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4专题《谏太宗十思疏》练习题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29838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4专题《谏太宗十思疏》练习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4专题《谏太宗十思疏》练习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4专题《谏太宗十思疏》练习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4专题《谏太宗十思疏》练习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4专题《谏太宗十思疏》练习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4专题《谏太宗十思疏》练习题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4专题《谏太宗十思疏》练习题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4专题《谏太宗十思疏》练习题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4专题《谏太宗十思疏》练习题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4专题《谏太宗十思疏》练习题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4专题《谏太宗十思疏》练习题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4专题《谏太宗十思疏》练习题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4专题《谏太宗十思疏》练习题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4专题《谏太宗十思疏》练习题1.docx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4专题《谏太宗十思疏》练习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4专题《谏太宗十思疏》练习题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4专题《谏太宗十思疏》练习题1.docx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4专题《谏太宗十思疏》练习题1

文本21 谏太宗十思疏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

1.字音辨识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浚其泉源(  )  ②壅蔽(  )  ③黜恶(  )

(2)给多音字注音

 ②

 ③

2.辨形组词

   ②

   ③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永保无疆之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虽董之以严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则思谦冲以自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简能而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代下司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名句填空

①欲流之远者,__________________;思国之安者,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善始者实繁,__________________。

③夫在殷忧,______________;既得志,________________。

④竭诚则吴越为一体,__________________。

⑤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惧满溢,________________;乐盘游,________________。

一、整体感知

1.实词

(1)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之义

①必固其根本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凡百元首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承天景命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则纵情以傲物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则思三驱以为度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役聪明之耳目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求

②安

③下

④为

⑤终

⑥信

(4)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

①必固其根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欲流之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居域中之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乐盘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忧懈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想谗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宏兹九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则思正身以黜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简能而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择善而从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必劳神苦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虚词

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者

②以

3.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①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则思三驱以为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深层探究

5.第1自然段为什么不开宗明义地提出论点,而要从设喻入手呢?

 

6.作者在第2自然段是如何分析“创业始繁、守成终寡”的历史现象的?

分析这一历史现象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7.文中第3段提出的“十思”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其“十思”的意义是什么?

 

三、技法迁移

整散结合法

[文本回顾] 《谏太宗十思疏》是一篇骈体文,却又与当时流行的骈文不同。

一方面,它充分利用骈文对偶、排比的形式来表达真情实感,使文章具有骈文的整齐华美。

如第3自然段提出十思时,多采用对偶句,句式整齐,一气呵成,增强了表达的气势。

一方面,文章又不受骈文诸如四、六排列,首尾不用虚词等要求的束缚,不避三排,如文章开头使用了一个三句组成的排比句,二不避散句,甚而在偶句中有意地使用散句,如第1自然段中在从反面论述“固本浚源”时,就用了“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名哲乎”这样的散句,造成了句式的参差错落,既有骈文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

[技法点拨] 整散结合法,指的是写作语言整句和散句相结合的使用方法。

形式整齐匀称、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叫整句。

整句常运用对偶、排比、层递、顶真、回环、反复等修辞手法,节奏鲜明,音调和谐,朗朗上口,语势强烈。

形式不同、长短不一的,叫散句。

散句没有句式、结构等方面的束缚,富于变化,错落有致,形式灵活。

现代白话文的写作大多以散句为主,但适当地结合一些整句,会使语言既活泼又严谨,既参差又工整。

读来跌宕多姿,铿锵悦耳,韵味十足,富有洒脱与精致的结合美。

[技法运用] 请用整散结合法写一段文字,赞美一个人物。

 

 

【答案解析】

基础梳理

1.

(1)①jùn ②yōnɡ ③chù

(2)①chánɡ/zhǎnɡ ②zài/zǎi ③chōnɡ/chònɡ

2.①疏浚/逡巡/险峻/竣工 ②边疆/僵硬/缰绳 ③谦虚/赚钱/道歉

3.①国家安定,与“乱”相对。

②当:

主持、担当。

神器:

帝位。

重:

重任。

③极限。

④督责。

⑤约束、修养。

⑥选拔。

⑦管理。

4.①必浚其泉源 必积其德义 ②能克终者盖寡 ③必竭诚以待下 则纵情以傲物 ④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⑤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⑥则思江海下百川 则思三驱以为度

文本互动

1.

(1)“无”同“毋”,不要。

(2)①古义:

树木的根。

今义:

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②古义:

君主、帝王。

今义:

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③古义:

大。

今义:

景色。

④纵情:

古义,放纵情感;今义,尽情。

物:

古义,除自己以外的人;今义,事物。

⑤古义:

路人。

今义:

走路。

⑥古义:

“以之为”的省略,“把它作为”。

今义:

认为。

⑦古义:

“聪”,听力好;“明”,眼力好。

今义:

智力发达,记忆力、理解力强。

(3)①要求/探求/谋求 ②安定/安逸的环境/使……安定 ③劣等、次/居于……之下/地位低的人、臣下 ④成为/作为/作为 ⑤动词,“坚持到底”/虚词,“最终” ⑥诚信的、诚实的/信任/信用/相信

(4)①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牢固”。

②形容词用作动词,“流到远方”。

③形容词用作名词,“重大的地位”。

④君:

名词用作动词,“统治”。

可欲:

动词用作名词,“想要的东西”。

⑤心理活动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⑥心理活动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忧”。

⑦动词用作名词,“爱说坏话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⑧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光大”。

⑨正: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正”。

恶:

形容词用作名词,“奸恶的人”。

⑩形容词用作名词,“有才能的人”。

形容词用作名词,“好的意见”。

“劳”、“苦”都是使动用法,“使……劳”、“使……苦”。

2.①语气词,兼提示下文和停顿作用/句末语气词,与“也”合用,表示确认语气/助词,与“善始”构成“者”字词组,“……的人”。

②连词,同“而”,表并列关系,“戒除奢侈而行节俭”/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表承接,“竭诚”是“待下”的方式/连词,表承接,“纵情”是“傲物”的方式/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表结果,“以致”。

3.①判断句。

②状语后置句。

③宾语前置句,“自戒”即“戒自”。

④宾语前置句,“自牧”即“牧自”。

⑤省略句。

4.①(古代)所有的君主,承担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没有谁(或:

哪一个)不因深切忧虑而治国之道显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却衰微了,开头做得好的国君的确很多,但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

②(因为)处在深切的忧虑中时,一定竭尽诚心地对待臣下;实现志愿(即“取得天下”)之后就放纵自己的情欲而傲视别人。

③将要兴建宫室一类的建筑,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

④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地前来效命,君臣之间相安无事,国君就可以尽情享受出巡游玩的乐趣,就可以颐养赤松子、王子乔的高寿,悠闲弹琴或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多说,百姓就得到了教化。

5.作者要论述的是治国安民的根本大计,而进谏的对象又是国君,从流水、树木这些常见的现象入手说理,就显得亲切、生动,容易让人君接受。

同时,要“木茂”就必须“固其根本”,要“流长”就必须“浚其泉源”,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常识。

通过类比,推出要“国安”必须“德厚”,就很有论辩力量。

在这基础上,作者进一步将“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比作“伐根”、“塞源”,这样,不居安思危的危害不言而明,而作者的观点也就鲜明地表露出来了。

6.①先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接下来以“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引出对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观原因的分析:

创业时“殷忧”,“殷忧”则“竭诚待人”,“竭诚待人”则“吴越为一体”;守成时“得志”,“得志”则“纵情傲物”,“纵情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即使动用严刑酷法、威吓声势,也难以使民心归服。

最后,作者借古人的论述,将民和君的关系比作水与舟的关系,“载舟覆舟”,即民心的向背决定着国家的命运,更应该引起统治者的深切警惕。

②由此可见,作者剖析这一历史现象的目的正在于揭示不居安思危的危害(君主不居安思危,则导致纵情,而纵情必惹民怨),将第1段论述的道理具体化。

同时,下文提出“十思”的具体要求,也顺理成章。

7.

(1)魏徵的“十思”主要为以下五个方面:

①“知足”“知止”(克制物质欲望),不奢纵扰民;②“谦冲自牧”,不骄傲自满;③“慎始敬终”,不好逸无度;④“正身黜恶”,不受蒙蔽利用;⑤赏罚公正,不凭个人喜怒。

(2)“十思”的核心内容是“居安思危”“正己安人”,以达到“治平天下”的目的。

(3)文章最后,作者从正面论述做到“十思”的好处,同时阐明了自己理想的政治境界:

“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换句话说,国君善于“用思”,就可以“无思”。

国君不用操劳,天下就可以治理好了。

[技法运用]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