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14473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表.docx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表.docx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表

塘州乡梅育小学电子备课表

备课教师

石昌胜李贺云

日期

2014年3月17日

年级(班级)

四年级

科目

语文

上/下册

下册

单元(章)

第三单元

教材内容和说明

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一个综合性学习,一个语文园地。

《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告诉我们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是讲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告诉我们大自然也是人类的老师。

本组课文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

让学生获取新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并能从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获得语文的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1.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

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2.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

3.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

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教学准备

1.小黑板。

2.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课时安排

授课节数

13

机动课节数

6

总课时数

19

教案

课前记录或修改

9《自然之道》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会写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渗透法制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相关条款。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

(板书课题)

二、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1.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

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

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

“欲出又止、雨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

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4.汇报:

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

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感情朗读,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

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

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2.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3.回答:

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4.比较句子:

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

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

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1.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2.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3.默读六、七自然段,展开想象:

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

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自己的感受。

4.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5.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向导一边走一边说:

“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b.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

“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6.感悟启示:

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

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

  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一句话,并齐读:

“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二、渗透法制教育。

本课中,要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以下条款:

第四条国家对野生动物实行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鼓励开展野生动物科学研究。

在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科学研究和驯养繁殖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政府给予奖励。

第六条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制定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规划和措施。

第十条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应当在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主要生息繁衍的地区和水域,划定自然保护区,加强对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保护管理。

  自然保护区的划定和管理,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办理。

板书:

              自然之道

             遵循人违背

             保护↘↙伤害

               海龟

作业设计

抄写本课生字词。

形近字组词。

幼()滩()栏()彻()

幻()难()拦()切()

用分点的方式列出自己学完本课后的感受。

(1)

(2)

(3)

课后反思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三、渗透法制教育:

教学中要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相关条款。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预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

  2、指名朗读课文,别的同学当“小老师”,指出字音及句子方面的问题。

  3、师范读第三自然段。

  4、体会“摇篮”与祸河的含义,产生“大吃一惊‘的切身体会。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学生自读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2)这两个原因有什么关系。

  (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

  2、导读第6自然段。

  3、学生交流学完第6自然段后理解的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是什么?

三、品读:

揭示中心,试谈体会

 1、品读回顾全文,理出文章脉络:

变化——原因——治理。

  2、根据文章层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师:

从黄河的变化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四、渗透法制教育。

本课要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条款: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以及人文遗迹、古树名木,应当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严禁破坏。

第十九条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防治土壤污染、土地沙化、盐渍化、贫瘠化、沼泽化、地面沉降和防治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源枯竭、种源灭绝以及其他生态失调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推广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及植物生长激素。

 [板书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决口

             变化:

含沙量大< >大水灾

                改道

                大自然变化造成

             原因<

                人为造成

             治理  牧、林为主保护资源

                 规划用地修筑水利

课前记录或修改

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新词。

2.课堂作业。

完成《学练考》中相关内容。

课后反思

教案

课前记录或修改

11《蝙蝠和雷达》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

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三、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生自主学习

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

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句的读法。

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

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

结果如何?

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

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

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读情况。

4.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

5.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合作学习,突破重点

1.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

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仔细品读七、八自然段

2.小组代表反馈交流

 师用课件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探测障碍物的方法,请生填空。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二、拓展延伸

1.自读全文,说说你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人们的哪些发明都来自动物的启发?

2.阅读资料袋,补充交流仿生学的资料。

三、总结

作业设计

抄写生字词。

形近字组词。

锐()捕()当()得()

说()铺()铛()碍()

3、选择一个仿生学的例子,用“模仿”一词造句。

4、观察身边的动物,想想能从它身上得到什么启示,设计成小发明。

课后反思

12*《大自然的启示》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3.激发阅读仿生学书籍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你想采用什么方法来学习呢?

(围绕阅读提示讨论学习,可结合搜集的资料学习,甚至互读、互问均可。

二、自主学习

1.同桌互相抽认生字词和课文,要求读熟课文。

2.小组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

3.小组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三、重点学习,交流感受

1.出示三个重点句,请生按自己的学习方法理解这三个句子,谈感受。

(1)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2)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3)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2.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课文内容理解。

3.交流从这三句话受到的启发和感受。

四、总结

课前记录或修改

作业设计

1、给下列句子加上关联词。

(1)()鲸的外形是“流线型”的,()它在水中受的阻力是最小的。

(2)没有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我们的生存环境()会遭到破坏。

(3)枯枝败叶()能变成腐殖质,增强土壤的肥力,()是一些小动物的食物和隐蔽场所。

课后反思

教案

课前记录或修改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趣引入

二、自主选择、自主交流

1.请学生阅读口语交际的要求,说说口语交际的内容

2.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主练说

3.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互相交流

4.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个代表到台上交流。

5.学生对上台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

要求:

语言准确、清楚、连贯,态度大方

三、自查,同桌再次互说

1.生针对自己的说再次修正,并给同桌说,纠正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习作

教学过程:

一、明确写作要求

1.生自读写作提示,说说这次作文写什么?

(写综合性学习的发现、或活动过程、或心得体会)

2.师引导:

注意:

写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其次,不能全抄资料。

二、自己书写

三、同桌互改

第三课时

习作评改

一、学生自改、互评

1.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评价,看看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连贯,有无错别字,标点使用是否正确,并用——勾出好词好句。

2.请生在展示台上展示自己写得最精彩的段落或词句。

3.请写得好的同学上台诵读自己的文章,其他同学指出写得好的地方。

二、同桌互改、写评价语

三、师总评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我的发现

一、读一读

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小结:

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四、请生说说类似的例子。

日积月累

1读一读,说说谚语的意思。

2交流自己知道的一条谚语的意思。

3自己背、同桌背、集体背。

4交流自己搜集的气象谚语。

作业设计

1、完成本次作文并修改。

2、抄写、背诵“日积月累”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