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68862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精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精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精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精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docx

《精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docx

精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11春学前教育(本科)1134001200586郑庆娜

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但是在我国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理论积淀不够深厚、专门的师资力量缺乏等,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得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创设环境、加强师资建设和形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

关键词: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随着近年来幼儿教育改革的进行,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但是各种现象、问题困惑和挑战也随之出现。

当前,在关注幼儿智力发展的同时,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就明确提出:

“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围绕着幼儿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整个幼儿教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专业性和技术性。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这对之后对人的潜能的开发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笔者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中所针对的主要是3至6岁的孩子。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

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精神医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幼儿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和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以发展性教育模式为主,主要是从儿童成长的需要出发来解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从而促进儿童心理机能的开发与发展。

即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的和规律,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以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从而形成良好的情绪情感、行为习惯、个性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逐步发展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能力。

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为了要消除因后天环境因素产生的不利影响,不断提高心理适应的能力,进一步促使儿童潜能的开发。

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任务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围绕幼儿园的培养目标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来确定的,是实现目标的根本保证。

首先,面向全体幼儿实施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幼儿有益于心理健康的态度、情感、行为习惯方式以及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整体素质的发展,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行为,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能力,努力提高幼儿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这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工作的重点,也是主要任务。

其次,面向少数有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幼儿开展的补偿性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

要使这些幼儿尽快恢复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能力。

对极少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幼儿,能够及时识别和转介,密切配合专业心理治疗机构,尽早治愈心理问题,让他们都能以健康的心理面貌重新出现在日常生活中,这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具体而现实的任务。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就是将目标和任务的具体化,直接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服务。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一方面受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制约另一方面也考虑幼儿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以及幼儿心理健康状况。

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帮助幼儿学会调整自己情绪

情绪是幼儿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内容。

幼儿健康的行为与他们能否以积极恰当的方式认识、分析解释及交流情绪情感有密切关系。

所以帮助幼儿调整情绪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2.帮助幼儿学习社会交往技能

幼儿通过学习而获得的社会交往技能对其一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量证据表明,人际交往对儿童身心健康有很大影响,儿童交往的朋友数量越多,患精神疾病的可能性越小。

3.帮助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的心理健康与良好的行为习惯密切相关,对幼儿来说,行为习惯主要指生活与卫生习惯、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有益于幼儿身体健康,保持情绪饱满、稳定和愉快是在家长和教师训导下,通过反复练习,持久积累而形成,本身包含着一种理性地应付外界环境的倾向。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理论积淀不够深厚

虽然目前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历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只能在摸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我国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比较薄弱,相关的积淀不够深厚,这就导致我国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上比其他国家落后,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我国有些幼儿教育机构只是在指导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只是采用一些零散的书籍。

我国专门从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的人员不多,幼儿园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往往会忽视对一些引进资料理解和消化。

这样,理论的高要求与普遍的理论水平低下就形成了矛盾。

一些幼儿园教师在解决幼儿特有的心理方面的问题时,则是把有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用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

这种状况带来的后果,不仅没有对症下药,还有可能恶化幼儿的心理问题。

我们提倡的是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不仅仅要消化和理解教育家和外国专家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而且要结合当前的实践,有针对性地解决幼儿出现的心理问题。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匮乏

虽然我们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在师资建设方面却没有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的培养和配备。

很多幼儿园的负责人认为学前教育的学生已经专修了幼儿心理学之类的课程,那么就应该能够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认识误区。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讲,可能仅仅学过两门心理学课程,即普通心理学和幼儿心理学,而这两门课程所讲授的都是心理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而已。

这对于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讲是远远不够的。

同时,普通心理学和幼儿心理学这两门课程的课时在整个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课时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而且学习较分散,当这些学生毕业参加工作的时候,所学的心理学知识也所剩无几了。

如果这样,有多少学前教育的学生能够成为合格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治疗专家呢。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一个实践性和个性化比较强的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在这两方面都比较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培养不够,到目前为止,全国举办学前教育专业的高等院校或者中等师范院校都没有开设专门培养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专业,只有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举办有学前教育心理学专业的函授教育。

这种态势就全国幼儿教育领域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而言也只是杯水车薪。

虽然目前很多高校都举办有心理学本科或专科专业主要是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但是这些专业的服务对象几乎都不涉及幼儿,专门研究幼儿心理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在研究生教育阶段,而目前很少有这样的研究生到幼儿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可见,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的培养方面,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

(三)家庭与社区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

与幼儿的接触最多、关系最为密切的人就是家长,幼儿心理发展有着易感染的特点,所以幼儿很容易受到家长的影响。

由于家长自身素质的不同,家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容易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一种是家长不知道该如何对幼儿进行适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自私、任性和不尊重别人的现象视而不见,他们经常代替孩子做所有的事情,忽视了孩子的自主性。

他们往往只注重智商的培养。

另一种是家长知道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但因缺乏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能力,对幼儿心理表现出来的种种现象太过于紧张,容易将幼儿的一点点的行为问题无限扩大,甚至当作是心理疾病。

每个幼儿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区中,社区的生活方式、道德风貌、社会安定状况、社会文化发展程度,宗教,风俗习惯等都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但是社区环境的影响在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往往得不到充分的重视,尤其是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相对落后,人们没有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更不知社区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心理健康。

社区环境建设除幼儿园外,很少考虑幼儿发展问题,没有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机构。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重视理论的指导和学习

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为了让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地开展,理论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我国的各级教育部门应转变观念,多引进一些外国的或是教育家翻译的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资料,从而为一线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目前,我国的很多高校都开设幼儿心理学专业,这对于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是

一种可利用的宝贵资源。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成为其实验园或科研基地,这样,一方面幼儿园可以经常地邀请心理学系的幼儿教育专家下园指导,如进行专题讲座等。

另一方面,幼儿园的实践也可为专家们的理论研究提供检验的依据。

在我国,从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大部分是幼儿园的教师,因此,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进行心理学知识的培训是解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门师资缺乏的重要途径。

可以把这种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培训作为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个内容,让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掌握有关心理卫生、心理治疗、心理辅导和咨询的理论与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此外,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将目标和任务的具体化,主要分为帮助幼儿学会调整自己情绪、帮助幼儿学习社会交往技能和帮助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所以在对幼儿园教师进行理论培训时应该集中在这几方面的内容上,这样更容易让教师能够学以致用,不会觉得太空洞。

(二)培养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

为了保障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正常、有效地开展,搞好相关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的培养。

首先,高度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的培养。

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幼儿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从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状况的调查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从制度上保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的培养。

同时幼儿园也应从园本教育个性化教育的角度出发,高度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配备专业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从而真正实现个性化发展办出有特色的幼儿园。

其次,在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设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养从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师资。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专业化水平要求相当高的职业,因此需要专业化的师资培养。

在高等院校开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是解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匮乏的主要途径。

通过3-4年的专业化教育,无论是在基础的理论知识方面还是在实际的操作技能方面都能使该专业的毕业生得到很好的训练,从而保证其能胜任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

最后,积极开展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的专业培训。

要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当地幼儿园师资培训计划。

通过培训使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掌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虽然有少数心理学科研机构在实施函授教育,但是在全国范围内还是显得相当薄弱,面对强大的社会需求,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仍然远远不足。

因此,有必要多渠道多途径来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的建设。

(三)形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体化是指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同关注,合力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也是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共同奋斗的课题。

幼儿心理问题的形成与其父母的教育观念和言行有较大关系。

因此,教师与家长要经常沟通、交流,以各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幼教知识,让家长明确各阶段教育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及时反映幼儿在园表现。

家长积极配合教师,主动向教师反馈幼儿在家情况,使幼儿在园在家表现一致,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多种形式,让教师走进幼儿的家庭生活,让家长参与幼儿的集体活动,定期对家长进行有关健康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帮助家长了解、掌握正确的教养方法,家园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不良行为习惯的改变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不仅需要教师的长期培养和训练,还需要具备一定心理健康知识的家长密切合作。

提高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素质,还需要教育部门、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力量的支持与配合。

根据社区文化背景,通过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的教育影响,将幼儿园教育和家教指导工作辐射到社区环境中去。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的第四条里明确指出:

“幼儿园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这突出了以环境的创设来满足儿童发展的需求,环境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环境,还有活动环境及精神环境。

幼儿园、家庭和社会要有机的结合起来,创设一个更好的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活动环境,必须要建立一种充满关爱的“互动关系”的环境,为同伴之间,儿童与教师之间,儿童与家长之间,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提供充分互动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Z].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顾荣芳,薛菁华.幼儿园健康教育[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02-134.

[3]刘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117-128.

[4]王振宇.儿童心理学[M].江苏: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34-58.

[5]方成智,许新赞.关注幼儿心理,促进幼儿健康成长[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3-4.

[6]黄金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确定[J].文教资料,2007,(5):

3.

[7]沈清.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24

(1):

2.

[8]徐秀玲.浅议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2007,(5):

2.

[9]姚本先,邓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与途径[J].教育科学研究.2004

(1):

1-3.

[10]袁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析[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6(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