛、北戴河、威海、普陀、

鼓浪屿、北海、天涯海角。

3珊瑚礁景观:

——珊瑚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海洋生物,

形如树枝。

著名的有海南岛、雷州半岛沿岸的珊瑚礁。

4红树林景观:

(1)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海边绿色的林带,

保护海堤,又为海岸平添了无限风光。

(2)我国红树林分布地区:

海南岛、雷州半岛、闽南、珠江口。

5海岛景观:

岛屿是观赏、疗养的旅游胜地。

(1)我国有5000多个岛屿。

(2)我国三大岛屿:

台湾、海南、崇明岛。

(3)我国著名群岛:

舟山群岛、澎湖列岛、庙岛群岛、南海诸岛。

(4)奇特的岛:

大连附近的鸟岛、蛇岛。

第三节生物景观

一植物景观

1森林公园:

以森林旅游为主体的景区。

湖南张家界森林公园、哈尔滨森林公园、

上海共青森林公园、昆明西山森林公园、

山东泰山森林公园、浙江千岛湖森林公园。

2植物园:

北京植物园、南京中山植物园、

杭州亚热带植物园、海南热带植物园。

3花展、花会:

广州羊城花会、洛阳牡丹花会、北京菊展。

4奇树景观:

(1)轩辕柏:

陕西黄陵县皇帝庙内,

我国最大的古柏。

(2)周柏:

山西太原晋祠内,有2000多年的历史。

(3)隋梅:

浙江天台国清寺内。

(4)汉柏:

苏州光福寺内。

(5)唐柏:

山东崂山三官殿内。

5名花景观:

(1)无锡西郊梅园。

(2)杭州古梅园。

(3)武昌东湖梅岭。

(4)南京东郊梅花山。

(5)苏州邓尉香雪海。

(6)杭州玉兰林。

(7)北京颐和园玉香海。

第四章人文旅游景观

第一节历史古迹景观

1长城:

(1)始建于春秋战国。

(2)11个朝代不断修砌——延续2500年。

(3)保留至今的是明长城。

(4)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长12700多公里。

(5)长城观赏地段:

八达岭、山海关、嘉峪关、黄崖关、慕田峪。

2古桥梁:

(1)河北赵州桥。

(2)西安灞桥。

(3)苏州宝带桥。

(4)北京卢沟桥。

(5)泉州洛阳桥。

(6)福建晋江安平桥及风雨桥。

3古水利工程:

(1)都江堰

(2)灵渠

(3)京杭大运河

(4)坎儿井

4佛塔

(1)楼阁式:

塔身为多层楼阁——西安大雁塔。

(2)密檐式:

第二层起塔檐紧密相邻,内部实心。

如:

嵩山嵩岳寺塔。

(3)喇嘛塔——白塔:

北海白塔、五台山舍利塔。

(4)金刚座宝塔——由5座金刚塔与一石砌宝座组成。

5石窟:

中国有100多处石窟(世界之冠)

(1)敦煌莫高窟

(2)大同云岗石窟

(3)洛阳龙门石窟

(4)甘肃麦积山石窟

(5)重庆大足石刻

(6)四川乐山大佛

6古典园林:

(1)北方园林:

风格粗犷、多野趣。

北京颐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2)江南园林:

奇山秀水、纤巧玲珑。

苏州拙政园、狮子林、留园、沧浪亭;

无锡蠡园、梅园;扬州个园、何园。

(3)岭南园林:

具有热带、亚热带自然景观

特征。

东莞可园、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房。

7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

(1)借景:

将周围的佳景组织到观赏视线中。

如:

无锡寄畅园,将园外的惠山、

锡山的景色纳入园中。

(2)对景:

在园林中以一点的视线眺望另一空间

的景色。

如:

拙政园的琵琶园与雪香云蔚亭的对景。

(3)框景:

利用门窗作取景的画框,

景色似嵌在镜框中的一幅画。

(4)藏景:

园中园——藏在园中僻静处。

(5)引景:

吸引游人继续游览的景物。

如:

山上建的亭子。

8陵墓景观:

秦始皇陵、明孝陵、明十三陵、

清东陵、西陵、秦始皇兵马俑。

第二节现代人文景观

1工业旅游:

工业企业在厂房中建起专为游人设立的

玻璃窗式观景走廊。

如:

南京熊猫集团、青岛海尔集团等。

2农业旅游:

包括农业观光、瓜果采摘、乡间度假。

3现代建筑旅游:

如:

东方明珠、上海博物馆、

上海大剧院、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等。

4主题公园景观:

(1)广东模式:

锦绣中华、世界之窗等。

(2)江苏模式:

吴文化园。

第三节民俗风情景观

1古城墙:

西安、北京、南京的古城墙。

2传统民居:

(1)傣家竹楼。

(2)黄土高原的窑洞。

(3)北京的胡同四合院。

(4)上海的石库门。

(5)江南水乡民居。

(6)大草原上的蒙古包。

3节庆旅游活动:

广州迎春花会、上海旅游节、青岛国际啤酒节、

苏州国际丝绸节、大连国际服装节、哈尔滨

冰雪节、南京国际梅花节、海南旅游节。

4土特产:

(1)茶:

西湖龙井、太湖碧螺春、黄山毛峰、

庐山云雾茶、苏州茉莉花茶等。

(2)酒:

山西杏花汾村、四川泸州特曲、

贵州茅台、景芝白干、绍酒等。

3)丝绸:

丝制业中心:

长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

(4)陶瓷:

景德镇的瓷器、宜兴的紫砂陶器、

洛阳仿古唐三彩。

5购物街区:

北京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淮海路、

豫园商城。

第五章

旅游景观鉴赏

第一节旅游景观的美学特征

一形象美:

主要表现:

雄:

泰山、钱塘潮;险:

华山、悬空寺;

秀:

西湖;奇:

黄山、峨眉山;

明:

长城;幽:

青城山;

古:

古建筑;新:

各类主题公园;

野:

荒漠;旷:

内蒙古大草原;

巧:

江南园林;康:

湖滨、海滩;

舒:

度假村。

二色彩美:

四季之色、山色、石色、水色、天色、植物色。

三动态美:

波涛、飞瀑、溪泉、云雾。

四朦胧美:

云雾、烟雨。

五听觉美:

海涛、松涛、鸟语、虫鸣。

六嗅觉美:

花香、果香、酒香。

七布局美:

1自然界:

整齐、对称、均衡美。

2古建筑:

整齐、对称。

八结构美:

由构成方式、组合方式体现出来的风格。

九装饰美:

建筑装饰、雕塑装饰、字画装饰、

色彩装饰。

十民俗风情美:

独特性、神秘性。

十一意境美:

表现为:

图画美、音乐美、诗词美、梦幻美。

第二节旅游景观的观赏

一风景美的形态:

自然美:

山水。

人工美:

建筑、道路、桥梁。

二观赏的方法:

动态观赏:

乘车、船等。

静态观赏:

仔细观查。

三观赏的距离:

在风景区的观景点观赏为最佳点。

四观赏的角度:

平视:

看较远的景物;

俯视:

高处朝下看:

从景山看故宫。

仰视:

低处朝上看:

仰望高山。

五观赏的时间:

云南大理的“蝴蝶会”:

农历四月底——五月初。

杭州西湖的“苏堤春晓”:

宜赏晨景。

“平湖秋月”:

宜赏夜景。

泰山观日出:

夏至与冬至前后各一个月。

游览黄山:

9月——11月最佳。

第六章旅游地

1旅游地:

旅游资源集中的地方或旅游中心城市。

2旅游地发展规律:

探察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

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

3旅游地的等级:

等级高——

旅游资源为世界独有、艺术价值高、历史悠久。

4中国十大名胜:

长城、桂林山水、杭州西湖、故宫、苏州园林、

黄山、长江三峡、日月潭、避暑山庄、秦陵兵马俑。

第七章旅游线路的设计

1设计的原则:

(1)市场需求原则、

(2)符合旅游者的意愿和行为法则、

(3)产销对路原则、

(4)不重复原则、

(5)时空合理性原则、

(6)新奇与熟悉相结合的原则、

(7)主题突出原则、

(8)机动灵活原则。

2经典旅游线:

(1)北京、承德七日游:

首都风貌、古建筑群、伟人遗容。

(2)北京、大同、恒山、悬空寺、应县木塔、

五台山、太原晋祠九日游:

古建筑、皇家建筑、佛教建筑。

(3)曲阜、泰山、济南、青岛五日游:

名山、大海、名泉、名迹。

(4)开封、洛阳、西安七日游:

三大古都、秦兵马俑。

5)南京、黄山、千岛湖、杭州、上海八日游:

江南名山、名湖、名江、名城。

(6)江南水乡风情六日游:

太湖、西湖、水乡古镇、苏州园林、国际大都会。

(7)武汉、长江三峡、重庆六日游:

三峡风光、江南两大名楼、长江两大坝。

(8)成都、九寨沟、青城山、乐山、峨眉山八日游。

蜀西精华:

自然美景、名胜古迹。

(9)成都、拉萨、日喀则七日游:

重要宫殿、寺庙、世界屋脊风光。

10)长沙、韶山、井冈山、南昌、庐山、武汉

十一日游:

江南两大名楼、革命纪念地。

(11)福州、武夷山、厦门六日游:

山水秀丽明快:

著名风景区、海岛城市。

(12)广州、肇庆、珠海、深圳、香港七日游:

南国风光、港澳风光、天坛大佛、购物天堂。

(13)桂林、猛洞河、武陵源八日游:

山奇、水秀、洞丽。

(14)海南五日游:

热带海岸风光、黎村苗寨。

(15)东北冰雪七日游:

东北名胜古迹、冰雪活动。

(16)内蒙古草原五日游:

草原名胜古迹、民族风情。

(17)丝绸之路十五日游:

敦煌石窟、火焰山、天山天池。

(18)西南民族风情十日游:

黄果树瀑布、世博园、大观楼、石林、

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

第八章旅游区划

中国十二个旅游大区:

1东北旅游大区:

黑、吉、辽。

2京华旅游大区:

京、津、冀。

3中原旅游大区:

晋、陕、豫、鲁。

4北疆旅游大区:

内蒙古。

5西北旅游大区:

甘、宁、新。

6江南旅游大区:

苏、浙、沪。

7皖赣旅游大区:

皖、赣。

8华中旅游大区:

川、湘、鄂、渝。

9青藏旅游大区:

青、藏

10

10华南旅游大区:

粤、闽、琼。

11西南旅游大区:

桂、云、黔。

12港澳台旅游大区:

港、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