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78888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虚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文言虚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文言虚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文言虚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文言虚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文言虚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文言虚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文言虚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文言虚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文言虚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文言虚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文言虚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文言虚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文言虚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虚词.docx

《文言虚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虚词.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虚词.docx

文言虚词

【高频考点解读】

文言虚词是区别于文言实词的一个相对概念。

这里的“相对”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相对于文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范畴,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兼词等;二是具体到某一个词,会有虚词的义项,也会有实词的义项,所以不能说哪一个词一定是虚词,它在特定语境中也会作实词的。

【热点题型】

题型一代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代词指代对象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于是饮酒乐甚,扣弦而歌之 之:

代下文所唱的歌

B.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其:

他们

C.若入前为寿……请以剑舞若:

你们

D.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而:

通“尔”,你

【解析】 

(第一步)其、若、而为人称代词,之为指示代词。

(第二步)联系语境可知C项解释有误,因为“若”应指“你”,代指项庄。

【答案】 C

【提分秘籍】

对于“代词”题,应从下面几点入手:

第1步,分类记忆

如第三人称代词有:

其、之、彼、厥;近指代词有:

是、斯、此、然、兹;疑问代词有:

何、曷、胡、奚、安、焉、孰等。

第2步,联系语境

如“视之,形若土狗”“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的“若”,前者是实词,为“像,好像”之义;后者才是虚词,作第二人称代词用。

题型二副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例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B.

C.

D.

【答案】 D

【提分秘籍】

对于“副词”题,应从下面几点入手:

第1步,看清位置

副词一般修饰动词、形容词,起着限制作用。

分析是不是副词首先看看其后是否连接动词、形容词。

第2步,全句关照

分析副词意义应该在全句的基础上进行,如“乃”,同样是副词时,有“于是,就”“才”“竟然”等义项。

题型三介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例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B.

C.

D.

【答案】 D

【提分秘籍】

对于“介词”题,应从下面几点入手:

第1步,了解用法

介词后应有名词或代词,组成介宾短语做状语,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看出是否为介词了。

第2步,联系语境

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

题型四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例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B.

C.

D.

【解析】 

(第一步)A项而:

①连词,表修饰,不译;②连词,表转折,然而,但是。

B项以:

①连词,表并列关系,译为“并且”;②连词,表顺接关系。

C项与:

①②均为表并列的连词,“和”“跟”“同”的意思。

D项且:

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示更进一层说,译为“况且”。

(第二步)调动以前的储存,进行验证。

【答案】 C

【提分秘籍】

对于“连词”题,应从下面几点入手:

第1步,认清关系

应把握词和词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这对认清连词的用法有重要的作用。

第2步,分类总结

如“而”字,可以表示修饰、顺承、并列、递进、因果、假设、转折等多种关系,可以在复习的过程中分别举例总结。

题型五助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例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B.

C.

D.

【答案】 D

【提分秘籍】

对于“助词”题,应从下面几点入手:

第1步,积累总结

在文言虚词中,助词所占的比重并不大,所以归纳总结并不麻烦。

第2步,把握用法

要知道助词并没有实际意义,因此,要看清虚词的位置。

一些虚词在句中位置不同就起不同作用。

比如“也”,句末表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高考押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9分)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

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

元和初,权知国子博士。

改都官员外郎,迁职方员外郎。

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

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

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

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

愈坐是复为博士。

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迁刑部侍郎。

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

宪宗遣使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

王公士人奔走膜拜,愈闻恶之,乃上表。

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

裴度、崔群曰:

“愈言讦牾,罪之诚宜。

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

愿少宽假。

”帝曰:

“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

”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

既至潮,以表哀谢。

帝得表,颇感悔,欲复用之,曰:

“愈前所论是大爱朕,然不当言天子事佛乃年促耳。

”皇甫镈素忌愈直,即奏言:

“愈终狂疏,可内移。

”乃改袁州刺史。

袁人以男女为隶,过期不赎,则没入之。

愈至,悉计庸得赎所没,归之父母七百余人。

召拜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

愈性明锐,不诡随。

与人交,终始不少变。

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

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愈官显,稍谢遣。

其徒李翱、李汉、皇甫湜从而效之,遽不及远甚。

从愈游者,若孟郊、张籍,亦皆自名于时。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有改动)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

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

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

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

元佑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

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

民既悦服,则出令曰:

“愿新公庙者,听!

”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或曰:

“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

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

”轼曰:

“不然!

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

而潮州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①,若或见之。

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

”元丰七年,诏拜公昌黎伯,故榜曰:

“昌黎伯韩文公之庙。

(节选自苏轼《潮州韩文公②庙碑》)

注:

①焄蒿凄怆:

熏香祭祀引起凄怆的感情。

②韩文公:

韩愈,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后刺史恶之,按其狱按:

查办

B.持示宰相,将抵以死抵:

抵偿

C.愈终狂疏,可内移疏:

粗疏

D.诏拜公昌黎伯,故榜曰榜:

诏书

解析 榜:

木匾、匾额。

答案 D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三日,乃送佛祠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B.过期不赎,则没入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从愈游者,若孟郊、张籍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如水之在地中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解析 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韩愈直言无所忌。

他认为华阴令柳涧案件是前后刺史勾结造成的,上书请求治刺史的罪。

后御史重审此案,韩愈受到了牵连。

B.韩愈为官能够造福百姓。

因有人从中作梗,韩愈从潮州改任袁州刺史,在袁州他赎买七百多奴隶,让他们回家与父母团聚。

C.韩愈聪明敏锐,不会诡诈善变;能够始终如一地接纳提携后进之士,经他指导的“韩门弟子”中像孟郊、张籍称名于当时。

D.韩愈在潮州刺史任上兴办教育,潮州人信仰、缅怀他。

作者以“凿井得泉”为喻说明韩愈对潮州深怀眷恋之情,为韩愈正名。

解析 “始终如一”错误,孟郊、张籍非“韩门弟子”。

答案 C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愈言讦牾,罪之诚宜。

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

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韩愈上书攻击触犯皇上,治他的罪确实应该。

但是如果不是心里怀着极大的忠诚,怎么能这样做呢?

(2)凡是用来培养士子、治理百姓的措施,完全以韩公为榜样。

(3)韩公远离京城约万里,贬官到潮州,不到一年就回去了,他死后如果有知觉的话,是不会眷恋潮州的,这很明显。

参考译文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

他操行坚定端正,言论鲠直无所顾忌。

元和初年,暂时任国子博士。

改任都官员外郎。

升任职方员外郎。

华阴令柳涧有罪,前任刺史上奏弹劾他,没有答复而刺史离职。

柳涧指使百姓拦路索要军队停驻时差役的工钱,后任刺史厌恶他,审查这个案子,把柳涧贬为房州司马。

韩愈路过华州,认为刺史暗中互相勾结,上疏请求处理。

御史复查后,查出柳涧有贪赃罪,再次贬为封溪尉。

韩愈因此受牵连重任国子博士。

改任比部郎中、史馆修撰,升任刑部侍郎。

韩愈到潮州后,上表悲哀地谢罪。

皇帝接到奏表,十分感动追悔,打算重新任用他,说:

“韩愈以前议论的事是出于对朕的爱护,但是不应该说天子事奉佛就会寿命短促。

”皇甫镈向来忌恨韩愈直率,就上奏说:

“韩愈毕竟太狂妄,可以暂且酌情内移。

”于是改任袁州刺史。

袁州人为了借钱将儿女抵押给人作奴隶,过期无力赎回,就归债主所有。

韩愈计算出全部费用赎回已经归债主所有的人,还给他们父母的有七百多人。

召入朝廷拜授国子祭酒,改任兵部侍郎。

韩愈天性聪明敏锐,不随波逐流。

与人交往,自始至终没有一点改变。

成全后辈,常常帮助他们成名。

凡受过韩愈指教的人,都称“韩门弟子”,韩愈官位显达后,逐渐谢绝教授。

他的门徒李翱、李汉、皇甫湜从而效法他,就远远不及他。

跟韩愈交往的,如孟郊、张籍,也都有成就闻名于当时。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有改动)

从前,潮州人不知道学习儒道,韩公指定进士赵德做他们的老师。

从此潮州的读书人,都专心于学问的研究和品行的修养,并影响到普通百姓。

直到现在,潮州被称为容易治理的地方。

潮州人敬奉韩公,吃喝的时候必定要祭祀他,水灾旱荒、疾病瘟疫,凡是有求助于神灵的事,必定到祠庙里去祈祷。

可是祠庙在州官衙门大堂的后面,百姓以为进出不方便。

前任州官想申请朝廷建造新的祠庙,没有成功。

元佑五年,朝散郎王涤先生来担任这个州的知州,凡是用来培养士子,治理百姓的措施,完全以韩公为榜样。

老百姓心悦诚服以后,便下命令说:

“愿意重新修建韩公祠庙的人,就来听从命令。

”老百姓高高兴兴地赶来参加这项工程。

在州城南面七里选了一块好地方,一年后新庙就建成了。

有人说:

“韩公远离京城约万里,而贬官到潮州,不到一年便回去了,他死后有知的话,是不会深切怀念潮州的,这是明摆着的。

”我说:

“不是这样的,韩公的神灵在人间,好比水在地上,没有什么地方不存在。

而且潮州人信仰得特别深厚,思念得十分恳切,每当祭祀时,香雾缭绕,不由涌起悲伤凄怆的感觉,就象见到了他,好比挖一口井得到了水,就说水只在这个地方,难道有这个道理的吗?

”元丰七年,皇帝下诏书封韩公为昌黎伯,所以祠庙的匾额上题为“昌黎伯韩文公之庙。

(节选自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9分)

李 光 传

李光,字泰发,越州上虞人。

童稚不戏弄。

父高称曰:

“吾儿云间鹤,其兴吾门乎!

”亲丧,哀毁如成人,有致赙者,悉辞之。

及葬,礼皆中节。

服除,游太学,登崇宁五年进士第。

调开化令,有政声,召赴都堂审察,时宰不悦,处以监当,改秩,知平江府常熟县。

朱勔父冲倚势暴横,光械治其家僮。

冲怒,风部使者移令吴江,光不为屈。

改京东西学事司管勾文字。

建炎三年,车驾自临安移跸建康,除知宣州。

时范琼将过军,光先入视事,琼至则开门延劳,留三日而去,无敢哗者。

光以宣密迩行都,乃缮城池,聚兵粮,籍六邑之民,保伍相比,谓之义社。

择其健武者,统以土豪,得保甲万余,号“精拣军”。

又栅险要二十三所谨戍之,厘城止为十地分,分巡内外,昼则自便,夜则守城,有警则战。

苗租岁输邑者,悉命输郡。

初欢言不便,及守城之日,赡军养民,迄赖以济。

事闻,授管内安抚,许便宜从事,进直龙图阁。

溃将邵青自真州拥舟数百艘,剽当涂、芜湖两邑间,光招谕之,遗米二干斛。

青喜,谓使者曰:

“我官军也,所过皆以盗贼见遇,独李公不疑我。

”于是秋毫无犯。

他日,舟过繁昌,或绐之曰:

“宣境也。

”乃掠北岸而去。

时秦桧初定和议,将揭榜,欲籍光名镇压。

上意不欲用光,桧言:

“光有人望,若同押榜,浮议自息。

”遂用之。

同郡杨炜上光书,责以附时相取尊官,堕黠虏奸计,隳平时大节。

光本意谓但可因和而为自治之计。

既而桧议彻淮南守备,夺诸将兵权,光极言戎狄狼子野心,和不可恃,备不可彻。

桧恶之。

桧以亲党郑亿年为资政殿学士,光于榻前面折之,又与桧语难上前,因曰:

“观桧之意,是欲壅蔽陛下耳目,盗弄国权,怀奸误国,不可不察。

”桧大怒,明日,光丐去。

高宗曰:

“卿昨面叱秦桧,举措如古人。

朕退而叹息,方寄卿以腹心,何乃引去?

”光曰:

“臣与宰相争论,不可留。

”章九上,乃除资政殿学士、知绍兴府,改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十一年冬,中丞万俟离论光阴怀怨望,责授建宁军节度副使,藤州安置。

越四年,移琼州。

居琼州八年,仲子孟坚坐陆升之诬以私撰国史,狱成;吕愿中又告光与胡铨诗赋倡和,讥讪朝政,移昌化军。

论文考史,怡然自适。

年逾八十,笔力精健。

又三年,始以郊恩,复左朝奉大夫,任便居住。

至江州而卒。

孝宗即位,复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二》)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籍六邑之民,保伍相比  籍:

登记

B.和不可恃,备不可彻  彻:

撤除

C.光于榻前面折之  折:

告发

D.中丞万俟离论光阴怀怨望  阴:

暗中

解析 折,使受挫,指摘。

答案 C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其兴吾门乎 择其健武者

B.有致赙者,悉辞之 及守城之日

C.统以土豪 始以郊恩

D.朕退而叹息 至江州而卒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光年少时就知礼知节,考取功名后更是不畏权贵。

他先后触怒了朱冲、秦桧等人,后来屡遭告发而被贬谪,直至死前才复官任左朝奉大夫。

B.李光在担任宣州知州时,将应该按年交到县里的苗租全都送到州里。

开始人们纷纷指责不方便,最终却依靠这项措施补充了赡养军民的开销。

C.李光对邵青招抚劝说,并送给他粮食,邵青很高兴。

后来邵青的船队经过繁昌时,有人骗他是在李光管辖的宣州境内,他就沿着北岸离开了。

D.秦桧在张榜公告时借助李光的名望来压制人们对和谈的非议,李光发现真相后极力陈述戎狄的狼子野心,与秦桧在皇帝面前辩论,秦桧很生气。

解析 根据选文第四段,李光是在秦桧任命亲党郑亿年做资政殿学士后,与秦桧在皇帝面前辩论的。

答案 D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我官军也,所过皆以盗贼见遇,独李公不疑我。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郡杨炜上光书,责以附时相取尊官,堕黠虏奸计,隳平时大节。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居琼州八年,仲子孟坚坐陆升之诬以私撰国史,狱成。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们是官军,所经之地都像对待盗贼一样对待我,只有李光不怀疑我。

(3分)

(2)同郡人杨炜上书李光,指责他借依附权相谋取高官,中了狡猾的敌人的奸计,毁掉了平日的气节。

(4分)

(3)住在琼州八年,次子李孟坚因被陆升之诬告为私撰国史而获罪,被定案。

(3分)

参考译文

李光,字泰发,越州上虞人。

童年时就不好玩耍,他的父亲李高称赞说:

“我的儿子是云间的飞鹤,将要使我家门兴旺。

”父亲去世,他悲哀得像成人一样,有人送来财物,他都谢绝了。

到下葬时,礼节非常合乎法度。

守丧期满,进入太学,考中崇宁五年进士。

调任开化令,施政有声望,朝廷召他到都堂考察,当时宰相不喜欢他,任命他为监当,变更官职,做了平江府常熟县知县。

朱勔的父亲朱冲倚仗权势横行无度,李光捆绑了他的家僮治罪。

朱冲很生气,讽劝部使者改调他到吴江,李光不因此而屈服。

改任京东西学事司管勾文字。

溃将邵青从真州率数百艘舰船,在当涂、芜湖两县之间剽掠,李光招抚劝说他,送给他二千斛大米。

邵青非常高兴,对使者说:

“我们是官军,所经之地都像对待盗贼一样对待我,只有李光不怀疑我。

”于是秋毫无犯。

后来,船队经过繁昌,有人骗他说:

“这是宣州境内。

”于是沿北岸离去。

当时秦桧开始倡议和议,准备张榜告示,打算借李光的名望来压制民心。

皇上本意不想用李光,秦桧说:

“李光有名望,如果一起签名,议论就会自动停息。

”于是用了李光。

同郡人杨炜上书李光,指责他借依附权相谋取高官,中了狡猾的敌人的奸计,毁掉了平日的气节。

李光本意认为只是可以趁和议之机作自治的打算。

后来秦桧建议撤掉河南守备,夺去诸将兵权,李光极力陈述戎狄的狼子野心,和谈不可依恃,守备不能撤除。

秦桧憎恶他。

秦桧任命亲党郑亿年为资政殿学士,李光在皇上面前当面反对。

又与秦桧在皇上面前辩论,于是说:

“看秦桧的心意,是想堵塞蒙蔽陛下的耳目,盗弄国权,心怀奸恶,贻误国家,不能不明察。

”秦桧大怒。

第二天,李光请求离职。

高宗说:

“你昨天当面斥责秦桧,举动像古人。

我退朝后叹息,正要寄心腹于你,为什么要辞职呢?

”李光说:

“我与宰相争论,不可留任。

”九次上章请求,于是被授任为资政殿学士、知绍兴府,改任提举临安洞霄宫。

十一年冬天,御史中丞万俟离指责李光暗怀怨恨,贬职为建宁军节度副使,安置在藤州。

过了四年,移置琼州。

住在琼州八年,次子李孟坚因为被陆升之诬告为私撰国史,被定案;吕愿中又告发李光与胡铨诗赋唱和,讥谤朝政,调至昌化军。

他议论文章考证历史,怡然自得。

年过八十,笔力精健。

又过了三年,才因为郊祭之恩,复官任左朝奉大夫,任其自便居住。

到江州去世。

孝宗即位后,追任为资政殿学士,赐谥号为“庄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