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讲义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5822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礼讲义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周礼讲义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周礼讲义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周礼讲义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周礼讲义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周礼讲义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周礼讲义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周礼讲义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周礼讲义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周礼讲义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周礼讲义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周礼讲义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周礼讲义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周礼讲义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周礼讲义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周礼讲义1.docx

《周礼讲义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礼讲义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周礼讲义1.docx

周礼讲义1

《周礼·夏官·司马》

“服不氏到司士等职”讲义

内容提要:

本节课主要涉及到掌驯养猛兽以供祭祀的服不氏;掌射鸟、捕鸟、养鸟以供祭祀和膳羞的射鸟氏、罗氏、掌畜;掌吏治及朝仪的司士。

其中罗氏所涉及到周代的养老制度和司士的职责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服不氏:

掌养猛兽而教扰之。

凡祭祀,共猛兽。

宾客之事,则抗皮。

射则赞张侯,以旌居乏而待获。

职责:

掌驯兽及射箭比赛时充当唱获者的官。

由下士一人,徒四人。

扰:

驯也,教习使之驯服。

《左传﹒昭和九年》“乃扰畜龙”。

又《周礼﹒夏官》“其畜宜六扰。

”郑玄注:

“六扰,马、牛、羊、豕、犬、鸡。

古有扰猛兽之术,《史记·五帝本纪》黄帝教熊罴貅躯虎。

所谓王者之教,无不服,所以就叫服不氏。

抗皮:

抗,举也。

皮,朝聘者所献的兽皮。

郊特牲云:

“虎豹之皮,示服猛也。

”宾客之事则抗皮,郑司农云:

“谓宾客来朝聘,布皮帛者,服不氏主举藏之

张侯:

若王大射,则以狸步,张三侯。

待获:

获谓唱获,据《仪礼·大射》获者在乏后,若有射中者,即举旌唱获,报告射中。

旌:

谓报靶用的小旗。

乏:

也就是《射人》中的容,是唱获者(犹今射击比赛的报靶人)的防身处。

疏通文意:

服不氏掌管饲养猛兽而加以教习使之驯服。

凡祭祀供给猛兽做牺牲。

有宾客来朝频的事,就举起来他们所进献的兽皮进内收藏,举行射箭比赛就协助射人张设射侯。

射箭比赛开始后,拿着旌旗在乏后等待有人射中而唱获。

射鸟氏:

掌射鸟。

祭祀,以弓矢驱乌鸢。

凡宾客、会同、军旅,亦如之。

射则取矢;矢在侯高,则以并夹取之。

鸟:

郑玄注:

中膳羞的鸟。

指能够制作美味的鸟类。

如凫、雁、鸽等鸟。

驱乌鸢:

善钞盗,便汙(wū)人。

《诗·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句,。

郑笺云:

鸢,鸱之类,鸟之贪恶者也。

飞而至天,喻恶人远去,不为民害也。

据传勾践夫人去国事吴,因之感而作《乌鸢歌》。

宾客、会同敺鸢者,以其会同皆有盟诅之礼,位牲之事,军旅亦有较牲巡陈之事,故须敺乌鸢。

并夹:

是一种长柄的钳,以便钳取高处的矢。

射则取矢:

王射则射人取,畿外诸侯大射礼则小臣取之。

侯高:

天子三侯,豹侯最低,其上纲去地亦二丈七尺四寸,射时矢若著于侯之高处,人手自不能及,故并以并夹取之。

疏通文意:

举行射箭比赛就负责收取射在侯处的矢。

矢在侯上过高,就用并夹夹取。

罗氏:

掌罗乌鸟。

蜡则作罗襦。

中春,罗春鸟,献鸠以养国老,行羽物。

蜡:

蜡(zhà),祭名。

通郑司农云:

“蜡谓十二月大祭万物也。

《礼记郊特牲》曰:

“蜡也者,索也。

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

”即求索而聚合万物之神而加以祭祀。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在先秦以前,蜡和腊是两种不同的祭名

《辞源》:

“臘,祭名。

周時臘(腊)与大蜡(zhà)各为一祭,臘祭祖先,蜡祭百神。

腊音是干肉的意思。

在天官就有腊人一职。

《左传·僖公五年》“虞不腊矣。

”郑玄注:

“以田猎所得禽祭也。

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曰腊。

――蔡邕《独断》

至于腊八节的来源。

最早是南北朝的梁有“十二月八日”为腊日。

当时还不叫腊八。

到了唐朝佛教根据佛祖成道的传说设了一个节日-腊八节。

不仅僧人于此日喝腊八粥,寺院还将其馈送给老百姓,后来这个节日就成为民间的传统节日了。

作:

用也。

罗襦:

网眼细密的网,可用以捕捉较小的鸟。

周历十二月,即夏历十月,这时候天已寒冷,昆虫都已潜伏地下,按规矩这时可以放火焚草肥田,所以可以使用罗襦捕鸟。

今俗放火张罗。

鸠:

鸠鸟。

有下列几种说法:

(一)周人有崇拜鸠鸟《山海经·中山经》载:

鸠鸟雄的叫“运日”,雌的叫“阴谐”,具有超自然的生殖力量。

先民们用鸠鸟来象征生殖

(二)《夏小正》是出自西汉的中国最早的历书,其中说,鸠和鹰是随季节变化的,一月鹰化鸠,五月则鸠为鹰。

就是说鸠和鹰这两种鸟会随着季节而相互转化,春天鹰会变成鸠,生气勃勃,宜以养老助生气。

(三)后汉书?

礼仪志》记载,鸠鸟食道畅达,是“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为此,鸠鸟又象征着长生不老。

《周礼》中就记有周人献鸠敬老的风俗

在典故“简子放生”就有记载邯郸之民,在正月之旦献鸠。

汉代以后,因为没有了专门捕鸠鸟献给老人的罗氏了,对年过七旬的老人,政府就赐给他们手杖,称为“王杖”。

这种王杖长九尺,以“鸠鸟”为修饰。

春鸟:

蛰而始出者。

春天的鸟处于万象更新之际,用来作庶羞,适宜保养老人身体,增添生气。

献鸠以养国老:

王制云:

“周人养国老于东膠(国学),养庶老于虞庠(郊学)。

学中养老,在学校中行养老礼,是为了向天下人灌输“君臣、贵贱、长幼”的伦理观念,实行政治教化。

天子到国学中视学,先举行释奠释菜之礼后在举行养老礼,二者是紧密相连。

虞庠在国之西郊。

 

周代的养老制度:

(一)老年人的年龄标准:

1、以五十岁为开端《礼记》之《王制》、《内则》两篇皆有“五十始衰”之语。

2、以五十六岁为开端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载: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

3、以六十岁为开端

《汉书·食货志》在追述西周时代的制度时说,圣王对自己疆域的百姓“民年二十受田,六十归田;七十以上,上所养也;十岁以下,上所长也。

4、以七十岁为开端

《说文解字》说:

“七十曰老”。

《礼记·曲礼上》云:

七十曰老,而传。

养老的对象:

1、孙希旦《礼记集解》引陈祥道云:

“天子之于老,所养三:

国老也,庶老也,死政者之老也。

2、《礼记·王制》“凡养老”孔疏云:

“人君养老,有四种:

一是养三老、五更;二是死国难父祖,三是致仕之老;四是养庶人执老。

”亦见于《通典》

3、以卿大夫为代表、大夫以上致仕的高级官员为一类,称为“国老”;以士为代表,庶人致仕的下级官员为一类,称为“庶老”。

以及死国难者父祖。

三、周代的养老待遇

1、饮食:

《礼记·郊特牲》云:

“凡饮,养阳气也。

凡食,养阴气也。

”注重阴阳调和

《孟子·尽心上》云:

“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

”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药设法保证老年人可以经常吃肉。

对于庶人耆老,天子或诸侯偶尔会赐宴,外饔、槁人等有记载。

2、衣食与居处:

《礼记·王制》云:

“七十非帛不暖”孟子主张“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礼记·内则》云:

“周人冕而祭,玄衣而养老”。

孔颖达认为这是说,周人养老之服,兼采虞夏殷之制,玄衣而素长裳。

3、道路中的尊老礼:

《礼制·祭义》云:

“孝弟发诸朝廷,行乎道路”,在道路中也有相应的尊老礼仪。

《孟子·梁惠王上》也有类似记载:

“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礼记·曲礼》篇说,在路上遇见长辈,必须迎上,立正拱手行礼。

长辈问话,才能回答,不问话,就必须赶紧退下。

此外还有减免劳役,提高政治地位。

一年举行几次养老礼有以下几种意见以供参考

(一)两养老:

罗氏仲春养国老,月令仲秋养衰老。

郑玄认为一年只有春秋二养老之明文,春养用飨礼,秋养用食礼。

(二)三养老:

春秋养老之事,冬夏更无养老。

加上季春大合乐三次

(三)七养老:

孔颖达引熊氏云:

“天子视学之年养老,一岁有七。

首先,四时皆养老,故四次。

加上春入学,秋颁学,六次。

加上一个季春大合乐七次

(四)八养老:

天子例行的视学,在《礼记·月令》中有两次:

一是仲春之月上旬的丁日,“命乐正习舞,释菜,天子乃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亲往视之;二是季春月之末”择吉日大合乐,天子乃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亲往视之。

郑玄注“秋颁学合声”时还有一次即天子每年例行的视学养老已有三次。

另外还有仲秋之月,“养衰老,授几仗,行糜粥饮食”;仲春月罗春鸟,献鸠养国老。

在加上学校于春、秋、冬三季分别举行释奠礼祭祀先师。

国老:

退休的卿大夫。

周代的退休年龄是七十

致仕:

官员辞职归家。

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官员以何官称致仕,致仕后的俸禄数目及是否朝见等待遇,与其原官品、功绩及皇帝的恩宠程度有关。

也称“休致”。

《尚书大传.略说》:

“大夫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大夫为父师,士为少师。

行羽物:

郑《注》曰:

行谓赋赐。

“羽物,即飞鸟。

罗氏:

罗氏掌管用罗捕获乌鸦。

举行蜡祭后,就用细密的罗捕鸟。

春二月,用罗捕获春季始出的鸟,进献鸠鸟以供行养国老礼,用鸟赏赐官吏们。

掌畜:

掌养鸟,而阜蕃教扰之。

祭祀共卵鸟。

岁时贡鸟物,共膳献之鸟。

阜蕃:

阜犹盛也,藩,藩息也。

鸟之可养使盛大蕃息者,谓鹅鹜之属。

卵鸟:

郑《注》曰:

“其卵可荐之鸟

膳献:

谓庶羞。

即以飞禽走兽为原料制成的众多美味

疏通文意:

掌畜掌管喂养鸟,使鸟繁殖并调教而使之驯服。

举行祭祀供给会生蛋的家禽。

每年按季节共给侯鸟。

共给王用膳所当进献的鸟类。

司士:

掌群臣之版,以治其政令。

岁登下其损益之数,辨其年岁与其贵贱,周知邦国、都家、县鄙之数,卿、大夫、士庶子之数。

职责是:

掌朝位以及掌管有关士的政令的官。

由下大夫二人,中士六人,下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版:

版籍,名籍。

上面载有官员的姓名、籍贯、年龄、爵位级别等,颇似官员的简历。

登下:

孙诒让犹言增减。

下:

犹今言注销

损益之数:

用功过黜陟者

贵贱:

大夫以上为贵,士以下为贱。

多出一个字,数应该是连在一起读:

周知邦国、都家、县鄙之卿大夫士庶子之数。

周知邦国、都家、县鄙之数:

王引之说:

“数”是衍字,此句应和下句一气读。

王说是。

145大司徒第二条:

“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

160小司徒第一条:

“以稽国中及四郊都鄙之夫家九比之数。

司民登民数,云辨其国中以及都鄙及其郊野。

前面的典命有提到过这些官职

邦国,谓周之千百七十三国也。

都家,谓天子畿内三等采地,分为大都、小都、家邑是也。

士庶子:

孙诒让说:

“凡卿大夫士之子,已命者,与命士通称士;其未命者,则谓之庶子。

朱大韶云:

“凡邦国之士庶子,掌于宫伯;都家之士庶子,掌于都司马、家司马、都大夫;县鄙之士庶子掌于掌固。

其凡则总于司士。

可见当时对人口控制有多严,官员的人数是由司士控制,人民的人数是有司民控制。

以诏王治:

以德诏爵,以功诏禄,以能诏事,以久奠食,唯赐无常。

以诏王治:

告王所当进退,诏,告也。

诏爵、诏禄谓命士以上以命受爵得正禄者也。

诏事:

孙诒让说:

“诏事者,未命爵先试之以事。

古者五十而后爵。

(试用期)

奠食:

未授禄,先颁以稍食也。

孙诒让曰:

“是其立贤本自无方,要皆以德、行、能、久为选举考课之本。

德谓贤者,有六德六行。

有六艺为能者。

功即为保全国家之功。

久:

官吏长期任职的表现。

前面的大家都好理解,对于“久”诸家都认为即察举勤劳之小吏,小吏爵秩卑,凡勤劳久者,即使没有值得称道德才德、贤能、功庸可奖赏,亦可使之达于官,赐予财物。

食:

稍食。

即不命之士与庶人在官府服务者的月给口粮。

指的是一些在官府中任职的小官吏,即府、史等,他们没有官爵和俸禄,给予他们的待遇称之为稍食。

与命士以上所领的俸禄不一样。

周代的进贤途径:

其一:

学校养士,则有公卿大夫之子弟,教于大学,学成而仕者。

其二,乡遂公邑之秀士,其长吏以宾兴贤能,贡于大学,而大司马选择之以进于王者。

其三,不命之士及府史等,亦有积年校劳而驯至通显者,

唯赐无常:

赐多少由王,不如禄食有常品。

正朝仪之位,辨其贵贱之等。

王南向;三公北面,东上,孤东面,北上;卿、大夫西面,北上;王族故士、虎士在路门之右,南面,东上;大仆、大右、大仆从者在路门之左,南面,西上。

司士摈:

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旅揖,士旁三揖,王还揖门左,揖门右。

大仆前。

王入,内朝皆退。

朝仪之位:

谓治朝的朝仪之位。

古代天子诸侯三朝之一。

在路门外,司士掌之,为每日视朝之所。

《周礼·天官·大宰》:

“王眡治朝,则赞听治。

”郑玄注:

“治朝,在路门外,羣臣治事之朝。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一:

“周之时有三朝:

库门之外为外朝,询大事在焉;路门之外为治朝,日视朝在焉;路门之内曰内朝,亦曰燕朝。

五门:

皋门、库门、雉门、应门、路门

孤卿

孤之服,自希冕而下如子男之服(316)

孤乘夏篆(388)

公之孤四命(312)

孤执皮帛(281)

孤、卿有邦事(93)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周则监于二代,立三公三孤。

孤卿建旃(393)

卿乘夏缦(388)

其卿三命(312)

卿执羔(281)

孤,据王引之说,是六卿之一,是六卿中秉国政者,其位独尊,故称孤。

有邦事,据《郑》注说,是指有事随王外出,如随王祭祀、征伐、田猎、会同。

三孤:

三公的副职。

亦称三孤。

《大戴礼记·保傅》:

“于是为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

少保、少傅、少师。

是与太子宴者也。

孔传:

“此三官名曰三孤。

孤,特也。

言卑于公,尊于卿,特置此三者

 

王南乡:

孙诒让说“:

王南乡者,当宁(伫,谓门屏之间)负屏而立也。

”按:

此治朝在路门之外、应门之内,路门外有一扇墙,古人叫屏,后人叫影壁墙或隐蔽墙,天子就是背靠着这道屏墙面南而立。

《尔雅·释宫》两阶之间谓之乡,中庭之左右谓之位,门屏之间谓之宁。

两阶之间

中庭之左右

门屏之间

君王南向接受群臣朝见的地方

列臣位朝见君王的地方

君王视朝所站立的地方

东上:

以东边为上位。

譬如说,三公三人,都是面北而立,但三公三人也有尊卑之分,区别的标志就是,谁站的位置靠东谁就尊,靠西就卑。

下文的“北上”、“西上”,均可依此类推。

王族故士:

王族之中,原先是士,退休以后,被留在宫内作宿卫工作。

虎士:

此虎士谓值班的虎士,并非八百名虎士俱在。

应该是帅虎士之直守路门者居之,非八百人尽列于此。

周之列位尚左不尚右。

大右:

司右也。

摈:

诏王出揖之事,揖之者,定其位。

(作用)贾疏云:

“孤得揖乃就西方东面之位。

卿得揖乃就东方西面位,大夫得揖那就卿后西面位。

迎送揖让接受之俗:

以臣礼见,则入门右。

北面。

推手曰“揖”,引手曰“厌”

特揖:

一一向其作揖,以人为单位向其作揖。

这是对孤卿的优礼。

特,一也。

旅揖:

不管人数多少,向对方总的作揖。

这是以集体为单位向其作例如,大夫分中大夫、下大夫二等,那就给中大夫作一次揖,给下大夫作一次揖。

旅者,众也。

旁:

犹面也,方位也。

士贱,不可人人揖之,故不管人数多少,每一面总的三揖。

门左门右:

俞正燮云:

“门以外向为用,东为左,西为右。

上者近中为尊。

右以东上,西为右也。

左以西上,东为左也。

王还,揖门左,揖门右,亦朝位东左西右也。

还(旋):

旋转。

谓扭脸,转身。

内朝:

此谓治朝。

治朝的朝会仪式结束,百官自动解散,各自返回自己的办公处。

掌国中之士治,凡其戒令。

掌摈士者,膳其挚。

凡祭祀,掌士之戒令,诏相其法事。

及赐爵呼昭穆而进之;帅其属而割牲,羞俎豆。

凡会同,作士从。

宾客亦如之。

作士适四方使,为介。

大丧,作士掌事,作六军之士执披。

凡士之有守者,令哭无去守。

国有故,则致士而颁其守。

士治:

卿大夫等之治及其戒令已掌于射人,所以这边是司士掌士治

摈士:

告见初为士者於王也。

挚:

即贽,见面礼。

凡与尊者相见,必有所执,以将其意。

六挚:

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庶人执鹜,工商执鸡。

士的见面礼是雉,可以做成美味,所以要送到膳夫那里去。

掌士之戒令:

祭前十日,于太宰戒百官。

这里所指的就是司士戒群士。

赐爵呼昭穆而进之:

祭祀赐爵虽通于同姓异姓,但异姓序官,必有爵乃得赐,同姓虽无爵亦与士同赐,故此官依昭穆序呼之。

若有爵者,则不依昭穆。

赐爵:

宗庙之祭进行到旅酬阶段,天子赐给助祭者的酒。

这里是赐给天子的子孙兄弟。

这表示在下的人也尝到了神的恩惠。

割牲:

即所谓豚解(将牲体分割为七部分)、体解(将牲体分割为二十

一部分)

羞,进也。

使、上介、众介的区别

使,伶也。

《说文》,按伶者,令也。

介:

传宾主之言的人。

古时主有傧相迎宾,宾有随从通传叫介。

《荀子·大略》“诸侯相见,卿为介。

为介与为使不同:

凡诸侯聘礼,大聘使卿,则大夫为上介,士为众介,小聘使大夫,则上介亦士为之。

披:

一条用帛制成的长带子,一头拴在灵柩上,一头由护灵的人拉紧,当柩车行进时,两边护灵的人紧拉着披,以防止由于道路颠簸而使灵柩倾斜。

据说,天子的灵柩用六披,左右各三披,每披由三人执持,是执披者共十八人。

这里说“作六军之士”,应当理解为选派六军之士。

故:

非丧即兵灾也。

上文说到丧,特指的是兵灾。

 

凡邦国,三岁则稽士任,而进退其爵禄。

士:

据贾《疏》,此处实包括邦国的卿、大夫、士而言。

进退其爵位:

据贾《疏》曰:

“天子司士而言者,司士是作法与之,使诸侯自黜陟而,非谓司士自黜陟也。

疏通文意:

凡诸侯国每三年考核一次他们的卿、大夫、士的任职情况,而升降他们的爵位和俸禄。

司士执掌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群臣之履历版二是正群臣朝仪之位三是掌群臣之爵禄赏赐四是掌群臣之治,及其戒令赏罚。

兼有人事官和礼仪观之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