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9138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精校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精校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精校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精校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精校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精校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精校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精校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精校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精校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精校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精校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精校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精校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精校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精校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校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

《精校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校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

精校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真题语文

2018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真题语文

第一部分(26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6分)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

闲来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勤学善学之风更是一脉相(chéng)_____。

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无不体现了中国人对阅读的推崇。

书籍,能描(huì)____浩瀚天地间千恣百态的风俗和人情,能传递(màn)____长岁月里灿烂美好的理想和智慧。

人生几十年光阴,居然能弛骋古今,经天(wěi)____地,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①一脉相(chéng)_____

②描(huì)_____

③(màn)_____长

④经天(wěi)_____地

解析:

本题考查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答案:

①承②绘③漫④纬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2分)

①_____改为_____②_____改为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形近字的辨析能力。

答案:

恣姿弛驰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___________。

(《诗经·蒹葭》)

②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王维《________》)

④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⑤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

(李煜《相见欢》)

⑥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

⑦子曰:

“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论语》)

⑧_________,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桃花源记》)

解析:

默写时,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

寞,塞。

答案:

①在水一方②海日生残夜③大漠孤烟直使至塞上④却话巴山夜雨时

⑤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⑥浊酒一杯家万里⑦温故而知新⑧土地平旷陶渊明

名著阅读。

(6分)

4.下面的小诗,涉及《水浒传》中哪三个情节?

请分别概述。

(3分)

闲来乘兴入江楼,渺渺烟波接素秋。

呼酒谩浇千古恨,吟诗欲泻百重愁。

赝书不遂英雄志,失脚翻成狴犴囚。

搔动梁山诸义士,一齐云拥闹江州。

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识记和概括能力。

答案:

宋江醉酒后在浔阳楼题反诗。

戴宗送假信被识破,沦为阶下囚。

众好汉为救宋江和戴宗,在江州劫法场。

5.英雄气,是一种精神,一种超越的力量。

从下面人物中选出你心目中的英雄,并结合小说某个情节说说理由。

(3分)

A.汤姆·索亚B.保尔·柯察金

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故事情节的把握和人物性格的分析能力。

答案:

(示例一)汤姆•索亚在山洞中克服死亡与恐怖的威胁,一面安慰照顾蓓姬,一面用心寻找出路,体现出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团结友爱的精神。

(示例二)保尔•柯察金克服天气恶劣、匪帮袭扰、食物短缺等种种困难,与其他工人一起完成筑路任务,体现出顽强坚韧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6.根据下面的对话内容,拟写一则通知。

要求:

内容清楚,格式正确,正文内容(含标点)不超过45字。

(4分)

赵老师:

李敏同学,学校把“端午诗会”安排在本周五下午三点开始,你们节目组准备好了吗?

李敏:

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计划明天下午再最后彩排一次。

赵老师:

那场地布置得怎么样了?

李敏:

已经布置好了。

就是学校报告厅有点小,要安排初三两个班级的同学自己带凳子。

赵老师:

星期五下午初三学生要完成中考志愿网上填报工作,所以这次活动他们不参加了。

李敏:

那就没问题了。

赵老师:

好的。

请你以学校团委名义写个通知吧,让初一、初二师生准时参加活动。

解析:

本题考查通知格式的掌握。

通知的格式,包括标题、称呼、正文、署名和时间。

注意通知时间、地点和活动内容要表述准确。

答案:

通知

本周五下午三点在学校报告厅举行“端午诗会”,请初一、初二年级师生准时参加。

学校团委

X年X月X日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后面小题。

(11分)

徐祯卿,字昌谷,吴县人。

资颖特,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

自为诸生,已工诗歌。

与里人唐寅善,寅言之沈周、杨循吉,由是知名。

举弘治十八年进士。

孝宗遣中使问祯卿与华亭陆深名,深遂得馆选,而祯卿以貌寝不与。

授大理左寺副,坐失囚,贬国子博士。

祯卿少与祝允明、唐寅、文征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

其为读,喜白居易、刘禹锡。

既登笫,与李梦阳、何景明游,悔其少作,改而趋汉、魏、盛唐,然故习犹在,梦阳讥其守而未化。

祯卿体癯神清,诗熔炼精警,为吴中诗人之冠,年虽不永,名满士林。

(节选自《明史》)

【注】沈周:

明代绘画大师,吴门画派的创始人。

杨循吉:

与下文中的李梦阳、何景明、陆深同为明代文学家。

馆选:

被选任馆职,即入职翰林院。

癯(qú):

瘦。

7.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分)

A.向祯卿与华亭陆深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B.与里人唐寅善/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C.而祯卿以貌寝不与/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D.与李梦阳、何景明游/又患无项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

E.为吴中诗人之冠/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解析:

C项的“以”都是“因为”,D项的“游”都是“游玩”的意思。

A项,名字/命名。

B项,友善/擅长。

E项,首位/帽子。

答案:

CD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资颖特,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

②寅言之沈周、杨循吉,由是知名。

解析:

文言文的翻译应做到:

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

通,通晓;由是,因此。

答案:

①(徐祯卿)天资出众,家中未藏一本书,却没有不通晓的(知识)。

②唐寅把他介绍给了沈周、杨循吉,(徐祯卿)因此出名。

9.根据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徐祯卿成才的原因。

(3分)

解析:

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答案即可。

答案:

天资聪颖,与名士交游,饱读诗书,博采众长。

下面是徐祯卿的一首诗,读后回答问题。

(6分)

在武昌作

徐祯卿

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

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

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

10.徐祯卿的诗“熔炼精警”,请以诗歌第一联或第二联为例,作简要分析。

(3分)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字词的鉴赏能力。

找到第一联或第二联的“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是其他特殊的词。

结合全诗的含义和意境来分析。

答案:

(示例)①第一联中用“叶未下”“秋欲生”,写出了树叶泛黄但还未落下的景象,渲染出秋天将至未至但秋意渐生的凄清氛围,衬托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

②第二联用一个“独”字,突出偌大的武昌城里仿佛只有他一个人,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伤之情。

11.诗人为什么要问大雁“何事乐长征”?

说说你的理解。

(3分)

解析:

本题考查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答案:

尾联以雁乐衬人悲,借问大雁为什么乐于远途跋涉,来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漂泊他乡的倦怠之意,以及思归不得的无奈与惆怅。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5分)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

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12.简述“彩虹似的梦”这一比喻对表达诗人情感的作用。

(2分)

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诗歌内容和诗人情感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诗人去寻梦,为的是寻找无数次在他的梦出现的康桥,那“夕阳中的新娘”、“彩虹似的梦”以及“一船星辉”,都是出现在他梦中的意象。

答案:

“彩虹似的梦”喻指多彩的生活和美好的梦想。

诗人用这种诗意的表达,虚实结合,营造静美的意境,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往昔生活的深切留恋。

“彩虹”远在天边,转瞬即逝,流露出诗人对往昔已逝、离别在即的伤感之情。

13.诗中用了多个叠句,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请结合下面的诗句作简要分析。

(3分)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

撑一支长篙”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解析:

叠句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

答案:

用多个叠句突出了诗人由“寻梦”“放歌”到“沉默"的情感变化,表达了诗人波澜起伏而又无法言语的心境。

同时又形成回环往复的节奏,使诗歌更具音乐美。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6分)

如果冬天来了,那夏天还会远吗?

莫砺锋

中国地处温带,一年四季分明。

我们的祖先发明的二十四节气,便将四季的时间平均分配。

从立冬到立春,再到立夏、立秋,都是间隔三个月。

从历法的角度来看,春天的法定长度便是三个月,孟郊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三春”就是指长达三个月的春季。

杜荀鹤说得更加明确:

“每岁春光九十日。

”可是不知从何时开始,春季变得越来越短了。

据气象部门统计,2017年南京的春季只有54天,还不足两个月。

今年的春姑娘也姗姗来迟,气象部门宣布,南京从3月23日才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春天,比历法上的“立春”(2月4日)晚了47天!

但昨天(3月27日)南京的气温迅速升至27度,夏季的脚步声已清晰可闻。

看来今年南京的春季会比去年更加短促!

《红楼梦》里贾府的四位姑娘,分别取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

即迎之,又探之,可见春尚未至,然而紧接着就来了惜之!

难道在曹雪芹生活的年代,南京的春季就是如此短促,所以“金陵十二钗”中的四位贾姓姑娘如此取名?

就自然景观而言,春、夏、秋、冬各有千秋。

然而人间贫富不均,贵贱有别,人们对四季的感觉也就千差万别。

春秋时代的某个严冬,齐景公身穿狐白之裘,对大臣晏婴说:

“怪哉!

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中唐的某个酷夏,唐文宗坐在凉爽的殿阁中与诸学士联句,文宗得句云: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社会下层的普通劳动者对严寒、酷暑有切肤之痛,显然不会有这种闲情逸致。

所以普通人更喜爱既不冷也不热的春、秋两季,总是在盛夏酷暑时盼望着凉爽的秋天,在寒冬腊月时盼望着温暖的春天。

可惜如今的春季越来越短,自然界中的百草千卉当然也就“春江水暖鸭先知”。

至少在南京,春天的花卉似乎不再像从前那样先后有序,而变成扎堆开放。

紫金山下的梅花刚谢,桃花、樱花、海棠、紫叶李便争先恐后地纷纷开花。

这几天到城东来赏花的人熙熙攘攘,大家都明白“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我曾经十分喜爱英国诗人雪莱的名句:

“哦,风啊,如果冬天来了,那春天还会远吗?

”但如今的我更想把句中的“春天”改成“夏天”,不知其他地方的读者朋友同意这样改吗?

(选自2018年4月4日《中华读书报》)

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是哪一项()(2分)

A.历法上“立春”的日期一般是固定的,而从气象学意义看,春季开始的时间是变化的。

B.从气象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今后南京的春天一定会来得更晚,变得更短。

C.《红楼梦》里贾府四位姑娘的名字证实了在曹雪芹生活的年代南京的春季就很短促。

D.紫金山下的梅花、桃花、樱花、海棠、紫叶李等扎堆开放,是为了满足人们赏花的需求。

解析:

B项的“一定”过于绝对。

C项这句话是作者的猜想,并没有确切依据。

D项,这些花扎堆开放是因为春季越来越短,不是为了满足人们赏花的需求。

答案:

A

15.文中引用孟郊和杜荀鹤的诗句,又引述齐景公和唐文宗对季节的感受,分别有什么作用?

(2分)

解析: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分析能力。

说明文常引用史料或是诗句,作用一是为了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文学色彩,二是为文章提供有力的佐证。

答案:

引用孟郊和杜荀鹤的诗句表明在古代历法中,春天的法定长度是三个月。

引述齐景公和唐文宗对季节的感受,表明由千贫富不均,贵贱有别,人们对四季的感觉也就千差万别,突出了普通人对春、秋两季的喜爱。

16.作者想把“如果冬天来了,那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话中的“春天”改成“夏天”,有怎样的用意?

(2分)

解析:

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答案:

进一步强调如今的春季越来越短,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春天匆匆离去的惋惜之情。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16分)

饺子记盛

谢冕

①中国人的主食,南方重米,北方重面。

这是由于南方多产稻米,北方多产小麦的缘故。

北方盛产小麦,因此面食的花样层出不穷,眼花缭乱:

面条、烙饼、馒头……其中最主要的是饺子。

北方人年节、宴客乃至日常居家,最常见、也最隆重的餐食活动是“包饺子”。

②包饺子是一场让人愉悦欢乐的活动,北方人居家想改善生活了,就说“咱们今天包饺子吃吧”。

一说包饺子,就来了精神。

物资匮乏的年代,不像如今可以随意上馆子,包饺子就是一件奢华之举。

过年过节,亲朋来家,最富亲情的待客之礼,就是包饺子。

一声令下,立即兴奋起来,揉面的,和馅的,准备停当,就围坐包起了饺子。

边包边说笑,不觉间一切停妥,用笸箩摆放,如花盛开。

饺子下锅,热气腾腾,饺子出锅,狼吞虎咽。

有情,有趣,有气势。

数十年北方生活,享受过数不清的这般热闹,可依然觉得好吃但包起来费事。

③我至今不会擀皮,却在北京乡间学会了包。

双手一捏,就是一个,迅疾,结实,下锅不破。

别人包饺子讲究花样,多少折,怎么折,图好看,玩花的。

据说我包的饺子“其貌不扬”,但我很自信。

这是包,即制作的环节,而饺子是否好吃,关键却是调馅。

调馅的功夫其实蕴含了诸多中国烹调的道理,一是馅中的主客关系,肉和菜是主,葱姜等为辅,要适当;再就是肉和菜的搭配,肉为主,菜为辅,也需适当;就肉而言,就是肥瘦的搭配,一般说来,不能全是精肉,二分瘦一分肥,比较合理。

什么肉,配什么菜,这里有大学问,韭菜配鸡蛋,羊肉配胡萝卜,最家常的是猪肉白菜馅,加些海米,人见人爱。

吃饺子,一般人爱蘸醋,而我谢绝,我深信只要馅调的好,无需借助“外援”。

④北方人吃饺子不仅是享受美食,而且是享受家的温暖。

在记忆中,满含着亲情的饺子被替代,甚至等同于家乡、父母。

游子离家远了,想家,连带着想起妈妈包的饺子,炊烟的味道,此刻,饺子就是乡愁。

即使是身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遇到年节,想家,又不能回,相约若干同样怀乡的朋友一道包饺子,为的是一解乡愁。

记得那年在维也纳,短期开会,不是什么怀乡情切,也说不上乡愁,倒是一位奥地利教授一顿“饺子宴”令我大为感动。

⑤在维也纳,那些奥地利红葡萄酒,那些名目繁多的奶酪、香肠、起司和面包,特别是烟熏三文鱼,这些异邦的美味都令我着迷。

可是,接待我的汉学家李夏德却是别出心裁,带我进了维也纳中心区的一条小胡同吃饺子。

铺子的名字记得是“老王饺子”,山东人老王开的,小门脸,不加修饰的若干桌椅,设有醋瓶,如同国内规矩。

饺子是地道的,热腾腾的饺子上桌,捎带着一小碟大蒜。

一切如国内乡间的小铺。

一下勾起了亲切的记忆,浓浓的齐鲁乡音带着胶东半岛的气息。

小店只有一个厨师(老王自己),一个收银的,外加一个“跑堂”。

那跑堂可是高大上,一位在维也纳学音乐的留学生。

⑥李夏德介绍说,这里的饺子本色,地道,纯粹的中国味道。

他经常在这里“宴客”,有时不接待客人,自己也来。

这里也常有本地人光顾,那都是一些中国通。

2018年1月24日

此日丁酉腊八

(选自2018年2月23日《文汇报》,有删节)

17.标题“饺子记盛”的“盛”有哪些意思?

文章围绕“盛”,写了哪些内容?

(4分)

解析:

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

答案:

“盛”有隆重、丰富、深厚、广泛的意思。

文章围绕“盛”写了:

包饺子、吃饺子的隆重与热闹;饺子的调馅功夫蕴含了诸多中国烹调的道理;饺子里满含着亲情,寄托了乡愁;在维也纳小店参加奥地利教授的饺子宴。

18.第②段中的画线句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3分)

解析:

画线句属于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的最主要的作用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作品主题服务的,但在具体运用中来看,作用又各所侧重。

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

采用场面描写。

点面结合、条理清楚地描写了包饺子时分工合作、其乐融融的精彩场面,有情,有趣,有气势,渲染出包饺子时欢快热闹的气氛,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19.第③段中,作者用很多的笔墨来写饺子的“调馅”,有什么用意?

(3分)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主旨和作者写作意图的分析。

通读全文,理解全文的意思,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展开。

答案:

突出饺子是否好吃,关键是调馅。

作者借凋馅的功夫表达了中国烹调的文化含义:

把握好主客关系,处理好搭配关系,这样就超越了饮食的范畴,富有哲理。

20.为什么奥地利教授的一顿“饺子宴”会令“我”大为感动?

(3分)

解析:

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

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进行理解分析。

答案:

在异国他乡看到了带有地道中国味的饺子店,吃到了纯粹中国味道的饺子;勾起了亲切的记忆,感受到了浓浓的家乡味道;看到了外国人对中国饺子的喜爱,感受到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21.落款处为什么要在日期之后加上“此日丁酉腊八”?

请联系全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3分)

解析:

文章结尾往往有照应开头的作用,另外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有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本文结尾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答案:

文中包饺子、吃饺子,以及奥地利教授的“饺子宴”,都带有浓重的中国文化特色,最后的落款特地加上农历的日子,突出这一特色,表达了作者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第三部分(60分)

作文(60分)

22.好,是壮丽的山川,是秀美的田园;好,是朋友的信任,是对手的挑战;好,是美丽的邂逅,是无悔的错过;好,是宁静的港湾,是崎岖的征途……

请以“什么是个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②不要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解析:

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

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

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

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再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而且自己比较熟悉的材料,列出简要的提纲。

通过成长过程中的真实事例来表述,结尾可以议论抒情,升华一下文章的主题。

答案:

考试高分秘诀是什么?

试试这四个方法,特别是中考和高考生

谁都想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但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除了要掌握好相关的知识定理和方法技巧之外,更要学会一些考试技巧。

因为一份试卷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题目的难易程度不等,再加上时间的限制,更需要考生运用考试技巧去合理安排时间进行考试,这样才能获得一个优异的成绩。

在每次考试结束之后,我们总会发现这样有趣的情形:

有的学生能超常发挥,考个好成绩,而有的学生却出现粗心大意的状况,令人惋惜。

有的学生会说这是“运气”的原因,其实更深次的角度来说,这是说明考试准备不足,如知识掌握不扎实或是考试技巧不熟练等,这些正是考前需要调整的重点。

读书学习终究离不开考试,像中考和高考更是重中之重,影响着很多人的一生,下面就推荐一些与考试有关的方法技巧,希望能帮助大家提高考试成绩。

一是学会合理定位考试成绩

你能在一份卷子当中考几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知识定理的掌握和熟练程度。

像最后一道选择题和填空题,以及最后两道大题,如果你没有很大把握一次性完成,就要先学会暂时“放一放”,把那些简单题和中等题先解决,再回过头去解决剩下的难题。

因此,在考试来临之前,每位考生必须对自身有一个清晰的了解,面对考试内容,自己处于什么样的知识水平,进而应采取什么样的考试方式,这样才能帮助自己顺利完成考试,获得理想的成绩。

像压轴题的最后一个小题总是比较难,目的是提高考试的区分度,但是一般只有4分左右,很多考生都可以把前面两小题都做对,特别是第一小题。

二是认真审题,理清题意

每次考试结束后,很多考生都会发现很多明明自己会做的题目都解错了,非常可惜。

做错的原因让人既气愤又无奈,如算错、看错、抄错等,其中审题不仔细是大部分的通病。

要想把题目做对,首先就要学会把题目看懂看明白,认真审题这是最基本的学习素养。

像数学考试,就一定要看清楚,如“两圆相切”,就包括外切和内切,缺一不可;ABC是等腰三角形,就要搞清楚哪两条是腰;二次函数与坐标轴存在交点,就要分清楚x轴和y轴;或是在考试过程中遇到熟悉的题目,绝不可掉以轻心,因为熟悉并不代表一模一样。

三是要活用草稿纸

有时候真的很奇怪,有些学生一场考试下来,几乎可以不用草稿纸,但最终成绩也并不一定见得有多好。

不过,我们查看这些学生试卷的时候,上面密密麻麻写了一堆,原来都把试卷当草稿纸,只不过没几个人能看得懂。

考试时间是有限,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优异的成绩,就必须提高解题速度,这没错,但很多人的解题速度是靠牺牲解题步骤、审清题意等必要环节之上。

就像草稿纸,很多学生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要么不用,要么在打草稿时太潦草,匆忙抄到试卷上时又看错了,这样的毛病难以在考试时发现。

在解题过程后果,我们应该在试卷上列出详细的步骤,不要跳步,需要用到草稿纸的地方一定要用草稿纸。

只有认真踏实地完成每步运算,假以时日,就能提高解题速度。

大家一定要记住一点:

只要你把每个会做的题目做对,分数自然就会高。

四是学会沉着应对考试

无论是谁,面对考试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情绪,这很正常,没什么好大惊小怪,偏偏有的学生会把这些情绪放大,出现焦躁不安,甚至是失眠的负面情况,非常可惜。

就像在考试过程中,遇到难题这也很正常,此时的你更应不慌不躁,冷静应对在考试,有些题目难免一时会想不出解题思路,千万记住不要钻牛角尖,可以暂时先放一放,不妨先换一个题目做做,等一会儿往往就会豁然开朗了。

考试,特别像中考和高考这样大型的重要考试,一定要相信一点,那就是所有试题包含的知识定理、能力要求都在考纲范围内,不要有过多的思想负担。

考试遇到难题,容易让人心烦意乱,我们不要急于一时,别总想一口气吃掉整个题目,可以先做一个小题,后面的思路就慢慢理顺了。

考试高分秘诀是什么?

试试这四个方法,特别是中考和高考生

谁都想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但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除了要掌握好相关的知识定理和方法技巧之外,更要学会一些考试技巧。

因为一份试卷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题目的难易程度不等,再加上时间的限制,更需要考生运用考试技巧去合理安排时间进行考试,这样才能获得一个优异的成绩。

在每次考试结束之后,我们总会发现这样有趣的情形:

有的学生能超常发挥,考个好成绩,而有的学生却出现粗心大意的状况,令人惋惜。

有的学生会说这是“运气”的原因,其实更深次的角度来说,这是说明考试准备不足,如知识掌握不扎实或是考试技巧不熟练等,这些正是考前需要调整的重点。

读书学习终究离不开考试,像中考和高考更是重中之重,影响着很多人的一生,下面就推荐一些与考试有关的方法技巧,希望能帮助大家提高考试成绩。

一是学会合理定位考试成绩

你能在一份卷子当中考几分,很大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