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65478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中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中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中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中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中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中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中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中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中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中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中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中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含答案.docx

《中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含答案.docx

中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含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中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柳宗元传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

“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①例移:

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

②得播州:

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

③质:

抵押。

④没:

没收。

⑤营护:

料理,护送。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与/禹锡执友B.裴度/亦奏其事

C.宗元革其/乡法D.请以柳州/授禹锡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偕(   )   易(    )  妻子(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2)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

4.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

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1)为友:

(2)为官:

(3)为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杨继盛七岁失母。

庶母妒,使牧牛。

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

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

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

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

家贫,益自刻厉。

贬狄道典史①。

其地杂番②,俗罕知诗书,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聘三经师教之。

鬻③所乘马,出妇服装,市田资诸生。

县有煤山,为番人所据,民仰④薪二百里外,继盛召番人谕之,咸服曰:

“杨公即须我曹⑤穹帐,亦舍之,况煤山耶!

”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九)

【注释】:

①典史:

知县下属最低级官吏。

②杂番:

指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

③鬻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或曰:

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或曰:

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

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愚池之东,为愚堂。

其南,为愚亭。

池之中,为愚岛。

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

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

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略改动)

【注释】①灌水:

水名;后文“潇水”也是水名。

②家:

安家。

③龂龂(yínyín):

形容争辩的样子。

④见……于:

古代汉语表示被动的一种格式。

见辱于愚:

被愚这个名称污辱。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灌水之阳,有溪焉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B.故更之为愚溪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皆山水之奇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D.大舟不可入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3.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4.“是溪”“名莫能定”的原因是什么?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5.作者文中说自己“愚”,他的“愚”和《愚公移山》中愚公的“愚”有什么不同?

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褚玠,字温理,河南阳翟人也。

九岁而孤,为叔父骠骑从事中郎随所养。

早有令誉,先达多以才器许之。

起家王府法曹,历转外兵记室。

迁太子庶子、中书侍郎。

太建中,山阴县多豪猾,前后令皆以赃污免,高宗患之,谓中书舍人蔡景历曰:

“稽阴

大邑,久无良宰,卿文士之内,试思其人。

”景历进曰:

“褚玠廉俭有干用,未审堪其选不?

”高宗曰:

“甚善,卿言与朕意同。

”乃除戎昭将军、山阴令。

县民张次的、王休达等与诸猾吏贿赂通奸,全丁大户,类多隐没。

玠乃锁次的等,具状启台,高宗手敕慰劳,并遣使助玠搜括,所出军民八百馀户。

时舍人曹义达为高宗所宠,县民陈信家富于财,谄事义达,信父显文恃势横暴。

玠乃遣使执显文,鞭之一百,于是吏民股栗,莫敢犯者。

信后因义达谮玠,竟坐免官。

玠在任岁馀,守禄俸而已,去官之日,不堪自致,因留县境,种蔬菜以自给。

皇太子知玠无还装,手书赐粟米二百斛,于是还都。

1.下列句中的“之”与“高宗患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至之市B.无案牍之劳形

C.久之,目似瞑D.撤屏视之

2.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褚玠少年丧父,是叔叔褚随将他抚养成人。

褚玠小时就有美好的声誉。

B.褚玠由于中书舍人蔡景历的推荐,出任山阳县令的。

高宗一开始并不赞同,后来才勉强同意了。

C.山阴县民张次的、王休达与诸奸吏互相贿赂勾结,把丁口多的大户都隐匿起来,不交纳国家的赋税。

褚玠就将张次的等人关押起来。

D.皇太子知道褚玠没有钱返回京城,亲自写信给他,并赐给赐粟米二百斛,于是褚玠才得返京。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先达多以才器许之 许:

        ②高宗患之  患:

       

③乃除戎昭将军  除:

         ④鞭之一百  鞭:

       

4.翻译下列句子。

(1)时舍人曹义达为高宗所宠。

译:

                                       

(2)于是吏民股栗,莫敢犯者。

译: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

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

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

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后备又西取益州。

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

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

(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B.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志虑忠纯   志(        )

⑵悉以咨之   咨(        )

⑶时人异焉   异(        )

⑷益州既定   既(        )

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有所广益;②益慕圣贤之道

B.①性行淑均;②大道之行也

C.①备得用与武帝交战;②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D.①江南悉平;②悉如外人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⑵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

 

5.【甲】文表现了诸葛亮的_________,而【乙】文则表现了诸葛亮的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荀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   ②以光先帝遗德 (      )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      )

2.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一句中“以”字用法、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先帝不以臣卑鄙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的“此”指哪几件事?

 

5.读了此文,你认为诸葛亮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

联系实际谈谈这种精神对你的启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左右莫敢谏。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

“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王曰: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

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之赘婿也     之:

B.数使诸侯      数:

屡次

C.委政卿大夫     委:

委托   

D.于是乃朝诸县令长  朝:

朝拜

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国且危亡②年且九十③左右莫敢谏 ④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3.为下面的句子划分句子节奏。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4.文中划线句“诸侯并侵”与下文            相照应。

这个句子翻译如下:

                              

5.翻译加点词。

其两膝相比者:

(    )    尝贻余核舟一(   )

执策而临之:

(    )    朔气传金柝(      )

诣太守,说如此:

(    )   媵人持汤沃灌:

(     )

陈太丘与友期行(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阅读下面文言文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

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先帝不以臣卑鄙(     )    

(2)由是感激(        )

(3)深入不毛(         )    (4)以彰其咎(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3.选文中作者回忆了对自己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分别是           、

、先帝临崩寄大事。

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          。

4.读了这几段文字,你认为诸葛亮是怎样一个人

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①船待,谓项王曰: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

“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②十余创。

(《项羽本纪》)

【注释】①檥:

yǐ,使船靠岸 ②被:

遭受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乌江亭长檥船待

A.乌江/亭长檥船待B.乌江亭长/檥船待

C.乌江亭长檥船/待D.乌江亭/长檥船待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兵(    )    ⑵王(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4.请用自己的话说说项羽不愿东渡乌江逃命的原因?

 

5.你从文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项羽?

请结合文章内容做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夏翁,江阴巨族。

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

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

翁曰:

“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

”因好语遣之。

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

翁为之折券①。

长洲尤翁开钱典②。

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也。

司典者前诉曰:

“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詈语③,有是理乎!

”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

“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

此小事,何以争为?

”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④,翁指絮衣曰:

“此御寒不可少。

”又指道袍曰:

“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

”其人得二件,默然而去。

是夜竟死于他家,涉讼经年。

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或问尤翁:

“何以预知而忍乏?

”翁曰:

“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

”人服其识。

(冯梦龙《智囊·知微》)

【注】①折券:

撕毁债券,不再索取,即免债的意思。

②钱典:

当铺。

③詈(lì)语:

骂人的话。

④事:

量词。

件,样。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尝舟行过市桥(乘船)B.因好语遣之(打发)

C.某将衣质钱(抵押)D.反出詈语(返回)

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B.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C.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D.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

译文:

        

②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

译文:

        

4.夏翁、尤翁各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请结合其言行分析。

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钟离意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也。

少为郡督邮。

太守甚贤之,遂任以县事。

诏部送徒诣河内,时冬寒,徒病不能行。

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县使作徒衣,县不得已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

光武得奏,以视霸,曰:

“君所使掾①何乃仁于用心?

诚良吏也!

后除瑕丘令。

县民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

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

丞掾皆争,意曰:

“罪自我归,义不累下。

”遂遣之。

广敛母讫,果还入狱。

意密以状闻,广竟得以减死论。

显宗即位,征为尚书。

时交阯太守张恢,坐臧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簿入大司农,诏班②赐群臣。

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

帝怪而问其故。

对曰:

“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

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

”帝嗟叹曰:

“清乎尚书之言!

”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

 

(选自《后汉书·钟离意传》,有改动)

[注]①掾:

属官;属员。

②班:

分。

1.下列句中的“而”与“帝怪而问其故”中“而”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悉以委地而不拜赐B.佣者笑而应曰

C.黑质而白章D.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钟离意为督邮时,受到太守的赞许,于是被委任管理县里

的事务。

B.钟离意在大司徒侯霸幕府时,遣送囚徒到河内时正值冬寒,就动员当时所在的弘农县给囚徒制做棉衣,事后弘农县令写信向光武帝上奏赞扬了此事。

C.钟离意把罪犯防广放回家去给母亲办理丧事。

他的仁爱和宽容,使罪犯受到了感化。

D.钟离意担任尚书时,朝廷破获了交阯太守张恢的贪赃枉法案,显宗下诏书把没收的钱物赏赐给群臣,钟离意一身正气拒不接受没收的钱物(赃物),得到显宗的赞赏。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意亦具以闻 闻:

            ②诚良吏也 诚:

    

③后除瑕丘令 除:

           ④广敛母讫 讫:

     

4.翻译下列句子。

⑴罪自我归,义不累下。

译文:

                                

⑵帝嗟叹曰:

“清乎尚书之言!

”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

译文:

                           

参考答案

1.答案为:

B  

2.偕:

一同、一起;易:

交换,改授;妻子:

妻子儿女

3.

(1)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像这样呢

(2)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

4.

(1)为友:

为朋友着想,无私帮助朋友。

为官:

为老百姓着想,替老百姓办实事。

(3)为师:

水平高,指导有方。

2.答案为:

1.A 

2.愚泉共有六个泉眼,都是从山下平地上涌出来的,原来这泉水是向上冒出的啊。

3.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4.当地居民有的称之冉溪,有的称之染溪,莫衷一是,争论不休。

5.示例:

愚公下决心移山,并看到“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其“愚”实是志向远大、目光长远,是大智若愚的表现。

柳宗元在文中以“愚”自称,并以“愚”来命名丘、泉、沟等景物,认为自己的处境和秀美的景色一样无人赏识而“无以利世”,因此他是以“愚”自嘲,借“愚溪”比喻自己,透露出被统治者的排挤、抱负不能施展的抑郁和愤激。

3.答案为:

1.D

2.B

3.①称赞,赞许    ②担心,担忧    ③任命,授予官职    ④用鞭子打

4.

(1)当时舍人曹义达正被高宗宠信。

(得分点:

为……所、宠)

(2)于是县中官吏与百姓都吓得两腿发抖,没有人再敢触犯法令。

(得分点:

股、莫)

4.答案为:

1.B

2.⑴志向⑵询问,咨询⑶(感到)惊奇,(感到)诧异⑷已经,……之后

3.D

4.⑴奖惩功过、好坏(奖励好的,惩罚坏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不同。

⑵诸葛亮当时才二十七岁,就提出(建议)良策,亲自出使(到)孙权那里,请求吴国助援。

5.忠诚,忠心耿耿,深谋远虑,远见卓识;才华出众,有勇有谋。

5.答案为:

1.①时(时候)②发扬光大③选拔④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2.D

3.⑴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⑵(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

4.⑴五月渡泸,深入不毛;⑵南方已定,兵甲已足;⑶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答出其中两点,意思对即可)

5、围绕“忠心、诚信、责任感、使命感、知恩图报”来回答即可。

(概括诸葛亮精神,围绕“忠心、诚信、责任感、使命感、知恩图报”等中的任意一点来谈自己受到的启示即可。

6.答案为:

1.D使……拜见

2.A

3.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4.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翻译:

诸侯十分震惊,都把侵占齐国的土地归还了。

7.答案为:

1.

(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2)感动激励。

(3)不长草,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

(4)表明、显扬。

 

2.

(1)只求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求在诸侯中闻名显达。

(2)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使命)交付给我,(如果)没有完成,那就惩治我失职的罪过。

3.(先帝)三顾茅庐(先帝)临危受命;表达作者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4.诸葛亮是一个淡泊名利、知恩图报、做事谨慎、聪明机智、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8.答案为:

1.B

2.⑴兵:

兵器  ⑵王:

称王

3.仅凭借项羽就杀死汉军几百人。

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

4.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

或:

战败无颜见江东父兄,深感愧疚。

5.项羽因战败无颜见江东父兄,宁愿自杀也不愿忍辱偷生,可见他的气节。

项羽力大无穷,一人力敌数百人,可见其勇。

李清

9.答案为:

1.D

2.A

3.①这是出于不知道罢了,(如果)知道是我,怎么会冒犯我呢!

②凡是无理取闹的,其中一定有所依仗,小事不忍让,那么灾祸就会立即到来。

4.夏翁没有为难将粪倒向自己的人,还主动撕毁他的债券,他的涵养和大度值得我们学习。

尤翁忍受邻人的无理取闹,并无偿还他衣物;从其异常举动中预知潜在的危险,从而避免了灾祸。

这种容人的度量和非凡的见识值得我们学习。

10.答案为:

1.D

2.B(弘农县令给犯人做棉衣是迫不得已,写信向光武帝汇报此事是为了告状)

3.①使……闻;②诚:

果真,的确或实在;③除:

任命官职;④讫:

完毕。

4.

(1)做错的我自己承认,仗义的不劳累你。

(2)显宗感叹道:

“尚书的话多么清廉啊!

”于是改用库钱30万赐给钟离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