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开展双减工作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
《学校开展双减工作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开展双减工作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X(校长)
副组长:
xx(教导主任)
成员:
全体教师
(二)广泛宣传,正确认识“双减”辩证关系.
1.召开教师会议,组织学习“双减”工作的有关文件,领会精神实质,深刻理解“双减”的深远意义;
利用教师业务学习的时间,组织教师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开展“一堂好课的标准”、“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双减,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等专题研讨,辩证认识双减工作.
2.利用家长会、家访、发放传单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学生宣讲素质教育观、全面发展观,搞好双减的宣传工作,取得家长和社会的理解、支持和监督,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双减工作.
(三)落实“双减”,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相关要求.
认真贯彻执行省、市、县有关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政策和工作要求,认真执行相关双减规定,做到有布置、有落实、有反馈.
1.根据上级“双减”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现行的奖惩制度,做到有“法”可依.
2.学校对“双减”工作定期检查,并将结果存入资料档案,并实行奖惩兑现.
3.通过学生代表座谈会、家长会等渠道,听取学生、家长对“双减”工作的建议和要求,结合实际按上级规定不断改进.
(四)“增效”双减,标本兼治创新推进双减工作.
1.构建新的学科教学常规,规范教学行为.
不断完善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常规制度,围绕教学认真细化每一条常规.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各科常规管理制度,学习各科课程标准,明确各科、各年级段的阶段目标,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
2.严格执行作息时间,落实大课间活动.
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小学生在校活动时间每天不超过6小时.午间不得占用学生休息和活动时间集中上课.教导处要严格按照学区统一制定的“作息时间表”按时作息,并科学制定“课程表”和“课外活动安排表”,并将其公布在学校显眼的位置上,接受社会、家长监督.每天25分钟的大课间活动让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真正动起来,不断提高活动效率,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
3.加大课程整合力度,开齐开足各科课程.
在计划课程饱和、学生活动时间严格控制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发展以及学校特色发展的需求,科学设置学校各类兴趣小组,想方设法保证活动正常开展.
副科也要认真备课,上好每堂课,决不擅自调课,如有特殊情况确实需要调课的必须经教导处同意.学校将组织人员不定期抽查教师上课情况.
4.优化作业设计,严格控制家庭作业量.必须给教师一个统一的“双减”标准,特别是家庭作业,原则上要求一、二年级学生不留家庭作业,三、四、五、六年级作业要适当,尽量在1小时内完成,且作业必须经过教师的深思熟虑,作业设计力求形式多样,分层布置,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实行班主任负责制,负责协调控制语数英等各科作业总量.
5.加强教学质量调研,提升教学质量要加强各学科(包括副科)教学质量的调研工作,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做好各年级各学科的差生跟踪,建立好差生跟踪档案,制订补差方案,努力做好转差工作.同时做好培优工作,使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
6.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上好“常态课”,切不可因教师自身的原因,搞课堂不足课外补.要积极学习洋思中学和杜郎口中学的先进教学模式,领会其实质,争取课堂效益最大化,逐步建立“高效课堂”.
(2)学校要建立由校领导组成的“课堂教学改革指导小组”,开展随堂听课,了解课堂教学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一对一指导,同时为尝试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积累第一手资料,逐步形成课堂教学模式,以此提高全体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
(3)充分发挥各类教科研骨干在校内外的引领与辐射作用,在不同的范围内做好专题讲座,上好示范课,研究课,通过师徒同上一堂课,开展“同上一堂好课”的研究活动.
7.进一步强化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加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的学习,通过品德课、晨会课以及平时的校园生活,让学生熟悉、了解《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并以此为指导,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
活习惯.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我校德育工作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认真做好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并及时矫正某些学生的畸形心理,做好档案记录.同时扩大宣传阵地,充分利用黑板报等形式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增强他们的抗挫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8.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对双减的执行力.
(1)转变教师教育观念,爱护每一个学生,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应坚持正面教育,肯定成绩和进步,指出缺点和不足,不得讽刺挖苦、粗暴压服,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把“双减”工作与禁止教师“有偿家教”结合起来.
(2)要搞好校本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搞课外延伸(补课),确保“双减”不减教学质量.加强教师教学常规的执行意识;
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的能力;
加强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强大优势,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师的有效教学能力.
三、保障措施
1.学校将全面抓好检查考核工作.对双减工作的落实情况,学科老师进行全程性的自查,学校教导处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通过学生代表座谈会、家长会等渠道,听取学生、家长对“双减”工作的建议和要求,促进各学校的“双减”工作有效开展.
3.学校将把“双减”工作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期绩效考评工作.
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呼声愈来愈高,全国自上而下都在为之作积极的努力,可为何中小学生的负担非但减不下来,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呢?
原因很多,其中最关键的有三条:
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归因错误.从2000年以来,全国上下开始对减负动了真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纷纷出台“刚性规定”,对减负工作予以严格管理和监督.这些"
控制“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负担,但这只是暂时的,且反弹厉害.因为学生负担重的根本原因是考试制度、评价机制,以素质教育的教法去破解应试教育的考试,显然永远是一道世界级难题.
受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驱使,缺少正确的目标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受功利主义驱使的主要是学校、教师.从一定意义上讲,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立校之本,教师的立身之本.由于现行评价制度的不完善,教育质量就有可能被简化成教学质量,进而再被简化成考试科目的教学质量.当评价一个教师的优劣仅是以他所教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时,没有一个教师会对分数掉以轻信,而对分数重视的结果是学生课业负担的日益加重.同样,学校不是孤岛,为求立足社会,它必然要迎合社会家长的需要.当社会仅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衡量一个学校的优劣时,学校又怎能超脱于尘世之外?
受实用主义驱使的是家长.不可否认,加重学生负担的罪魁祸首之一是家长.为孩子的将来着想是每个家长的职责,子必须成龙,女必须成风的思想顺理成章.可是成龙成风,鹤立鸡群又谈何容易?
那么忍痛给孩子加码便成了每一颗关爱孩子的善良之心所作的必然选择.
看问题缺少全面的联系的观点,把减负看成是教育内部的事,将问题绝对化、孤立化.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看事物要树立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减负问题亦是如此.有这么一条因果链也许能发人深省:
负减不下来教师、学校不同意家长不同意社会不同意竞争不同意.如果此链成立,那么就很容易理解教师与学校产生功利主义,家长产生实用主义的根本原因.学生的负担所以减不下来,就是因为学校、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缺少正确的人才观,“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仍根深蒂固.因而减负决不是教育内部的事,而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人才观的问题
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素质教育要求每一个受教育者能够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从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可是,过重的课业剥夺了少年儿童的活泼的天性与自由,严重影响了少年儿童健康全面的发展,严重背离了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因此,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已成为当下教育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从认识减负的重要意义,端正教育思想,摒弃陈旧的观念,进一步完善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改革,规范中小
学办学行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等七个方面对为中小学生减负进行了论述.
赠送资料
“双减”岂能“且行且看”!
“双减”政策明确提出要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业,要求各机构严禁占用休息日、节假日、寒暑假进行学科类培训。
政策的重锤落地,让学科类线下校外培训机构按下“暂停键”,但记者走访发现,由于昆明本地的实施政策尚未落地,当地大部分校外培训机构仍在观望,同时培训机构的学科类课程培训仍在正常进行。
“且行且看”,或许是全国“双减”形势下的一个缩影。
近些年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广告语铺天盖地,“深入人心”,形成了补课、培优的“剧场效应”,“别的学校、学生都在补,你不补,不就落后了吗?
”这种思维大行其道,直接催热补课经济,增加了学生负担与教育焦虑,加剧补课竞争,挤占了孩子的童年,进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双减”政策旨在遏止应试教育的“剧场效应”,逐渐减轻家长和孩子的压力与焦虑,给孩子一个愉快的童年。
同时,鼓励家长、社会能够挖掘、培养有艺术天赋、体育天赋、创新天赋的孩子,拓宽孩子的成才之路,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更好地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正确导向,无论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还是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政策实施,反应最激烈的不是学校和老师,而是社会教育和家长。
据悉,很多家长纷纷主动向校外培训老师提出私下组班,让孩子继续补课。
就在一周前,安徽含山县一名补课老师违反防疫规定开办补习班被粗暴对待的视频,也引发社会强烈关注。
可见不少普通家庭现阶段仍有给孩子补课的客观需求,“双减”政策下,不少家长存在一些困惑和焦虑。
“双减”政策会不会成为一纸空文?
对此,学校要吃透“双减”政策的导向,充分发挥“双减”的主阵地作用,把学校教育做好,坚持做到应教尽教,提高学习效率、教学质量、作业管理水平,实现作业精简化,让孩子在课内、校内就能学好、学透。
尽可能减少学生到校外培训的需求。
同时加强课后服务,完善评估机制,扭转社会“唯分是举”的错误倾向,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政府部门则要多方挖掘现有的公共资源,出台更多配套政策,破解“三点半难题”,适当满足家长的教育诉求。
比如将青少年宫、校外书法家协会以及一些优质的家长资源、课程资源融入学校教育中来。
既达到了激发孩子潜能、开发特长的效果,同时也缓解孩子的课内负担。
在严格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同时,也要注意发挥教育培训市场的有益补充作用。
从而促进“双减”政策的真正落实。
新形势,新要求,需要有新思维与新办法。
任何一个新生事物肯定有一个发展的过程,面对“双减”政策,孩子、家长、学校必然也存在适应——接受、——转变观念的过程。
而要切实落实“双减”政策并发挥其根本作用,还必须依靠科学教育体系的健全完善、强有力的监管以及科学教育观的全面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