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公文类三.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08818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公文类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公文类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公文类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公文类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公文类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公文类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公文类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公文类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公文类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公文类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公文类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公文类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公文类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公文类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公文类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公文类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公文类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公文类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公文类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公文类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公文类三.docx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公文类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公文类三.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公文类三.docx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公文类三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公文类三

语文2018.1

考试时长12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太尉执事:

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

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孟子曰: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

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

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

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

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

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

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

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然幸得赐归待选,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选自《栾城集》卷二十二《四部丛刊》本)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B.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C.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D.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枢密:

枢密院唐、五代,宋、辽,元等朝代的官署名称。

长官称枢密使,唐代枢密使主要掌管全国军事,类似秦汉时的太尉,所以这里称韩韩琦为太尉。

B.“执事”,不直接称对方,而称“执事”。

表示敬称对方,可译为“您”,《烛之武退秦师》“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中的执事就是这种用法。

C.太史公,太史公是西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官职名称,太史公的具体职权不仅有太史令的职责,还有选拔人才的职责,最著名的太史公就是《史记》作者司马迁。

本文指的就是汉代的是司马迁,他曾任太史令。

D.翰林:

翰林是中国古代官名,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也称翰林学士,可以直接签发极端机密的文件,如任免宰相,宣布讨伐令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干谒文是,是苏辙在高中进士后给当时的枢密使韩琦写的一封信,也是一篇著名的文论。

文章阐释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者气之所行”,同时表达了对韩琦的仰慕之情及渴望拜见之意。

B.全文以“气”为线索而展开,先提出了“养气与作文”的关系这样一个观点,并且以孟子、司马迁作为内心修养和外在阅历的例证,最后点出求见太尉的原因是为了安邦兴国,抚四夷,使天下无忧矣。

C.本文作者欲求见太尉,以尽天下之大观,以激发其志气,却以得见欧阳公,引起求见太尉,以历见名山大川,京华人物,引起得见欧阳公。

以作文养气,引起历见名山大川,京华人物,注意在此,而立言在彼,绝妙奇闻。

D.表现仰慕韩琦时,苏辙行文中没有流露出攀高枝、求高官的意思,只是将求见高人心情急切,盼望高人指点以达养气目的的内心表露出来了,文字恳切,才华毕显。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文者气之所成,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2)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答案】

1.D

2.D

3.B

4.

(1)(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

(2)太尉假如认为(我)可以教诲而肯屈尊教导我的话,那我就更感到幸运了。

【解析】

1.试题分析:

注意“矣”“者”等标志性词语,“所见”做后句的主语,“不足以”“求”做后句的谓语。

点睛:

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此题注意“矣”“者”等标志性词语,“所见”做后句的主语,“不足以”“求”做后句的谓语。

2.试题分析:

翰林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翰林院从唐朝起开始设立,是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

但自唐玄宗后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翰林学士供职于翰林学士院,一种是翰林供奉,供职于翰林院,翰林学士担当起草诏书的职责,翰林供奉则无甚实权。

晚唐以后,翰林学士院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招制的重要机构,有“天子私人”之称。

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

3.试题分析:

求见太尉的原因分析不当。

4.试题分析:

注意重点词语“形”“能”“致”“苟”“辱”“之”“幸”得翻译。

参考译文:

太尉执事:

我生性喜好写文章,对此想得很深。

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

孟子说:

“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现在看他的文章,宽大厚重宏伟博大充塞于天地之间,同他的气的大小相称。

司马迁走遍天下,广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的英豪俊杰交友,所以他的文章,疏放不羁,颇有奇伟之气,这两个人,难道曾经执笔学习这种文章吗?

这是因为他们的气充满在内心而溢露到外貌,发于言语而表现为文章,自己却并没有察觉到。

我出生已经十九年了。

我住在家里时,所交往的,不过是邻居同乡这一类人。

所看到的不过是几百里之内的景物,没有高山旷野可以登临观览,以开阔自己的心胸。

诸子百家的书,虽然无所不读,但是都是古人过去的东西,不能激发自己的志气。

我担心就此而被埋没,所以断然离开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便了解天地的广大。

我经过秦朝,汉朝的古都,尽情观览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向北眺望黄河奔腾的激流,深有感慨地想起了古代的英雄豪杰。

到了京城,抬头看到天子宫殿的壮丽,以及粮仓、府库,城池苑囿的富庶而且巨大。

这才知道天下的广阔富丽,见到翰林士欧阳公,聆听了他宏大雄辩的议论,看到了他秀美奇伟的容貌,同他的学生贤士大夫交游,这才知道天下的文章都汇聚在这里,太尉以雄才大略称冠天下,全国人依靠您而无忧无虑,四方异族国家惧怕您而不敢侵犯,在朝廷之内像周公、召公一样辅君有方,领兵出征,向方叔、召虎一样御敌立功。

可是我至今还未见到您呢。

再说一个人的学习,如果不是有志于大的方面,即使学了很多又有什么用呢?

我这次来,对于山,看到了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对于水,看到了黄河的深广;对于人,看到了欧阳公。

可是仍以没有谒见您而为一件憾事。

所以希望能够一睹贤人的风采。

就是听到您的一句话也足以激发自己雄心壮志,这样就算看遍了天下的壮观而不会再有什么遗憾了。

我年纪还很轻,还没能够通晓做官的事情。

先前来京应试,并不是为了谋取微薄的俸禄。

偶然得到了它,也不是自己所喜欢的。

然而有幸得到恩赐还乡,等待吏部的选用,使我能够有几年空闲的时间,将用来更好地研习文章,并且学习从政之道。

太尉假如认为我还可以教诲而屈尊教导我的话,那我就更感到幸运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论盛孝章书①

孔融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五十之年,忽焉已至。

公为始满,融又过二。

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

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

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复永年矣!

《春秋传》曰:

“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

”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絷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

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

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民所共称叹。

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

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

正之之术,实须得贤。

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

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故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邹衍自齐往。

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

凡所称引,自公所知,而复有云者,欲公崇笃斯义也。

因表不悉。

(据中华书局影印四部丛刊本《六臣注文选》)

【注】①这是孔融写给曹操请求援救其友盛孝章的一封信。

盛孝章汉末为吴郡太守。

为人器量高雅宏伟,而又爱重士人。

孙策平吴会后,因为妒忌盛孝章的名望,把他囚禁起来。

孔融和盛孝章交谊深厚,写了这封论盛孝章的信给曹操,希望曹操驰书于吴,以救盛孝章。

但是曹操的信还没有寄出,盛孝章已为孙权所杀。

5.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禁/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

B.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禁/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

C.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禁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

D.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禁/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

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稽,古地名,绍兴的别称,故吴越地。

《滕王阁序》“目吴会于云间”一说“会”读kuài,秦汉时会稽郡的郡治在吴县(即今苏州),郡、县相连,称为吴会。

B.传,一类是以记述详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一类属文学范围,以史实为根据,但不排斥某些想象性的描述;另一类是替经书作注的著作,一般由他人记述。

文中指的是第一类。

C.筑台,即建造游观之台。

文中燕昭王筑台是招贤之意。

D.表,指给皇帝上的奏章,如《出师表》《陈情表》。

不悉,旧时书信结尾处的套语,犹言不尽。

7.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起笔感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接着描述了盛孝章内外交困、岌岌可危的艰难处境。

B.第二段开头作者援引齐桓公的典故,是想以曹操比齐桓公,勉励曹操招纳贤才,匡复汉室。

C.第三段列举了许多历史典故,目的是想让曹操知道,营救盛孝章可以让天下人才归依曹操。

D.本文叙述紧凑,文字凝练,从交友之道和得贤之重来打动对方,措辞得体,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8.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

(2)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答案】

5.D

6.B

7.B

8.

(1)他被东吴孙氏政权困辱,妻子儿女都已死去,一个人孤单无助,处境危险,心情愁苦。

(2)您如果能赶快派遣一个使者,再带上一封短信,就可以把孝章招来,而交友之道也可以发扬光大了。

【解析】

5.试题分析:

“也”后断开;“而身”“命”“是”“而朱穆”陈述对象变换,前面断开;“依以扬声”是“天下谈士”的做法,中间应该断开。

点睛:

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此题“也”后断开;“而身”“命”“是”“而朱穆”陈述对象变换,前面断开;“依以扬声”是“天下谈士”的做法,中间应该断开。

6.试题分析:

替经书作注的著作。

一般由他人记述,例如:

《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

它属于古籍注释体例之一,其它的还有注、笺、正义、诠、义疏、义训。

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

7.试题分析:

勉励:

一般用在长辈对晚辈的鼓励。

“匡复汉室”不是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

8.试题分析:

(1)句注意被动句点的翻译,“孥”译为“子女”,“湮没”译为“死去”,“单孑”译为“孤单”,

(2)句“诚”译为“如果”,“咫尺之书”译为“一封短信”,“致”译为“招来”,“弘”译为“发扬光大”。

参考译文:

光阴不能停留,像流水一样消逝,很快就到了五十岁的年龄。

您是刚满,而我却已经超过两岁了。

国内的相识知交,差不多都要死光了,只有会稽的盛孝章还活着。

他被东吴孙氏政权困辱,妻子儿女都已死去,一个人孤独无助,处境危险,心情愁苦。

假使忧愁可以损害人的健康,孝章恐怕不能长寿了。

《春秋公羊传》里说:

“诸侯之间有相互并吞的,齐桓公没有加以救援,自己感到是一种羞耻。

”盛孝章确实是当今男子中的豪杰,天下一些善于言谈议论的人,常要依靠他来宣扬自己的名声,而他本人却不能避免被囚禁,生命朝不保夕,那么孔子就不应该谈论朋友好坏的问题,也无怪朱穆所以要写他的《绝交论》了。

您如果能赶快派遣一个使者,再带上一封短信,就可以把孝章招来,而交友之道也可以发扬光大了。

现在的年轻人喜欢说前辈的坏话,或许有人会对孝章加以讥讽评论。

总的说来孝章是一个盛名天下、为天下人所称赏赞美的人。

燕君购买骏马的尸骨,不是要它在道路上奔驰,而是通过它来招致千里马。

我想您正在拯救和恢复汉朝王室,使将要覆灭的政权重新安定下来。

天下要安定,关键在于得到贤才。

珠玉没有脚,却能够到人的身边来,是因为有人喜欢它们,何况贤士们都有脚呢!

燕昭王筑了黄金台来尊崇郭隗,郭隗虽然是一个才能不高的人,但却得到厚待,终竟能传播明主的诚心,所以乐毅从魏国前去,剧辛从赵国前去,邹衍从齐国前去。

假如当初郭隗处于困苦危急之中,昭王不去帮助他,正像落水将要淹死的时候不去援救他,那么其他贤士也都将远走高飞,没有肯到北方燕国来的人了。

上面所说的一些事情,本来就是您所熟悉的,而我还是要再说一下,无非是想请您对交友之道加以重视罢了。

凭借奏章实在不能详尽地表达我的意思。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段落,完下列小题。

臣密言: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李密《陈情表》

9.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而刘夙婴疾病缠绕形影相吊安慰

B.逮奉圣朝等到     未曾废离停止

C.寻蒙国恩不久     除臣洗马授予官职

D.终鲜兄弟少     谨拜表以闻知道

E.日薄西山迫近     听臣微志听从

F.舅夺母志改变     不矜名节自夸

10.下列各句中的“以”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②臣具以表闻③猥以微贱,当侍东宫④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⑤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⑥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⑦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⑧谨拜表以闻

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①⑤⑦D.②④⑥

11.下列句子,全都表现李密“孝”的一组是

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②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③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④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⑤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②④

12.翻译下列句子。

(1)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2)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答案】

9.D

10.C

11.C

12.

(1)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迁就私情(侍奉祖母),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

(2)现在我是蜀国的卑贱的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却)受到(朝廷)过分的提拔,恩惠优厚,哪里还敢徘徊不前,有非分的企求呢!

【解析】

9.试题分析:

D项,“闻”,使动用法,使知道。

10.试题分析:

①⑤⑦介词,因为;②⑧连词,表目的,③介词,凭借,④⑥介词,用。

11.试题分析:

①是晋治国之策④语意不在”孝”。

点睛:

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

还有是某人的什么做法,某人做事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的分析分析,答题方式和人物性格分析类似。

此题是人物是李密,品质是“孝”,然后分析列出的各项,①是晋治国之策④语意不在”孝”,排除这两项,自然得到答案。

12.试题分析:

注意重点词语“奔驰”“日”“笃”“苟”“告诉”“不许”“过”“拔擢”“优渥”“希冀”和被动句额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清献公神道碑

苏轼

故太子少师清献赵公,既薨之三年,其子除丧来告于朝曰:

“先臣既葬,而墓隧之碑无名与文,无以昭示来世,敢以请。

”天子曰:

“嘻,兹予先正,以惠术扰民如郑子产,以忠言摩士如晋叔向。

”乃以爱直名其碑,而又命臣轼为之文。

公讳抃,字阅道。

少孤且贫,刻意力学,中景祐元年进士乙科。

为武安军节度推官。

民有伪造印者,吏皆以为当死。

公独曰:

“造在赦前,而用在赦后。

赦前不用,赦后不造,法皆不死。

”卒免死。

一府皆服。

阅岁,徙通判宜州。

卒有杀人当死者,方系狱,病瘫未溃。

公使医疗之,得不瘐死。

会赦以免。

公爱人之周,类如此。

公得虔州,地远而民好讼,人谓公不乐。

公欣然过家上冢而去。

既至,遇吏民简易,严而不苛,悉召诸县令告之:

“为令当自任事,勿以事诿郡,苟事办而民悦,吾一无所问。

”令皆喜,争尽力,虔事为少,狱以屡空。

改修盐法,民赖其利。

神宗即位,召知谏院。

故事,近臣自成都还,将大用,必更省府,不为谏官。

大臣为言。

上曰:

“用赵某为谏官,赖其言耳。

苟欲用之,何伤!

”及谢,上谓公:

“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龟自随。

为政简易,亦称是耶?

”公知上意,将用其言,即上疏论吕诲、范纯仁皆骨鲠敢言,久谴不复,无以慰缙绅之望。

上纳其说。

熙宁三年四月,除资政殿学士知杭州。

公年未七十,告老于朝,不许,请之不已。

元丰二年二月,加太子少保致仕。

时年七十二矣。

退居于衢,有溪石松竹之胜,东南高士多从之游。

始公自杭致仕,杭人留公不得行。

公曰:

“六年当复来。

”至是适六岁矣。

杭人德公,逆者如见父母。

以疾还衢,有大星陨焉。

二日而公薨。

实七年八月癸巳也。

讣闻,天子赠太子少师,谥曰“清献”。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集》卷九十七)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惠术扰民如郑子产扰:

安抚B.卒免死卒:

最终

C.遇吏民简易遇:

遇见D.杭人德公德:

感激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抃去世三年之后,苏轼受皇帝之命,为他撰写了这篇碑文。

B.为了使一个伪造印章的人免于被处死,赵抃巧妙地修改了赦令。

C.赵抃上疏请求起用被贬的吕诲等正直敢谏的臣子,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

D.赵抃从杭州退休,当地百姓苦苦挽留,赵抃说六年后会再回来。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卒有杀人当死者,方系狱,病瘫未溃。

(2)为令当自任事,勿以事诿郡,苟事办而民悦,吾一无所问。

16.请简要概括赵抃为政方面的特点。

【答案】

13.C

14.B

15.

(1)有个因杀人被判死罪的士卒,正关押在牢狱里,生病瘫痪了,身体还没有溃烂。

(“方”“系狱”“溃”)

(2)做县令应当自己担当责任,不要把事情推诿给郡府,假如事情处理好了,百姓也高兴,我就一点也不过问了。

(“任事”“诿”“苟”“一无所问”)

16.仁爱宽厚;简政放权;严而不苛;清正廉洁。

【解析】

13.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

C项“遇吏民简易”的“遇”,结合“简易”分析,应该译为对待、相待。

14.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意分析。

B项结合文本内容“造在赦前,而用在赦后。

赦前不用,赦后不造,法皆不死”可知,赵抃灵活地利用了赦免令。

15.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

(1)“方”译为正,“系狱”译为押在牢狱里,“溃”译为溃烂。

(2)“任事”译为担当责任,“诿”译为推诿,“苟”译为假如,“一无所问”译为一点也不过问了。

点睛:

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

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

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

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

16.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信息筛选。

赵抃为政方面的特点,“以爱直名其碑”“公爱人之周”“遇吏民简易,严而不苛”“以一琴一龟自随。

为政简易”等。

参考译文:

亡故的太子少师赵清献公,去世三年以后,他的儿子守孝期满来向朝廷报告说:

“先父已经安葬,然而墓道上的碑还没有名称和碑文,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显示给后人,(现在)冒昧地向朝廷请示。

”皇上说:

“啊,这位是我先前的贤臣,像郑国的子产一样用仁爱的方法安抚百姓,像晋国的叔向一样用忠厚的语言勉励士人。

”于是用“爱直”命名他的墓碑,接着又命令我为他写碑文。

赵公名抃,字阅道。

(他)幼年丧父,并且家境贫困,他就专心致志努力学习,考取景祐元年的进士乙科。

任武安军节度推官。

有个伪造印章的百姓,官员们都认为他应当被被处死。

只有赵公说:

“(他的印章)伪造在大赦之前,使用在大赦之后。

大赦之前没有使用,大赦之后没有伪造,依法都不应该处死。

”最终(那个人)免于死罪,全府的人都很佩服。

过了一年,改任宜州通判。

有个因杀人被判死罪的士卒,正关押在牢狱里,生病瘫痪了,身体还没有溃烂。

赵公派医官为他治疗,使他不至于死在狱中。

后来遇上朝廷大赦天下,这个士卒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