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保护学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00420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野生动物保护学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野生动物保护学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野生动物保护学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野生动物保护学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野生动物保护学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野生动物保护学实习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野生动物保护学实习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野生动物保护学实习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野生动物保护学实习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野生动物保护学实习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野生动物保护学实习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野生动物保护学实习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野生动物保护学实习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野生动物保护学实习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野生动物保护学实习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野生动物保护学实习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野生动物保护学实习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野生动物保护学实习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野生动物保护学实习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野生动物保护学实习报告.docx

《野生动物保护学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野生动物保护学实习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野生动物保护学实习报告.docx

野生动物保护学实习报告

野生动物保护学实习报告

指导教师:

关文彬、李晓京、邱阳

姓名:

陈瑜班级:

梁希07-2学号:

070114207

 

野生动物保护学实习报告

梁希07-2陈瑜070114207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通过野外实习,掌握野生动物保护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重点掌握野生动物野外识别、种群调查与监测、栖息地调查、驯养繁殖、再引入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并了解自然保护区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作用,为将来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实习内容

1.野生动物野外识别

2.野生动物野外调查与监测

3.野生动物栖息地调查与管理

4.野生动物驯养繁殖

5.野生动物再引入

6.了解自然保护区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作用

三、实习地点

河南省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豫鄂两省交界的大别山北麓,罗山县最南端,,介于东经114°18′-114°30′,北纬31°28′-32°09′之间,距信阳市32km。

2001年6月,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总面积4.68万公顷,不但是一个以保护山区森林珍惜鸟类及其栖息地为主的野生动物性保护区,也是一个集自然保护、生态旅游、鸟类观赏、科学考察、教学实习、休闲娱乐、避暑疗养于一体多功能综合性的自然保护区。

  董寨保护区地处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温和湿润的气候特征,形成了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孕育出丰富多样的物种和生物资源库,保护区内现分布有植物1879种,兽类37种,两栖爬行类44种,鸟类237种。

因此,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北亚热带地区优先保护的生态系统区域,又列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优先保护区及国家和全球有重大意义的区域。

  董寨保护区被誉为“鸟类乐园”。

董寨的鸟类之多,确为同一纬度或同一经度保护区中所罕见的,鸟类种类占河南省的79%,占全国的20%,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39种,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名录的有95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白冠长尾雉种群密度居全国之首。

  董寨是个观鸟的好地方,在董寨观鸟,什么惊喜的事都可能发生,一天观鸟下来,一般能看到六七十种鸟类,最多能看到八九十种。

董寨保护区每年接待全国各地的观鸟人士达数百人次,北师大、河师大等多所高等院校把董寨作为固定的教学实习基地。

保护区开展鸟类科学研究起步较早,经过几十年的科研攻关,取得省、市级科研成果25项。

保护区现建设有全国最大的白冠长尾雉人工驯养繁殖基地,种类齐全的鸟类标本馆和益鸟招引悬挂的人工鸟巢,成为保护区生态旅游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优雅的生态环境、浓郁的红色文化和佛教文化、众多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吸引了许多热爱自然、追求返璞归真的人们,是生态旅游的好去处。

2004年6月在董寨成功举办的“中国大陆首届鸟类摄影年会”成绩斐然,拍摄照片近三千幅,涉及鸟种80多个。

越来越多的观鸟人更有理由喜爱这个看林鸟的好地方—山体的观鸟不高,最高840m,安全;位置适中,交通方便,区位优越明显;下游有大型水库石山口,观水鸟也很方便。

保护区交通便利,从北京坐火车,一夜即可到达信阳,再转成汽车两小时即可到达。

如果走京珠高速公路,七小时就可以到达。

基于以上众多原因,我们本次野生动物保护学的实习地点就选择在了这里。

 

四、实习时间

2009年10月19日-10月25日

五、实习人员

(一)带队老师:

关文彬教授(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

李晓京博士(首都师范大学)

邱阳(北京师范大学)

(二)后勤保障老师:

徐基良(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

刘传义(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

 

(三)实习学生:

梁希07-2班全体选修野生动物保护学的14名同学

 

六、实习过程

10月20日

上午九点左右到达信阳火车站,后驱车赶往董寨自然保护区,到达后安排住宿,下午进行对野外地形的熟悉工作。

下午由三位老师带领,大家沿着白云保护站至高家湾公路进行踏查,一路上了解鸟类辨别知识,用望远镜对鸟类进行观察,了解各种鸟类的习性和特点。

同时发现了招引鸟类用的巢箱。

通过观察,共发现鸟类如下:

红嘴蓝雀、棕头鸦雀、柳莺、秀眼、黑脸噪鹛、大山雀、法冠卷尾、北红尾鸲、画眉、领雀嘴鹎、白鹭、小鹀、棕颈钩嘴眉。

晚上,保护区的领导向大家介绍了保护区的自然和人文状况,邱老师进行了观鸟入门的讲解,李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保护区的几十种主要鸟类,关老师在最后向大家介绍了关于生态方面的一些网站,并提出了一些与今天所学有关的问题让大家进行思考。

夜晚在院子里听到麂子叫声。

10月21日

上午进行观鸟,沿着白云保护站至水杉林的小路进行。

由于鸟类常常选择早上和旁晚作为活动时间,所以我们把时间定在早上六点。

路上主要观察到的鸟类如下:

红脚枭、长尾山雀、黄头山雀、长尾山雀、柳莺、棕经钩嘴眉。

同时观察了路两边的水杉林、杉木林和竹林的分布情况。

上午还主要进行了野外鸟类调查。

采用走样带的方法进行调查,需要使样带覆盖调查区域的至少百分之五十,样带两边各观测50米,记录看到的全部鸟类,并且本着看前部看后的原则,主要是为了防止重复记录。

在记录鸟类种类的同时,还要记录鸟类的数量、距离、生境等。

并记录得到鸟类调查表如下:

下午登山进行鸟类观察,主要是对白冠长尾雉,但由于天气原因,出现的鸟类不多,没有见到太多种鸟类,只是捡到了几个白冠长尾雉的羽毛,据推测,白冠长尾雉可能在此处进行沙浴,并且根据羽毛推断这只白冠长尾雉为一只雄鸟。

同时发现蛇蜕一张,保存完好,据外形分析为无毒蛇。

同时,在不同海拔考察了相应的森林类型,高海拔主要为马尾松林、中海拔为马尾松和麻栎的混交林、低海拔为麻栎纯林。

晚上主要由关老师进行了森林生态方面以及相应的动物群落知识的讲座。

10月22日

主要进行野生动物栖息地调查方面的学习,上午首先由邱阳老师向大家讲解了电子跟踪仪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然后关老师向大家讲解了关于生态学中进行样方调查的步骤。

回驻地的路上还观看了正在人工饲养中的白冠长尾雉。

下午驱车去保护站观看朱鹮的迁地保护。

了解朱鹮的习性,喂养方法,管理方法,驯养条件,野化过程等。

期间,大家看到了朱鹮饲养用的食物,以及监控设施等。

参观完朱鹮基地后,在保护区领导的关怀下,大家又去了灵山寺一看。

了解到一些关于灵山寺的历史与信阳的历史文化知识。

晚上观看里一部电影,名叫深蓝,主要讲解海洋动物方面的知识。

10月23日

早上六点大家照常起来观鸟,观察到的鸟类品种如下:

白眉鹀,大山雀,领雀嘴鹎,北红尾鸲,山麻雀。

上午九点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为大家讲解了保护区鸟类环志的情况,同学们还与保护区的领导进行座谈,向保护区的领导们提出关于保护区建设方面的问题,并向保护区的领导们提出可行性意见。

下午收拾东西,晚上坐火车回北京,次日,即10月24日早上九点到达北京,结束了为其五天的野生动物保护学实习。

七、实习收获

(一)通过每天的观鸟活动,我们一共观察到鸟类四十余种,总结如下:

种类

区系

保护

鹳形目CICONIIFORMES

鹭科Ardeidae

白鹭Egrettagarzetta

隼形目Falconiformes

鹰科Accipitridae

蛇雕Spilornischeela

II

鸡形目Galliformes

雉科Phasianidae

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reevesii

II

鸽形目Columbiformes

鸠鸽科Columbidae

山斑鸠Streptopeliaorientalis

广

珠颈斑鸠S.chinensis

鸮形目STRIGIFORMES

鸱鸮科Strigidae

红角鸮Otussunia

广

II

裂形目PICIFORMES

啄木鸟科Picidae

斑姬啄木鸟Picumnusinnominatus

大斑啄木鸟Picoidesmajor

雀形目PASSERIFORMES

鹎科Pycnonotidae

领雀嘴鹎Spizixossemitorques

伯劳科Laniidae

棕背伯劳Laniusschach

卷尾科Dicruridae

发冠卷尾Dicrurushottentottus

椋鸟科Sturnidae

八哥Acridotherescristatellus

鸦科Corvidae

松鸦Garrulusglandarius

喜鹊Picapica

红嘴蓝鹊U.erythrorhyncha

鸫科Turdidae

红胁蓝尾鸲Tarsigercyanurus

广

北红尾鸲Phoenicurusauroreus

白冠燕尾Enicurusleschenaulti

灰背鸫Turdushortulorum

广

斑鸫Turdusnaumanni

乌鸫Turdusmerula

画眉科Timaliidae

黑脸噪鹛Garulaxperspicillatus

画眉Garulaxcanorus

棕颈钩嘴鹛Pomatorhinusruficollis

鸦雀科Paradoxornithidae

棕头鸦雀P.webhianics

广

莺科Sylviidae

强脚树莺Cettiafortipes

褐柳莺Phylloscopusfuscatus

黄腰柳莺P.proregulus

冠纹柳莺P.reguloides

山雀科Paridae

大山雀Parusmajor

广

黄腹山雀P.venustulus

银喉长尾山雀A.caudatus

红头长尾山雀A.concinnus

绣眼鸟科Zosteropidae

暗绿绣眼Zosteropsjaponica

雀科Passeridae

山麻雀Passerrutilans

树麻雀Passermontanus

广

梅花雀科Estrildidae

白腰文鸟Lonchurastriata

燕雀科Fringillidae

燕雀Fringillamontifringilla

鹀科Emberizidae

栗鹀Emberizarutila

广

田鹀E.rustica

白眉鹀E.tristrami

小鹀E.pusilla

黄眉鹀E.chrysophrys

(二)总结观察到的鸟类特征如下:

白冠长尾雉:

为本次实习重点观察鸟类,体形似家鸡而具长尾。

雄雉全长约1.5米。

头顶白;颈亦白;自额贯眼以至后颈,围以1圈黑边,眼下另有1小白斑。

上体大都棕黄,两翅黑褐,杂以白和棕黄色。

尾羽20枚,其中央两对特长,呈银白色,并具一系列黑栗相间的横斑。

喉和胸间横贯以黑带;胸与两胁白而杂以黑斑,并具栗色宽阔羽缘,使下体大部呈为此色。

雌雉羽色不如雄雉艳丽;尾短,仅及雄雉的1/3;上体呈栗、棕灰与黑色的斑杂状;中央尾羽灰褐,隐约有栗褐缀黑的横斑;胸与两胁均栗色,而羽端杂以棕灰和白色;腹以下淡栗棕色。

在董寨的野外没有见到活体,在山脊上的马尾松林地发现羽毛若干,此外只见到保护区养殖的白冠长尾雉。

珠颈斑鸠:

体羽大都为灰褐色。

最显著的特点是颈部有一黑色羽带并有白色斑点。

尾羽黑色,中央一对黑色,外缘有明显的白斑。

嘴暗褐色,比较柔软,脚紫红色。

这种鸟类在保护区分布较多,实习中经常见到,单只出没,主要出现在人类村落附近,不怕人。

领雀嘴鹎:

具短羽冠,头及喉偏黑,颈背灰色。

特征为喉白,嘴基周围近白,脸颊具白色细纹,尾绿而尾端黑。

虹膜-褐色;嘴-浅黄;脚-偏粉色。

单只出没,实习时见到的较少,主要栖息于树林中。

北红尾鸲:

雄鸟眼先、头侧、喉、上背及翼黑褐色,翼上有白斑,头顶、枕部暗灰色,身体余部棕色,中央尾羽黑褐。

雌鸟除棕色尾羽及白色翼斑外,其余部分灰褐色。

实习中见到次数不多,多栖息于树林中。

棕颈钩嘴鹛:

体型略小的褐色钩嘴鹛。

具栗色的颈圈,白色的长眉纹,眼先黑色,喉白,胸具纵纹。

在董寨广泛分布,数量较多,每次观鸟时都有较大数量发现。

黑脸噪鹛:

体型略大,灰褐色噪鹛。

特征为额及眼罩黑色;上体暗褐;外侧尾羽端宽,深褐;下体偏灰渐次为腹部近白,尾下覆羽黄褐。

虹膜-褐色;嘴-近黑,嘴端较淡;脚-红褐。

栖息于水边灌丛。

棕头鸦雀:

头顶至上背棕红色,上体余部橄榄褐色,翅红棕色,尾暗褐色。

喉、胸粉红色,下体余部淡黄褐色。

在保护区中分布较广,数量较多,多栖息于树丛中,成群出没。

强脚树莺:

具形长的皮黄色眉纹,下体偏白而染褐黄,尤其是胸侧、两胁及尾下覆羽。

保护区中数量较多,实习中经常可以见到,主要栖息于树丛,成群出没。

冠纹柳莺:

中等体型而色彩亮丽的柳莺。

上体绿色,具两道黄色翼斑,眉纹及顶纹艳黄色,下体白染黄,脸侧、两胁及尾下覆羽尤是。

外侧两枚尾羽的内翈具白边。

与黑眉柳莺的区别为侧顶纹色淡,两道翼斑较醒目且下体少黄色。

黄腰柳莺:

腰黄色,翼上具两道黄绿色翼斑。

具黄绿色的中央冠纹及眉纹。

体腹面黄绿色。

黄腹山雀:

雄鸟头部及喉、胸黑色,头侧具大型白斑,枕部有一白色沾黄的块斑。

背蓝灰色。

飞羽暗褐色,翼上具两条白色沾黄的翅斑。

尾羽和尾上覆羽黑色。

体腹面黄色。

雌鸟额、头顶、眼先和背灰绿色,喉、两颊及耳羽白色,下体淡黄沾绿色。

银喉长尾山雀:

头顶黑色具浅色纵纹,头和颈侧呈葡萄棕色,背灰尾长,黑色并具白边,下体淡葡萄红色,喉部中央具银灰色斑。

红头长尾山雀:

头顶及颈背棕色,过眼纹宽而黑,颏及喉白且具黑色圆形胸兜,下体白而具不同程度的栗色。

小鹀:

雄鸟夏羽头部赤栗色。

头侧线和耳羽后缘黑色,上体余部大致沙褐色,背部具暗褐色纵纹。

下体偏白,胸及两胁具黑色纵纹。

雌鸟及雄鸟冬羽羽色较淡,无黑色头侧线。

白眉鹀:

头部有黑白色图纹,喉黑,腰棕色而无纵纹。

雌鸟及非繁殖期雄鸟色暗,头部对比较少,但图纹似繁殖期的雄鸟,仅颏色浅。

在保护区中数量较多,实习常见到,多栖息于树丛中。

暗绿绣眼:

上体鲜亮绿橄榄色,具明显的白色眼圈和黄色的喉及臀部。

胸及两胁灰,腹白。

在保护区中分布较广,数量较多,多栖息于树丛中,成群出没。

 

(三)观鸟入门

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可以分为

1.参考物法,利用鸟类周围的参考物先进性定位,用望远镜找到参考物后,再寻找鸟类,以便观察。

2.时钟法,以视线为基准,按时钟指针标定各个方向,观察时利用表盘上的刻度来进行鸟类定位。

3.视线法,将视线与鸟类所在的位置连成一条直线,举起望远镜时使得望远镜的中心轴与视线重合,则鸟类自然在望远镜的观测范围之内。

这种方法观测鸟类最为便捷迅速,但技术难度较大。

观鸟时间:

一般为早上和傍晚。

早上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后2小时为最好,此时鸟类活动较为旺盛,且光线条件较好,观鸟效果较好。

鸟类特征记录:

1.先记录鸟类大小、羽毛颜色和轮廓。

2.观察鸟类喙部的形状和颜色。

3.观察鸟类翅膀的形状与颜色。

4.记录鸟类腿部的长度与颜色。

5.观察鸟类飞行与落下时的姿态。

6.注意鸟类的鸣叫特点。

7.记录鸟类的生活环境和地点。

观鸟注意事项:

1.观看时要顺光,平视,观看效果才较好。

2.多举望远镜进行观察,增加观鸟经验。

3.先以观鸟为主,记下鸟类特征,再去查书。

4.不穿颜色鲜艳的衣服,以免惊扰到鸟类。

5.动物尸体的处理需要格外注意,以防疾病。

6.观鸟需要隐蔽于耐心。

7.切记,好戏往往在最后上场。

 

(四)无线电跟踪鸟类:

利用捆绑在鸟类身上的无线电发射器来跟踪鸟类,寻找鸟类,发现鸟类,研究鸟类。

无线电跟踪器分为两部分:

发射器和接受器

无线电发射器由天线、电池和发射芯片三部分组成,电池需要具有体积小,供电长等特性,如白冠长尾雉的发射器电池可以使用2-3年。

发射器原则上小于鸟类体重的三分之一。

雉鸡类多携带在颈部,而小型鸟类,如雀类则通过胶粘连在腰部,大型猛禽则采用背带式。

接收器由天线和显示器两部分组成,天线主要用来确定方向,显示器则通过声音频率的强度的改变来显示信号强度的来源。

当天线对准鸟类所在方向上时,信号最为明显。

信号一般可发射500米左右,如果遇到山的阻拦则会减少,为了避免山的影响,可以爬到山脊上进行观测。

现代鸟类观测研究中也使用类卫星跟踪等先进手段,但由于误差大、费用昂贵等原因无法在研究中广泛使用。

实习最后一天,李老师和邱老师通过无线电发射器对白冠长尾雉进行了跟踪,确定了一支白冠长尾雉的位置大约在山坡下20米处。

对此雉鸡进行追赶时,其越过山梁,信号消失,没有观察到活体,但也较成功的其进行了跟踪。

(五)野生动物生境调查法:

暖温带多使用20×20米作为调查样方,定点时使用GPS。

样方确定后,再打出5×5的样方来,做灌木调查,在四个角的小样方中再打出1×1的样方进行草本调查。

进行生境调查时,在一个群落中的样方数不应少于3个。

(六)野生动物调查方法——样带法

样带法,又叫样线法,是在一定的样线上统计动物数量。

这种方法应用便利,受地形影响较小。

主要用于对大、中型动物的调查。

样线的布设要具有代表性、随机性、整体性和可行性。

样线的长度和行走速度一般情况按实际地形、区域大小和取样面积而定。

样线宽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林地一般为50-100米。

调查时主要以野生动物的实体为主,也可以调查足迹、粪便等。

样带面积要覆盖总面积的百分之十五。

鸟类调查时,要记下全部鸟类的种类、数量、生境以及距样带的距离。

记录时本着看前部看后的原则,防止重计。

不认识的鸟类要准确的记下其外表特征、叫声以及生境,回去后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确定。

一天的调查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对记录进行整理和相关数据的计算。

小组延白云保护站至涩港公路进行鸟类调查,为了便于调查,样带定在保护区公路上,样带长度大约5公里,调查过程主要进行徒步调查,速度为大约2公里每小时。

样带宽度为80米。

调查时间为早上8点至12点,调查对象主要为鸟类实体,主要采用观察技术的方法。

得到结果如下:

 

种类

拉丁名

数量

生境

距样带距离

1

喜鹊

Picapica

1

空中

 

2

山斑鸠

Streptopeliaorientalis

1

空中

 

3

松鸦

Garrulusglandarius

3

杉木林

30米

4

画眉

Garulaxcanorus

1

灌木丛

15米

5

黑脸噪鹛

Garulaxperspicillatus

3

树丛

1米

6

棕头鸦雀

P.webhianics

16只左右

灌丛

2米

7

黑脸噪鹛

Garulaxperspicillatus

2

水边灌丛

5米

8

暗绿绣眼

Zosteropsjaponica

10

树梢

10米

9

银喉长尾山雀

A.caudatus

1

树梢

2米

10

黄腹山雀

P.venustulus

1

树梢

10米

11

斑鸫

Turdusnaumanni

1

树梢

5米

12

棕头鸦雀

P.webhianics

2

水边

20米

13

蛇雕

Spilornischeela

1

天空

 

14

喜鹊

Picapica

1

树梢

50米

15

斑姬啄木鸟

Picumnusinnominatus

1

树梢

10米

16

红嘴蓝鹊

U.erythrorhyncha

2

空中

 

17

白鹭

Egrettagarzetta

1

水边

10米

18

棕颈钩嘴鹛

Pomatorhinusruficollis

1

水边

2米

19

白眉鹀

E.tristrami

10

灌丛

5米

20

燕雀

Fringillamontifringilla

1

树顶

5米

21

山麻雀

Passerrutilans

1

树顶

20米

22

领雀嘴鹎

Spizixossemitorques

1

树顶

10米

23

强脚树莺

Cettiafortipes

20左右

树顶

1米

24

树麻雀

Passermontanus

8

树顶

2米

25

八哥

Acridotherescristatellus

3

树顶

30米

26

山斑鸠

Streptopeliaorientalis

1

电线杆

50米

 

(七)野生动物迁地保护:

当某个物种的数量已极为稀少或其生境已被严重破坏,可以把这个物种的一些个体或全部个体从野外移出,并在圈养环境下加以保护。

主要通过动物园繁育中心水族馆进行。

物种只有在自己的生竟里得到维持,异地保护才有意义。

人们要保护的是生态系统整体以及其复杂的相互关系,而不是其中的某个孤立元素。

因此,再引入应被作为异地保护的最终目标。

主要可以分为人工繁育、再引入和对物种的直接转移。

一、人工繁育

优点;增加个体数量以建立新种群

减少野外捕获个体的需求

便于开张对物种的生态学基础研究

便于开展对物种及其保护的公众宣传教育

缺点:

捕获后剩余的野外种群灭绝可能性增加

必须要有相关的繁育机构和动物园

必须有足够的个体数量来避免遗传漂变和基因丧失

个体会产生非自然的行为而使得学习行为丧失

人为造成的高密度会使得个体易感病

圈养动物不易进入繁殖状态

二、再引入

独立的人工繁育毫无意义,必须以再引入为最终目标。

在物种的原有自然生境和历史分布区中进行,并要有长期的管理,在履行管理程序时,让保护措施全部中心用来阻止物种的衰落。

需要多学科参与,但是消耗资金多,并有可能以牺牲保护残余物种为代价。

三、对物种的直接转移

把生物个体从某地转移到其他地区。

董寨自然保护区进行了朱鹮的异地野化放归保护.朱鹮的异地野化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首先在野化地建设笼舍,进行人工饲养,朱鹮的人工饲养主要喂食泥鳅,同时加拌少量带有营养药物的牛肉。

第二步,在当地一座山上进行半野化放养。

用大网罩住整个山,放入朱鹮,使得朱鹮逐步野化,除个别时候由于需要像山上投放食物外,基本不对朱鹮觅食进行干预。

第三步,去除大网,使得朱鹮真正进入野外环境,实现朱鹮的异地野化保护。

通过这三步,基本实现朱鹮的野化,后期还要对野外的朱鹮进行跟踪,了解它们野外的生存情况。

目前保护区的朱鹮再引入工作处于起步阶段,整体计划实施较为顺利。

有望实现成功引入。

(八)野外调查时必须的装备:

Vb药片、黄连素、藿香正气、钙片、风油精、创可贴。

同时还需注意水源的饮用,不喝生水,尽量吃当地的食物。

进入森林时还需携带蛇药和注射疫苗。

去高原时还须携带红景天。

 

八、实习中遇到的问题

1.鸟类集群原因:

主要是为了避敌和觅食两方面。

2.董寨鸟类丰富的原因:

董寨保护区正好处于古北界和东洋界的分界线上,兼具两个区的鸟类,所以鸟类种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