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若干思考12页.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35596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若干思考12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有关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若干思考12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有关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若干思考12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有关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若干思考12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有关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若干思考12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有关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若干思考12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有关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若干思考12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有关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若干思考12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有关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若干思考12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有关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若干思考12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有关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若干思考12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有关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若干思考12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有关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若干思考12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有关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若干思考12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有关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若干思考12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有关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若干思考12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关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若干思考12页.docx

《有关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若干思考1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若干思考12页.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有关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若干思考12页.docx

有关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若干思考12页

 

关于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若干思考

摘要:

开发西部地区人力资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是提高生产力水平的内在需求,是践行西部大开发的必然选择。

西部作为我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它的人力资源状况以及教育情况仍然不容乐观。

主要表现为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不高;人力资源开发投入不够;人才管理利用机制不佳。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开发西部人力资源的一些举措,即广泛筹集资金,为西部人力资源开发提供经费支持;振兴西部教育,为西部人力资源开发提供智力支撑;发展卫生事业,为西部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健康保证;完善管理机制,为西部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制度激励。

关键词:

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改革与发展

 

.,.a,,,.,,,,;;;,a.

前沿

我国西部地区蕴藏的人力资源数量庞大、而综合的质量低下的现状已经成为开发与建设西部的一个巨大且不容回避的问题。

怎样把丰富的西部人力资源转化为具有比较优势的人力资本,把巨大的人口的数量转化为更加强大的人口质量,已经成为了我们必须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这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客观需要,而且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笔者选此课题进行探讨。

1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现实意义

1.1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

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是我们党的重大战略思想[1]。

也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科学发展观,在强调发展的同时注重以人为本,全面协调,这事关系到改革开放的大局也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否实现的关键。

而就目前我国发展现状来看,西部地区与东部、中部地区各方面尚存在较大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口众多但素质不高。

西部要发展首先应该是人力资源各项基本素质的提升与升华,大力开发西部人力资源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涵。

1.2提高生产力水平的内在需求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叫生产力。

生产力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

劳动者和生产工具统称为生产资料。

劳动者是生产工具的制造者和使用者,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随着劳动者生产经验的积累、劳动技能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明及应用,总要改进和创造新的生产工具,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

使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水平。

因此劳动者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劳动对象的扩展程度也反映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现代生产过程中的某些智力要素凸显出来,如知识型劳动力要素、知识要素、创新能力要素、核心技术要素等等。

现代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一是企业经营者,二是技术发明。

在西部大开发的这个大背景之下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愈发显得重要起来,所以提升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素质就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内在需求。

1.3践行西部大开发的必然选择

西部大开发是中共中央贯彻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

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面积为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

2010年末人口3.61亿人,占全国的26.7%。

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22660亿元,占全国的16.8%[2]。

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

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西部开发的根本目的,是使西部人民富裕起来。

西部开发的历史实践说明,仅仅依靠开发当地自然资源,无法富裕西部的百姓。

在经济增长从主要由物质资本决定日益转向由人力资本决定的情况下,如何促进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关键所在。

2西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不高

2.1.1文盲半文盲人口比例较高。

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口文化素质的指标,主要是受各种教育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科技研究人员的比重,劳动者的文化构成,职工技术等级构成等。

2009年在全国15岁以上人口的抽样调查中, 东部地区的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抽样人口总数的13.9%, 中部为12.7%,而西部高达19.7%, 分别比中、东部高7和5.8个百分点[3]。

如下表:

表1各地区按性别分的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2009年)

地区

15岁及

以上人口

(人)

 

 

文盲

人口

(人)

 

 

文盲人口占

15岁及以上

人口的比重

 

 

全国

968469

484277

484192

68795

18202

50593

7.10

3.76

10.45

内蒙古

18440

9394

9045

1382

398

984

7.49

4.24

10.88

广西

33769

17446

16324

1708

401

1307

5.06

2.30

8.01

重庆

20635

10170

10465

1471

434

1036

7.13

4.27

9.90

四川

59999

29753

30246

5503

1463

4040

9.17

4.92

13.36

贵州

25403

12941

12462

3357

826

2530

13.21

6.39

20.30

云南

31760

16375

15385

4363

1335

3028

13.74

8.15

19.68

西藏

2051

1002

1049

812

316

496

39.60

31.58

47.26

陕西

28199

14063

14136

2030

632

1398

7.20

4.49

9.89

甘肃

18985

9520

9465

3026

955

2071

15.94

10.03

21.88

青海

3899

1944

1955

575

151

423

14.73

7.79

21.63

宁夏

4328

2188

2140

428

128

300

9.89

5.86

14.01

新疆

14954

7555

7399

509

199

311

3.40

2.63

4.20

(注:

以上数据根据统计年鉴2009整理得来,本表是2009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数据,抽样比为0.873‰。

不难看出西部地区的文盲率远高于东、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每年新增加的高素质人才数量也明显少于东、中部地区。

2009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1446570人,其中东部地区有9613783人,占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的44.8%;中部地区高校毕业生数为7093278人,占全国高校毕业生数的33.1%,;西部地区高校毕业生数为4739509人,占全国高校毕业生数的22.1%。

在新增加的高素质的大学毕业人才数量中,东部地区是西部的2.78倍,中部地区是西部地区的1.76倍。

如果考虑到因各地区对人才吸引力的不同导致西部人才向东部流动因素的话,西部地区新增人才的落后程度则更大。

2.1.2就业人员学历层次较低。

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计算显示,西部地区人口的文化素质,无论从地区内的省际间,还是与全国东、中部地区之间都存在着明显差距(见表2)。

从25岁级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看,西部地区平均为6.82年,均低于东部地区(7.74年)和中部地区(7.55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6年[4]。

从城乡人均受教育年限来看,西部地区城镇人均受教育年限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平均水平差距不是很显著。

但是,西部地区农村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与全国平均水平以及东、中部地区相比,有了较明显的差距,尤其城乡差距更为明显。

由此看来,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任重而道远。

表2东、中、西部各地区分城乡人均受教育年限(25岁及以上人口)(单位:

年)

地区

合计

城市

县镇

农村

地区

合计

城市

县镇

农村

全国

7.42

9.39

8.38

6.63

江西

7.29

9.48

8.66

6.56

东部

7.74

9.36

8.11

6.64

河南

7.57

9.67

8.78

7.00

北京

9.97

10.79

9.24

7.57

湖北

7.52

9.27

8.76

7.00

天津

8.91

10.11

7.88

7.04

湖南

7.60

9.50

9.09

6.92

河北

7.54

9.43

8.77

6.92

西部

6.82

9.32

8.49

5.90

辽宁

8.38

9.67

8.56

7.00

内蒙古

7.58

9.58

8.71

6.30

上海

9.12

9.70

7.95

6.43

广西

7.52

9.47

8.64

6.86

江苏

7.61

9.14

8.13

6.77

重庆

7.05

8.94

8.35

6.18

浙江

7.02

8.36

7.58

6.08

四川

6.82

9.04

8.35

6.18

福建

7.10

8.84

7.67

6.17

贵州

5.74

8.86

7.77

4.82

山东

7.26

9.07

8.00

6.38

云南

5.92

9.00

7.64

5.11

广东

8.04

9.26

8.24

6.87

西藏

3.09

7.30

5.82

2.07

海南

7.80

9.72

8.52

6.75

陕西

7.57

10.06

8.86

6.56

中部

7.55

9.48

8.70

6.70

甘肃

6.21

9.55

8.63

5.14

山西

8.05

9.72

9.03

7.23

青海

5.99

9.04

8.33

4.34

吉林

8.26

9.89

8.88

6.88

宁夏

6.81

9.34

9.07

5.36

黑龙江

8.25

9.54

8.91

6.98

新疆

7.80

9.87

8.60

6.63

安徽

6.54

8.80

7.89

5.84

(注:

资料来源: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另外,从西部地区各省市区人均受教育年限来看,也很不平衡,人均受教育年限最高的是新疆(7.80年),高于东中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最低的是西藏,为3.09年(相当于小学三年级水平),低于东部地区3.46年。

从城市来看,最高的为陕西(10.06年),最低的为西藏(7.30年),两者相差2.76年。

从县镇来看,最高的为宁夏(9.07年),最低的为西藏(5.82年),两者相差3.25年。

从农村来看,最高的为广西(6.86年),最低的为西藏(2.07年,相当于小学二年级),两者差距4.16年。

从全国整体来看,就业人口中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按东、中、西部依次降低,其中西部地区小学文化层次高于东部地区。

而具有中等专业技术及其以上文化层次的劳动力又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

2.1.3人口身体心理素质不高。

首先在身体健康方面,西部地区人口的健康状况和指标如孕妇死亡率、人口寿命、传染病发病率等均不同程度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各种医疗保健水平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东部地区存在较大差异。

从人口平均寿命看,全国最高的是上海为78.14年,其次是北京76.1年,最低的为西藏64.37年,其次是云南65.49年,贵州65.96年,青海66.03年,新疆67.41年,甘肃67.47年。

西部地区每万人拥有的卫生机构数量为2.85个,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8个)。

但由于西部地广人稀,交通闭塞,信息不灵,医疗卫生机构大都集中于县城以上行政区,广大居民难以享受医疗卫生保健。

西部地区每万人拥有的床位数为22.19个,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4.23个);每万人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数为29.68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3.24人)。

从西部地区各省市区的情况来看,虽然个别省市区每万人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数和床位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如内蒙古这两项指标分别为42.29和27.32,陕西为36.88和26.95,青海为38.00和30.25,宁夏为37.24和24.48,新疆为47.30和35.17,但是,这些地区与内地相当指标的地区相比有其不可比拟的特殊性,如西部这些地区人口少,面积大,卫生条件集中分布等。

如果我们按每平方公里拥有的指标,自然也就居于低水平状态。

加之,与内地相比,收入水平低,医疗卫生支付能力有限,致使许多西部人难以享用己有的医疗卫生保健条件。

表3西部地区医疗保健状况

地区

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数(个)

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个)

每万人拥有床位数(个)

地区

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数(个)

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个)

每万人拥有床位数(个)

全国

2.38

33.24

24.23

云南

2.03

25.34

22.16

西部

2.85

29.68

22.19

西藏

5.05

30.71

22.47

内蒙古

2.76

42.29

27.32

陕西

3.39

36.88

26.95

广西

2.10

25.20

18.04

甘肃

4.27

31.32

23.14

重庆

1.91

25.65

19.63

青海

2.74

38.00

30.25

四川

3.25

28.14

21.33

宁夏

2.40

37.24

24.48

贵州

1.93

20.12

15.38

新疆

5.40

47.30

35.17

(注: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2002),第807页,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

其次从心理健康方面,人口预期寿命低,也造成自身创造观念不足,西部自然条件和卫生医疗水平较差,人口预期寿命不同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数。

根据资料计算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表明,全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1.4岁,西部地区除广西、重庆、四川、陕西和宁夏只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他地区都低于70岁[5]。

同时,西部大部分省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不同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数,由于预期平均寿命较低,造成以上地区人员创造力与生产力以及创造观念均落后于中东部地区。

2.2人力资源开发投入不够

2.2.1培训投入不够。

政府出资培训劳动力或者以资金补贴等措施鼓励企业培训员工,使劳动力资源更好的创造价值服务社会的模式在发达国家已经普及,但是在我国发展还很缓慢。

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需求不同的类型的人才,作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西部需要的更多的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人、才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的人才、农牧业产业化方面的人才、工业化方面的人才、第三产业方面的人才、教育事业方面的人才等政府应根据这些实际需求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一些符合需求的“专才”。

为此政府应该通过增加经费支持企事业培训力度、开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增加对培训的政策性倾斜等方法培养更多到的具有更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的“本土”人才。

2.2.2教育投入不够。

据有关资料显示,国家财政性拨款和学杂费两项是西部教育经费最主要的来源,社会团体办学、捐资、集资办学经费确是微乎其微。

就是在财政拨款上,近年西部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也只有14.85%,低于东部的15.85%和全国平均水平的15.65%。

实际中,西部地区教育投资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a、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尤其是基础教育投入严重不足。

基础教育依赖于政府投入,而西部地区政府财力不足导致了对于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不够,严重影响着基础教育发展。

b、教育经费的来源单一,社会力量办学薄弱。

在政府投资力不从心的情况下,经费来源的单一化,更使西部地区教育雪上加霜。

c、教育结构体系不合理。

从目前来看,西部地区相对比较重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而忽视了职业教育。

d、科研经费和科研人员不足限制了西部地区的发展[6]。

由于经费不足造成了西部地区受教育程度也远落后于其他地区如下表:

表4各地区教育经费情况单位:

万元

全国

内蒙古

广西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2625527

3476223

2662580

6578338

2709138

3422932

145007374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494122

3806168

2310200

608034

732612

2501661

2.3人才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2.3.1人才选拔制度不够理想。

与发达地区相比,虽然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选拔使用人才的政策制度,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人才统分统配、一岗定终身,流动艰难,许多人才从事着与自己所学专业没有联系的工作,学非所用,用非所学造成人才浪费。

只重视储备人才,不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岗位,使得人才和智力大量外流,进一步削弱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西部地区缺少良好环境和制度,使得西部不仅成为廉价劳动力的输出地,更成为发达地区的人才输出地。

2.3.2人才使用制度不容乐观。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日渐凸显。

建立健全人才使用机制,成为搞好各项工作的必要前提。

但是就目前西部状况来看,缺乏人才成长发展空间。

主要表现为:

人才观念落后,缺乏人才观念上的时代开放性和创新性;人才管理模式水平普遍低下,缺乏科学化管理;人才自身的发展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不完善甚至不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挫伤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目前西部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因素依次为:

“工资待遇低”占86.6%;“难以发挥其专长”占61.2%;科研环境不佳占46.3%;人际关系复杂占41.8%”。

由此可见,当使用机制不健全,留住人才可能性也就变小,区域发展也就不复存在。

2.3.3人才管理制度不够灵活。

西部地区人才管理体制依然陈旧落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地区养成了对人才使用的垄断性。

如今,这种不良习惯仍在许多单位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在一种很不良好的环境中以低成本使用着高质量的人才,经常对一些人才的合理要求和合理流动动不动采取“关、卡、压”的不明智之举;还有的单位不能大胆任用有能力有才华的人。

尽管西部地区正在逐渐提高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但往往陷入一些新的误区:

有的地方过分看重“重量级”人才,忽视绝大多数的一般人才;有的单位只看重外来人才,忽视本地人才;有的单位对人才则是引进时热情欢迎,引进来做冷板凳等等。

3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对策

3.1广范筹集资金,为西部人力资源开发提供经费支持

3.1.1大力发展本地经济。

西部的自主发展是内因,政策支持是外因。

在西部与东部差距过大,市场经济发展滞后的情况下,西部的确非常需要利用政策来引导市场,借助外力发展经济,但政策优惠不可能是永久性的,而国家能增加的投资又很有限,主要用于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大的资源开发性项目、重点扶贫对象,远远不能满足西部对资金的大量需求.因此,国家政策只是加快西部发展的启动力,西部自主发展才是关键与根本,而且国家调控的最终目的是要使西部经济充满生机活力,自身产生发展的动力。

故而,西部应坚决杜绝“等、靠、要”思想,在政策引导下,通过市场引人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并通过市场使之合理组合,优化配置,形成强大生产力。

并使西部“造血功能”强大起来,真正实现成功开发。

3.1.2加大政府经费投入。

提高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包括中央基本建设投资资金、建设国债资金用于西部地区的比例。

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在坚持贷款原则的条件下,尽可能多安排西部地区的项目,争取提高用于西部地区的比例;对国家新安排的西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投资主要由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其他专项建设资金、银行贷款和利用外资以及企业自筹资金解决,不留资金缺口,地方政府在土地使用、收费减免等方面积极配合。

要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关系西部开发全局的重大工程,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水资源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等;中央将采取多种方式,筹集西部开发的专项资金,支持西部开发的重点项目。

铁道、交通、水利、农业、林业、信息产业等部门在安排建设资金时,要继续提高用于西部地区重点项目的比重。

3.1.3鼓励发达地区支持。

我们要从东部实际出发,总结以往参与西部开发的经验教训,围绕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内容,通过各种途径,更加积极地参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如:

参与建设基础设施,发展基础理论产业。

基础设施建设是西部开发的主要内容之一,东部有资金、人才、技术优势和多年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积累的宝贵经验,特别是现在国家鼓励外商、企业和私人资本参与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东部非公有制经济发达,拥有雄厚的社会民间资金,因此,东部能够在参与西部能源、交通、通讯及市政建设方面大有作为;实施产业转移,加快西部地区工业进程。

将一些具有影响力,在西部有竞争优势的项目和产业向西部转移。

尤其是一些资源初级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可直接到西部建厂,变“产地销”为“销地产”。

这样不仅能为振兴西部工业出力,实现企业和市场的低成本扩张,并且还可以解决西部资源性产品同东部加工产品比价不合理的问题等。

3.1.4政府给予政策倾斜。

首先,运用财政补贴,提高在西部地区工作的人们尤其是科技教育人员的物质待遇,增加其工资和津贴,提高其收入水平,留住当地人才,并吸引外地人才进入西部地区;其次通过政府担保、财政贴息的办法发行“西部重点企业债券”,新筹资金用于西部能源、在材料等大型骨干企业的发展;将更多的外国政府贷款项目、世行贷款项目和双边、多边援助项目安排在西部[7];再次动用一部分财政资金对外地投资者到西部办企业给予投资补贴,当然享受补贴的投资者必须投资于西部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如以煤炭、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等为主的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3.1.5广泛吸纳社会资金。

西部地区资本形成困难是最难于解决的问题。

国有经济比重过大,同非国有经济成分不活跃、增长速度不快有直接关系。

因此尽可能快地转换国有企业的运行机制是一个方面同时我们需要带动非国有企业或私人企业的发展,提高民间投资的热忱,鼓励创业投资公司的建立,发挥其在资本以及对民间投资的引导作用,使经济保持持久的动力与活力。

.另一方面对民间投资起到一种导向作用,其目的也是以少量资金来推动民间投资的发展。

对新设立企业的贷款担保也是鼓励民间投资的好办法。

另外,西部地区亦可以依靠自身区位等优势扩大对外开放,吸引更多外资。

3.2振兴西部教育,为西部人力资源开发提供智力支撑

3.2.1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

西部地区适龄失学儿童多 ,升学率低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发现 ,人口增长率每下降一个千分点,儿童入学率提高一个千分点 ,两个加在一起就可以使人均国内生产总高 0 .7%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