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讲义之三B.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14607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长讲义之三B.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校长讲义之三B.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校长讲义之三B.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校长讲义之三B.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校长讲义之三B.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校长讲义之三B.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校长讲义之三B.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校长讲义之三B.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校长讲义之三B.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校长讲义之三B.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校长讲义之三B.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校长讲义之三B.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校长讲义之三B.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校长讲义之三B.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长讲义之三B.docx

《校长讲义之三B.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长讲义之三B.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校长讲义之三B.docx

校长讲义之三B

★讲究领导艺术④

所谓领导艺术,也是一种领导方法,但不是一般的领导方法,而是富有创造性的领导方法,这与个人的素质修养有关。

毛泽东说:

“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

”出主意怎么出到点子上?

有了多种主意后怎么善于决断?

这就要做到多谋善断:

用干部怎么做到任人唯贤?

怎么做到人尽其才?

这就有个知人善任问题。

学校工作很多,需要其他领导成员同心协力才能做好,校长怎样团结干部?

校长事情繁杂,时间特别宝贵,怎么珍惜时间,做到善于运筹时间?

这些都是创造性领导方法,是一种领导艺术。

当然,校长的领导艺术涉及多方面,这里从以上谈到的几个方面做些论述。

一、多谋善断

校长是学校的主要决策人,经常要对一些问题作出决策。

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处理问题要果断,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得到群众的拥护。

但决断之前,要认真思考,要同有关人员商量。

要正确处理谋与断的关系。

谋与断有这么几种类型:

一是不谋不断。

这是饱食终日的官僚主义者,这种人不具备当校长的资格,如果仍然在位,应当让贤。

二是不谋武断。

这种人往往独断专行,民主作风很差。

实行校长负责制后,校长要特别警惕这一点。

三是多谋不断或优柔寡断。

对多种方案不作出决定,对下属请示不表态,既不点头,也不摇头。

下属最不喜欢这样的领导者。

多谋不断,优柔寡断,说到底是不敢负责任。

当然,不了解情况,不能乱点头,乱摇头,但是当你掌握全部情况之后,仍不表态,就是缺乏责任感,缺乏负责精神。

四是多谋善断。

这是最好的一种,既多思考,多同别人商量;所谓善断,既善于判断,善于作出决定。

多谋善断是智慧和责任感的产物,是提高工作效率不可缺少的领导艺术。

二、知人善任

实行校长负责制后,校长在人事管理的自主权扩大了,如何用人,是很重要的领导艺术。

“知人善任”这个成语,最早见于东汉历史学家班彪的一篇文章。

他在分析刘邦之所以成大事有五个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知人善任”。

刘邦确实作到了知人善任,这是有史实为证的。

司马迁在《史记》里写了这么一则故事:

刘邦统一天下以后,大摆筵席庆功。

他在筵席上向群臣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

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席间有人恭维了一番,刘邦听了没有飘飘然。

他说:

“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从其所以为我擒也。

”这段话说明,刘邦对张良、萧何、韩信,有着深刻的了解,而且有自知之明。

他当着这么多诸侯、将军的面,公开承认自己再某一方面不如张良、不如萧何、不如韩信,这是需要有点勇气的。

作为社会主义时代的学校管理者,在知人善任方面,应该比两千前多年前的封建帝王做得更好些。

所谓知人,就是了解人。

知人是善任的前提。

要善任,必须先知人;不知人,就谈不上善任。

但要做到知人,并非易事。

“左”的思想横行时,把知人当成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只要翻一翻档案,看看此人家庭出身、个人历史和社会关系,就可决定用与不用,重用或一般使用。

这种只看出身、历史和社会关系的知人用人的方法,难免埋没人才。

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纠正上述那种知人、用人的方法。

那么,怎样才算作到了“知人”呢?

要真正了解一个人,至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

例如对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抱什么态度,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抱什么态度,个人的思想作风、道德品质方面的主要优点等。

2、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

例如具有什么样的学历,知识化、专业化的程度如何,实际工作能力如何,工作中能不能打开局面等。

3、工作态度和工作效果。

两者有时是统一的,有时并不一致,所以不仅要看工作态度,更要看工作效果。

4、爱好特长。

用人要用其所长,扬长避短。

因此应该了解一个人的爱好特长。

有的人的爱好特长,早已脱颖而出,一望便知;有的人则不露于外,必须深入了解。

5、家庭经济状况和工作条件。

例如人口多少,全家收入多少,每人平均生活费多少,工作条件如何,都应了解。

生活负担和生活比较宽裕,居住条件好和几代人同居一斗室,都直接影响工作情绪和工作效率。

6、健康状况。

身体状况是良好、一般,还是有病?

如何组织治疗?

能否坚持正常工作?

等等。

须知其他条件均好,如果健康太差,也难担当重担。

了解上述内容,是个复杂细致的工作过程,比查档案看出生、历史和社会关系要难得多,既要向群众调查,也要向本人了解,不如此,就谈不上知人。

所谓善任,就是很会使用人。

怎样才算善任?

因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量才使用。

就是不要大材小用,也不要小材大用,这是用人的一条基本原则。

管理学有一条原理叫“能级相称原理”,意思是能力与职务要相称。

提拔庸碌之辈担当要职,对年富力强的人才弃置不用,都是违反这条原理的

(二)用其所长。

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是管理学特别强调的一个问题。

古话说: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

但是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事管理者在用人时,却往往只看短处,不看长处;或者先看短处,后看长处;或者不考虑人的长处,随意安排,以至造成学非所用,用非所长的浪费人才资源的状况。

历史上有些著名人物,有时也在这个问题上失策。

19世纪60年代初,美国爆发了著名的解放黑奴战争。

当时无论从人力物力来说,北方都占有优势。

但是在1861——1864年间,北军连吃败仗。

原因何在?

当时的美国总统林肯,先后选用了几位将领担任北军前敌指挥,选用的标准是“所用之人必须无重大缺点”,可是这些“无重大缺点”的将军,都被南方的李将军指挥下的有打仗特长的将军所击败。

后来,林肯吸取教训,任命爱喝酒但很有打仗特长的格兰特将军为总司令。

有的人表示反对,说格兰特“嗜酒贪杯,难当大任”。

林肯驳回了这种论调,说“如果我知道他喜欢什么酒,我倒因该送他几桶!

”林肯并非不知道喝酒可能误事,但他更知道在北军诸将领中,只有格兰特有出色的指挥才能。

事实证明,格兰特的受命,是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北军从此反败为胜。

用人,首先有看“此人能做什么”。

在发挥他长处的过程中,帮助他逐步弥补自己的短处,而不是首先着眼于减少他的短处,更不能抱“他这个缺点不改,就不能用”的态度。

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事管理者往往先看短处。

诸如“出生不好”“资格不老”“级别不高”,本来不是什么缺点,却成了用人的障碍;“骄傲自满”“好出风头”“目无领导”,也往往是弃置不用的重要原因。

对这些应作具体分析,不能据此认为“此人不可重用”。

例如,什么叫“目无领导”?

什么叫“目有领导”?

就有个是非标准问题,不能认为好提意见者就是“目无领导”,唯唯诺诺者就是“目有领导”。

用人的要诀,是把职、权、责三位一体地交给被使用的人。

职务不明,就很难行使权力;有职无权,就难负责;有职有权,不负责任,就要追究。

在现实生活中,职务不明者有之,有职无权者有之,有职有权不负责者,也有之,这是用人之大忌。

(三)人尽其才。

所谓人尽其才,是只能使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怎样才能作到这一点呢?

人们只从使用方面考虑,这是远远不够的。

孙中山对人尽其才有个具体解释,他说:

“所谓人尽其才者,在教养有道,鼓励有方,任使得法也。

”这个解释很全面。

这就是说,要是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首先要做到“教养有道”。

所谓教养有道,就是要有一套教育人培养人的计划、办法和得力措施。

光使用,不教育,不培养,让人才自生自灭,人的聪明才智是不可能充分发挥出来的。

尤其是今天,知识不更新,就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为一个教师,今年讲的内容,明年应有所更新,否则,教学质量就不能保证。

一份讲稿年年用的时代早已过去了。

讲稿内容要不断更新,就要培养和提高教师,就要给教师进修的机会,就要为教师创造必要的学习条件。

其次要做到“鼓励有方”。

气可鼓而不可馁、人们作出成绩,要及时鼓励,要善于鼓励。

鼓励与不鼓励大不一样,鼓励有方与不鼓励大不一样。

在这方面,长期以来,也有“左”的影响。

例如鼓励的标准,不是看工作成绩和工作效果,而是看政治运动中的表现;不是重在本人的现实表现,而是重在家庭出身、个人历史和社会关系,这就叫鼓励无方。

鼓励无方的结果,只能挫伤大多数人的积极性。

目前有的单位,只考虑物质奖励,不注重精神奖励,也是鼓励无方的一种表现。

第三,要做到“任使得法”。

前面谈到“量才使用”“用其所长”,是使用干部的原则问题,还有个“得法”问题。

方法不当,也可能把事情搞糟。

例如工作安排是否合理,是否妥善,劳逸是否均衡,个人正确意见是否得到尊重,等等,均应引起重视。

总之,知人不易,善任也难,这正是需要我们提高的领导艺术。

三、善于团结干部

校长必须明白,学校办得很有成绩,不是校长一个人的功劳,是全体教职工的努力的结果。

从“领导正确”这一点来说,还有党支部书记、副校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工会主席的作用。

因此,如何团结干部合作公事,是一个很重要的领导艺术问题。

(一)要按照分层管理的原则办事。

各人有各的职权,校长不要越级指挥工作。

越俎代庖,就是不尊重别人的职权,必然挫伤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善于调动其他领导成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是团结干部的重要方法。

(二)要互通声气。

校长统管全局,掌握情况较多,要及时向有关领导成员通报。

互通声气,沟通信息,是为了使大家取得共同语言。

工作中没有共同语言,就容易产生意见分歧,就可能影响团结。

要善于引导大家把意见摆到桌面上来,是团结干部的重要方法。

(三)正确处理已经产生的矛盾。

工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有时是难免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

首先要当其他领导成员同自己发生矛盾时,更要冷静处理。

首先要分析矛盾是怎么产生的,然后采取正确的对策。

如果是由于自己的过错,就要坦诚相见,承认错误;如果是对方抱有成见,就要正确对待,使对方在事实面前受到教育。

如果对已经发生了的隔阂,已经产生了的矛盾不加分析、不冷静处理,认为是别人不尊重自己,有损自己的“威信”。

因而“针尖对麦芒”,硬要争个输赢,必然把事情搞坏,不可能形成一个团结战斗的领导集体。

四、善于运筹时间

作为校长,要充分认识时间的重要性,并做到善于支配时间。

时间和人力、物力一样,是一种资源,而且是一种特殊资源。

它不像购物那样,可以储存、增减、借用、购置或替代;也不像人力那样,可以召集、调换、补充或择优录用。

时间有进无退,一去无回。

由于时间是一种特殊的、宝贵的资源,所以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古往今来,有很多谚语、格言说明时间的宝贵。

俗话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说明时间比黄金还要宝贵。

各行各业对时间的珍惜,都有自己的说法。

军事家说:

“时间就是胜利”。

企业家说:

“时间就是金钱”。

管理学家说:

“时间就是数量,时间就是速度”。

国外有一种专家,叫做时间管理专家,他告诉你什么时间干什么事效果最高。

我们中国很多人时间观念太差,好象有的是时间,今天不行有明天,明天不行有后天,慷慨得很!

作为现代管理者,要特别珍惜时间,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

怎样管理好时间呢?

主要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善于掌握自己的时间。

领导者往往感到时间不够用,事多、会多,而且不知道什么时间有人来找,来了就得接待,好像时间不是自己的。

但也不完全如此,只要安排好,时间是可以掌握的,怎样安排?

1、要有一张工作时间安排表。

要做到学期有中心,阶段有重心,周周有计划,天天有打算,不能过一天算一天。

2、处理事情要分轻重缓急。

不能像门诊的医生看病那样,先来的先看,后来的后看。

一大堆文件、书信、不外乎三类。

一是急件,要马上处理;二是优先件,要有先考虑;三是普通件,有空就办。

什么时间有空,你得记下来,提醒自己,不然普通件可能变成急件。

3、要研究事情的关联性。

有些事情往往是互相关联的。

国外有人提出,遇事要考虑三点:

一是,这件事能不能取消它。

如果能取消,就节约了时间。

二是,如果不能取消它,考虑能不能跟别的事情合并。

两件事合成一件事来办,或两三个会合起来开,也就节约了时间。

三是,如果不能合并,考虑能不能用简便的方法处理。

比如,原打算开个会解决,后来考虑写个条子、打个电话、带个口信同样解决,也就节约了时间。

总之,要从节约时间考虑。

4、想一想是不是干了职责范围以外的事情。

你是校长,干的不是校长的事,那就干了职责范围以外的事。

时间是个常数,你既然干了职责范围以外的事,那就相对减少了你应该做的事。

5、要提高不同时间的利用率。

每个人的工作习惯不同,有的人早上工作效率高,有的人晚上工作效率高。

如果你碰到一个很棘手的问题,需要非常清醒的头脑去考虑解决,那你就不要在你工作效率很低的时间去考虑。

此外要安排自己学习和锻炼身体的时间。

(二)要合理安排别人的时间。

领导者向下属布置任务,实际上就是在安排别人的时间。

因此,怎样做到合理安排,不浪费别人的时间,作为领导者,因该认真考虑。

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作报告、讲话要简短。

校长讲话的机会很多,而群众最怕的是长篇大论的空话。

我们有些领导同志偏偏喜欢讲空话,这样做,对人、对己、对工作都没有好处。

当然,有些场合,领导不讲话不行。

但要做到:

一要有新意,二要简短。

领导者要研究讲话艺术。

2、报表要简化。

向下属布置报表是必要的,但不能搞烦琐哲学,不必要的报表,既浪费制表人的时间,又浪费看表人的时间。

3、约下级人员谈话,要把握时机。

领导者经常要找下属谈话,如果时机掌握不恰当,效果就不好。

比如找教师谈话,你得先了解他有没有课。

如果他第三四节有课。

你第一二节找他谈话,那有什么效果。

这是即使你是一番好意,登门拜访,他也未必欢迎。

因为他想的是马上要上讲台,哪有心思听你的?

4、对下级的请示要及时处理。

下属请示工作,能答复的要及时答复,需要研究不能马上答复的,也要说个期限,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又能节约下属时间。

如果你说:

“这件事三天以后答复”,那么说话就要算数,三天以后一定要答复,不可失言。

即使不能解决,也要主动说明原因。

下属对领导者的信任,往往同言而有信、说话算数有关。

如果三天以后,他找上门来了,你说还没有研究,甚至把事情忘了。

从此,他对你的信任就会大为减少。

(三)要统筹支配自己学习和各项管理活动的时间。

校长每天或每周的时间怎么支配,这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问题。

有人从65个县区65位完全中学校长或分管教育工作的副校长按一周工作时间分配情况,作抽样调查,发现有近半数校长每周抓教育教学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下,35%的校长在18小时以下,80‰以上的校长一周抓教育教学工作的时间不超过两个工作日,一周中的大量时间被处理行政事务工作和校内党政会议占去了。

近40‰的校长要用13----18小时开会和处理行政事务,半数的校长要用19小时以上甚至30小时以上开会和处理行政事务。

此外,近半数校长没有业务学习时间。

这个调查资料,有一定代表性。

这说明,校长的主要时间和精力,还没有用在管理学校的中心工作――教育教学问题上。

其中原因有学校外部的,也有学校内部的。

从学校内部来说,校长对自己的工作时间要统筹支配。

校长的工作,大致有教学指导、行政管理、党政会议、接触师生、学习研究等方面,在时间分配上应有个合理比例。

有些校长设想,在目前情况下校长每周工作时间以40小时计算(不少校长远远超过这个时间),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应有24小时,用于校内外会议8小时,处理行政事务工作8小时。

副校长的时间分配可在此基础上做一些调整,如分管教育教学的副校长,抓教育教学工作应多余24小时。

分管总务的副校长,处理总务工作的时间应占较大比例。

校长们晚上除查看学生宿舍、教室、与师生个别交谈外,宜用来读书、看报、总结思考学校带全局性的问题,记录当天在校内的观察心得等。

当然,这个设想不一定很现实。

但有一点必须明白:

校长一定要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工作,在时间分配上不能主次颠倒。

总之,如何运筹时间,管好时间,也是一种领导艺术。

善于决断,善于用人,善于团结干部,善于运筹时间,是领导艺术的几个重要方面。

一个校长如果能做到这四个“善于”,就大大提高了领导水平。

★重视进修提高⑤

校长要提高领导水平,必须不断学习,不能因为工作忙而挤掉了学习。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一、坚持每天自学

学习不能中断,每天要给自己规定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

学习时间从哪里来?

只有挤。

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夜读”。

只要勤奋学习才能长智慧。

每晚坚持一至二小时的夜读,天长日久,就能见大效。

当然,读书要有计划,要有选择,要有目的。

教育科学方面的书,应该是校长学习的重点。

二、关心和参加教育学术问题的讨论

学校管理工作要有理论指导,校长应参加本地区的学校管理研究活动,注意教育报刊上关于学校问题的讨论。

除此之外,对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方面的重要问题的讨论也要密切注意,吸收这方面的最新成果。

校长如不关心这方面的学术研究,不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就不可能实现教育思想的领导,就难免说外行话。

三、思考、写作

校长平时要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资料,但又要有一定时间摆脱行政事务工作,超脱实际,否则,只能是辛辛苦苦的事务主义者,不可能提高领导水平。

所谓超脱,就是学习、思考、写作。

把平时记载下来的值得研究的问题认真思考,形成自己的教育观点,组织有关教师讨论,拿起笔来写文章。

我国有的中小学校长就是这样做的,他们有时边实践、边思考、边总结、边指导工作,有时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周或一个月)带着情况和问题,集中时间(用半天或一天)系统进行思考,拿出主意来,提交有关会议讨论。

有的校长习惯于每周安排半天(或用一个晚上)来“闭门修养”,针对问题学习有关材料,静心思考,从学校实际出发,研究了“一堂好课的标准”、“教学质量管理规程”、“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探索”、“当前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教师的教育理论修养和思想修养问题”、“不同年级学生生理心理分析及对教育工作的建议”等专题,发表了质量较高的论文,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还带动了教师的研究活动。

四、参观访问

校长的活动范围主要在校内,但如果不走出校门,把自己封闭起来,不了解兄弟学校的经验,也不可能提高领导水平。

平时应该同一些学校建立交往关系,还应该利用假期,参观一些学校,互相交流办学经验,取长补短。

这种做法能开阔眼界,丰富知识。

否则,坐井观天,所见甚少,思路会受到很大刺激。

校长进修提高的方式,当然不止这些。

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参加在职学习。

在工作中,也可以提出一些从实际中来的专题,组织教师讨论,和教师一道学习提高。

有的校长给自己的进修提高提出了硬指标:

每年读几本书,思考几个教育教学上的重大问题,写几篇文章,参加一两次教育方面的学术讨论会。

这种督促自己进修提高的办法,很有成效。

★建立校长威信⑥

谁都知道,作为校长必须在师生中享有威信,才能顺利地开展工作。

否则,说话没人听,指挥没人服从,校长的管理活动是很难进行的。

为什么有的校长威信很高,有的校长威信低或者没有威信?

这同我们前面所说的校长的素质有密切关系。

一般说来,校长具备了优良素质,就能在师生中享有威信。

但是作为校长,对于什么是威信?

威信在管理活动中有什么作用?

校长素质中哪些因素同威信关系最密切?

怎样建立和巩固自己的威信?

对于这些问题应有正确的认识,所以有必要专门谈谈校长的威信。

所谓威信,简单第说,就是威望和信誉。

一个有威信的人,就是得到群众尊重、信赖、拥护的人。

由尊重到拥护,是因为可以信赖。

用群众的口语来说,就是“信得过”。

所谓有“威”而无“信”,还不能说是有“威信”。

校长在学校里享有威信,就是校长得到师生的尊重、信赖和拥护。

威信是校长开展管理活动最宝贵的东西,对于办好学校有着重大意义。

原因如下。

(一)校长有了威信,校长做出的决定就能畅通无阻,这对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处理学校各种问题是非常有利的。

如果校长缺乏威信,正确的决定也可能遭到怀疑和抵制。

(二)校长有了威信,校长发出的号召和提出的倡议,就能得到大多数人的响应,这对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学校远景规划和近期打算是非常必要的,即使号召和倡议有缺点和不足之处,也能得到谅解。

如果校长缺乏威信,尽管提出的蓝图是美好的,预期的目标是可以达到的,也不会有人相信,甚至遭到讽刺、嘲笑。

(三)校长有了威信,校内人际关系将是融洽的。

即使产生矛盾,出现意见分歧,也能及时得到解决。

这有利于创设一个团结和谐的、积极向上的、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如果校长缺乏威信,群众中扯皮撩筋的事情会越来越多。

即使校长出面干预或调解,也不会有人听,甚至可能使矛盾激化。

总之,校长的威信,对于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稳定教师队伍,对于培养良好的校风,有着巨大的作用。

校长有没有威信,关系着一个学校的成败,决不只是校长个人荣辱问题。

什么样的校长才会有威信呢?

校长的工作作风、校长对师生的态度和言行等,对于建立威信极为重要。

据国内外许多调查,一个最受下属欢迎的、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威信的领导者应有的工作作风,可以依序举出如下要点。

(一)对下属要公正,赏罚分明;

(二)对下属指令要明确,决断要及时;

(三)对下属平时要求严格,但是一旦出了问题,领导者首先要承担责任;

(四)不轻易许诺,既许诺,就必须切实做到,切忌不要失信于下属;

(五)不要强迫下属做力所不及的事;

(六)既用下属,就要充分信任。

这个调查资料,对当好一个校长有参考价值。

当然,这是对一般领导者说的。

联系学校实际,怎样的校长才有威信呢?

我国有些校长曾就这个问题开展过讨论。

有的说千条万条,主要的一条就是校长要处处以身作则。

有的说,光有这一条是不够的,还要靠有过硬的业务本领。

有的说,校长职务本身就是一种权威力量,如能很好的发挥校长的职能作用,按政策行使职权,威信就自然会高。

有的说,不同条件的学校,不同情况的教职工,对校长会有不同的要求和期望。

这些议论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不全面。

校长的威信是多种因素构成的,不可能从诸种因素中找出一条就能建立起威信。

校长的威信不同于教师的威信。

一个教师只要能做到以身作则,教学效果好,就能在学生中享有很高的威信。

校长则不然,他的威信是有多方面的因素构成的,这是他的职务所决定的。

我国有一名著名的中学校长认为:

德才兼备,是领导威信的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主要要看以下五条。

(一)多谋善断,有决策力。

特别是在关键时刻,都能做出准确判断。

领导做的决定有科学依据,切实可行,就能在群众中形成对领导的信任和信赖感。

(二)执行决定坚决果断,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决定了的事就很抓落实,使群众切实感到领导的决定有权威,从而产生责任感。

(三)以身作则,身先士卒。

执行决定过程中,身教胜于言教,有了身教,群众和领导就会同心同德,有共同战斗的心气。

(四)襟怀坦白,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待人处事公道正派,是非分明,奖惩分明,功过分明,群众信得过。

(五)有领导者气魄,作风民主,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坚持真理,勇于纠正错误,主动承担责任,不居功,不诿过,群众跟领导走没有顾虑,热心向领导献计献策。

这些可谓经验之谈。

有的人瞧不起经验,斥之为“经验管理”,象这样经过条理化、理论化的经验,我们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校长威信很重要,这是不难理解的,问题是如何建立和巩固威信。

有的年轻校长问:

刚刚上任的校长,群众对自己不了解,怎样才能在群众中享有威信?

应该指出,建立威信不能走捷径,要靠自己在工作中做出成绩,没有成绩就不可能有威信。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三把火如果烧得对、烧得准,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是与群众切身利益有关而又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你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解决了,这就是成绩,就能得到群众的拥护。

校长要建立和巩固自己的威信,,就该明确以下几点。

(一)威信不是上级授予的。

校长这个职务,是上级授予的,有了职务,就有了与职务相称的权力,但不能认为有权就一定有威信。

有的校长对群众动辄就训斥,有的教师对学生动辄就体罚,企图靠权力来建立威信,这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不相容的。

正确的运用权力,时刻想到自己的责任,“权”与“威”就能联系在一起。

如果错误的运用权力,甚至以权谋私,就不可能有什么威信。

.

(二)威信不是自封的。

校长的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