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稿对企业财务危机的理性分析0426.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05656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稿对企业财务危机的理性分析042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定稿对企业财务危机的理性分析042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定稿对企业财务危机的理性分析042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定稿对企业财务危机的理性分析042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定稿对企业财务危机的理性分析042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定稿对企业财务危机的理性分析042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定稿对企业财务危机的理性分析042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定稿对企业财务危机的理性分析042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定稿对企业财务危机的理性分析042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定稿对企业财务危机的理性分析042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定稿对企业财务危机的理性分析042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定稿对企业财务危机的理性分析042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定稿对企业财务危机的理性分析0426.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定稿对企业财务危机的理性分析0426.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定稿对企业财务危机的理性分析0426.docx

《定稿对企业财务危机的理性分析042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稿对企业财务危机的理性分析0426.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定稿对企业财务危机的理性分析0426.docx

定稿对企业财务危机的理性分析0426

提纲:

对企业财务危机的理性分析

鉴于企业财务危机对企业发展的致命后果,从财务危机的类型、生命周期、发生征兆及形成原因分析了财务危机的存在形式,力求通过对财务危机的分类为预防及治理财务危机提供一些思路。

分析逻辑以因果为主,论据借鉴了国内外相关的部分著作,为理性分析企业财务危机奠定了一些理论基础。

近年来财务电子化趋势愈加明显,尝试通过本文建立起财务危机的一个流程框架,建模需要更强的数学背景和数据基础,尽管困难,但对于当下时代来说,仍有相当的可行性,通过体系构建和模糊逻辑,搭建理性分析财务危机的平台。

一、财务危机概述

(一)财务危机的概念界定

(二)财务危机的类型

1.亏损型财务危机

2.偿付型财务危机

(三)财务危机的危害

二、财务危机的征兆

(一)偿债能力显著下降

1.资产负债率持续上升

2.净现金流量持续减少

(二)盈利能力显著下降

1.综合毛利率显著降低

2.市场销售额持续显著下降

(三)资产管理能力显著下降

1.存货积压、周转期增加

2.应收款项大幅度上升

三、财务危机形成原因分类及过程

1.投资决策失误导致的财务危机

2.市场信息失误导致的财务危机

3.内部管理控制失效导致的财务危机

4.债务风险意识淡薄导致的财务危机

5.公司治理不健全导致的财务危机

四、建立系统性的财务危机管理体系

(一)财务危机爆发前企业的防范措施

1.制定并执行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2.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3.提高企业融资能力

(二)企业财务危机爆发后企业的管理措施

1.拟订短期行动方案,尽快缓解当前危机

2.积极争取有关利益方的协助与支持

3.进行企业重组和产权的资本运作

4.企业整顿,处理潜在风险

对企业财务危机的理性分析

【摘要】:

鉴于企业财务危机对企业发展的致命后果,从财务危机的类型、生命周期、发生征兆及形成原因分析了财务危机的存在形式,力求通过对财务危机的分类为预防及治理财务危机提供一些思路。

分析逻辑以因果为主,论据借鉴了国内外相关的部分著作,为理性分析企业财务危机奠定了一些理论基础。

近年来财务电子化趋势愈加明显,尝试通过本文建立起财务危机的一个流程框架,建模需要更强的数学背景和数据基础,尽管困难,但对于当下时代来说,仍有相当的可行性,通过体系构建和模糊逻辑,搭建理性分析财务危机的平台。

【关键词】:

破产、危机周期、管理体系

一、财务危机概述

(一)财务危机的概念界定

综合企业财务危机有关文献可以发现,由于研究者的研究目的及方法不同,经济宏观环境、企业经营方式不断发展变化,多年来不同阶段的研究也不断地衍生出新的概念解释和范围界定。

虽然对财务危机难以形成绝对规范的定义,但不妨赋予其一个基本含义,即财务危机是指企业因遭受严重的外部挫折或内部财务活动失去控制而使得财务状况所处的危险或紧急状态【1】。

财务危机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任何企业发生财务危机都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过程。

企业财务危机程度有轻重之分,既包括因短期流动性不足带来的财务困难(企业财务危机的起点和征兆),又包括企业破产清算等极端情况(企业财务危机的终点)。

企业财务危机是可以度量和预警的,危机程度的不断加深会使财务指标与正常企业相比有明显不同。

因此,综上所述,财务危机即因为外部挫折或内部失策导致企业从流动性不足乃至到破产清算的一系列财务非正常状态。

(二)财务危机的类型

企业财务危机根据其不同程度的外在表现可以分为亏损型财务危机和偿付型财务危机两种类型。

亏损型财务危机和偿付型财务危机是企业持续经营条件下的财务危机【2】。

对于财务危机的以下分类,是以财务危机爆发后的外在表现形式为基础做出的划分,两种类型的财务危机有没有避免和挽救的可能,与企业意识到财务危机存在的时点有着密切关系。

1.亏损型财务危机

亏损型财务危机是指以企业发生严重亏损或连续亏损为主要表现的财务危机,是企业财务危机的主要类型之一,以企业发生亏损为危机的先兆信号。

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是让投资者获利,当企业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其成本和费用而发生亏损时,虽然不能说企业已经陷入显著财务危机,但对于所有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来说,这已经是安全保障削弱的信号了。

亏损型财务危机分为严重亏损和连续亏损两种情况:

(1)严重亏损,指企业一个会计年度亏损或一次性亏损的数额巨大,对企业净资产造成严重侵蚀。

对非上市公司而言,一般指初次年度亏损使公司每股净资产减少1/3及以上;对上市公司而言,一般指初次年度亏损使公司每股净资产降至一元以下零以上。

(2)持续亏损,指企业连续两年及两年以上发生亏损。

连续性亏损说明因偶然性因素而发生亏损的可能性很小,亏损发生是由非单一的持续性的原因引起的一连串的不会自行解决的企业问题。

且连续性亏损说明企业盈利能力正在实质性削弱,亏损长期积累侵蚀企业净资产,则会使财务状况持续恶化。

2.偿付型财务危机

偿付型财务危机是指以企业履行义务受阻,无力支付到期债务和费用或需要付出极大努力才能支付到期债务和费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财务危机,是财务危机的基本类型。

无力支付是指:

(1)企业只是暂时没有用于支付费用和偿还债务的资金,并不是持久的现象;

(2)企业尚有一定的信用,尚存在一定筹集一定资金的可能性;(3)企业未发生严重亏损或连续亏损;(4)企业资产负债率很高,但还未到资不抵债的地步;(5)企业资金循环发生障碍,不是企业资金衰竭导致无力支付,而是经过一定努力可能予以偿付或可能予以缓解的财务危机。

由于企业的债权债务关系往往以契约的形式存在,偿付型财务危机主要就是因资金调度和资金收支安排不合理或意外事变而不能按照契约规定的日期、数额及其他条件支付债务,造成资金周转困难的局面

不同类型的财务危机,其初期征兆、发展过程以及各阶段危害程度各不相同,企业应充分意识到财务危机的危害,进行周期性排查,积极落实财务危机管理措施。

(三)财务危机的危害

财务危机的出现,纵然类型或轻重程度不同,最终会给企业以及其他所有相关利益主体和社会带来的不同程度的危害。

1.影响企业生产及存续

从企业自身方面来说,最轻程度的财务危机也会导致企业流动资金占用急剧上升,资金缺乏,周转不灵,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资金占用居高不下,又会引发资金占用费和银行贷款利息逐年滚动上升,造成恶性循环,致使企业经济效益滑坡,生产经营受阻。

由于发生财务危机时企业管理将以危机为重,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决策,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连续性。

生产经营受影响又必然制约企业的发展后劲,财务危机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导致亏损的积累,再加上可用资金的相对减少,致使企业只能维持简单的生产,无法扩大生产规模或进行更新改造。

生产经营及规模受限,致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缺乏必要的经济实力和承受能力。

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企业自身竞争能力降低,难以承受市场生存考验。

2.导致关联方利益受损

企业效益严重滑坡,企业内部环境中直接影响所有者的投资效益和职工的经济收入,对所有者再投资或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及人员流动率均会造成消极影响。

企业外部环境中,从与处于财务危机状态的企业存在交易、信用或投资关系的客户、供应商、债权人、投资者的角度来说,企业财务危机会直接导致应收债款无法到期回收,相关利益主体经济受损,严重的情况会导致连锁性的行业性甚至社会性的危机。

3.造成社会资源浪费

从政府管理部门而言,如若未能控制对破产边缘、陷于财务危机的企业进行财政拨款或贷款或投资,则可能会造成资产处置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合作合资中的国有资产流失或企业重组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严重降低宏观资源宏观配置有效性。

综合讨论了财务危机的类型,对财务危机的危害有了一定认识后,企业如何发现财务危机的存在,财务危机初期是否有可概括分类的具体表现,也应该引起管理者的思考和重视。

二、财务危机的征兆

企业财务危机的征兆多种多样,可以从多种不同角度延伸探究,综合上述两种类型财务危机的最终表现,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三个方面研究分析财务危机的征兆【3】。

(一)亏损型财务危机:

企业盈利能力显著下降。

以重大亏损为财务危机爆发的主要体现形式的亏损型财务危机,其初始征兆则表现在企业的盈利水平出现显著下降,预示企业运转发生重大困难,财务状况出现异常。

盈利能力主要包括产品获利能力以及资产获利能力,集中体现在利润指标上。

1.综合毛利率显著降低

产品毛利率反映某个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情况。

当公司有多个产品时,因产品利率水平可以相互分摊,不能简单地通过计算单个产品毛利率评判企业生产总体利率水平,而应计算整体的综合毛利率水平。

企业成本控制出现不利、产品市场饱和、产品被市场出现的新产品逐渐替代等原因,导致企业综合毛利率显著降低时,一般应作为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信号,需引起管理层的高度重视。

2.市场销售额持续显著下降

企业市场销售额出现短期波动属于正常而普遍的现象,但从较长的时间范围内企业销售额持续明显下降,则可能预示着企业产品滞销、销售下滑、市场占有率明显下降、质量出现重大问题等,从而引发严重财务问题,导致企业现金流量无法延续,诱发企业财务危机。

(二)偿付型财务危机:

企业偿债能力显著下降。

以不能偿付到期债务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偿付型财富危机,其初期征兆则集中体现在偿债能力明显不足或显著下降,可能预示着企业面临债务清偿的违约风险。

偿债能力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综合反映,影响企业偿债能力的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有重组健康的现金流量,由于不能清偿债务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的案例比比皆是。

由偿债能力来展开讨论,财务危机的征兆可能存在以下两点特征:

1.资产负债率持续上升

企业为维持正常生产运营或扩大再生产,往往利用财务杠杆向外界筹集资金进行负债经营,这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普遍现象。

但负债则意味着需要还本付息,只有在企业经营利润足以覆盖债务利息时,才有可能保持财务均衡,消除潜在隐患。

因此,企业负债运营要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如果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过大,必然增加还本付息的压力,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

一般认为,正常的资产负债率第一产业为20%,第二产业为50%左右,第三产业为70%左右【4】。

若企业长期资产负债率水平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销售收入却不断下降,盈利不断减少,资金难以正常周转,往往就是陷入财务危机的前兆。

当然,对于具体企业要进行具体分析,特别是处于创业初期及发展期的企业,若产品预期良好能产生足够的利润回报,尽管一段时期内举债较多,资产负债率大幅上升,但也不应过度恐慌。

2.净现金流量持续减少

企业偿债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企业债务的总体规模,也取决于企业的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指标上,净现金流量是企业用来偿还债务债务、重新投资以保持或扩大生产规模的基础。

净现金流量的减少往往预示着企业应收应付款项的管理将出现问题,产品毛利率水平降低,非生产性自己占用增加等。

典型的财务指标,如现金流动债务比、现金债务总额比,分别反映企业实际的短期偿债能力和企业用经营现金流偿还全部债务的能力。

若指标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则说明企业现金流量不足,偿债能力较差。

长期来看,企业出现经营性亏损,即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减少或出现负值,就应视为财务风险的重要征兆,引起管理层的足够重视。

当然,当亏损额小于折旧额时,虽然现金收入仍大于成本费用,但折旧费用无需支付现金,企业足以支付日常开支,但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达到报废年限必须更新的时候,由于现金收入长期不足的累计作用,企业无力更新设备等固定资产。

除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两种典型变化外,亏损型和偿付型财务危机共同的早期征兆还表现在资产管理能力的显著下降,企业对现有资产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持续走低。

(三)企业资产管理能力显著下降。

无论是亏损型财务危机,还是偿付型财务危机,在危机初期,都可能出现同一征兆,即资产管理能力显著下降,预示着企业各种资产的运转能力存在较大问题,是中外企业财务危机研究中均重视的征兆性指标,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存货积压、周转期增加

企业为维持正常的生产销售,必须持有一定量的存货,但存货的持有会带来一定成本。

存货越多、占用的资金就越多、周转期越长、资金计息的压力就越大。

因此企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缩短存货的持有时间,尽可能加速周转速度。

正常运营的企业,存货与销售比率相对稳定,排除因规模扩大导致的企业存货量增加的合理情况,若企业产品出现严重积压并且存货周转期明显延长,就会影响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

2.应收款项大幅度上升

企业间赊销业务占大多数,应收账款的规模和账期长短,直接决定了企业资金占有量及坏账的多少。

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来说,赊销期限长短也有不同,应收账款余额持续不断增大,则有可能造成其资金链断裂,出现资金支付困难。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危机的早期征兆并非难以发现,企业可依据自身条件,设定针对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或资产管理能力相关的技术指标,定期自查,在危机积累期及时发现并控制潜在风险。

三、财务危机形成原因

企业的生存既受自身条件限制,又由所处的大环境所影响,所以财务危机的来源可粗略地分为两大类,即外部风险因素导致的财务危机及内部风险因素导致的财务危机【5】。

外部风险因素是指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外部风险因素是企业不可控的,企业只能不断地对外部环境进行观察,及时反应,尽量减小外部因素的不利影响,从而避免财务危机的出现。

造成企业财务危机的内部风险因素主要是指存在于企业内部的各种弊端、缺陷、偏差和失误等现象的总称,企业内部的这些漏洞隐患,大部分是可以控制的,本文主要讨论企业内部可控的因素。

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的内部风险因素可以大致概况为以下五个方面:

1.投资决策失误导致的财务危机

企业有一定的发展和利润积累后,一般倾向于扩大投资追求更多利润。

在良好的市场背景下,进行充分调查与论证后实施的投资决策,能够提供企业发展壮大的资金和动力支持。

但是,没有明确目标和可行性分析的盲目扩张,会使一个相对健康的企业陷入混乱,削弱企业的组织能力和财务能力,导致资金压力过大、产能闲置或成本过高等财务负担,最终将企业拖入财务困境。

重大投资决策需要调动企业大额资金运转,对营运资金造成巨大压力,较短时间周期内可能引起偿付型财务危机,长期来看决策失误最终带来的重大亏损又可能引发亏损型财务危机。

2.市场信息失误导致的财务危机

企业运营离不开财务预测,基于对未来市场需求和销售额所做的财务预测,关系到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营运资金的持有量是否恰当则决定这企业财务周转能否顺畅。

如若企业掌握的市场信息失误,或对市场信息处理得不够及时,企业对销售预测的错误判断就会成为财务预测背后隐蔽的危机因素。

当高估市场需求时,造成存货过多、资金积压、货币资金不足、周转不灵而危机公司生存【6】,严重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引发偿付型财务危机。

另一方面,对市场趋势的错误判断还会导致产品更新不够及时,出现产品老化和业务萎缩现象,致使收入减少甚至发生严重亏损,最终导致亏损型财务危机的爆发。

3.债务风险意识淡薄导致的财务危机

适当的负债经营可以通过杠杆作用为股东获取更多的收益,然而高杠杆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过度负债的企业一旦遇到不利因素,如市场需求下降、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技术更新换代等,潜在的债务风险就会转化为现实的债务危机,出现利息负担过重造成的获利能力减弱或亏损现象,直接导致偿付型财务危机的爆发,甚至最终因不能偿还巨额到期债务而选择破产。

4.内部管理控制失效导致的财务危机

企业内部管理不善和内部控制失效是财务危机爆发的最根本的原因。

当企业的管理状态混乱无序,内部控制失效时,就会出现成本失控、价格缺乏竞争力、存货周转缓慢、账期延长等严重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事项,最终以亏损型财务危机的形式爆发出来,导致破产清算。

此外,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的失效,可能直接导致企业资金利用率低、被挪用侵占、周转不灵等财务问题,直接影响企业营运资金充足率,从而成为偿付型财务危机爆发的突破口。

更重要的原因是在当下互联网经济模式下,部分企业不能适时的依照自身业务特点,体制类型开拓创新、不能抓住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变革机遇,与时俱进,落后于时代的需求,从而被时代淘汰。

5.公司治理不健全导致的财务危机

合理的公司治理能够在确保大小股东收到平等对待的前提下保护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确保董事会对公司的战略性指导和对管理人员的有效监督。

然而,我国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股权结构复杂且流通股比例过低、董事会与独立董事制度不健全而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大股东侵占企业资金、侵蚀企业利润的现象较为严重,严重影响了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发挥和公司治理绩效的提高,导致很多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状态。

四、建立系统性的财务危机管理体系

财务危机管理是指企业在财务运作过程中通过危机监督、危机预控、危机决策和危机处理等手段,达到避免和减少危机产生的危害,直至将危机转化为机会的过程【7】。

财务危机管理有两大基本职能,即事前的预防职能和事后的处理职能。

因此建立财务危机管理体系就应该兼顾事前预防及事后处置,财务危机管理体系应是一个完整的程序化体系,它既包括防范阶段应建设的预控和监督,也应涉及爆发后的决策和处理。

(一)财务危机爆发前企业的防范措施

从财务危机发生的规律来看,企业财务危机有一个积累的过程,一般在其爆发之前就能够进行预测,并给企业管理层发出明确的危机警示,使其主动调动企业内部资源,制定有效的预控措施,从而使企业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或减轻危机的强度。

1.制定并执行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需要建立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财务各自职能,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控制制度,设定大额投融资项目管理体系;严格制定企业财务工作的计划,周期性执行财务经营管理核算,及时分析并反映企业财务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

完善且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建立有效预警系统的基础,只有做到财务日常工作、资金调度等的流程化和规范化,才能实现流程的有效监督和管理。

(常见的财务管理系统可以做到以上监管工作)

此外,要加强对财务人员以及管理层的财务危机概念培训,牢固树立危机意识,以年为周期更新培训材料,及时将市场中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学习,从意识层面树立起危机防范的警觉性。

搭建财务管理制度及树立财务人员风险意识,能有效避免债务风险意识淡薄、内部管理控制失效和公司治理不健全导致的财务危机。

合理的投资决策管理制度规范投资决策流程,要求研究人员出具经分析考证后的投资分析报告,决策人员经风险分析后形成统一投资意见,一定程度上能避免投资决策失误导致的财务危机。

因此,制定并执行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控制内部失控导致的风险因素。

2.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财务危机预警是指在对企业财务状况作评价和运用预测模型判断企业经营未来走势的基础上,度量未来经营状态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并发出预警信号的过程【8】。

企业应按照自身特性和具体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包括单项财务指标的实时监控、基于机器分析的财务危机预警和基于专家经验的财务危机预警等。

按照自身财务条件,对企业举债、用债、偿债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环节、各种因素进行预测,充分估计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可能引发财务危机的程度,制定合适的财务指标警戒度,以达到有效的预警效果。

(企业战略发展部与风险管理部依据自身企业主营业务制定指标优先程度)

预警系统选择的财务指标应包括能反应当期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等典型指标,并依据自身财务特点赋予各指标不同的侧重值,如生产型企业应着重监测产品毛利率、销售额增长率、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期等指标,而重资产企业应着重监测资产负债率、现金流动债务比、现金债务总额比等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监测中,单一指标的监控意义较低,需注意按照企业自身发展情况量体裁衣,选择合适的财务指标群,设定合理的警戒范围,及时将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金管理能力等实时异常情况传输到管理层,在危机初期甄别潜在危机类型并制定相关处理策略,以实现财务危机预警的效果。

3.提高企业信誉和融资能力

信誉是企业在长期经营中创立和积累起来的各种理财优越条件和无形资产,对原材料购进、产品销售、企业筹资、信用结算等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企业资信良好,就能顺利地从投资者或债权人获得项目和资金支持,顺利获取银行贷款和销售产品,特别是在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的初期,利用良好的资信记录,可以把到期的银行借款办理借新还旧的展期手续,暂时不致出现资金链的断裂。

企业应在生产和经营过程里,通过商业信用的提升、规范企业财务报表使用等不同的方式来逐步提升自身融资能力,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我国基本国情,合理借鉴外国企业所采取的一些融资方式,包括个人存款融资、向兄弟企业借款融资、商业银行贷款融资、金融公司投资融资、政府资助再通过企业管理机构发放融资、证券融资和保险公司融资等融资方式,进而推动企业避免不必要的盲目筹资方面的财务危机。

企业融资能力是避免和缓解财务危机的重要工具,在日常工作中就注重发掘并维护合法融资渠道,无论是偿付型财务危机,抑或是亏损型财务危机,都能在一定程度内使企业营运资金维持在可持续发展的水平,使企业避免毁灭性打击。

(二)财务危机爆发后企业的管理措施

财务危机爆发后,企业应尽快搜集信息,明确市场及行业现状及企业自身经营与财务状况,估算企业及各关联方已有损失及可能性损失,形成书面报告,提交管理层尽快判断局势,制定应急方案【9】。

1.拟订短期行动方案,尽快缓解当前危机。

明确危机类型及企业现状后,企业需拟定短期方案,扩大现金来源、减少现金支出以减轻短期的资金偿付压力。

“开源”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处理不良债权、削价处理库存商品、抵押或出售闲置固定资产、收回对外投资、融资租赁等方式实现资金回笼;“节流”方面,企业可实行短期的节约政策,严格控制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开支,必要情况下短期降低生产投入待危机缓解后调整,以及其他可行的节省方式。

2..企业应积极争取有关利益方的协助与支持。

与财务危机形成相同,化解财务危机同样需要一个过程,在化解过程中,要尽最大的可能争取上下游企业、债权人及其他各关联方的支持,尽量缓解企业面临的资金危机。

因此,企业应尽快联系各方,主动说明现存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并告知可能的损失风险,在提示风险的前提上,以企业及所有者的信誉争取最大限度的资金期限支持。

3.企业应及时进行企业重组和产权的资本运作。

短期资金压力缓解作用不显著时,企业管理层应考虑根本性地调整企业债务和资本结构,把企业资产负债水平调整到合理位置。

财务管理人员应结合企业现有资产状况,提出合理的债务调整计划,更改债务的金额或到期限,变更债权债务关系,以达到改变资不抵债的最终诉求。

4.企业整顿,处理潜在风险

通过短期资金处理和长期债务调整后,企业的核心任务是对企业实施整改,通过提高企业员工的内部素质,从根本上化解企业财务危机。

企业本身的经营管理秩序就存在潜在问题,财务危机得以积累,爆发期更会直接导致内部运行机制紊乱,决策机制运行效率低下,创新机制萎缩的情况。

因此,企业管理层应对现有的以及潜在的问题进行彻底剖析,制定运营整改策略,才有可能真正化解财务危机并避免下一次危机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张艳秋:

《企业财务危机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2]陈余有:

《财务危机运营——企业理财安全机制探索》,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3]刘珣:

《企业财务危机管理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

[4]贾宗武、刘总理:

《企业财务危机及对策》,《财会通讯》,2007年第10期

[5]张艳秋:

《企业财务危机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6]刘菊、赵伟峰,《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及其防范措施研究》,《市场周刊》2003年第2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