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88955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北师大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新北师大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新北师大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新北师大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新北师大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新北师大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新北师大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新北师大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新北师大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新北师大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新北师大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新北师大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新北师大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新北师大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新北师大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新北师大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新北师大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新北师大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新北师大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新北师大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北师大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

《新北师大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北师大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北师大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

新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七单元第1课时备课教师:

刘丽冰

课题

看日历

课型

新授

教材

简析

本节课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年、月、日的认识。

再让学生通过填表格对比观察4年终每一个月份的天数,从中找到规律,得出结果。

通过每月的天数和每年总天数及平、润年的额只是来总结一年的时间为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其相互的关系;难点是对平、闰年的判断及与2月份天数的关系。

教学

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了解相关知识。

2.引导学生利用课本、图书、网络等途径收集与这堂课相关的信息,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交流、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探究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得到尽可能大的收获。

教学

重点

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和大月、小月及各个月的天数,会判断平年、闰年。

教学

难点

如何判断平年和闰年。

 

教学过程

 

 

课堂活动

设计意图

补充内容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今天是几年几月几日?

猜谜语导入“年历”

二、探究新知  解决问题

1、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还知道什么?

2、感受年月日的形成。

(媒体)出示关于“年、月、日”形成的知识。

A、有关日的形成。

B、有关月的形成。

C、有关"年"的形成

研究“年历”

(媒体)出示“2003年”的日历,通过观察年历,你发现了什么?

A、一年有(  )几个月?

B、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

C、每个月有多少天?

闰年解说

二月解说

A、解说相关知识 B、记录附页中二月份的天数在课本第70页的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

C、观察表格(媒体)出示,进一步发现了什么?

6、(媒体)出示练习

7、学儿歌:

一、三、五、七、八、十、腊31天永不差,四、六、九、十一30天,平年二月29天,闰年二月28天。

8、常识介绍:

我们所学习的历法是公历。

二、总结。

1、关于时间单位,你还有哪些问题?

2、同学们收集的资料特别详细,得想个办法把这些资料保存下来,并有个好的方式展现给大家,你有办法吗?

通过谜语引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知道年、月、日这些时间单位,再通过交流讨论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让学生通过观察、合作与交流,探索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精神,在直观的操作中加深对平年和闰年的理解和对大、小月的判断。

 

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第2课时备课教师:

刘丽冰

课题

一天的时间

课型

新授

教材

简析

本节课首先安排了淘气在两个1时的时刻分别进行的两个活动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普通计时法的局限性,认识到学习24时计时法的必要性。

本课的第二个内容是通过取信时间安排表的情境设置,使学生学会计算时差,知道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胫骨了多长时间。

同时还要掌握从一个时刻起经过几时后的时刻是几时的计算。

教学

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换算。

2、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教学

重点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换算。

教学

难点

学会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相互换算。

 

教学过程

 

 

课堂活动

设计意图

补充内容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

淘气准备开生日会,给小朋友写邀请信:

“请你明天8时准时来我家参加我的生日会。

”第二天小朋友早上8时来到淘气的家,淘气却说:

你们怎么来的这么早?

小朋友疑惑的问:

“你的生日会不是早上8时是什么时候?

” 

二、探索新知,教学24时记时法。

   

1、初步认识24时记时法.  

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呢?

一天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

 

幻灯片出现一天的时刻变化,钟面停在晚上12时、凌晨3时、早上6时„„。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认识24时记时法 

24时也叫做0时。

它既是又是一天的结束又是新的一天的开始。

像这样用0—24依次记录一天时间的方法,就是24时记时法。

 

3、分组讨论:

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有什么不同?

 

(1)普通记时法读的时候前面都要加上特别说明,24时记时法没有特别说明。

 

(2)普通记时法用0—12这12个数字计时,24时记时法用0—24这24个数字计时。

 

4、学习24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之间如何进行换算?

 

三、巩固练习。

 

1、开火车:

火车上显示的是普通计时法时间,只有将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间说对了火车才能开走。

2、阅览室的阅览时间表 

学生独立填空,完成题目。

并说一说推算的过程。

 

3、出示情境图:

一个商店门口挂着的牌子,这表示全天营业多少时间?

 同桌讨论:

怎样来计算今天的营业时间?

 4、画一画. 

根据给定的时刻,把时针和分针画在钟面相应的位置上,要指导学生,时针要画的短一些,分针要画的长一些。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24时记时法,知道一天有24小时,还知道了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的互换方法。

还学习了怎样推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五、拓展延伸。

 

用24时记时法记录一下周末一天的生活。

情境导入,让学生体会学习24时计时法的必要性,学生才更加有兴趣和动力去学习。

 

学生自主探究,加深体会。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更灵活地掌握对24时计时法,并更加熟悉时间长度的计算。

 

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第3课时备课教师:

刘丽冰

课题

时间表

课型

新授

教材

简析

本节课是通过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两个小朋友的时差知识对比来引入新课,从而引出两份小学生上课不同的时间安排表来,确定本课学习内容。

主要让学生学会应用前面所学的24时计时法的知识和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的相关知识。

同时了解和解决从一个时刻经过一段时间后是一个什么时刻的推算过程和方法,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和制作时间表。

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加有序,养成一个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

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情境,了解不同地区的作息时间,会看时间表,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 

2、能独立制作自己的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 

3、在观察、交流、制作时间表的过程中,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

教学

重点

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和制作时间表。

教学

难点

制作合理地时间表。

 

教学过程

 

课堂活动

设计意图

补充内容

一、情境引入 

 出示主情景图,让学生寻找信息并详细的说出来; 

为什么都是8时了,一个还在读书,一个还正起床?

(制作时间表要考虑自己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

二、探究新知 

1、了解地域差别; 

2、观察对比时间表:

 

北京启明小学上课时间表    新疆民族小学上课时间表 

3、说一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4、上午第二节课,两人都看了一下表,看的可能是右边哪个时刻; 

先小组议一议,再集体交流。

5、根据小兰和古丽的话补充完整时间表。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第一题 

四、小结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

要注意什么问题?

通过学生观察情境图,让学生明确制作的目的性、实时性和有效性。

通过学校生活中常见的时间安排表,让学生感知时间表的样子及作用,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

学会观察时间按表,知道在什么时间干什么事。

在完整时间表的过程中,学会制作时间表。

 

教学反思 

 

数学好玩第1课时备课教师:

刘丽冰

课题

校园中的测量

课型

新授

教材

简析

本节课的内容:

校园中的测量。

主要让学生明白测量工具与测量方法的综合运用是完成测量工作的首要前提。

这节课是数学知识的综合实践课。

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实践为主。

要淡化教学模式,充分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只需分配好小组,组织好活动内容,让学生在测量中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

教学

目标

1、经历完整的测量活动过程,了解并能够合理选择常用的测 量工具和测量办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的测量问题。

 

2、在完成测量活动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分工合作,积极参与活动过程,获得测量活动的实际经验。

 

3、在回顾、反思、交流的过程中会,初步体验全面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了解评价方法,逐步培养自我反思的习惯。

教学

重点

测量方法的选择和测量工具的使用。

教学

难点

对竖直物体的测量的方法。

 

教学过程

 

课堂活动

设计意图

补充内容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说一说:

你的身高是多少?

从你家到学校有多远?

 

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经常要进行长度的测量,探究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的选用以及测量方法。

 

二、探究新知 

1、疑--自主观察,发现问题。

 

(1)我们在操场绕一圈大约走了多少米啊?

 

(2)操场中间的旗杆大约有多高啊?

 

(3)篮球场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呢?

 

2、议--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观察表格,独立思考:

怎样解决问题呢?

 

(2)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思考过程和结论。

    

(3)总结。

 

3、悟--独立思考,归纳概括。

    

(1)再举一些例子验证结论是否适用所有情况。

 

(2)归纳概括测量方法。

     

4、学习总结。

    

怎样测量较长物体?

    

(1)应用什么工具进行测量?

 

(2)测量时选用什么方法较为合适?

 

三、学习检测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对操场小树高度的测量。

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知道测量目标的选择与测量工具的运用、真正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数学学习过程。

本节课做一个系统的归类,使学生在大脑中建立整体的知识架构。

 

教学反思 

 

数学好玩第2课时执教老师:

刘丽冰

课题

搭配中的学问

课型

新授

教材

简析

本节课学习在两类不同的对象之间进行搭配的问题,属于排列与组合问题中比较简单的组合类型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

教科书精心选择了三个生动有趣的现实素材,分层次、有步骤地展开学习,在观察、操作、想象、实验等活动中,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并解决有关搭配的现实问题,初步获得有关搭配的活动经验。

教学

目标

1.通过摆一摆、搭一搭、画一画,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并逐步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思考和解决问题。

2.通过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符号意识。

教学

重点

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并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各种搭配方法。

教学

难点

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符号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课堂活动

设计意图

补充内容

一、情景引入,揭示课题。

1.师: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客人,想不想看看是谁?

看——(出示马戏团里的小丑奇奇)。

他今天来到我们这,是想请同学们给他帮帮忙,你们愿意吗?

2.出示小丑服装,提出问题:

他想从中选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去参加表演,他该怎样搭配呢?

他又有多少种穿法呢?

3.引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搭配中的学问。

(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建构新知。

 

问:

该怎样搭配成一套服装呢?

1.摆一摆,说一说。

(1)提出操作要求:

A、自己边摆边想一共有多少种搭配。

B、与同桌说说你的搭配过程。

(2)全班交流、展示:

指名学生展示。

方法一:

问:

除了用帽子配裤子,还可以用什么配什么?

方法二:

师:

从大家摆一摆、搭一搭的过程中,谁的方法比较好?

好在哪里?

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引出“有序搭配”

2.写一写,画一画。

(1)要求:

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自己的搭配方法展示给大家看!

 

(2)全班交流、展示。

师:

从大家的作品中,谁的方法比较好?

好在哪里?

得出:

用字母或图形代替实物更简洁。

三、应用方法、提升能力

1.营养配餐

(1)提问:

饭店里有哪些好吃的?

(2)出示条件和问题:

一份盒饭含一种主食和一种炒菜,有几种拿盒饭的方法?

指出:

一种主食可以配四种炒菜,两种主食就表示有2个4(2×4=8),一共有八种搭配方法。

2.去动物园的路线。

(1)指名学生解释路线意思。

(2)动笔写一写表示去动物园的搭配方法。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真历害!

一会儿功夫就帮奇奇解决了穿、吃、行的问题,其实我们都用了搭配中的学问。

回忆一下我们在帮奇奇解决搭配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有序搭配,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板书设计:

搭配中的学问

有序搭配:

不重复、不遗漏

穿:

吃:

行:

创设生动的生活情景,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到教学中,不仅引出了课题,还通过质疑、争论,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让学生经历摆一摆,搭一搭,写一写,画一画。

的探索过程,所得的发现是非常有说服力的,对结论的记忆也是非常深刻的。

 

通过练习,让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数学好玩第3课时备课教师:

刘丽冰

课题

时间与数学

课型

新授

教材

简析

本节课的内容:

时间与数学。

让学生充分感受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用数学观点来看时间,使数学生活化。

这节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的实践为基础,让学生在合作中,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得出结论,再通过观察对比,从一般现象中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

目标

1.结合“共同的休息日”这一常见生活情境,探索与时间有关的现实问题,探索并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2.在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的现实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和发现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日历中包含丰富的数学信息,初步感受集合思想,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

重点

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发现日历中的规律。

教学

难点

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发现日历中的规律。

 

教学过程

 

课堂活动

设计意图

补充内容

1、疑--自主观察,发现问题。

 

一个星期有多少天,同学们每周一般休息几天?

 

2、议--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有一位小朋友奇思,他的周末是这样设计的:

她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孤儿院和那里的小朋友玩儿。

可是奇思的爸爸是一名火车司机,每工作3天休息1天。

奇思的妈妈是一名飞机乘务员,每工作1天休息1天。

而奇思是每周六和周日才休息。

奇思哪天才能和父母一起到孤儿院看望那里的小朋友呢?

你们能不能帮奇思解决这个问题呢?

(1)从9月1日开始算起,请用△标出父亲的休息日,用○标出母亲的休息日。

 

(2)奇思周六、周日休息,请用“√”标出奇思的休息日。

    

(3)填一填。

 

1请分别写出他们9月份全部的休息日。

 

父亲休息日母亲休息日奇思休息日

②讨论并填图。

 

全家共同的休息日 

3.悟--独立思考,归纳概括。

 

观察日历找规律:

①.观察日历表中加框的4个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②.观察日历中有阴影的9个数,你又发现了什么?

怎样迅速算出这9个数的和?

 

③.你还能在日历中找到什么规律?

 

4.学习检测。

 

三艘轮船,同一天离开港口,甲船4天,乙船5天,丙船3天回港一次。

他们经历多少天才能在同一天回港?

 

5.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使学生初步感知倍数,公倍数的意义,同时让学生体验了集合的数学思想。

 

对本节课做一个系统的归类整理,使学生在大脑中建立整体的知识架构。

 

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1课时备课教师:

麻榨中心小学刘丽冰

课题

文具店——认识小数

课型

新授

教材

简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结合购物时,在文具店里看到的文具的价格呈现的,从而学习小数的意义和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对于小数还很陌生,所以教材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小数。

让学生对照标价说一说每一种商品多少钱。

通过填和说,并与以前学过的数进行比较,发现小数都有小数点,并通过情境学习,把小数的概念和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对小数知识的认识。

最后通过把几元几角几分改写成小数表示,让学生初步了解小数的具体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最终学会和掌握小数的认、读、写,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

目标

1.结合“文具店”的具体情境,借助元、角、分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2.能把几元几角几分的人民币币值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也能把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

3.感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

重点

正确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

难点

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课堂活动

设计意图

补充内容

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1.教师出示ppt课件:

猜猜频幕中的数字(6.9)。

师:

生活中有很多像这样的数,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举出生活中小数的例子。

板书:

像6.9、3.15、9.9……这样的数,都是小数。

板书课题:

认识小数

2.出示学习目标

二、新课讲授

(一)认小数

1.观察小数,与整数有什么不同?

介绍小数点是小数最重要的标志,小数点把小数分成两部分,小数点左边的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是小数部分。

2.出示ppt,选出图中的小数。

(二)读小数

1.请生读一读26.28、0.60,示范读法

2.小组活动,读出小数,统一读法,说说读数方法---小数点读作“点”,小数点左边代表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右边代表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读时,先读整数部分,再读“点”,最后读小数部分。

 

3.即时反馈,读小数。

(三)把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 

1.出示文具店图

师:

笑笑到文具店,却看不懂价格牌上的价格,你能帮帮她吗?

生独立填教材第80页“填一填,说一说”。

小组交流答案,互相纠正。

集体订正,总结方法---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小数点前的数是几就表示几元,小数点后第一位的数是几就表示几角,小数点后第二位的数是几就表示几分。

2.找找课室里哪里也有这种形式的小数?

说出其意义。

3.师出示实物,展示价格牌,生说出其意义。

(四)把几元几角几分的人民币币值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

1.ppt出示人民币图。

2.请生填教材第80页“想一想,填一填”。

3.小组分享答案,讨论做法。

4.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总结方法---几元就在整数位置写几,几角就在小数点后第一位写几,几分就在小数点后第二位写几,最后写单位“元”。

三、巩固练习

1.出示ppt,完成判断题

2.独立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

四、全课总结

说一说这几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完成《金牌学案》本节课内容。

从猜数游戏导入小数,既引起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也有效引出“像这样的数都是小数”。

 

让学生自主发现小数的特征,加深体会。

向学生示范小数的读法后,让学生有方向地小组读一读,能落实每一位学生都开口读小数、学会读小数。

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填一填各个商品标价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初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小组合作,有助于相互纠正错误的想法。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把几元几角几分表示成小数的形式,重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多方面的练习有助于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同时有检测学生掌握程度的作用。

 

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第2课时备课教师:

刘丽冰

课题

货比三家

课型

新授

教材

简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了小数的特征,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生活中,学生已经初步知道商品的价格和哪种商品便宜等生活经历,也掌握了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本节设置了去哪个文具店买文具便宜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经历来判断,最后通过观察对比而得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体验由生活到数学,有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规律。

教学时,先让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来比较小数的大小,再铜鼓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并联系小数的意义,发现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比较小数大小。

2、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的小数的大小。

教学

重点

理解并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策略与各种方法,能熟练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教学

难点

能将所学的知识熟练地运用到生活中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课堂活动

设计意图

补充内容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开学了,笑笑去买铅笔盒,他分别到三家文具店看了看铅笔盒的

价钱,不知道哪个店的便宜,请你们帮帮他。

二、探究新知

1、观察文具盒的价钱,并读一读标价。

2、解决到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

(1)比较4.9和5.1元两者的大小。

(2)在小组内说说想法,交流各自比的方法。

3、看图你还能提出哪些比较大小的问题,互相提出问题,并说说比较的方法。

4、试一试

1题:

观察题中哪边的人民币多,填上合适的符号。

2题: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符号。

(1)学生独立尝试比较数的大小

(2)同桌互相纠正,说说比较的方法,再找找错误的原因。

5、练一练

1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拣其中的1、2道题说说是如何比较的。

2题:

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3题:

(1)学生观察各文具店毛巾和牙刷的价钱。

(2)指名学生说说哪个文具店的便宜。

(3)说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

三、实践活动。

到商店调查3种商品的价格。

(1)学生自己到商店调查3种商品的价格。

(2)小组向全班发布商品信息,哪种商品到哪家商店买便宜。

四、总结方法。

 

由学生介绍三个文具店的商品价格,从中初步感受物品价格及大小。

再通过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进而得出比较小数的大小的方法。

在对比交流中,归纳总结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在练习中回顾所学的内容,应用所学的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第3课时备课教师:

刘丽冰

课题

存零用钱

课型

新授

教材

简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本节内容是小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因为在小数的初步认识里都是在认识和使用人民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本节也是以计算人民币的使用过程来教学小数加减法。

通过学生提出“两个月一共存多少零用钱?

”的问题引入小数的加法,再通过买书包“还要存多少钱?

”的问题引入小数的减法,最后通过对比两个算式,得出小数加、减法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的原理。

教学

目标

1、探索小数加法不进位、减法不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

重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

难点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算理。

 

教学过程

 

课堂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