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来历10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88743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宵节的来历1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元宵节的来历1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元宵节的来历1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元宵节的来历1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元宵节的来历1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元宵节的来历1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元宵节的来历1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元宵节的来历1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元宵节的来历1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元宵节的来历1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元宵节的来历10字.docx

《元宵节的来历1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宵节的来历10字.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元宵节的来历10字.docx

元宵节的来历10字

元宵节的来历10字

10字下面小编将向大家介绍有关元宵节的来历10字的范文,以供参考。

篇一: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

(太一:

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

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

关于灯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

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

「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

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

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

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民间习俗传说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

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

事实也正是这样的。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

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

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

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中秋节的来历作文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篇二:

中国元宵节猜灯谜的来历

说起来,灯谜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小花,古代称之为廋(sou)辞,又称隐语。

廋,藏匿,隐藏。

也就是说,要将一件事告诉对方,出于某种需要,不直接说出来,而是换另外一种说法,促使对方考虑,从而构成“谜”,这是谜的原始状况。

南朝梁文学理论家刘勰(约公元465~约532)在《文心雕龙》中称:

谜应是“义欲婉而正,辞欲隐而显”,这十个字是对古代隐语实质的评定,也是后来形成的“谜”之神髓所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把隐语称作射覆、商谜、商灯、春灯、灯谜、灯虎、文虎等,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形式之一的谜语发展而来的。

说到这里,有人会问:

“这不就是人们说的谜语吗?

严格说来,近代的灯谜与谜语还是有区别的。

请看下面

两则谜例:

第一则:

四四方方一座城,城内埋伏火头兵。

打开城门调兵将,擦破头皮冒火星。

(打一生活动用物)这则谜是民间口头文学形式的谜语。

4句话28个字,把这一生活用物的形象、功能、特点描写得绘声绘色。

凡具备一定生活常识的人,不管年龄大小,也不管文化水平高低,甚至识字无几,都能猜出谜底是“火柴”。

它是通过对用物形象的解析而猜出的。

第二则:

怒恼了小旋风(打一生活动用物)看到这则谜,一般人不会很快猜到谜底,这是为什么呢?

道理很简单,对谜面中的“小旋风”还没闹明白,如何猜得出谜底?

“小旋风”是自然现象,还是用物,还是什么别的称呼?

问题在于谜面中有一半不知是怎么回事,无论如何是猜不出谜底的。

在这里我告诉你,这则谜的谜底还是“火柴”。

“啊!

怎么会呢?

为什么?

”定会有人这么问。

“小旋风”是水泊梁山一百音八将中柴进的绰号,看过《水浒传》或听过评书的,都可能知道。

这则谜是用柴进的绰号借代姓氏,意思是“火了姓柴的”(“怒恼”就是发火)。

经过压缩后,成了“火柴”两个字,而这两个字恰好是生活用物火柴的名字,但这两个字与生活用物火柴的形象、装潢、特点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仅仅是两个字而已,灯谜的实质就在这里。

篇三:

元宵节猜灯谜的来历

元宵节猜灯谜的来历

说起来,灯谜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小花,古代称之为廋(sou)辞,又称隐语。

廋,藏匿,隐藏。

也就是说,要将一件事告诉对方,出于某种需要,不直接说出来,而是换另外一种说法,促使对方考虑,从而构成“谜”,这是谜的原始状况。

南朝梁文学理论家刘勰(约公元465~约532)在《文心雕龙》中称:

谜应是“义欲婉而正,辞欲隐而显”,这十个字是对古代隐语实质的评定,也是后来形成的“谜”之神髓所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把隐语称作射覆、商谜、商灯、春灯、灯谜、灯虎、文虎等,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形式之一的谜语发展而来的。

说到这里,有人会问:

“这不就是人们说的谜语吗?

严格说来,近代的灯谜与谜语还是有区别的。

请看下面

两则谜例:

第一则:

四四方方一座城,

城内埋伏火头兵。

打开城门调兵将,

擦破头皮冒火星。

(打一生活动用物)

这则谜是民间口头文学形式的谜语。

4句话28个字,把这一生活用物的形象、功能、特点描写得绘声绘色。

凡具备一定生活常识的人,不管年龄大小,也不管文化水平高低,甚至识字无几,都能猜出谜底是“火柴”。

它是通过对用物形象的解析而猜出的。

第二则:

怒恼了小旋风(打一生活动用物)

看到这则谜,一般人不会很快猜到谜底,这是为什么呢?

道理很简单,对谜面中的“小旋风”还没闹明白,如何猜得出谜底?

“小旋风”是自然现象,还是用物,还是什么别的称呼?

问题在于谜面中有一半不知是怎么回事,无论如何是猜不出谜底的。

在这里我告诉你,这则谜的谜底还是“火柴”。

“啊!

怎么会呢?

为什么?

”定会有人这么问。

“小旋风”是水泊梁山一百音八将中柴进的绰号,看过《水浒传》或听过评书的,都可能知道。

这则谜是用柴进的绰号借代姓氏,意思是“火了姓柴的”(“怒恼”就是发火)。

经过压缩后,成了“火柴”两个字,而这两个字恰好是生活用物火柴的名字,但这两个字与生活用物火柴的形象、装潢、特点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仅仅是两个字而已,灯谜的实质就在这里。

由此看来,我们可以作如下的结论。

第一则是谜语,谜面28个字,说的就是火柴的形象,让人猜的也是这种生活用物。

这是谜语的特点,它是民间口头流传的谜。

第二则是正宗的灯谜,是会意体的借代法。

“怒恼了小旋风”这六个字中隐含着两个字。

“怒恼”——“火”;“小旋风”——柴进的绰号。

谜作者个人的创作。

而谜底“火柴”两个字恰好是一种生活用物的名称。

可以这样讲,如果一个人比较了解灯谜的猜法,可是他根本就没见过火柴,更没有听说过,但他可以根据谜面的文字隐含,猜出“火柴”两个字,甚至可以直接问主持人“生活中有‘火柴’这种东西吗?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用两句话总结,谜语猜的是形象,而灯谜猜的是字义。

所以说灯谜是文义谜,猜灯谜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灯谜与谜语的最大区别也就在这里。

灯谜是利用汉字音、形、义的变异,通过作者奇异的构思和巧妙地搭配,构成趣味文字游戏。

那么这个“灯”字又有什么来头呢?

它和谜的发展有什么关系呢?

宋代先后有北南两个都城,即汴梁城(今开封市)和临安城(今杭州市)。

每到元宵节来临,人们在闹市搭棚挂灯。

好谜者将谜书于灯壁,张于灯市,供人观赏猜射,人们自然就叫它灯谜了。

近代灯谜虽不再写在灯上,但这种文化娱乐形式的名称却保留到现在。

北京故宫东华门外有一条街叫灯市口,那是明代的灯市所在,当时就有人在灯市悬谜了,不过那时的谜与现代的谜表现形式大不一样就是了。

灯谜这个称呼如今似乎已是名不副实了,现代灯谜是书写在纸条上,悬于厅内任人猜射。

“灯谜”是作为一个被赋于特定含意的固定名称随着这种特定的文化娱乐形式保留下来的。

由于猜灯谜有相当的难度,“灯虎”、“文虎”的名称也应运而生。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打灯虎”,又将“打”改为“射”,传统灯谜的谜目曾经明确标出“射四书一句”、“射三国人”等等。

猜灯谜首先要知道灯谜的结构。

一般灯谜的基本结构包括谜面、谜目、谜底三部分。

特殊情况下,有的谜没有谜目,还有的谜附加谜格。

谜面

又称作谜题。

它是一则谜的主要成分,也是猜谜和检验谜底正确与否的主要依据之一。

制谜人在谜面文字中隐含谜底的意思或字,这是谜作者给猜谜人公开的条件,可暗示或提供必要的线索等。

因此猜谜人一定要先将谜面文字多重含义搞清楚,然后通过思维上的迅速转换,从而揭示谜底。

谜面文字包括单字,词汇、成语、历史故事、民间传说、诗词歌赋等。

这就要求猜谜人具备相应的理解谜面文字内含的基本能力。

谜目

谜目是谜作者为猜谜人指定的猜射范围。

它的表现形式常常是“打一字”、“唐诗人”、“成语”等。

前文所说传统灯谜的谜目“石人”是指古典名著《红楼梦》人名,由《红楼梦》的别名《石头记》而来。

“泊人”是指水泊梁山一百单八人的一个人名,如果是绰号,就标“泊诨”或“泊号”。

“五唐”、“七唐”分别指五言唐诗一句和七言唐诗一句。

“节令”既不是“节气”也不是“节日”,“节令”是指中秋、端阳、元宵、重阳、除夕等而言。

“称谓”就是人们所叫得出的称呼。

如大夫、教师、工人,它包括亲属称谓、职务称谓及社会称谓等。

“外币冠量”是指数量在外币名称前面(冠)。

如十五日元,若数量在后则标“外币带量”。

灯谜的谜目说得夸张一些,是小百科的目录,包括十分广泛,字、词、语句,天文地理、古今中外、衣食住行、财政金融、教育环保等等,无所不包,可以这样说,辞海中的

分类,在灯谜中都有所反映。

有的谜目中还标有数量。

如“故事片名二”、“法律名词三”、“民族名称四”等等。

这样不仅要求按数量猜出,另外还要将这个谜底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部分按顺序连缀成完整的意思与谜面扣合,方能显示灯谜的趣味性。

如“珠峰映雪”(民族名三)它的正确谜底必须是“高山、满、白”,若是猜“高山族、满族、白族”,就全错了。

一是谜目中标“民族名称”,更重要的是谜底中的“族”字在谜面文字没有任何提示,仅隐含着“高山、满、白”的意思,所以只有这唯一的谜底才对。

灯谜谜目所标的猜射范围,可以考察猜射谜人知识面和文化基础知识水平。

谜底

一则谜的谜底在同范围、同数字内有一个。

谜底对与否要用谜面文字隐含来检验,它是猜谜人冥思苦索寻求的结果。

也可以用“答案”来替代,但绝不是谜面文字的解释。

具体怎么猜灯谜呢?

灯谜有三大体裁,每种体裁有其独特的猜谜方式。

一、会意体

会意体是灯谜中运用最遍的体裁,过去曾有人说过“十谜九会意”,这话是有道理的。

它是利用汉字的一字多音、一字多义或一义多字的特点,在谜面文字中隐含谜底或与谜底相近的词语。

其中相当多的成分是同义词的相互置换,猜者以此为基本出发点来扩展思维,从而揭示谜底。

当你在一则谜的谜面中看到有个“白”字,如果仅知道“白”是指颜色,那是远远不够的。

这就需要迅速地调出你头脑中储存的有关“白”字的内涵。

1、象雪霜一般的颜色,如雪白。

2、与“黑”相对。

3、汉民族传统丧服的颜色。

如穿白戴孝。

因以“白”为丧事的代称。

如“办白事”。

4、纯洁。

《汉书匡衡传》:

“显洁白之士”。

5、明亮。

如白天,白昼。

6、清楚、明白。

如真相大白,不白之冤。

7、说及与说相同或相近的意思。

如表白、辩白、告白、禀白。

与之相同的单音词在谜中被普遍应用。

如讲、话、道、表、言、词、云、陈、叙、议、述、论、谈、聊、语、辞等。

还特指戏曲中的道白、白口。

8、空无所有,如空白,引申为没有效果或不付代价。

如白干、白吃。

9、通“别”。

如别字,又称白字。

10、民族名称。

白族

11、姓氏

请看有“白”字的谜例:

白内障(二字电脑名词)声卡

说说看(北京名胜)白云观

只讲内销(四字常言)说不出口

白发三千丈(四字常言)说话算数

白会计(四字常言)说话算数

白云无尽时(四字口语)说个没完

空口无凭(四十年代影星)白云

结束语(字)皖

会意体谜在灯谜中占相当大的比重,也是传统灯谜的主要表现形式。

那时称之为“拢意”,“宽拢”、“大拢”、“浑然拢扣”,区别于字形的变化。

也就是说谜面文字与谜底的扣合,全部或大部是从文字意思的隐含展开联想的。

在会意体灯谜中,不完全是统一通用的模式,谜面句式显示出多种法则,称之为“谜法”。

包括正面、反面、用典、借代、问答、断读、异读、数字换算等,各具特色。

因此猜一则谜,首先把谜面文字的多重内含搞清楚,然后根据谜目指定的范围,进一步考虑其成谜手法,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别把谜底看成是谜面文字的解释,必须用“别解”的眼光看谜。

切记,没有别解就不可能有灯谜。

(一)正面会意

要依据谜面文字的隐含,顺其正面意思展开联想、引申,方能寻出谜底或与谜底相近的意思。

这种顺向思考即为正面会意。

请看下列谜例

1、输氧费(五字口头语)花钱买气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