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建筑初探.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9532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8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古建筑初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西古建筑初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西古建筑初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西古建筑初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西古建筑初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山西古建筑初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山西古建筑初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山西古建筑初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山西古建筑初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古建筑初探.docx

《山西古建筑初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古建筑初探.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古建筑初探.docx

山西古建筑初探

山西大学附中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研究性学习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名称:

山西古代建筑艺术初探

所在班级:

高271班

课题组长:

杜子玉

课题成员:

杜子玉戴悦洋尹晓磊尹韬胜冀婧郭子轩

✧摘要………………………………………………………3

✧研究背景……………………………………3

✧目的和意义……………………………………3

✧研究方法…………………………………………………4

✧任务分工……………………………………………………4

✧活动时间安排………………………………………………5

✧研究过程……………………………………………………6

✧总结报告……………………………………7

✧体验与反思…………………………………………………14

✧参考文献………………………………………………………15

✧致谢……………………………………………………………15

✧附录<研究过程中的附属资料>

1、摘要:

中国早期古建筑主要集中在山西省,我省大量的遗构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我们本着对山西家乡的热爱和古建筑的浓厚兴趣,挤出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到省博物院进行模型考察,以及就近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实地探访,边学习边入门边总结,对山西古代建筑有了一些框架式的粗略的了解,写就此学习研究报告。

2、研究背景:

山西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人说「二十年改革看深圳,百年历史看上海,千年王朝看北京,三千年古都看西安,五千年文明看山西」。

要探寻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缩影和轨迹,山西地区是最具典型意义的标本

3、研究目的和意义:

建筑是历史的传承,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文化的载体,建筑需要有序地传承,所以研究古代建筑的目的和意义为:

(1)认识历史;

(2)提高审美;

(3)传承文化;

(4)促进文物保护。

4.研究方法

知行结合是学习研究古代建筑的最重要方法

(1)本课题有些大,我们研究其实是入门的学习,需要阅读大量的资料,才能对山西古建筑有一个基本的框架式的认知,才能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我们认为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大量阅读,多看模型,少量实地考查。

(2)研究定位为入门学习,着重面上的东西,不做点上的深入剖析。

(3)案头工作要做足。

主要是上网搜集资料,认真阅读,在浩繁的资料中了解山西的底蕴和文化,甄选出山西古建筑珍贵遗存和价值所在,找到清晰的学习研究脉络,能列出提纲,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参观探访。

(4)去山西省博物院,几次三番参观土木华章部分,认真聆听讲解,感悟建筑中的文化和科学。

(5)能就近实地考查的,尽量去参观探访,增加更多的感性认识。

(6)请教老师和长辈,以及一些专家学者,了解更多常识性的东西。

5.任务分工

制订计划:

杜子玉

制订学习研究提纲:

杜子玉戴悦洋尹晓磊尹韬胜冀婧郭子轩

参阅收集文献资料:

杜子玉戴悦洋尹晓磊尹韬胜冀婧郭子轩

博物院参观:

杜子玉戴悦洋尹晓磊尹韬胜冀婧郭子轩

晋祠:

杜子玉

图片资料收集:

杜子玉

总结分析:

杜子玉

6.活动时间安排

(1)2014年7月3日――7月5日制订计划、学习研究提纲;

(2)2014年7月5日――-7月25日参阅、收集大量文字、图片资料(由薄变厚);

(3)2014年7月26日――7月31日整理相关资料(由厚变薄);

(4)2014年8月1日――2014年8月26日实地参观(暑期只在太原参观、以前组员们去过的地方的拍摄的图片资料可以直接使用);

博物院、晋祠参观

(5)2014年8月27日-2014年8月29日撰写学习研究报告。

7.研究过程

(1)收集相关资料

我们充分利用网络和省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阅读了大量山西古代建筑的资料。

如:

《地上博物馆――山西建筑》(作者王其钧、上海画报出版社)、《土木华文——山西古代建筑巡礼》(作者郑庆春、山西人民出版社)

《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作者梁思成、林徽因 网络资料)。

庆幸网络时代带给我们的极大的便捷条件,我们甚至读到了省委宣传部部长胡苏平的讲话稿,了解了山西丰富的人文历史,激发了我们对家乡的热爱,也坚定了我们学习研究山西古代建筑的信心。

(2)学习研究方向的确定

我们阅读了大量的资料,但是感觉如果我们某一个局部进行深入研究还是有困难,那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去文物保护单位申请才能进入到文物内部进行参观详解,所以我们决定先把山西古建筑的大致框架和脉络搞清楚,做一个入门的探访,说不定会成为我们将来高考专业的一种兴趣引导呢。

(3)基本格局形成。

资料阅读收集了很多,要从纷繁复杂的大量资料里找到一根线索,以青年的初入门的视角整理、内化、加以实物(模型)、实地的感官认识,对我们来说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需要有时间、空间的概念,将山西从北到南的文物古迹理一遍,再从古到今按朝代顺序过一遍。

脑子里形成了一个大时空的基本格局。

(4)实地分工考察。

这对我们来说是比较有难度的,主要是我们要走遍这么多建筑不太能集中起来,所以我们走了一些捷径,多去几次山西省博物院,将土木华章部分几次三番地认真观摩学习研究,不断地结合文字资料进行消化,甚至连博物院的解说词都找到手了。

当然,像晋祠这样的名胜古迹,又在太原,我们还是去实地探访了,平遥文庙是寒假就去过了,像大同云冈石窟、五台山之前也有同学去过,通过这次研习活动阅读资料更理解了为什么这些地方会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当然,有一些照片是可以用上的,不过我们从网上收集了不少前辈同好的精彩照片选优借用了。

实地去参观探访的那种感觉和博物院里看模型又是天壤之别。

希望有一天,我们可以首先真正走遍山西,完成山西古代建筑巡礼。

(5)总结学习研究成果

汇总各方面的意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思考,总结观点,结论。

8.总结报告

山西是我国古代文物保存最好的省份之一。

尤其从保存的古代建筑的数量和质量来说,更可以说是一个文物大省。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国唐代木构建筑保留下来的极少的实例都在山西。

我国五代木构建筑有一座保留至今,也位于山西。

而保留至今的宋、辽、金时期的古代建筑,约有一半左右位于山西省。

元代的典型的几处古代建筑,还是位于山西。

因此我们可以说,看地下文物到陕西,而看地上文物到山西。

我们就按从北到南的顺序,撷取唐代到元代的几个经典建筑,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一、晋北

(1)佛教圣地——五台山,五台山上着名佛教建筑

五台山最负盛名的国宝级建筑——南禅寺大殿(唐,782年)

亚洲佛光——佛光寺东大殿(唐,857年)

(2)千年瑰宝——应县木塔(辽,1056年)

(二)晋中

(1)有山西小江南美誉的晋祠

宋代遗构圣母殿(北宋,984年)

堪称国宝的鱼沼飞梁(北宋,984年)为我国现存古桥梁中的孤例。

晋祠堪称国宝的献殿?

(金,1168年)

(2)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五代汉,963年)

平遥文庙大成殿?

(金,1163年)

  (三)晋南

吕仙与神宫——永乐宫(初建于元1247年,建国后整体搬迁。

山西

谈到古建筑,不得不说的是附属于其中的彩塑、壁画和琉璃艺术,他们已与古建筑融为一体,珠联璧合,交相辉映。

列举一例:

精美的永乐宫壁画,永乐宫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的奇葩。

它不仅是我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杰作,在世界绘画史上也是罕见的巨制。

由于学习时间有限,就不一一探究了。

疑问探寻:

一、木构建筑核心工艺(唐代木构建筑明间横断面结构示例)

二、山西留存古建筑最多的原因

1.山西历史悠久

2.山西在唐宋时期富庶发达营造众多

3.降雨量相对江南较少,空气较干燥,适合木建筑存留

4.元后经济中心南移,营造新的建筑变少,修缮保护变多。

没有出现新的建筑形制普遍取代旧形制的情况(例如江南清中期的徽派建筑几乎消灭了旧有的江南形制)

本文是学习研究总结,文中观点和资料都是查阅借用的,我们只是通过学习,爱上这些东西,并把他粗略归纳出来。

9体验与反思

(1)完成这次研学之后,我们体验到了要做好一个研学所要付出的艰辛。

首先要有全面的考虑,要有大局观。

不仅要考虑资料的齐全,还要有能实地探访的可行性。

在总结过程中,面对繁杂的资料,工作量很大,我们试图找出简单的方法,但其实没有更简洁的办法,除了动手多看多熟悉没有别的办法,只有把资料吃透才能从厚到薄,找到我们要用的东西。

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饱满的热情,我们就能出色的完成任务。

(2)完成这次研学之后,我们也明确了很多不足。

比如说在摄影水平上,我们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对古建筑的了解也只仅限于概貌上的,看了一些古建筑专家和学者的资料,觉得这真是一个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生努力践行的专业。

只知其皮毛,但可能是兴趣的开始。

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进一步知行结合,努力深入的思考,探寻事物本质。

10.参考文献

《地上博物馆――山西建筑》(作者王其钧、上海画报出版社)、

《土木华文——山西古代建筑巡礼》(作者郑庆春、山西人民出版社)

《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作者梁思成、林徽因 网络资料)。

风清航(广州)游记

其它网络资料

11、致谢:

对于给予精心指导、接受采访和在调查或查阅资料的过程给予过帮助的老师、员工、专家和同学等等表示衷心的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