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3949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0页
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0页
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doc_第8页
第8页 / 共70页
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doc_第9页
第9页 / 共70页
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70页
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70页
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70页
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70页
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70页
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70页
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70页
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70页
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70页
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70页
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doc

《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doc(7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doc

..

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

原理

(一)

一、城市与城市发展

1、城市归根到底是剩余物资的交换和争夺而产生的,也是社会分工和产业分工的产物。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

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2、农民和农村:

直接投资、廉价劳动力、廉价土地三种方式。

3、2006年农业税退出历史舞台。

4、我国城乡差异的基本现状:

1)二元结构;2)收入差距拉大1/6-1/7;3)优势发展资源向城市单向流动;4)城乡公共产品的供给严重失衡。

5、五个统筹:

城乡、区域、经济和社会、人与自然、国发展与对外开放。

6、城市人类最早历史公元前3000年左右。

7、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的城市(以科技为主体,以高技术为生活生产支撑,文化趋于多元)

8、城市空间环境的演进规律:

1)单中心到多中心,2)平面到立体,3)从生产性空间到生活性空间,4)从分离的物质空间到连续的多样空间。

9、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因素:

自然、社会文化、经济与技术、政策制度因素。

10、城镇化的基本阶段:

1)集聚城镇化;2)郊区化,3)逆城市化,4)再城镇化,

11、城镇化方针:

“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12、1957,戈特曼,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

13、我国市治的特点,广域性,是城区型和地域型相结合的行政区划模式。

14、中国城镇化的典型模式:

计划经济时代的国营企业;2)商品短缺时代的乡镇企业,3)市场经济早期的分散家庭工业,4)以外资及混和型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

15、中国城镇化的现状:

1)从大起大落到持续发展;2)由西向东,东快于西,3)区域中心城市形成以及都市带,4)部分城市进向国际化。

16、我国城镇化的新的发展趋势:

1)东快于西,西部加速,2)以大城市为主体的多元化道路;3)城市群、都市圈等将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单元,4)沿海,居住分化,郊区化趋势。

二、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

(了解欧洲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的城市典型格局)

1、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建筑典籍。

2、中世纪以城堡和教堂为中心。

3、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风格广场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以及一些世俗建筑。

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圣彼德大教堂。

4、君主专制时期放射状轴线艺术、宏伟状观的宫以工殿花园。

5、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

莫尔,乌托邦,傅里叶,法朗吉。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法律实践——英国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法案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行政实践——巴黎改建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技术基础——城市美化(西弟)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实践基础——公司城建设。

(熟悉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理论)

6、霍华德,田园城市,城市人口限制在3万人,城区用地只占1/6,若干田园城市围绕一个中心城市58000人(中心城)1898年。

第一座是由恩温,帕克设计的,莱彻沃斯位于伦敦东北56公里。

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四周是永久农业地带。

土地归公众的有。

7、柯布希埃,1922年“明天城市,300万人,24栋60层住40万人。

然后60万人住多层,最外围200万人住花园住宅。

“1931年”光辉城市“方案,是其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

最后形成了理性功能的城市规划思想,集中体现在他主持写的《雅典宪章》中。

8、玛塔,西班牙,线形城市,500米宽,要多长有多长;戈,,的工业城市,最早提出功能分区思想。

西帝(城市设计之父),1889年《城市建设艺术》,生物学家格迪斯的学说,通过对城市进行生态学的研究,《进化中的城市》:

最后得出调查——分析——规划。

(熟悉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

9、城市化理论,农业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第一前提,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城市兴起的第二前提,而现代城市化发展的最基本动力是工业化。

城市化三阶段,30%以下第一阶段,,中期阶段快速发展30——70%,70%以上城市化稳定阶段。

1)城市化的区域理论认为,城市是区域的核心。

有极化与扩散效应。

2)城市发展的经济学理论认为,在诸多因素中,城市的经济活动是其中最重要和最为显在的因素之一。

经济基础理论认为城市的基础产业是城市经济力量的主体,它是关键。

3)城市化展的社会学理论认为,经济发展不一定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而社会发展一方面会影响到经济发展的可能与潜力,同时更加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实际生活状况。

人类生态学认为,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人类的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

是进一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城市发展的交通通讯理论认为,在发展同时,由于城市中各类物质设施和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而得到发展。

城市是一个由人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系统,而交通及通讯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媒介。

很显然,城市在发展时,通常显示出其通讯率或信息交换率也得到提高,反之亦然。

5)城市发展模式的理论探讨。

两种主要趋势,即分散发展与集中发展。

    分散发展理论,包括卫星城理论(恩温提出)、新城理论、有机疏散理论和广亩城理论。

    有机疏散理论,沙里宁,1942年,保护性绿化地隔离开来,,,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集中,对这些集中点进行有机的分散,这两种组织方式。

    广亩城理论,1932《消失中的城市》,在随后的《宽阔的田地》一书中正式提出设想。

    集中发展理论,卡利诺经过研究,城市人口少于330万时,聚集经济超过不经济,当超过330万时,则聚集不经济超过经济性。

是针对制造业和一般情况下的。

很显然,服务业更需要有城市人口支持。

  世界城市的七个指标:

金融中心、跨国总部、国际性机构集中、商业部门高度成长、主要的制造业中心、世界交通的重要杻纽。

城市人口规模达到一定标准。

6)城市体系理论,较好地综合了城市分散发展和集中发展的基本取向。

  城市体系研究起源于格迪斯,后经芒福德等人的不断努力,确立了区域城市关系是……

  贝利等人结合经济、区域和中心地理论,形成了城市体系理论。

城镇体系分析包含三部分容:

特定区域城市职能、城市规模上的相互关系,以及空间上分布的相互关系。

10、城市空间组织理论:

区位理论是城市组成要素空间布局的基础,农业区位理论是区位理论的基础。

工业区位理论越来越具有综合性,运输费用是关键。

11、(从功能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雅典宪章》:

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能。

12|《雅典宪章》,规划工作者主要三项工作:

  1)将工作、居住、游憩三大功能的不同地区,平面布局,并建立交通网。

2)设立各种规划,使各区按照它们的需要和有纪律的发展。

3)建立工作、居住、游憩之间的关系,以最优、最经济方式完成。

13、(土地使用空间组织理论):

从土地使用形态角度同心圆、扇形、多核心(哈里期、多曼)

14、(从经济合理性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认为区位决定土地租金,由市中心向外商业、办公楼、工业、居住、农业(从中心向外依次)

  决定土地租金的要素有:

与CBD的距离;顾客到此的可达性、竞争者的数量和他们的位置、降低其他成本的外部效果。

从规划角度,经济合理性不是规划唯一依据,其最根本是原则是社会合理性,据于公正、公平等公共利益的基础之上的。

15、(从城市道路交通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玛塔的工业城,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光辉城市,佩里1929年被汽车逼出了“邻里单位”的观点。

80年代后,美国又针对城市蔓延和私人小汽车交通的极度依赖,“新都市主义”出现,鼓励公共交通,并提出了TOD模式。

16、(从空间形态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西谪的《城市建筑艺术》,罗西从新理性主义思想体系出发,提出空间组织与历史积淀等,而克里尔兄弟更明确地提出了城市空间组织必须建立在以建筑物限定的街道和广场上。

科林.罗何柯伊特,,《拼帖城市》,

17、(从城市生活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马丘比丘宪章:

人与人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根据。

佩里认为,……

邻里的六个原则:

尺度、边界、开放空间、机构用地、地产商业、部道路系统。

CIAM“十次小组”认为,城市空间组织必须坚持以人为核心的人际结合思想,必须以人的行动方式为基础……

凯文.林奇对城市意象的研究:

路径、边缘、区域、节点、和地标。

雅布期运用社会使用方法,1961年〈〈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18、城市规划方法论:

1)综合规划方法论;其理论基础是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的。

2)分离渐近方法论;其基础是理性主义和实用主义相结合。

3)混合审视方法论,是在前两个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发展而来。

(基本决策和项目决策,其基本决策的任务在于确定规划的方向,项目决策则是执行具体的任务);

4)连续性城市规划方法论,在于对总体规划所提出的终极状态的批判而提出的。

5)倡导性规划方法论。

公众参与建立在1962<<规划的选择理论>>,达维多夫

19、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1933年《雅典宪章》,依据理性主义的思想方法,物质空间决定论,功能分区,

20、1977《马丘。

》,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人的交往。

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

(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

21、我国城市4000多年前,西周记载规划事件。

洛邑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建设起来的……

  〈〈管子,,,,〉〉强调城市选址“……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在形制上:

“……不必中准绳”。

战国时期形成大小套城,即城市居民居住在“郭”的大城。

22、1)汉时期,“相法天地”的理念,即强调方位,

2)西汉武帝时代,“废黜百家、独尊儒术”讲礼制,但长安遗址考古发现,其当时并未完全〈〈考工记〉〉的形制,到了王莽时代的洛邑城,,〈〈周礼〉〉得以充分体现。

3)三国时期,操的邺城,有了功能分区,对后隋唐长安的规划产生了影响。

三国时期,权迁都建业,以长江天险为界,只是重要建筑对称布置,“形胜”是“金陵”城规划主导思想,是对《周礼》城市形制理念的发展,突出了自然结合的思想

4)宋东京,冲破了《周礼》的礼制束缚。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千年的里坊制度被废除,到北宋中叶,城中已建立较为完善的街巷制。

23、元大都,“三套方城”城、皇城和宫城;“左祖右市”“前朝后市”有人认为还受了阴阳五行的影响。

  (了解中国近代城市发展背景与主要规划实践)

24、近代中国,商业资本主义先于工业资本主义。

  (熟悉我国现代工业城市规划思想和发展历程)

25、一五时期,156重点项目,694建设单位。

1961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三线建设。

1978年,控大城市规模,多搞小城镇。

1980年10月,全国规划工作会议,第一次提要立规划法。

1980,中期开始,、等,控制性详细规划。

进入90年代,2000年,城市化率36.22%。

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和实践

26、经济全球化下,导致城市体系结构重组:

1)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形成了一系列全球城市产业,全球性的中心城市,对全球和地区的经济起主导作用2)制造业资本的跨国投资促进发展中国家城市加速发展,3)在发达国家转型、升级,出现一系列高科技创新中心,而其传统工业城市普遍衰退。

27、全球性中心城市:

1)公司总部,2)金融中心,3)高度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4)生产性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5)城市是信息、交通、通讯纽,为经济中心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

28、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一些发达国家工业城市经历了衰败的过程,因此重组:

1)重塑中央商务区,2)更新和滨水地区开发,3)公共空间的完善和文化设施建设。

29、1996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首先使用了“知识经济”这一概念。

其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

其特征包括1)以信息技术和网络建设为核心,2)以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为动力;3)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4)以强大的科学研究为后盾。

30、高新技术园区分为四类,1)高科技企业集聚区,2)科技城,即科学研究中心,

                  3)高技术园区,作为政府经济发展策略,吸引高科技企业

                  4)建立完整的科技都会,做为区域产业发展的一种计划。

  新产业、非标准化和定制产品为主的制造业、生产过程连续的产业,更需要企业集群。

兰德认为,对于创新城市而言,需要建立的是一种创新的氛围,这是创新城市建设的关键。

31、全球城市的居民:

掌握了先进技术和服务技能的全球化进程的参与者和被排斥在全球化进程之外的人群。

不同群体对城市的主要关注点不一样。

32、“场所营造”成为完善社会协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重要工作,其量容转变为城市设计的核心,而以“市民社会”和“城市治理”为核心的制度建设则成为其基本的保障。

市民社会,西方社会思想中强调的是在市场经济力量和国家强权力量之外形成的。

  城市治理,是如何发挥市场经济力量、国家强权力量和市民社会三者力量的作用。

33、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模式。

“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34、1992年《全球21世纪议程》目标八个方面,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成为共同行动纲领。

35、针对快速扩和蔓延,美国提出了精明增长的发展模式,欧洲出现了“都市村庄”,美州,出现了传统欧洲小城市空间布局模式“新都市主义”,即一处相对较密集,限制小汽车使用,和鼓励步行交通,具有积极城市生活和地区场所感的城市发展模式。

36、1999年,认为21世纪的到来,为我们提供了三个转变的机会:

技术革命带来了新形式的信息技术和交换信息的新手段;不断增工的生态危机使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广泛的社会转型使人们有更高的生活预期,并更加注重在职业和个人生活中对生活方式的选择。

37、对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建议:

1)循环使用土地和建筑,2)改善城市环境,鼓励紧凑城市,3)优化地区管理,4)旧区复兴是城市持续发展的关键容。

5)国家政策应鼓励创新,6)高密度,7)加强城市设计。

三:

熟悉掌握城乡规划体系

1、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公共政策的属性;

2、现代城市规划主要特征:

政策性、性、实践性、综合性

3、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成:

1)法律规划体系:

主干法、从属法、专项法、相关法。

2)行政体系:

纵向和横向

3)城市规划工作体系:

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

4、城市规划的作用:

1)实现宏观经济条件调控的手段;(对土地资源配置进行控制和对开发权的控制)

            2)保障社会公共利益,3)协调社会利益,维护公平。

4)改善人居环境

5、规划师的角色与定位

1)政府部门:

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的职责;

  2)编制部门:

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不是决策者。

  3)研究咨询部门:

不同利主体的代言人,专业技术和专家。

  4)私人部门的规划师:

特定利益团体代言人,桥梁作用。

6、我国城市规划法规划体系:

法律;法规;规章;规性文件;标准规。

7、城乡规划行政体系:

纵向与横向。

8、城乡规划工作体系:

编制体系、实施体系

9、制定城乡规划的五大原则:

1)依法编制规划;2)依科学发展观等精神,全面可持续发展;3)就应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用地、集约发展、先规划后建设,4)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需求,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5)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

10、制定城乡规划的程序:

1)草案公告30日,2)总规的前期研究,草案30日,3)控规、修规的“必要性”论证。

11、城乡规划制定的基本程序(略)

四:

掌握城镇体系规划

1、城镇体系的概念,包括以下四层含义:

1)有一定相对完整的围;2)核心是有中心城市;3)一定数量的城市;4)相互关系,构成有机整体。

2、区域城镇体系演变的基本规律:

低水平均衡阶段(前工业化社会,农业社会);极核发展阶段(聚集为特征的高水平不均衡阶段)(工业化阶段);扩散阶段至高水平均衡阶(工业化后期至后工业化阶段,信息社会,城市连绵区、城市群、城市带、城市综合体)

3、城镇体系规划是根据地域分工的原则,根据工业、农业、运输业及交通运输,文化科技事业等发展的需要,在分析各城镇历史沿革、现状条件的基础上,明确各城镇在区域城镇体系中的地位和分工协作关系,确定其城镇性质、类型、级别和发展方向,使区域各城镇形成一个既明确分工,又有机联系的大、中、小相结合协调发展的有机结构。

4、城镇体系规划的作用:

具有区域性、宏观性、总体性的作用。

1)指导总规,上下衔接;2)布局重大基础设施;3)资源保护和利用统筹;4)促进城市之间有序竞争与合作。

5、城镇体系规划的四项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2)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战略相互促进的原则;3)区域空间整体协调发展;4)可持续发展。

原理(三)

6、了解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容(7方面)

  1)提出统筹发展战略;2)提出保护、空间管制措施;3)预测人口,4)确定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布局,5)重点镇的发展定位、发展方向、规模,6)根据建设需要、资源管理的面要划定规划区,7)实施措施与建议。

7、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容:

  1)提出必须控制的区域,2)重大基础设施;3)相邻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布局。

五:

掌握城市总体规划

1、掌握城市总规的作用:

  指导与调控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手段,具有公共政策属性,指导编制规划、建设,全面性和综合性。

2、掌握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

9项任务

  1)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情况及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性质,规模。

  2)综合确定水、土地、能源与各类资源的使用标准和控制指标,节约集约用资源,。

  3)划定禁建、限建、适建区,统筹安排城乡各类建设用地。

  4)合理统筹城乡基础和公共设施,完善城市功能。

  5)公交优先,提升城市综合交通服务水平。

  6)建立城市综合防灾体系,确保城市安全。

  7)保护城市生态环境,营造城市特色。

  8)保护历史资源,延续城市文脉。

9)合理确定分阶段发展方向,目标、重点和时序。

3、编制城乡总体规划的坚持原则:

五项基本原则

  1)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2)积极稳妥推进城市化;3)加快建设节约型城市;4)为人民生活提供方便;5)统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4、总规纲要任务:

研究总体规划中的重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论证。

作为总规审批的依据。

5、掌握总规纲要的容:

12项

6、掌握纲要成果包括:

文字说明,图纸和专题报告(注意,没有文本)

7、总规的编制程序:

1)现状调研,2)基础研究与方案构思,3)总规纲要编制,4)成果编制与报批。

8、掌握总规的基本编制工作方法

  1)城市规划的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空间模型分析

  定性分析用于复杂问题的叛断;(因果分析法,比较法:

难以定量分析又必须量化……

  定量分析:

频数、频率、集中数量分析、离散程度分析、一元、多元回归分析、线性规划模型、系统评价法、模糊评价法、层次分析法。

  2)空间模型分析:

实体模型和概念模型

实体模型:

总平图、剖面图、立面图(用于管理);透视图、鸟瞰图(用于表达)

概念模型:

几何图形法,常用于结构分析,交通分析,环境分析等

等值线法,常用于单一因素的空间变化分析,如地形、交通可达性、大气污染和噪声分析等。

方格网法,常用于环境、人口的空间分布等分析。

此法可以多层叠加。

图表法,玫瑰图、直方图、折线图、饼图等,,常用于综合评价。

  3)规划编制要求:

规化、针对性、科学性、综合性。

9、掌握总体规划现状调查容:

12项。

其中

  1)对物质空间现状的掌握;对各种文字、数据的收集整理;对市民意愿的了解掌握。

  2)自然环境调查:

自然地理环境,气象因素,生态因素。

10、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

  1)现场踏勘或观察调查;2)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3)访谈座谈法,4)文献资料运用

11、城市赖以生存的三大资源:

土地、水、矿产。

12、土地资源的三大功能,1)承载功能;2)生产功能;3)生态功能。

13、城市土地的特殊性:

1)区位的极端重要性,2)开发经营的集约性。

              3)使用方式的固定性,4)不同用地功能的整体性。

14、水资源;1)是城市生存的基础,2)制约工业项目的发展,3)丰富的水资源是城市特色和标志,4)必做,应做的工作。

15、矿产资源:

1)可促成新城市产生,2)决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3)决定空间形态,地域结构,4)矿业城市必须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

16、影响空间发展方向的因素:

1)自然条件,2)人工环境,3)现状形态结构,4)规划及政策因素,5)其它因素。

17、城市发展目标:

1)经济、2)社会,3)城市建设,4)环境保护。

(注,没有文化)

18、城市职能,着眼于其基本活动部分。

基本职能起决定作用的职能。

19、城市性质:

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围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担负的主要职能,由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决定,由该因素组成的基本部门主要职能所体现。

20、城市性质是城市发展和布局的重要依据。

21、城市性质毕竟要取决于它的历史、自然、区域这些较稳定的因素。

22、城镇体系规划是确定城市性质的主要依据。

五年计划也有重要作用。

23、确定城市性质避免两种倾向,:

一是将“共性”做为性质,二是一一列出,没有重点,结果失去了指导规划与建设的意义。

24、确定城市性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为主。

从三方面入手:

一是主导行业在全国或地区的地位和作用,二是主要部门经济结构的主次,数量比重,三是分析用地结构的主次,用地比重。

25、城市人口:

将城市建成区围的实际人口视作城市人口,即建设用地围中居住的户籍非农业、户籍农业和暂住一年以上的人口总和。

  城市规模,是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规模对城市用地及形态有重要影响。

26、人口统计口径,现状城市人口对应现状建成区,规划城市人口对应规划建成区。

28、劳动人口和非劳动人口;劳动人口又分为基本人口和服务人口。

  

    基本人口,不是由城市规模所决定的,反而对城市规模起决定做用。

(工业交通运输

    服务人口,它的多少是随城市规模而变动的。

(为当地服务的企业、行政机关、文化

   非劳动人口(被扶养人口),未成年的,没有劳动能力的以及没有参加劳动的人员。

29、城市人口预测方法:

综合平衡法,适用于基本人口难以确定的城市;用自然和机械增长率……推算。

时间序列法,需要较长时间序列的统计数据,适用于相对封闭、历史长、影响发因…

相关分析法,又称间接推算法,适用于影响因素个数及作用大小较为确定的城市,如工矿城市、海港城市;

区位法,适用于城镇体系发育比较完善、等级系列比较完整、接近克氏理论模式的;

职工带眷系数法,适用于新建的工矿小城镇。

30、城市人口校核方法:

环境容量法,比例分配法,类比法。

31、城市用地标准,分为四个等级。

65.1-75,75.1-90,90.1-105,105.1-120,边缘地区150平方。

32、城市环境容量:

城市人口容量、自然环境容量、城市用地环境、城市工业环境、交通环境、建筑环境

33、城市人口容量三个特性:

一是有限性,二是可变性,三是稳定性。

指在特定时间,城市相对持续容纳具有一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34、城市环境容量的制约条件:

自然条件、现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历史文化条件(没有社会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