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训练18.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24563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训练1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训练1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训练1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训练1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训练1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训练1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训练1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训练1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训练1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训练18.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训练18.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训练18.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训练18.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训练18.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训练18.docx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训练1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训练18.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训练18.docx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训练18

四 考前猜题

一、选择题

1.(2018·陕西八校联考)西周封建制以宗法制(宗族制)为核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胙土”(授土)和“命氏”(赐姓),由此产生了“氏所以别贵贱”以及“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礼制。

这反映出西周封建制(  )

A.强调宗法关系和契约关系的统一性

B.规范以君臣关系为核心的社会行为

C.否定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的统一性

D.重视遏制土地私有化的发展态势

[解析] 材料强调了分封制、宗法制以及礼乐制度三者的高度统一,三者共同构成以家国同构为特征、以宗法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关系,答案为B。

[答案] B

2.(2018·长春市高三监测

(二))《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历史透视和现实思考》中指出:

“整体而言,中国的城市化历史是从两个层面逐渐展开的,即以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化和以市镇为核心的农村城市化。

”中国历史上“两个层面”的城市化划分最恰当的时期是(  )

A.隋唐时期B.唐宋时期

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解析] “以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化”指的是唐宋以前的城市特点,即强调城市的政治、军事职能;“以市镇为核心的农村城市化”指的是唐宋以后的城市化,其突出特点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功能成为城市的重要功能。

由此可知,B项正确。

[答案] B

3.(2018·衡阳市联考

(一))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如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的经纪人、专业经理、理财专家等。

然而,当时的这些因素却未能把中国引向近代社会。

究其原因,相关的是(  )

A.小农经济缓慢瓦解

B.程朱理学的束缚

C.科技发展相对落后

D.“海上丝绸之路”衰落

[解析] 宋代小农经济并未瓦解,A项错误,排除;C、D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答案为B。

[答案] B

4.(2018·山西质量监测试题)据史书记载,节妇烈女宋代有267人,到明代猛增至36000人。

这反映出明代理学(  )

A.将宋朝理学推向了极端

B.与朱熹的理学思想不同

C.弘扬了宋朝理学的精髓

D.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解析] 结合明代节妇烈女的数目明显比宋代的节妇烈女多很多这一事实可知,程朱理学发展到明代已将其中的贞节观念推向了极端,是一种保守和消极的体现,答案为A。

[答案] A

5.(2018·辽宁五校联考)《欧洲瓷器史》中提到:

(明清时期,欧洲的)“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具有了地道的欧洲风格”。

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

A.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

B.明清时期官窑生产的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C.政府对官瓷工艺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D.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

[解析] 题干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出口欧洲的瓷器吸纳了欧洲器皿的风格,这说明中国的制瓷业受到了世界市场的影响,D项正确。

中国在原有制瓷风格的基础上吸纳了欧洲器皿的特色,A项说法错误,排除;官窑的手工业产品主要供给皇室、贵族,B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欧洲市场对中国瓷器的需求而不是政府对官瓷工艺水平的要求,C项说法错误,排除。

答案为D。

[答案] D

6.(2018·湖北卷考前猜题卷)以下是《贸易和外资对工业化的影响:

中国的纺织品,1875~1931》中的一份关于1875~1931年的中国棉布(百万平方码)来源表。

对该表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

1875

%

1905

%

1919

%

1931

%

工厂

产品

27

1.1

158

5.8

831

28.2

进口

产品

157

21.8

509

20.2

787

28.7

300

10.2

手工

业品

1637

78.2

1981

78.7

1798

65.6

1815

61.6

总计

2094

100.0

2517

100.0

2743

100.0

2946

100.0

A.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

B.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速度逐渐加快

C.中国棉布的来源多样化

D.近代中国棉纺织业深受自然经济的影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由表格数字可知,在1875~1931年棉布来源的数字中,手工业品的数字最大。

这表明近代中国棉纺织业主要侧重于家庭手工业式的手工生产,说明自然经济对中国棉纺织业影响较大。

故D项为正确答案。

材料仅仅反映了近代中国棉布的来源,无法体现经济结构的变化,A项错误;表格无法体现自然经济的瓦解速度,B项错误;表格只列举了三个来源,不能说明其来源多样化,C项错误。

对表格的解读一定要全面,不能被表层信息迷惑。

[答案] D

7.(2018·广西第一次适应性检测)1949年,华北出现旱灾,粮食、棉花供应困难,司徒雷登希望美国经济合作总署的物资能运到中国。

此外,他认为提供大批借款和进行贸易,对中国的工业化也会有所帮助。

中国外交人员告诉他,美国在断绝与国民党的关系上没有正式表态,实现这些事情并非易事。

此事件表明当时(  )

A.美国改变了其扶蒋反共的政策

B.美国企图用经济封锁要挟新中国

C.新中国对美国交往的原则基本形成

D.中国已经确立“一边倒”的外交战略

[解析] 由“美国在断绝与国民党的关系上没有正式表态”可知,美国没有改变其对国民党(蒋介石)的政策,A项错误。

B项与“司徒雷登希望……对中国的工业化也会有所帮助”相矛盾,可以排除。

由“中国外交人员告诉他……实现这些事情并非易事”可知,新中国认为中美关系发展的首要前提是美国与国民党蒋介石政权断绝外交关系,C项正确。

“一边倒”是倒向社会主义阵营,这在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D项可以排除。

[答案] C

8.(2018·江西新余统考)1973年1月5日,国家计划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建议在今后三至五年内从发达国家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这就是所谓的“四三方案”。

该方案的出台表明(  )

A.经济危机爆发,西方寻找新的市场

B.中央部分领导纠正“左”倾错误

C.中国与西方的关系有了实质性缓和

D.中国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

[解析] 结合题中时间“1973年”可知,此时中美关系已经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与西方的关系有了缓和,再结合“四三方案”中“进口”“交流”“美元”等信息可知,中西方之间的经济合作有了新的进展,C项正确。

[答案] C

9.(2018·云南第一次统一检测)亚里士多德的《雅典政制》中记载了埃菲比亚军训制度,参加军训的雅典青年的政治、经济和法律权利受到一定限制,他们的誓词包括“我将永远服从那些进行合理统治的官员,服从现行法律和将在未来被制定出来的合理法规”。

这一制度的存在说明古代雅典(  )

A.民主政治的范围狭窄

B.对外扩张战争频繁

C.国家利益高于个人自由

D.对公民义务的强制规定有违民主原则

[解析] 由誓词的内容“永远服从……合理统治的官员”“现行法律”“未来被制定出来的合理法规”可知,这一制度强调了个人对于国家意志的服从,有利于巩固政权,答案为C。

[答案] C

10.(2018·上饶市第一次模拟)1920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提出“裙边理论”:

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

该理论旨在强调(  )

A.经济状况与社会风尚密切相关

B.凯恩斯主义成为经济指导思想

C.经济增长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

D.社会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解析] 长丝袜在20世纪20年代属于奢侈品,当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以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性可能就买不起长丝袜。

这说明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人们的消费能力,故选C项。

[答案] C

11.(2018·湖南株洲质检

(一))马克斯·勒纳在评价《国富论》时指出:

“他在封建欧洲解体之末、近代世界开始之时写作,在这个世界中,封建制度仍以既得利益集团经常表现的顽固性在坚持。

他正是为了反对这种利益集团而写作的。

”据此可知,《国富论》诞生的主要背景是(  )

A.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的普遍确立

B.法国大革命席卷整个欧洲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工业革命的进行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刚刚完成

[解析]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封建欧洲解体之末、近代世界开始之时”大致处于18世纪中后期,而《国富论》发表的时间正好处于工业革命刚刚开始之际,故选C项。

[答案] C

12.(2018·吉林长春质监

(二))美国当代学者认为,胡佛政府处理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

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形势愈益严重。

据此可以推断(  )

A.胡佛政府的政策证明凯恩斯主义无效

B.胡佛政府的政策为新政提供经验教训

C.胡佛政府的政策改变了美国经济运营方式

D.胡佛政府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解析]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胡佛的经济政策并没有解决危机,反而加剧了危机,这给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反面教材,B项正确。

[答案] B

13.(2018·常州质检)有学者说,“在WTO中一直都是弱者和强者在进行谈判,而不是平等者之间谋求共同发展”。

这表明世界贸易组织及运行(  )

A.完全协商一致原则形同虚设

B.未有效推动经济全球化

C.不利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相对缺失公平性、公正性

[解析] “完全协商一致原则”是世贸组织的决策方式,但如果达不成协商一致,则采取投票的办法决定,材料没有反映出这一原则,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故B项错误;“不利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

“弱者和强者在进行谈判,而不是平等者之间谋求共同发展”说明世贸组织缺乏公平性,故D项正确。

[答案] D

14.近代以来,自然科学为哲学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并呈现正反两个方面,例如启蒙时期的机械决定论和19世纪末以来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就是典型的偏差:

都影响了当时社会的思维方式。

上述两个观点主要运用与借鉴了(  )

A.量子理论与进化论B.量子理论与相对论

C.细胞学说与原子论D.经典力学与进化论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题干中的第一个关键词是“启蒙时期的机械决定论”,结合所学知识,牛顿的经典力学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题干的第二个关键词是“19世纪末以来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主要是借鉴了19世纪中期达尔文的进化论,所以本题答案选D项。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5.(2018·哈尔滨三中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中叶,欧洲天主教耶稣会开始派传教士在广州附近、澳门传教,后利玛窦等来华,先后在肇庆、韶州、南京、南昌、北京等地传教。

利玛窦传教方式是知识传教,他把带到中国、或在中国自制的奇器如西洋镜、自鸣钟、地球仪、干罗经、世界地图及精美的油画圣母像等,公开展出,吸引乡绅、官僚士大夫,所宣传的西学涉及天文、历算、地理、数学等方面,这都与中国社会特别是君主专制需要有关。

明末清初,西学传播范围,主要限于士大夫中间,如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王征、王锡阐、杨文鼎等,他们与传教士合译了许多西方著作。

1775年,耶稣会被解散,西学传播的第一阶段结束。

——摘编自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等

材料二 1807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东来,是第一个新教来华传教士。

……揭开第二阶段西学东渐序幕。

鸦片战争结束后,传教士的活动基地从南洋转移到中国东南沿海。

从1843年到1860年,香港和各通商口岸共出版西书434种,其中宗教类329种;属于天文、地理、数学、医学、历史、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有105种。

这一时期,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主动地了解、吸纳西学,有的以独立的身份参加译书工作。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文化渗透从沿海向内地更大范围扩展。

从1860年到1900年,各种新式学校、教会医院以及报纸、杂志等宣传媒体大量涌现,西学的影响日渐扩大。

由于洋务运动兴起,政府开始主动吸纳西学,翻译、介绍西方兵工文化、科学技术,成为中国输入西学的主体部分。

甲午战争后,为救亡图存,以进化论为灵魂、以革故鼎新为主题的书籍、各种变政历史、亡国历史、维新传记纷纷出版。

40年中,共译西书555种,涉及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游记、杂记、议论等。

1900年八国联军之役到1911年清朝覆亡,是西学东渐的结束期也是高潮期。

这一时期西学的影响极大地扩展,并深入到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

译书的数量极大……内容上由以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为主转为社会科学所占比重加大……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等的著作成为革命志士的神圣经典;方式上从以前直接翻译引进,变为由日文转译,转口输入西学为主要途径。

——摘编自吴小如《中国文化史纲要》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的西学东渐与明末清初相比,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西学东渐及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1)问,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晚清时期与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特点逐条进行比较,如传播者、传播方式、传播的内容、受传对象、影响的区域和程度等。

(2)问,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 

(1)传播者主要是新教传教士;传播方式有译书、创办报刊、兴办新式学校和教会医院等多种方式(多样性);传播内容包含近代西方整个知识体系(系统性);受传对象达到社会各个阶层(广泛性);影响区域由通商口岸—沿海—内地(渐进性、广泛性);影响程度具有全方位、全局性、根本性(整体性);由被动传入到主动学习。

(2)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推动了思想的不断解放;推动了政治变革和民主化进程;推动科技、文化和教育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迁;密切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促进了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

16.(2018·云南统一考试)“双重革命”

材料 北大历史学教授钱乘旦认为:

“工业革命一旦启动,就立刻对周边造成巨大压力,而法国是最早受到压力的地区,也最早体会到必须追上英国的步伐……所以法国在19世纪面临着双重革命……虽然历经曲折、遭遇困难,但从结果看,到19世纪末法国做得相当不错。

请以“双重革命”为主题,叙述法国19世纪的发展之路。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小论文。

首先,根据题干材料,明确“双重革命”的含义,即政治领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经济领域的“工业革命”;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分别从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阐述“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历史过程;最后,注意“双重革命”在此过程中的相互影响。

[答案] 水平1:

能围绕与问题相关性较强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且叙述合理。

如:

法国在19世纪面临的“双重革命”,指政治领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经济领域的“工业革命”。

政治领域:

18世纪法国思想领域的启蒙运动和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扫荡了法国传统的封建制度;《人权宣言》的发表、《拿破仑法典》的颁布等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框架,为法国现代化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封建王朝几次复辟,虽然传统的封建秩序已无法再恢复,但各种资产阶级政治势力反复较量,各种政治体制先后实验,一直到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时,资产阶级民主政体才在法国最终建立,“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基本完成。

经济领域:

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法国从英国引进新技术,初步建立起现代纺织业、冶金业等工业部门;在拿破仑统治时期,通过国家政策扶持、技术革新等方式,法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建立了许多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1815年后,法国政局趋于平稳,工业革命进入大发展时期,法国各个工业部门的机械化程度得到很大提高;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法国工业化进入完成阶段,建立起以机器生产为主导的现代工业;1870年,法国的工业产值超过了农业产值,机器大生产成为工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形式,法国进入工业社会。

水平2:

仅运用与问题缺乏关联的边缘知识进行回答。

17.(2018·山东齐鲁名校第一次调研)在史学研究中,人们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认识由于采用不同的史观,如革命史观、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欧洲中心史观等,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关于工业革命起因的研究即为一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

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

欧洲顺着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摘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生态缓解”这一概念指的是英国从新大陆获得大量土地密集型的产品(如糖和棉花),从而缓解了英国自身的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因为食品、燃料、纤维和建筑材料这四项必需品均要占用土地来生产,当纺织机械的革命新增加了对于棉花纤维的需求后,必然相应减少了食品、燃料和建筑材料所能占用的土地,从而提高了食品和燃料的价格。

当食品和燃料的价格高于工资后,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也无法使工业革命持续下去,因为此时更多的土地和人力必须投入到四项必需品的生产中去。

可见,孤立的技术革新无法形成持续的工业革命。

美洲新大陆提供的“生态缓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

材料三 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

……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不是纯粹的技术现象。

这已经变得一目了然了。

人们注意到,最先工业化的国家是那些与英国的文化和社会最相似的国家。

——摘编自奇波拉《工业革命前欧洲的社会与经济》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经济力量兴起的因素。

“欧洲顺着亚洲的悲伤往上爬”是通过什么途径?

(2)概括材料二中美洲大陆的“生态缓解”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条件。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哪些“文化和社会”现象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4)材料一、二主要体现了哪种史观?

这种史观在认识工业革命的起因上有何特点?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结合“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进行分析;第二小问从新航路的开辟、对外殖民扩张的角度分析。

(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当时充分利用了美洲的土地、劳动力等。

第(3)问,从政治、经济、思想、自然科学等角度分析。

第(4)问,材料一和材料二强调了世界的整体性,属于全球史观,分析全球史观的特点即可。

[答案] 

(1)因素:

欧洲从亚洲获取了市场和原料。

途径: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活动(或殖民扩张、掠夺)。

(2)条件:

降低了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节约了土地,提供了劳动力。

(3)现象:

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推动了思想解放;科技的进步。

(4)史观: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特点:

整体性或全面性。

18.(2018·黑龙江第二次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废除谷物法运动”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发生于英国的反对谷物贸易保护主义的历史事件。

1815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谷物法”,规定在小麦价格未达到每夸特80先令时不准从外国进口粮食。

这一规定,除地主阶级外社会各阶层的利益都会受损害。

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工商业资产阶级越来越希望得到完全彻底的自由贸易。

1836年伦敦一批激进派议员成立一个“反谷物法同盟”,但未取得任何成果。

1838~1839年,曼彻斯特的工业家接过反对“谷物法”的大旗,这才使运动蓬勃发展。

同盟主要靠宣传工作争取民心。

最令人叹止的政治行动是制造选民,让这些选民选出支持同盟纲领的议员。

为此,同盟筹集大笔资金归到本不具备选民资格的人名下,让他们登记成为“选民”,从而夺取某一选区的选民多数,选出事先已定好的候选人。

1846年议会终于废除了谷物法,一个“阶级的立法”终于寿终正寝。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反谷物法运动”取得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反谷物法运动”对英国政治民主化的影响。

[答案] 

(1)原因:

谷物法损害了各阶层的利益;君主立宪制的巩固;工业革命的进行推动资产阶级奉行自由贸易的原则;资产阶级领导,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制造选民取得政治优势。

(2)影响:

工业资产阶级取得胜利,打击了土地贵族;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议会斗争形式更加成熟;促进了政党政治的发展;推动了英国政治民主化。

(任答3点即可)牺牲了农民的利益;操纵选举不利于实现政治公平。

19.(2018·贵州七校联盟第一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巴黎和会上四个国家的代表说的话:

“我有的是钱,你们都得听我的。

”“借给我钱可以,想当老大你还嫩了点!

”“应该把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

”“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账!

材料二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

(1)上述两段材料反映了哪些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存在的矛盾?

请指出矛盾所在。

(2)材料二列宁所做判断是否正确?

为什么?

[答案] 

(1)矛盾:

美国与英法,争夺世界霸权;法德,两国宿仇和争夺欧洲大陆的霸权;美日,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

(2)判断:

正确。

依据:

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拆散了英日同盟,压制了日本海军的发展,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暂时独霸局面,引起了日本的不满。

而日本不断寻找机会冲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所以说埋下了下一场战争的火种。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为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所采用的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图(公元400~1998年)。

根据上图,指出图中中西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最悬殊的时段,并分析导致该时段中西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悬殊的经济、政治因素。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西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最为悬殊的时段应该是在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前半叶,原因应该分别从中西的政治、经济因素分析。

从中国来看,应该从统治阶级的政策、政局动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工农业发展滞后、列强的经济侵略等方面进行分析。

从西方来看,应该从工业革命、政治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海外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差距最悬殊的时段:

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前半叶。

中国方面的原因:

统治阶级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商品经济发展水平低,农业落后、工业所占比重较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与掠夺;战争频繁,国内政局动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西欧方面的原因:

工业革命不断扩展,垄断组织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模式不断成熟;各国不断进行海外贸易、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逐步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