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语上册语文第三单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77087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语上册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六语上册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六语上册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六语上册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六语上册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六语上册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六语上册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六语上册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六语上册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六语上册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六语上册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六语上册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六语上册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六语上册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六语上册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六语上册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六语上册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六语上册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六语上册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六语上册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语上册语文第三单元.docx

《六语上册语文第三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语上册语文第三单元.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语上册语文第三单元.docx

六语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

修改栏

第三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

小说《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的美好心灵。

《别饿坏了那匹马》则讴歌了一群普通群众,特别是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

《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

《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

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

围绕本组主题,口语交际安排了“辩论:

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

“课外书屋”向学生推荐阅读作品,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发现人间真情,熏陶学生的情操。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18个生字,正确读写“勉强、心惊肉跳、忧虑、抱怨”等词语。

2、理解文中重点词句,读懂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3、在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了美好情感。

4、引导学生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到人间处处有真情。

三、单元重难点: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那种淳朴善良、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的美好品质。

(重点)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四、单元课时安排:

《穷人》2课时

《别饿坏了那匹马》1课时

《唯一的听众》2课时

《用心灵去倾听》1课时共10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回顾·拓展三》1课时

单元测试2课时

9、穷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4、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资料、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解题

1、穷人是什么意思?

(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

2、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

托尔斯泰的资料。

4、师:

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

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3、抽生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开火车朗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

每段讲的是什么?

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

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段(3~11自然段):

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

第三段(12~27自然段):

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评:

这一环节旨在扫除阅读障碍,感知大意,总揽全局。

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物质上的贫穷)。

1、穷人是什么意思?

(物质上的贫穷)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

(桑娜渔

夫西蒙)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

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_____;孩子们没有_____;

吃的是_____,菜_____鱼。

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

寡妇的日子_____!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_____垂下来。

母亲的临死的时候,拿_____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_____包住他们的小脚。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四、作业: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3.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3.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回顾复习

回忆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理解:

“穷”人(精神上的富有)

1、课文只写了穷人的穷吗?

你认为他们穷吗?

2、默读课文,说说桑娜和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善良、爱帮助人、勤劳、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有同情心、淳朴……)

师:

广大劳动人民生活虽然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他们不是穷人!

3、你是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

4、请找出描写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句子,用“──”勾出来。

三、细读重点句,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并有感情朗读

1.课件出示:

(1)、屋外寒风呼啸……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中安静地睡着。

读了描写环境的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

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那就通过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2)、对西蒙家场景的描写。

2.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1)、桑娜沉思……

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

(2)、她忐忑不安地想:

……

为什么会想到这些?

这里如此多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体会桑娜善良的好品质。

(3)、“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你觉得呢?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不仅桑娜有高尚的品质,文中还有谁有?

找出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体会渔夫高尚品质。

(1)、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

(2)、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

(3)、同桌分角色读。

读完后,你有什么疑问?

两个“沉默”各有什么含义?

(4)、课件出示: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这个熬字说明什么?

(他为了抚养邻居家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劳动。

他与妻子同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4.小结:

课题是穷人,可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穷人的贫困与艰辛。

同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

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文学功底。

三、小结全文、续写课文

1.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

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

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2、学生交流续写,评价作品。

四、推荐阅读

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很多,老师希望你们在课余时间多多拜读他的

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板书设计:

           

9、穷人

勤劳、善良、有同情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

教学反思: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事例、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讲一个关于善意的谎言的故事

1.板书“欺骗”并理解“欺骗”。

2.生活是复杂的,并不仅仅是几句话能概括得了的。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场特殊的欺骗。

齐读课题:

别饿坏了那匹马

3.关于这场欺骗,你们想知道什么?

(1)谁欺骗谁?

(2)为什么欺骗?

(3)怎么骗?

二、结合自读导语,默读课文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3.反馈交流。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

赞扬了作为书摊主人的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第一次是残疾青年叮嘱“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时说的;第二次是“我”担心马饿坏了,急着推门进去时说的。

(这两次的意思不一样,第二次是“我”真的担心误了喂马时间而饿着马。

而第一次,表面上是残疾青年让“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不要耽误时间,饿坏了马。

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样一匹马,残疾青年怕“我”因卖马草耽误时间,耽误学习而善意地欺骗了我。

(3)为什么会有这个欺骗故事?

这场欺骗的动机是什么?

(为了帮助我能继续看书。

由此可以看到残疾青年善良、宽厚、善解人意的美好的心灵!

三、抓住重点句,感悟人物品质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

2.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

A.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

“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

”(为什么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

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

B.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

“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

”(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

C.“别别别……”他急了,“碧云!

碧云!

”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

等碧云来拿!

”(他为什么急了?

D.可是迟了!

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

那匹马呢?

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

(同学们,“我”走进了后院,看到了心目中那匹香甜地吃着马草的马吗?

那么,“我”看到了什么呢?

请大家把句子再读读,看哪个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马草一天天多起来,青年仍把马草收下来,说明了什么?

“我”一直将马草卖给青年,以为他真的有那匹马。

现在看到了马草,明白了真相,“我”心情如何?

刚才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课文,了解了人物的情感。

读课文就是要学会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情感。

那么“我”难道仅仅只看到了马草吗?

3.现在就请大家读这段课文,仔细体会其中的感情。

4.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

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

(父亲也很善良。

父亲虽然赞同“我”看书,但他知道青年的生活的艰难,所以忍痛打了“我”,让“我”去扯马草换钱。

他还不忘利用匆匆翻书的机会,在书里夹上几张毛票,维护了青年的自尊。

碧云同样善解人意。

她很能理解哥哥的想法,配合着哥哥把谎言维持下去。

5.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些人物的美好品质呢?

四、总结

课文写摊主说谎是为了成全我看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

从这个角度来看,残疾摊主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身边又这样感人的事迹吗?

五、联系课文内容,续写一个片段

可是迟了!

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萎焦黄的马草──前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马草!

那匹马呢?

甜甜地吃着我拔的马草的那匹马呢?

我扭头冲了出来……我突然间明白了。

 

板书设计: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残疾青年                          我

      热心、善良             爱读书、诚实、有志气

教学反思:

 

11、唯一的听众

教学目的:

  1.“听众”形象与心理的评析与探究;

  2.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层领悟;

  3.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

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教学重点:

 “听众”形象与心理的评析与探究;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层领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出现的生字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出现的生字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父亲和妹妹认为男孩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因为他拉出的小夜曲听起来就像是锯桌腿的声音,可是有一天锯桌腿的声音变成了真正的音乐,这究竟缘于何人?

让我们一起走进《唯一的听众》。

二、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三、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易读错的字词。

   1.易混易错字

   2.词语解释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章层次,并思考:

   1.说一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文章层次

    ①家中练琴遭冷遇

    ②林中练琴遇知音

    ③舞台演琴生感慨

   3.在遇到老妇人之前,别人对“男孩”的评价是这样的?

男孩的心情

有是怎样的?

五、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复述课文的一个场景

    方式:

①在语言创新、添加、改造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重组讲述;

       ②直接记忆式情感诵读原文。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听众”形象与心理的评析与探究;

  2.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层领悟;

  3.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

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教学重点:

   “听众”形象与心理的评析与探究;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层领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

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

   1.听写生字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说说文章你最喜欢的一个场景

二.深入阅读课文,并思考

   1.唯一的“听众”是何时进入我的眼帘的?

“听众”来林中的前后目

的是否一致?

因何而改变?

   2.“听众”的语言随着听琴的时间推移,其内在含义是怎样变化的?

   3.“听众”的关注、鼓励、帮助、宽慰对我的心理变化作用如何?

 使我有了信心勇气和毅力:

暗暗有了几分信心、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的

感觉、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我渐渐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

三.开动脑筋想一想

   1.当“我”初次遇到“老妇人”时,如果老妇人告诉“我”她是音乐

学院教授的话,“我”的情形将怎样?

   2.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想像一下老人想帮“我”时和看到“我”

成功时的心理活动?

   

3.文中妹妹这一角色可以删去吗?

你的理由是什么?

   4.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出了哪些内容?

四.生活故事

  在你的的生活中,是否也遇见过这样一位能理解你、关爱你、宽

慰你的“听众”,使你摆脱了困难、困境、困惑,请你以“经历”为题,把它记述下来,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11、唯一的听众

       老人给我鼓励、信心、力量、帮助

教学反思:

 

12*用心灵去倾听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3、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3、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人间处处有真情啊!

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个关于“倾听”的真情故事。

2、出示课题:

用心灵去倾听,怎样的听是“倾听”?

用心灵怎么去倾听?

二、初读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地方做个记号,再读一遍。

自己特别有体会的句子可以划下来。

2、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3、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

4、你画出了哪些句子,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研读感悟

1、苏珊,一个普普通通的接线员,我还没有见过她时,已把她当作──(学生:

我的第二个母亲)

(1)、出示句子:

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2)、我却把从未谋面的苏珊当成了我的第二个母亲,这是对苏珊多么高的评价啊!

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让我们从课文中去找答案。

(3)、学生交流谈感受。

(4)、苏珊面对一个从未谋面的小孩,她付出了母亲般的爱心。

(5)、再次齐读:

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2、那么,苏珊是怎么看待“我”和她之间的交往的?

引读:

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

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

3、同学们,苏珊对“我”母亲般的关爱一直到她离开人世之前,细心的孩子,不知你发现了没有?

出示苏珊留言:

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讨论:

苏珊为什么要留言?

你怎么理解她的留言内容?

4、请同学们想一想,苏珊在写留言前会想些什么?

小练笔:

就要离开了,苏珊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交流练笔。

四、总结深化

1、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读课题,齐读:

用心灵去倾听。

用心灵去倾听的是什么?

2、同学们,让我们用爱心去对待生活,让爱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扎根!

板书设计:

12、用心灵去倾听

我苏珊

以为苏珊是小精灵

砸伤手用魔法帮助

聊天耐心解释

金丝雀死了“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约定见面去世

怀念用心灵去倾听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

2、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

3.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人间处处有真情。

4、养成自己修改习作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

2、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

3.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人间处处有真情。

教学过程:

一、读题引入

1、读课本“口语交际”,理解辩题。

2、确定观点,准备辩论

先确定自己是持反对还是赞成的观点,再选择支持自己观点的事例

准备5分钟。

小组辩论

(1)八人为一组,进行辩论,每组推荐一人准备参加全班辩论。

(2)辩手根据同伴的提示,对自己的发言进行补充修改。

班级辩论

(1)说明要求:

在辩论中要做到态度诚恳,语言得体,阐述观点要言之有理等。

(2)分组:

根据所持观点将全班分为两组。

二、辩论

师生点评辩论情况。

三、课堂小结

肯定双方说得对的地方,以使对问题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辩论

教学反思:

 

回顾·拓展三

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悟。

2、积累谚语。

3、推荐课外读物。

课前准备:

1、至少各摘抄一个有关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片断。

2、收集与“诚信”有关的名言警句,可活用在“辩论”运用过的。

3、根据“课外书屋”的推荐书目,布置学生提前了解相关书籍,给自己喜欢的书籍写一段广告词、一份推荐书或简介。

教学过程:

一、对话导入

1、读着一篇又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享受着一份又一份美丽的感动,浸润着我们一颗又一颗善良的心灵,真的很快乐!

今天就让我们快乐地走进“回顾·拓展三”,进行一场知识大比拼!

怎么比拼呢?

请浏览一下课本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三部分内容。

2、师生讨论比拼方式与方法。

3、总结讨论结果:

积累警句多的为“收藏家”,朗诵用情的为“朗诵家”,理由说得充分的为“演说家”。

比拼一:

分享精彩片断

4、讨论分享程序:

朗读精彩片断→分析精彩片断→说明分享理由。

分享精彩片断一──环境描写。

(1)、指名读来自课文的片断→分析片断→说明分享理由。

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2)、学生自告奋勇读来自课外的片断→分析片断→说明分享理由。

其他同学再评价、补充。

(3)、再推荐一名学生读自己习作中的精彩片断→自我剖析→说明分享理由。

教师小结:

同学们不仅能用心用情地读,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分享理由,还能理解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真是厉害!

希望各位继续努力,各显神通,争取成为班级中真正的收藏家、朗诵家、演讲家。

预祝本次大比拼,人人有所得!

同桌分享自己收集的环境描写的精彩片断。

分享精彩片断二──心理活动描写。

(1)、组内分享,注意倾听与评判。

(2)小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班级分享,教师积极参与各小组,搜索“最佳分享者”。

(3)、几名学生向全班交流,其他学生评价、补充。

(4)、教师适时点拨、归纳,关注学生的倾听习惯、评价措辞、补充的方法。

民主评选第一轮的朗诵家、演讲家、收藏家,并用热烈掌声表示祝贺与鼓励。

比拼二:

读悟警句

1、把“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朗读成诵。

(1)、学生自选日积月累中的一句名言警句,向全班作深入浅出的解释,如同学都举手表示懂了,此生即为本轮演讲家的竞争对手。

(2)、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根据学生实际,难理解的名句进行趣味性操练:

同桌互说。

(3)、至少背诵5句中的2句,指名背诵成功者为本轮朗诵家竞争的实力派选手。

2、朗读课外收集的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

(1)小组长负责:

比比本小组谁收集的名言警句最多,并记录姓名、条数报学习委员,由班长宣布本轮的收藏家,宣布前请老师鉴定。

(2)同桌互谈自己收集的名言警句,向小组长推荐优秀者。

(3)小组长负责:

竞选本组最佳名言警句朗诵家。

(4)各小组最佳朗诵家竞选班级朗诵家,朗诵前由小组长说明推荐理由。

(5)全班参与评选。

3、民主选举第二轮的朗诵家、演讲家、收藏家。

比拼三:

推荐优秀书籍

1、自由朗读“课外书屋”中对《绿山墙的安妮》一书的介绍。

2、通过谈话提问,了解学生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准备,对文中提及的《根鸟》、《窗边的小豆豆》、《小海蒂》的熟知程度。

3、知识大比拼──课外书屋中,你认为哪本书最值得推荐?

我们来发表演说,说出你的理由。

看谁勇敢;看谁最幽默;看谁的书最有吸引力;看谁的书最值得看!

(1)发表演说要有称呼,有开场白,有结束语;还要注意声音响亮,富有感情;态度自然大方。

(2)自练。

(3)自荐,上台推荐书籍。

(4)学生举手上台挑战擂主。

(5)评价两位选手,确定新擂主。

(6)鼓励学生挑战新擂主,再作分析与评价。

(7)根据小组交流,推荐新的挑战者,产生新擂主。

(8)推荐本轮演讲家、收藏家、朗诵家候选人名单。

比拼四:

合创精美小报

1、教师小结过渡:

通过一次一次紧张而快乐的比拼,同学们的收获更多了,体会更深了,对同学的了解更全面了,对吗?

我想如果把这一块一块分散的比拼内容进行信息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