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章 系统分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8728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2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第五章 系统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5第五章 系统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5第五章 系统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5第五章 系统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5第五章 系统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5第五章 系统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5第五章 系统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5第五章 系统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5第五章 系统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5第五章 系统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5第五章 系统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5第五章 系统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5第五章 系统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5第五章 系统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5第五章 系统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5第五章 系统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5第五章 系统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5第五章 系统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5第五章 系统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5第五章 系统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第五章 系统分析.docx

《5第五章 系统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第五章 系统分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第五章 系统分析.docx

5第五章系统分析

第五章 系统分析

本章介绍:

  第五章系统分析是全书重点章节之一。

在对系统进行可行性分析后,如果系统可行,那么就要开始进入到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第一阶段——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阶段也是系统开发中管理人员参与最多的阶段。

本章共有现行系统详细调查、需求分析和系统逻辑模型的建立以及系统分析报告三节内容。

在学习本章时要重点掌握系统分析阶段的系统调查、信息收集、进行需求分析、建立系统逻辑模型等各项活动的目标、工作内容和成果的描述方法,以及文档编写要求。

  本章是历年考核的重点章节。

重点是需求分析和系统逻辑模型的建立部分,并且开始涉及到应用题目。

本章内容曾以各种题型出现过,每年的题目的分值基本在5-15分。

  内容:

  系统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以充分掌握现行系统全面和真实的情况,分析用户信息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活动有:

现行系统的详细调查、用户需求分析和新系统逻辑模型的建立等。

  (2004.4,单选18)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活动不包括( )

  A.系统调查

  B.用户需求分析

  C.建立系统逻辑模型

  D.建立新系统的物理实施方案

  

5.l现行系统详细调查

  当系统规划的可行性分析报告获得批准后,系统开发工作就进入了实质性阶段,这项工作应从现状调查开始。

现状调查是在所确定的系统范围之内,对现行系统进行详尽、深入的调查和分析,目的是收集一切有关的事实、资料和数据,彻底掌握现行系统的工作状况,为下一步的需求分析和建立逻辑模型提供依据。

  现状调查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如召开调查会、个别交谈、发调查表收集书面意见、调查人员直接参加业务实践、请管理人员给项目组介绍情况、查阅企业的有关资料等。

  在现状调查及以后的系统分析工作中,将要用到一系列描述、分析现行管理系统和新的目标系统的工具(各种图、表和方法)。

这些工具应清晰、简洁、易懂,表达问题明确,不模棱两可,便于学习和掌握。

它们不仅要便于系统分析人员整理调查结果,分析用户需求;而且适用于在开发工作中各类专业人员之间,管理人员与开发人员、领导之间准确的交流信息和观点,避免产生误解。

  现状调查应“自顶向下”、由抽象到具体地进行,调查内容有企业组织结构和信息关联状况、系统业务流程、系统数据调查等几个方面。

  

  5.1.1企业组织结构与信息关联状况

  1.组织结构

  现状调查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企业组织结构的现状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并用组织结构图将它描绘出来。

  

  2.信息关联情况。

  在组织结构调查以后,接着应按照组织结构,进一步了解企业各管理层次、各管理职能部门和生产部门之间的信息联系,绘制出信息关联图。

  企业管理的依据是企业内部和外部随时发生的生产经营活动的信息。

这些信息是企业决策、控制、协调的基础。

各级管理机构、各管理业务之间就是通过相互传递信息来进行管理、控制、相互协调的。

在组织结构调查以后,接着应按照组织结构,进一步了解企业各管理层次、各管理职能部门和生产部门之间的信息联系,绘制出如表5-1所示的信息关联图。

信息关联图

 

  财务部

  销售部

  计划部

  采购部

  生产部

  财务部

  

  销售发票及应收账款

  库存资金占用

  库存资金占用

  

  销售部

  销售合同

  

  合同评审及产品订单信息、销售发货计划

  

  

  计划部

  备件进销存报告、材料进销存报告、物料消耗报告

  生产计划、产成品进销存报告、待检产品信息

  

  主物料库存情况、物料需求计划、物料消耗计划

生产计划

  采购部

  每月用款计划、采购合同、价格

  

  采购及到货计划

  

供应商处理意见

  生产部

  

  

  生产计划变动情况、物料使用异常情况

  

  

  5.1.2系统的业务流程

  组织结构图和信息关联图描述了企业各组成部分及其信息之间的联系,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背景的综合性概述,比较粗略和抽象。

  1.调查应按照原系统的管理业务流程,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深入细致地进行。

  2.为了准确地表达原系统的业务处理流程和便于以后各工作阶段能有效地研究和使用这些调查成果,一般采用业务流程图作为描述原系统业务的工具。

  业务流程图以一项业务或一组相互关联的业务作为描述对象,对它们的处理过程及所涉及的信息进行描述。

业务流程图是系统业务调查中使用得最普遍、最重要的工具。

  

  

  (2005.10,单选34)在现行系统调查阶段,使用的图表工具有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 )

  A.数据流程图

  B.信息关联图

  C.N-S图

  D.E-R图

  

  (2005.4,单选39)系统业务流程调查的范围是( )

  A.企业全部业务流程

  B.企业主要业务流程

  C.拟建系统范围内的业务流程

  D.拟建系统范围内的关键流程

  (2004.10,单选16)系统开发进入实质性阶段是始于( )

  A.系统规划

  B.可行性分析

  C.可行性分析报告批准后

  D.系统分析报告批准后

  (2004.10,单选18)在业务流程图中,用◇符号表示( )

  A.作业    B.检查

  C.联系    D.选择

  (2002.10,单选24)现状调查工作的顺序是( )

  A.自顶向下  B.自下而上

  C.由具体到抽象D.由点到面

  

  5.1.3系统的数据调查

  1.全面收集与业务有关的所有保存和传递数据的载体,包括各种原始凭证、票据、单据、台账

  对上述各种数据需要进行汇总、整理,为以后的数据分析和数据库设计打下基础。

系统调查的数据汇总为三类:

  

(1)输入数据。

主要指输入系统进行处理的凭证、票据,或下级部门上报给本系统的报表。

  

(2)存储数据。

主要指各种台账、记录文件,是本系统实现计算机化后,需要存储的数据的主要内容。

  (3)输出数据。

指由本系统将输入数据和存储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产生的各类报表和查询结果。

它是计算机化以后,系统输出和网络传输的主要内容。

  2.数据分布的估算

  在汇总的基础上按部门进行数据分布估算,分析企业数据量在不同业务部门的分布、数据来源、数据的时间分布,各业务部门数据处理的重点等。

同时也可以用所列的数据存储量为基数,并充分考虑到系统发展的需要,估计新系统计算设备应提供的存储能力。

  (2005.10,单选29)在进行系统数据调查时,首先要做的工作是( )

  A.收集记帐凭证   B.收集原始数据

  C.收集数据载体   D.收集会计台帐

  

5.2需求分析和系统逻辑模型的建立

  需求分析是对原系统的功能和信息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抽象,以确定新系统应满足的要求,即明确新系统应当“做什么”,从而完成新系统的逻辑设计。

  这个分析和抽象工作可分以下三步进行:

数据流程图的绘制、数据分析、功能分析

  5.2.1数据流程图的绘制

  本小节是本章的重点之一,在大纲里属于应用的知识点(大纲:

根据简单管理业务画出数据流程图)。

本小节也多次在选择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中出现。

  数据流程图既是对原系统进行分析和抽象的工具,也是用以描述新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

它描述数据来源的流向、处理过程和数据存储。

它有两个特点:

  

(1)具有概括性。

数据流程图将系统的各种业务处理过程及其数据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能反映出系统内部错综复杂的联系。

  

(2)具有抽象性。

数据流程图抽去具体的物理内容及处理细节,只描述数据的来源、流向、处理功能和数据存储。

这样可以摆脱原系统中一些实际问题对设计的限制,有利于设计出合理的系统结构。

  数据流程图的作用:

由于数据流程图简明、清晰,不涉及技术细节,容易让用户理解,因此数据流程图是系统分析人员与用户进行交流的有效工具,也是系统设计的主要依据。

  (2006.10,单选14)不属于数据流程图的是( )

  A.数据载体   B.数据来源

  C.数据流向   D.数据存储

  

  (2004.10,单选17)表示新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是( )

  A.数据流程图     B.数据字典

  C.决策树和决策表   D.E-R图

  

  1.数据流程图的符号

  在数据流程图中,采用四种符号。

  

(1)外部实体。

这是指不受所描述的系统控制,独立于该系统之外的部门、群体,或另一个信息系统。

  [例]在一个供销存系统中,属于外部实体的是( )

  A.供应科       B.销售科

  C.库房        D.计划科

  

  

  

(2)处理功能。

这是指对输入数据流进行加工、变换与输出数据流的逻辑处理过程。

  

  (3)数据存储。

这是指逻辑上要求存储的数据,不考虑具体数据的存储介质和技术手段。

  

  (4)数据流。

这是指与所描述系统数据处理功能有关的各类数据的载体,是各处理功能输入和输出的数据集合。

箭头指向数据流动的方向,箭尾连接数据产生的地方,它可以产生于或流向外部实体、处理功能,也可产生或流向数据存储。

有时还会出现双向数据流,即用双箭头线表示的情况。

  数据流用一根箭线表示。

  

  

  历年考点比较多的是各种符号的含义(06、07均涉及过相关的选择题)。

  (2005.4,名词解释42)外部实体  

  【答案】外部实体是指不受所描述的系统控制,独立于该系统之外的部门、群体,或另一个信息系统。

  (2005.4,单选20)在一个商业系统中,属于外部实体的部门是( )

  A.销售部  B.采购部

  C.财务部  D.商业局

  2.顶层数据流程图

  顶层数据流程图:

将整个系统作为一个处理功能,描述系统与外部实体的联系,以及系统共享数据存储的数据流程图。

数据流程图的绘制,采取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法,即先把整个系统当做一个处理功能来看待,画出最粗略的数据流程图;然后逐层向下分析,分解为详细的低层次的数据流程图。

  

  课本P137图5-8

  

(1)顶层数据流程图的一般形式。

任何系统,无论多么复杂,顶层数据流程都可粗略地表达为如图5-8形式。

若系统中具有全系统共享的数据存储,可表示在顶层数据流程图中,部分处理功能共享的数据可在低层次数据流程图中表达。

  

(2)顶层数据流程图的绘制。

先应根据系统可行性分析确定的范围和目标、用户的需求,划定系统的界面。

界面内的,作为具体分析的系统;界面外的、与系统有数据联系的部门和事物,则视为外部实体。

  (2006.04,名词解释43)顶层数据流程图

  【答案】将整个系统作为一个处理功能,描述系统与外部实体的联系,以及系统共享数据存储的数据流程图。

  (2005.10,简答50)请用图形描述顶层数据流程图的一般形式。

  【答案】参见课本P137图5-8。

  3.低层次数据流程图

  

  在顶层数据流程图的基础上,将处理功能(逻辑功能)逐步分解,可得到不同层次的数据流程图。

  

  

  

  采用分层次的数据流程图来描述系统有哪些优点?

  

(1)用分层次的数据流程图来描述原系统,符合“自顶向下”原则,把系统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综合的逻辑描述。

首先要划定系统的边界,分析系统与外界的信息联系;然后逐步求精,分析系统内部有哪些逻辑处理功能,需要存储哪些数据,各功能与外部实体之间、功能之间以及功能与存储数据间的联系,逐层深入分析。

  

(2)此外,还有便于与不同层次管理人员进行交流的特点。

  (2005.4,单选40)绘制低层次数据流程图,是在顶层数据流程图的基础上,逐步分解( )

  A.外部实体   B.数据结构

  C.处理功能   D.数据存储

  

  4.扩展的数据流程图

  扩展的数据流程图其绘制过程就是在原系统逻辑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扩展,形成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新系统)逻辑模型的过程。

  扩展的具体内容有两个方面:

(1)应用计算机以后,可以增加许多原来手工处理难以完成的各种功能。

(2)扩展是增加对各种例外情况和错误情况的处理。

  (2005.10,单选27,2003.10,单选24)包含例外情况和错误处理的数据流程图是( )

  A.顶层数据流程图     B.下层数据流程图

  C.底层数据流程图     D.扩展数据流程图

  

  应用题型:

数据流图的画法

  1.请绘制储蓄所取款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处理过程如下:

  储户将填写好的取款单及存折,或定期存单交储蓄所。

经查对账户,将不合格的取款单及存折,或定期存单退回储户;合格的取款单及存折,或定期存单送取款处理。

处理时要修改账户,处理结果是将存折、利息单和现金交储户,同时将定期存单、取款单存档。

  分析:

  题目中分析:

  

(1)外部实体:

储户

  

(2)处理功能:

查对账户、取款处理

  (3)数据存储:

账户、取款单、定期存单

  (4)数据流:

取款单、存折、定期存单、利息单

  

  (2005.4,应用51)计算教师讲课费的过程是:

  各教研室交来课时统计表,先录入到讲课费存储文档,然后根据讲课费标准文件计算讲课费,再依据税率文件产生讲课费报表,并将税后讲课费计算结果返回讲课费存储文档,将报表送财务处,将讲课费明细表返回教研室。

  画出处理讲课费计算的数据流程图。

  分析:

  

(1)外部实体:

教研部、财务处

  

(2)处理功能:

计算讲课费、产生讲课费报表

  (3)数据存储:

讲课费存储文档、讲课费标准文件、税率文件

  (4)数据流:

课时统计表、讲课费明细表、报表

  

  最终确定的数据流程图,是新系统的综合逻辑描述,着重反映系统的全貌。

而逻辑模型的许多细节,如每个处理功能的要求,数据流和数据存储的具体内容、特征等,不可能在一套图中完全表示出来,因此还要进一步进行下面两步的分析工作,即数据分析和功能分析。

  5.2.2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将数据流程图中所出现的各组成部分的内容、特征用数据字典的形式做出明确的定义和说明。

  (2005.10,名词解释44)数据分析:

是将数据流程图中所出现的各组成部分的内容、特征用数据字典的形式做出明确的定义和说明。

  1.数据字典的作用和编写要求。

  数据字典是给数据流程图中每个成分,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功能、外部项等,进行定义和说明的工具。

  数据字典的作用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种成分,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功能、外部项等的逻辑内容与特征予以详细说明。

数据字典中有关系统的详细信息是以后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与维护的重要依据。

  数据字典编写的基本要求是:

  ①对数据流程图中各种成分的定义必须明确、易理解、惟一。

  ②命名、编号与数据流程图一致。

  ③符合一致性与完整性的要求,对数据流程图上的成分定义与说明无遗漏项,无同名异义或异名同义。

  ④格式规范、文字精炼与符号正确。

  2.数据字典的生成方法

  生成数据字典的方法有两种:

由手工方式生成和由计算机辅助生成。

手工编写的优点是具有较大灵活性与适应性,但手工编写效率低。

编辑困难、容易出现疏漏和错误,对数据字典的检验、维护、查询、统计、分析都不方便。

计算机辅助编写数据字典是将数据字典有关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存储在数据字典库中。

计算机辅助生成的数据字典具有查询、维护、统计、分析等功能。

  数据字典中的条目有以下六种形式:

  

(1)数据项。

  数据项是数据处理中基本的不可分割的逻辑单位。

它由一个或一组字符组成,字符可以是字母、数字或其他符号。

数据项条目内容有数据项编号、名称、取值范围、数据项类型、长度等。

  表5-7 数据项定义

  数据项编号:

10003

  数据项名称:

基本工资               类型:

数字

  取值范围:

200—9999               长度:

7字节

  

(2)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用以描述数据流/数据存储的逻辑组成。

数据结构条目内容有:

数据结构名称、编号、包含该结构的数据流/数据存储的编号、该数据结构中包含的数据项名称等。

  表5-8 数据结构定义

  数据结构编号:

G3.3

  数据结构名称:

工资计算文件

  包含的数据项:

职工号+姓名+基本工资+固定津贴+独生子女费+交通补贴+房贴+事假扣款+病假扣款+加班补贴+奖金+应发工资+水电费+房租费+其他扣款+实发工资

  有关的数据流/数据存储:

F7、F8、F9、F12/D3.3

  

  (3)数据流。

  用以定义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流。

  表5-9 数据流定义

  数据流编号:

F7

  数据流名称:

工资计算文件

  数据流来源:

P3.3

  数据流去向:

D3.3

  包含的数据结构:

G3.3

  流通量:

每月一次

  (4)数据存储。

  (5)处理功能。

  (6)外部实体。

  (2007.10,单选12)数据字典中“数据项“的定义包括名称、编号、数据类型、长度和( )

  A.最大记录数   B.处理频率

  C.取值范围    D.数据来源

  (2006.04,单选16)在数据字典中的数据结构条目描述的是( )

  A.数据流/数据项    B.数据存储/数据项

  C.数据项/数据记录   D.数据流/数据存储

  

  (2006.04,单选19)计算机辅助生成的数据字典具有的功能为:

查询、维护、分析和( )

  A.统计     B.重构

  C.修改     D.重组

  

  (2005.4,简答50)简述数据字典中,数据结构条目的内容。

  数据结构条目内容有:

数据结构名称、编号、包含该结构的数据流/数据存储的编号、该数据结构中包含的数据项名称等。

  5.2.3功能分析

  功能分析是对数据流程图中处理过程的功能作详细的说明。

从逻辑上进行分析,处理功能可归纳为三类,即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处理、算术运算、逻辑判断。

常采用决策树、决策表及结构化语言等作为描述功能分析的工具。

  1.决策树

  决策树又称判定树,是一种呈树状的图形工具,适合于描述处理中具有多种策略,要根据若干条件的判定,确定所采用策略的情况。

  

  左端圆圈为树根表示决策结点;由决策结点引出的直线,形似树枝,称为条件技,每条树枝代表一个条件;中间的圆圈称为条件结点;右端的实心圆表示决策结果。

决策树中条件结点以及每个结点所引出条件枝的数量依具体问题而定。

  P146图5-14(07.4,简答38涉及到这个图的内容)。

  决策树的优点是清晰、直观;缺点是当条件多,而且互相组合时,不容易清楚地表达判断过程。

  例如:

某工厂对工人超额完成工时的奖励方案如下:

(1)机加工工人,每月超额工时数在50工时以内(含50工时,下同)的,每工时奖励4元;超额工时数大于50并在100工时以内的,大于50工时的部分,每工时奖励6元,其余部分每工时奖励4元;超额工时数在100工时以上的,大于100工时的部分,每工时奖励8元,其余部分按100工时以内处理。

(2)装配工人,每月超工时数在50工时以内,每工时奖励5元;超额工时数大于50工时并在100工时以内的,大于50工时的部分,每工时奖励8元,其余按50工时以内处理;超额工时数在100工时以上的,大于100工时的部分,每工时奖励10元,其余按100工时以内处理。

该奖励方案可用图5-15所示的决策树表示(图中N表示超额工时数,W表示超额工时奖金)。

  

  2.决策表

  决策表又称判断表,是一种呈表格状的图形工具,适用于描述处理判断条件较多、各条件又相互组合、有多种决策方案的情况。

决策表由四部分组成(表5-10,左上部分C1,C2,C3为判断条件;冒号后面是条件的具体描述;左下部分A1,A2,A3为处理行动;冒号后面是行动的具体说明。

表5-10决策表格式

判断条件

不同条件的组合

C1:

  

C2:

  

C3:

  

处理行动

采取的行动

A1:

  

A2:

  

A3:

  

表5-11 某厂折扣决策表

1

2

3

4

5

6

7

8

C1:

年交易额>1000000元

Y

Y

Y

Y

N

N

N

N

C2:

能否按期付款

Y

Y

N

N

Y

Y

N

N

C3:

距离本厂<800公里

Y

N

Y

N

Y

N

Y

N

A1:

折扣无

 

 

  

  

  

  

  

X

A2:

99%

 

 

  

X

  

  

X

  

A3:

98%

 

 

  

  

  

X

  

  

A4:

97%

 

 

X

  

  

  

  

  

A5:

96%

 

 

  

  

X

  

  

  

A6:

95%

 

X

  

  

  

  

  

  

A7:

90%

X

 

  

  

  

  

  

  

  当条件和行动的个数比较多,条件组合关系较复杂时,用决策表来反映逻辑判断过程,比用决策树表示要简单、明确。

  应用题型:

用决策树、决策表描述逻辑判断处理的内容。

  邮寄包裹收费标准如下:

若收件地点在1000公里以内,普通件每公斤2元,挂号件每公斤3元;若收件地点在1000公里以外,普通件每公斤2.5元,挂号件每公斤3.5元;若收件地点在1000公里以外,若重量大于30公斤,超重部分每公斤加收0.5元。

请绘制确定收费决策表、决策树(重量用w表示)。

  决策树表示为:

  

  决策表表示为:

1

2

3

4

5

6

C1:

距离L>1000km?

Y

Y

Y

Y

N

N

C2:

是否挂号?

Y

Y

N

N

Y

N

C3:

重量W>30kg?

Y

N

Y

N

  

  

A1:

F=2W

  

  

  

  

  

A2:

F=3W

  

  

  

  

  

A3:

F=2.5W

  

  

  

  

  

A4:

F=3.5W

  

  

  

  

  

A5:

F=75+3(W-30)

  

  

  

  

  

A6:

F=105+4(W-30)

  

  

  

  

  

  3.结构化语言

  结构化语言是用于描述一个逻辑判断的一种规范化语言。

在自然语言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规范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它使用的词汇主要有三种:

即祈使语句中明确的动词;数据字典和数据流程图中的名词;表示处理逻辑结构的保留字。

  用结构化语言任何处理逻辑都可以表达为顺序、选择判断、循环三种结构。

  

(1)顺序结构中的祈使语句应包含一个动词及一个宾语,表示要进行的处理(包括输入、输出及运算等)。

  

(2)判断结构有两种表示形式,可与判定树、判定表的表达方式相对应。

  如果  工种=“机加工”

      如果  N<=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