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651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二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二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二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二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二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二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二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二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二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二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二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二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二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二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二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二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docx

《二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docx

二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

二年级下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备课

一、指导思想:

传统文化是治国之本、为人之本。

思想的传承。

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教育财富。

历来被看作是治国之理、为人之本、做事之道。

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重要标准。

对个人来讲,诵读经典是“明德、至善”的主要途径,即让人追求高尚境界;培养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倡导践履躬行的道德原则。

正是这样,“读经教育”才历数千年而不绝于世。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感悟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

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国学经典,接触了国学经典,感受到了经典的魅力,为今后普及经典,传承国学打下了基础

2.努力培养学生对经典诵读的浓厚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的动力

3.拓宽学生知识面。

通过经典诵读,尤其是高年级,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跟经典相关的知识,发动学生广泛收集信息资料,积极进行关于经典的探究活动

4.改变行为,提高修养。

诵读一方面要拓宽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言语谈吐、行为习惯、思想修养等)得到锻炼。

让学生明白了做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大家喜欢和需要的。

因此,从这个方面的意义来说,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

三、学习措施

1、随时随地诵读。

“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

只要有热情、能识字读拼音的人,就能成为导读老师。

2、快乐诵读。

用活泼愉快、唱儿歌或背广告词的方式,让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自然地诵读,而后从中取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这是一种在唱诵中学习的方式

3、限时诵读。

如每日诵读半小时。

在学校由老师利用早自习或活动课的时间,分几个阶段背诵(因儿童集中力有限,所以以时间短,次数多为佳)

4、诵读。

回家后,家长可带动孩子诵读,既能培养亲情关系,又能把诵读经典的乐趣与好处与家人分享

5、乐诵读。

让学生跟随经典的民族音乐诵读,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和审美情趣

6、营造环境,持之以恒。

老师和家长们关键“要持之以恒,要有信心”。

最好创造一个人人都在诵读的环境,让孩子浸濡其中,自然会乐意亲近经典

7、成果激励,活动喜闻乐见。

小学生对活动是非常感兴趣的,寓教于乐的活动是进行古诗文诵读的良好途径。

作为一项文化工程,她不应是一个孤立的活动,只有把她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活动之中,才会更具有生机与活力”。

比如:

召开“中华古诗文诵读”主题队会。

赛诗会、擂台赛,、古诗接龙、古诗新说、诵读汇演、集体诵读日、假期夏令营等,不拘形式

四、德育结合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性和传承性,同时对当下的社会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与多元化的思想影响下,不少学生的思想、心理及行为品质出现了一些不良的表现。

因而,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遵循小学生认知规律,对传统文化经典及精髓等进行系列整合,发扬传统文化中的谦让、敬老等优秀的品德,让小学生在现代相对浮躁的环境中加强自己的责任心和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进度

周次

内容

1

9、弟于长宜先知

2

9、弟于长宜先知

3

10、为人子守家规

4

10、为人子守家规

5

11、忠言逆利于行

6

11、忠言逆利于行

7

12、投以桃

报以李

8

12、投以桃

报以李

9

诵读比赛

10

诵读比赛

11

13、晨洒扫

保整洁

12

13、晨洒扫

保整洁

13

第14课古圣贤尚勤学

14

第14课古圣贤尚勤学

15

第15课民在勤勤不匮

16

第15课民在勤勤不匮

17

第16课一生计在于勤

18

第16课一生计在于勤

19

诵读比赛

20

诵读比赛

第三单元出则有悌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读典明理”中的句子,并能熟练背诵。

2通过“绘本启智”提出问题讨论、合作探究,开展探究活动。

3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4通过整理信息,能有条理地介绍自己身边人物事迹,从而懂得出则有悌。

5培养学生发自内心对美的追求,懂得出则有悌,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9弟于长宜先知

教学目的:

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

2、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知道谦让是一种美德,了解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

增进团结

教具准备:

故事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由熟悉的《许武教弟》《孟母三迁》、《黄香温习》等故事引入《三字经》话题,学习一个新故事《孔融让梨》

二、学文晓理:

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一遍: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2、谁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话的。

3、老师讲解这几句的意思。

(东汉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出示图片:

⑴图中哪一个是孔融?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⑵孔融最先拿梨,本来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

⑶他为什么要给自己选一个最小的?

⑷孔融把“大梨、好梨”让给了哥哥和弟弟,这说明了什么?

4、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看看这个故事?

故事视频

⑴动动脑筋想一想:

爸爸会怎样夸奖他呢?

他的哥哥弟弟又会怎样想?

怎样说呢?

他们以后也会怎样做呢?

⑵情景表演

5、小结: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方便面前不抢先,能让人,他不仅受到了全家人的称赞,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

所以,千百年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孔融也成为了小朋友学习的好榜样。

6、指导学生朗读经文,背诵经文

三、践行活动:

1、选择情景表演:

(小组合作,选择任一个主题演一演)

(1)图书馆里,小东和小南同时看中了新到的一本《科技周刊》⋯⋯

(2)明明和楷楷是班中的英语课代表,可是参加年级的英语故事比赛的名额只有一个

3)木偶剧快开始了,可是直达十楼剧院的电梯里还能在进去一个人,这是英英

和小叶同时跑到电梯口⋯⋯

2、学习儿歌《谦让歌》

《谦让歌》

好儿童,要谦让,

好处、方便,我不抢,

要学孔融把梨让,

不抢先,能让人,

先别人,后自己,

人人夸我“你真棒”!

师:

(总结)谦让是一种美德。

如果我们每个人能将这种传统的美德逐渐内化成我们自己的实际行动,那么相信我们的生活一定也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10为人子守家规

活动目标

1、.理解《礼记·曲礼上》中章句的含义,并充分认识到良好家规、家风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懂规矩、懂礼仪,学会在家中乃至学校遵守必要的规矩和礼仪。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制定自己的家规。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与教材相关的视频资料、文字材料。

3.中国古代著名的家规、家训。

学生准备:

1.向老人或父母了解自己的家规

2.信纸或白纸。

3.水彩笔或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故事激趣

1.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爸爸讲的一个故事》记得当儿子四岁的时候,一家三口回老家过春节。

吃饭的时候,我将一块鱼籽用筷

子夹给了父亲,然后将另一块夹给了母亲,儿子端着碗在旁边眼巴巴地等着,却没能如愿,满脸的不解和失望,我只是装作没看见。

在自己家里吃饭的时候,无疑这些东西都是他的了。

事后给儿子讲了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的道理,孩子听后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

第二年再次回老家过年,因

为开饭的时间有点儿晚,家中几个一起玩的孩子都觉得饿了,看到饭桌上摆着做好的几道菜就想大快朵颐,此时儿子拦住他们说:

“让爷爷先吃。

”儿子边说边跑到爷爷的身边继续说:

“爷爷你就先吃一口

吧,我们都饿了,您先吃一口我们几个就可以吃了。

”大人们听了都笑着称赞说:

“这孩子真懂事!

”我就是这样在生活中通过一件件小事将家规家训无形地渗透给孩子,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理解并遵守

家规,成为一个敬老孝亲、爱国奋进的好学生的。

2.师:

听了故事,你想说点什么?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让老人先吃这一个很小的细节,引导到家规这个方面,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家规。

3.师小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小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懂得遵守家规,是一个孩子最基本应该做到的。

(板书课题:

为人子守家规)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

(原文:

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所必有常,所习必有业。

(2)、学生自由读,要求:

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

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2、背诵原文,诵出节奏、韵律。

(1)诵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

(教师诵读原文。

(2)你想像老师一样有节奏和韵律地背诵出来吗?

赶快试着自己读一读,

(3)教师请学生背诵,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

(4)请学生跟老师一起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在诵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学生汇报,提出疑问,体会原文的含义。

(教师通过学生汇报,给予适时的评价。

(3)江这句话的意思是:

作为子女,外出之前一定要当面告诉父母,回到家里诉父母;出游一定要有目的地,学习一定要有固定的目标。

(4)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教师请2~3名同学说一说。

(5)全班学生齐诵原文和课本中的“古语今说”。

三、绘本启智

1.师:

同学们,下面有一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司马光的故事。

大家知道吗?

他做过的哪件事让你印象很深?

生:

司马光砸缸。

他非常勇敢。

师:

那你们想不想知道他长大了以后成了什么样的人,而且是怎样教育孩大家一起来看一下。

(播

放动画视频《司马光教子》。

)师:

同学们,看完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回答

2.师:

相信现在大家对司马光又有了新的认识,他小时候很勇敢,是一雄。

他长大后非常努力,成了

宰相。

大家知道宰相是什么官吗?

学生回答

师:

宰相权力非常大,那他平日是怎样做的呢?

生:

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律、自立。

3.师:

那由此可见,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

应该是为官清廉,对自己要求也很严格,这样才能去教育孩子。

师:

同学们说得很好。

正因为他是这样的人,才会严格要求孩子,这就教、以身作则啊。

那司马光

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呢?

生:

告诉孩子要守规矩,要勤俭节约。

4.师:

司马光的教育有没有效果呢?

5.师:

你们认为司马光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学生拓展回答。

6.师:

谁能用自己的

四、实践延伸

出则友悌

L在刚才的绘本故事阅读中。

我们了解到司马光是怎样教有孩子的,那作为小学.应该遵守怎样的

规矩呢?

(下发学习包。

)2.下发学习包,小组讨论交流。

3.每个小组选派发言人,汇报交流。

4师:

同学们说得都很好。

小孩子在家中就要道守各种规矩,那我们的父母要不要家规死?

下面我

们一起来看“拓展阅读”

(学生齐读,并谈自己的认识。

师:

看来我们要遵守家规,要懂得尊敬父母和老人,父母也一定要做到公正严明。

能来说一说你的父母在这方面是怎样做的呢?

学生回答。

拓展演练

师:

刚才我们了解到了那么多家规,下面就让我们来制定自己的家规,并要求父母和我们一起来

做。

小组讨论后学生自己来制定家规。

(书上写不开的,写在信纸或空白纸上并进行美化。

)学生汇报交流,相互之间进行补充。

:

看来同学们制定的家规都很好,希望同学们能和爸爸妈妈一起来道守。

下面未看“星星点灯”部分。

你能做到的,就把灯涂上色;做不到的,先别涂色,以后好好争取尽快把它点亮。

同学们,遵守家规对于我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听六、情感升华母的话,做遵家规、守礼仪的好孩子。

北仲路第一小学王剑)

2.精品案例

《忠言逆利于行》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孔子家语》这部儒家经典。

2.体会并背诵原文,初步接受儒家经典的熏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懂得接受别

人的劝告,并改正自己的错误,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能给自己提出意见的人都是为了自己好。

4.鼓励学生学会搜集有关“忠言逆耳利于行”的资料,并对其进行简单的整理。

5.自已能做一个

敢于给别人提出意见的人。

动准备

者备:

1.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片料,多媒体课。

2.《孔子家语》简介。

3.小组讨论资料包。

学生准备:

1.关于接受朋友批评改正错误的小故事。

2.信纸或白纸,水彩笔或油画棒。

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你们生过病吗?

生病了要怎么做呢?

生:

要吃药或者打针,要好好休息

师:

谁知道药的味道好不好?

生:

大多数的药比较苦,味道并不好。

师:

既然药这么苦,为什么我们还要吃呢?

生:

为了治病。

4.师:

是啊,药虽然苦,但为了治病,我们也必须要吃。

而我们犯了错误的时候,会受到什么?

生:

批评、劝告。

师:

是的,这些批评和劝告,就是让我们能改正错误,变得更好,这些劝我们更好话,我们称之为“忠言”。

这些话虽然不好听,但是对我们的成长是有帮的。

今天们就一起来学习《忠言逆利于行》。

诵读感悟

(1)教师示范,要求学生认真听。

(原文:

良药苦于口而利于,言逆于耳而利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由读,要求:

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

及时正音。

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1)诵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

(教师通读原文。

)2背诵原文,诵出节奏、韵律。

2)你想像老师一样有节奏和游律地背诵出来吗?

赶快试着自己读一读,背一背3)教师请学生背诵。

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26(4)请学生跟老师一起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在诵读的过程中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学生汇报、提出疑间,体会原文的含义。

(教师通过学生汇报,给予适时的评价。

(3)教师出示课件,并进行解释。

良药:

好的药。

利于:

有利于,对⋯⋯有帮助有好处。

忠言:

规劝、批评等,指出别人错误的语言。

这句话的意思是:

好药大多是苦的,但有利于治病;教人从善的言语多数是

不大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自身的缺点。

现在常用来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4)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教师请两名同学说一说。

(5)全班学生齐诵原文和课本中的“古语今说”绘本启智

师:

同学们,下面有一个关于项羽和刘邦的故事,有谁知道他们的事情呢?

学生可能会说到鸿门宴、四面楚歌、破釜沉舟等故事,教师要给予适当点评。

2.教师补充资料:

讲述刘邦进咸阳之前的故事,让学生对故事背景有一定的认识。

师:

刘邦在进入威阳之后,面对宫殿里面的无数的金银财宝,爱不释手。

那之后发生了什么事呢?

大家一起来看一下。

(播放动画视频《逆耳忠言》。

)师:

同学们,大家肯定非常喜欢一些自己没见过的好玩的东西对吧?

你们喜欢什么?

学生回答。

师:

是啊,像有些玩具、游戏,有时确实让人爱不释手,但能不能成天玩而不干正事呢?

生:

不能。

2.师:

正所调玩物丧志,刚进入咸阳的刘邦是怎么样的呢?

生:

被这些好玩的吸引住了,准备玩个尽兴。

师:

后来都有谁去劝过他呢?

生:

樊哙和张良。

师:

为什么樊哙是去劝饱,而不是命令他呢?

生:

因为刘邦是领袖,所有人都要听他的,谁也不能命令他。

3.师:

既然作为刘邦兄弟的樊哙劝他都没有用,那为什么张良还要再去劝阻刘邦呢?

学生拓展回答。

4.师:

是啊,是因为张良想让刘邦去做大事。

那你们认为谁的话是忠言呢?

生:

樊和张良的话都是。

:

如果刘邦当时不听樊哙和张良的劝阻和批评,你认为他能建立西汉王朝吗?

学生讨论并回答师小结:

所以说,尽管逆耳忠言指出了刘邦的错误,刘邦也一定要听取改正才行,但如果没有这些逆

耳忠市。

刘邦一直沉述下去,就不会成就大业。

师:

有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或者和同学一起表演一下?

学生展示。

教师再补充几个关于逆耳忠言的故事

四、实践延伸

1.师:

在刚才的绘本故事阅读中,我们了解到刘邦正是听了别人的忠言,改正了自已的错误,才成就

了一番伟业。

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下发资样袋。

)2.下发资料袋,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

4.师:

同学们说得都很好。

这四个方面也是四个要求,希望同学们都能做到。

五、拓展演练

师:

刚才我们了解到逆耳忠言是多么重要,而改正这些错误也同样重要,那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下面进行“我与朋友同进步”活动。

你给你的同位以及两个最好的朋友每人提一条意见,其他两个朋

友可以是同学、老师甚至是父母,指出他的一个问题,写在纸条上,然后在课间或者放学后放在他的桌子上。

等我们收到了这些忠言后,一起改正和进步。

师: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星星点灯”部分。

你能做到的

就把灯涂上色;做不到学生写纸条。

的,先别涂色,以后好好做,争取尽快把它点亮。

同学们

我们应该听取别入的逆耳忠言,因为这是别

人希望我们能改正错误,取得六、情感升华

更大的进步。

同时我们也要勇于指出别人的错误,帮助朋友一同进步。

(案例提供:

青岛北仲路第

一小学王剑

《投以桃报之李》教学设计

话动目标:

能背诵原文,了解《诗经·大雅》中“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真正含义。

2了解《诗经》。

3懂得朋友之间要平等相处,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4了解礼尚往来的意义,学会和同学友好相处。

5记得别人对自己的帮助,能主动帮助身边有困难的朋友。

6.了解西汉时期韩信的故事。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1.《诗经》简介。

2.多媒体课件、补充文字及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

1.搜集有关知思图报的小故事或者名言名句。

2.表述别人给予自己帮助的一件事。

3.水彩笔或油画棒、图画本。

动过程:

解:

同学们,今天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杯牛奶》的事。

听了事,你从、情境导入明白了什么道理

(鼓励学生表达自已的见解。

2.师:

假如你是那位小男孩,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接到一杯热牛奶,你会想些什么?

学生回答

3.师:

再想象一下,假如你是那位女士,在看到手术费用单的时候,你会想些什么?

学生回答

4.师:

那我们应该学习男孩的什么品质?

生:

感恩,知恩图报

5.师: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投以桃报之李》。

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

(原文: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2)学生自由读及同位互读。

2.背诵原文,诵出节奏、韵律

3.质疑释义

师:

同学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

师:

为什么别人送我桃子,我还要给别人李子呢?

生:

不能只占便宜

师:

说得真好。

和朋友相处,一定要讲究礼尚往来。

别人对我好,我也要对别人好。

谁能用自己的

话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请2~3名同学说一说

全班学生齐诵原文和课本中的“古语今说”。

师:

后来我们将这句话也简略为一句成语,就是“投

桃报李此处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卫风·木瓜》诗句并进行粗略解释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球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三、绘本启智

1.师:

同学们,下面有一个故事,讲述的是韩信的事情。

在上一课,我们了解了酉汉刘邦的故事。

信是刘邦手下的大将,为西汉王朝的建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危是什么样现发生了什么事呢?

我们

一起来

动画视频《一饭之恩

完这个故非,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学生回答。

:

棘信为什么要给者妇人一千两黄金呢?

你认为多不多?

学生回答。

和钱比起来,确实是太多了。

但是,正是当年老妇人每天分给韩信饭吃,才地不再饿,可以用心去读书练武,这一份情谊,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你服韩信吗?

为什么?

:

除了韩信,你还认为谁很可敬?

为什么?

:

老妇人。

她本来生活也很辛苦,但她宁愿自己挨饿,也要把饭菜分给韩信吃。

天如此,从未间断

:

“天天如此,从未间断”说明老妇人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回答

:

善良的人终于得到了回报。

这既是韩信知恩图报,也是老妇人做善事的结果望同学们做一个善度的人,更要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4.用自己的话来把这个故事讲一下

、实践延伸

在刚才的绘本故事阅读中,我们知道了应该知恩图报。

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在实中,应该怎样去做

呢?

两个问题:

当朋友帮助你时,你应该如何去做?

当朋友需时,你又应该如何去做?

下发学习包,小组讨论交流

小组选派发言人,汇报交流

:

谁能来说一说。

自己得到过别人的哪些帮助呢?

角:

自已要知恩图报,同样,当别人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也应该及时伸之手,去帮助别人。

这不仅体现在互相帮助上,也体现在目常交往上。

下面看齐

读,并谈自己的认识

:

礼尚往来非常重要。

谁能举几个礼尚往来的例子呢?

学生回答。

教师及时点评。

五、拓展演练

师:

刚才我们了解到,和别人相处要懂得礼尚往来,要怀有感恩之心,要知恶图报。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做吧。

请准备好两到三张纸条,一张给同桌,感谢他(她)对你的帮助和包容;一张给你的好朋友,感谢他(她)一直以来对你的帮助;还有一张给自己,写下自己的烦心事

学生写纸条,教师随机提问。

师:

请把给同桌的纸条送给同桌,请大家珍藏同桌的感谢。

送给朋友的那张可以下课送。

还有一张写有烦心事的纸条,如果你自己能解决,就把它撕碎扔到垃圾桶里;如果需要家人或者老师来帮助解决,就在课后送给他们。

我们一定要记得,在他们帮助我们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生:

知恩图报,表示感谢。

师:

同学们都说得不错,那在平日里大家能不能做到呢?

请看“星星点灯”部分。

你能做到的,就把

灯涂上色,这样它就亮起来了;做不到的,先别涂色,以后好好做,争取尽快把它点亮。

学生涂色后,教师随机提问。

师:

同学们再想一想,我们还可以做哪些事情呢?

学生回答。

六、情感升华今天我们知道了应该知恩图报,也应该主动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善良的人,乐于助人,知恩图报。

(案例提供:

青岛北仲路第一小学王剑)

第四单元勤能补拙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读典明理”中的句子,并能熟练背诵。

2通过“绘本启智”提出问题讨论、合作探究,开展探究活动。

3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4通过整理信息,能有条理地介绍自己身边人物事迹,从而懂得勤能补拙

5培养学生发自内心对美的追求,懂得勤能补拙,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