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大版1013《兽医公共卫生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48990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大版1013《兽医公共卫生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西大版1013《兽医公共卫生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西大版1013《兽医公共卫生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西大版1013《兽医公共卫生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西大版1013《兽医公共卫生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西大版1013《兽医公共卫生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西大版1013《兽医公共卫生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西大版1013《兽医公共卫生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西大版1013《兽医公共卫生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西大版1013《兽医公共卫生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西大版1013《兽医公共卫生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西大版1013《兽医公共卫生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西大版1013《兽医公共卫生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西大版1013《兽医公共卫生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西大版1013《兽医公共卫生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西大版1013《兽医公共卫生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西大版1013《兽医公共卫生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西大版1013《兽医公共卫生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西大版1013《兽医公共卫生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西大版1013《兽医公共卫生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大版1013《兽医公共卫生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

《西大版1013《兽医公共卫生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大版1013《兽医公共卫生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大版1013《兽医公共卫生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docx

西大版1013《兽医公共卫生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

1:

[单选题]在水生食物链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最高的是()  

A:

藻类

B:

鱼贝类

C:

食鱼的尿

D:

E:

浮游生物

参考答案:

C

2:

[单选题]最易引起接触性皮炎的污染物是()  

A:

多氯联苯胺

B:

染料、油漆、药物

C:

氯化汞

D:

辐射

E:

苯并比

参考答案:

B

3:

[单选题]下列属于动物性食品外源性生物性污染的是()  

A:

动物生前患人兽共患病

B:

动物生前感染微生物

C:

动物生前患固有疾病

D:

从业人员患病导致结合分支杆菌感染

E:

动物生前感染寄生虫

参考答案:

D

4:

[单选题]

动物性食品生物性污染指标不包括()

  

A:

菌落总数

B:

大肠菌群

C:

致病菌

D:

兽药残留

E:

细菌相

参考答案:

D

5:

[单选题]食物中毒的特点不包括()  

A:

有原因食品

B:

发病急

C:

病人具有相似的症状

D:

有传染性

E:

潜伏期较短

参考答案:

D

6:

[单选题]在环境污染的控制措施中,不属于预防农业污染的措施是()  

A:

合理使用农药

B:

治理工业“三废”

C:

加强污水灌溉农田的管理

D:

防制畜禽养殖污染

E:

合理使用化学肥料

参考答案:

B

7:

[单选题]对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最常用且经济的方法是()  

A:

焚烧

B:

掩埋

C:

化学消毒

D:

生物热消毒

E:

机械性清除

参考答案:

D

8:

[论述题]

名词解释题

1.兽医公共卫生学2.生态系统3.微生态平衡4.人兽共患病5.生物浓缩

6.疫源地7.动物防疫8.发病率9.周生性人兽共患病10.传染源  

参考答案:

1.兽医公共卫生学:

利用一切与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问题有关的理论知识、实践活动和物质资源,研究生态平衡、环境污染、人兽共患病、动物食品安全性、实验动物比较医学及现代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人类保健事业服务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2.生态系统:

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3.微生态平衡:

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在不同发育阶段形成的动态、生理性、相对均衡和稳定的组合状态。

4.人兽共患病:

指在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即人类和脊椎动物由同一种病原体引起的、在流行病学上相互关联的一类疾病。

5.生物浓缩:

指生物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环境汇总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

6.疫源地:

存在传染源,并在一定条件下病原体由传染源向周围传播可能波及的地区,即可能发生新的感染或新病例的范围。

7.动物防疫:

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将疫病排出于一个未受感染的畜禽群之外,或者将已发生的疫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加以扑灭。

8.发病率:

指一定时期内某动物群体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

9.周生性人兽共患病:

指病原体为完成生活史需要两种或多种脊椎动物宿主,但不需要无脊椎动物参与的人兽共患病。

10.传染源:

指某种病原体在其体内寄居、生长、繁殖和排出的动物机体,包括被病原体感染的人和动物。

9:

[论述题]

论述题

1.动物检疫的方法有哪些?

2.布氏杆菌病的检疫要点及检疫后处理?

  

参考答案:

1.动物检疫方法有哪些?

答:

(1)流行病学调查:

用兽医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动物群体中存在或出现的疫病现象进行实际调查,搞清疫病的特征和严重程度,疫病在畜间、时间、空间的分布规律,分析是什么病,可能的感染途径,传播途径,可能的病因。

(2)临诊检疫:

应用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方法对被检动物群体和个体实施疫病检查,其基本方法包括问诊、视诊、触诊、听诊和叩诊。

(3)病理学检查:

对尸体进行剖检和病理组织学观察寻找可能的特征性病变,帮助检疫工作人员作出正确判断。

(4)病原学检查:

一般通过采集病料、涂片镜检、病原分离鉴定和动物接种试验可对动物疫病病原作出判定。

(5)      免疫学检查:

包括血清学方法和变态反应。

2.布氏杆菌病的检疫要点及检疫后处理?

答: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牛、羊、猪最常发生,且可传染给人和其他家畜。

其特征是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

其主要检疫要点是:

(1)临诊检疫要点

猪布氏杆菌病除各器官出现或多或少的布鲁氏菌性结节外,母猪的主要病变见于流产后的子宫、胎膜和胎儿;公猪的制药病变为化脓性或坏死性睾丸炎;此外,病猪还常发生化脓性关节炎、滑液囊炎及腱鞘炎。

牛羊布氏杆菌病流产胎儿、子宫与胎膜出血、水肿与坏死,淋巴结、脾、肝感染性肉芽肿形成;睾丸、附睾与精索淤血、水肿与炎症。

(2)实验检疫方法

细菌学检查用流产胎儿胃内容物或阴道分泌物等涂片,干燥、固定后用孔雀绿与沙黄芽孢染色液染色,布氏杆菌呈淡红色小杆菌,其他细菌或细胞为绿色或蓝色。

生化特性检验

血清学检查采用试管凝集或平板凝集试验方法,大家畜被检血清凝集效价在1:

100以上为阳性,1:

50为可疑;小家畜血清凝集效价在1:

50为阳性,1:

25为可疑。

变态反应用于猪、羊的布氏杆菌病,注射部位明显水肿,凭肉眼观察出者未阳性反应;肿胀不明显为可疑;无反应或仅有一个小的硬结者为阴性反应。

(3)检疫后处理病畜和阳性畜全部扑杀;染场所、用具、物品严格进行消毒;养场、用具、运输工具等严格进行消毒,饲料、垫料等无害化处理;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内所有的易感动物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10:

[单选题]在下列污染物中,易发生生物浓缩的是()  

A:

重金属汞、镉、铅等

B:

氨基糖甙类药物

C:

亚硝基类化合物

D:

三聚氰胺

E:

瘦肉精

参考答案:

A

11:

[论述题]

简答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

2.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

3.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

4.影响人兽共患病流行的因素?

5.动物检疫的分类、范围?

  

参考答案:

1.生态系统的结构:

时空结构,数量关系结构,组成成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形成与结构。

2.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

物种改变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环境因子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盲目开荒,资源利用不合理,环境污染),信息系统改变引起生态平衡的破坏。

3.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

机构标志(一级、二级标志),功能标志(能量流动受阻,物质循环平衡失调)。

4.影响人兽共患病流行的因素:

自然因素(对传染源、传播媒介、易感宿主的影响),社会因素(影响传染源、传播媒介、易感者)

5.动物检疫的分类、范围:

分类:

内检和外检;范围:

进出境的人员和交通工具、行李、货物等;疫区和可疑地区的人员、动物、物资、食品、水源等;各种动物及其产品,及运输工具等。

12:

[单选题]动物性食品不得检出()  

A:

乳酸杆菌

B:

志贺氏菌

C:

嗜盐杆菌

D:

产碱杆菌

E:

克雷伯氏菌

参考答案:

B

13:

[单选题]不属于常见的致癌物质的是()  

A:

镭的核聚变物

B:

亚硝酸盐

C:

黄曲霉毒素

D:

有机磷农药

E:

石棉、双氯甲醚、煤焦油

参考答案:

D

1:

[单选题]

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是()

  

A:

沙门氏菌病

B:

猪链球菌病

C:

流行性出血热

D:

牛海绵状脑病

E:

高致病性禽流感

参考答案:

C

2:

[单选题]

下列微生物中,属于动物性食品主要监测的致病菌是()

  

A:

沙门氏菌

B:

炭疽芽孢杆菌

C:

结核分支杆菌

D:

鼻疽杆菌

E:

猪丹毒杆菌

参考答案:

A

3:

[论述题]

论述题

1.兽医公共卫生在重大应急事件中的作用?

2.试论述发生一、二类动物疫病的控制和扑灭措施?

  

参考答案:

1.兽医公共卫生在重大应急事件中的作用?

答:

(1)兽医公共卫生在生物恐怖袭击与食品水源安全的防护作用:

a食品和水源易受生物恐怖攻击的因素:

食品作为"武器”的动机与目的,获得食品的途径复杂多样,食品供应过程中的易受攻击性,食品有害物质的的掺假;b战略性生物恐怖与食品防护:

农业工程中生物恐怖,水源的生物恐怖,对食品有潜在危害的毒物,公共卫生反应;c食品/水源安全防护策略及应对措施:

建立健全预防应对体系,完善各类准备措施,建立健全相关的法规制度,建立健全相关信息流通渠道,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

(2)重大人兽共患病控制、抗震救灾、水患后的疫情控制中的作用:

a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b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机制: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进一步完善应急机制,动物卫生监督――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组件完成三级机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组织开展监测与评估,兽药行业监管――坚决淘汰不达标企业和产品,建立政府预警网络,利用动物疫病预警机制应对生物恐怖袭击。

2.试论述发生一、二类动物疫病的控制和扑灭措施?

答:

(1)发生一类动物疫病时,应当采取下列控制和扑灭措施:

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立即派人到现场,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调查疫源,及时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

疫区范围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对疫区实行封锁。

必要时,上级人民政府可以责成下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封锁、隔离、扑杀、销毁、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接种等强制性措施,迅速扑灭疫病。

在封锁期间,禁止染疫、疑似染疫和易感染的动物、动物产品流出疫区,禁止非疫区的易感染动物进入疫区,并根据扑灭动物疫病的需要对出入疫区的人员、运输工具及有关物品采取消毒和其他限制性措施。

(2)发生二类动物疫病时,应当采取下列控制和扑灭措施:

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隔离、扑杀、销毁、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接种、限制易感染的动物和动物产品及有关物品出入等控制、扑灭措施。

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撤销和疫区封锁的解除,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评估后,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

4:

[单选题]一般不具有致突变作用的物质是()  

A:

亚硝胺类

B:

甲醛

C:

D:

甲基汞

E:

参考答案:

D

5:

[单选题]引起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最主要的微生物为()  

A:

沙门氏菌属细菌

B:

变形杆菌

C:

李斯特氏菌

D:

黄曲霉

E:

葡萄球菌

参考答案:

A

6:

[单选题]

以动物为主(动物源性)的人兽共患病是()

  

A:

棘球蚴病、旋毛虫病、马脑炎

B:

戊型肝炎

C:

日本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

D:

猪带绦虫病

E:

结核病、炭疽

参考答案:

A

7:

[单选题]生态系统的中心问题不包括()  

A:

空间结构

B:

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效率

C:

生态系统的平衡和演替特点

D:

各种生物的数量关系

E:

物种结构

参考答案:

D

8:

[论述题]

简答题

1.生态系统的功能?

2.微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

3.国内动物检疫的范围是什么?

4.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内容?

5.人兽共患病流行的基本条件

  

参考答案:

1.生态系统的功能: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2.微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

外环境改变,机体正常生理结构的破坏,免疫抑制疗法,抗生素的使用,感染。

3.国内动物检疫的范围是什么:

国内动物检疫的范围包括动物和动物产品。

动物,是指家畜家禽和人工饲养、合法捕获的其他动物;动物产品,是指动物的肉、生皮、原毛、绒、脏器、脂、血液、精液、卵、胚胎、骨、蹄、头、角、筋以及可能传播动物疫病的奶、蛋等。

4.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内容:

拟定流行病学调查表,确定调查范围,座谈询问,查看现场,收集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查。

5.人兽共患病流行的基本条件:

传染源,传播媒介与途径、易感动物和人。

9:

[单选题]环境污染物甲基汞和汞的毒性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  

A:

B:

甲状腺

C:

呼吸系统

D:

生殖系统

E:

消化系统

参考答案:

A

10:

[单选题]下列属于生物性污染物的是()  

A:

黄曲霉及其毒素

B:

农药、工业“三废”

C:

兽药及饲料添加剂

D:

亚硝酸盐与硝酸盐

E:

三聚氰胺

参考答案:

A

11:

[单选题]常用于养殖场带畜禽消毒的药物是()  

A:

2%氢氧化钠

B:

5%苯扎溴胺

C:

0.3%过氧乙酸

D:

1%次氯酸钠

E:

1%次氯酸钠

参考答案:

C

12:

[单选题]按照病原体生活史分,属于直接人兽共患病的是()  

A:

结核病、炭疽、布鲁氏菌病、钩端螺旋体病、弓形虫病、旋毛虫病

B:

乙型脑炎、森林脑炎、登革热

C:

棘球蚴病、棘球绦虫病、猪(牛)带绦虫病、猪(牛)囊尾蚴病等

D:

肝片吸虫病、钩虫病

E:

并殖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

参考答案:

A

13:

[论述题]

名词解释题

1.兽医公共卫生学2.生态平衡3.微生态系统4.患病率5.直接性人兽共患病

6.自然疫源性疾病7.动物检疫8.自然疫源地9.死亡率10.消毒

  

参考答案:

1.兽医公共卫生学:

利用一切与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问题有关的理论知识、实践活动和物质资源,研究生态平衡、环境污染、人兽共患病、动物食品安全性、实验动物比较医学及现代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人类保健事业服务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2.生态平衡:

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各种群之间,通过能流、物流、信息流的传递,达到了相互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3.微生态系统:

指在一定结构的空间内,正常微生物群以其宿主(人类、动物、植物)组织和细胞及其代谢产物为环境,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能独立进行物质、能量、信息(即基因)相互交流的统一的生物系统。

4.患病率:

指一定时间内动物群中存在某病的病例数与同期群体的平均数之比。

5.直接性人兽共患病:

指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而传播的人兽共患病。

6.自然疫源性疾病:

有些疾病的病原体、传播媒介和宿主动物在自己的世代交替中无限期地存在于自然界,组成独特的生态系统,这种系统自然维持平衡状态,不依赖人的参与,但对该病原体易感的人和家畜闯入此系统时会感染发病。

7.动物检疫:

指由国家法定的检疫、检验监督机构和人员,采用法定的检疫方法,依照法定的检疫项目、检疫对象和检验标准,对动物、动物产品进行检查、定性和处理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

8.自然疫源地:

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体及传播媒介和宿主动物组成的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域。

9.死亡率:

指某个动物群体因某病死亡动物数占该群动物群体总数的百分比。

10.消毒:

是对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特别市病原微生物进行杀灭会清除以达到无害化要求的总称。

1:

[判断题]人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病动物,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传播。

在我国布鲁菌病最多的地区常常是羊布鲁菌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患者有明显的职业特征,如饲养员、兽医、动物性食品加工人员等。

(  )  

参考答案:

正确

2:

[判断题]

对人可患猪带绦虫病和猪囊尾蚴病,也可患牛带绦虫病和牛囊尾蚴病。

()

  

参考答案:

正确

3:

[论述题]

简答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

 2.生态系统的功能?

 3.结核病的宰前、宰后检验要点及卫生处理措施?

 4.简述动物性食品外源性生物性污染的途径?

 5.简述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征

  

参考答案:

1.答: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数量的比例关系、空间位置的配置关系以及相互联系的内容和形式。

(1)时空结构

(2)数量关系结构(3)组成成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形成与结构结构功能统一律:

生态系统的结构决定了它的性状和功能,一定的结构是一定性状和功能的内在基础,而一定性状和功能是一定结构的外在表现。

2.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种。

3.宰前检验:

临床表现;血清学检验:

皮试。

宰后检验:

组织器官病理变化.卫生处理措施:

全身性结核一律化制销毁;局部性结核,病变部分销毁,其余部分高温处理。

 4.通过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生产加工过程的污染、运输过程的污染、保藏过程的污染、病媒害虫的污染。

5.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定义;特征:

(1)中毒的局限性;

(2)中毒的条件性;(3)发病的集中性;(4)症状的特殊性;(5)不具有传染性。

 

 

4:

[判断题]未取得动物诊疗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动物诊疗活动。

()  

参考答案:

正确

5:

[论述题]

名称解释:

1.人兽共患病

2.动物防疫

3.消毒

4.动物检疫

5.兽医公共卫生学

6.生态系统

7.生态平衡

8.微生态系统

9.微生态平衡

10.环境污染源

  

参考答案:

1.人兽共患病:

指在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即人类和脊椎动物由同一种病原体引起的、在流行病学上相互关联的一类疾病。

2.动物防疫:

是指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

3.消毒:

是对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特别是病原微生物进行杀灭或清除以达到无害化要求的总称。

达到无菌程度的消毒又称灭菌;对活组织表面的消毒又称抗菌;防止食品等无生命有机物腐败的消毒又称防腐。

4.动物检疫:

是指为了防止动物疫病传播,促进养殖业发展,保护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由国家法定的机构、法定的人员,依照法定程序,对动物、动物产品的法定检疫对象进行认定和处理行政许可行为。

5.兽医公共卫生学:

是利用一切与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问题有关的理论知识、实践活动和物质资源,研究人类健康与生态平衡、环境污染、人兽共患病、动物性食品安全性、比较医学和现代生物技术等与让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增进人类健康服务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6.生态系统:

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彼此关联、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

7.生态平衡:

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经的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各群之间,通过能流、物流、信息流的传递,达到相互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这种动态平衡称为生态平衡。

8.微生态系统:

是指在一定结构的空间内,正常微生物群以其宿主(人类、动物、植物)组织和细胞及其代谢产物为环境,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能独立进行物质、能量及信息(即基因)相互交流的统一的生物系统。

9.微生态平衡:

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在不同发育阶段形成的动态、生群各级生态组织结构与宿主体内及体表的相应的生态空间结构正常的相互作用的生理性统一体。

微生态系统处于永恒的运动和演变中,在运动的某个阶段存在着相对的均衡和稳定。

微生态系统内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机制维持相对平衡。

而正是人(动物)有了微生态平衡,才能有机体的健康。

10.环境污染源:

是指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的发生源,包括向环境产生或排放的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的有害物质的设备、装置、场所等。

 

6:

[判断题]

禽流感以鸡、火鸡最为易感,鸭、鹅和其他水禽的易感性较低,鸽的自然发病不常见。

目前,大部分禽流感的爆发都与H5和H7亚型有关。

()

  

参考答案:

正确

7:

[判断题]药物饲料添加剂的管理,依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

()  

参考答案:

正确

8:

[论述题]

论述题:

1.人兽共患病的分类及主要代表?

2.人兽共患病的特征及危害?

  

参考答案:

1.人兽共患病的分类及主要代表?

   答:

(1)按病原体的种类分类:

病毒病:

接触性传染的病毒病、虫媒性传染的病毒病、朊病毒病等;细菌病:

革兰氏阴性细菌病、革兰氏阳性细菌病、放线菌目细菌病、螺旋体病等

衣原体病:

如鹦鹉热;立克次体病:

如Q热;螺旋体病:

如钩端螺旋体病、莱姆病;真菌病:

如念珠菌病、皮肤真菌病、曲霉菌病等;寄生虫病:

如原虫病(弓形虫病)、蠕虫病(包括吸虫病、绦虫病、线虫病)等。

        

(2)按病原体储存宿主的性质分类:

以动物为主的(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

病原体的储存宿主主要是动物,通常在动物之间传播,偶尔感染人类。

人感染后往往成为病原体传播的生物学终端,失去继续传播的机会。

如棘球蚴病、旋毛虫病、马脑炎等。

                                 以人为主的(人源性)人兽共患病:

病原体的储存宿主是人,通常在人间传播,偶尔感染动物。

动物感染后往往成为病原体传播的生物学终端,失去继续传播的机会。

如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结核病等。

                              人兽并重的(互源性)人兽共患病:

人和动物都是其病原体的储存宿主。

在自然条件下,病原体可以在人间、动物间及人与动物间相互传染,人和动物互为传染源。

如炭疽、日本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

                             真性人兽共患病:

类疾病必须以动物和人分别作为病原体的中间宿主或终末宿主,缺一不可,又称真性周生性人兽共患病。

如猪带绦虫病及猪囊尾蚴病,牛带绦虫病及牛囊尾蚴病等。

  (3)按病原体的生活史分类

   直接人兽共患病:

指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通过媒介物或媒介昆虫机械性传递)而传播的人兽共患病。

其病原体本身在传播过程中没有增殖,也没有经过必要的发育阶段。

主要感染途径是皮肤、粘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

这类人兽共患病主要包括全部细菌病,大部分病毒病,部分原虫病,少部分线虫病等。

如狂犬病、炭疽、结核病、布鲁菌病、钧端螺旋体病、弓形虫病、旋毛虫病等。

         周生性(循环性)人兽共患病:

指病原体为完成其生活史需要有两种或多种脊椎动物宿主,但不需要无脊椎动物参与的人兽共患病。

其中又分为真性和非真性两种,前者病原体的生活史必须有人类的参与才能完成,如猪带绦虫病(人)和牛带绦虫病(人)及其囊尾蚴病(猪、牛、人);后者病原体的生活史不一定有人类的参与也能完成,人类的参与有一定的偶然性,如棘球绦虫病(犬、狼等)及其棘球蚴病(羊、牛、骆驼等为主,人偶尔感染)。

        媒介性(中介性)人兽共患病:

指病原体的生活史必须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共同参与才能完成的人兽共患病。

无脊推动物作为传播媒介,病原体在其体内完成必要的发育阶段或增殖到一定的数量,才能传播给另一易感脊椎动物,病原体在其体内继续发育,完成其整个发育过程。

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森林脑炎、登革热、并殖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利什曼原虫病等。

      腐生性(腐物性)人兽共患病:

指病原体的生活史需要至少有一种脊椎动物宿主和一种非动物性滋生物或基质(有机腐物、土壤、植物等)才能完成感染的人兽共患病。

病原体在非动物基质上繁殖或进行一定阶段的发育,然后才能传染给脊椎动物宿生。

如肝片吸虫病、钩虫病等。

2.人兽共患病的特征及危害

(1)人兽共患病的特征:

        动物是主要传染源:

目前,已知的人兽共患病有200余种(我国已发现100余种),在公共卫生方面有重要意义的约有90种。

据估计动物疫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