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模块1第5单元第10讲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教学案北师大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21664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模块1第5单元第10讲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教学案北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模块1第5单元第10讲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教学案北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模块1第5单元第10讲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教学案北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模块1第5单元第10讲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教学案北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模块1第5单元第10讲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教学案北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模块1第5单元第10讲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教学案北师大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模块1第5单元第10讲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教学案北师大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模块1第5单元第10讲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教学案北师大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模块1第5单元第10讲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教学案北师大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模块1第5单元第10讲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教学案北师大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模块1第5单元第10讲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教学案北师大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模块1第5单元第10讲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教学案北师大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模块1第5单元第10讲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教学案北师大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模块1第5单元第10讲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教学案北师大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模块1第5单元第10讲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教学案北师大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模块1第5单元第10讲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教学案北师大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模块1第5单元第10讲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教学案北师大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模块1第5单元第10讲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教学案北师大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模块1第5单元第10讲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教学案北师大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模块1第5单元第10讲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教学案北师大版.docx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模块1第5单元第10讲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教学案北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模块1第5单元第10讲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教学案北师大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模块1第5单元第10讲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教学案北师大版.docx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模块1第5单元第10讲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教学案北师大版

第5单元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框图概览·线索归纳]————————————

【认读导引】

四个阶段:

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90年代多极化趋势加强。

第10讲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工人运动的兴起

1.背景

(1)工业革命使世界资本主义的弊病和各种矛盾暴露出来。

(2)1825年,英国爆发了经济危机,劳动群众的生活条件日益恶化。

2.表现

无产阶级日渐认识到资本家的压迫和剥削是无产阶级贫困的根源,开始进行反抗资本主义的斗争。

3.意义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4.空想社会主义

(1)代表:

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2)主张:

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病,抨击社会的黑暗和不公正,指出社会上严重存在的阶级斗争和阶级对立。

(3)评价:

空想社会主义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成为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来源之一。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条件

(1)经济根源:

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和各种矛盾日益暴露。

(2)阶级基础:

工人反抗意识开始觉醒,进行早期斗争,如三大工人运动。

(3)思想来源:

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4)主观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前人思想精华,结合各国工人运动的实践,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标志——《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1)概况: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大会的委托,起草纲领。

(2)内容

①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灭亡的必然性。

③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④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3)意义

①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②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走向科学。

③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

(1)马克思主义:

是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科学社会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归宿和落脚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三、巴黎公社的建立和失败

1.背景: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

2.概况:

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举行武装起义,占领巴黎市政厅,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退居凡尔赛。

3.措施

(1)民主选举产生的巴黎公社,既是立法机构也是行政机构。

(2)公社委员的工资不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

(3)颁布了一系列保护工人利益的法令。

(4)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废除警察,取消常备军和征兵制,代之以国民自卫军。

4.性质: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1)结局:

最终失败。

(2)原因

主观原因

没有乘胜进军凡尔赛;没有没收法兰西银行;没有得到巴黎附近农民的支援

客观原因

普鲁士政府趁机释放法国战俘,反革命势力得到加强

(3)意义:

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其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巴黎公社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革命

巴黎公社不是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革命,但在客观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且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

 

►探究 巴黎公社的性质和失败原因

史料一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说:

“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

它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巴黎公社)实行公职人员的民主选举,选举不受任何限制,是名副其实的普选制。

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几乎都参加了投票……

公社设立专门机构对铁路运输和军事工业的生产实行国家的监督,颁布法令将逃亡资本家的企业交给工人合作社经营,拟订了建立工人合作总社的计划。

——刘祚昌《世界通史》

史料二 历史证明我们以及那些与我们抱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错误的。

历史指出:

在那个时候,欧洲大陆的经济状态,还没有成熟到可废弃资本主义的生产,经济革命证明了此点。

……大工业第一次真正确立起来,又把德国变成一个第一流的真正工业国——一切都是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所以,这个资本主义的基础,在1848年,还是很有发展能力的。

——恩格斯《法兰西阶级斗争》序言

 

(1)根据史料一,指出巴黎公社是什么性质的政权?

并说明你的理由。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

 

(1)史料一反映了巴黎公社采取的措施及其体现的政权性质,解读时要分段概括。

从史料一第一段“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等信息中认识政权的阶级性;从史料第二段“普选制”等政权产生方式的信息中认识其性质;从史料第三段“工人合作总社”等经济举措的信息中理解其性质。

(2)史料二中恩格斯指出了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

关键信息“在那个时候,欧洲大陆的经济状态,还没有成熟到可废弃资本主义的生产”是恩格斯所要阐述的核心观点,也就点明了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

 

(1)性质:

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理由:

从公社委员的组成看,大多数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代表。

从措施看,政治方面打碎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的国家机器;从经济方面看,触及了资产阶级私有制,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性质。

(2)当时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还不成熟。

 多维视角认识巴黎公社

爆发的偶然性

巴黎公社革命只是一次特殊条件下的城市起义。

即巴黎公社起义的爆发不是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是具有非常强的偶然性

失败的必然性

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法国的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阶段,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经济基础还不具备,这就决定了其失败的必然性

意义的深远性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标志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它丰富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教训的深刻性

缺乏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巴黎公社成立后在重大政策和策略上犯了严重错误。

巴黎公社失败的另一个重要教训是缺乏工农联盟,没有争取到广大农民的支持,没有掌握足够的革命武装力量

以家国情怀感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材料 前面我们已经看到,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思考:

根据材料,指出《共产党宣言》中,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提示】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

(1)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展示了一种崭新的社会历史观。

(2)马克思主义成为无产阶级锐利的思想武器,指导工人运动蓬勃兴起,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到多国,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3)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与各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产生了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理论创新成果,成功指导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跟踪训练·即学即用]

1.马克思曾这样设想:

“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

”材料反映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时代(  )

A.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B.启蒙运动传播了民主思想

C.生产方式束缚人的全面发展

D.福利制度建立并逐渐完善

C [由材料“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可知在共产主义社会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资本主义时代束缚了人的全面发展,故选C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工业革命与城市化,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科学社会主义而非启蒙运动,排除B项;二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建立福利制度,排除D项。

]

2.(2019·河南六市一模)《共产党宣言》指出:

“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

”这一论断(  )

A.是对唯物史观的集中表述

B.提供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依据

C.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揭示出当时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

A [一个时代的政治和精神的基础是这个时代的经济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容之一,故选A项;题干材料从理论角度论述,而不是历史依据,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具体论述某一个时期社会状况,排除D项。

]

3.(2019·齐齐哈尔一模)马克思说:

“通过这次革命,他们把权力保持在人民的手中,即用领导者的政权机构取代了先前统治国家的政权。

”马克思肯定了巴黎公社的(  )

A.无产阶级革命性质

B.暴力革命斗争方式

C.普选建立政权方式

D.新型政府运行机制

A [由“通过这次革命,他们把权力保持在人民的手中”可知,马克思肯定的是巴黎公社实行无产阶级政权,是无产阶级革命,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巴黎公社的革命斗争方式,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选举方式和新型政府的运行机制,排除C、D两项。

]

4.1871年《公社报》主编德利马尔认为巴黎不需要农民的支持。

梯也尔政府及其同盟者认识到,“农民的解放对他们来说甚至比城市无产阶级的解放更加可怕”。

为此,梯也尔政府肆意污蔑公社,挑拨农民阶级和公社的关系。

由此看出(  )

A.公社革命者未采取措施争取农民支持

B.梯也尔政府认识到农民的重要性

C.巴黎公社内部在农民问题上存在分歧

D.巴黎公社最终失败有历史必然性

B [梯也尔政府认为农民解放比无产阶级解放更可怕,并挑拨农民阶级与公社的关系,这反映出梯也尔政府认识到农民的重要性,故选B项;由材料不能看出公社革命者是否采取措施争取农民支持和巴黎公社内部在农民问题上的态度,排除A、C两项;巴黎公社失败的历史必然性并不在于有没有联合农民,而是当时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排除D项。

]

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

1.背景

(1)经济:

农奴制改革后,经济发展迅速,但仍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

(2)政治:

俄国社会矛盾尖锐,是资本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3)导火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给俄国人民带来灾难。

2.经过

(1)打倒沙皇:

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

(2)指明方向:

列宁发表《四月提纲》,号召人民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3)抛掉幻想:

七月流血事件后,布尔什维克党决定发动武装起义。

3.起义成功

(1)1917年11月7日,起义工人、士兵占领彼得格勒。

(2)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帮助下,占领冬宫。

(3)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装起义也相继成功。

俄国的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性质

俄国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创立

1.建立政权——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1)内容

①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正式宣布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②选举产生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③通过《和平法令》,谴责帝国主义战争。

④通过《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2)意义:

表明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从此诞生。

2.巩固政权

(1)措施

①坚决镇压反革命活动。

②将银行、铁路和所有大企业收归国有,对外实行贸易垄断,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2)意义:

有力地冲破了西方帝国主义对无产阶级政权的围攻和封锁,有效地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3.十月革命的世界影响

(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世界上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斗争。

(3)中国在十月革命的直接影响下,用马克思主义来思考国家的命运,走上了俄国的革命道路。

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的标志是

俄国的十月革命而不是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而十月革命则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教材拓展]苏维埃

俄文COBET的音译,意思是会议或代表会议。

它是在1905年革命中由俄国无产阶级创造的、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组织形式。

它既是武装起义的领导机关,又是新政权的萌芽,为列宁首先发现、肯定并发展。

二月革命后成为无产阶级的政权形式,十月革命后正式成为苏俄权力机关的名称,后为苏联宪法所肯定。

后来,苏维埃通行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成为工农革命政权和无产阶级专政的代名词。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

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

 

►探究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史料一 十月革命是列宁主义指导下的一场震撼世界的理想探索……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成了实践,让这一理论不再停留于小部分人的思想武器,而是成为更广泛人群的现实力量。

苏联也因此成为一个象征和符号,成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被统治阶级的希望之所寄。

——《十月革命的现代启示录》

史料二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立即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计划的中心任务,就是改变小农经济,发展国家大机器工业,即发展重工业。

列宁指出:

“红十月为大规模文化革命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苏维埃政权要在几年或几十年内“弥补千百年来文化的缺失”。

——吴恩远《十月革命与俄国现代化进程》

 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俄国革命是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的含义。

 

(1)史料一主要从政治方面分析,指出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成了现实。

(2)史料二以句号分两层,分别从经济、文化两方面分析理解十月革命的意义。

 十月革命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苏俄社会、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苏联从原来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发展成为二战后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十月革命对俄国现代化的意义

政治上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新型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在苏俄初步确立

经济上

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开辟了苏维埃政权通向现代化的道路

文化上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和文化得到了全面发展

以唯物史观看待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材料 列宁在谈到消灭农奴制度和封建制度的社会关系时说:

“从1917年10月25日(新历11月7日)到解散立宪会议(1918年1月5日)这十来个星期里,我们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比资产阶级民主派,自由派(立宪民主党)以及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在他们执政的八个月里所做的要多千百倍。

”甚至布尔什维克的政敌、立宪民主党领导人帕米留可夫也承认,布尔什维克革命是“俄国革命长期复杂进程中的一个阶段”。

十月革命并不是对二月革命的否定,而是二月革命所开创的进程的继续。

——孙成木《对十月革命评价的一点认识》

思考:

概括指出十月革命是对“二月革命所开创的进程的继续”的基本含义。

【提示】 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专政的临时政府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彻底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俄国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项目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对象

沙皇专制统治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力量

资产阶级参加并起积极作用

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

结果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两者的联系

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紧密相连,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革命由二月革命过渡到十月革命,从而形成了急剧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跟踪训练·即学即用]

1.(2019·蚌埠一模)下图为某学者所绘的《一战期间俄国国内时局示意图》

对上图解读全面的是(  )

A.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是短暂的

B.十月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

C.俄国国内社会矛盾错综复杂

D.沙皇改革催生俄国民主革命

C [根据示意图不难看出,一战期间,俄国国内以沙皇为首的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彼此之间矛盾重重、错综复杂,故选C项;材料没有提及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排除A项;十月革命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其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而非偶然性,排除B项;D项不是对材料信息的全面解读,排除。

]

2.(2019·南京、盐城一模)1917年4月18日,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外交部部长帕维尔·米留科夫照会其他协约国政府,承诺将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直到胜利结束。

这一事件客观表明(  )

A.临时政府外交政策发生转变

B.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确立

C.革命已没有和平过渡的可能

D.社会主义革命成为历史必然

D [材料“承诺将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直到胜利结束”表明延续沙皇政府的战争政策没有转变,因而俄国必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故选D项,排除A项;“1917年4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战后才确立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排除B项;七月事件的发生证明革命已没有和平过渡的可能,排除C项。

]

3.(2019·南通二模)首都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涌上街头,打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打倒十个资本家部长”“决不同英法资本家签订秘密条约”的横幅举行示威。

同时,莫斯科等大城市也爆发了群众游行活动。

由于前线战事吃紧,这次全国性的抗议活动没有继续下去。

这一抗议活动(  )

A.促使两个政权并立局面出现

B.遭到沙皇政府的严厉镇压

C.说明和平取得政权失去可能

D.得到布尔什维克党的指导

D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体现了人民对苏维埃政权的信任,也体现了布尔什维克党对革命活动的指导,故选D项;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排除A项;此时沙皇政府已经被推翻,他们反对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排除B项;这次游行没有被镇压,说明没有丧失和平夺权的可能,排除C项。

]

4.(2019·江门一模)十月革命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高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地位,开始承认工会的地位和工会活动的合法化,并禁止雇用童工,取缔血汗工厂;左翼政治力量快速发展,甚至上台执政并推行某些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政策。

这些改变说明(  )

A.西方国家借鉴苏俄实行改革

B.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重威胁

C.工人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十月革命推动人类文明发展

D [提高劳动者地位、承认工会的地位和禁用童工等,这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

根据材料“十月革命后”可知,这是十月革命推动的结果,故选D项;题干反映的不是西方国家借鉴苏俄进行改革,排除A项;资本主义社会的诸多变化,不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面临威胁,而是从俄国革命中吸取了一些教训,排除B项;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始终是被统治阶级,其地位没有发生变化,排除C项。

]

2015-2019年全国卷考情统计

知识点

卷别

命题角度

《共产党宣言》

2018全国Ⅰ卷·33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巴黎公社

近五年全国卷未考查

俄国十月革命

1.从考查内容看,高考对本讲的考查近五年来只考过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一知识点,其他均未涉及。

但在2021年复习备考时,要防止命题者打破“常规”,所以要全面复习。

2.从考查形式看,2018年全国Ⅰ卷第33题通过设置新情境,考查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这也符合对此类“冷门”知识点考查的传统手段。

3.从命题方向看,马克思主义思想内容和十月革命与中国革命的关系可能会成为命题新视角,但要特别注意2021年是巴黎公社成立150周年,应适当关注这一热点周年问题。

[真题研练·感悟考法]

挖掘历史题源 学科考核目标活学活用

练点1: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使人类得到解放

(2018·全国Ⅰ卷·33)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

“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

”这一变化说明(  )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A [材料中的“共产主义”“财产公有的理论”是马克思有关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内容,说明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故A项正确。

]

练点2:

马克思主义的特点

(2019·江苏卷·18)马克思说:

“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这表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  )

A.新旧理论的杂糅相济

B.在否定传统中预知未来

C.在批判中继承和创新

D.新旧世界的渐进式结合

C [“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是本题最主要信息。

根据“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可知,批判旧的,发现新的,二者同步进行,综上所述可知C项正确。

]

题号

命题特点

练点1

全新情景

以正义者同盟改名、改口号以及奋斗目标的制定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练点2

传统考点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考出新意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中诞生的

[新题快递·自我评估]

1.(2019·内江一模)1892年,波兰文版《共产党宣言》序言:

“根据《共产党宣言》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

”这反映出《共产党宣言》(  )

A.其诞生与工业革命之间的紧密联系

B.是超越时间和地域的永恒真理

C.其发表是空想社会主义破产的标志

D.成为各国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

A [“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状况……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说明工业发展程度越高,工人运动越活跃,发行份数就越多,这体现出《共产党宣言》诞生与工业革命之间的紧密联系,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不是《共产党宣言》本身的特点,排除B项;《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与空想社会主义的破产没关系,排除C项;各国工人运动不一定全都要接受《共产党宣言》指导,排除D项。

]

2.(2019·淄博一模)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

“这一团体(第一国际)接受了马克思关于无产者为了以社会主义方式改革社会而夺取政权的纲领。

它以自己的宣传工作和参加各种罢工的行动引起了很大注意。

但它于1873年分裂,主要是因为其成员除了社会主义者以外,还包括缺乏纪律性、经常不和的浪漫主义者、民族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

”这反映了(  )

A.马克思主义是第一国际的灵魂

B.民主主义发展导致第一国际解体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D.第一国际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A [“这一团体(第一国际)接受了马克思……的纲领”说明马克思的理论成了第一国际的斗争纲领,由此可知马克思主义是第一国际的灵魂,故选A项。

]

3.(2019·福州检测)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提出普及免费义务教育,对下一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