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899118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3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必修3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必修3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必修3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必修3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人教版必修3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人教版必修3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人教版必修3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人教版必修3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人教版必修3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人教版必修3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人教版必修3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人教版必修3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人教版必修3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人教版必修3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人教版必修3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人教版必修3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人教版必修3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3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docx

《人教版必修3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3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必修3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docx

人教版必修3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测试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兴奋从轴突传递到细胞体只能通过突触实现

B.神经元之间一般通过化学信号发生联系

C.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突触间隙

答案 B

2.某些麻醉剂是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了(  )

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的

B.不同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

C.所有的神经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

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

答案 B

解析 大部分神经传递功能正常,只有痛觉消失了,说明与痛觉相关的递质可能被阻断,可判断不同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

3.以下最能反映健康人餐后6小时内血糖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答案 B

解析 健康人进食后,首先对食物进行消化,引起血糖升高,此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降低维持在正常水平。

但要注意血糖是相对稳定的,故B项比A项更符合题意。

4.关于胰岛素作用的认识,正确的是(  )

A.胰岛素不足,葡萄糖进入细胞发生障碍

B.胰岛素不足,葡萄糖进入细胞发生障碍,但氧化分解正常

C.胰岛素不足,糖原合成减少,细胞供能正常

D.胰岛素不足,细胞供能正常,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增多

答案 A

解析 胰岛素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它既可以增加葡萄糖的去路,又可以抑制葡萄糖的来源。

在增加去路方面,是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在抑制来源方面,是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若胰岛素不足,葡萄糖进入细胞发生障碍,同样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也发生障碍,抑制肝糖原分解的能力减弱,造成糖原分解加强,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能力减弱,造成葡萄糖增多。

5.运动员进行长时间运动如铁人三项赛时,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如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时间(h)

0

1

2

3

4

胰岛素含量(μU/mL)

14.2

12.0

8.9

7.5

6.2

胰高血糖素含量(Pg/mL)

65

100

153

220

420

A.长时间运动机体消耗大量能量,因而血糖浓度会不断降低

B.胰岛B细胞分泌作用增强,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发生变化,说明人体内环境处于不稳定状态

D.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和脂肪的分解,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要

答案 D

解析 由表格信息可知,随着运动时间增加,胰岛素含量逐渐降低,胰高血糖素含量逐渐升高,从而维持正常血糖浓度;由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拮抗作用,人体血糖含量处于动态平衡;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和脂肪的分解,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求。

6.“饲喂法”或“注射法”通常用于探究某种激素的生理作用,下列可采用“饲喂法”进行实验探究的有(  )

①生长激素 ②甲状腺激素 ③胰岛素 ④性激素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②④

答案 C

解析 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属于多肽类和蛋白质类激素,会被消化酶水解失活,甲状腺激素属于氨基酸衍生物,性激素属于固醇类,不会被消化分解。

7.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到5℃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的变化依次为(  )

A.增加、增加、减少B.减少、减少、增加

C.增加、减少、增加D.增加、增加、增加

答案 A

解析 人所处的环境温度降低,冷觉感受器兴奋,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增强,产热增多,耗氧量增多。

在寒冷环境中,排汗减少,尿量增多,抗利尿激素减少。

8.8岁的王小晓因一次意外,他的下丘脑受到损伤,这样可能会导致他的(  )

①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发生变化 ②体温调节发生变化 ③血糖含量发生变化 ④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

⑤免疫能力下降

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答案 C

解析 人体的体温调节、血糖平衡、水和无机盐平衡,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的激素调节直接或间接受到下丘脑的调控;而免疫能力的强弱主要与免疫系统有关。

9.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B.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C.血液中较高浓度的CO2可以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

D.垂体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

答案 D

解析 下丘脑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

10.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

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答案 D

解析 冬天环境温度较低,游泳爱好者入水后,皮肤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经传入神经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该神经中枢把传来的神经冲动进行分析和综合,再产生一种兴奋,这种兴奋经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汗腺分泌减少(减少散热),A、B、C三项均正确。

同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使机体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以维持体温恒定,D项错误。

11.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分化形成E细胞

B.图中“某物质”最可能是淋巴因子

C.人乳头瘤病毒侵入人体后,也需要体液免疫对其发挥作用

D.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

答案 D

解析 E细胞为浆细胞,其功能在于分泌抗体,而不是使靶细胞裂解。

12.效应T细胞的作用正确的一组是(  )

①分泌淋巴因子 ②呈递抗原 ③识别抗原 ④与靶细胞结合

A.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呈递抗原不是效应T细胞的作用。

13.下列有关生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被阉割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

B.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

C.看到杨梅会产生一种酸酸的感觉,这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活动

D.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答案 D

解析 将动物的性腺摘除(阉割)后,动物无法分泌性激素,会反馈性地使动物体内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含量上升,A项错;在寒冷刺激下,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是由大脑皮层以下的中枢控制的非条件反射,B项错;感觉是大脑皮层的功能,属于条件反射,C项错;膝跳反射中,神经冲动沿着整个反射弧传导、传递,当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进行传递时,涉及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其中有神经递质这种化学物质在起作用,D项对。

14.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抗利尿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后仍具有活性,因为其具有高效性

B.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体内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

C.在草原上快速奔跑的狼体内,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D.人体通过反馈调节的方式维持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含量的相对稳定

答案 D

解析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会被灭活;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体内的胰岛素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不增加;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但只能是单向的,而不能是双向的,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

15.如图表示人体在某种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内环境中某种激素的含量变化。

下列环境变化和激素对应正确的是(  )

A.食物缺碘——生长激素

B.食物过咸——抗利尿激素

C.过度饥饿——胰岛素

D.温度过高——甲状腺激素

答案 B

解析 当食物中缺碘时,会造成甲状腺激素缺乏;食物过咸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温度过高时,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将减少。

16.糖类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也是细胞结构的成分之一。

如图为某健康人的血糖变化情况,此人在11时前仅进食了早餐。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糖类是人体内某些大分子物质的组成成分,如ATP分子中含有脱氧核糖

B.人体内A点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B点时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

C.B点时,为维持血糖水平,肝细胞内的肝糖原开始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协同,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答案 C

解析 ATP是小分子物质,其中含有核糖;A点时血糖浓度高于基础血糖水平,因此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而B点时血糖浓度低于基础血糖水平,因此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以升高血糖浓度;B点时,由于血糖浓度低于基础血糖水平,肝糖原分解使血糖维持平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平衡上具有拮抗作用。

17.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浆中,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分布

B.在抗原的刺激下,T细胞通过释放淋巴因子辅助B细胞增殖和分化

C.病原体侵入人体时,只能依靠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D.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患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答案 C

解析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人体除了能进行细胞免疫,还能进行体液免疫,故C错。

18.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

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B.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答案 B

解析 过敏反应是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是机体免疫系统过于敏感所致,A项错误;青霉素注射后出现胸闷等过敏反应,且在下次注射青霉素后仍会出现相应症状说明青霉素引起的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B项正确;浆细胞只能分泌抗体,不能产生淋巴因子,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分泌的,C项错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引起过敏反应,而不是自身免疫反应,D项错误。

19.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

C.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

D.细胞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

答案 B

解析 图中各种细胞均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但只有细胞4中的该基因进行了表达。

20.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如图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经过细胞①中溶酶体的处理,可以暴露病原体的抗原

B.图中①是吞噬细胞;②是T细胞,它在胸腺中成熟

C.病原体进入细胞①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结构特点

D.物质③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图示过程体现了它具有识别功能

答案 C

解析 病原体进入细胞①的方式为胞吞,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21.细胞癌变时,会产生某种特异蛋白A,它可引发免疫反应(如图所示)。

由图不能得出的是(  )

A.在免疫过程中癌细胞产生的蛋白A被称为抗原

B.蛋白—抗原复合物通过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后被T细胞识别

C.T细胞识别抗原后直接将癌细胞杀死

D.提取纯化的蛋白—抗原复合物可用来研制抗癌疫苗

答案 C

解析 T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使癌细胞裂解。

22.关于人体内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肾上腺素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的直接支配

B.胰岛素的合成需要mRNA和核糖体的参与

C.肾小管上皮细胞是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之一

D.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拮抗

答案 A

解析 肾上腺素的分泌活动受神经的直接支配,A错误。

胰岛素属于蛋白质,其合成需要mRNA和核糖体的参与,B正确。

肾小管上皮细胞是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之一,C正确。

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拮抗,D正确。

23.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B.出汗不利于体温维持稳定

C.汗腺导管重吸收Na+需要消耗ATP

D.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减弱

答案 C

解析 A项,汗液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的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这说明失水的量相对较多,导致血浆浓度升高,故血浆渗透压升高。

B项,运动时机体产热增加,而汗液蒸发会带走部分热量,从而维持机体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C项,排汗的过程中,汗液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说明汗液中的Na+和Cl-在浓度小于血浆中的情况下仍可以由汗液向血浆运输,可以由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运输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ATP供能)和载体蛋白。

D项,当机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将增强。

24.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请结合图解(图中a、b、c、d表示器官或细胞;①②③表示物质)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原因是d细胞活性下降使淋巴因子的分泌减少,影响了特异性免疫

B.图中a器官既能参与神经调节,又能参与体液调节,是体内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

C.c细胞可产生抗体,其原因是c细胞识别抗原后能迅速增殖、分化

D.图中①②③三种物质既体现了激素间分级调节,又体现了反馈调节

答案 C

解析 c细胞可产生抗体,说明c细胞为浆细胞,浆细胞不能增殖、分化,C错误。

25.下列是关于抗利尿激素调节的曲线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分泌与渗透压变化的关系

B.乙图表示饮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分泌与渗透压变化的关系

C.丙图表示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变化

D.丁图a点时注射的不可能是抗利尿激素

答案 C

解析 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与渗透压呈正相关,食物过咸时,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饮水过多时,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注射抗利尿激素时,尿量减少,尿液中尿素、K+、Na+浓度升高。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26.(10分)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腿。

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反射弧中,a是________。

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________________。

当兴奋到达c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________________。

(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________________会形成痛觉。

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3)伤害引起的疼痛可通过下丘脑促进垂体释放________________,直接促进________对水的重吸收。

(4)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

未被清除的病原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其抗原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传入神经 内正外负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大脑皮层 神经—体液调节 (3)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 (4)吞噬细胞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解析 

(1)据图分析可知,a上有神经节并与足部感受器相连,是传入神经,其作用是在反射弧中将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至脊髓中的神经中枢。

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由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变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当兴奋到达c处的突触结构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完成由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然后神经递质扩散,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使突触后膜发生相应的电位变化,完成由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变。

(2)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感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会产生痛觉。

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

因此,对伤害性刺激的调节方式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

(3)伤害引起的疼痛可通过下丘脑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直接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原尿中水的重吸收。

(4)当细菌感染伤口时,大多数细菌先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细菌经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后,暴露出其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进行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27.(8分)研究者将空腹的大鼠置于冷水中,探究冷水刺激对大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1)冷水刺激引起实验大鼠皮肤________________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到达神经中枢,经神经中枢处理,使传出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________,引起皮肤血管________,减少皮肤散热量;同时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稳定。

(2)冷水刺激产生的兴奋还可以通过神经中枢作用于胰岛,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泌增加,该激素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解,血糖水平升高,以对抗冷水刺激。

(3)冷水刺激引起胃黏膜内的HCO

减少,从而对H+缓冲作用减弱,会使胃黏膜组织液的________________降低,可引起胃黏膜损伤。

(4)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__________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 

(1)(冷觉)感受器 神经递质 收缩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2)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

(3)pH(或酸碱度) (4)非特异性

解析 

(1)冷水刺激即寒冷刺激,寒冷刺激会引起皮肤的冷觉感受器兴奋,兴奋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而产生相应效应。

若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皮肤毛细血管,则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就会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以减少皮肤散热量。

同时,寒冷还可以引起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通过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量。

(2)根据题中血糖水平升高的提示,推知冷水刺激会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能够促进肝糖原的分解。

(3)根据题目中HCO

减少且对H+缓冲作用减弱,推出“弱碱减少导致无法中和弱酸”的结论,因此胃黏膜内的HCO

减少会导致胃黏膜组织液pH下降,从而引起胃黏膜损伤。

(4)胃黏膜属于消化道的表面,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在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28.(10分)下图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的部分过程。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②为________细胞,④为________细胞。

(2)⑦与④功能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④分化为⑦的过程中,④细胞核内的________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该分子的作用是作为________的模板。

(3)抗体从在细胞内合成到分泌至细胞外的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程③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⑤表示________。

答案 

(1)T B

(2)⑦可以分泌抗体而④不能 mRNA 翻译

(3)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细胞外

(4)②分泌淋巴因子刺激④ 病菌(抗原)直接刺激④

解析 分析图可知,该图为体液免疫过程。

②为T细胞,④为B细胞,⑦为浆细胞。

浆细胞与B细胞功能上的区别是浆细胞能够产生抗体;④分化为⑦的过程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④细胞核内转录形成的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可作为翻译的模板合成蛋白质。

抗体从在细胞内合成到分泌至细胞外的过程为:

核糖体上合成多肽后,经内质网加工成比较成熟的蛋白质,再由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然后以分泌小泡的形式运输到细胞膜,小泡与细胞膜融合,把蛋白质释放到细胞外。

③表示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呈递给B细胞的过程,⑤表示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的过程。

29.(10分)下图甲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图乙表示突触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____。

(2)若刺激图甲中b点,图中____________点可产生兴奋。

(3)图甲中显示了神经细胞之间完整的突触有________个。

(4)图乙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__________,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

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____________。

答案 

(1)神经中枢 

(2)a、b、c、d、e (3)3 (4)兴奋或抑制 蛋白质(糖蛋白)

解析 “○”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是本题的关键信息(题眼)。

图甲表示的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通过突触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则是单向的,b点受刺激后,图中a、b、c、d、e点皆可产生兴奋。

图甲中显示了3个完整的突触,1个轴突—细胞体式突触和2个轴突—树突式突触。

递质的种类很多,同一神经元末梢释放的一种递质可能是兴奋性的,也可能是抑制性的,相应地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细胞膜上与信息传递相关的物质是糖蛋白,因此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蛋白质。

30.(12分)如图表示家兔突触结构及神经纤维上膜电位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

(1)图1中,A、B两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过程中,信号的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突触小体中与突触小泡的形成和释放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触后膜上的③能与相应的神经递质结合,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__________。

(3)在图1中的②处注射乙酰胆碱,突触后膜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突触后膜________的变化。

(4)图2中BCD段表示的膜电位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C段电位变化的原因是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产生电位差。

答案 

(1)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高尔基体、线粒体 糖蛋白 (3)兴奋 膜电位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