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初中物理 考题精选复习11 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67275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初中物理 考题精选复习11 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初中物理 考题精选复习11 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初中物理 考题精选复习11 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初中物理 考题精选复习11 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初中物理 考题精选复习11 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初中物理 考题精选复习11 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初中物理 考题精选复习11 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初中物理 考题精选复习11 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初中物理 考题精选复习11 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初中物理 考题精选复习11 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初中物理 考题精选复习11 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初中物理 考题精选复习11 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初中物理 考题精选复习11 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初中物理 考题精选复习11 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初中物理 考题精选复习11 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初中物理 考题精选复习11 声.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初中物理 考题精选复习11 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初中物理 考题精选复习11 声.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初中物理 考题精选复习11 声.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初中物理考题精选复习11声

1、

(1)小明用手机向家里打电话,他主要依据声音的         听出是妈妈接的电话.妈妈要他把声音讲大一些,这是要求他增大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

色”)

 

(2)如图所示,小明将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用另一个手机拨打瓶内的手机,手机发出铃声,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瓶内空气,听到手机铃声的响度

             (选填“不变”、“逐渐变强”或“逐渐变弱”).由此可以推知,声音         (选填“能够”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

(1)音色  响度  

(2)逐渐变弱  不能  

2、“MH370”航班自2014年3月8日凌晨失联,直至2015年1月29日确定航班失事,期间各国对“黑匣子”都进行了追寻,“黑匣子”能把飞机停止工作或失事坠毁前半小时的语音对话和两小时的飞行高度、速度、耗油量等众多飞行参数都记录下来,需要时把所记录的内容解码,供飞行实验、事故分析之用,则对于黑匣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黑匣子的声音通过解码后发出时不需要任何物体振动  

B.黑匣子中的信号即使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

C.沉入海底的黑匣子不好找寻是因为海水不能传播声音   

D.黑匣子中的声音播出时,能够听懂是哪个人说的,是因为声音的响度不同

答案B

3、小芳同学对图声现象进行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A.击打纸筒一端让其发声看到火焰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B.拨动琴弦,优美的琴声来自于琴弦的振动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杯子,声音的音调不同

D.利用超声波可以测量海水的深度

答案C

4、山西演艺集团和山西省振兴京剧基金会主办的“美丽太原·迎新年京剧晚会”,于2014年1月4日至6日在太原工人文化宫举行.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李胜素携国家京剧院和山西省京剧院名角联袂演出.下面关于这次迎新晚会有关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观众能通过声音来判断是哪位艺术家在表演,这是因为声音的音调不同

B、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的耳朵中,其传播速度为3×l08 m/s

C、声音通过扬声器播放出来,提高了歌声的音色

D、艺术家们演唱时靠声带的振动发出声音 

答案D 【解析】观众通过能通过声音来判断是哪位艺术家在表演,这是因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错误;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B错误;声音通过扬声器播放出来,只是增大了响度,音色没有变化,故C错误;艺术家们演唱时靠声带的振动发出声音,D选项正确.故选D.

5、下列有对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只要是声音我们人的耳朵就能听得到

B.某同学先后对同一面鼓轻敲和重击一下,两次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C.超可以检查人体病变情况,是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信息的性质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最慢,速度约为340m/s

答案 C【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人耳一般只能听到频率范围在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对于次声波和超声波人耳都听不到到,故A错误;敲鼓时用力大小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B错误;B超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来给人做检查的,故C正确;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

故选C。

6、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音调升高

D、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答案D解析A选项中人要听清声音,除了要有正在振动的物体外,还需要满足下列条件:

①听觉系统要正常;②发声体和人耳之间必须有传声的介质;③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一定在人的听觉范围内,即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不符合题意;B选项中“禁鸣喇叭”是声源处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C选项中,“听诊器”无法改变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它能减弱声音的散失,增加响度,不符合题意;D选项中,用超声波碎石,利用声波具有能量,符合题意。

故本题答案选D。

7、当我们向暖水壶内倒开水时,能听到从壶内发出的声音,天翔同学对此作了专门的探究。

(1)刚开始,瓶内传出低沉的轰鸣声,随着水越来越多,声音逐渐变得尖厉。

请你用专业的物理语言来描述这个现象:

随着瓶内水的增多,声音的              。

(2)天翔想:

这个声音是什么物体振动发出来的呢?

他猜想,可能是水从高处落下时冲击瓶内水引起振动而产生的,也可能是水的振动引起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你认为还有其它的可能吗?

请把你认为可能的原因填在后面的空格处                     (只填一种可能)。

答案

(1)音调越来越高;

(2)可能是由于暖水壶壁振动产生的【或可能是水在下落过程中振动产生的、或可能是水下落时与瓶内空气摩擦引起空气振动产生的或其它合理的猜想】

8、星期天,小华和同学去位于山西省太原市长风商务区文化岛东西中轴山西大剧院听音乐会。

下列有关音乐会上的声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听音乐会时,能区分出钢琴和小提琴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声音的响度不同 

B.住在附近的居民嫌吵关闭门窗,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鼓面不振动了,鼓还继续发出声音

D.小华能听见乐音,是通过空气可以传播的

∙答案D【解析】

A

×

能够区分不同的发声体,是因为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B

×

住在附近的居民嫌关闭门窗,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

×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D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明能听见音乐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

易错分析由于不能辨别“音调”和“响度”,而错选B.“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幅有关。

9、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只要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传递信息

C.小琴同学在台上“引吭高歌”,是描述她发声的音调高

D.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减弱噪声

答案D解析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不仅要有声源振动,还有传播介质和人的听觉频率范围(频率小于20Hz或大于20000Hz的声人耳都听不到),还跟距离的远近、人耳的健康情况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能传递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引吭高歌”指大声地唱,描述她发声的响度大,故C不符合题意;“隔音蛟龙”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减弱噪声,D符合题意。

故选D。

10、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宇航员能在太空中对话,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鼓手在击鼓时,时而重敲,时而轻敲,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变音调

C、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汽车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实现信息的传递

答案 D解析宇航员能在太空中对话,是利用电磁波来实现的,真空不能传声,故A不符合题意;击鼓时,重敲和轻敲目的是改变鼓面的振幅,从而改变响度,故B不符合题意;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超声波可以用来传递信息,汽车倒车雷达就是利用超声波实现信息的传递,D符合题意。

故选D。

11、周末小明全家去K歌,有关KTV里面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爸爸唱的低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小明爸爸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小明的耳朵

C.依据声音的音调可以分辨出不同歌手发出的声音

D.为了不吵到外面的人,妈妈让小明把门关住,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B解析

A

×

小明爸爸唱的低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

小明可以听到爸爸的声音,这是通过空气传到他耳中的

C

×

由于不同歌手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因此依据声音的音色可以分辨出不同歌手发出的声音

D

×

妈妈让小明把门关住,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易错分析声音的音调与振动快慢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学生容易把音调和音色的影响因素搞混。

1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考期间晚上10点以后禁止施工,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蝙蝠的视力很差,它通过接收自己发出的超声波的回声来探测周围的物体

 C.弹拨的钢尺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打雷时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闪电比雷声先发生

答案B解析

A

×

禁止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

蝙蝠是通过回声定位来感知物体距离的远近,是利用了超声波

C

×

弹拨的钢尺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声音的响度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D

×

发生雷电时,雷声与闪电是同时产生的,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比声的传播速度快

13、春运期间,铁路承载着许多家庭的团圆和希望,钢轨的安全监测就尤为重要,探伤工用榔头敲击钢轨,通过声音来判断钢轨是否存在问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榔头敲击时产生的声音只能在钢轨里传播

B.检测时用榔头敲击钢轨,可通过声音的响度辨别是否存在问题

C.探伤工听到的声音是是由钢轨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探伤仪能够检测钢轨的各种“病变”,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C【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声音可以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A错误;没有问题的钢轨和出现裂缝等问题的钢轨被敲击时声音的音色不同,手工检测时用榔头敲击钢轨,通过所产生的声音的音色辨别是否存在问题,B错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探伤工听到的声音是由钢轨振动产生的,C正确;超声波探伤仪能够检测钢轨的各种“病变”,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信,D错误.故选C.

14、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在振动,我们也不一定能听到声音

B.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C.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D.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答案C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我们人耳的听觉是有一定范围的,对于频率低于20Hz和高于20000Hz的声音是听不到的,所以即使物体在振动,我们也一定能听到声音,所以A选项正确;声音的三要素为音调、响度和音色,区分不同发声体时靠的是音色的不同,所以选项B正确;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高科技产品要发出声音,也需要振动,不振动是不可以发声的,所以C选项错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超声波震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所以D选项正确.故选C。

15、1.中国海事第一舰——“海巡01”轮在海上展开拉练,“海巡01”轮配备有强声设备,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对海盗起到震慑作用。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海巡01”发射的声音越大,传播的就越快

B.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

C.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入耳处减弱噪声

D.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答案D解析声音传播速度的快慢与声音的大小无关,A不符合题意;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该选项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高达150dB,是人耳能够听到的,而次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D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16、“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

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琴声是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       处减弱噪声。

答案 音调 空气 声源  

17、“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米/秒

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C.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

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

答案C

18、在海面上有一艘舰船,舰船上面有一台超声测位仪,为了测出海底有多深,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过6S接收到反射波.(已知:

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约为1500m/s).问:

(1)该处海底有多深?

(2)若用上述方法向月球发射超声波,能否测出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请你写出说明理由.

答案 解:

(1)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t=×6s=3s;

∵v=,

∴该处海水的深度:

s=vt=1500m/s×3s=4500m.

(2)因为地球到月球之间是真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这种测量法不能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

答:

(1)该处海深是4500m;

(2)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因为声波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19、下列声现象的叙述中与图中情景不相符的是(  )

    

A.拨动琴弦发出悠扬的琴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C.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

    

D.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C解: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琴声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尺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快慢有关,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故B正确;

C、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故C错误;

D、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C.

20、下列有关声的现象,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听录音时,调节音量旋钮实质是在改变声音的响度

答案D

21、小芳同学对图声现象进行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A.击打纸筒一端让其发声看到火焰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B.拨动琴弦,优美的琴声来自于琴弦的振动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杯子,声音的音调不同

D.利用超声波可以测量海水的深度

答案C

2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吉他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并能像光一样在真空中进行传播

B.用手指在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按压,可以弹奏出音调不同的声音

C.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合理利用噪声可以控制植物提前或推迟发芽,以此来除掉杂草

答案A

23、下

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答案D

2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答案B解:

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25、家住二楼的小明早上醒来,听到同学小华在楼下喊他一起打球。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小明能听到楼下的叫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B.小华的叫喊声很大,说明他的音调高

C.小明从叫喊声中听出是小华,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小明的妈妈提醒他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减弱噪声

答案ACD 解析:

小明能听到楼下的叫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A选项正确。

小华的叫喊声很大,说明他的声音响度大,B选项错误。

小明从叫喊声中听出是小华,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C选项正确。

小明的妈妈提醒他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减弱噪声,D选项正确。

2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播能量

答案D 解析: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通过音色来判断的,故A选项错误;“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选项错误;喇叭发声时,喇叭就是声源,因此禁止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选项错误;声音有两类应用,一是传递信息,二是传递能量,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选项正确。

27、回顾声现象的实验和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音调高低”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把格尺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用相同的力拨动格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既能听到格尺发出的声音,又能看到                ;改变格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做几次实验,通过对比,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

(2)在观察“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实验中,如图乙所示,把一个电铃放入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通电以后可以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

用抽气机从钟罩内往外抽气的过程中,现象是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

空气越稀薄,传播声音的效果越差,在此基础上,运用科学推理的方法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在观察“会跳舞的烛焰”实验中,如图丙所示,打开音响,播放乐曲,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音响前,会发现烛焰在随着音乐“跳舞”,且音量越大,烛焰跳得越欢。

此现象说明                                                          。

答案

(1)格尺在振动    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2)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弱)    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具有能量(1分),响度越大,具有(传递)的能量越多(1分)。

28、如图所示,城市高架道路部分路段的两侧设有3m高左右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车辆行驶安全

B.减小车辆噪声污染

C.增加高架道路美观

D.阻止车辆废气外泄

答案B

29、在信息量猛增的今天,手机是信息交流的必备工具,它在使用过程中有许多的物理知识,请提出两个与手机相关的物理问题,并针对问题做出回答:

(知识点不能重复)

例如:

问:

手机来电话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答:

声音是由于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1)问:

                                                   

答:

                                                   

(2)问:

                                                        

答:

                                                           

答案答案:

(1)问:

手机来电话时,声音是通过什么介质传入耳朵的?

答:

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耳朵的。

(2)问:

手机的来电音量调大时,是在改变什么?

答:

改变声音的响度。

(3)问:

接听手机时,很容易听出熟人的声音,根据的是什么?

答:

根据声音的音色我们很容易判断出熟人的声音。

(4)问:

在月球上,宇航员可以用手机联系吗?

答:

不能,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手机即使接收到信号,我们也听不到声音。

(任选其二)

30、如图甲、乙、丙、丁四幅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B.乙图中,敲鼓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正在发声的手机铃声越来越小

D.丁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音调

答案B。

本题考查了声音三要素的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及真空不能传声的应用和减弱噪声的方法,是一道综合题。

甲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小噪声污染;乙图中,敲鼓时用力越大,所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且真空不能传声,故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小,该现象表明真空不能传声;丁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弦的振动频率,以达到改变音调的目的。

故选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