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898097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docx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docx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一、概述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某些亚型毒株在人群中所引起的疾病,所表现的临床症状随病毒亚型不同而异。

常见的能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

H7N7,H7N2,H7N3,H5N1和H9N2等亚型毒株。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已引起全世界瞩目,尤其水禽被认为是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的储存库,流感病毒大流行株出现被认为可能与禽流感病毒密切相关。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中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病种之一。

二、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我区发现1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时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病例监测和发现

(一)不明原因肺炎疾病的监测: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疾病的监测报告。

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立即组织专家组会诊,确定或排除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预警病例。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应同时具备以下4条,不能明确诊断为其它疾病的肺炎病例:

1.发热(腋下体温≥38℃);

2.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4.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5天,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呈进行性加重。

(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颁布的2006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二)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2周内发生的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2例或2例以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有流行病学相关性是指病例发病前曾经共同居住、生活、工作、暴露于同一环境,或有过密切接触,或疾病控制专业人员认为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其它情况,具体判断需由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诊过程中详细询问病例的流行病学史,或由疾病控制专业人员经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后予以判断。

(三)发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预警病例后,区疾控中心及病例接诊单位应密切配合,立即采集患者标本进行病毒分离,病毒核酸和血清抗体的检测,以确定或排除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可定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预警病例:

1.接触禽类人员(饲养,贩卖,屠杀,加工禽类的人员,兽医以及捕杀,处理病,死禽及进行疫点消毒的人员等)中发生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2.可能暴露于禽流感病毒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人员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3.已排除SARS的不明原因肺炎死亡病例。

(四)病例的确定

1.确诊病例为由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特定禽流感病毒或采用RT-PCR法检测到禽流感H亚型病毒基因,且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禽流感病毒抗体滴度由4倍或以上升高者。

2.人禽流感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和复核工作,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预防控制所流感实验室(国家流感中心)承担。

3.人禽流感病例须由卫生部组织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专家组进行最终确认。

四、报告和处置流程

(一)上班时间

传染病防治科在上班时间值守疫情电话时,接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报告后,应在应急电话值班记录本上进行登记记录,并立即报告科长,由科长上报中心分管领导进行处理;在网络上监测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后,立即与事发地/单位联系,确认并非误报后立即报告科长,在网络监测应急值班记录本上做好登记,执行后续的应急处理程序。

根据事件性质判断,需同时出动其他科室技术人员的,立即向中心领导报告,由中心领导协调处理。

(二)日常下班时间及双休/节假日

应急电话班值班人员接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报告后,在中心统一的应急电话值班记录本上进行登记记录,并立即报告应急值班领导;传染病防治科进行网络监测发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立即与事发地/单位联系,确认并非误报后立即报告应急值班领导,并在网络监测应急值班记录本上做好登记。

应急值班领导通知有关应急队伍负责人,决定派出应急队伍成员后,应急值班领导告知应急电话班值班人员处理意见。

应急电话班值班人员立即通知车队值班人员做好车辆准备,通知应急队伍成员赶赴中心,通知疫情现场街镇乡公共卫生所人员做好接洽准备。

我中心发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后,要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报告区卫计局。

五、现场调查

(一)疫情确认和暴发流行危险程度初步判定

1.核实诊断:

到达现场后,通过以下工作进行病例的核实诊断:

(1)访视病人,医生和能够提供病人患病信息的其他人;

(2)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已有的临床检查结果进行初步判断;

(3)采集患者样本一式2份,其中1份送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或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

1份冻存备复核。

(4)必要时请专家组会诊。

人禽流感病例的核实须由卫计委组织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专家组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人禽流感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经国家流感中心复核)进行最终确认。

2.疫情初步分析:

收集被调查患者发病时间、地区、人群分布的资料;调查可能的暴露史,禽类接触史,接触情况及其他流行病学史;分析寻找不同病例间的流行病学联系。

由专家组对疫情可能波及的范围,影响的程度,控制难度作出初步的分析。

3.危险性评价: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当地禽类禽流感感染发病情况。

(2)病例发病前1周与禽类的接触情况。

(3)病例的年龄,职业及居住环境。

(4)各病例之间的流行病学联系,是否出现续发病例。

(5)分析聚集性病例是共同暴露或先后暴露于病禽,还是存在人传人。

(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1.个案调查:

个案调查包括对预警病例、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调查,填写相应调查表格(按卫生部2004年2月发布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指导原则》填写)。

个案调查应及时汇总分析并进行网络直报,并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流行因素调查:

收集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生有关的动物养殖及发病情况,包括当地禽鸟类等动物的饲养情况(种类,数量,饲养方式等),交易市场(含集贸市场)或养殖场情况(种类,数量,分布等),近期发生禽流感或发生禽鸟类病、死情况等。

重点是调查所有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与禽鸟类接触史情况,同时追踪调查密切接触者健康状况。

3.补充调查:

请农业部门协助追查可疑禽类的生产,运输销售,屠杀等情况。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感染发病情况。

(三)实验标本的采集,转运和检测

1.标本的采集: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预警病例、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调查的标本包括鼻咽拭子或含漱液,血清以及死亡病例的尸检肺组织,气管分泌物。

(1)鼻咽拭子:

将棉签平行于颚插入鼻孔,保持几秒钟,吸收分泌物。

(2)口咽拭子:

适度用力用棉签拭子拭抹咽后壁和扁桃体部位,应避免触及舌部;迅速将棉签放入无菌,内装3-5ml样品运送液及带垫圈的螺口塑料管中,在靠近顶端处折断棉签杆,旋紧管盖并密封。

(3)气管分泌物:

收集气管吸取液或支气管灌洗液5-10ml放入无菌,带垫圈的50ml的螺口塑料管中,立即封闭。

(4)血清:

采集5-10ml全血放入带垫圈的螺口管中,不加抗凝剂,待血液凝固后,分离血清,放置到-20摄氏度以下冰箱中冷冻保存,血凝块经灭菌处理后弃掉;第一份血清应在入院后24小时内采集;第二份血清应在发病后14-28天或出院当日采集。

(5)尸检组织样品:

病人死亡后应尽早进行解剖,采集肺,气管,心脏,脾,肝,脑,肾和淋巴结等重要器官样品,采集每一部分标本都应更换消毒器械,每种组织应多部位采集,每份样品应采集20-50g,淋巴结2个,分别置于50ml无菌螺口塑料管中,立即置于-70摄氏度以下保存或冷藏送至有关实验室。

2.标本运输:

样本运输时必须进行三层以上的包装。

样品采集后加无菌外包装,置于专用密闭盒(金属或硬塑料材质)内,用具有吸水性和柔软的物质填充固定,置于保温箱内;由2人以上专人专车运送;短途(市内)运送加冰保冷即可;长途运送需加干冰保冷;空运需符合民航总局检疫部门有关传染性物质运输的规定。

采集的标本若不能在24小时内送达实验室,则应尽快在-70摄氏度以下保存。

3.标本的检测:

标本检测由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

4.检测结果的确认:

以下情况的原始标本及备份标本送国家流感中心检测,复核,确认。

(1)标本分离物血凝试验(HA)阳性,同时H5血凝抑制试验(HI)阴性,H5的RT-PCR检测阳性。

(2)标本分离物血凝试验(HA)阳性,同时H5血凝抑制试验(HI)阴性或H5的RT-PCR检测阳性。

(3)标本分离物血凝试验(HA)阳性,同时H5的RT-PCR检测阳性。

(4)病人恢复期血清比急性期血清的H5抗体有四倍或以上增高。

(5)标本分离物血凝试验(HA)阳性,H5血凝抑制试验阴性,并已排除了是当时流行的甲,乙型毒株的可能。

六、处理措施

目前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尚未被证实发现人传播人。

(一)当出现散发的疑似或确认人禽流感病例时,主要是针对病例本身,密切接触者的处理以及传染源——禽鸟类调查与处理,包括:

1.病例的报告。

2.病例的隔离救治,立即送指定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做好院内感染控制和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工作。

3.个案追查,追溯可能的感染来源,开展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等方面的流行病学调查。

4.追踪密切接触者(指:

与出现症状后的病例或疑似病例共同生活、居住、护理或直接接触过病例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和体液的人员)并进行医学观察7天。

5.对与病、死禽类和病例有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医护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和服用抗流感病毒药。

6.在疫区,加强对流感样病例,肺炎病例开展人间禽流感疫情监测。

7.对患者生活,居住,工作和活动场所进行终末消毒。

住房可用0.5%含氯消毒液进行喷洒及擦拭消毒。

8.对高危人群接种流感疫苗,降低人流感病毒与禽流感病毒在人体内基因重配的机会。

9.协助农业部门捕杀疫区内所有的禽类。

10.在疫区内做好厕所,粪坑等外环境的随时消毒及粪便的无害化处理。

(二)出现2例以上有流行病学联系的人间禽流感病例时,除上述措施外,应重点调查分析病例之间的接触传播的关系,在更大的范围内对流感样病例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开展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监测,对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三)检疫当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证据证明禽流感病毒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时,可以实施对来自疫区的人员实施交通检疫(如测体温),还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的规定采取紧急措施。

(四)群众宣传与教育

1.广泛开展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群众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认知水平,尽可能少接触禽鸟类,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2.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以宣传防治知识为主,明确群防群治的措施和公众的义务与责任,并注意针对疫情的变化调整宣传教育重点,要真实报道疫情,并要减少有可能引起群众恐慌的报道。

3.特别注意在对病人家庭进行调查时,要对病人家庭周围居民的正确宣传,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他们的影响。

(五)控制措施效果评价与措施调整在疫情控制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同时评价采取措施的有效性以及防治措施的效果,可从社会与经济效益,具体措施的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疾病控制评价,以总结工作的效果,提出改进措施。

以下一些考核评价方法可作为参考:

1.分析对比在采取疫情控制措施前后新发病例的情况。

2.密切接触者中有无出现新病例。

3.病例间流行病学联系和传播关系。

附件:

1.上班时间应急值班流程

2.日常下班时间及双休/节假日应急值班流程

3.人禽流感诊断标准(WS284-2008)

4.人禽流感病例个案调查表

附件1上班时间应急值班流程

 

附件2日常下班时间及双休/节假日应急值班流程

 

附件3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WS284-2008)

1诊断依据

1.1流行病学史

1.1.1发病前7d内,接触过禽,尤其是病禽、死禽(包括野生禽、家禽),或其排泄物、分泌物及7d内下的蛋,或暴露于其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环境。

1.1.2发病前14d内,曾经到过有活禽交易、宰杀的市场。

1.1.3发病前14d内,与人禽流感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病例有过密切接触,包括与其共同生活、居住,或护理过病例等。

1.1.4发病前14d内,在出现异常病、死禽的地区居住、生活、工作过。

1.1.5高危职业史:

从事饲养、贩卖、屠宰、加工、诊治家禽工作的职业人员;可能暴露于动物和人禽流感病毒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实验室职业人员;未采取严格的个人防护措施,处置动物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人员;未采取严格的个人防护措施,诊治、护理人禽流感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病例的医护人员。

1.2临床表现

1.2.1H7亚型人禽流感

主要表现出结膜炎和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1.2.2H9N2亚型人禽流感

类似普通人禽流感,通常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1.2.3H10N7亚型人禽流感

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1.2.4H5N1亚型人禽流感

a)潜伏期一般为1d~7d,通常为2d~4d。

患者呈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人禽流感。

主要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

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

b)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几乎所有患者都有临床表现明显的肺炎,可出现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多脏器功能衰竭、休克及瑞氏(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

可继发细菌感染,发生败血症。

c)外周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一般正常或降低。

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并有血小板降低。

d)体征:

重症患者可有肺部实变体征等。

e)胸部影像学:

病初病变形态可为斑片状、大片状、多片的、融合的单侧或双侧肺实变,肺实质渗出阴影浅淡,呈絮状、磨玻璃样密度,重症患者病变进展迅速,1d~2d内范围扩大,密度加深呈肺实变密度,边缘模糊,病变内可见“空气支气管征”,病变多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分布,没有明显的以段或叶划分的特征,相当部分病例演变为“白肺”样改变,可合并胸腔积液。

1.3实验室检测

1.3.1病毒分离

病毒分离阳性并经亚型鉴定确认。

1.3.2血清学检查

1.3.2.1患者恢复期血清进行红细胞凝集抑制(hemagglutinationinhibition,HI)试验。

1.3.2.2微量中和试验(microneutralizationtest,MNT),禽流感病毒(HA)(H5或H7或H9等亚型)抗体阳性(HI抗体或中和抗体效价≥80)(不含≥55岁者)。

1.3.2.3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比急性期血清高4倍或以上。

1.3.3病毒抗原及核酸检测

在患者的临床标本检查到人禽流感特异性的核酸,或特意的H亚型抗原。

2诊断原则

人禽流感病例的诊断需要结合病例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综合进行判断。

流行病学史是诊断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确诊病例需要严格的病毒学或血清学检测证据,尤其是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比急性期血清高4倍或以上的证据。

为早期、及时发现人禽流感病例,医务人员应详细询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根据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可作出人禽流感疑似病例诊断。

3诊断标准

3.1人禽流感疑似病例

具备1.1中任何一项,且无其他明确诊断的肺炎病例。

3.2人禽流感临床诊断病例

具备以下任何一项者:

3.2.1具备1.1中任何一项加1.2中任何一项,且符合1.3.2.1、1.3.2.2中任一项。

3.2.2诊断为人禽流感疑似病例,无法进一步获得其临床标本进行实验室确诊,而与其有共同暴露史的其他人已被诊断为人禽流感确诊病例,并且没有其他疾病确定诊断依据者。

3.3人禽流感确诊病例

具备以下任何一项者:

3.3.1具备1.2中任一项加1.3.1。

3.3.2具备1.2中任一项加1.3.2。

3.3.3具备1.2中任一项加1.3.3中任一项,并经两个不同实验室所证实。

3.4人禽流感排除病例

具备以下任何一项的人禽流感疑似病例:

3.4.1患者禽流感病毒分离阴性(1.3.1)或病毒抗原及核酸检测阴性(1.3.3),且恢复期血清比急性期血清的抗体滴度没有4倍或以上增高;

3.4.2死亡患者未采集到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尸检肺组织病毒分离阴性(1.3.1)或病毒抗原及核酸检测阴性(1.3.3),并经两个不同实验室所证实;

3.4.3有明确的其他疾病确诊依据。

附件4

人禽流感病例个案调查表

病例类型:

(1)确诊

(2)临床诊断(3)疑似

国标码□□□□□□病例编码□□□□

1.一般情况:

1.1姓名:

(家长姓名:

1.2联系电话

1.3身份证号码:

□□□□□□□□□□□□□□□□□□

1.4性别:

⑴男⑵女

1.5年龄(岁):

1.6职业:

⑴幼托儿童⑵散居儿童⑶学生⑷教师⑸保育保姆

⑹餐饮业⑺商业服务⑻工人⑼民工⑽农民⑾牧民

⑿渔(船)民⒀干部职员⒁离退人员⒂家务待业⒃其他

1.7工作单位:

    

1.8现住址:

  省 市县(区) 乡(街道)村

1.9户籍:

  省 市县(区) 乡(街道)村

1.10现患基础疾病(肺部疾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肾病等)

⑴有,病名:

⑵无⑶不详

1.11流感疫苗接种史:

⑴有⑵无⑶不详

如有,最后一次接种日期:

年月日

2.发病与就诊情况

2.1发病日期:

年月日

2.2发病地点:

省市县(区)

2.3就诊情况(发病到调查时的诊治经过)

就诊日期

就诊医院和科室

诊断疾病名称

是否住院

 

 

 

 

 

 

 

 

 

2.4入院日期:

年月日

2.5所住医院名称:

   

2.6住院号:

□□□□□□□□

2.7入院诊断:

⑴确诊⑵临床诊断⑶疑似(4)   

2.8报告日期:

年月日

3.临床表现:

3.1首发症状(描述):

     

3.2发热:

⑴有,体温(最高)℃⑵无

3.3咳嗽:

⑴有⑵无

3.4咳痰:

⑴有⑵无

3.5鼻塞:

⑴有⑵无

3.6流涕:

⑴有⑵无

3.7头痛:

⑴有⑵无

3.8咽痛:

⑴有⑵无

3.9全身酸痛:

⑴有⑵无

3.10乏力:

⑴有⑵无

3.11胸闷:

⑴有⑵无

3.12气促:

⑴有⑵无

3.13呼吸困难:

⑴有⑵无

3.14腹泻:

⑴有⑵无

4临床及实验室检查:

4.1血常规:

年月日WBC:

×109/L;N%;L%

4.2胸部X线检查:

年月日结果:

4.3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

标本种类

采样时间

检测项目

检测方法

结果

注:

标本类型包括咽拭子、含漱液、痰、血清、粪便等

5.暴露因素和接触者情况:

5.1发病前1周内是否接触过禽流感病人和/或疑似禽流感病人:

⑴是⑵否

患者

姓名

发病

时间

诊断

与患者关系

最后接触时间

接触

方式*

接触

频率#

接触

地点

 

 

 

 

 

 

 

 

 

 

 

 

 

 

 

 

 

 

注:

*接触方式:

⑴共同进餐⑵同处一室⑶同一病区⑷共用食具、毛巾、玩具等

⑸接触病人分泌物、排泄物等⑹诊治、护理⑺探视病人⑻其他接触

#接触频率指发病前一周情况,分为每天、数次(写明日期或日期范围)、仅一次

5.2发病前1周是否去过外地:

(1)是

(2)否

5.2.1具体时间:

年月日

5.2.2详细地点:

  省 市县(区) 乡(街道)村

5.2.3当地有无禽流感疫情:

(1)有

(2)无

5.3环境状况调查

5.3.1住宅情况:

(1)居民楼

(2)合住院落(3)独立房屋(4)集体宿舍

5.3.2居住面积:

人均平方米

5.3.3开窗通风:

(1)经常

(2)偶而(3)不开

5.3.4如使用空调,小时/天

5.3.5住宅附近农贸市场:

(1)有

(2)无

5.3.6住宅附近禽鸟类动物养殖场所:

(1)有,种类:

(2)无

5.4饮用水情况

5.4.1饮水类型:

(1)自来水

(2)深井水(3)浅井水(4)河塘水(5)其他

5.4.3用水类型:

(1)自来水

(2)深井水(3)浅井水(4)河塘水(5)其他

 

5.5发病前一周内接触禽鸟类等动物情况:

⑴有⑵无

接触动物情况

接触方式

动物

名称

接触

地点*

来源

数量

病死

数量

接触

频率#

最后接触时间

饲养

销售

购买

屠宰

捕杀

烹饪

食用

玩耍

其他

注:

*接触地点包括家中、单位、市场、饭店、公园等;

#接触频率填写发病前一周情况,分为每天、数次(写明日期或日期范围)、仅一次。

5.6发病至隔离治疗前的密切接触人员情况

接触者

姓名

性别

年龄

与患者关系

接触方式*

住址(或工作单位)

电话

号码

是否发病

注:

*接触方式:

⑴共同进餐⑵同处一室⑶同一病区⑷共用食具、毛巾、玩具等

⑸接触病人分泌物、排泄物等⑹诊治、护理⑺探视病人⑻其他接触

6.转归与最终诊断情况:

6.1最后诊断:

⑴确诊⑵临床诊断⑶排除(其它疾病名   )

6.2转归:

⑴痊愈⑵死亡(3)转院(4)其他

6.2.1若痊愈,出院日期年月日

6.2.2若死亡,死亡日期年月日死亡原因

6.2.3若转院,转院日期年月日转往医院

7.调查小结(诊断、传染源、传播途径、暴露因素、控制措施、需进一步开展的调查或采取的措施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