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盐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份考试高一化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16210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盐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份考试高一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云南省盐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份考试高一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云南省盐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份考试高一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云南省盐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份考试高一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云南省盐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份考试高一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云南省盐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份考试高一化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云南省盐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份考试高一化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云南省盐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份考试高一化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云南省盐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份考试高一化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云南省盐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份考试高一化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盐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份考试高一化学.docx

《云南省盐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份考试高一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盐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份考试高一化学.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盐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份考试高一化学.docx

云南省盐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份考试高一化学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盐津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份考试

高一化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卷I

一、单选题(共26小题,每小题2.0分,共52分)

1.已知金属单质X、Y、Z、W之间有下列关系:

①2X+3Y2+===2X3++3Y;

②Z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比X元素的强;

③由Y、W与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Y为负极。

则X、Y、Z、W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X>Z>Y>WB.Z>W>X>YC.Z>Y>X>WD.Z>X>Y>W

2.下列污染现象主要与二氧化硫有关的是(  )

A.酸雨B.光化学烟雾C.臭氧层空洞D.温室效应

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

它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接触时,二氧化硫会部分转化为三氧化硫。

则“PM2.5”的颗粒物在酸雨形成过程中主要的作用是(  )

A.还原作用B.氧化作用C.催化作用D.抑制作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蔗糖是多羟基的醛类化合物B.蔗糖的水解产物可能发生银镜反应

C.蔗糖与麦芽糖水解都有葡萄糖生成D.蔗糖与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5.“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剂及军事科学中。

所谓“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的微粒直径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无色透明   B.有丁达尔现象

C.所得液体呈胶状D.所得物质一定是悬浊液

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

2OH‾+CO2===

+H2O

B.氧化钠投入水中发生反应:

+H2O===2OH‾

C.醋酸溶液滴入到NaOH溶液中:

CH3COOH+OH‾===CH3COO‾+H2O

D.铁和稀盐酸反应制氢气:

2Fe+6H+===2Fe3++3H2↑

7.节能减排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参与节能减排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下列举措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倡导开私家车的人乘公交车上下班

B.国家减免小排量轿车的购置税

C.政府鼓励科研和生产部门开发、利用太阳能

D.加快开发石油以缓解能源紧张问题

8.关于下列有机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CH2===CH2+3O2

2CO2+2H2O是氧化反应

B.CH2===CH2+H2O

CH3CH2OH是加成反应

C.CH3CH2Cl+H2O

CH3CH2OH+HCl是取代反应

D.2CH3CH2OH+O2

2CH3CHO+2H2O是加成反应

9.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B.氯原子易得到电子形成稳定的氯离子

C.氯元素的化合价只有-1价D.氯的原子核外有7个电子

10.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该有机物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3

B.该有机物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2∶1

C.该有机物中必定含有氧元素

D.无法判断该有机物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11.除去海水提溴得到的液溴中溶有的少量氯气,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适量的碘化钾溶液B.通入溴蒸气

C.加氢氧化钠溶液D.加入适量的溴化钠溶液

12.黑火药的爆炸反应为2KNO3+3C+S===K2S+N2↑+3CO2↑其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

A.NB.CC.N和SD.N和C

13.下列化合物中依次属于氧化物、碱、盐的一组是(  )

A.Na2CO3、KOH、CaOB.CO、NaOH、KCl

C.H2O、H2SO4、NaClD.CuO、Cu2(OH)2CO3、CaCO3

14.运动员在比赛中,挫伤或扭伤肌肉时,医生随即对准运动员受伤的部位喷射药剂氯乙烷(沸点12.27℃),进行局部冷冻麻醉应急处理。

制取氯乙烷(CH3CH2Cl)的最好方法是(  )

A.乙烷与氯气发生反应B.乙烯与氯气发生反应

C.乙烷与氯化氢混合反应D.乙烯与氯化氢发生反应

15.下列关于羟基和氢氧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羟基比氢氧根少一个电子B.二者的组成元素相同

C.羟基不带电,氢氧根带一个单位负电荷D.羟基比氢氧根性质稳定

16.地壳中含量位于第一、二位的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不具有的性质是(  )

A.常温下能与苛性钠反应B.常温下能与水反应

C.常温下能与氢氟酸反应D.高温时能与氧化钙反应

17.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都能达到平衡状态

B.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v正=v逆≠0

C.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含量保持不变

D.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相同

18.关于微粒

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微粒的中子数为17B.该微粒的核外电子数为17

C.该微粒的中子数为20D.该微粒的质子数为37

19.为了配制100个水分子含有1个钠离子的溶液,90.9g水中需要投入钠的质量是(  )

A.4.6gB.2.3gC.1.1615gD.1.15g

20.下列现象说明SO2具有氧化性的是(  )

A.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使之褪色

B.SO2通入石蕊试液中使之变红色

C.SO2通入氯水中使之褪色

D.SO2通入饱和H2S溶液中析出浅黄色沉淀

21.将4.6g钠放入95.6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

A.4.6%B.7.7%C.8%D.10%

22.在两个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两个可逆反应:

甲:

C(s)+H2O(g)

CO(g)+H2(g)

乙:

CO(g)+H2O(g)

CO2(g)+H2(g)

下列状态中能表明甲、乙容器内的反应都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混合气体密度不变B.恒温时,气体压强不再改变

C.各气体组成浓度相等D.反应体系中温度保持不变

23.下列关于碱金属铷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它位于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ⅠA族

B.氢氧化铷是弱碱

C.在钠、钾、铷三种单质中,铷的熔点最高

D.硝酸铷是离子化合物

24.乙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200mL,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最多消耗氢气100mL,则原混合气体中乙烷和乙烯的体积比是(  )

A.2∶1B.3∶1C.1∶1D.1∶3

25.下列有关乙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烃的衍生物

B.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它是四元有机酸

C.分子中含有1个羧基,它是一元有机羧酸

D.分子中含有碳氧双键,不能使溴水褪色

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左边都为金属元素

B.钠、镁、铝单质的还原性依次减弱

C.氟、氯、溴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

D.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镁碱性依次减弱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48分)

27.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1)向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冷却后恢复红色,则此溶液可能是_______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则此溶液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8.下面是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探究氯水漂白性的活动记录:

[观察]:

氯气的颜色:

黄绿色;氯水的颜色:

浅黄绿色。

[预测]:

氯水中含有氯气分子。

[实验操作]:

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取盐酸和氯水,各滴在一片蓝色石蕊试纸上。

[实验现象]:

滴有盐酸的试纸变红,滴有氯水的试纸中间变为白色,外圈变红。

[分析与结论]:

氯水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有氯气分子。

滴有氯水的蓝色石蕊试纸外圈变红,说明氯水中有能使试纸变红的酸,中间变为白色,说明氯水中有能够使有色物质褪色的物质。

[问题与思考]:

氯气溶于水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溶液中的水和HCl都没有漂白作用,能够使有色物质褪色的物质是氯水中的氯气分子还是氯水中的次氯酸呢?

还是二者都有漂白作用?

(1)氯水中所含的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水中所含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离子为________。

(3)氯水中某组分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设使蓝色石蕊试纸褪色的是Cl2分子,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该假设是否合理。

[实验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与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已知:

甲、乙、丙、丁为常见化合物,A、B为单质,相互转化关系如图。

其中甲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回答下列问题:

(1)丁物质的名称:

______,丙物质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化合物乙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剂X可能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要求:

所选物质类别不同)。

(4)通过分析表明:

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取变红溶液于试管中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A、B、C、D、E、F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且均为核电荷数小于18的非稀有气体元素。

A的单质是自然界中密度最小的气体,A和C可形成A2C和A2C2两种常见的液态化合物,B、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11,D+与C的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C、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元素符号:

B______,D______。

(2)A元素具有两个中子的核素的表示符号为________,E的简单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

(3)A2C2的分子式为________。

(4)将少量F的单质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1.下表有三组物质,每组均有甲、乙、丙三种物质(酸、碱、盐均为溶液)。

根据该表回答问题:

(1)第Ⅱ组物质中与第Ⅰ组任何物质都不发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Ⅱ组物质中与第Ⅲ组任何物质都能发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第Ⅲ组中与其他两种物质不同类的是________________。

(4)第Ⅲ组中有一种物质能与第____________组中的所有物质反应,这种物质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D2.A3.C4.A5.B6.C7.D8.D9.B10.D11.D12.C13.B14.D15.D16.B17.D18.C19.D20.D21.C22.D23.D24.C25.B26.B

27.

(1)稀氨水和酚酞 稀氨水中的氨气逸出,所以溶液的颜色变浅

(2)溶有二氧化硫的品红 二氧化硫逸出,品红溶液恢复红色

28.

(1)Cl2、H2O、HClO

(2)Cl-、H+、ClO-、OH-(极少量) H+

(3)AgNO3+HCl===AgCl↓+HNO3

(4)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伸入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 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不褪色 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与Cl2分子接触时不褪色,说明Cl2无漂白性,因此使蓝色石蕊试纸褪色的不是Cl2

29.

(1)水 CO 

(2)CO2+Ca(OH)2===CaCO3↓+H2O 

(3)O2 CuO (4)充足的氧气 (5)红色溶液变成紫色,有气泡冒出

30.

(1)N Na

(2)

H(或T) 

(3)H2O2

(4)Cl2+2OH-===Cl-+ClO-+H2O

31.

(1)NaOH 

(2)NaOH (3)H2SO4 (4)Ⅰ H2SO4

【解析】第Ⅱ组中的氢氧化钠能与第Ⅲ组中的Cu(NO3)2、H2SO4、MgCl2都能反应,与第Ⅰ组中的物质都不发生反应;第Ⅲ组中的硫酸属于酸而不是盐,它与第Ⅰ组中的BaCl2、Fe2O3、Mg都能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