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二十五文言文阅读二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47830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二十五文言文阅读二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二十五文言文阅读二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二十五文言文阅读二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二十五文言文阅读二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二十五文言文阅读二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二十五文言文阅读二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二十五文言文阅读二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二十五文言文阅读二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二十五文言文阅读二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二十五文言文阅读二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二十五文言文阅读二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二十五文言文阅读二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二十五文言文阅读二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二十五文言文阅读二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二十五文言文阅读二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二十五文言文阅读二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二十五文言文阅读二新人教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二十五文言文阅读二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二十五文言文阅读二新人教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二十五文言文阅读二新人教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二十五文言文阅读二新人教版

专题集训提升练二十五

文言文阅读

(二)

一、(2017·福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19分)

郑覃,郑州荥泽人,故相珣瑜之子,以父荫补弘文校书郎,擢累谏议大夫。

穆宗立,不恤国事,数荒昵。

吐蕃方强。

覃与崔郾等廷对曰:

“陛下新即位,宜侧身勤政,而内耽宴嬉,外盘游畋。

今吐蕃在边狙候中国假令缓急臣下乃不知陛下所在不败事乎臣等忝备谏官,不胜忧惕,伏愿稍减游纵,留心政道。

伏闻陛下晨夜昵狎倡优,近习之徒,赏赐太厚。

夫金缯所出,固民膏血,可使倡优无功滥被赐与?

愿节用之,以所馀备边,毋令有司重取百姓,天下之幸也。

”帝不怿,顾宰相萧俛曰:

“是皆何人?

”俛曰:

“谏官也。

”帝意解,乃曰:

“朕之阙,下能尽规,忠也。

”因诏覃曰:

“阁中殊不款款,后有为我言者,当见卿延英。

”时阁中奏久废,至是,士相庆。

宝历初,擢京兆尹。

文宗召为翰林侍讲学士,进工部侍郎。

覃于经术该深,谆笃守正,帝尤重之。

覃从容奏曰:

“经籍讹谬,博士相沿,难为改正。

请召宿儒奥学,校定六籍,准后汉故事,勒石于太学,以正其阙。

”从之。

覃虽精经义,不喜文辞,病进士浮夸,建废其科,曰:

“南北朝所以不治,文采胜质厚也。

士惟用才,何必文辞?

”又言:

“文人多佻薄。

”帝曰:

“纯薄似赋性之异,奚特进士?

且设是科二百年,渠可易?

”覃曰:

“亦不可过有崇树。

覃清正退约,与人未尝串狎。

位相国,所居第不加饰,内无妾媵。

女孙适崔皋,官裁九品卫佐,帝重其不昏权家。

覃之侍讲,每以厚风俗、黜朋比再三为天子言,故终为相。

然疾恶多所不容,世以为太过,惮之。

以病乞去位,有诏解太子太师,许五日一入中书商量政事。

俄罢为尚书左仆射。

武宗初,李德裕复用,欲援覃共政,固辞,乃授司空,致仕,卒。

(选自《新唐书·郑覃传》,有删改)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今吐蕃在边狙/候中国假令/缓急臣下/乃不知陛下所在不/败事乎/

B.今吐蕃在边/狙候中国/假令缓急/臣下乃不知陛下所在/不败事乎/

C.今吐蕃在边狙/候中国假令/缓急臣下/乃不知陛下/所在不败事乎/

D.今吐蕃在边/狙候中国/假令缓急臣下/乃不知陛下所在/不败事乎/

【解析】选B。

原文标点“今吐蕃在边,狙候中国,假令缓急,臣下乃不知陛下所在,不败事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荫补”,旧指因祖先功勋而补官。

“荫”指庇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

B.“谏官”指掌谏诤的官员,即古时专门规劝天子改正过失的官。

“谏”的要义在于“直言以劝正”。

C.“宿儒”,“宿”指在夜晚努力工作的人,“儒”指读书人,词语的意思是不分昼夜努力读书的人。

D.“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殿试的人。

“进”为进授爵位之意。

【解析】选C。

“宿儒”的意思是年高而博学的读书人,“宿”指年老的,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穆宗不忧虑政事,喜好游乐宴饮。

即位之始,吐蕃正是强盛时期,郑覃与崔郾等人直言进谏,劝说穆宗不可沉湎享乐,而应警惕边患,加强军备。

B.郑覃虽然精通经义,但不喜文辞。

他以南北朝尚文辞而误政的历史来劝说皇帝,建议取消进士科,但皇帝没有同意。

C.郑覃擅长经学,笃守正道,文宗特别器重他。

郑覃建议皇帝召集学问精深之士校正《六经》,并将经文刻写在太学的石头上,作为永久的准则。

D.郑覃晚年身体不好,皇帝特许他可以五天上一次朝。

后来李德裕当政,打算引荐郑覃与他共同执政,郑覃坚决推辞,后来他接受了司空的职位,最后死在任上。

【解析】选D。

“致仕”是退休的意思,郑覃是退休后去世的,没有死在任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夫金缯所出,固民膏血,可使倡优无功滥被赐与?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北朝所以不治,文采胜质厚也。

士惟用才,何必文辞?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游乐所花费的金银丝绸,本来就是百姓的膏脂血汗,可以使没有功绩的歌舞杂技艺人而滥受赏赐吗?

(2)南北朝时国家治理不好的原因,就是(士人)文采的华美胜过了质朴。

士人只要有才干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是作文赋诗的人呢?

附【译文】

郑覃,郑州荥泽人,是前宰相郑珣瑜的儿子,因其父功绩的恩荣所及,补授弘文校书郎,多次升迁任谏议大夫。

穆宗即位之后,不忧虑国家政事,屡屡沉溺于放荡之中。

吐蕃当时正是强盛时期。

郑覃与崔郾等人在朝廷中对答说:

“陛下新近即位,应当尽力勤于政务,而不是在内沉浸于宴饮嬉戏,在外游乐打猎。

现今吐蕃就在边境上,伺机袭击中原,假若有什么急事,臣下不知道陛下在哪里,不是耽误大事了吗?

臣等身为谏官,非常担忧害怕,希望陛下稍微减少吃喝玩乐,多留心政事。

臣又听说陛下白天黑夜和歌舞杂技艺人在一起,对身边的人,赏赐过于丰厚。

游乐所花费的金银丝绸,本来就是百姓的膏脂血汗,可以使没有功绩的歌舞杂技艺人而滥受赏赐吗?

希望陛下节约开支,将所结余的财物充作边防费用,不要再叫有关部门加重百姓的负担了,这是天下人所希望的啊。

”皇帝不高兴,回头看了看宰相萧俛说:

“这都是些什么人?

”萧俛说:

“他们是谏官。

”皇帝明白了意思,于是说:

“朕的缺点,下面能尽力规劝,这是忠诚的表现。

”因而下诏对郑覃说:

“在阁中奏事时间上太不宽裕,以后有要对我说的,我当在延英殿接见你。

”当时在阁中奏事废除已久,到这时,士人相互庆贺。

宝历初年,朝廷升郑覃为京兆尹。

文宗将他召入翰林院任翰林侍讲学士,进任工部侍郎。

郑覃在经术方面知识完备精深,而且忠厚笃实恪守正道,皇帝尤其推重他。

郑覃曾从容上奏说:

“经籍中的文字如果有疏漏或错误,博士以讹传讹,就难以改正。

请求召集学识渊博精通经学的儒士,校勘订正《六经》典籍,依照后汉的做法,在太学立石镌刻经文,让人们永远根据石刻,来纠正典籍中的缺误。

”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郑覃虽然精通经义,但不喜爱作文赋诗,厌恶进士浮夸,建议废除进士科,并说:

“南北朝时国家治理不好的原因,就是(士人)文采的华美胜过了质朴。

士人只要有才干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是作文赋诗的人呢?

”又说:

“文人大多轻薄。

”皇帝说:

“质朴和轻薄似乎是天性的差异,难道唯独是进士轻薄吗?

况且进士科已设置了二百年,怎能轻易更改呢?

”郑覃说:

“也不能过于尊崇树立。

郑覃清廉正直谦让俭约,和人相处不曾串通结党。

任宰相时,所居住的宅第不加修饰,家中没有侍妾。

他把孙女嫁给崔皋为妻,崔皋是个九品卫佐,皇帝推重他不与有权人家联姻。

郑覃任侍讲时,每每以厚风俗、黜朋党向天子再三陈说,因而最终被任用为宰相。

但是凡为他所憎恨的多不能容忍,世人认为太过分了,然而还是畏惧他。

郑覃因有病请求免官,皇帝下诏解除太子太师之职,允许他五天到中书省一次商量政事。

不久免去别的官职任尚书左仆射。

武宗初年,李德裕被起用,打算引荐郑覃共同执政,郑覃坚决辞让,于是授任司空,退休,去世。

二、(2017·南昌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19分)

余应桂,字二矶,都昌人。

万历四十七年进士。

崇祯四年,征授御史。

劾户部尚书毕自严朋比,首辅周延儒纳孙元化参、貂,受杨鹤重赂。

帝方眷延儒,责应桂。

未几,贼陷登州,元化被执,应桂再疏劾延儒。

帝怒,贬三秩视事,应桂引疾归。

七年还朝,出按湖广,居守承天。

捐赎锾十余万募壮士缮城治器贼不敢逼献陵帝闻而嘉之贻赎锾万五千助卢象升军需而奏报属城失事具以实闻。

帝以是知巡抚王梦尹诈,而益信应桂。

十年,即擢应桂右佥都御史,代梦尹。

江北贼势日炽,总理熊文灿主抚。

明年,降其渠刘国能、张献忠,贼众十余万萃麻城、黄安。

应桂谕降马光玉、贺一龙,未至,而遣将击顺天王等于黄福店,贼遂走黄安。

会文灿至麻城,应桂请协击,不从。

文灿檄诸道兵合击贼于茶山,贼逸于应桂所分地,文灿遂劾其后期误军。

兵部尚书杨嗣昌以应桂曾劾其父鹤也,奏逮之。

应桂乃陈抚剿始末,白己无罪,而诋文灿,帝不纳。

逮至,下狱。

初,应桂贻书文灿,言献忠必反,可先未发图之。

其书为献忠逻者所得,献忠腾牒郧阳巡抚戴东旻,东旻闻之文灿,文灿再纠应桂。

应桂再疏辨,帝亦不纳。

应桂竟遣戍。

无何,献忠果反,廷臣交章荐应桂。

十六年,潼关陷,帝召问大臣。

陈演言:

“贼入关中,必恋子女玉帛,犹虎入陷阱。

”应桂叱之曰:

“壮士健马咸出关西,贼得之,必长驱横行。

大臣安得面谩。

”演股栗失色,督师孙传庭战殁,命应桂兼右佥都御史往代之。

帝但遣京军千人护行,饷但为军前赏功之用而已。

将至山西,则伪官充斥,逡巡不得前。

帝责以逗遛,夺职。

未几,京师陷。

应桂家居不出。

久之,死于难。

(节选自《明史·余应桂传》)

【注】赎锾:

shúhuán赎罪的银钱。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捐赎锾十余万/募壮士缮城治/器贼不敢逼献陵/帝闻而嘉之贻赎锾万五千/助卢象升军需而奏报/属城失事具以实闻

B.捐赎锾十余万募壮士/缮城治器/贼不敢逼献陵/帝闻而嘉之/贻赎锾万五千助卢象升军需/而奏报属城失事/具以实闻

C.捐赎锾十余万募壮士/缮城治器/贼不敢逼献陵帝/闻而嘉之/贻赎锾万五千助卢象升军需/而奏报属城失事/具以实闻

D.捐赎锾十余万/募壮士缮城治器/贼不敢逼献陵帝/闻而嘉之/贻赎锾万五千助卢象升军需/而奏报属城失事/具以实闻

【解析】选B。

根据文意表达,捐款目的为“募壮士”,所以之间不能顿句,A、D排除,“献陵”为地名,其后应断开,排除C。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秩”字,从禾,从失;“禾”指五谷、俸禄,“失”意为“动态排序”。

它的本义是“根据功过确定官员的俸禄”,在此处引申为“官吏的官阶或品级”。

句中“贬三秩”是指“连降三级官阶”。

B.“劾”指揭发罪状,“弹劾”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劾死”指冒死弹劾。

C.“巡抚”在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D.“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解析】选B。

“劾死”指判决死罪。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余应桂清廉耿介,正直敢言。

弹劾首辅周延儒收受贿赂,却受到崇祯帝斥责。

后来再次上疏弹劾,被连降三级,只好以养病为名辞官回归故里。

B.文灿发文令各路部队在茶山围攻贼寇,贼寇逃到应桂分工负责的防地。

后来文灿就弹劾应桂没有按期到达,贻误了军机。

C.余应桂运筹帷幄,料事如神。

他遣将击败顺天王于黄福店,又预料张献忠日后必反,认为可在张献忠没有发难时采取措施来对付。

D.余应桂临危受命,但无力回天。

孙传庭战死后,受命兼右佥都御史去代替他,皇帝却只派一千人护行,给饷只够军前赏功所用。

将至山西,贼寇任命的官员到处都是,他有所顾虑而不敢轻进。

【解析】选B。

“贼寇逃到应桂分工负责的防地”错,是贼寇从应桂所分工负责的防地逃走。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应桂乃陈抚剿始末,白己无罪,而诋文灿,帝不纳。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壮士健马咸出关西,贼得之,必长驱横行。

大臣安得面谩。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应桂于是陈述招抚征剿贼寇的经过,辩白自己无罪,而指责文灿,皇上不接受。

(2)勇猛的士兵和健壮的马匹都出在关西,贼寇得到了,必定长驱横行。

大臣怎么能当面胡说。

附【译文】

余应桂,字二矶,都昌人。

万历四十七年进士。

崇祯四年,征召授官御史。

弹劾户部尚书毕自严结党营私,首辅周延儒收纳孙元化的人参、貂皮,接受杨鹤大量的贿赂。

皇上正眷顾延儒,就斥责了应桂。

没有多久,贼寇攻陷登州,元化被抓住,应桂再次上疏弹劾延儒。

皇上发怒,贬三级官阶办事,应桂称病回家。

七年回到朝廷,出朝巡按湖广,驻守承天。

捐出赎罪的罚金十余万招募壮士,修缮城墙置备器械,贼寇不敢逼近献陵。

皇上听说就嘉奖了他。

送赎罪的罚金一万五千资助卢象升的军需给养,而上奏报告所属城市发生意外的变故,都以实情上达。

皇上由此知道巡抚王梦尹狡诈,而更加相信应桂。

十年,就地提升应桂为右佥都御史,代替梦尹。

江北贼寇的势力日益兴盛,总理熊文灿主张招抚。

次年,收降贼寇首领刘国能、张献忠,贼寇部众十多万聚集麻城、黄安。

应桂晓谕招降马光玉、贺一龙,没有来到,就派遣将领在黄福店攻击顺天王等人,贼寇于是逃向黄安。

适逢文灿到麻城,应桂请求他协助攻打贼寇,没有听从。

文灿发文令各路部队在茶山围攻贼寇,贼寇从应桂所分工负责的防地逃走,文灿就弹劾他没有按期到达贻误了军机。

兵部尚书杨嗣昌因为应桂曾弹劾他的父亲杨鹤,上奏请下令逮捕他。

应桂于是陈述招抚征剿贼寇的经过,辩白自己无罪,而指责文灿,皇上不接受。

逮捕到京城,关入监狱。

起初,应桂写信给文灿,说献忠必反,可在他没有发难时对付他。

他的信被献忠巡逻的士兵得到,献忠发文给郧阳巡抚戴东旻,东旻告诉文灿,文灿再次弹劾应桂。

应桂再次上疏辩白,皇上亦不听取。

应桂最终被发配戍边。

没有多久,献忠果然反叛,朝廷官员纷纷上奏荐举应桂。

十六年,潼关陷落,皇上召见询问大臣。

陈演说:

“贼寇进入关中,必然贪恋女人和玉帛,就像老虎落入陷阱。

”应桂斥责他说:

“勇猛的士兵和健壮的马匹都出在关西,贼寇得到了,必定长驱横行。

大臣怎么能当面胡说。

”陈演双腿发抖面孔变色,督师孙传庭战死,命应桂兼右佥都御史去代替他。

皇上只派京城驻军一千人护行,给饷只够作为军前赏赐功劳所用罢了。

应桂将至山西,贼寇非法任命的官员到处都是,有所顾虑而不敢轻进。

皇上责备他停留观望,夺去职务。

没有多久,京师陷落。

应桂住在家中不出来。

过了很久,死于祸乱。

【加固训练】

一、(2017·漳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19分)

元载,凤翔岐山人也,家本寒微。

自幼嗜学,好属文,性敏惠,博览子史。

肃宗即位急于军务诸道廉使随才擢用入为度支郎中载智性敏悟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俾充使江淮都领漕挽之任寻加御史中丞。

载与幸臣李辅国善,辅国乃以载兼京兆尹。

载意属国柄,诣辅国恳辞京尹,辅国识其意,然之。

代宗即位,辅国势愈重,称载于上前。

载能伺上意,颇承恩遇,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集贤殿大学士,修国史。

辅国死,载复结内侍董秀,多与之金帛,潜通密旨。

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内侍鱼朝恩负恃权宠,不与载协,载常惮之。

大历四年冬,乘间密奏朝恩专权不轨,请除之。

朝恩骄横,天下咸怒,上亦知之,及闻载奏,适会于心。

五年三月,朝恩伏法,载谓己有除恶之功,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

城中开南北二甲第,室宇宏丽,冠绝当时。

婢仆曳罗绮一百余人,恣为不法,侈僭无度。

代宗尽察其迹,以载任寄多年,欲全君臣之分。

载尝独见,上诫之,不悛。

上封人李少良密以载丑迹闻,载知之,奏于上前,少良等数人悉毙于公府。

由是道路以目,不敢议载之短。

代宗审其所由,凡累年,载长恶不悛,众怒上闻。

辩罪问端,伏罪。

载长子伯和、次子仲武、次子季能并载妻王氏赐死。

载在相位多年,权倾四海,外方珍异,皆集其门,资货不可胜计,故伯和、仲武等得肆其志。

轻浮之士,奔其门者,如恐不及。

名姝异乐,禁中无者有之。

兄弟各贮妓妾于室,倡优偎亵之戏,天伦同观,略无愧耻。

及得罪,行路无嗟惜者。

(选自《旧唐书》一一八卷,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肃宗即位急/于军务诸道/廉使随才擢用/入为度支郎中/载智性敏悟/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俾充使江淮/都领漕挽之任/寻加御史中丞

B.肃宗即位/急于军务/诸道廉使随才擢用/入为度支郎中/载智性敏悟/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俾充使江淮/都领漕挽之任/寻加御史中丞

C.肃宗即位/急于军务/诸道廉使随才/擢用入为度支郎中/载智性敏悟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俾充使江淮/都领漕挽之任/寻加御史中丞

D.肃宗即位急/于军务诸道/廉使随才擢用/入为度支郎中/载智性敏悟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俾充使江淮/都领漕挽之任/寻加御史中丞

【解析】选B。

“肃宗即位”已经非常完整,要在其后断开,排除A、D,“对肃宗嘉之”不通,故排除C。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子史”,我国古代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其中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如《老子》《庄子》;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等,如《史记》《资治通鉴》。

B.“中书门下”,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正式确立于隋朝,唐朝进一步完善。

至唐代,其中的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吏部、民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C.“大历四年”,年号纪年法与干支纪年法是我国古代传统的纪年方式。

其中年号纪年法自汉武帝开始,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皇帝即位后,因一些特殊原因也可以改元。

D.“伯、仲、季”,在古代,往往以伯(孟)、仲、叔、季来表示兄弟之间的排行顺序,伯(孟)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

若某家只有兄弟三人,则以伯(孟)、仲、季来排行。

【解析】选B。

“民部”改为“户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元载自幼十分聪慧,在官场上极善逢迎。

在代宗即位后,由于好友李辅国的举荐,加之他自身善于揣摩上意,元载官职一路升迁,仕途颇为顺利。

B.元载勾结内臣,同时铲除异己。

由于与董秀结交,元载能够提前了解皇帝的心思,也因此深得皇帝的信任,并借机除掉了不与自己合作的鱼朝恩。

C.元载恃宠妄为,丝毫不知悔改。

在鱼朝恩伏法后,元载更加骄奢淫逸,不但大兴土木,为自己建造住所,而且即便皇帝已训诫提醒,也毫不收敛。

D.元载虽权倾一时,终归祸及妻小。

元载被处死后,他的妻子和儿子也被赐死。

得势时,轻浮之士咸集其门,财富不可胜计,失势后,却无人为他叹惋。

【解析】选A。

说“元载在官场上极善逢迎”于文无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载谓己有除恶之功,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封人李少良密以载丑迹闻,载知之,奏于上前,少良等数人悉毙于公府。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元载以为自己有清除恶人的功绩,贬低前贤,认为文才武略没有比得上他的。

(2)上封人李少良秘密将元载的丑恶行迹奏上朝廷,元载知道后,面奏代宗,将李少良等数人全都在公府打死。

附【译文】

元载,是凤翔岐山人,家境本来寒微。

元载自幼嗜好学习,喜欢写文章,性情敏捷聪慧,博览子部、史部书籍。

肃宗即位后,急于处置军务,命诸道廉访使量才提拔属官。

元载入朝任度支郎中。

元载智慧聪明有悟性,善于奏事对答。

肃宗嘉许他,把有关国计民生的事务委任他办理,让他充任使节赴江淮,总领漕运职务,不久加官御史中丞。

元载与幸臣李辅国亲善。

于是李辅国让元载兼京兆尹。

元载意在宰相,面见李辅国恳切要辞去京兆尹。

李辅国看出他的意愿,同意了。

代宗即位,李辅国权势更重,在皇上面前称赞元载。

元载能够探察皇上意图,因此很受恩宠,升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集贤殿大学士,修国史。

李辅国死,元载又结交内侍董秀,多给他金帛,让他暗自传达旨意。

因此皇上有所关注,元载必先知道。

顺承意愿、探究微义,言谈中必定暗合,代宗因此更信任他。

内侍鱼朝恩依仗权势,自负恩宠,不与元载合作。

元载常常怕他。

大历四年冬,元载趁机密奏鱼朝恩专权,行为不轨,请将他除掉。

鱼朝恩骄纵专权,天下人都很愤怒,皇上也知道此事,听到元载的奏请,正合乎心意。

五年三月,鱼朝恩伏法,元载以为自己有清除恶人的功绩,贬低前贤,认为文才武略没有比得上他的。

在城中建成南北二所豪华宅第,室宇恢宏壮丽,为当时第一。

穿绫罗的婢女奴仆有一百余人,恣意放纵,犯法妄为;奢侈僭越,没有限度。

代宗详尽地察觉到他们的行迹,但因为元载被任用多年,想(不杀他)使君臣的名分得以保全,于是在元载单独朝见时,代宗劝诫他,但他并不悔改。

上封人李少良秘密将元载的丑恶行迹奏上朝廷,元载知道后,面奏代宗,将李少良等数人全都在公府打死。

于是道路行人以目示意,无人敢议论元载的劣迹。

代宗明察元载的所作所为,已经数年,但元载长期行恶不加悔改,众人愤怒奏报了朝廷。

定罪判状,元载伏罪。

元载的长子元伯和、次子元伯武、三子元季能及元载的妻子王氏都被赐死。

元载处在宰相职位多年,权倾四海,域外珍宝异物,都汇集在他的门内,资财不可胜数,因此元伯和、元仲武等人得以任意妄为。

奔向他门下的轻浮士人,唯恐奔走不及。

名妓美女奇异音乐,宫中没有的他有。

兄弟各自在家中蓄养妓妾;娼优表演的猥亵游戏,父子兄弟一同观看,一点不觉羞愧可耻。

到元载获罪,路人没有嗟叹惋惜的。

二、(2017·湖南师大附中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9分)

刘鸿训,字默承,长山人。

父一相,由进士历南京吏科给事中。

追论故相张居正事,执政忌之,出为陇右佥事。

终陕西副使。

万历四十一年,鸿训登第,由庶吉士授编修。

神、光二宗相继崩,颁诏朝鲜。

甫入境,辽阳陷。

朝鲜为造二洋舶,从海道还。

沿途收难民,舶重而坏。

跳浅沙,入小舟,飘泊三日夜,仅得达登州报命。

遭母丧,服阕,进右中允,转左谕德,父丧归。

天启六年冬,起少詹事,忤魏忠贤,斥为民。

庄烈帝即位,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遣行人召之。

三辞,不允。

崇祯元年四月还朝。

当是时,忠贤虽败,其党犹盛,言路新进者群起抨击之。

诸执政尝与忠贤共事,不敢显为别白。

鸿训至,毅然主持,斥杨维垣等,人情大快。

而御史袁弘勋本由维垣辈进,思合谋攻去鸿训,则党人可安也。

弘勋诋鸿训使朝鲜,满载貂参而归。

锦衣佥事张道濬亦讦攻鸿训,鸿训奏辩。

给事中颜继祖言:

“鸿训先朝削夺。

朝鲜一役,舟败,仅以身免。

至弘勋之借题倾人,道濬之出位乱政,非重剑未有已也。

”帝是之。

给事中邓英乃尽发弘勋赃私且言弘勋以千金贽维垣得御史帝怒落弘勋职候勘已而高捷上疏言鸿训斥击奸之维垣谬主焚毁《要典》帝责以妄言停其俸。

七月,以四川贼平,加鸿训太子太保,进文渊阁。

帝数召见廷臣。

鸿训应对独敏,谓民困由吏失职,请帝久任责成。

以尚书毕自严善治赋,王在晋善治兵,请帝加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