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74343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docx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docx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枣核》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认识爹、勤等7个生字,重点指导读好"衙"字。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3.试着续编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体会枣核的机智和勇敢。

  教学准备:

  教师:

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读了课题,你能想到什么?

  (枣核就是枣的核。

  2.启发谈话: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叫枣核的孩子的故事。

  大家想知道这个孩子为什么叫枣核,这个孩子身上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28课《枣核》

  【设计意图:

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

  爹娘勤快扶犁衙役牲口官府

  

(1)指名读,齐读。

  

(2)重点指导"衙"的读音,读yá,旧时官署的称呼。

  3.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枣核是一个像()一般大小的孩子。

他既()又(),比正常的孩子还()。

但有一次,他帮乡亲们将县官()夺了回来,可闯下()了,被官府()。

最后,枣核凭着自己的()和()成功地离开官府。

  【设计意图: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的概括能力还不够强,采取填空法可降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降低学习的难度。

  三、再读课文,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

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

这篇课文生动有趣,但是篇幅较长,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讨论时,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作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3.汇报交流:

  

(1)枣核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孩子,从哪里能看出来?

  出示相关句子:

  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

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

  

(2)枣核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孩子,从哪些事情中能看出来?

  (从帮乡亲们夺回牲口和机智脱险两件事情中可以看出来。

  (3)枣核是怎样帮乡亲们夺回牲口的?

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a.等衙役们睡着了,枣核解开缰绳,又一蹦蹦到驴耳朵里,"哦喝!

哦喝!

"大声吆喝着赶驴。

  b.闹腾了一阵,衙役们什么也没搜着,刚刚躺下,又听到了吆喝声:

"哦喝!

哦喝!

"

  c.折腾了大半夜,衙役们困得很,有一个衙役头子说:

"不用管它,不知是个什么东西在作怪,咱们睡咱们的觉吧。

"这时候枣核从驴耳朵里跳了出来,把门开开,赶着牲口回到了村子。

  (4)枣核是怎样机智脱险的?

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a.衙役们拿出铁链来绑枣核,噗的一声,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

  b.衙役们打这面,枣核蹦到那面去,打那面,枣核蹦到这面来,怎么也打不着。

  c.枣核这次不往别处蹦,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

县官直喊:

"快打!

快打!

"衙役一棍打下去,没打着枣核,却打着县官的下巴骨啦,把县官的牙都打了下来。

满堂的人都慌了起来,跑上前去照顾县官去,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

  四、深入体验,深入理解

  1.你喜欢枣核吗?

为什么?

  2.读了这一篇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五、梳理内容,复述故事

  1.这个故事非常有趣,你能根据板书提示,加上自己的想象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2.学生复述故事。

  六、回顾课文,续编故事

  1.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之后,还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你能接着往下讲吗?

  2.学生练习,续编故事。

  板书设计:

  28.枣核

  名字来历

  勤快能干

  救出牲口

  顺利脱险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折、涨"。

  2.能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默读课文,首先明白"枣核"指的是什么,然后弄清楚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情,表现了枣核怎样的品质。

  2.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枣核的聪明和勇敢。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折、涨"。

  2.默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感受枣核的聪明和勇敢。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民间故

  事是充满幻想的故事,要么故事里的人物拥有特异功能,要么主人公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故事的情节有超自然的性质。

民间故事一般是人们用口头形式传播而流传下来的,故事一般体现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叫《枣核》的民间故事。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中的生字。

重点指导边音"犁",翘舌和后鼻音"牲"、多音字"折、涨"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亥-核(核心)-咳(咳嗽)-该(应该)

  利-犁(犁地)-梨(梨子)-俐(伶俐)

  生-牲(牲口)-胜(胜利)

  

(2)多音字。

  折

  zhē:

折腾

  折跟头

  zhé:

折断

  损兵折将

  shé:

折本

  枝折花落

  涨

  zhàng:

涨红

  头昏脑涨

  zhǎng:

涨价

  水涨船高

  辨析:

"折"表示"翻转,倒腾"时读zhē,如"折腾";

  表示"断""亏

  损"或姓氏时读shé,如"折了、折本";表示"断,弄断""损失""弯转,屈曲"等意思时读zhé,如"折断、打折、损兵折将"。

  "涨"表示"体积增

  大""弥漫""多出来""头部充血"时,读zhànɡ,如"豆子涨了、烟气涨天、头昏脑涨";表示"水

  量增加,水面高起来""价格提高"时,读zhǎnɡ,如"水涨船高、涨价"。

  三

  、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枣核"指的是什么?

  明确:

  指的是主人公的名字。

  2."枣核"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明确:

  因为枣核刚出生时只有"一个枣核那么大",所以夫妻俩就给孩子起名叫"枣核"。

  3.课文写了枣核的哪几件事?

  明确:

  第一件事:

枣核

  一直没有长,但是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

第二件事:

枣核不仅勤奋,而且聪明,设法帮大家解救了牲口。

第三件事:

枣核解救牲口后引起县官的责难,于是他智斗县官。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阅读第2自然段后思考: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枣核有什么变化吗?

爹娘心情如何?

  明确:

  一年又一年,枣核一点儿也不见长。

爹娘都很为他担心、发愁,觉得枣核长得太小,什么也做不了。

  2.面对爹娘的担心,枣核是怎么反应的?

由此可以看出什么?

  明确:

  枣核安慰爹娘说,自己可以做事情。

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3.枣核做到对爹娘的承诺了吗?

他都学了哪些本事?

  明确:

  做到了。

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

  4.当大伙儿的牛、驴被官府牵走,枣核说他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猜猜看,此时大家都是怎

  么想的?

枣核心里又想着什么?

  明确:

  有的人可能会想:

"人长得小,口气却挺大,真能吹牛!

"枣核心里可能想:

"此时不和你们争辩,等我牵回了牲口,你们一定无话可说!

"

  5.枣核解救牲口时,为什么不直接牵走,而是折腾了大半夜?

  明确:

  因为这么多的衙役看守着,想直接牵走牲口是不可能的,只有等到衙役们累了,没精神看守了,才能安全地把牲口牵走。

  6.枣核成功牵走了牲口,印证了文中的哪句话?

  明确:

  第4自然段中的"枣核不光勤奋,也很聪明"。

  7.用"不光......也......"造句。

  明确:

  示例一:

小明不光学习好,也乐于助人。

  示例二:

这幅画不光有草有花,也有绿油油的大树。

  8.县官并不知道是谁牵走了牲口,枣核为什么要自己承认呢?

  明确:

  因为县官如果找不到偷牲口的人,一定不会善罢甘休,所以枣核自己承认,是不愿意牵连他人,并且他已经想到办法制伏县官了。

  9.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他会说些什么呢?

  明确:

  县官老爷,你不是要抓我吗?

我就在这儿,过来呀!

  10.回顾全文,尝试复述这个故事。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1)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衙役把牛、驴都牵走了。

(改成被字句)

  ②门被枣核打开了。

(改成把字句)

  ③枣核说:

"大家

  都不用愁,我有办法!

"(改成转述句)

  明确:

  ①牛、驴都被衙役牵走了。

  ②枣核把门打开了。

  ③枣核说,大家都不用愁,他有办法。

  

(2)设想一下

  ,枣核离开后,会发生什么故事?

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

  明确:

  县官吃了这么大的亏,怎么肯善罢甘休?

于是,他派衙役们把枣核的父母抓来作为人质,还威胁枣核:

"如果不投案自首,就杀掉你的父母。

"枣核这么孝顺,怎么肯让自己的父母代替自己受过?

于是,枣核回到衙门,换回了父母,让父母和乡亲们躲进了一座山谷,那里有他准备好的粮食和水,够大家生活一段时间了。

  每到夜深人静,他就偷偷潜入县官的房间。

第一天拔光了县官的胡子,县官拿他没办法。

第二天,又拔掉了县官不少头发,县官还是怎么也抓不到他......一连几天,把县官折磨得不成人样,只能跟他求饶,赦免了他,答应不再难为乡亲们。

大家都夸枣核是一个小英雄!

枣核的父母可

  开心了!

  2.总结。

  枣核虽然长得小,志气却很大,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勇敢智斗恶人,帮助乡亲。

希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也能发挥自己的聪

  明才智,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七、板书设计,知识

  构架

  枣核

  身世和名字的由来

  优秀品质

  勤劳:

学会很多本领

  聪明:

智斗县官

  人小志气大

  英雄出少年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枣核在文中的线索作用。

  2、学习本文选材具体,小中见大的写作手法;

  3、学习本文围绕枣核设置悬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结构方法;

  4、体会海外华人的思乡心态,培养热爱自己民族和故乡的思想感情

  二、预习检测:

  1、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蹊跷(qīqiāo)掐指一算(qiā)故弄玄虚(xuán)殷切(yīn)

  嫣红(yān)玛瑙(mǎnǎo)山坳(ào)厂甸(diàn)核潜艇(qián)

  匀称(chèn)镶嵌(qiàn)国(jí)籍

  2、解释词语:

  感慨良深--感慨很深。

良,很。

  风烛残年--比喻老年人所剩的日子不多了,随时会死去。

风烛,风中燃烧着的蜡烛。

  蹊跷--奇怪。

  游子--离家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

  故弄玄虚--故意玩弄花招,迷惑欺骗人。

玄虚,使人迷惑的花招、手段。

  3、填空:

萧乾:

(1910-1999)现代作家、翻译家和记者。

原名萧秉乾,曾用名萧若萍。

毕业于燕京大学新闻系。

二战期间,曾作为《大公报》的记者,奔波在西欧反法斯战场上,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特写报道。

主要作品集有:

《篱下集》、《栗子》、《人生采访》等。

著作选编为《萧乾选集》(六卷本)。

  1980年写作《美国点滴》,由《枣核》等10篇文章组成,这些特写介绍了美国现代生活及一些海外华人的心态。

  三、学习指导:

  

(一)、整体感知课文,回答下边问题: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

友人托我带几颗生枣核,用以在花园里试种一下的事。

  2、请找出文中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

  答: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答:

"枣核"

  4、围绕枣核,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

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理解文章,用适当的词填空,完成下图。

  第一部分:

(1)索枣核

  第二部分:

(2-4)得枣核

  第三部分:

(5-10)话枣核

  第四部分:

(11)话主题

  

(二)、咬文嚼字

  1、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若改为"他放在手中,像比什么都贵重",与原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托",是手掌或其他东西向上承受物体;"托"在掌心"似乎是在感受枣核的分量,显得十分珍惜。

改后的句子,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2、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若改为"这里过圣诞,我想旧历年"与原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

过旧历年是炎黄子孙的文化传统,"一"过圣诞,就想旧历年,用上面的句式强调了旧时的同窗游子思乡之情的浓烈和深沉。

  3、他劈头就问我:

"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

"(若"劈头"换成"突然",句意有什么变化?

  答:

"劈头"有一开始就突然的意思,久别重逢,旧时同窗把"我"安顿好后,不叙别情,却领我去后花园,劈头就问后花园怎样,是为了炫耀后花园的"家乡味"。

实际上是表示自己蛰居海外乡思心切,急于倾诉思乡之情。

换成"突然"就表达不了上述意思。

  4、"你相信吗?

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

"

  (若删去划线部分,句意有什么变化?

  答:

划线部分表明旧时同窗堆假山时十分仔细。

突出了海外赤子的乡土情结。

删去划线句子,则表达不了这种情感。

  (三)、体悟情感

  1、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他想做什么呢?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答:

这位友人想在自家园中种下一颗枣树--因为他思念家乡

  2、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思乡的心理活动?

  答:

(1)、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

(2)、体会出游子的心境(3)、想厂甸,想隆福寺(4)、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5)、近来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

  3、哪些句子描写思乡的行动?

  答:

(1)、栽杨柳树,种睡莲。

(2)、亲手建造"北海"。

(3)、追忆在北海泛舟的日子。

(4)、试种家乡的枣树。

(暂未做)

  4、老人的花园里既有垂柳、睡莲,还有北海,还即将种下枣树,老人何以这样不辞辛苦,不嫌麻烦?

而且她已到了风烛残年,到哪年才能看到枣树长大?

有种枣树的必要吗?

  答:

有必要,老人是把思乡的感情寄托在这些事物上,寄托在这几颗看来普通平常的枣核上,真是满园景色,满园乡情--这就是老人表达思乡之情的独特的方式。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5、文中美籍华人"家庭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还感到"心中总像是缺点什么",为什么?

  答:

缺的是踩在祖国大地上的踏实感及主人翁之感,缺的是与故友欢聚的温馨,缺的是故乡亲人的亲情......

  因为:

身处异国他乡,缺少故乡的风土人情,缺少乡情乡韵,这里不是心的归宿。

2020年春学期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

一、请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6分)

羊圈(juànquān)干涸(ɡù hé)啜泣(chòchuò)

无奈(nàinài)凑(còuzòu)巧船弦(xuánxián)

二、我能正确拼写,请注意写字姿势,把字写漂亮。

(5分)

1.老人正shūhuăn()平稳地听着美妙的音乐。

2.人类quēshăo()空气将不能生存。

3.那天,我抓住了一只飞蛾,它在我手中拼命zhēnɡzhá()着!

4.当天边隐去最后一抹wănxiá(),街灯初亮的时候,夜幕jiànɡlín()了。

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

(12分)

兴高( )( ) 亡羊补( )女( )补天 ( )( )叠嶂

()()奔月( )而不舍废寝( )( )( )耳盗铃

1.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2.来自神话传说的成语。

3.“”指不断地镂刻。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4.陈景润学习很认真,经常,游弋在书的王国里。

四、填写合适的关联词语。

(4分)

1、(     )没有太阳,(     )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2、有了这种“吃”水果的机器人,果农们就轻松了,(     )坐在办公室里指挥他们(    )行了。

3、(      )刮风下雨,爸爸(      )按时上班,从不迟到。

4、小云学习成绩优异,(      )靠天赋,(      )靠勤奋。

5、读句子,想想带点词的意思再选择。

(9分)

1.致:

 ①给予;②集中;③达到;

精密精细;

情趣。

(1)做工精致;()

(2)专心致志;()(3)致谢()。

2.熟:

①植物的果实完全长成;②食物加热到可以食用的程度;③因为常见而知道得清楚;

熟练;

程度深。

(1)小妹妹在床上熟睡了。

()

(2)杨梅睡了。

()

(3)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睡悉。

()

3.闹:

 ①喧哗,不安静;②吵,扰乱;③害病,发生;

干,搞;

开玩笑。

(1)街上很热闹;()

(2)都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3)吃了不干净的东西会闹肚子。

6、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工人们留下了那棵橡树。

(改为“把”字句)

2、家乡的春天是个美丽的地方。

(修改病句)

3、少先队员不能向困难低头。

(改为反问句)

4、月牙儿像弯弯的小船,斜挂在夜空。

(仿写比喻句)

5、小花鹿在河边走。

(改为拟人句)

七、我会背,我会填。

(22分)

1.“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这句话从、、

三个方面写了小燕子的,突出了它的特点。

《咏柳》的作者是_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

“碧玉妆成一树高”中的“妆”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诗的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的颜色非常鲜艳。

头上的羽毛像,绣满了

背上的羽毛像。

腹部的羽毛像。

”这段话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通过、、等描写颜色的词语体现了翠鸟的特点。

4.“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这句话中的“他”指的是。

这句话是对他的描写,他当时在想。

八、课外阅读。

(12分)

我家的小园

  我家的东南面有一块长方形的小园,里面种着各种蔬菜、花草和树木 这里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

  春天到了,大地像铺上了一条绿毯子,园子里一片绿油油,一群小鸟停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静静的小园开始热闹起来。

  夏天,一行行向日葵茁壮地成长,高大的茎上绽开着朵朵金黄色的圆圆的大花盘,迎着朝阳怒放。

火红的石榴花,散发着诱人的清香,引来了一群群蝴蝶和蜜蜂,在花的周围翩翩起舞,纵情欢歌。

一排排玉米威武地挺立着,棒槌大的玉米长在秸上,吐着红樱。

菜园里,茄子紫了,西红柿红了,顶花带刺的黄瓜挂满了架。

望着这丰硕的果实,使我倍感小园的可爱。

  秋天,喇叭花开了,在绿丛中伸出了一支粉红色的小喇叭,正在为小蜜蜂吹奏动听的曲子。

石榴熟了,红色的果皮裂开了,露出了珍珠般的颗粒,好像迎着人们咧嘴笑着。

这一切怎能不惹人喜爱呢?

  冬天,一场大雪过后,园里的树披上了白雪,残秧披上了白雪,地上也盖满了厚厚的白雪,麦苗不见了,小鸟不见了,蝴蝶不见了,整个小园成了银装素裹的白色世界,寂静无声。

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

“好美啊!

小园。

  小园如此美,真是一幅诱人的四季画。

1.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果实饱满而硕大。

()

(2)雪后的美丽景色,一切被银白色包装起来。

()

2.把文中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换一种说法后不改变原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按照________顺序记叙介绍小园的美的。

4.课文首尾照应的句子是:

5.你喜欢这个小园吗?

为什么?

九、综合实践。

(5分)

一年四季,我们感受着春天的温暖,夏天的炎热,秋天的凉爽,冬天的寒冷,四季分明。

 1、说说不同季节植物生长和动物活动情况?

2、观察不同季节里人们的生活变化。

十、习作。

(15分)

题目:

假如

要求:

1.展开想象,把自己的所想写下来。

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

2.字数在300字左右。

150字

300字

 

三年级下册语文

参考答案

一、请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6分)

羊圈(juàn√quān)干涸(ɡù hé√)啜泣(chòchuò√)

无奈(nàinài√)凑(còu√zòu)巧船弦(xuánxián√)

二、我能正确拼写,请注意写字姿势,把字写漂亮。

(5分)

1.舒适2.缺少3.挣扎4.晚霞降临

4、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

(12分)

兴高(采)(烈)亡羊补(牢)女(娲)补天  

(重)(峦)叠嶂(嫦)(娥)奔月

(锲)而不舍(掩)耳盗铃

1.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亡羊补牢掩耳盗铃

2.来自神话传说的成语女娲补天嫦娥奔月。

3.“锲而不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