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7471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聋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聋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聋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聋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聋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聋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结题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聋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结题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聋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结题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聋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结题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聋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结题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聋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结题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聋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结题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聋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结题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聋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结题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聋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结题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聋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结题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聋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结题报告.docx

《《聋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聋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结题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聋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结题报告.docx

《聋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结题报告

《聋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热点、焦点之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

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聋生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他们特殊的生理决定了其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了在认知、学习、交往等诸方面的困难和心理偏差,如何正确引导聋生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我们研究本课题的目的。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

心理健康也叫心理卫生,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即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

就是说能以正常稳定的心理状态和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面对现实的、发展变化着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内在的心理环境,具有良好的调控能力、适应能力,保持切实有效的功能状态。

二是指维护心理的健康状态,亦即有目的、有意识、积极自觉地按照个体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遵循相应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训练,以求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维护和促进心理活动的这种良好的功能状态。

上述两个方面即构成了心理健康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完善自我,补偿缺陷的需要。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心理、智力、言语三者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单方面的迟滞都会影响其它方面的健康发展。

心理方面的发展主要包括:

注意的发展、记忆的发展、思维的发展、想象的发展和情绪的发展等。

聋儿的心理发展与正常儿童没有质的差别,但是聋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比正常儿童更容易受到干扰和影响。

由于聋生听觉障碍,部分聋生的心理出现偏常表现,在学校学习期间表现出一些不良的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如爱占小便宜,喜欢拿别人的东西,说谎,欺侮同学,认识问题片面、学习主动性差、偏激等等。

在生活中不能正确对待自身的生理缺陷而是怨天忧人;遇到困难和挫折,缺乏毅力和恒心,难以调整自我情绪,易产生理想破灭的失落感和缺乏目标与追求的空虚感。

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了解每个阶段聋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在全面了解、掌握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学生逐步认识自我,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辨别人世间的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加强聋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能客观地看待问题,正视现实,不主观、不偏激、不固执,对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矛盾,能力求有效地认识、适应和克服,并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在意志、性格、人格等方面更健全的发展,使聋生能够健康的成长。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稳定、体现自身价值的需要。

  近几年,由于各种思想意识的侵蚀及国内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加之聋生明辨是非和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较差,一旦受到不法分子的诱惑就容易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据公安部统计聋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行为出现上升趋势,这势必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给家庭带来痛苦。

究其原因,这与聋生在校是否受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否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相反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聋青年,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自信自强的意志,开创了自己美好的未来,建立了幸福的家庭,成为和谐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体现了残疾人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

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只有心理素质过硬、知识水平优秀的聋生才会受到欢迎。

所以聋校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尤为重要。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优化聋生心理素质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消除聋生的心理障碍,促进他们能够正常生活。

通过对聋生有计划地施加影响,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智力因素和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毅力、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以及对自己的全部行为和思想起调节作用的自我意识。

从而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

优化认知品质,使学生学会学习;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学会合作;培养耐挫折能力,使学生学会适应;塑造良好个性,使学生学会发展。

  三、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第一、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的教育不仅要赋予聋生立足于社会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真、善、美的心灵,构建聋生自信、自强、自立的人格。

相信每个聋生都有巨大的潜力,学校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的不同需要,维护每一个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隐私。

  第二,发展性原则。

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聋生的全面发展。

所以我们根据聋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并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选择一些普遍性和代表性的活动主题,帮助聋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有效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预防”的目的。

针对个别同学家庭条件较好,学生经常买零食,花钱大手大脚的现象,老师设计了“长大不容易”的心理活动课,当聋生回忆起了父母为自己治病、艰辛哺育自己的一个个细节,当细细算起自己每天、每月、每年所花费的明细账时,学生的心震撼了!

学生们哭了。

这样的活动课最能达到启发学生心灵的目的。

  第三、差异性原则。

聋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存在着个体差异,也存在着入学年龄的差异、听力损失不同造成的认知水平的差异等。

所以研究人员在确定教育内容时,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做到由易到难,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

对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了分类指导和个别辅导。

  第四、活动性原则。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要求及聋生特别爱活动、模仿力强的特点,我们把教育的内容渗透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活动当中,如把语文和品德课编成情景剧或小品来演课,学生兴致盎然,如身临其境,在活动和体验中陶冶了情操。

  第五、预防、发展和调治相结合的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面向全体学生,预防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促进心理发展,全面提高心理素质,因而必须坚持预防、发展和调治相结合的原则,重在预防和发展。

同时对少数聋生面对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存在的困扰和成长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及时有效地给予疏导和调节。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

  淄博市聋人学校于2001年9月开始承担省“十五”课题《聋生健康心理培养》的研究任务,当时,课题研究在我校还是一个空白,老师们积极性很高但都非常茫然,不知如何下手,于是学校聘请了心理专家和特教专家给予了大力指导,多次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并到有经验的学校去请教、咨询,逐渐的摸索、查阅资料,课题的研究框架日趋清晰。

对课题进行了认真的剖析,确立了子课题,在教师面上进行了发动,有十多位老师申报了子课题的研究任务。

经过三年艰苦的摸索、尝试、探寻、发现,逐渐形成了以教导处、团总支为龙头,以班主任为骨干,全员参与、全方位实施的心理健康的教育模式。

在学校中逐渐形成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快乐的生活、健康的成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一)研究方案的确立阶段(2001、9——2002、2)

  学校成立了教科研中心组和课题组,课题组成员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和教育实践发现,聋生的心理与行为发展障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需要障碍:

主要表现为:

过分依赖、固执、任性等。

很多聋儿对父母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尤其对母亲。

当聋儿产生孤僻、胆怯等情绪障碍时,这种依赖心理更为明显。

这种现象在低年级特别明显,有的聋生渴望情感交流与表达,当这种心理需要被听力言语障碍所影响,家长又可能忽视他们的这种需求而又交流不通时,聋生会有较明显的固执、任性、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等表现。

 当自身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会对家长和同学发无名火,表现为烦躁、焦虑等。

  2、认知障碍:

主要表现为:

多疑、激动、焦虑、烦躁甚至自残等。

由于听力语言障碍的影响,聋生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了解有着明显的缺陷,他们仅仅用眼睛去观察,看待事物和事情具有很强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很容易与人发生误会。

时常怀疑正常人的话,却特别容易轻信聋人的话。

聋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的观察力也极为敏锐,如果他们不被环境接纳,有的会产生冷漠、退缩、自卑等情绪,有的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甚至故意破坏东西等行为。

  3、学习障碍:

聋生所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学习障碍,由于他们听力言语的障碍,在学习中会出现词汇贫乏、组句困难、语句颠三倒四等问题,加之他们需要非常专注地聆听和观察,容易出现疲劳、注意力涣散等现象,所有这些因难很容易使聋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兴趣和主动性,不能专心听讲,甚至厌学。

因此,聋生的教育问题是复杂而艰巨的。

  4、社会交往障碍:

听力言语障碍严重地防碍聋生的社会交往,长期的听力言语障碍使聋生的交往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难于结交同年龄的正常儿童,有的可能因为耳聋而被他人欺负,也可能会被认为是能力低下的儿童。

在生活交往中,由于种种障碍,他们会感到非常自卑,他们害怕见陌生人,害怕别人的指点和议论,假期回到家里他们一般不出来,即使有交往也仅局限于聋人的小圈子。

这样使他们同社会进一步疏远。

久而久之,聋生很容易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心、爱冲动且易发脾气。

  课题组在认真学习和研究了聋生的心理特点以后,开始着手调查在聋生中普遍存在的较突出的问题,通过谈话、问卷调查、家访等形式,摸清了聋生心理健康现状,找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经过多次修改,拟定了以下子课题:

  聋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主持人:

王青 郭艳玲

  聋生个性心理的探索——主持人:

朱桂芝 张其兰 高秀玉聋生学习心理的调查研究——主持人:

贾益芹 杨明玲 张其兰聋生青春期心理的调查研究——主持人:

曹燕 高红霞聋生交往心理的调查研究——主持人:

庄玉娟 张茜聋生家庭教育的调查研究——主持人:

张玉玲 刘红玉 邢玉聋生就业观的调查研究——主持人:

邵艳玲 刘玉霞 张丽梅 贾秋喜

  

(二)课题研究的调查阶段(2002、3——2002、6)

  1、问卷调查。

是搜集学生资料、评估学生心理特质、增进学生自我了解的重要工具。

各子课题的研究人员根据申报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调查问卷表格,分发到学生、教师以及家长手中,共发放问卷几百余份,获取了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2、观察法。

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直接观察学生个体的行为表现,以了解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针对某一问题教师实施短期或长期观察。

3、自述法。

通过学生书面形式的自我描述来了解学生生活经历及内心世界。

日记、周记、作文、自传、内心独白等都是自述法的具体形式。

如学校设立的校长信箱和班级设立的悄悄话信箱等。

4、谈话法。

谈话法是心理辅导的具体方法,也是搜集有关学生资料的最常用的方法。

有时个别谈话,有时集体座谈。

通过师生心与心的交流,解开了聋生许许多多的心结。

5、家访。

班主任有目的地针对学生出现的较突出的问题和家长沟通,主要是在行为上、学习上、和同学的关系上等方面。

形式有电话家访、面对面家访、家校联系卡等。

最有效的还是老师和家长面对面的交流。

通过不同形式的调查、综合、分析,让各研究教师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做到了心中有数,开始制定各自的教育对策。

  (三)具体研究实施阶段(2002、9——2005、2)

  在实施过程中,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制定了课题研究的奖励措施,日常教研活动也紧紧围绕课题研究来开展:

  思想上重视——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通过集体组织和教研组组织的形式学习“关注学生的心灵”、《聋心理学》、《教育学》、《教师师德教育手册》等,不断强化教育理念。

  业务上辅导——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通过参观学习先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等形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老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过程上指导——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自上而下层层落实责任制,课题组成员人人有研究任务,每一学期写出阶段性总结。

从学校—教导处—教研组各级都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1、以心理活动课为引路,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

  心理活动课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的方式,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主要途径,它主要是根据有关心理学原理,通过设计一系列活动来提高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了解自我心理发展状况,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心理调节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也就是指,把心理训练的内容放在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接受行为训练,在具体的活动中吸收团体辅导的一些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目的。

  学校从2002年起,每一大周的第二个周一下午第三节课为心理活动课,班主任可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活动内容。

如针对寄宿制的小同学脏、乱而且动手能力差的现象,低年级开展的“我有一双小小手”“校园是我家”等活动课,教师采用了“做一做、看一看、玩一玩”等非常活泼的形式寓教于乐,让六、七岁的聋儿逐渐提高了自理能力,养成了爱劳动学的宿舍和教室又干净又整洁。

针对社会上不法分子诱拐聋生的案例,中年级开设的“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诱拐”等活动课,教师采用讲故事、表演、小品的形式,让聋生认清了坏人的伎俩。

我校近十年没有发生过一例在校生被诱拐事件。

针对学生随年龄的增长与父母的沟通越来越少,时常出现顶撞、不理解父母的现象,在高年级开展了“学会感恩”“长大不容易”等活动课,通过老师的声情并茂的引导,引起学生心灵的震动,让学生明白“我们一定要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爱”这样的道理,增强了学生自强自立的奋斗意识。

  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全部由学生主持,聋生用手语“唱”国歌。

学生在校就树立起自我管理、我是校园小主人的意识,学生撰写、演讲的《祖国的荣耀》《创建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学生》等国旗下讲话,学生们从心底油然升起了为国家争光、为集体添彩的观念。

用手语“唱”国歌,让学生感受到:

祖国在我心中,我要做祖国的有用人才!

    

  2、以学科渗透为主渠道,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广和普及。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体现在心理活动课、心理辅导等方面,更应是渗透于聋校的各科教学中,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所谓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中,并不是把心理教育的概念生硬地加入学科教学中,而是结合各学科内容和学科特点,运用一些技巧,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每一门课都有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空间。

情绪、情感、自信心、沟通能力、合作精神、挫折耐受力等不仅直接影响教与学的效果,而且可以在学科教学中去提升。

所以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

各任课教师通过摸索、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

  

(1)找准学科教学与心育的结合点。

各学科教学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心育因素,教师应树立渗透意识,善于捕捉、挖掘这些因素,找出最佳结合点,进行有效的心育渗透。

例如聋校语文教材中《爱迪生》、《诚实的孩子》等文章可对学生进行学科学、爱科学和培养诚实守信、耐挫折、坚定信念及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良好个性品质的教育。

  

(2)找准学科渗透心育的切入点。

如学习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通过图形比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再如有的高年级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差,但却心灵手巧,教师就充分利用职业教育开设的课程“服装、刺绣”等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激发他们“我能行!

”的信念。

  (3)捕捉学科渗透心育的兴奋点。

只有教师精神饱满,耐心细致,才能激发学生的兴奋状态,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语文教师就多采用板书、绘画、课本剧表演等多种手法创设情境,达到激情引趣目的。

并采用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师赞许的目光,诚恳的表扬,会意的微笑,都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3、以课外心理辅导为手段,解除学生个性心理的困惑。

  心理辅导就像是学生心灵的港湾,在这里学生可以自由倾诉成长的烦恼、交往的困惑、学习的困难。

我校的课外心理辅主要包括:

心理咨询、集体座谈、专题讲座、个别谈心、心灵小报。

  学校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心语小屋。

通过全校学生投票选举出了他们最信任的—刘玉霞、杨明玲、邵艳玲、王静四位老师做心理辅导老师。

这四位老师都具有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而且对学生充满爱心、知识量丰富,深受学生喜爱。

心语小屋每周定期开放,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老师倾诉和咨询。

  课题负责人每学期召开一次学生代表座谈会,了解各班学生的思想动向和“最近心理热区”,老师就有针对性地将他们的困惑在心理辅导课上统一解决。

  每学期都聘请专业人员开展1-2次专题心理讲座。

如:

青春期教育讲座、法制教育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就业指导讲座等。

专题讲座可以系统的就某一方面进行指导和正面教育,树立正面典型,起到航标的作用。

  个别谈心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用得最多的方法。

教室里、校园里、操场上经常看到老师和学生促膝交谈的身影。

老师就像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他们放下老师的“架子”,以平等、真诚的态度探讨做人的道理、友谊与爱情。

高年级同学那些朦胧的所谓的爱情在老师春风化雨般的谈心中化为了互相学习的动力。

老师运用信赖的目光、善解人意的话语让学生明白一个在校学生的责任。

  课题组开办了《关爱心灵》的专题小报,主要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指导。

内容包括:

心理健康知识、青春导航、交友、心灵驿站等走进学生心灵的小栏目,学生非常喜欢。

开始的时候是老师主办,后来学生就自己办。

课题组又专门在《淄博特教》上开辟了“心理健康专栏”,刊登相关知识,学生们受益匪浅。

  4、以丰富的实践活动为动力,增强学生心理的适应能力

  实践活动对提高聋生的适应社会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培养自学、自律、自强、自立的本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个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充分发挥自我管理的能力。

  为更好的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为聋生将来走向社会、平等的参与社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我校政教处从2002年开始进行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所有的有关学生方面的管理全部交给学生会和班干部管理。

卫生、纪律、食堂、宿舍内务、晚自习等都由学生检查、记录,通过巡视检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主动想办法解决,效果比班主任硬性规定要好得多。

每一个学生都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分子,要维护班级的利益,要改掉不好的做法,要为班级争光。

每一个班干部都想方设法来严格要求班级的各个方面。

这样学生就由“他律”变成了“自律”,由“要我这样做”变成了“我要这样做”。

  

(2)充分发挥活动载体的作用。

  学校因为是封闭式管理,加之学生听觉障碍,走出家门和校门的时候相对较少,与健全人的交往更少,不利于他们回归主流社会。

通过一系列活动,加强社会活动的交往,使聋生能深入到社会中去,完成了从认识到实践的适应,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手拉手”活动:

我校学生先后与山东理工大学职业学院、张店西六路小学、张店文苑学校的学生结成对子,经常搞一些联谊活动和文艺演出。

让聋生逐渐融入社会中,也让健全孩子了解了聋生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义卖”活动:

学生会成员经常把自己精心制作的手工艺品、小制作、缝纫、刺绣等小作品利用周六、周日拿到山东理工大学去“义卖”,学生的作品很受大学生的喜爱,而且大学生对聋生这种热爱生活的劲头非常佩服,最好的一天卖了八百多元,学生会把这些钱全部捐给了学校为贫困学生设立的“爱心基金”。

有时组织学生把作品摆到博物馆广场,有时摆在学校的门厅里,学生既是推销员,又是售货员,既可以锻炼他们的推销产品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与正常人的交往能力。

  文艺汇演:

是展示聋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最好方式,也最能打动观众的心。

每年的助残日、聋人节、百灵艺术节等活动我校学生就利用舞蹈、小品、作品展示等形式向社会汇报。

让社会更多地来关注残疾人的生活需求和心理需求。

我校学生表演的《长城长》、《大地飞歌》等节目获得了淄博市残疾人文艺汇演第一名。

学生的美术、书法、刺绣、服装、刻瓷等作品多次在国家级、省级的各类比赛中获大奖。

  融入大自然活动:

每年春天或“六一”节,我校就会组织学生来到大自然中踏青、春游、参观。

在原山森林公园学生们在游玩中体验快乐,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

参观蒲松龄故居、焦裕禄纪念馆、齐长城、马鞍山烈士纪念馆等淄博的名胜古迹,追忆淄博的历史,畅想淄博的未来。

让学生感到要为家乡的建设增砖添瓦。

  (3)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的作用

  每年秋季中专美术班就会到我校的实习基地—峨庄风景区去写生,2002年春季去了菏泽。

为期半个月的写生生活不仅激发了绘画的灵感、大大提高了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体验农村生活,了解了山区农民生活的艰辛,让学生学会吃苦、知道感恩。

服装刺绣班到相关的工厂去实习,流水作业的实习流程,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互助的品质。

  5、以家校合作为纽带,编织学生成长的摇篮。

  家长学校。

为更好地联起手来,培养出知识丰富、品德高尚的高素质的社会公民,学校开办了家长学校,每学期分别召开不同年级的学生家长会,针对低年级学生学习上“学得慢忘得快”的现象,召开了“如何指导孩子学习”为主题的低年级学生家长会,让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摒弃“送到学校就不管”的思想。

召开“学会求知、学会做人”为主题的中高年级学生家长会,让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这样的家长会学校每年都开办几期,效果都非常好,家长们受到了启发和教育,对孩子的学习、生活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各年级班主任更是不定期的召开各班的家长会,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及时和家长沟通。

  家校联系卡。

一张小小的联系卡,随时记录着孩子们的成长情况,每周班主任老师就会把学生本周的表现记录下来,让孩子带回去给父母看,家长会把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写下来,学生回来再交给老师。

这样老师和家长就会对学生的表现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一旦发现不好的苗头,老师和家长就会及时发现、及时帮助学生消除心理的疑惑。

  6、以提高教师的师德和综合素质为突破口,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校近几年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专业素质高、敬业务实的教师队伍。

学校每年都把师德建设作为教育的重点来抓,要求教师热爱特教,热爱学生,为人师表。

做好一个人,上好一门课,带好一个班,每学期撰写一篇德育论文或有关师德修养方面的心得体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和教书育人艺术。

学校每学期都在学生中进行“学生评教”活动和“我最喜爱的教师”评选活动。

通过评选,老师们更加注重为人师表、业务水平的提高。

我校先后有多名教师被评为“淄博市优秀教师”“淄博市优秀班主任”、“淄博市师德标兵”,一名教师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

学校通过经常开展教师素质比武等途径,来强化教师的师德修养,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我校有三名教师获得山东省优质课一、二等奖,有两名教师评为“淄博市学科带头人”“淄博市教学能手”,两名教师评为“山东省教学能手”。

学校大力实施科研先导的工作方略。

近三年老师们把教学经验、做法、质疑等撰写成文,有60余篇在省级、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四)成果总结阶段(2005、2——2005、5)

  课题组成员对自己负责的子课题进行了最后的整理,撰写子课题结题报告,在一起进行了交流总结,提出了修改意见,2005年3月,子课题全部撰写完毕。

5月结题报告完成,并整理了相关资料,申请结题。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淄博市聋人学校聋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为了解聋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我校7—21岁的听障学生为调查对象,随即选取66名学生(小学25名,其中男生15名,女生10名。

初中至中专生41名,男生24名,女生17名),进行了问卷调查。

整个调查问卷有家庭基本情况、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听力受损年龄、学生听力损失程度、学生听力补偿措施、学生听力损失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