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课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35459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5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学原理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政治学原理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政治学原理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政治学原理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政治学原理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政治学原理课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政治学原理课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政治学原理课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政治学原理课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政治学原理课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政治学原理课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政治学原理课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政治学原理课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政治学原理课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政治学原理课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政治学原理课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政治学原理课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政治学原理课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政治学原理课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政治学原理课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学原理课件.docx

《政治学原理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学原理课件.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政治学原理课件.docx

政治学原理课件

政治学原理

内容提要

一、政治学导论

二、政治关系

三、政治主体

四、政治行为

五、政治制度

六、政治文化

七、政治发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一、政治的概念

1、西方国家的政治概念

(1)价值性解释

(2)神学性解释

(3)权力解释

(4)管理性解释

还有从公共政策的角度讲,政治可以被定为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从公共协调的角度讲,政治又可以被定义为协调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过程;从公共管理的角度讲,政治还可以被定义为社会成员从事社会公共活动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西方国家的政治概念

(1)政治是至善

(2)政治是国家的活动,是治理国家、夺取和维持政权的行为(3)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4)政治是对权力的追求和运用政治是价值的权威性分配

政治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1)政治需要进行资源分配(谁得到什么)(霍布斯与洛克)

(2)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与市场和社会的区别)

(3)权威性的分配是一个系统化过程(体制差异)

2、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概念

(1)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4)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政权关系到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概念,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人们的政治关系同人们在其中相处的一切关系一样,自然也是社会的、公共的关系

列宁的政治概念,政治就是各阶级的斗争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方式、任务和内容政治是一门学科,是一种艺术

二、作为博弈的政治

“博弈”一词指某些个人或组织作出相互有影响的决策。

博弈的结局,不仅取决于本人或者本组织的行动,还取决于对方或其他方的相应行动。

G=﹛S1,…,Sn;u1,…,un﹜

政治博弈的要素:

局中人(参加者)、资源、对策、规则及目标。

即局中人运用他们的资源,在一定规则范围内制定对策以达到他们的目标。

政治博弈的规则

宪法、法律、行政机关的决定、习惯与传统是政治博弈的规则渊源。

它们规定了如何确定博弈的结果;局中人的角色及角色相适应的权力、责任和限制;谁能够从事这种博弈;越轨者应受何种惩罚及如何使规则更具有适应性。

3、政治博弈的类型

(1)零和博弈:

它是一种参加者一方所得为另一方所失的博弈。

(2)非零和博弈:

它是指一方参加者的所得不再恰好为另一方所失,他们不再是完全敌对的,而且有可能一致认为博弈的某一结局比另一结局更佳。

三、政治的功能

1、政治权力的首要功能是维护社会秩序。

2、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的政治对经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作为上层建筑核心的政治权力又决定着其他上层建筑。

政治经济关系的新范式:

3、政治可以提升被统治者或民众的地位。

另外,政治对个人而言是一种工具性的价值。

因此,政治的逻辑是:

(1)获得公共权力

(2)掌握和配置资源(3)实现利益满足

(4)优化利益满足体系,建立公共秩序

四、什么是政治学

1、政治的定义:

政治学是研究以国家权力为核心各种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作为一门知识的政治学具有多方面的目标:

(1)政治制度的设计;

(2)研究和分析政治过程的产品即公共政策;

(3)分析国际社会中的不同的政治组织的关系;

(4)研究意识形态和政府的信仰。

3、政治学与其相关科学的关系

(1)政治学与哲学

(2)政治学与经济学

(3)政治学与法学(4)政治学与社会(5)政治学与历史学

五、政治学的研究范围

1、政治学基本理论2、本国政治3、比较政治4、公共政策

5、公共行政6、国际政治7、政治经济学8、政治学研究方法

9、分支学科

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一、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从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开始,按照历史顺序,可以把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古代西方政治学

西方古代政治学说的主要特点有:

(1)它始于对国家问题的研究,因为它是以城邦国家作为研究和分析对象的;

(2)它强调政治的最高目的和价值取向在于特定的伦理道德;

(3)它维护奴隶主统治和奴隶制国家;

(4)在研究方法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有所不同。

2、中世纪西方政治学说

中世纪政治学说的基本特点有:

(1)鼓吹信仰高于理性,以宗教教义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2)强调君权神授,认为教权大于王权,给王权也加上了神圣的光环;

(3)主张神创等级制,以上帝创造万物为借口标榜封建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4)在研究方法上,早期的研究多诉诸神秘的直觉,后期即阿奎那时期则运用哲学的严密思维,采用抽象的概念分析方法,推导上帝的存在,论证国家、政体以及法的政治思想。

3、近代西方政治学

这个时期的思想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学说,这个时期的政治思想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基雅维利和博丹。

(2)17~18世纪的政治学说,主要代表人物有荷兰的格老秀斯、斯宾诺莎,英国的霍布斯、洛克,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美国的潘恩、杰斐逊、汉密尔顿等。

(3)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的政治学说,代表人物有边沁、密尔、孔德、斯宾塞。

4、现代西方政治学

现代西方政治学主要表现为价值理性、制度理性、价值理性与制度理性的统一;基本上沿着两个方向发展:

(1)政治理论,即对传统政治研究的继承和深化,又称现代政治思潮;

(2)行为主义政治学,即所谓的“政治科学”。

二、政治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

中国人对政治的研究源远流长,按照历史的发展顺序,自古及今,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1、古代政治学说

(1)古代政治理论的萌芽

从考古发现的散见史料来看,周朝以前的政治学说并不系统。

其思想主流大多是关于君权神授的原始宗教迷信一类东西。

到了周以后,政治学说逐渐丰富起来,一方面是神权观念得到继承;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天命糜常”和“敬德保民”的思想。

出现了从注重神灵到注重人的转变。

这是古代政治学的萌芽时期。

(2)古代政治理论的成熟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期。

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之中,新兴地主阶级应运而生,周天子的统治已名存实亡。

这种历史条件的变化,政治学说开始摆脱神学束缚。

围绕改革与保守、进步与反动,各种政治学说展开了激烈交锋,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产生了诸子百家。

他们就如何治国平天下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其中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思想,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政治思想是当时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三大政治学派。

(3)古代政治理论完善时期

秦朝的建立,在中国确立了中央集权(统一:

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君主专制的封建制度。

随着国家的统一,各派学者附到了地主阶级这张皮上。

秦朝主要是以法家的政治学说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以严酷的法律治国平天下。

汉武帝时期,“罢默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被提出以后,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学说逐渐形成了“定儒家为一尊(唯一的、至高无尚的学说)”的局面。

作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董仲舒,重新解释儒家经典,建立了一套以“无人感应”观为基础,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系统的封建政治思想体系。

董仲舒的儒家政治思想把封建统治秩序合理化、神圣化和永恒化了。

他的学说标志着系统的封建政治学说完善。

2、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传播

明清之交是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没落,资本主义因素开始出现的时期。

随着中外关系的日益发展,学习外来文化,特别是政治思想的问题便突出地表现出来。

为此,近代史上关于文化、思想的选择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西方文化,特别是政治学说的引进经历了较长的时期。

(1)闭关锁国:

禁止外来文化

历史悠久的中国封建社会,并非完全自成一体的封闭格局,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这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记载。

只是到期了清顺治13年(1656年)才开始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断裂。

顺治13年清政府连续发了两道命令:

一是禁海令,规定片帆不得下海,片帆不得入洋。

二是迁海令,规定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省沿海居民,一律内迁50里。

在沿海与内地形成50里宽的无人地带。

这又是一条万里长城。

实行这种闭关措施,当时主要为了对付退居台湾的以郑成功势力和西方的海上掠夺。

(2)学习外国的军事科学和技术

清初康熙皇帝对造炮相当重视。

而且在反对沙俄侵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乾隆时期,西方武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清军仍使用刀矛弓箭。

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来华,作为给皇帝的见面礼,送来礼物西瓜炮、铜炮、火枪、西洋船等29种,而清政府只当作一般贡品、玩好加以收藏,淡然处之。

1840年,英军用大炮打开中国大门之后,朝野清醒,开始认识到闭关锁国对制夷安内无益,并非上策。

一批有识之士在鸦片战争的硝烟中认识到要策不是闭关锁国,而是要强兵。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为了船坚炮利,只得求助于军事武器制造技术为发端的一套科学技术。

(3)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和技术

1861年冯桂芬在《校分卢抗议》中提出学习西方的模式: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后来演变为“中体西用”的对策模式。

“中体”指中国的儒家道统、政治制度、人文等。

“西用”主要指西方的科学技术。

形而上者中国也,以道(政治制度、伦理道德)胜;形而下者西人也。

以“器胜。

”我们的优势在“道(政治)”西人优势在于“器(自然科学、技术、武器,)”。

以军事技术为先导又由此引进了大量的自然科学、如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矿物、古地质学以及医学等等。

(4)全盘西化,一切都学习西方

“西人强者兵,所以强者不在兵”的见解,是先进的中国人对西方的深刻的认识,也是一种正确的认识。

表明了先进的中国人对中体本身发生了怀疑。

1877年,马建忠在《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课书》一文中说:

“西方国家学校建而志士多(科学),议院(民主)立而下情可达”。

这种认识导向产生了随后的政治革新运动。

在向西方学“体”的这种背景之下,西方的社会科学被大量介绍到中国来。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史

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

2、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

3、当代中国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

第三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一、政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1、历史分析法

2、经济分析法

3、阶级分析法

4、实践研究法

二、政治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1、规范性研究方法。

包括:

(1)理性研究方法;

(2)历史研究方法;(3)制度研究方法。

2、经验性研究方法。

典型的方法是调查研究方法。

3、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

主要的方法有:

(1)社会学研究方法;

(2)经济学研究方法;(3)心理学研究方法。

三、学习、研究政治学的意义

1、有助于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繁荣社会科学研究,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前进。

2、有助于增强社会成员的公民意识,提高人们的政治文化水平。

3、有助于我们全面、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进一步提高认识、分析、解决政治问题的能力。

4、有助于我们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不断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

政治学研究的具体意义

(1)为国家创造有序的公共生活

(2)为有序的公共生活提供最适合的政体

(3)为适合政体的运行提供制度、程序和价值

第二章政治关系

第一节利益与政治

一、利益的本质

1、利益的涵义

(1)利益的形成过程人的利益首先起源于人的需要。

需要的满足使得人们“需要在他之外的自然界、在他之外的对象”。

在生产中,人们的生产能够限制着其需要的满足。

协作性生产使得人们之间建立了社会联系。

人们的社会关系形成以后,使得需要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化为人与人的关系。

(2)利益的定义

所谓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征的需要。

从这一定义,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

①利益的心理和生理基础是人们的需要。

②利益反映着一定阶段上人们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

③利益反映一定阶段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2、利益的内在矛盾

利益的内在矛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益自我实现要求和社会实现途径之间的矛盾;

(2)利益形式的主观性和利益内容客观性之间的矛盾;

(3)利益的目标性与手段性之间的矛盾;

(4)利益的具体有限性与利益发展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二、利益关系

1、利益关系的涵义

利益关系就是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

利益都是特定利益主体的利益,所以,利益由于利益在内容上是人们对客观外部条件的反映,而形式上则是以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因而任何关系主要是指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的社会联系。

利益关系包括利益主体之间纵横两个方向的利益关系。

纵向利益关系包括:

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的关系;不同层次群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个人利益——群体利益——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

横向利益关系包括:

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同一层次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社会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

2、共同利益

共同利益,就是处于同一社会关系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相同利益。

共同利益的基础是个人利益或构成某一群体的各子群体的利益。

从一定意义上说,共同利益就是人们结成群体后所形成的利益,即群体利益。

共同利益具有客观性、独立性、稳定性、相对性和群体性等基本特征。

在社会生活中,不同利益主体从不同的社会关系出发,会形成不同的社会群体,从而就会产生不同的共同利益。

一般来说,共同利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集体利益;集团利益;阶层利益;阶级利益;民族利益;社会利益,等等。

3、公共利益

公共利益作为判断公共管理行为是否正当的价值标准,是公共权力赖以运作的价值基石和道德基础,反应了公共管理伦理的实质。

公共部门的双重性,除了集中代表和体现公共利益之外,还代表自身的利益。

代表公共利益是它的法定义务,体现了公共管理伦理道德的属性;代表自身利益则体现了它的“经济人”属性。

当公共部门代表自身利益的时候,它所代表的就不再是“公共利益”,而是“权力利益”。

“权力利益”既包括公共部门作为一个整体在与公众的矛盾之中体现出的利益,也包括不同公共部门之间发生矛盾时所表现出的各自的利益,还包括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凭借权力为个人牟取利益。

“权力利益”与“公共利益”不一定一致,它们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完全一致甚至完全不一致的。

例如,政务信息公开是“公共利益”的要求,却使公共部门的行为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廉政符合“公共利益”,却不符合权力者“寻租”的利益需求;纠正一个已经被确认的错误的公共管理行为符合“公共利益”,却会影响有关部门的“政绩”,从而有损于权力利益。

“权力利益”不是“公共利益”,强调公共利益是公共管理伦理的实质,就是要运用这一伦理规范约束公共部门追求“权力利益”的行为,保证其公共利益代表的本质。

公共利益不一定就是国家公共部门所认定的利益,也不一定就是多数人的利益。

公共部门所认定的利益就是公共利益,会导致公共权力培育真理的结果;多数人的利益就是公共利益,会抹杀公共利益的整体性、全局性特征。

在排除“权力利益”的前提下,公共部门所代表的利益才能被推定为“公共利益”。

但在一般意义上,“公共利益就是社会的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共同利益。

也就是说,它不是个人利益的相加总和,也不是特定的团体利益或部分人的利益,而是具有社会公共性和社会共享性。

国家权力机关正确界定公共利益的基本标准:

第一,具有“公共性”。

较私人利益而言,公共利益首先是一种公众利益,受益主体具有普遍性或不特定性的显着特点;同时这种利益的实现主要依赖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选择机制,一般难以通过市场等私人选择机制来实现。

第二,具有合理性。

由于一种公共利益的实现经常是以其他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减损作为代价的,因此立法机关在界定公共利益时就应当遵循合理性原则(或者比例性原则):

要对局部公共利益与整体公共利益、短期公共利益与长期公共利益加以权衡;对可能减损的私人利益与可能增长的公共利益加以权衡;对实现公共利益的不同方式加以权衡。

通过这些权衡,最大限度地避免因小失大。

第三,具有正当性。

公共利益的界定事关广泛的公众利益,立法机关,尤其是地方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应当广泛听取、充分尊重公众意见,保证公共利益界定基于广泛的民意之上。

第四,体现公平性。

公共利益是一种公众利益,如果以减损少数人的私人利益却又不给予必要补偿的方式来增进公共利益,就会有违正义和公平。

这种补偿应当是一种得失相当的公平补偿和合理补偿,而不能只是象征性的“适当补偿”或者弹性很大的“相应补偿”。

4、利益矛盾

利益矛盾是利益关系的另一个方面。

利益矛盾,是指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以及他们与共同利益之间的差异和对立。

利益矛盾包括两个方向上的矛盾:

(1)横向利益矛盾,即同一层次上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的矛盾。

横向利益矛盾的发生有赖于两个条件:

一是同一利益关系中的两个利益主体之间存在着差别;二是同一利益关系中的两个利益主体对同一利益都有要求。

(2)纵向利益矛盾,即不同层次上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的矛盾。

这实际上是一种特殊利益与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

三、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1、利益在政治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利益在社会政治关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表现在以下几点:

(1)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

(2)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3)利益的内在矛盾决定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特性。

2、利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利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如下:

(1)利益是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动因。

(2)利益是一切社会政治组织及其制度建立的基础。

(3)利益是社会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源泉。

(4)利益还是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二节政治权力

一、政治权力的涵义

1、政治权力的本质

政治权力就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1)权力是政治关系的中介,即无权力便不能构成政治关系。

(2)利益是政治权力所要实现的主要目的。

(3)权力主体能否达到目的取决于政治力量的对比。

2、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

一般说来,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有两个方面:

(1)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主要有生产资料、物质财富和暴力因素。

此外还包括丰富的自然资源、有益的文化传统、有利的客观形势和权力客体的服从心理等因素。

(2)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主要有权力主体的能力素质、理论策略、组织规模及程度、已有权力、实际政绩等因素。

3、政治权力的特性

政治权力的本质特性是由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和本质所决定的,因而政治权力的根本性质就是特定社会关系的反映。

(1)支配性(predominant)

(2)强制性(coercive)

(3)扩张性(expansionary)

(4)排它性(exclusive)

政治权力作为一种力量,它具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作用。

从积极的角度上讲,它是组织社会、维持社会秩序、实现公共政策目标不可缺少的手段。

从消极方面讲,它也是实施专制和暴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工具。

因此,它也可以说是一种“必要的恶”。

这就要求我们在肯定和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还要对它保持高度的戒备,限制和约束它行使的范围和方式。

4、衡量权力关系的三个量度

(1)广延性,即掌权者人数与无权者人数之比。

(2)综合性,即掌权者控制权力对象活动领域的数量。

(3)强度,掌权者使用权力控制对象行为的一切领域内可供掌权者有效选择的程度。

即影响或控制的程度(极限)。

权力关系的较大广延性给其综合性和强度设置了极限:

第一,权力对象数量越大,监视他们一切活动的困难就越大。

第二,权力对象数量越大,为控制他们所需的指挥链就越长、越分散,造成新的下级权力中心。

第三,权力对象的数量越大,他们对掌权者的态度差异的可能性也越大。

三、政治权力关系

政治权力作为一种关系,它通过形成和规定各种社会角色之间权力关系,使社会生活制度化。

1、宏观

政府——社会——个人三者之间的权力和权利关系,是社会的基本政治权力关系;

2、微观

(1)政府内部的权力关系(如立法、行政、司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各政府系统之间的上下级关系)

(2)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3)社会组织(包括政党在内的政治组织以及其他非政治性组织)与政府的关系、

(4)公民与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关系

四、政治权力的实现

政治权力有多种实现方式。

一般可以划分为“积极”(正面的)和“消极”(反面的)两个方面。

前者以奖励为手段,后者以惩罚为策略。

政治权力以武力为后盾,但武力和暴力在权力“套餐”中,总是最后的选择。

奖励和惩罚是政治权力实施的基本原则。

通常所说的“恩威并用”、“刚柔相济”以及“胡萝卜加大棒”就是权力运用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结合。

上述权力方式也反映了权力运用的三种基本手段和策略:

(1)培养政治忠诚,形成政治核心力量;

(2)利益拉动(拉的策略),形成政治合作;(3)威胁惩罚(打的策略),矫正不服从行为。

这些策略和手段在商业竞争中也被广泛采用。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制定品牌策略,培养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实施“推”(push)和“拉”(pull)的策略,打压竞争对手,就是上述权力手段的具体应用。

在政治竞争中,分清“敌我友”,广泛结成统一战线,孤立和打击竞争对手策略,也都是上述权力手段的具体表现。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政治权力主体根据不同的对象,可能选择不同的组合方式:

(1)直接动用武力(politicalviolence)

(2)使用政治威胁(politicalintimidation)

(3)制定政治规则(politicalrules)

(4)下达政治指令(Politicalorder)

(5)展开政治说服(Politicalpersuading)

(6)实施政治激励(Politicalpromotion)

(7)实行政治处罚(Politicalpunishment)

从宏观的社会角度来分析,政治权力的实施呈现复杂的状态。

因为各种政治力量之间关系复杂,并且经常处于互动之中,所以,各种权力主体构成一个非常复杂的权力关系网络。

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和结果,可以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来做出解释。

五、政治权力的作用

1、政治权力在政治关系中的作用

这种作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政治权力是实现其主体成员利益要求的保证;

(2)政治权力是人们获得和实现政治权利的必要条件和力量后盾。

2、政治权力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1)人们的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都是以政治权力为中心而展开的;

(2)社会政治体系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力量的;

(3)社会政治文化以政治权力为中心内容和价值取向;

(4)社会政治权力的发展是社会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

3、政治权力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1)政治权力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2)政治权力对于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3)政治权力还能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

第三节政治权利

一、政治权利的定义

政治权利来源于权利。

对权利一词的解释,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的解释也是极不相同的。

1、各种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