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26444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析《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析《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析《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析《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浅析《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浅析《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浅析《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浅析《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浅析《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x

《浅析《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析《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x

浅析《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析《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内容摘要】初中时期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最佳时期,在学校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发挥他们的内在潜能,可以极大地激发出他们的聪明才智,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和终生学习习惯的形成。

因此,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我们政治教师的的神圣使命.本文试从四个方面来论述自己的一些尝试。

【关键词】创新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人们革旧布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发现矛盾、提出假设、论证假设、解决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新问题从而不断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等。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发展出现两大趋势:

一是突破,二是融合。

突破能产生新知识,融合也能产生新知识。

而无论是突破还是融合,都离不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要根据这种发展趋势调整教学内容,减少记忆性知识的分量,增加有助于提高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的内容;减轻一些难度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时间、有条件接触自然,参加社会实践,并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关心和满足社会的各种需要,增强创造学习的积极性。

还应加强学科的交叉渗透,拓宽学生知识面,将一些关系密切的学科内容合并,融会贯通,夯实创新。

创新教育要求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采取老师启发、引导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方法,指导学生开动脑筋,寻找问题的答案,帮助学生独立地思考和探索,养成对问题和新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对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既要学会又要会学。

创新教育不仅要培养获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大发明家,而且要培养千千万万个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社会劳动者。

基础教育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摇篮,教育工作者只有坚持创新,勇于创新,才能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新,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是摆在每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眼前的头等大事。

这就要求我们政治课教师要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开拓进取、别出心裁、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加于论述。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程的改革,如一缕春风带给教育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新的教育理念呼唤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角色。

新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求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而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因为只有和谐民主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生动活泼,才能张扬个性;只有和谐民主的教学,才能唤醒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意识,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开展有效合作学习的动力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畅达的状态,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

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努力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激发他们合作学习的兴趣。

在自然、和谐、民主的环境中才能让学生富有个性地、自主地实现课程、师生、知识、社会多元多向多层次的互动。

合作学习是创新的途径,小组合作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意识,课堂上同学间互相启发,每个同学都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形式吸收营养,集大家智慧于一身,而教师让学生分组汇报时,汇报的学生又可以把全组的意见加以综合、加以整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条理性都会得到训练,得到提高。

合作学习能强化每个学生的主体意识,受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一个班级总有一部分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较弱,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把不愿回答问题和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分散到每个小组中,当要讨论研究某个问题时,由每个小组的组长组织讨论,让这样的学生认真听,然后让他把大家的讨论结果加以重复,如果还不会,要求其他组员一句一句地教,汇报时就由这些学生负责。

由于他们的发言代表小组的意见,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能尽心尽力使他们的发言尽善尽美。

虽然刚开始讨论时时间会长一些,有些同学的参也是被动的,但由于经常受表扬,自信心便会不断增强,参与由被动变为主动,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营造和谐、适宜的课堂人文环境

我认为营造和谐的课堂人文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和谐的人文环境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创建的。

这要求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关爱生命,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学生,真正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的自由,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得到最大的尊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里快乐地学习。

从学生的需求来看,课堂教学中的人文环境重要是指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与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

心理学表明,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

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自由。

创新思维只有在自由存在的思维空间中才能孕育诞生。

这种“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主要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与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师应学会协调师生间的情感因素,以巩固学生注意的稳定程度,推动学生的学习。

在学生的面前,教师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带着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亮光”。

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应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即使批评也要给予“良性刺激”切不可挖苦、讽刺;教师课堂提问要难易适度,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避免产生马太效应。

总之,教师要保证学生的学习行为能与良好的情感体验联系起来,只有在这样和谐活泼,充满情趣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能保持注意的稳定性,才能较长时间地注意到课堂内容中来,同时,又不易使大脑过于疲劳。

(三)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营造玩中学、学中玩的学习氛围

生活中的孩子,他们一个个生龙活虎,充满生命的活力。

但为什么有的孩子一到学校,就好像变了个人似的?

课堂上打不起精神?

根本原因是我们的课堂缺乏活力,不能吸引孩子,让孩子产生兴趣。

人都有好乐的天性,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知识就很容易被接受。

在教学中能充分利用有利资源设计游戏,对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初中学生处于一个特殊年龄阶段,“稚气未脱”是他们的主要特点。

和小学生一样,他们贪玩、爱游戏,又不同于小学生,他们摹仿成人的活动,渴望成熟,但玩还是他们的天性。

把活动引入课堂,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满足他们的需求,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

有声有色的活动人人都喜欢。

我在讲《个人与集体》时,用了一个活动来帮助同学们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先出示一根筷子,让一个弱小的同学来折断它,结果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我拿出一把筷子,再让学生推举一个“大力士”上来把它折断,弄得满头大汗也没成功,反而惹来同学们的哈哈大笑。

我适时地总结到,个人就是那一支筷子,集体则是那一把筷子,个人生活离不开集体……同学们的掌握情况是出奇的好。

当然,活动也要讲求开展得当,我认为活动时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性。

活动的引入必须要的目的,不能漫无目的的乱用,应该根据内容需要来安排,为教学而活动,忌用滥。

2、适时性。

活动引入课堂要适时出示,不要在不该出示时就出示了,事实上,提前和延后都达不到预期目的。

3、充分性。

活动前的准备一定要充分,做到万无一失,效果不好和搞砸了都会有不好的影响。

二、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不管白猫、黑猫,能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教育不同于其它工作就在于它的工作对象是人,具有特殊性。

不同的人对同一样事物也会有不同的认识。

因此,我们应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方法来学习,教师唯一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把他的学习过程设计成最优化。

(一)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和求异

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求异是何等重要,它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

正如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的那样: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首先、启发学生质疑问难。

问题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途径;对资料的搜集和占有,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

思想政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观点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对学生较系统地进行思想道德和政治思想教育的一门课程,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敢于从教材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其次、引导学生求异思维。

对于创新来说,求异思维至关重要。

思想政治课有着丰富的内涵,答案并非一个。

我们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要鼓励学生启迪思维,换角度、多方位去探索、去追求与众不同的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设计疑问,让学生讨论,激励学生质疑,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学习。

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以参与者、研究者、指导者、组织者的角色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创造的火花,及时鼓励、及时引导、及时训练。

努力让一点点“星星之火”铸就一片片燎原之势。

(二)教师要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的创新

传统的教学过程有很大的随意性,教学方法比较平一,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记,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堂上学生自读、自悟、讨论思考的时间少,死记硬背,能力得不到提高,更谈不上创新。

为此,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过程,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课堂教学活动,首先小组合作学习,组间竞争,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学习小组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讨论、交流预习作业,交流存在的问题。

经过相互探讨,集思广益,解决预习中的疑难。

对不能解决的问题,暂时先搁起来,提交老师解决。

在合作学习中,学习好的同学要帮助其他同学,每一位学生都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组内既要分工,更要合作与鼓励。

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可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实现自我展现和评价。

通过组际竞争,培养团队精神。

其次小组质疑、教师释疑。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把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教师帮助解决。

教师在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时,注意引导学生读文,让学生去自读自悟,确实需要讲解的,简明扼要,不面面俱到,滔滔不绝。

再次点化小结。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的点拨,挖掘教材中可以点燃,激发创造性火花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根据课文特点,教师总结一些有规律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最后拓展运用。

利用自读课文,设计一些问题、练习,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自学、练习讨论解疑,让学生初试“牛刀”,通过反馈评点,实现知识的迁移,技能的内化,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将理论与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由于思想政治课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都比较强,且与自己的品德修养戚戚相关。

要求我们把它们运用于实践,并且指导实践,遵循“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规律,我们才能把这些前人的经验变为己有,成为自己的经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唯心史观有实践,才能让我们区分真理与谬论,才能对知识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强调:

“要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心时事、关心生活、从实践中获得新知识、新信息。

特别是要思考所学知识与当今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问题是否相结合。

只有学以致用,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

这样,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

这样,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在课外,我们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在建党节的晚会上,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等方面都能收到尽可能好的实效这些教育实践,为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创造能力的提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用理论与实践教育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提高思想认识

让学生懂得:

“天生我材必有用”、“人人都是块成才的料”。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宏伟、巨大的系统工程,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共同事业,因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高级专家,而且也需要各级各类的合格人才。

爱因斯坦、牛顿、曹雪芹、莎士比亚这些出类拔萃的人,正是因为他们有着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才使人类得以跨进宏观和微观世界的一个个新的领域,他们的成功是因为他们开发了自己的创造潜能。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生,同样也有着很大的创造潜能,有的能提出比老师更好的解题思路;有的能做出富有新意的实验;有的能把集体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有的能在布置教室环境方面有许多独到、新颖、精巧之处。

所有这些都是创新能力的力量体现。

(三)在理论与实践教育教学中,用典型的事例启发诱导学生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鼓励学生平时多看一些科普读物,轮流在授课前3分钟讲解,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些科学家、发明家都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就能战胜各种疑难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的启发诱导,对学生正确理解一篇课文的作用至关重要。

我的体会是:

对平时胆怯、缺乏自信心的学生要关心鼓励,多提供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而对那些思维不够成熟,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等心理倾向的同学,教师一方面要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同时应善于引导,使他们学会用辩证眼光看问题,克服思考中的偏差。

(四)紧密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引导学生树立理想目标

俗话说:

“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

”意思是说,笼鸡有现成享受的食物,但它面前是煎煮它的汤锅,野鹤无粮,觅食不易,在它面前却有宽广无边的天地。

有这种安与现状,满足于吃现成饭,养成惰性,不再继续奋斗的人,往往会毁掉许多才华。

环境和条件比较差,往往能迫使人们想尽各种办法在广阔天地里积极进取,从而造就出许多有用人才。

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富裕,而且又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许多事情都有父母包办代替,就好比是关在笼中的鸡,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征,就是依赖性强,独立性差。

所以需要教师在课后布置作业时,让学生在茶余饭后收看、收听新闻和科技节目,从先人科技发明的基础上再提出自己创造发明的新思路,并利用课前五分钟的时事报道向全班同学介绍。

例如,有位学生设想:

现代电子技术发展得很快,电子计算机已运用到社会生活、学习、科研的各个领域。

现在交通发达,如果在公交公司按装了能同时驾驶几辆、甚至几十辆汽车的电子计算机操作系统,这不是可以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探索科学的奥秘,不仅可以开启学生创新的窗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将来当一名优秀的科学家打下良好的基础。

理想和目标是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四、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思想的日益深入,过去那种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单一式做法和由此带来的部分学生“高分低能”现象,已有很大改变。

但就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而言,如何培养学生能力,仍是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现仅就中学政治课教学对学生的能力培养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政治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在存在着大量复杂的信息,其中有些是常规性问题,有些是创造性问题。

能否发现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有关的信息,完全取决于敏锐的洞察力。

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从而来发现问题。

首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和勇于进行探索的创新精神。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善于结合教学内容,适时而恰当的运用伟人、学者、发明家的事例来说明,他们对真理的寻求和在事业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往往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并以此来启发、激励学生向他们学习。

其次注意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和以表扬为主的原则。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所发现和所提出的问题,往往难免失之肤浅,或者带有很大的片面性。

对此,教师应当爱护学生敢于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萌芽,切忌用不恰当的语言、表情等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挫伤他们敢于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同时,对于学生思维活动的闪光点,教师还应当不失时机的及时给予表扬、帮助和总结,要在鼓励和引导上多下功夫。

“不怕学生提错问,就怕学生不提问”。

这是教育成功者的经验之谈。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重视调动一切教学手段,千方百计地去激发、诱导学生敢于去思考、探索和质疑问题。

唯有如此,学生的智慧之树才有可能茁壮的成长。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

“持久地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唯一直接途径,在于把注意力集中在要求思维、促进思维和检查思维的种种条件上。

"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培养、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首先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媒介,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

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

在教学过程中能否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兴趣作向导。

根据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教师应把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原理运用事例、故事、录音、录像、投影、挂图,乃至名言、谜语等教学媒介展示出来,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其次设置高质量的疑问,扩展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疑问是思维的先导,当有了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时,大脑才能活跃起来。

当然,高难度并不等于高质量,关键在于设计的巧妙。

一个精心设计的巧妙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能使课堂气氛迅速活跃起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相互争论和启发中得以拓展。

如讲“公民的基本义务”时,我便设计了“劳动义务等于义务劳动吗?

"的问题,顿时引起学生的激烈争论。

经过争论,由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答案,不仅印象深刻,而且极大地锻炼了思维能力。

最后对学习材料精心组合,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学生在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时,思维往往处于积极状态,而恰恰在这积极的思维中,智力、能力才得到发展。

学习材料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主要源泉,同样的材料,给以不同的排列组合,既给学生一种新鲜感,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内部动因,又能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如对各社会形态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进行不同的组合,便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演绎等多种思维能力。

总之,只要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始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己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政治教学的改革和实践中努力探索,开拓创新,充分发挥我们的教育智慧,就一定能在政治课教学这块辛勤的园地上结出丰硕的果实来。

[参考文献]

1、万福•于建福•教育观念转变与更新•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3

2、陈安福•中学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0

3、郅庭瑾•教会学生思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8

4、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