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讲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83106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7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歌鉴赏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高考诗歌鉴赏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高考诗歌鉴赏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高考诗歌鉴赏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高考诗歌鉴赏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高考诗歌鉴赏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6页
高考诗歌鉴赏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6页
高考诗歌鉴赏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6页
高考诗歌鉴赏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6页
高考诗歌鉴赏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6页
高考诗歌鉴赏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6页
高考诗歌鉴赏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6页
高考诗歌鉴赏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6页
高考诗歌鉴赏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6页
高考诗歌鉴赏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6页
高考诗歌鉴赏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6页
高考诗歌鉴赏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6页
高考诗歌鉴赏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6页
高考诗歌鉴赏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6页
高考诗歌鉴赏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鉴赏讲义.docx

《高考诗歌鉴赏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鉴赏讲义.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诗歌鉴赏讲义.docx

高考诗歌鉴赏讲义

高考诗歌鉴赏讲义(教师版)

(讲义设计:

刘晓娜)

一、【考点解析】

考纲要求: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察重点:

1、从选材看,多为篇幅短小的古代诗歌,名家与非名家并重,非名篇将占主体地位。

2、从时代看,重心突出,唐诗、宋词、元曲是首选,但不囿于此三者;

3、从数量看,以单一鉴赏为主,比较鉴赏次之,但比较赏析渐趋看好。

4、从内容上看,紧扣大纲全面考查,“情”“景”为重。

2、【读懂诗歌的方法与步骤】

(1)看诗题明确写作内容

(2)看作者知人论世

(3)看注释抓暗示信息

(4)看意象把握特定含义

(5)看情语圈划情感关键词

(6)看手法常见手法的敏感度

(七)看尾句卒章显志

(八)看题干借题解文不遗漏任何有效信息

(九)看题材了解各类思想感情提醒

三、【诗歌鉴赏知识点归纳】

诗歌的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艺术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表现手法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1、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2、表现手法:

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结合、比兴、直抒胸臆等表达方式方法的运用。

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

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

①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小桥流水人家”;②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③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是想象的情景。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用想像中美好的仙境。

姜夔《扬州慢》中“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又如李白的七绝<<越中览古>>“越王句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中唐刘禹锡的<<石头城>>等。

(3)对比。

陆游《诉衷情》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如《鹧鸪天》(辛弃疾)“过去——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现在——春风不染白髭须,换得东家种树书。

(效果)——突出壮志未酬而年岁老大的感慨。

”;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辛笛《风景》中的"夏天的土地绿得丰饶自然/兵士的新装黄得旧褪凄惨",在对称的两句中运用色彩的不同,表现出自然与人的对比。

(4)白描。

中国画技法名。

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

也有略施淡墨渲染。

多数指人物和花卉画。

也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⑸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⑹烘托。

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烘托”与“衬托”不同:

“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

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3、修辞手法:

(1)比兴。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辞。

(2)比喻。

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3)拟人。

如“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别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4)夸张。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5)双关。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

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⑺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8)设问、反问。

设问如“问人间谁是英雄?

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反问,如“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等。

四、【诗歌鉴赏题型分类及方法指导】

模式一: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模式]

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

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5、[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青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了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模式二: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详见上文)。

4、[答题模式]

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情手法:

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修辞手法:

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拟、夸张得体等。

表现手法:

衬托、对比、虚实、大小等);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5、[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呜。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效果?

[参考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分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表现了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模式三:

分析语言型

1、[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模式]

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5、[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叁考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模式四:

炼字型

1、[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2、[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

古人做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

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5、[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7年全国卷II)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1氛垢:

尘埃。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

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分别是“明”和“出”,诗人在这里用了“明”和“出”

充分显现出雨后“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

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模式五:

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提问变体]

作者的心绪集中在“X”字上,全诗怎样表现?

3、[解答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决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4、[答题模式]

①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②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5、[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四川卷)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

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

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

颈联手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模式六:

赏析思想情感型

1、[提问方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主旨。

对于本诗内涵,你是如何理解的。

3、[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情感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

状志未酬、报国无门、闺中怨恨、念远思家、忠贞爱国。

4、[答题模式]

模式一:

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思想情感。

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思想感情。

模式二:

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5、[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7年海南、宁夏卷)

小斋即事

刘一止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1、刘一止:

宋微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

2、局:

指棋盘。

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

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作者写琴棋二物托物言志。

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

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

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五、【习题精炼】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写真寄外

薛媛

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

已惊颜索寞,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注】薛嫒是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妻。

楚材离家远游。

颍(今河南许昌)地长官爱楚材风采,欲以女妻之。

楚材欲允婚,命仆回濠粱取琴书等物。

“善书面,妙属文”(见《云溪友议》卷上)的薛嫒,觉察丈夫意向,对镜自画肖像,并写了上面这首诗以寄意。

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概括说明。

(5分)

2.赏析颈联的写法和内涵。

(6分)

参考答案: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家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以及她忧虑丈夫移情别恋的痛苦,委婉地表达了对丈夫应忠于爱情的提醒。

2.“泪眼”指代是人的肖像,“愁肠”指心灵的痛苦,一“易”一“难”,互为映衬。

在矛盾对比中,刻画了怀念丈夫的深情。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谪岭南道中作

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枕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台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乌啼。

诗人简介

李德裕(787—850),唐代文学家﹑政治家。

字文饶。

赵郡(今河北赵县)人。

宰相李吉甫之子。

穆宗时﹐因与牛僧孺﹑李宗闵政见不合﹐发展成为党争。

武宗即位后﹐得到重用﹐拜太尉﹐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执政6年﹐内驭宦官﹐外败回纥﹐平泽潞节度使刘稹叛乱﹐朝廷一时呈中兴之势。

后宣宗即位﹐牛党执政﹐一反前此政治措施﹐李德裕被贬为潮州司马﹐再贬崖州司户参军﹐于贬所去世

【注】《古诗十九首》有“越鸟巢南枝”句,意谓南方的鸟北飞后仍筑巢在向南的树枝,

1.清人沈德潜评第二联是“一语双关”,请对此简要说明。

(4分)

2.“红槿花中越乌啼”一句是怎样表现诗人的思乡之情的?

请简要分析。

(4分)

3.

(2)诗人无罪被贬岭南,其情感异常复杂,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1.(4分)一方面写出贬谪途中处处提心吊胆的情状,表明自然环境的恶劣。

(2分),另一方面喻指自己仕途环境的恶劣,表明小人当道,志者难行的现实(2分)。

(语意相近即可)

2.(4分)①化用典故。

诗人被贬异地,听到越鸟在枝头啼叫,联想飞鸟尚不忘本的典故,表现自己的故园之恩(2分)。

②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

诗人描绘了“红槿花”开,“越鸟”啼呜的景象,表现(反衬)出自己被贬南方后的思乡之情(2分)。

(答出一点2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共4分;语意相近即可)

3.①诗人面对贬谪途中的恶劣环境,内心对前途充满愁苦和畏惧之情;②诗人被贬谪岭南,见到异地风物,引发内心深切的思乡之情;③朝政昏暗,诗人遭受排斥贬谪,对此有着愤懑之情。

(答对一点2分,二点3分,三点4分)

参考译文

岭南道中溪流纵横交错,地势迂回曲折,置身其间,茫然不知身在何处。

沿途随处可见高大的乔木,绿树丛阴下,溪流显得格外幽深。

我在旅途中提心吊胆,担心遇上毒雾,碰着蛇草;为了躲避沙虫,看见燕子衔泥也会急忙让开。

这里的风俗很特别,五月即收稻米,三更公鸡就打鸣,每当涨潮,它还会按时啼叫,这时津吏就会通知乡民潮汛要来了。

这一切让人一时难以适应,看着那鲜艳欲滴的红槿花,听着那树上越鸟的鸣叫,想到想起家乡,这谪居岁月何时是个尽头,想起这些真是肝肠寸断。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怀(其二)

孟郊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注】①秋怀:

孟郊老年居住洛阳,在河南尹幕中充当下属僚吏,贫病交加,愁苦不堪。

《秋怀》就是在洛阳写的一组嗟伤老病穷愁的诗歌,而以这第二首写得最好。

②老客:

指诗人自己。

③印病文:

喻卧病已久。

转愁盘:

谓愁思不断。

参考译文

秋月脸色冰冷寒气森森,老客壮志已经消磨殆尽。

秋夜寒气侵人,冷露滴落,梦被惊醒,劲峭的秋风像一把梳子侵袭着人体,使人从头到脚彻骨寒冷。

卧病床上已经很久了,心中愁思怎么也剪不断。

还是不要作无根据的猜想,也不要听没来由的瞎说吧。

梧桐叶已凋落,冷风吹着枯叶瑟瑟作响,听去好像谁在弹奏悲哀的曲调。

1.简述首联中“冰”、“单”两个词的妙处。

2.第三句中的“露”,既指____,又指____,用双关的手法,表现自己__________。

3.第五句的关键词是“_____”,写自己_____;第六句的关键词是“____”,写自己____。

4.诗末诗人以“____”比喻自己,“声响如哀弹”比喻________。

5.诗歌前四句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2分)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和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再过金陵①包佶

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②秋。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石头城宋刘翰

离离芳草满吴宫③,绿到台城④旧苑东。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②石城:

指南京,又称为石头城。

③吴宫:

此指三国时吴国的宫殿。

④台城:

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金陵城,请结合诗句分析两诗景物描写的异同。

(5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1.相同点:

①两诗都描写了金陵城凄凉、衰败之景。

(2分)不同点:

①包诗运用拟人手法,写江山不管天下兴亡之事、任凭夕阳伴着客愁;(1分)刘诗运用动静结合手法(或答视听结合),写所见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高悬,又写所闻空中雁声。

(1分)②刘诗的景物描写有时间(从白天到黑夜)和空间(从吴宫到台城)的变换,写出了作者的所见所闻。

(1分)说明:

如学生能从以下角度回答两诗不同点,给2分。

包诗写的是金陵秋景,写秋高雁飞、残照斜阳、江山依旧的凄凉萧瑟之景;刘诗写的是金陵春景,写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飞雁的悲凉寥落之景。

(2分)

2.①包诗抒发了作者对江山依旧、物是人非的慨叹,表明六朝兴亡皆由人事;(2分)借古讽今,表现作者对安史之乱后政事日非、家国衰败的悲愁。

(2分)(如回答作者过金陵的羁旅愁思给1分)②刘诗暗含古今盛衰对比,抒发了作者对金陵古城繁华不再、沧桑变化的深沉感慨。

(2分)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思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云,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历乱”:

花开极茂盛。

1.前两句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从整首诗来看,这两句有什么作用?

(5分)

2.有人评价三、四两句在情感的抒发上“构思新奇”,说说你的理解。

(5分)

参考答案1.①这首诗描绘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春草丛生,草色青青,柳色嫩黄,柳丝飘拂;桃花盛开,李花飘香,花枝披离,花气氤氲。

(2分)②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照,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

画面上的春光点染得越是明媚,春意越是喧闹,就更能从反面衬托出诗人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

(答“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出诗人无法排遣的深愁苦恨,也可以)(3分)

2.①这两句不是直接抒发自己的愁情,而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借“东风”和“春日”来写愁思。

(2分)②“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不为遣愁;“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奈,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

(2分)这样,诗意的表现就更为曲折、含蓄、更有深度。

(1分)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山路见梅感而有作钱起

莫言山路僻,还被好风催。

行客凄凉过,村篱冷落开。

晚溪寒水照,晴日数蜂来。

重忆江南酒,何因把一杯。

【注】蜂,一本作“峰”。

关于上面《山路见梅感而有作》一诗,清代纪昀有评价说“特有情韵”,还说“五、六(句)最佳”。

请完成下面小题。

1.诗中第六句“晴日数蜂来”,历来版本有分歧,一作“蜂”,一作“峰”,请结合自己对诗作主旨的把握,谈一谈你会如何选用,并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

2.请从创作手法运用的角度谈一谈你对纪昀“特有情韵”这一评价的理解。

(4分)

参考答案1.选“蜂”,落脚于梅花的馥郁的香(1分);梅花尽管生长于山中偏僻之地,但花香仍然有蜂来光顾,梅花之魅力可见一斑(1分),实际是以拟人手法来烘托花香之盛,借以抒人之怀(1分)。

(意思对即可)选“峰”,落脚于梅花的峭拔高洁的品性(1分);梅花生长于山中偏僻之地,但其品性仍有山峰来辉映,自然超凡脱俗(1分);实际是用拟人手法来烘托其品性之高,借以抒人之怀(1分)。

(意思对即可)

2.此诗刻画山梅,着力传其神,开于冷僻之处,但并非全然沉寂(1分);借山梅抒发自己的感慨,关照了人的思想感情(1分),实际上是“兴”的手法的运用(1分);咏山梅,旨在写人,表意含蓄而又有情致,因此“特有情韵”(1分)。

(意思对即可)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绵谷:

地名,今四川广元县。

“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1.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感情?

请作具体分析。

(5分)

2.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1.①首联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

②颔联和颈联写取景寄情,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

③尾联回首远望,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

(写出感情2分,具体分析3分。

2.

(1)表现手法:

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②移情,③拟人,④虚实结合。

(2)①颔联中“芳草”“碍马”,“好云”“遮楼”,诗人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和好云,说它们像友人一样,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绊马蹄遮楼台,表现了朋友对客人(自己)的热情和殷勤。

②颈联说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表现了诗人自己对朋友的依恋难舍。

(手法4分,分析2分。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闲居姚合

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

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

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

何当学禅观①,依止古先生?

【注】禅观:

即禅理、禅道。

1.本诗颔联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请简要分析。

(5分)

2.本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1.本诗使用了反衬和对比的艺术手法。

(2分)第四句以充满庭院的蝉鸣衬托出环境的清净,以动衬静更显其静。

整联又用无马迹和满是蝉声进行对比,仍是写出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