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74616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6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部编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

《部编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

部编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上册

17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文中“亦、宜”等5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抹、磨”,正确书写“断、楚”等13个字。

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会默写《望天门山》。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采用看注释、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诗句中重要字词的意思,在理解重要字词的基础上理解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体会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感受古诗中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字典理解诗句中重点字词的意思,进而理解诗句的意思,直至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书写“断、楚”等5个生字。

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词义句意,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理解诗意,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资料。

1.师:

李白是唐朝最伟大的诗人,你们一定积累了不少他的诗吧,谁来给大家朗诵一首?

2.师:

同学们朗诵得真熟练,感情也很丰富。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板书:

李白)关于李白,你了解多少?

3.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

李白的图片及简介资料。

4.课件展示:

《望天门山》及主题图。

设计意图:

由学生熟悉的古诗引入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古诗,自学生字词。

1.范读课文,边听边画出古诗中出现的生字。

课件展示:

课文的朗读音频。

2.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笔顺及组词等内容。

断 楚 至 孤 帆

3.试着读课文。

(1)自由读古诗,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和字典理解自己画出的不理解的词语。

4.集体交流。

多媒体课件出示以下词语的解释:

 天门山 中断 楚江 至此 日边来

设计意图:

把生字词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学习,并且在学习生字词的过程中达到正确朗读课文的目的。

渗透给学生学习生字新词的方法。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指名读古诗。

2.小组交流诗句的意思。

3.集体汇报。

课件出示:

每句诗的意思。

设计意图:

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诗的意思,是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

四、品读古诗,感悟意境。

1.了解了古诗的意思之后,你知道诗人想写的是什么了吗?

用心读古诗。

2.想一想:

你觉得诗中哪些词语用得好?

你读了这些词语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3.课件出示:

诗歌意境的配图。

师:

让我们看着这幅图片,回忆诗句的意思,试着把古诗背诵下来吧。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诗的主要内容,利用图片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情感。

五、课堂小结。

  请你带着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再一次朗读这首古诗吧。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文中“亦、宜”2个生字,会写“饮、初”2个字,掌握多音字“抹”。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趣说东坡与西湖,激发情趣。

1.小朋友们,你们去过西湖吗?

(课件展示:

西湖的图片)

谁能用一些词语说说杭州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风景如画、山清水秀、游人如织、杨柳依依、山明水秀、湖水清澈……)

2.俗话说: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

有一位大诗人,他特别喜欢西湖,他第一次来到杭州就觉得这里特别熟悉,杭州几乎成为他的第二故乡。

他在杭州两次做官,像爱自己的家乡一样治理杭州,西湖在当时遇到污染的问题,他在西湖兴修水利,建起了“苏堤”和“三潭印月”两道独特的景观。

3.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苏轼)杭州西湖究竟多美呢?

今天,我们跟随这位最爱西湖的大诗人一起去看看他眼中的西湖。

板书课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多媒体课件展示课题和主题图)

设计意图:

由故事引入新课,既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又为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表达的情感做好了铺垫。

二、揭题,导入诗文。

1.通过读诗题,你读懂了什么?

(a.天气变化——初晴后雨;b.地点——湖上舟中;c.干什么——饮酒聊天)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2.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诗题的意思。

3.小结:

了解诗题是我们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苏轼写诗信手拈来,跟大家写日记似的,常常在题目中介绍一些诗歌创作的背景。

理解了诗题,我们再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读题目,感知古诗所写内容,训练学生从诗题字眼中解读信息的能力。

三、初读诗文。

1.大诗人眼中的西湖是怎样的?

大家快读一读古诗。

出示要求:

(1)放声朗读,读准字音。

(2)边读边画出古诗中出现的生字。

(3)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和字典理解自己画出的不理解的词语。

设计意图:

把生字词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学习,并且在学习生字词的过程中达到正确朗读课文的目的。

渗透给学生学习生字新词的方法。

2.检查反馈。

(1)一人读一句,其余学生读课题、作者。

(潋滟liànyàn 亦yì 宜yí)

(2)请生读古诗。

(学生评价)

(3)齐读。

3.古诗方法渗透。

(1)了解了诗题和作者,读准了古诗还不能算读好了,还得读懂古诗。

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不少古诗,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学习古诗的时候有什么读懂古诗的好办法?

(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搜集资料……)

(2)有这么多好办法大家一定要用起来。

现在,请大家边读古诗边看注释,想一想文中哪句诗写的是“初晴”,哪句诗写的是“后雨”。

四、细读诗句。

(一)感受西湖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光山色。

初晴——水光潋滟晴方好

后雨——山色空蒙雨亦奇

1.你读懂了什么?

(晴天的西湖水面波光闪动,雨天的西湖迷茫缥缈)

2.短短两句诗,两幅神奇的画卷就在我们眼前出现了。

先让我们来看一看晴天的西湖。

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

(1)借助注释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晴天的西湖水面波光闪动,是多么美好!

(2)你从诗句中哪个词知道西湖水面波光闪动?

(潋滟)

小结:

是啊!

西湖的景物在晴日里这样鲜艳明媚,如果你就是苏轼,你会怎样吟诵这句诗?

师:

面对这样美丽的湖光山色,请你用一个字来赞叹。

(好!

美!

妙!

奇!

……)诗人怎么表达?

(方好)

师:

老师用了查字典的方法来理解这个“方”字。

我们一起来看看字典上关于“方”的解释:

①正直;②副词,正,正当;③方向,方面。

请大家选择一下,赞同的小朋友举手。

3.师:

那雨天的西湖是什么样子的呢?

(1)正当诗人和友人陶醉在这明媚鲜艳的西湖山水之中时,突然,天气发生了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

谁能借助注释来说一说?

(雨天,西湖云雾迷茫,也是那么奇妙!

(2)雨天时西湖的山是什么样的景象?

(朦朦胧胧、山色蒙蒙、云雾弥漫、云雾迷茫、云雾茫茫……)

(3)这迷茫缥缈的景象用诗句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就是山色空蒙。

(4)闭眼想象一下这雨天西湖的美景,看见这样的西湖雨景你有什么感受?

(奇妙)把你的感受带入诗句中读一读。

(5)哪个字表示“也”?

(亦)“亦”就是“也”的意思,在古诗文中常常用到。

(6)西湖的美景是这样的出神入化,带着你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领略西施之美。

(1)一天之中,诗人享受了晴天和雨天两种美,非常高兴。

这时他由西湖想到了什么(谁)?

(西子)

(2)西子是谁?

(西施)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出示配图:

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美女)

(出示材料补充:

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传说西施在河边洗衣,鱼儿看到西施的美貌以后都忘记了游动,沉了下去。

2.淡妆浓抹总相宜。

(1)哪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西施的赞美?

(淡妆浓抹总相宜)

(2)“淡妆浓抹”是几种装扮,有什么特点?

(淡妆素雅,浓抹鲜明艳丽)

(3)西施是着淡妆好呢,还是浓抹好?

看看诗人是怎么赞美的。

(都好)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总相宜)

(4)这句话仅仅是在赞美西子吗?

(还在赞美西湖)谁读懂了这句话?

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晴天的西湖就如同西施浓抹,雨天就如西施淡妆,不管晴天雨天都适合西湖)

(5)引读:

女生,我们一起来赞一赞这美丽的西湖。

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恰似西子的浓抹;雨天的西湖——山色空蒙雨亦奇,恰似西子的淡妆;一天之中,诗人看到了西湖浓抹的美,领略到西湖淡妆的奇妙,想到这里,诗人不禁赞叹——(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设计意图:

边读古诗,师边引导学生从中感悟诗人所用字词的精妙。

五、朗读拓展。

1.这首诗是诗人第一次到杭州时所作的,当他第一次见到这人间天堂的奇景的时候,你们猜猜,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激动、兴奋……)带着这样的心情,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2.苏轼喜欢西湖,更喜欢用诗来描绘西湖。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望湖楼醉书》。

(1)出示诗歌,生自由读。

(2)这是什么样的天气?

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风大雨急的西湖骤雨图)

设计意图:

拓展苏轼的《望湖楼醉书》,通过对比,让生感受西湖不同的时候的样子。

六、小结。

  大自然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让美丽的西湖在不同的天气中尽显风姿,在诗人心中留下了永恒的画卷,也让我们跟随着这位最爱西湖的诗人度过了一段难忘的西湖之行。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总相宜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庭、未、盘”3个生字,会写“镜、未”等6个字,掌握多音字“磨”,继续进行自主识字练习。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义的能力;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

3.能解释诗句及其中重点词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一个秋天,诗人刘禹锡来到洞庭湖边,看到洞庭湖的美景,触景生情,提笔写下了一首诗抒发自己当时的情怀。

那么他这首诗写了什么呢?

(多媒体课件展示主题图)

2.这就是刘禹锡所看到的景色。

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说一说你从中看到了什么。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望洞庭》。

(多媒体课件展示:

课题)

4.多媒体课件展示:

刘禹锡的图片及简介资料。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古诗,自学生字词。

1.范读课文,边听边画出古诗中出现的生字。

多媒体课件展示:

课文的朗读音频。

2.学习生字。

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笔顺及组词等内容。

庭、未、磨、盘、镜、未。

3.试着读课文。

(1)自由读古诗,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和字典理解自己画出的不理解的词语。

4.集体交流。

多媒体课件展示以下词语的解释:

湖光 两相和 潭面 镜未磨 白银盘 青螺

设计意图:

把生字词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学习,并且在学习生字词的过程中达到正确朗读课文的目的。

渗透给学生学习生字新词的方法。

三、精读感悟,理解诗意。

(抓住字眼,想象意境)

1.“湖光秋月两相和”。

  这句诗交代了时间(秋天的夜晚:

“秋月”),写出了作者眼前见到的景物(洞庭湖水清澈纯净,与天上明月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

结合看插图:

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

2.“两相和”中“两”指的是什么?

(湖光与秋月)

3.“潭面无风镜未磨”:

感受“镜未磨”——风平浪静。

这里藏着一个巧妙的比喻,你读出来了吗?

(把“潭面”比作“铜镜”)

  这铜镜还没有打磨呢,有些模糊,有些迷蒙。

为什么?

(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湖面波光粼粼,如月下铜镜铺在大地,一派迷蒙之美!

4.“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指名读,想象:

白银做的盘子里放上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色田螺,看着它,你有什么感觉?

诗中的“白银盘”指什么?

(洞庭湖湖面)“青螺”呢?

(君山)再看插图,说说感受。

  遥望青山碧水,相依相伴。

那翠绿的君山恰似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好一派秀美柔和之景。

设计意图:

想象画面,设身处地地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

四、图文结合,背诵古诗。

1.多媒体课件展示主题图。

2.看着插图,想一想诗句的意思,然后试着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

背诵古诗,注重积累。

【板书设计】

望 洞 庭

洞庭湖        铜镜、白银盘

君 山        青螺

18 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9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参”,会写12个字。

正确读写本课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重点句段的品味,感受西沙群岛的富饶和美丽,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学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2.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能在读中想,在读中悟,有自己的感受。

欣赏文中优美的词句,认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难点】

  理解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句段。

【教学准备】

1.让学生自读课文,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饶、优”等9个生字,能读正确多音字“参”,会写“优、淡”等12个字。

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

(出示地图)看,这儿是我们游览过的台湾省的日月潭,这儿是我们流连忘返的新疆的吐鲁番。

在祖国南海的西北部,有一群岛屿,叫西沙群岛(板书:

西沙群岛),它由许多个岛屿组成,是我国海上的边境线。

人民海军长年驻守在那里,保卫祖国的安宁,是我们祖国的南大门,被称为我国的海防前哨。

设计意图:

出示地图谈话导入,从了解过的日月潭到吐鲁番,再引出西沙群岛,让生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幅员辽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想去西沙群岛看看吗?

让我们一起走进西沙群岛吧。

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这篇课文生字词特别多,争取把生字词读正确,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回倾听指导。

3.把自己认为难读的段落读给同桌听一听。

4.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根据学情,对难读的词语纠音。

(1)课件出示本课词语:

位于 部分 风景 优美 物产 丰富

相互 交错 成群结队 游动 堆积

宝贵 肥料 祖国 事业 发展

(2)识记多音字:

“参”的不同读音,并扩词。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6.交流:

读了这么多遍课文,西沙群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美丽的,奇异的,富饶的,可爱的……)

7.师:

大家真会读书!

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富饶的地方。

(师板书富饶的,补充课题)那么课文中就有这么一句话写出了同学们刚才说的内容,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请快速默读全文。

师根据反馈,相机板书:

 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设计意图:

学生读文后对西沙群岛有整体认知,唤起学生与文本的共鸣。

8.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哪些地方又写了物产丰富呢?

请大家再仔仔细细地读读课文,然后在自己的学习小组里交流交流。

三、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

这节课我们去欣赏风景优美的西沙群岛,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那里奇异的海水吧。

1.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哪些句子写出了它的美丽?

2.根据反馈出示: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

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3.指名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海水真美)

4.再仔仔细细地读读,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海水的美?

(颜色多,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想想这么多的颜色,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五颜六色、色彩斑斓、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5.课文中用了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板书),想想这是为什么?

(用课件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在阳光照射下海水的颜色之多,光泽之亮)

6.师:

多美的海水呀,你能用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吗?

指名读。

师:

这样的海水真是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生接读。

师:

有这么多的颜色,那是因为——生接读。

设计意图:

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来引导学生,让学生感悟海水的美丽。

四、小结拓展。

  西沙群岛那奇异的海水真美啊!

同学们一定非常想知道这里的海水为何如此奇异,请同学们回家后自己去查找有关资料,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跟随作者的描述,初步感受了西沙群岛奇妙的色彩。

海水犹如一匹巨大的七彩锦缎铺展在人们眼前,令人叹为观止。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踏上西沙群岛,去感受她的美丽和富饶吧。

二、板块研读,合作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西沙群岛的物产丰富的。

2.反馈交流,相机板书:

海水 海底 海岛

设计意图:

借助思考题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对课文有整体的感知,有利于后面课文的学习。

3.师:

让我们先去游览神奇的海底世界吧。

出示要求:

(1)找一找,课文哪一段是写海底的物产的,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2)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说说这段话向我们介绍了海底的哪些物产。

(3)填空:

海底有(    )、(    )、(     )。

设计意图:

“不动笔墨不读书”,从三年级开始就关注孩子们边读书边有针对性地进行标注的能力。

4.这些物产有什么特点呢?

再读课文,填空。

(课件出示)

  海底有(         )的珊瑚、(       )的海参、(       )的大龙虾、(        )的鱼。

5.具体了解海底的物产。

(1)珊瑚。

①找出文中描写珊瑚的句子,读一读。

(课件出示句子)

②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A.生长地点:

岩石上

B.形状多:

有的像……,有的像……

  明确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珊瑚比作绽开的花朵、分枝的鹿角,理解“绽开”。

(点击“珊瑚”两字,出现形如绽开的花朵、分枝的鹿角的珊瑚图片)

C.珊瑚的形状多,我们用哪个词来形容,更为恰当?

(各种各样)

齐读句子:

这些各种各样的珊瑚是那样美丽,让人百看不厌,现在我们一起把描写珊瑚的句子再读一读。

(2)海参:

看图片,理解“懒洋洋”,了解海参的活动方式:

蠕动。

(3)大龙虾:

威武的大龙虾又是什么样的呢?

请同学们读读写大龙虾的句子,你能不能用自己的动作把大龙虾的样子表现出来?

  指两生上台表演,结合动作并看图,掌握“威武”的音形义。

(4)鱼。

①读一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自己最大的感受。

(鱼多)

②(课件出示句子)读课文中写鱼的句子,思考,主要写出了鱼的什么很多?

(数量、品种)

③从哪儿看出鱼的数量多及种类多?

(成群结队、数不清、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有的……有的……有的……)

理解:

“有的……有的……有的……”一句主要写出了鱼的哪些特点?

(形状、颜色)明确并列段式。

出示:

“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这句话的意思是(  )。

①水和鱼正好各一半。

②水很多。

③鱼很多。

师:

“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说明了西沙群岛的鱼很多,夸张地描述了鱼占了海洋中的一半。

这一句讲西沙群岛海里的鱼非常多,并非真的是水和鱼各占一半。

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来讲鱼多,显得很恰当,也很形象。

6.过渡:

如果说海里是鱼的世界,西沙群岛的岸上就是鸟的天下。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

A.读完后,你知道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吗?

课文通过写什么来突出“鸟的天下”?

(树多、鸟多→鸟蛋多→鸟粪多)

师:

这段话先总写“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再接着写树多、鸟多、鸟蛋多、鸟粪多,从总到分,让人相信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

B.学生从“鸟的天下”“各种”“遍地”“厚厚”等词语体会到“鸟多”。

C.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

抓关键词句来体会文字所表达的意思与情感。

三、拓展练习。

课件出示:

看到西沙群岛如此美丽富饶,你最想做什么呢?

画一画:

用你的彩笔画一画西沙群岛的景物。

写一写:

写一两句赞美西沙群岛的话。

说一说:

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说一说西沙群岛的其他鱼、贝壳或鸟。

编一编:

编写西沙群岛导游词。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一项进行拓展,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四、总结全文。

  西沙群岛真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老师相信祖国的西沙群岛必将在你们的手中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板书设计】

19 海滨小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1个生字,学习多音字“臂”,会写13个字。

正确读写本课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海滨小城几个场景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方法,帮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的方法。

2.抓重点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

2.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海滨小城的美好。

2.积累好词佳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海滨小城几个场景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场景特点,按照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学习多音字“臂”,会写13个字。

正确读写本课生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优美。

我们刚刚游览了富饶的西沙群岛,今天老师就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座具有南国风光的美丽的海滨小城。

(板书课题:

海滨小城,学生齐读课题。

2.鼓励质疑: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1)课文写了海滨小城的哪些景象?

(2)海滨小城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根据题目质疑,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检查生字新词。

重点强调“胳、臂、甚、至、满、载”的读音。

海滨 海鸥 棕色 胳臂 渔民 遍地 理睬

躺着 靠岸 亚热带 石凳 每逢 甚至

摆着 整洁 满载

2.同桌互相指读生字。

3.集体交流识字方法。

形声字结构特点:

比如“滨”,形旁是“氵”,表示与水有关,“宾”是声旁,表示读音。

另外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识记“渔、遍、躺、靠、踩、洁”等。

形近字辨析:

业—亚 浩—洁

4.“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

5.让学生默读课文,将生字新词在文中圈出来。

引导学生找出多音字“臂”,并组词区分。

设计意图:

用不同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读准字音,加深对生字新词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